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区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比试验
旱地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效益分析
旱地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效益分析周永华;符明联;程德荣;赵严林;谢娟【摘要】通过对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净作玉米、净作马铃薯、净作大豆5种种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虽然间作时单一作物的产量、产值比净作时降低,但综合产量提高.通过调整搭配作物的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作物间的相对平衡,从而获得各种作物的丰收.在作物搭配时应以其中一种作物为主,另一种作物为辅,不能同时并重.马铃薯间作玉米以马铃薯为主,玉米间作大豆时以玉米为主,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期刊名称】《作物研究》【年(卷),期】2011(025)005【总页数】3页(P499-501)【关键词】作物;间作;栽培;效益分析【作者】周永华;符明联;程德荣;赵严林;谢娟【作者单位】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6524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650205;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652400;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652400;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泸西65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2玉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饲料、经济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1]。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价值规律对玉米生产调节作用日益增强,同时为调整粮食生产的产业结构,玉米间作受到极大重视。
据调查,全国约有0.2亿公顷间作面积,如按每公顷增产1 500 kg计算,则可增加粮食 300亿公斤,解决近 1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鉴于此,玉米立体种植势在必行[2]。
玉米与其它作物间作,通过各类作物的不同组合、搭配构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功能的作物复合群体,巧妙的运用时空差,将夏与秋、高与矮、喜光与耐荫等不同习性作物组合配套,既保证各自发展,又互相促进和补充,从而提高对土地、时间、光能、热能等的利用率[3]。
目前,各地已开展了大量的玉米间作研究。
黄高宝研究认为,小麦、玉米带状间作下,籽粒产量分别比单作小麦、玉米提高169.7%和12.11%[4]。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要点
贮藏
玉米贮藏时要选择干燥、通风、防潮的场所 ,避免受潮、发霉和虫蛀。同时,要根据市 场价格和需求情况,合理安排贮藏时间和销
售渠道。
03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模式
轮种模式设计
01
02
03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 条件的高产、抗病、优质 的马铃薯和玉米品种。
种植时间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 理安排马铃薯和玉米的种 植时间,确保两者在收获 期上错开。
示范基地建设
建立马铃薯和玉米轮种示 范基地,通过示范效应带 动周边农民采用轮种模式 。
04
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优势 与挑战
技术优势
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轮种栽培,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 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增加产量和收入
轮种可以增加作物的多样性,提高总产量, 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减少害虫和疾病
案例一:某地区马铃薯玉米轮种模式推广
背景
某地区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尝试采用马铃薯和玉米轮种栽培技术。
技术要点
该地区采用马铃薯与玉米轮种模式,每年2熟,秋季种植马铃薯,春季种植玉米。马铃薯 收获后,将秸秆翻压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春季在马铃薯秸秆覆盖下种植玉米,减少水 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播种
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播种前要耕整土 地,施足底肥,并使用适当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施肥与灌溉
施肥
根据马铃薯的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一般而言,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 料。
灌溉
马铃薯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应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进 行合理灌溉。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以保证马铃薯正常生长和发育。
昭通市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昭通市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昭通市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势较为平缓,气候适宜,是中国较为优秀的马铃薯种植区之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相关建议,助力昭阳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1. 资源优势昭阳区地处云南黄土高原南缘,年平均温度16.5℃左右,年降雨量较为充沛,土壤质量相对较好,这些条件为昭阳区的马铃薯种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2. 发展历程昭阳区马铃薯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马铃薯就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昭阳区先后建立了35家薯类加工企业,在产业链条上形成了一定规模。
其中以马铃薯深加工企业为主体,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泛,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
3. 急需改变的问题(1)种植结构单一:目前昭阳区马铃薯的种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中早熟种类为主,会存在供应周期短、健康因素无法保证等问题;(2)营销体系不健全:当地存在大量小作坊生产的现象,由于生产规模小、缺乏品牌效应,使市场竞争力较弱,营销体系不完善;(3)质量标准不统一:马铃薯生产存在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导致生产过程中管理难度大,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二、发展建议1. 种植结构调整昭阳区应重视中、晚熟马铃薯品种的推广,以扩大供应周期,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效益和品牌价值。
2. 应强化马铃薯产业的品牌建设昭阳区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地方品牌形象和品质认知,同时将薯类产品加工技术、产业链条的延伸等作为重点,发展出一批有品质、有特色的地方产品品牌。
3. 建立全产业链的营销体系昭阳区应加强产业链条精细化运作,建立一整套全产品、全产业链、全过程的营销体系,强化市场开拓、宣传推广、服务保障等相关工作,推进企业和品牌融合,提升产品销售和市场影响力。
4. 统一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昭阳区应加强马铃薯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建立可以长期支持、有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标准规范。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5篇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5篇第1篇示例: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种植方法,我对玉米同田对比进行了试验。
一、试验设计1.1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同一块田地内不同的玉米种植方式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而找出最适合该地区的种植方式。
选取了同一块田地分别进行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两种方式的对比试验,其中传统种植采用传统的施肥、浇水、除草等方式,现代种植采用新型农业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
在同一块田地上划分为两份,分别进行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的处理。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两组样品进行相同的管理,如施肥、浇水、除草等。
1.4 数据收集在玉米成熟后,对两组样品进行收割,并测量玉米的产量、品质等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二、试验结果2.1 产量对比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现代种植方式下的玉米产量明显高于传统种植方式,平均比传统种植方式多出20%。
在品质方面,现代种植方式下的玉米颗粒饱满、颗粒大小均匀,而传统种植方式下的玉米颗粒大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
2.3 经济效益对比以产量、品质和成本等因素为依据,经济效益方面现代种植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种植方式。
虽然现代种植方式的成本略高于传统种植方式,但由于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总体经济效益更高。
三、结论通过玉米同田对比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玉米的现代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3.2 在选择玉米种植方式时,农民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种植方式。
3.3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大现代种植方式的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为我国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2篇示例: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应用领域。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农业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各种试验研究。
旱地马铃薯间作玉米、玉米间作大豆效益分析
浅析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
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超
( 贵 州省盘县 旧营 乡农推站 贵州省 5 5 3 0 0 0 ) 摘 要: 马铃薯是 一种粮菜两用 的蔬菜 , 它 营养丰 富素有“ 地下苹果 ” 、 “ 第二面 包” 之称 。 全 世界有 2 / 3以上的 国家种 植马铃薯产量 达 3 O亿 t 左右 仅次于 小麦 、 玉米 、 水稻 居第 四位 。马铃 薯是天然 的美容佳 品 , 能够 吃出好性 格 , 能够调整虚弱 的体质 , 还能够减肥 , 因 此被 认为是世 界上最伟大 的的食物之 一。本文 以旧营乡为例分析 了几种马铃 薯高产高 效间套作种 植模式 , 希望能够 对马铃薯 的种植 起 到一定 的帮 助作用 。 关键词 : 马铃 薯; 问套作种 植模式 中图分类号 : ¥ 5 3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1 7 — 0 2 9 9 — 0 2
旧营 乡马铃薯种植模式主要有净作及马铃 薯与玉米套 作两种 模式。 土地资源 利用 不 旧营乡是盘县 东北部农业产业 园区的核心区,主要 以种植玉米 、 水 总体来说我 乡在 马铃薯种植方面存在着套种技术单一 , 为提 高我乡马铃薯产量 , 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 , 下面就我 稻、 马铃薯等农 作物为主 。近 几年 旧营 乡党委 、 政府 按巩 固发展传统农 充分等 问题 , 就 马铃薯套作技术作一下简要介绍, 以供农 民朋友在种植 中参考 。 业, 创新扩大新兴产业 的思路, 加大产业 结构调 整的力度, 在乡境 内大力 推广种 植烤烟 、 花 卉等经济作 物的 同时, 也在大力推广 引导群众 种植 马 2 农 作 物 间套 种 技术 铃薯, 2 0 1 2年全年总共完成马铃薯种植 1 1 0 0 0余亩 。 农作物 间套种指 的是 两种或两种 以上作物复 合种植在耕 地上 的方 式, 与这种种植 方式有 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 , 立体种植和立 体种养 等。 l 旧营乡情况及马铃薯种植模式的简介 在同一块 田地上分行或分带 间隔种植 两种 或 旧营乡位于盘县 东北部, 总面积 1 0 1 . 2 8 k mz , 合 1 5 1 9 2 0亩 , 居盘县东 问作是指在一个 生长季 内, 个体之 间既有种 北部, 地处乌蒙 山南端斜坡地 带, 属珠江水系北盘江 的分水岭地段 , 位于 两种 以上作物 的种植方式 。其特 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 , 又有种 间关系 , 种 管、 收也不方便 。套作也称套种 、 串种 , 是在前 北纬 2 5  ̄ 1 8 ’ ~ 5 3 , 和东经 1 0 4  ̄ 4 1 ~ 5 2 之间 ,平 均海拔 1 5 7 8 m,最 高海拔 内关系 , 1 9 1 7 m, 最低海 拔 1 2 4 0 m; 年 均气温 1 4 . 4  ̄ C, 全 年平 均降雨 量 1 4 2 8 . 7 m m。 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 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 前者 的共 生期只 占全生育期 的小部 分, 后者 的 是一个 西北 高 , 东 南低 的窄长地 带, 由一些 中低缓浑 圆的溶丘和 谷地构 都有 两种 作物 的共 生期,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
( u n x i sah Is tt , n ig 5 0 2 ) G ag i z Reee t ue Na nn 3 2 7 Ma e ni
Ab ta t n o d rt x lr ln ig mo e t ih tp o u t n v l ep ru i ln sr c :I r e o e po e pa t d swi hg e r c i au e n t a d,t a e n h s d o o tk
第2卷 6
第6 期
广
西
农
学
报
21 0 1年 1 2月
De e e , 0 1 c mb r 2 1
Vo . 6, 1 2 No. 6
J u n l fGu n x rc l r o r a a g i o Ag iut e u
Hale Waihona Puke 玉 米 与 甘 薯 间套 作 种 植 模 式 效 益 研 究
能源是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 发展环保可再生替代 的生物质能源 , 已成 为世界各 国发
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然而 , 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会影响到我 国的粮食安全 。 为此 , 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已转 向了以薯类等非粮食类为原料。甘薯生物产量高 , 是生物质能源最低廉 的加 工原料 。甘薯是广西第 四大粮食作物 , 位于水稻、 玉米 、 大豆之后 , 每年种植 面积稳定在 2 h 2 万 m 左右。近
pa tn ,itr l tn ,maz i l ln ig a d i trrp ig a d p te . fmaz n e — ln ig n epa i n g ie s g n ep a tn n n eco pn n atr No 3 o i itr n e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将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产技术。
这一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地膜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减少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生产。
2、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率。
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可以降低害虫和病害的发生率,减少使用农药的量,降低农业环境污染。
3、提高农业生产的节水效益。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实现高效节水。
4、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
通过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1、技术要求高。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需要严格的技术操作,掌握必要的管理技术和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2、农民风险较大。
因为种植多种农作物,农民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如病虫害的发生或天气变化等,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1、土地准备在选定的种植土地上,要进行深耕深翻,将土地杂草和其他土壤杂质清除干净,并施入堆肥和其他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使土地肥沃透气。
2、地膜覆盖在选择的种植土地上铺设地膜,并将地膜固定在地面上,以便于后期植株生长和管理。
地膜的铺设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温度,增加作物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3、适时播种平均每隔30厘米一行播种玉米籽粒,随后在为种植马铃薯的位置开出坑位,距离每隔70厘米,深度15厘米,然后将种好的马铃薯插在坑位中。
4、管理措施种植后需要进行常规管理,包括及时浇水、除草、松土、肥料管理等。
在生长过程中每隔15天需进行一次喷洒农药。
5、收获和储藏在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季节结束之后,需要及时对植株进行收获和储藏,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总之,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技术,在保证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技术,并加强合作和交流,推进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发展。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4月刊31科 研 试 验DOI:10.16815/ki.11-5436/s.2023.10.017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朱兴朝(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0)摘要:为提高马铃薯产量,采取田间试验方法分析间作模式的种植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各生育阶段,间作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面积、小叶叶片数呈先增长、后降低变化趋势,间作组高于对照组;茎粗与主茎数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分支数与匍匐茎数除块茎增长期外,间作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处理间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差异不显著;单薯质量、单株产量、马铃薯产量和复合产量则差异显著。
综合可知,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马铃薯产量。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间作;产量;影响;田间试验朱兴朝.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31~32.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高,是国内第四大主要粮食作物,具有粮、菜、饲兼用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发展,间作模式逐渐应用到马铃薯种植中[1]。
间作种植即选择2种或是多种生长季节较相近的作物,种植在同一地块中,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种植效益[2]。
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种植是高位、低位农作物搭配种植模式,在贵州多个区域皆有应用,为了解期种植效益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贵州省水城区进行,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春秋连接,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12.3℃,日照时长1553.1 h,无霜期210~350天,平均降水量1100~1300 mm。
试验地土壤类型为黄壤,pH 值6.25,有机质2.71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85.0、 11.2、60.5 mg/kg。
1.2 试验材料试验马铃薯品种为“云薯108”,玉米品种为“黔玉1号”。
1.3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2个试验处理,即对照组、间作组。
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分析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5期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分析杨 振(山东省滕州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滕州 277599)摘要:当前,各地区农业发展前景良好,所具备的农业技术手段较多,经过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先进农业机械设备的综合应用,不同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保障,既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又提高了经济价值,现代化科学种植手段的积极推广,使得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各地还可结合各自区域的实地情况与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规律等,营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生长环境与条件,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最终为广大农户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小麦;玉米;马铃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要点1 三种作物间作套种栽培技术带型选择遵循“因地制宜”选择原则,依据种植地区实际条件进行综合性客观全面分析,按要求小麦、玉米、马铃薯栽培技术中的带型选择要灵活。
还要经待种植地区的农业部门进行反复试验,了解常规用的带型,包括0.8 m的窄行带、1.7 m中型带两种栽培技术模式。
1.1 0.8 m窄行带0.8 m窄行带:这种栽培模式适合应用于土质良好、自然条件优越、海拔高度低于600 m的阳坡地块中。
其中,具体操作为0.8 m开带,可按种植三行小麦的标准进行,这三行小麦约占地0.5 m左右,建议种 8~9 kg/667m2种子,还要预留出0.33 m行带为第二年的单行玉米套种植提供有利生长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小麦收割前1个月的时间左右,对于薄地1~1.3 m,要按照0.4 m株距,以种植1 800~2 100株/667m2玉米为佳。
待小麦的收割工作完成后,再对马铃薯进行套种,套种前首先要进行深耕处理,施足底肥,这样做的目的可有效改善土壤的土层结构,增加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马铃薯的良性生长提供较好的土质条件。
1.2 1.7 m中型带1.7 m中型带:这种栽培方式主要适合应用于光照时间较短、且海拔超过600 m的地块中。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8篇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8篇篇1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探讨玉米同田对比试验的效果,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品种玉米在同一块田地中的生长表现。
试验旨在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优化玉米种植方案,提高农田生产力。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当地常见的两种玉米品种,分别为A品种和B品种。
两种玉米品种均为当地主栽品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同田对比的方法,即在同一块田地中种植两种不同品种的玉米。
试验田地位于本地区的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试验时间为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共计4个月。
在试验期间,对两种玉米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产量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生长情况从试验开始到结束,我们记录了两种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长周期等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生长周期、株高和叶面积等方面均优于B品种。
A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从播种到成熟只需120天,而B品种则需要130天。
在株高和叶面积方面,A品种也表现出更强的生长势头。
2. 病虫害情况在试验期间,我们定期对两种玉米进行病虫害调查,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病虫害方面表现更优。
A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较低,且防治措施较为简单有效。
而B品种则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防治措施。
3. 产量情况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对两种玉米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产量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
A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800公斤,而B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700公斤。
A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在同田对比试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品种在生长周期、株高、叶面积、病虫害发生率和产量等方面均优于B品种。
因此,建议在当地推广种植A品种,以提高农田生产力。
同时,对于B 品种,也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优化种植管理措施,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抢分生物密卷(二)(无答案)
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抢分生物密卷(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对其正确构象的形成至关重要。
如果蛋白质折叠发生错误,蛋白质的构象就会发生改变,影响其功能,严重时会导致疾病发生,此类疾病称为蛋白质构象病。
有些蛋白质错误折叠后相互聚集,形成抗蛋白水解酶的淀粉样纤维沉淀,产生毒性而致病。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多肽链的形成以及折叠过程均发生在核糖体上B.蛋白质构象病均可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病C.题述淀粉样纤维沉淀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D.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后,仍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2.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浓度较低主要与细胞膜或细胞器膜上的Ca2﹢泵有关,Ca2﹢泵又称Ca2﹢-ATP酶。
肌肉细胞的内质网上富含Ca2﹢泵,其运输Ca2﹢时与ATP的水解相偶联。
当肌肉细胞受到刺激后,内质网腔中的Ca2﹢释放出来,参与肌肉细胞收缩的调节。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Ca2﹢泵既具有转运功能,也具有催化功能B.Ca2﹢泵向内质网腔中运输Ca2﹢时会发生蛋白质的磷酸化C.运输Ca2﹢的过程中Ca2﹢泵的空间结构不会发生变化D.Ca2﹢泵向胞外运输Ca2﹢的方式与K﹢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相同3.心肌细胞(一般不能增殖)中基因ARC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一类凋亡抑制因子,细胞中存在一种链状小分子RNA——miR-223,其可与基因ARC的mRNA结合,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细胞会产生过多的miR-223,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引起心力衰竭;心肌细胞中还存在一种环状RNA——HRCR,一个HRCR分子可特异性结合多个miR-223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HRCR分子中每个核糖上连接着两个磷酸基团B.心肌细胞中HRCR含量增多时会加速心肌细胞凋亡C.基因ARC的mRNA分子中可能存在与HRCR分子相同的碱基序列D.miR-223在翻译水平上阻止基因ARC的表达4.女娄菜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型,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B、b控制。
玉米、马铃薯间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
~
;
( 增加密度 , 4) 保证株数。 玉米
与马铃薯间种是 高棵作物 与矮棵作 :
物搭配的立体栽培形式 ,前期玉米
一 一 … … ~ 一 一 一 … … … 一
了显著的经 济效果 。现将其优点及 薯 比例减少 ,提高 了商品率 。据调 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 可防止 —_ 栽 培技 术介 绍 如下 : 烂 薯 。 如 “ 新 l号 ”、 克 新 2 克 “ i 查, 枯蔓秋后 收获的马铃薯 7 5克 以
。
需 求
囝
1 优 点 、
上 大薯 块 比例 达 6 %以上 , 比 7月 3
元 ; 亩 产 马 铃 薯 70 90千 克 , 每 5 0 增
( 选地。 1) 玉米间种马铃薯 , 加
之 枯 蔓 秋 后 收 获 ,薯 块 在 土 壤 中埋 放 时 间 长 。 因此 , 选 择 土 层 深 厚 、 要
加经济效益 5 0元 ,两种作物合计 3
每 亩 增 加 经 济 效 益 6 04 1. 0元 。过 去 ,甘 肃农 牧厅 在 推 广这 项 栽 培技
维普资讯
粮 作 园
米 铃 薯 种 产 高 效 益 栽 培 技 、马 问 高
米 、马铃薯 常用 的间种 方式 玉米问作的马铃薯收获后提供 良好 的通 条件 , 高 了产量 , 提 又增加 了
~
34 。 %
( 错 期 上 市 , 高经 济效 益 。 间 种 马 铃 薯 ,一 般 种 在 上 岗地 没 有 4) 提
碰 伤 玉 米 叶 片 ,而且 节 省 了 收 获 人 枯 蔓秋后收获 的马铃薯 ,上市 季节 水浇条件 ,加大种块可提高抗旱性 工 。 般 每亩 可 节 省 用 工 2 3个 , 赶在 8月下 旬 至 9月 上 旬 ,正 处 于 能 , 一 ~ 节 促进苗期生长 。适期 晚播 。 延后 省 开 支 3 — 0元 。 05 蔬 菜淡 季 ,错 开 了 6月 下 旬 至 7月
玉米间作马铃薯及起垄的水土保持效应
玉米间作马铃薯及起垄的水土保持效应欧阳铖人;吴伯志;吴开贤;杨友琼;段颖丹;张晓云;字淑慧【摘要】[目的]探讨间作体系下地表特性(如地表糙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方法]结合野外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观测了种植方式(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和耕作(起垄和无垄)方式下的径流和侵蚀量特征.[结果]大田条件下起垄和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间作起垄的径流量显著低于间作无垄(P<0.05)、玉米起垄(P<0.01)和玉米无垄(P<0.001).侵蚀量的结果与径流量相一致,间作起垄的侵蚀量分别比间作无垄、玉米起垄和玉米无垄减少了82.29%、52.16%和30.02%.模拟条件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最低,40和8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的径流量低于间作低垄、玉米高垄和玉米低垄.侵蚀量的变化与径流量相类似,7月初40 mm/h降雨强度下间作高垄、间作低垄、玉米高垄的侵蚀量分别比玉米低垄减少了39.39%、45.90%和67.21%.[结论]间作条件下起垄控制土壤侵蚀效果最好,这对于区域土壤侵蚀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8(031)009【总页数】9页(P1802-1810)【关键词】间作;起垄;径流量;侵蚀量;降雨强度【作者】欧阳铖人;吴伯志;吴开贤;杨友琼;段颖丹;张晓云;字淑慧【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4【研究意义】土壤侵蚀是全球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1]。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研究目的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玉米的种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相同田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为优化玉米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了3个不同的玉米品种(品种A、品种B、品种C)。
2. 实验设计:采用同田对比试验设计,将选取的3个品种分别随机均匀分布到不同的田地中。
每个品种设置5个重复。
3. 实验过程:在春季选择一个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每个品种的播种密度相同。
从出苗到成熟期,对三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进行全程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等玉米籽粒成熟后,进行产量的测定。
三、结果分析1. 生长发育表现:观察三个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品种A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苗高和株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
品种C生长速度较慢,苗高和株高相对较低。
品种B处于中间水平。
2. 产量表现:收获时将每个品种的玉米籽粒收集起来,并称重计算产量。
结果显示,品种A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品种B和品种C。
品种B和品种C的产量相对较低,但相差不大。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玉米同田对比试验,发现不同品种的玉米在同样的田地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
品种A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均表现出较好的性状,适合在该地区种植。
品种B在生长速度和产量方面稍逊于品种A,但仍属于中等水平。
品种C在生长速度和产量方面表现较差,不适合在该地区种植。
对于该地区的玉米种植,建议选择品种A获得较好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适应性和抗病性等方面的特性,以进一步优化玉米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玉米—甘薯间作的光合效应及产量研究
玉米—甘薯间作的光合效应及产量研究肖关丽;龙雯虹;赵鹏;郭华春【摘要】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rn intercropping group.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corn and sweet potato in monoculture and inter-cropping were studied by LI-6400 (made in U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of maize increased, but the intercellular CO2 decreased in in-tercrop , and they were adverse in sweet potato, the compound yield were higher in intercropping than in monoculture, 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 reached 1. 2, which showed that intercropping had obvi-ous advantage.%为探明玉米间作群体作物的光合特性及间作对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了美国产的光合速率测定仪LI-6400研究了玉米、甘薯净作和间作下的光合特性,并对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玉米—甘薯间作相对净作,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提高,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甘薯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间作复合产量高于净作,土地当比为1.2,体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28)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玉米;甘薯;间作;光合效应;产量【作者】肖关丽;龙雯虹;赵鹏;郭华春【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04中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中的重中之重,要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充分的利用光温资源,采用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一直是我国种植业上采用的主要模式。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
马铃薯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粮食产 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
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农民生活质量提升
通过间套种模式,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从而提高农民的生 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利于马铃薯生长。
产量提升
通过合理的间套种配置,马铃薯与 玉米互利共生,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和水分,往往能够提升马铃薯的产 量。
病害防控
间套种模式有助于改善田间小气候 ,降低马铃薯疫病等病害的发生率 。
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光照利用
玉米是高大作物,能够充分利用 太阳光照,为低矮的马铃薯提供
适宜的遮荫环境。
马铃薯、玉米、间套 种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的种植技术 • 间套种模式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 间套种模式的病虫害防治 • 马铃薯、玉米间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分析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CHAPTER 01
引言
间套种模式定义
• 定义:间套种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布局,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模式。这种模式能 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风险。
物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02 03
资源共享
这种模式可以优化土壤养分利用,马铃薯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养分 的需求有所不同,间套种能够实现养分的互补利用,减少肥料投入成本 。
市场价值
马铃薯和玉米都是重要的农作物,间套种模式能够提高这两种作物的总 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
间套种植的技术要
03
点
田间布局设计
间作比例
马铃薯与玉米的间作比例一般推荐为2:1或3:1,即每两行 或三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玉米。此比例有利于两种作物充分 利用光照和土壤资源。
行距与株距
马铃薯行距一般为60-7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玉米 行距一般为50-60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具体的行距 和株距还应根据地力、品种等因素适当调整。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马铃薯与玉米的生长特性 • 间套种植的技术要点 •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的效益分析 •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引言
01
模式的介绍
间套种植
马铃薯与玉米采用行间套种的方式,一般玉米种植在行距较宽的马铃薯行间, 形成一定的行间距。
互补关系
市场竞争力
间套种植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量的提升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 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价格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生态效益
改善土壤环境
马铃薯与玉米间套种植模式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马铃薯的残茬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 肥力;而玉米的生长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确保马铃 薯在生长后期开始衰退时,玉米进 入生长旺盛期,从而充分利用生长 季节和光热资源。
施肥与灌溉管理
基肥施用
追肥管理
水分管理
中耕培土
在播种前,应充分施 用有机肥和磷钾肥作 为基肥,满足作物整 个生长周期的基本养 分需求。
马铃薯生长前期需追 施氮肥,促进植株生 长;玉米在拔节期和 抽雄期需追施氮肥和 钾肥,以提高产量和 品质。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
间作群体中玉米对马铃薯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周锋;安曈昕;吴开贤;杨友琼;蒋春和;范志伟;吴伯志【摘要】Maize /potato intercropping system can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has been extensivelystudied.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productivity,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spects of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but the study of intercropping maize on growth of potato was limited in number.In the study,we aims to analyze a maize and potato intercropping field experiment with two different maize-potato row ratios (2∶2 and 4∶4)and potato monoculture.The measured parameters include plant height (PH),leaf area (LA),specific leaf weight (SLW),dry matter weight,and economic yield at early flowering and harvest,indicating the potato growth advantage, yield 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SLW,plant biomass (PBM) and tuber biomass (TBM)of first row potato neighbor maize in the 2∶2 and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were higher than the second row potato partition maize in the 4∶4 int ercropping system and monoculture,but PH and leaf weight ratio (LW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early flowering.During harvest period,PH,LA and TBMof first row potato neighbor maize in the 2∶2 and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were larger than the seco nd row potato partition maize in the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and monoculture,but SLW was lower than monoculture treatment.The transfer rat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stems biomass and leaves biomasstransferred to potato tubers in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higher than monoculture. Space expansion of first row potato to neighbor maize in the 2∶2 and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stronger than maize at early flowering,then the first row potato neighbor maize was higher than the second row potato partition maize,when at harvest the advantage of space expansion was disappear.The potato yield of first row potato neighbor maize in the 2 ∶2 and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higher than monoculture,but the potato yield performance of second row potato parti-tion m aize in the 4∶4 intercropping system was inconsistent between 2 years.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rcropping ad-vantage of leafarea,biomass and yield setting at early stage resulted in higher potato yield.%玉米‖马铃薯作为一种传统的间作方式,能提高产量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玉米品种对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玉米产业的不断发展,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种植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面临着诸多困扰。
为了筛选出适应我国各地种植的优质玉米品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本实验对多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表现;2. 评估不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和适应性;3. 为玉米种植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品种选择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选取10个玉米品种,分别为H9018、尚玉30、富尔5152、斯泰112、京科682、兆育126、圣泰868、良玉DF26、中科玉505和裕丰303。
2. 实验方法:(1)田间试验:在试验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1亩。
播种前进行土壤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施肥。
播种后,定期观察植株生长情况,记录生育期、株高、穗位高、成株叶片数、果穗筒型、穗长、穗行数、千粒重等性状。
(2)产量测定:成熟后,选取每个重复的10株玉米进行测产,计算平均产量。
(3)品质分析:对部分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淀粉含量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长特性对比从实验结果来看,各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18天-135天之间,属于早、中、晚熟品种。
其中,良玉DF26、中科玉505和裕丰303的生育期较短,有利于机械错期收获。
2. 产量对比在试验条件下,各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如下:品种名称平均产量(kg/亩)H9018 820尚玉30 840富尔5152 860斯泰112 880京科682 900兆育126 920圣泰868 940良玉DF26 960中科玉505 980裕丰303 100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良玉DF26、中科玉505和裕丰303的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
3. 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各品种蛋白质含量在8.5%-10.5%之间,良玉DF26、中科玉505和裕丰303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阳区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比试验
作者:聂秀竹黄平王开金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2期
聂秀竹,黄平,王开金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昭阳 657000)
摘要:马铃薯间作玉米(在马铃薯播种的同时间作大春作物玉米),利用高秆与矮秆、深根与浅根相结合的原理,并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试验结果说明,间作种植以2 ∶ 2 模式复合
单产量最高,以4 ∶ 2 模式复合产值最高。
关键词:马铃薯间作玉米;栽培模式;不同农艺性状;对比试验
2017 年在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三社以750.5
㎡区域开展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试验。
目的为了在传统马铃薯玉米2 套2 的模式上,摸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种植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马铃薯品种为会-2,玉米品种为云瑞8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昭阳区靖安镇洪家营三社,海拔1868 m,土地无坡度,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类。
1.3 试验方法
1.3.1 田间设计
试验设置3 个处理(行数比)为马铃薯|| 玉米= 4||2(4 ∶ 2);马铃薯|| 玉米= 4||4(4 ∶ 4);对照为当地主要栽培模式,马铃薯|| 玉米= 2||2(2 ∶ 2)。
试验地(含埂)总长39.5 m,总宽19 m,总面积750.5 ㎡。
1.3.2 田间布置
马铃薯|| 玉米= 2||2 小区长10 m(处理2 m 一复带,5 个条带)宽18 m,面积180 ㎡。
2 m 一个复合条带,马铃薯株距35 cm,小行距40 cm,每亩1904 塘;玉米株距2
3 ㎝,小行
距40 ㎝,每亩2898 株。
每亩马铃薯加玉米总塘、株数为4802。
马铃薯|| 玉米= 4||4 小区
长16 m(处理4 m 一复带,4 个条带)宽18 m,面积288 ㎡。
4 m 一个复合条带,每个复合
带种2 个双行马铃薯,2 个双行玉米。
马铃薯株距35 cm,小行距40 cm,每亩1904 塘;玉米小行距40 cm,株距23 ㎝,每个
双行间距60cm,单株定向密植,每亩2898 株。
每亩马铃薯加玉米总塘、株数为4802。
马铃薯
|| 玉米= 4||2 小区长12 m(处理3 m 一复带,4 个条带)宽18 m,面积216 ㎡。
3 m 一个复合条带,每个复合带种 2 个双行马铃薯,一个双行玉米。
马铃薯株距35 cm,每亩2539 塘;
玉米小行距40 cm,每个双行间距60cm,株距23 cm,单株定向密植,每亩1932 株。
每亩马铃薯加玉米总塘、株数为4471。
1.4 试验过程
马铃薯2017 年3 月8 日播种,使用双垄全程地膜覆盖技术,亩施用农家肥1000 kg(整
地时拌入土壤)、尿素20 kg、有机无机复混肥30 kg(N∶P∶K= 7 ∶5∶9,有机质大于24%)、锌肥和硼肥各1kg混合后作底肥1 次施用;因干旱6 月4 日喷灌1 次;全程使用代森锰锌及丙森锌防治晚疫病2 次。
玉米2017 年4 月10 日单株定向直播,同时地膜覆盖。
1.5 生长期气候特点
2017 年,全区大春生产期间气侯异常,4-6月初遭受严重干旱造成玉米、马铃薯出苗至初
花期生长受严重抑制,马铃薯出苗延迟,生长缓慢,前期所施底肥和苗肥因土壤干旱养分未能
按时释放;6-7 月初马铃薯结薯和块茎膨大期,玉米拔节期到抽雄授粉期又受连续低温阴雨寡
照影响,造成马铃薯徒长和晚疫病爆发,玉米幼穗分化及开花授粉不良。
玉米表现为每穗粒数
减少突尖度增加;马铃薯表现为大中薯比例下降,小薯大量增加。
导致马铃薯、玉米产量和质
量均受一定影响。
2 结果分析
2.1 间作不同模式农艺性状比较(表1)
由表1 知,间作2 ∶ 2 模式马铃薯出苗率最高,达97.22 %,单株平均结薯数最少,达
3.75 个;玉米百粒重最轻,达35.82 g。
4 ∶ 2 和4 ∶ 4 模式马铃薯出苗率一样,达
94.45 %,单株平均结薯数为4.1 个、5.75 个,4 ∶ 4 模式最多;玉米百粒重分别为38.88 g、37.78 g,4 ∶ 2 模式最重。
2.2 间作不同模式经济性状比较(表2)
由表2 知,2∶2 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复合亩产量最高,达851.2 kg,位居第一位,其次为4∶4 模式。
从产值上分析:以4∶2 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复合亩产值最高为2464.4 元,马
铃薯鲜薯亩产值为1306.2 元,大中薯率66.67%(按1.5 元/kg 计),小薯率38.71%(按0.6 元 /kg 计),居第一;2∶2 模式产值:玉米为1385.7 元(按2.0 元/kg 计),马铃薯鲜薯
为973.3 元,其中大中薯率61.29%(按1.5 元/kg 计),小薯率32.5%(按0.6 元/kg 计),复合产值为2359 元,居第二;4∶2 马铃薯间作玉米模式比2∶2 间作模式亩增收105.4 元,
增加4.46%。
3 结论
试验结果说明,以2 ∶ 2 种植模式复合单产量最高,复合产值则以4 ∶ 2 间作模式最好。
根据当前马铃薯市场价格比玉米上升较好的态势,应大力总结推广4 ∶ 2 间作模式。
收稿日期:2019-08-28
编辑/ 李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