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

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近年来,随着对农业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关注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因为微生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体,它们可以通过与玉米根系共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保护作用,进而影响着玉米种植的效果与收益。

2.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玉米种植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特征,以及玉米品种与种植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密度等方面。

研究发现,玉米根际的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组成。

具体来讲,细菌可以分为蓝细菌、假单胞菌、链霉菌等,真菌主要包括担子菌、接合菌等,放线菌则是表现非常明显的一类菌。

3.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功能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营养物质玉米根际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玉米需要的有机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2)提供保护作用微生物可通过分解有害物质、分泌生长物质、竞争有害菌等方式,对玉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些微生物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植物更加健康。

(3)调节土壤菌群结构玉米根际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微生物的互作,调节土壤的菌群结构,提高土壤的健康程度。

4.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控为了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农民需要合理地调节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具体来讲,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1)添加菌剂农民可以通过添加菌剂的方式,增加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密度和种类。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2)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不同的玉米品种和种植方式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种植方式,农民需要了解不同品种和种植方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控制氮磷化肥的施用玉米需要的营养物质大多来自于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

但过量施用氮磷化肥可能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平衡,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

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微生物论文-生物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引言根际是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物质交换的活跃界面。

根据碳同位素示踪研究,禾谷类作物一生中,近30%~60%光合产物转移至地下,其中40%~90%以无机和有机分泌物形式释放到根际。

这些根系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物质,根际微生物是受植物影响最大的土壤微生物群体。

国内外学者对影响根际微生物方面的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如肥料施用、植物和土壤类型、CO2浓度、转基因作物等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迄今为止,不同基因型作物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组成的作用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中国广为种植的4个玉米品种,旨在探讨玉米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温室、微生物研究室、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试验时间:2012年79 月。

1.1 盆栽试验温室盆栽试验选取玉米品种郑单958、中单909、陕单8806、农华101。

盆栽土壤是典型的砂质壤土,发育于黄河冲积沉淀物,其质地为456 g/kg砂粒、407 g/kg 粉粒、137 g/kg 黏粒。

4.67 g 尿素(含46.3% N)、2.21 g 过磷酸钙(含46.1% P2O5)、1.43 g硫酸钾(含49.6% K2O),连同13 g 风干土(质量含水量1.47%)一并均匀混合后填装于直径25 cm、高26 cm 塑料桶(氮磷钾和土壤按1:1:1:6的重量比混合)。

种子在培养箱中催芽1周后(温度25℃、湿度80%),选取长势良好的幼苗移栽到每个桶里(土壤已被浇透过夜)。

每桶栽一颗作物,每个品种设置4个重复。

玉米生长期间,土壤被统一足量地浇水。

13C 标记在玉米拔节期进行,所有植株用透明塑料膜(300 cm 220 cm 170 cm)密闭地包裹并通入50 mL13CO2(13C 原子丰度98%以上),在日光下维持10 h 光合作用(为保持空气流通,塑料膜内安置一小电扇),晚上揭开塑料膜。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曾齐;王继华;车琦【期刊名称】《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年(卷),期】2018(009)003【摘要】以一种栽培大豆,一种野生大豆不同发育时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解析根际微生物数量动态变化与发育时期和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发育时期的推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达到成熟期时又降低,含水率呈现持续增高趋势,pH变化不显著.在各生长时期,根际微生物总数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根际微生物数量随生长时期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成熟期时降至最低.通过SPSS 20.0对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化学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pH和含水率亦呈负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含水率呈正相关.【总页数】8页(P73-79,85)【作者】曾齐;王继华;车琦【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3【相关文献】1.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2.沙蒿根际、非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J], 高婷3.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Ⅱ.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J],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4.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Ⅰ.非连作大豆(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J],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5.不同生长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J], 曾齐; 王继华; 车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的研究进展植物根际微生物是指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并生活在根际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

它们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在保持植物健康、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功能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一、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应用了高通量测序技术、16S/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

研究发现,植物根际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多种群体,其中细菌是根际微生物群体中最为丰富的一类。

此外,植物根系泌出物、土壤气候等因素也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二、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生态功能的关键。

通过与植物根系共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群体在根际环境中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参与了多种生态功能。

1.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

微生物通过分泌生长调节物质、产生抗生素、固氮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例如,根瘤菌能够固氮并将过剩的氮供应给植物,使其获得必需的氮源。

2. 增强植物逆境抵抗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环境逆境的影响,例如土壤贫瘠、气候变化等。

根际微生物可通过缓解毒素、降解有害物质、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等方式来增强植物的逆境抵抗能力。

3. 保护植物健康:拮抗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在根际环境中与植物有益微生物竞争,减少植物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侵染。

此外,根际微生物还能够激活植物免疫响应并对植物产生的毒素进行降解。

三、未来研究方向虽然在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但我们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1.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关系的研究。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利用根际微生物组生产抗旱作物Harnessing rhizosphere microbiomes for drought-resilient crop productionScience 【Impact Factor 41.037】DOI:/10.1126/science.aaz5192发表日期:2020-04-17第一作者:Franciska T. de Vries1,2,*通讯作者:FranciskaT.deVries(******************)1,2,*合作作者:Rob I. Griffiths,Christopher G. Knight,Oceane Nicolitch,Alex Williams主要单位:1曼彻斯特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Department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Manchester M13 9PT, UK)2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Dynamics,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1090 GE Amsterdam, Netherlands)写在前面分享标题: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生产抗旱作物关键字:根际微生物组,植物信号,水分胁迫,耐旱机制,ABA,PGPR点评:尽管人们对植物选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机制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生长和适应性的反馈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我们对于田间农作物在干旱条件下这些机制的了解仍然有限,本文从干旱响应特征、植物信号、微生物机制、益生菌、初级和次级植物代谢物等方方面面讨论可能的抗旱机制,不管是将为利用根际微生物组增加作物生产对干旱的适应性铺平道路还是为使作物生产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旱能力提供了巨大潜力亦或将为提高植物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开辟许多新的研究途径,总之都是为了抵御胁迫,增强农作物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服务人类社会。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欧阳子龙,贾湘璐,石景忠,等.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18-3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2.003间作对作物、土壤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欧阳子龙1,2,3,贾湘璐1,2,3,石景忠3,韦妙琴1,2,滕维超3(1.南宁植物园,广西南宁530002;2.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4;3.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间作是一种生态农业,通过植物间优势互补来提高植物的养分积累以促进生长。

筛选出优良的间作模式可实现增产增收。

首先,间作通过地上部生态位提高植物对光资源的利用能力,并协同地下部生态位提高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直接促进产量增加。

其次,间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养分含量和酶活性。

较好的土壤条件又能正向促进植物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体现出多样性净效益,使得间作系统整体产量提高。

最后,间作亦会丰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改良土壤,平衡有益和有害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

本文从植物生长生产、土壤理化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间作研究概况,并对间作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研究的重点方向、深层次机理的探究、产业面临的瓶颈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这5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揭示间作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影响,为未来间作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间作;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中图分类号:S3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4)02-0018-13收稿日期:2023-04-06基金项目:崇左市科技计划(编号:崇科FA2018005)。

作者简介:欧阳子龙(1997—),男,湖北天门人,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E-mail:1627132117@qq.com。

通信作者:滕维超,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及应用研究。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第41卷 第3期 生 态 科 学 41(3): 229–2362022年5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y 2022收稿日期: 2021-08-24; 修订日期: 2021-09-1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550, 31770556)作者简介: 黄涛(1995—), 男, 江西宜春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生态农业研究,E-mail:***************黄涛, 冯远娇, 王建武. 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 2022, 41(3): 229–236.HUANG Tao, FENG Yuanjiao, WANG Jianwu. A review on the effects of cereal ‖legume intercropping on soil microorganisms[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3): 229–236.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黄涛1, 2, 3, 冯远娇1, 2, 3, 王建武1, 2, 3,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2. 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广州 510642【摘要】间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种植模式, 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综述了禾本科‖豆科间作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有益微生物产生的影响, 从数量、多样性和菌属丰度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 提出了加强多种禾本科‖豆科间作系统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高通量测序、稳定同位素探针和组学技术等)研究微生物种群在间作系统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探究禾本科‖豆科间作产生优势的微生物学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4年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范文

《2024年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范文

《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稀土元素(REE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稀土元素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其环境风险日益凸显。

La作为稀土元素中的一种,其环境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应对环境压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根际微生物,能够与大部分植物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

本文旨在探讨稀土La胁迫下AM真菌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选用的植物为玉米,AM真菌为常见菌种。

实验土壤选自某稀土矿区附近的农田土壤。

2. 实验设计将玉米种子分别接种AM真菌,并在含有不同浓度La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中进行培养。

设置多个La浓度梯度,以探究不同浓度La对玉米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 测定指标测定指标包括玉米的生长指标(株高、根长、生物量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等。

三、结果与分析1. La胁迫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的生长受到抑制。

具体表现为株高降低、根长变短、生物量减少等。

这表明La胁迫对玉米生长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 AM真菌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在接种AM真菌的处理组中,玉米的生长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接种AM真菌的玉米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均有所增加。

这表明AM真菌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其对环境压力的抵抗力。

3. La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多样性降低。

这表明La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在接种AM真菌的处理组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维持,多样性也有所提高。

这表明AM真菌能够缓解La 胁迫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负面影响。

4. AM真菌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发现,AM真菌与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玉米与大豆种间互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玉米与大豆种间互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DOI: 10.12357/cjea.20210222林伟伟, 李娜, 陈丽珊, 吴则焰, 林文雄, 沈荔花. 玉米与大豆种间互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1): 26−37LIN W W, LI N, CHEN L S, WU Z Y, LIN W X, SHEN L H. Effects of interspecific maize and soybean interactions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rhizospheric bacteria[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2, 30(1): 26−37玉米与大豆种间互作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林伟伟1, 李 娜1, 陈丽珊2, 吴则焰1, 林文雄1**, 沈荔花1**(1.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2; 2.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303)摘 要: 研究玉米||大豆种间互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对于深入理解特定作物间套作模式的产量效应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本研究应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 在玉米与大豆以最佳间作比例(2∶3)条件下, 采用无隔(无隔离)、网隔(尼龙网分隔)、全隔(塑料薄膜分隔) 3种种间根系间隔处理, 并以两作物的单作为对照, 借助BIOLOG 和T-RFLP 技术对不同处理下间作玉米与大豆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 探究不同种间互作对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与复合作物群体产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 玉米||大豆间作下, 无隔、网隔和全隔的根际土壤阻断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9、1.13和0.98, 同一间作模式下种间根系互作加强, 土地当量比随之提高。

进一步分析表明, 无论是间作玉米还是间作大豆, 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随根系互作加强而明显提高。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刘丽;杨静;李成云【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7(033)006【摘要】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分子标记,采用real time PCR和克隆文库的方法,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际总细菌和AOA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根际.概念种或操作分类单元(OTUs)分析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际AOA和AOB的多样性均高于单作玉米根际.间作玉米根际AOA共获得23个OTU,AOB共获得16个OTU,单作玉米根际AOA和AOB分别获得13个OTU和20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间作抑制了玉米根际AOB的Nitrosomonadaceae类群生长,促进了Nitrosospira cluster 3a类群和1个新类群的生长.AOA则在间作的玉米根际下分散到不同分支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luster water类群和cluster 1类群的生长,抑制了cluster 6类群的生长.【总页数】10页(P1278-1287)【作者】刘丽;杨静;李成云【作者单位】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24;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2【相关文献】1.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J], 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2.玉米线辣椒套作对线辣椒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徐强;程智慧;孟焕文;张昱3.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均霞;陆引罡;远红伟;焦学梅;崔保伟4.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套作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 [J], 雍太文;杨文钰;向达兵;朱贞颖5.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J], 代真林;汪娅婷;姚秀英;张晋豪;王彦芳;姚博;魏兰芳;姬广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

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

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根际细菌群落对其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研究,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地理和环境变化,比如土壤类型、降雨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以及对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

多样性的研究是对生态系统的综合了解,同时也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手段。

在土壤生态学领域,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描述和分析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对于玉米这样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而言,了解其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异性是必须的。

环境因素对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可以从土壤水分、有机质、温度、氮、磷、微生物群落等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降雨和土壤类型对玉米根际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有着显著影响,但温度对其影响不太明显。

此外,虽然大多数研究发现土壤类型对玉米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较大,但一些先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磷含量的肥料也会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然而,在对不同因素的影响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不同研究使用的测序技术、分析方法以及样本来源等因素。

了解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不仅可以促进对玉米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优化玉米生产。

事实上,玉米-菌根联合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以改善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

此外,微生物物种和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能对土壤质量、氮效率、碳循环、土壤抗性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对玉米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还有许多局限性和挑战。

例如,测序技术的选择、样本处理方法、研究设计等都需要谨慎考虑。

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样本收集、多个时间点的采样、异质性环境的研究来解决上述挑战,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和宿主间的共生关系,为玉米生产和土壤健康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根系互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0)004【摘要】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和生物量,是被世界广泛采用的种植制度.根系相互作用会影响根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长.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不分隔玉米大豆根系的方式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分隔处理对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塑料分隔处理,分别高出15.04%和124.21%,根系分隔对大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2)对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以及大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不分隔处理分别显著(P<0.05)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20.83%,4.98%,14.14%和19.92%.(3)对根际真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和大豆结荚期,不分隔处理分别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24.08%和12.62%.(4)对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影响表现为:在玉米抽穗期和乳熟期,不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19.07%和30.93%;在大豆开花期,不分隔处理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处理14.92%.可见,玉米大豆间作具有间作优势,根系互作增加了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总页数】5页(P624-628)【作者】董晓钢;汤利;郑毅;邓佳琪【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3【相关文献】1.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均霞;陆引罡;远红伟;焦学梅;崔保伟2.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J], 刘丽;杨静;李成云3.不同品种小麦与蚕豆间作对蚕豆枯萎病发生、根系分泌物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杨智仙;汤利;郑毅;董坤;董艳4.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根系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王婷;王强学;李永梅;王自林;肖靖秀;范茂攀5.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玉米大豆根际红壤磷组分及磷吸收的影响 [J], 王瑞雪;冯瑞;苏丽珍;郭旭光;郑毅;汤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根际”一词最先由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 教授于1904年首次提出,主要用来描述“受豆科植物根系影响的土壤微环境,在微环境内微生物的数量远远高于土体”[1]。

根际是指距离植物根系几毫米宽的狭窄土壤区域,包含众多种类的微生物以及腐殖质等物质,其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2]。

根际微生物是指紧密附着根际土壤颗粒中的微生物,主要包含细菌、真菌、古生菌等。

根系分泌物广义上是指根系生长过程中释放到介质中的全部有机物质,但有时仅指通过溢泌作用进入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物。

植物根系分泌物能给根际微生物提供存活及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根际微生物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同时使土壤中碳、氮、硫、磷等元素参与到农作物的不同新陈代谢中,有利于完北方农业学报2019,47(4):102~107JOURNAL OF NORTHERN AGRICULTUREdoi:10.3969/j.issn.2096-1197.2019.04.18收稿日期:2019-07-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356);内蒙古大学博士后启动基金(5175505);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6040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项目(KCBJ201805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305-03,2016YFD0300304-03)作者简介:方静(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田生态中抗逆微生物的筛选与利用。

通讯作者:路战远(1964—),男,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保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农作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方静1,赵小庆1,2,史功赋1,程玉臣2,张向前2,张德健1,郝楠森3,武海明4,赵玉河4,路战远1,2(1.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3.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内蒙古海拉尔021008;4.呼伦贝尔农垦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特泥河试验站,内蒙古特泥河021008)摘要:根际微生物是指紧密附着根际土壤颗粒中的微生物。

玉米—黄豆间作生物多样性栽培集成技术探析

玉米—黄豆间作生物多样性栽培集成技术探析

云 南 省 昌宁 县 是 一个 山区 农 业 县 . 地 势 自西 北 向东 南
益 好 的 农业产 品和 商品 。 打 造出 一批各具 区域特 色的产 业化
新亮 点 。
由高渐 低 , 形成 山坝 南北 纵列 、 高 山坝谷 相 间的地 貌状 态 , 最 高海 拔 2 8 7 5 . 9 m, 最 低 海拔 6 0 8 I T I 。 属亚 热带 季风 气候 , 有低
方式 。 到 目前 为 止 , 生产 上 仍然 普 遍 存 在 着技 术 运 用 粗放 、 间作 方 式 不 规范 、 作 物 套 种 比例 搭 配 和 间套 时 间 选 用 不 合
对氮、 磷、 锌敏感, 中后期 对氮 、 钾 肥敏 感 , 不耐 瘠薄 , 以土 层 深厚 、 富 含 有机 质和 钙 质 、 排水 良好 的酸 性 到微 酸性 土壤 种
1 玉米一 黄 豆 间作发 展现 状 、 地 位 及 作 用
1 . 1 发 展 现 状
玉 米植 株高 大 、 叶 片 展开 、 趋 光性 强 、 无主根 、 根系 8 0 %
集 中分 布在 耕作 层 中 , 根 系 开展度 4 0 ~ 5 0 c m, 光 合效 率高 。 黄 豆 根 系 主根 深 可 达 1 m以上 , 侧 根 展 开度 可 达 4 0 ~ 6 0 c m, 根瘤 可 以吸 收空 气 中 的氮 进行 同化 利 用 。 植 株较 矮 、
7 0 %的 温凉 山区 、 半 山区 适 宜种 植 茶叶 、 核桃 、 烤烟。 南部 及
西部 2 0 %的低 热 、 温 热 河谷 区除 粮 食作 物 外适 宜发 展甘 蔗 、 西瓜 、 香蕉 、 芒果 等 亚 热带水 果 及 冬早 蔬菜 。 全 县烤 烟 、 冬 早 蔬菜各 6 6 6 6 . 6 7 h m 左右 , 粮 食 种植 面 积 在 4万 h m 左右 。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不同种植方式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王芳;陈井生;刘大伟【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8(044)010【摘要】利用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龙江省不同地区轮作及连作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在不同种植方式下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从6个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5419个OTUs,鉴定到细菌的47个门,147个纲,709个属.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是供试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占所有细菌群落总数90%以上.连作4年总OTUs及丰富度最高,连作20年最低.不同轮作方式土壤细菌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0.05),短期连作与长期连作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不同轮作方式下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连作方式,芽单胞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同地区连作方式.土壤功能细菌根瘤菌(Bradyrhizob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溶杆菌属(Lysobacter)、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年限连作下高于轮作.长期连作土壤优势细菌丰度与轮作土壤相似性更高.【总页数】9页(P1539-1547)【作者】王芳;陈井生;刘大伟【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抗性基因工程与寒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种植方式对苗期大豆、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戴建军;宋朋慧;闫暮春;徐婷婷2.PCR-DGGE方法解析大豆根际不同距离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J], 于洪涛;申忠宝;沈德茹;金剑;王光华3.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区系的影响 [J], 牛彦波;吴皓琼;安琦;王笑庸4.大豆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J], 刘欣;李志英;刘瑞瑞;李璐璐;王卫卫5.3种西兰花种植方式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J], 陈海生;刘守平;梁国钱;何道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

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玉米/大豆间作体系氮素吸收及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玉米和大豆是我国两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们的间作种植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生产中。

然而,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下,由于种植同一农作物会导致土壤中特定养分的大量消耗,增加了对化肥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土壤病虫害的风险。

因此,探索一种更加可持续的种植方式成为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点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下的氮素吸收以及根际土壤中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变化。

为此,我们选择了位于河南省农村地区的实验田作为研究区域,并设置了两个处理:玉米/大豆间作和单作群体。

在种植季节内,我们通过采集样品进行室内分析,从而获取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数据。

首先,我们对两个处理的根际土壤样品进行了氮素含量的分析。

结果显示,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下,土壤中的总氮素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群体。

这说明间作种植方式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进而提供充足的氮源供给给作物,有助于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其次,我们还研究了土壤中其他关键养分元素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下,土壤中的磷、钾和锌等养分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单作群体。

这说明间作种植方式可以促进养分之间的转化和利用,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这也意味着间作体系下的农作物可能更加抵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最后,我们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下,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作群体。

这说明间作种植方式能够提供更加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对于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还可能对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下的氮素吸收以及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研究,发现间作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利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开题报告

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开题报告

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作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病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间作体系中,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种类、数量、功能等均可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对于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特征,包括不同间作组合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种类与数量、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1)通过实验设计,选择不同间作组合,测定各组合下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2)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得样品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不同间作组合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群落形态等特征。

(3)结合分子生态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间作组合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如营养物质利用、害虫控制、病原微生物抑制等。

研究方法:基于田间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子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间作组合下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特征。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预计本研究将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不同间作组合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不同。

(2)不同间作组合下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性,且不同微生物群落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3)不同间作组合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营养物质利用、害虫控制、病原微生物抑制等方面。

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间作体系中作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为作物种植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於丽华;洛雪;殷博;耿贵【期刊名称】《中国甜菜糖业》【年(卷),期】2008(000)002【摘要】在收获时期采集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按土壤下层根系与土壤比例加到土壤中,在温度25℃、土壤绝对含水量30%和氮素(0mg/kg、10mg/kg)条件下培养60d.应用平板茵落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茵数量,分析大豆、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微生物数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根系及施氮量对细菌、真茵有显著影响,而对放线茵影响不显著.【总页数】4页(P8-11)【作者】於丽华;洛雪;殷博;耿贵【作者单位】甜菜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甜菜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微生物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0;甜菜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3【相关文献】1.根系互作强度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系分布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J], 陈平;杨文钰;雍太文;杜青;庞婷;付智丹;杨燕竹;刘佳;帅鹏;孙丽霞;张瑞娣2.玉米、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J], 刘均霞;陆引罡;远红伟;焦学梅;崔保伟3.施氮量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付智丹;周丽;陈平;杜青;庞婷;杨文钰;雍太文4.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殷博;於丽华;康健夫;耿贵5.基于玉米-大豆轮作的不同施肥体系对大豆开花后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J], 李蕊;杨越;李彦生;金剑;张兴义;王光华;刘晓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特征

大豆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特征

大豆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特征何德鑫;赵翔;张雪静;李佳宜;张鹏宇;姚兴东;谢甫绨【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5)1【摘要】研究连作对大豆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群落组成、构建的影响,为大豆连作障碍的生物防治和农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试验于2021-2022年在沈阳农业大学铁西区定位试验站进行,试验站土壤类型为棕壤土。

以玉米-大豆轮作(对照)和大豆连作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16SrDNA、ITS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测定,分析连作对大豆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以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群落构建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连作下,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等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含量下降,速效钾、pH值升高;连作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土壤脲酶、亮氨酸氨肽酶活性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

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4.63)低于轮作处理(5.34),细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和卡氏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LRR:1.4%;LCR:2.4%)相对丰度;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连作处理低于轮作处理,真菌属水平下,连作增加病原真菌镰刀菌属(Fusarium,LCR:20.5%;LRR:13.2%)相对丰度。

在群落组装过程中,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确定性过程主导;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主要由随机过程主导;大豆连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和玉米大豆轮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主导。

连作引起大豆根际土壤环境因子、细菌、真菌群落组成及构建的变化,病原菌相对丰度增加,其中镰刀菌(Fusarium)相对丰度的增加可能是导致大豆连作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8页(P1-8)【作者】何德鑫;赵翔;张雪静;李佳宜;张鹏宇;姚兴东;谢甫绨【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S565.1【相关文献】1.马铃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2.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3.黄土高原旱作区马铃薯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4.不同林龄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5.西瓜连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玉米间作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常换换;苏友波;范茂攀;赵吉霞;王自林;李永梅【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37)2【摘要】【目的】揭示玉米大豆间作体系种间互作下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方法】通过玉米间作大豆田间小区试验,采用BIOLOG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玉米抽雄期(大豆花荚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进行功能和结构解析。

【结果】(1)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高于玉米。

与各自单作相比,间作玉米Shannon指数显著提高3.5%(P<0.05),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13.1%(P<0.05);间作大豆Simpson指数显著提高7.8%(P<0.05),具有趋同性。

(2)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玉米根际可检测细菌总量显著增加(P<0.05),大豆根际可检测细菌总量呈降低趋势(P>0.05);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玉米和大豆的根际细菌群落均出现新种属,菌种组成趋同与变异共存。

(3)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根际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其余优势类群无显著差异(P>0.05)。

受玉米大豆互作影响,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由差异不显著(P>0.05)变为显著(P<0.05),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Gaiella、纤线杆菌属(Ktedonobacter)和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相对丰度则由差异显著(P<0.05)变为不显著(P>0.05)。

【结论】玉米间作大豆改变玉米和大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趋同与趋异共存,以趋同性为主。

【总页数】8页(P336-343)【作者】常换换;苏友波;范茂攀;赵吉霞;王自林;李永梅【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44.2【相关文献】1.施氮对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2.施氮对间作条件下玉米、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3.玉米与马铃薯间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4.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5.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品质及土壤营养、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