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行测高分经验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行测高分经验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我是2012年4月考的贵州省选调生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也在网上买了一些资料研究。

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分、全省第一,申论64分、全省第X,如果不算加分项,我的笔试总成绩全省第二,进入面试,成功录取。

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有,只是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给大家一些信心,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首先我有一个理念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事,一定有人可以帮你达成目标,而不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样,谁最了解公务员考试谁最能给你最大的帮助有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参加过命题组的那些人,还有申论阅卷老师,这一点上,2013年我在市委办工作,一次去贵阳出差,偶然的机会,和贵州省考试院的3位参加过命题组的老师做过详细交流,他们从出题人的角度给我讲了一些很实用的做题技巧,这个我后面要讲到;第二类人是以高分考上公务员的人,如果你只找到1个这样的人,可能他的方法不适合你,但是你找到2到3个这样的人,找到他们在备考和考试中所使用的共同方法,他们的方法绝对适合你。

在大学时我认识一位师兄,因为他当时已经成功考上了重庆市某机关公务员,所以我常常向他交流和请教复习方法。

后来这位师兄经历了分手的打击,直到2015年,连续考了三年的四川省考,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回了家乡四川省政协,当然这是后话了。

每一个考上公务员的人绝不是靠的运气,而是实力,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我们要注重把他们总结的方法、技巧和
体会纳为己用,这才是公务员考试最大的捷径。

公务员考试上岸之后,我又通过公务员考试论坛结识了五六位国考、省考高分通过的朋友,主要是探讨和交流经验,怎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把时间全部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说复习花的每一分钟时间,都要创造它的效益。

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研究了大量培训机构的公务员考试辅导教材(包括模块训练),我房间里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书已经装了满满一大箱子,不下100本。

发现最近几年,市面上的辅导书籍有一个通病,总的来说就是——照本宣科、废话太多!一本300页的辅导书,真正能给考生带来价值或者使考生能受启发的内容不超过30页。

多少意志坚定的考生,在繁杂而无价值的内容面前埋头苦读,白白浪费太多时间!多少雄心勃勃的考生,在满篇索然无味、含金量低的废话面前,最终失去复习的耐心和信心,最后放弃。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的公务员考试有近一半的考生裸考,而选择裸考的考生中,又有多少是曾经志气满满地开始复习,最后因为复习资料太过于空淡乏味实在看不下去,找不到着手点而无奈放弃复习在这里我不是否定教材的作用,辅导教材重要吗非常重要!尤其是里面的真题,是我们复习的最核心载体。

但是辅导教材本身,只提供了解题的思路方法,但却没有进一步地,给出出题和解题规律。

考生懂了这道题,却仍然不懂这一相同类型的题;考生经过分析判断做对了这道题,却消耗了过多时间。

一个是思路方法,一个是做题规律,高下立判。

至于网络上的“XX高分经验总结”、“XX秒杀技巧”、“XX行测宝典”我更是悉数涉猎,总结起来
无非一句话——误人子弟!当然,其中有价值的内容也有,经过去芜存菁,我总结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考试总论(战略篇)行测短短120分钟时间,135道题,每道题涂机读卡的时间按4秒估计,共需要9分钟。

也就是说真正留给你做题的时间只有111分钟,平均到每一道题,只有50秒不到的时间,每道题花费的时间不能超过50秒!更何况大部分题目需要通过大量文字阅读和数字计算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所以行测要取得高分,必须使用技巧。

1.心理素质。

我刚才计算的每道题做题时间不能超过50秒,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树立一个意识,行测做题时间很紧,每年有大部分考生连题目都做不完,而你只要在考试时间结束之前顺利答完所有题目,那恭喜你已经成功一半以上了。

50秒是一个参照数,我们赋予这个数字的意义是:做每一道题的时候,一旦感觉已经超过了50秒钟就要果断放弃,行测不光考技能,同时也考心态。

自我约束不强的考生,明知自己在某道题上已经消耗了过多时间,但还是舍不得跳过,认为一旦跳过这道题目,前期消耗的时间就作了无畏的浪费。

但我告诉你,当你遇到卡壳的时候,不要抱侥幸的心理,以为再用十几秒就能解出答案,这是在赌。

况且,你辛苦算出来的答案,到头来也不一定正确。

所以你除了跳过别无选择,除非你想浪费更多时间。

行测第一要练的是放弃。

要练出果决的心态,遇卡则跳。

我跳过了也有1/4的概率蒙对,而省下的时间,足以将后面的简单题做对。

2.做题习惯。

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遇到举棋不定这种情况,感觉其中两个选项都模棱两可,难以抉择。

特别是言语理解类的题目,好不容易选择了一个答案,但仍感心里不踏实。

一步一回头地把答案代入提干,再三验证、推敲,迟迟不开始投入下一道题。

在公务员考试中,正确的做题习惯是答完一道就抛开一道,马上投入下一题的解答当中,要一往无前,杜绝回头望。

当出现选项中有两个答案都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候,应该坚定地选第一感觉的答案,最好不要轻易更改。

一方面是因为凭第一感觉选的答案受到的信息干扰因素最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回头望太耽误时间,而且容易打断考试时候的做题节奏。

举棋不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将它视为行测第一大敌。

根据我的经验,当我们发现A和B都貌似正确,但又不能确定的时候,一旦出现举棋不定、反复推敲比较的情况,这中间花的时间,按我们当前的做题节奏来估算,足以答完2-3道题目了。

3.谋篇布局。

公务员考试就像是赶工,在极有限的时间内把工作量完成。

每个环节都要“赶”,争分夺秒。

考前几分钟监考老师会把试卷本分发给考生。

拿到题本的时候,离考试往往还有5分钟时间。

这时候我建议考生迅速写下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信息,大致浏览题本有无缺页、了解题量大小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抓紧时间浏览常识判断部分,把常识部分答案记在心里(这里为什么要先浏览常识部分后面我会专门讲到)。

这个时候只是看试卷,只要不动笔写答案,监考老师一般是默许的。

最理想的状态,是开考前就默完了常识部分15道
题,开考铃声响起,马上凭记忆写下答案,那么恭喜你,你比其他考生又多了不少胜率。

之前我们测算了做每道题不能超过50秒,当然不能平均用力,有些题我们确信能做出来,但花的时间往往不止50秒,比如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这类题分值也大,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我们就要学会从其他题目节约时间,把挤出来的时间用在这些分值大、耗时多、算得对的题目上。

从哪里挤时间当然是从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来挤时间!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这类的题有个特点,就是直观,高手基本上能做到观一眼便知答案(模块复习部分我会专门总结方法)。

假设这20道题目,每道题目我们用时10秒钟,就挤出来了800秒近14分钟时间,行测考试的14分钟,这是什么概念!当然,按照我给你们的学习方法,我相信20天之后,你一定会觉得从类比推理、图形推理、数字推理挤出10几分钟也只是小菜一碟。

模块复习(战术篇)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
言语理解与表达和判断推理一定要掌握“快速识别考点”的方法,就是考试时,看到一个题,马上就能识别这个题目属于哪个考点,这类的题目应该怎么解。

这样既能提高做题速度,又能达到非常高的正确率。

为了节约时间,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的时候可按照以下的顺序作答。

(一)首看提问方式,明确题目的类型
考生首先需要看题目的提问方式,提问一般在最后一句。

明确题目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答题。

如果设问是主旨概括类题目则需注意答案主要是对题干的概括;如果设问是问本段强调了什么,则需注意答案可能意在言外,照搬原文的答案一般不可取;如果设问是寓言故事、启示、道理类,则需注意答案一般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提升到精神的层面,请自行领会“提升”的意思。

(二)再读题干材料
读题干材料并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要注意寻找对解题有提示作用的关键词、关键句、主题词或者题干结构。

题干材料的关键词一般是关联词或者总结性的能表达作者观点的词;关键句则主要有首尾句、评论句、疑问句、设问句等等;题干结构则主要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转折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等等。

(三)最后快速筛选答案
(四)筛选答案,建议利用排除法,此方法可以在分析题干后仍得不出相应结论的情况下适用。

一般而言,正确选项是对主旨句或者关键句的同义替换。

而错误选项则各有千秋,如表达过于绝对、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混淆是非(在细节判断题中,选项还会出现混淆时间、混淆数量,混淆范围、混淆逻辑关系等表述。

)基本万变不离其宗。

在考场上,考生在做题的时候,如果在排除错误选项的时候能清晰地找出这个选项错在哪里,是偷换概念还是以偏概全还是表述过于绝对如果你能指出每个错误选项分别是哪一类型错误,那就可以保证这道题你100%不会错,同时也会在做题时不
断加强信心。

(五)第一轮排除之后,如果还剩下一个以上选项,就要慎重选择推论过度选项:在言语理解的选项当中,许多选项都是从文段当中做出的推论,常见的有,“所以我们不得不”,“因此我们必须”,“我们要”,“人们应该”这样一些说法,很明显是从材料当中得出的一个推论,是来迷惑考生的,这种推论往往是基于考生习惯的一种思维,但他不一定是作者的思路,所以选项中凡是推论都要慎重分析。

最后一点是注意答案的高度和深深度,两项相权选其高/深。

一般情况下,正确答案不是对某种现象或现状的简单描述,而是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态度或措施。

例如:规矩是人定的,但潜规则是谁定的,恐怕没有人知道。

如果不按潜规则来,办点事就是难上加难,屡屡碰壁之后,人们才会变得“懂事”。

潜规则就像一个漩涡,一旦陷入其中,往往身不由己。

但如果人们没有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都不愿率先打破潜规则,而甘愿被它所左右,那社会的进步将是艰难而缓慢的。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成打破潜规则的共识,让正常的规则真正起到作用,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只有打破潜规则,正常的规则才能起作用;B.潜规则主宰着我们的生活;C.潜规则危害大;D.正常的规则在社会无法运行。

(技巧分析:做主旨推断题时要区别于文段概括题,注意选项陈述的高度,B、C、D三个选项都是对现状的某种描述,只有A提出了针对这种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故答案为A。


模块复习(战术篇)
一、常识判断
常识一般20道题,分值约为,也就是14-16分,全靠平时的知识积累。

国考大纲关于常识模块的规定如下: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所以常识判断的特点是广覆盖、重基础、贴生活、系时事。

考点面太广,复习很难找到方向,就是历年真题都不好使,因为考过的题目不会再考第二遍。

复习用力就像泥牛如海,收效甚微。

所以常识模块70%靠积累,30%靠技巧。

关于积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是已定型的,不建议突击进行系统复习,你能拿多少分就听天由命了。

但常识部分的时事政治可以酌情花时间复习,行测没用上申论还用得上。

关于技巧,首先你要仔细,审对题。

如:“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关于中药,下列归类正确的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哪项不属于非战争军事行动”。

题目的问法,有问正确的、有问错误的,这是在题干内容上绕。

有正确、错误间歇性问的,这是在题目分布结构上绕,绕来绕去,但我们不能眼花缭乱、思维混乱。

做题时要有题目意识,时刻防范正误交叉,叫你选错误的表述不要选成了正确表述,建议读题的时候随时用笔划下来,选对的还是选错的,做好标记,一目了然,思维不乱。

其次从出题人的角度考虑,假如你是出题人,你怎么出题首先我们来模拟出一道题:
1.以下四个关于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都是正确的: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让你用以上农谚来出题,给你两分钟思考,你会怎么出
如果你已经想到把题干写为:“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把选项设为:“在四个正确选项中选一个出来改成错的”。

那你就跟上了出题人思路。

然后再来思考,改哪一个选项或者思考,哪一个选项最好改或者,哪一个选项改过之后正误了然没有争议很明显,把C选项“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的有和无对调,改为“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这道题就完美地出炉了。

这就是13年国考第20题。

原题为:下列谚语与农业生产经验不符的是(C)
A.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B.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C.立秋无雨样样有,立秋有雨收半秋
D.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2.已知以下三本医学着作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黄帝内经》
让你用以上医学常识出题,给你两分钟思考,你会怎么出?
很简单,凭空捏造一本非医学着作,加入选项当中,这道题因此出炉。

3.以下不是医学着作的是( )A.《神农本草经》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黄帝内经》B项是凭空添加的,应选。

有没有感觉到,《齐民要术》听起来很专业、很高大上但实际上它就是一凑数的。

所以,叫你选错误项的题目,出题思路大体都是这类,把四个正确选项中的一个改为错误,让你来选。

或者已有三个正确选项,添加一个错误选项,让你来选。

当遇到考这类题而又对知识点不熟悉的时候,怎么猜如果叫你选正确的,就猜选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不具体的选项,因为越含糊不具体,出题人编造的正确选项越不会错。

如果叫你选错误的,就猜选出现具体数字或表述最绝对化、最具体明确的选项,因为越具体明确,出题人越容易编造错误选项。

之所以鼓励大家猜题,目的更多是鼓励大家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纠结,快速猜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