上海浦东提出“系统招商”的内容及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浦东提出“系统招商”的内容及背景

近日,浦东新区政府、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浦东12条”)。

该《意见》是上海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期,针对城市转型需要,推出的又一重大发展举措。与以往的扶持政策相比,“浦东12条”有哪些新意?又能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沪投资提供哪些服务和便利?

首提“系统招商”

与以往只重视土地招商、财税招商不同,此次“浦东12条”提出了“系统招商”新概念。新区政府不再单打独斗,而是联手相关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意见》共8方面12条,其中涉及海关、检验检疫3条,外汇管理2条,出入境1条,而新区则从财政、人才、基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共6条。从政策覆盖面来看,不仅涵盖财政、人才、服务等地方政府对总部经济的支持,更创新性地融合了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出入境等条线部门的支持内容,有利于形成各方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增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浦东、创新发展的信心。据悉,“十二五”期间,浦东将进一步加大总部经济集聚度,总体目标是每年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至20家,总部落户数量达到250家。

做大总部功能

吸引总部机构,看重的不仅是钱和项目,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在

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浦东12条”明确提出要扶持企业做强功能,发挥全球资源的配臵能力。

“浦东12条”提出,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外籍法定代表人,以及高层次管理人员和高端技术人员提供出入境便利。同时鼓励跨国公司参与人才公寓建设,优先安排海外高层次人才获得购房、租房补贴,以解企业后顾之忧。

撬动转型杠杆

发展总部经济,就是要让企业大胆尝试创新业务,成为城市转型的“推进器”,这也是“浦东12条”的着眼点。为此,“浦东12条"”提出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全球产品服务、检测、研发、数据处理等新型服务贸易业务,鼓励跨国公司在浦东投资设立检验鉴定机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上海提升总部经济“含金量”

上海的总部经济发展在经过多年努力后,已初具规模。统计显示,目前上海的外资总部经济机构在中国内地省份中居首位。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理念深入人心,在吸引企业总部方面,上海也面临着其他城市越来越多的竞争。如何巩固“总部经济之都”的优势地位,并继续提升总部经济“含金量”,正成为“十二五”期间上海亟需解答的难题

截至2011年5月底,外商累计在沪设立投资性公司22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32家,外资研发中心325家。这些数据都清晰地表明,上海在吸引外资总部经济上,居中国内地省份之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浦东新区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经济高地,同时也是中国大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区域。统计显示,截止到2011年5月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获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64家,占全市总量(333家)的49.2%。其中投资性总部70家,管理型总部94家。

这些落户的跨国公司对浦东20多年来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据对落户浦东的125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行统计,2009年度这些公司的总营业收入为1011.13亿元,户均8.08亿元,其中小松、IBM、佳通轮胎、英迈等4家总部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00亿元;通用汽车、小松、道康宁等一部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中国形成的销售额,已占到了其母公司全球销售总额的20%—30%。截至2010年,浦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注册资本总额累计已超过80亿美元,户均注册资金是浦东外资企业平均数的10.5倍,这些总部有70%的项目和90%的投资额是投向全国各省市和地区,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其对新区的经济贡献也达到新区外资企业平均数的6倍。

随着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地区总部落户浦东新区,相同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以及为其配套的各企业集团的管理总部和投资总部逐渐聚集。这些跨国企业总部通过对资源进行最优配臵,促进了产业集群和关联产业聚集圈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浦东新区几大支柱产业链的形成,如:汽车产业集聚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德尔福等十多家全球知名的整车组装、汽车零部件、汽车研发总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了罗氏、诺华、勃林格殷格翰的总部以及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雅培、礼来等

研发中心;IT和通信产业集聚了阿尔卡特朗讯、英飞凌、德州仪器、瑞萨半导体、华虹、富士通等知名跨国企业;化工产业集聚了巴斯夫、拜耳、陶氏化学、杜邦、帝斯曼、瓦克化学、道康宁等全球化工巨头。这些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生产率的提高,也带动了浦东本地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产业乘数效应十分明显。

国内竞争日益白热化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以其特有经济资源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外企业总部在一定区域内集群而形成的一种高端经济形态。

总部经济的落户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呢?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企业总部都与国内、国外有广泛的联系。企业总部进驻,对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城市来说,不仅可以从中得到更多新的信息,而且把本地的信息和优势传递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促进本地知名度提高、影响扩大。

同时,各种企业总部都会带来高层次人才的进入,这些人才的融入不仅带来资金和信息,也可以带来文化和技术。另外,一个行业总部到来,一定会带动行业内本地产业的发展。多个行业总部进驻后,就会给更多行业的发展创造先机。互相关联,就会提升所在城市企业的规模和水平。

除此之外,总部经济的发展还会产生更多的服务需求,带动通讯、网络、咨询、金融、会展等知识性产业链条的发展,由此还会推动商务写字楼及房地产业的发展。

在国内,首先“嗅到”总部经济先机的是为数不多一些特大型城市。1999年1月29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的通知》,之后《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认定办法》(核准类)紧跟出台。2002年7月20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同时发布了实施细则,随后两地关于《规定》又作了很多调整,并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为此,这些城市也的确在前期的总部经济争夺战中保持着不小的优势。

然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加速,经济转型理念的深入人心,总部经济的好处开始为更多的城市所熟知,于是在近几年大多数城市的“招商引资会”上,吸引企业总部经济的入驻就成了首要任务,这种趋势最终加剧了目前国内在总部经济上竞争的白热化。

去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发布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显示,2010年全国共有35个主要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其发展能力可划分为四个能级。第一能级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共4个城市;第二能级包括杭州、南京、天津、成都、武汉、青岛、宁波和厦门共8个城市;第三能级包括重庆、大连、沈阳、长沙、西安、郑州、济南共7个城市;第四能级包括太原、长春、昆明、合肥、哈尔滨、福州、海口、南昌、石家庄、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南宁、兰州、贵阳、银川和西宁共16个城市。可以想象,在企业总部数量稳定的情况下,不断加入“争夺战”的各城市之间都承受很大压力。

除了应对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挑战,上海还要面对诸如伦敦、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