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
环境应急监测船的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设计
环境应急监测船的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设计随着全球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和环境灾害的频发,保护环境和快速响应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环境应急监测船作为环境应急响应的重要工具,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以实现环境监测、数据采集、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在设计环境应急监测船的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环境应急监测船通常会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可能会面临恶劣天气、强烈电磁干扰和不可预知的意外情况。
因此,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需要具备抗干扰能力,确保在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通信。
其次,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需要具备广域覆盖和多模式通信能力。
环境应急监测船通常需要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工作,因此,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和海事通信等,以实现船舶与岸基指挥中心的远程信息传输。
为了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还需要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网络架构,支持数据的快速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以便快速获取环境数据、预测环境变化并作出应急响应决策。
同时,系统还需支持多用户多任务的处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引入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算法。
例如,可以使用自动化调度系统来优化船舶的巡航路线、监测区域覆盖和任务分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也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算法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以帮助环境应急监测船更好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此外,通信与信息交互系统还应考虑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
例如,与环境监测传感器、遥感数据系统和GIS系统等进行有效的数据交互,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环境数据,并能通过地图等形式直观显示监测结果,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也非常重要。
要考虑到环境应急监测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设计简洁明了、操作便捷的界面,使操作人员能迅速上手并有效地使用系统。
同时,还需提供实时监测、告警和报告功能,及时反馈环境状况和船舶运行情况,为决策提供准备数据。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2 . 2建立准确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在事故 发生后能够对事故 人为操作 、 自然灾害的发生 以及机械事故 障碍都会造 成突发性 5 1 分 布情 环境污染 , 对于 突发 事件我们无法预见 , 但是经过 长期的遭遇 和长 地 点进行准确 的定位 ,并且给 出污染 事故周边地段 的人 1 久 的经验 , 通过科学 的监测 , 可 以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 降低事故发 况 , 地域地貌特点 , 通过对它们的综合判断进行分析查询 , 从而找到 生 的几率 , 缩小事故发生的范围以及减轻事故造成的伤害。 因此 , 我 最薄弱敏感 的区域 , 运 用电子地 图分析监测数 据 , 利 用模型预测 划 将事故污染变为可视化 。 们应该致力于不断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 配合 有关部门开展相应 分出影 响范 围, 工作 , 从而制定 出合理有效 的应对救援措 施 , 来保 证各项工作 能够 2 . 3 开展新技术 , G P S的应用 。 G P S技术 的运用可以将监测点位 、 顺利开展 。 事故发生现场以及敏感 目标等进行精确的定位 。 一方 面起到动态分 1 环境 应 急 监 测 技 术 现 状 析事故发生范围的作用 , 另外也可 以起到监测点位的布设作用 。在 1 . 1 我国环境应 急监测起步较晚发展较快 ,亟待解决 的问题很 空 间信 息 中, 可 以确 定敏感 目标 的位置 , 运用 G P S技术进 行定位 , 多。 虽然 2 0 0 2年我国才成立 了环境应急事故 调查 中心 , 然而 目前全 并且在计算机数据库 中录入相关 的信息数据 , 在应急监测 的过程 中 则可 以定位事故现场的位置。 国省 、市一级监测站均配备了大量检测管和便携式应急监测设备 ; 调取数据 , 虽然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很大 , 可是很多投入属于重复建设或者是 同 3 环 境 应 急监 测 中信 息 化 使 用 的原 则 监测项 目的不 同产品的不断尝试 , 归根到底是 因为我 国环境应急 所有 的事物都必须遵循一定 的原 则性 , 然而在环 境应急监测信 监 测技术储 备不足 。2 0 1 5年“ 天津港爆 炸事件” 不仅造成 了重 大的 息化 中也存在几个主要的原则 : 经济损 失和人员伤亡 , 还给周边 的大气 、 海水 、 土壤 等造成 了严 重地 3 . 1 合理统筹 , 分步实施 。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全 破坏 ,而在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方面我们则表现 出了相 当多 的欠缺 : 面的大工程 , 涉及多个领域 , 所 以要遵循 总体布局 , 分阶段 , 分 步骤 应急响应能 力不足 , 环 境应急监测人员不 足 , 环境应 急监测设 备不 实施 , 责任到人 , 做到每个人都应该熟悉地参与到信息化建设 中来 , 足, 区域协作滞后等等。 因此 , 在突发性 环境 污染事故 日益增加的今 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 从 而才能确保达到指挥功能的统一 。 天, 环 境应急监测技术 亟需 大力发展 , 做好 区域 内环境 污染监控 和 3 . 2技术的先进 以及安全可靠 。这就需要不 断地学习借鉴 国外 事故预警系统 能力建设 , 建 立运行有效 、 行动快速 的环境应急监测 先 进的经验 来进行探 讨 , 注重 系统 、 设备 的实用性 、 可靠性 和先进 和环境应急处置 系统是最大限度减轻 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的关键。 性, 结合我国形 势 , 制定出符合 当下 发展 的新 技术 新技能 , 充分使用 1 . 2环境应急监测质 量保证体系不够健全。自 2 0 1 1 年1 月 1日 智 能化管理操作 , 确保维护数据安全快捷可靠 。 3 . 3整合资源 、 经济合理。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化技术 , 对原有 起,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H J 5 8 9 — 2 0 1 0 )正式开始施 行, 虽然监测 技术规 范 中对 地表水 、 地 下水 、 大气 和土壤 的现场 监 可行技术进行完美革新 , 充分运用现有设备 , 来促进资源信息整合 , 全球化 , 从而实现信思 的快速传输 、 共享 和发 布 , 测、 样 品运输和实验室监 测均有质量管理要求 , 但是真正 的应急监 打造信息网络化 、 测质量保证体 系并未建立 。影响应急监测质量的主要 因素是 : 人员 避 免 重 复 建 设 。 3 . 4立 足 当 下 , 着 眼 未来 。 要 因 时 因 地 而 异 , 以 社 会 需 要 为 出发 技术水 平 、 仪器设备 、 监测方法 、 量值溯源性 、 数据库与预测模型等 。 进行合理的信息化监测 , 不断完善和满足 当下发展和工作需要 , 因此 , 往往我们遇 到突发事件时 , 习惯于用传统 的工 作模式 和经验 点 , 适应 未来技术 的革新 , 保 持其长久 旺盛 作为判 断依 据 , 从 而无 法立刻启动有效 的应对 措施 , 在监测过 程 中 做 到软硬技术 的有效 结合 , 的生命 力。 不能进行科学地判断 , 导致错误 的结果而影响到最终决策。 l - 3自主研发仪器设备能力不 足 , 专业技术 人员 能力有 限。 我 国 4 结 论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因素。尽 管如此 , 我 环境应急监测设备 的开发研究与 国外发达 国家相 比差距很大 , 自主 研发 的设备 在快速响应 和准确 测量方面很难保证应 急监测工 作的 们也要制定有效 的应急救援措施 , 保证应 急工作的有序开展 , 确保 只有保证科 学的监测结果 , 才能 进行 。 目前为止 , 便携式 G C / MS 越来越多地应 用于环境应急监测 , 应急决策 和指挥 工作的协调统一 , 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已经成为应急监测仪器发展 的一个热点 。此外 , 够制定出全 面有效 的救援方案 。 这些都将取决 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 才 能形 成一个完善 的环境 应急监测系统 , 降低 事故 环境应 急监测队员 自身能力不足也是阻碍环境 应急监测 发展 的绊 断更新 和突破 , 脚石 , 因此 , 加强专业技术 人员 的 日常培训 、 地方各级部 门培养一批 发生造成的环境影 响。 训练有素 的处置 、 监测和预测 的专 门人才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1 1 李新 宇. 基 于信 息化 的环境 应急监 测技 术分析 [ J 】 . 绿 色科技 , 2 0 1 5 1 . 4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库有效支持不足 。环境应急监测数据库 f 应该包括 : 环境应急监测专家库 、 环境应 急监测人 员执 勤系统 、 危 险 ( 6 ) : 2 2 6 — 2 2 7 . 2 1 郭志远, 傅 晓钦, 陈奕扬等. 应 急监 测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 J ] . 现代科 品档案库 、 应急监测设备 ( 含车辆 ) 档案库 、 污染源 坛
信息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民营 科技2 1 年第1 期 02 0
信 息网络技术在环境监测 中的作 用
贾Hale Waihona Puke 明 ( 黑龙 江 省 五 大 连 池 市环 境 保 护 局 , 黑龙 江 五 大连 池 1 4 0 6 1 0)
摘 要: 信息技 术的快速发展 , 已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 了深刻的影响. 在环境监测领域 , 信息技 术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控和综合 控 制 中 , 用信 息技 术可 建 立循 环 经济 的 绿 色 支撑 体 系 , 利 开发 包括 环 境 工程 技 术 、 物 资 源化 技 术 、 洁生 产技 术 等在 内的 环境 保护 工具 ; 废 清 利 用 信 息技 术创 新 环 境 管理 政务 和 业 务 , 建立 环境 管理 业务 应 用 平 台 , 实现 环境 政 务及 业 务 管理 信 息化 ; 过 环境 信 息 资源 共 享平 台的建 通
设, 整合 、 集成 、 加工各类环境信息资源, 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 I 在 T设备的回收利用上 , 可以采 用信息分析手段 , 防止有害电子物质流入 自然环境 , 息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信 常用的有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 、 远程 网络监控技术等。这里介绍 了环境监测信 息网络 的 组成、 作用和架构, 出了环境数据库存的结构 、 提 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 系统功能, 以及环境监测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措施 。
环境 监测信息 网络是综合利 用现代化 的 网络 、 通信 、 计算机 等先进的信息技术 , 实现环境监测信息 的收集 、 整理 、 传递 和利 用 的系统 , 是一个 基于 网络 的软硬件一体 化系统 , 它为解 决环境 问 题提供 了一种得力手段。 1 信息来源 。环境监测信息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 . 1 环境质量监 测数据 、 污染源 监测数据 、 生态背景 数据及与 环境质量 有关 的基 础 空 间数 据 或 信 息 。 1 信 息 网络 的作 用 。 境 监 测 信 息 网 络 的 目标 是 共 享 环 境 信 息 以将各种常用模 式输入 , 回归分析 、 . 2 环 如 综合指数 、 单项指 数 、 超标 资源 ,把不同地域的计算机 系统通过 通讯 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 , 倍数及各种环境管理和分析所需要的指标 。应用时只需通过 网络 在通信协议 的控制下实现互联 ,其作 用是 可以连接各种信息 源 , 流通共享 , 电击联接 目标 , 就会 自动打开联接对 象 , 以避 免重 复 可 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 ,实现多种环境 信息的快速传输与处理 , 为 录入和错误 , 减少工作量 ,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 环境 管理部 门的决策提供依 据 ,为社会 公众提供 有效 的环境信 34 应用软件开发。 . 在开发应用软件时 , 应贯穿一个思想 , 即哪里 息。 产生数据 , 由哪里录入 , 就 不采用集 中的数 据录入方式 , 样既平 这 1 环境监测信息 网络构架 。为 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 . 3 环境监测 衡 了数 据 录 入 _ 量 , 提 高 了数 据 的更 新 速 度 。另外 , 应 考 虑 T作 又 还 信息 网络主要采用 10 0 M交换式 以太 网, 它具有网络技术先进 , 数 管理流程 , 使环境监测信息 系统更具实用性。 目前 , 常用的应用软 据传输速度快 , 升级扩展方便等特点 。在架设 环境 监测信息 网络 件开发工具有 Pw r ule,O wno sD lh 等 , o eB i rS L idw , epi 可以满足数 据 d 前, 需进行线路设计 即网络布线 。网络布线应合理规划 , 一个房 间 网络流通共享 的要求 。 至少要 布设两个端 K。网络 布线 常见 的有星型拓扑结构 , 1 星型布 4 环 境 监 测信 息 网络 的 安 全 管 理 和 维护 线操作 简便 、 费用低廉 , 障查找容 易 , 故 如果 网络连接错误一般 只 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网络安全 的维 护也显得十分重要 , 影 响一 台计算机正常工作 , 而且 易于隔离 。 在一个 建筑物 内进 行 网络 布线 ,一 般先决定 中心机 房的位 置, 然后 采用双 口 R 4 J5标准 信息插座 , 布设 5类双绞线 , 以集线 器为 中心 , 路长度应 控制 在 10 线 0 m以 内; 于较大建筑物或者建 对 筑群 ( 问距 超 过 2 0 )为 了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系 统 的 作 用 , 少 不 0m , 减 必要的资源 、 能源 浪费 ,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若 干子网 , 合适 在 位 置 放 置 集 线 器 , 后 用 光 纤 连 接 子 网 形 成 网络 的 主 干 ; 于 相 然 对 距较远 的单 位或部 门 ,除非有足够 的经济实 力 向邮局 申请租 用 D N专线 , D 一般采用拨号上网的方式。 目前 国内许多城市都开通 了 D L业 务 , S 它具 有速 度 快 、 费用 低 的特 点 , 以满 足 需 要 。 足 2 关 于环 境 数 据 库 信 息 系 统 结构 环 境 数 据库 系统 结构 分 为 五 部 分 , 础 数 据 、 测数 据 、 据 基 监 数 导入 、数据 导出和系统设 置 。由于监 测数据种 类繁多 ,宜采 用 在 系统的硬件方 面 , 采用 星型结构 , 服务 器采用双机 数据备份 方 式; 安装病 毒防火墙 , 防止 网络黑客 的攻击 。在 软件 上 , 安装杀 毒 程序 ; 对应用程序 、 数据库分别提供 了安全 防护 。同时 , 配备 专 要 职 的 计 算 机 系统 管 理 人 员 , 责 域 内 计 算 机 设 备 的 选 型 、 级 改 负 升 造与硬件维护 ; 建立 用户数据 库 , 编制用户 验证 程序 , 验证用户输 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否与数据库吻合 ;根据不 同的业务 需要 , 划 分相应 的操作权限 , 制定不 同的规定 和操作规范 。 5 提 高理性认识 。 全方位做好环保工作
信息化技术在环保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技术在环保监测与治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环保监测与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环保监测与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得监测更加精准、治理更加高效。
一、信息化技术在环保监测中的应用(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环保监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环境中部署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空气质量传感器、水质传感器、噪声传感器等,可以实时采集环境数据。
这些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参数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例如,在空气质量监测中,传感器可以监测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在水质监测中,传感器可以检测水温、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指标。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及时发现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等优点,在环保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卫星搭载的光学、红外、微波等传感器,可以对大范围的区域进行监测,获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大气污染等信息。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监测城市扩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破坏,还可以监测大气中的气溶胶、臭氧等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此外,卫星遥感技术还可以与地面监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
在环保监测中,GIS 可以将环境监测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相结合,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空间分析。
通过 GIS,可以直观地展示环境监测站点的分布、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等,帮助环保部门了解环境状况的空间特征和变化趋势。
环境安全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软件系统平台设计方案
环境安全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软件系统平台设计方案1设计原则1.1业务横向、纵向一体化业务横向一体化是指在环保部门之间,系统通过面向服务的设计能同时支持总量控制、监察、执法、项目审批等任务。
纵向一体化是在基地环保局、市局、省厅之间支持业务连续的办理,如区县建设项目审批后,可把业务传递到市局的业务总线上,驱动市局领导审批。
通过横向、纵向一体化的支持,打破原有的条块化的非连续的处理,提供了业务人员的办事效率。
1.2全生命周期管理以业务单元为生命周期为主线,实现对业务单元从产生到销毁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1.3流程可配置、业务平台化由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建设是以单个应用为单位开发的,部分软件基础功能存在重复,无法实现共享。
建设的一体化业务平台应支持业务流程的可配置、可维护、可管理,为应用系统开发提供高效开发、配置、部署手段。
1.4面向服务的架构紧紧围绕以面向服务为目的,充分分析用户需求,设计出稳定高效的应用服务足见。
在设计中按照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采用正确的策略、适当的技术和有效的措施确保系统的可伸缩性。
1.5统计设计、个性应用实现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统一管理和全网共享以及与部级信息的纵向连接,这样一些物理上分散的系统,必须坚持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表现在:➢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的体系结构区县应用、面向角色的服务要有个性化,个性化表现在:➢流程可定制、可配置➢角色可授权➢页面可配置1.6开放性环保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因此项目所建系统能在数据、软件开发和相关借口方面应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
在应用开发中,要使用相应国家标准。
1.7易于维护、便于管理系统涉及在市区多级部门中运行,考虑区县的运行维护技术能力,系统要支持易于管理、便于维护;应支持信息中心管理人员远程配置、调试、升级等工作。
1.8安全可靠环境保护业务中涉及多项机密信息,需要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此外还需要实现完善的运维管理,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80. 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环境监测?
80. 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环境监测?80、如何通过信息化实现环境监测?在当今时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环境监测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全新的手段。
那么,究竟如何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环境监测呢?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这个系统就像是环境监测的“眼睛”和“耳朵”,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各种环境数据。
这包括在不同地点设置传感器,如空气质量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土壤成分监测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地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中央数据库。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至关重要。
要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传感器,并根据监测对象和环境的特点,合理确定安装位置和方式。
比如,对于空气质量监测传感器,要安装在能够代表区域整体空气质量的位置,避免受到局部污染源的干扰;对于水质监测传感器,要安装在水流稳定、具有代表性的断面。
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数据的传输方式。
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可能会受到地理条件和布线成本的限制,而无线传输技术,如GPRS、蓝牙、ZigBee 等,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但无线传输也存在信号不稳定、易受干扰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优化。
有了数据采集系统,接下来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
这个平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仓库”,用来存放采集到的海量环境数据。
数据存储需要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以采用云存储、分布式存储等技术,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和索引,以便能够快速地查询和检索。
数据管理则包括对数据的质量控制、审核和更新。
要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校验,剔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还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更新,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数据存储和管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来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
这就像是从一堆“矿石”中提炼出“金子”。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环境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说白了,就是让咱们对环境问题的反应更加迅速、精准、高效,像一个神速的“救火队员”,一旦发生意外,立刻就能扑灭火源,不给它蔓延的机会。
听着是不是感觉特别高大上?其实没那么复杂。
咱们就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讲。
想象一下,咱们都知道,空气污染、水污染、甚至是各种工业废弃物泄漏,这些都不是小事,随便哪一项出问题,都能让人焦头烂额,环境的健康直接就影响到大家的生活质量。
但如果咱们能有一个得力的“信息助手”,随时随地报告这些潜在的风险,马上就能启动应急预案,问题的处理速度那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信息助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所有与环境相关的因素、数据都整合到一起,像拼图一样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景,谁要是敢在这图景里乱来,系统马上就能发现。
比如说,工厂排放废气,或者有水污染的危险,或者地面上突然出现了危险物品,大家都可以通过一个平台随时掌握情况。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系统就像个“火眼金睛”,帮你精准定位问题,指哪打哪。
这样一来,不仅能减少人的盲目判断,还能提高整个响应的效率。
真是太神奇了!要说这个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它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现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污染源可多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漏水事故,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时监控,就能迅速捕捉到这些潜在的危机,简直比警报器还要灵敏。
比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一旦发现PM2.5浓度上升,它就能立刻把这个信息推送到相关部门,马上启动应急响应。
你别小看这几秒钟的时间差,能直接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
不过,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这玩意儿也不是白给的。
建设这样一个信息化系统,不光是拿钱就能解决的事情。
得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力,得有一批懂行的人,能把这些数据做成对口的监测平台。
而且这套系统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需要软件的支持。
别看这些监测平台都是数据和代码的世界,但如果没有合适的技术支撑,数据再多,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环境应急监测船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创新
环境应急监测船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创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应急监测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环境应急监测船作为移动的监测平台,在实时监测和应急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了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船的效率和响应能力,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的创新成为重要方向。
一、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在环境应急监测船的多媒体信息处理中,各种传感器和设备生成的数据量庞大,包括图像、视频、声音等。
为了准确分析和判断环境状况,需要有效处理这些多媒体信息。
首先,采用图像和视频处理技术来提取环境信息。
通过图像和视频处理算法,可以快速识别水质、空气质量等基本参数,并生成可视化的监测结果。
例如,可以使用图像识别算法来检测水体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水质是否受到污染;还可以通过视频图像处理技术来实时监测岸边人群密集度,判断环境应急事件的影响范围。
其次,结合声音处理技术来监测环境噪声和声音信号。
环境应急监测船可以配备高灵敏度的声音传感器,通过声音处理算法分析环境中的噪声和声音信号,如机械噪声、动物叫声等。
这对于判断环境问题的根源、监测水下生物状况等方面至关重要。
此外,为了更好地处理多媒体信息,还可以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化处理。
通过训练模型,可以实现对多媒体信息的自动分类、分析和判断,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船的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二、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创新环境应急监测船需要及时将获取到的多媒体信息传输到指挥中心或其他相关部门,便于迅速采取应急措施。
因此,多媒体信息传输技术的创新对于提高响应速度和应急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无线传输技术在信息传输上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船可以利用卫星通信、无线网络等技术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无线传输。
通过将数据编码和压缩,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数据传输,确保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船的信息传输能力。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监测船可以随时随地与指挥中心进行通信,传输实时监测数据和视频图像。
基于信息化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分析
确的信息 , 如 污 染 物 的 种类 、 影 响范 围及 现 场动 态 , 从 而 将 事 故 的危 害 性 降 到 最 低 , 因 此 不 断 完善 环境 应 急监 测 技 术 是 我 国一 项 长期 而艰 巨 的 任务 口 ] , 并 且 受 到 我 国乃
至 世 界 各 国 的广 泛 关 注 。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可 迅 速 地对 事 故 发 生 点进 行 定 位 , 并 对 周 围 地 区 内的 人 口分 布 情况 进 行查 询 , 寻 找 环境 敏 感 点 并 在 电子 地 图 上 对 采 集 的 数 据 进 行 时 间 和 空 间 的 分
析, 最 终 实 现 事 故 的可 视 化 , 提高监测的准确度 。
2 国 内 外 环 孥 应 急 监 测 技 术 研 究 现 状
西 方 国家 的环 境 应 急 监 测 开 展 得 比较 早 , 如 美 国早
3信 息 化 技 术 在 突 发 性 环 境 事 故 中 的 应 用
3 . 1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的 应 用
在 1 9 7 9年 就 成 立 了联 邦 紧 急 事 故 管 理 署 ( F E MA) , 专 项 负责 各 类 紧 急事 故 的应 对 及 修 复 工 作 。法 国 、 英 国、 意大 利 等 国家 也 均 设 有 针 对 环 境 应 急 监 测 的 机 构 和 系 统, 这 些 国家 同 时开 发 出 了许 多环 境 应 急 监 测 的技 术 和 方 法并 建立 了 事故 处 理 的数 学 模 型 及 仿 真 系统 , 为 环 境
摘要 : 探 讨 了突发 性 环 境 污 染 事 故监 测技 术 的 国 内 外 发 展 现 状 和 信 息 化 技 术 在 环 境 应 急 监 测 过 程 中 的 应
环境应急服务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环境应急服务中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应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环境应急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应对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需求,因此,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环境应急服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主要探讨环境应急服务中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优势。
首先,环境应急服务中的信息化技术为应急响应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通过信息化技术,环境监测数据和污染源信息可以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例如,利用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监测和采集,并将数据传输给相关部门进行实时分析和决策。
这样,当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可以通过信息及时了解情况,迅速做出响应。
其次,信息化技术在环境应急服务中的应用加快了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传统的环境应急服务通常依赖于电话通讯和人工报告,这样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准确的问题。
而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快速传递和准确分析,从而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
比如,通过建立环境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共享,方便各级部门根据实时数据进行应急决策和指挥。
另外,环境应急服务中的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环境监测和预警的精度和效果。
智能化技术可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和分析。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和模型预测技术,可以对环境污染进行预测和预警,帮助应急部门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提供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从而减少环境突发事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环境应急服务更加高效,还提高了紧急情况下的决策的准确性。
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决策者可以及时获取实时环境数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便做出及时、科学的决策。
例如,通过建立环境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可以综合考虑环境数据、污染源信息、模型预测和应急预案等因素,帮助决策者快速做出决策和指导。
此外,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环境应急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及应用
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功能及应用王玉芬【摘要】为了快速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把需要的信息贮存起来,以便快捷查询;把需要的分散的技术经验向导化,使现场应急监测更有序;把可能用到的技术集成起来,使现场技术使用一键化;把报告模块化,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支持系统是很有必要的.阐述了基于当地环境监测网络和GIS平台,横向功能实现查询、应急监测向导、地图直接布点、监测方案自动生成、预测、评估、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重点论述了建设重点源库方法、依据、化学品库、技术人员信息库、设备库、应急监测专家库、应急监测案例库、监测方法库.整个系统以污染事故发展为主线,污染物为核心,实现应急信息的现场与指挥之间、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的远程实时互动,使管理和指挥更直接和有效,实现实时交流,使应急监测更加智能化、科学化.【期刊名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卷),期】2018(043)005【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应急监测信息化;查询功能;评估功能;预测功能【作者】王玉芬【作者单位】太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太原 0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11 应急监测信息化管理的意义由于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突然、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
为了在短时间内解答应急指挥所必需的几个问题“是什么?是多少?范围有多大?风险有多少?”不仅需要过硬的硬件支持,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把需要的信息贮存起来以便快捷查询;把需要的分散的技术经验向导化,使现场应急更有序;把可能用到的技术集成起来,使现场技术使用一键化;把报告模块化。
同时通过搭建上下互通联动的应急监测指挥系统,全省应急资源能共享与调度,实现应急监测全省一盘棋。
2 应急监测信息化系统概况针对环境突发污染事故的突然性、急切性、复杂性、重大危害性等特点的需求,建立环境应急监测现场支持系统。
基于当地环境监测网络和GIS平台,建立查询、向导、事故地点确定与直接导航、地图直接布点与导航、监测方案自动生成、预测、评估、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通过手机与电脑端的实时关联,实现应急信息的现场与指挥之间、上下级环保部门之间的远程实时互动,使系统服务更加集成化、科学化和智能化,为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我国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
我国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是以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框架为基础,该系统是一个对污染治理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与预警的系统,是有效促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深入发展、提升环保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数据集成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平台,利用现代高科技电子网络技术,在自然力或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时,对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价,确定环境动态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并做出预测与报警,提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和防治对策。
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从预警的高度对数据及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深化发展。
一、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产生背景为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5 年颁布《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规定“列入污染源自动监控计划的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建设、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及其配套设施,配合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从而实现对污染源的在线自动监控。
这标志着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经中国行业咨询网()资料调查,目前已有种类繁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投入应用,原理是通过各种采集方式、传输手段把企业环保治理结果数据保存到关系型数据库中,然后动态显示数据,并生成统计分析报表。
关系型数据库的存贮容量和实时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决定了采集频率不可能很高,也就只能提供结果数据,难以满足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
这就为实时数据库及建立在实时数据库基础上的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构成环境监测与预警信息化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于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中心、环境在线监测与预警应用软件、现场设备及其他硬件。
1、基于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中心基于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中心是指以统一的方式对环保部门办公资料、企业资料、末端采集数据、工况采集数据等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多样的接口给各个应用平台数据,让各系统数据做到一源一档。
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研究
杨科
【期刊名称】《黑龙江环境通报》
【年(卷),期】2024(37)2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进行研究。
首先,阐述了信息化背景下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其次,介绍了信息化背景下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原则。
最后,深入探讨了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要点,包括地理信息技术、油污监测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和注意事项等技术要点。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提高环境管理的效力。
【总页数】3页(P166-168)
【作者】杨科
【作者单位】泸州长江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30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背景下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的应用
2.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
3.环境监测数据背景下的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效果评估
4.环境保护背景下环境监测领域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分析
5.物联网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的信息化风险因素识别及管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环境安全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环境安全应急监测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三大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1.1“源解析”是雾霾治理的前提当前,雾霾已成了城市挥之不去的阴影,成为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治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环保首要大事。
与此同时,治理大气污染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霾从何来?如何对症下药?很长时间来,这个治污的基础性问题,始终众说纷纭。
譬如,有研究成果称,机动车尾气的PM2.5贡献只有4%,引起广泛争议。
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启动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坦言,“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查明污染“元凶”。
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就是要找到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为以后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1.2恶臭是化工园区特征污染物恶臭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
恶臭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化工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也可以是火力发电厂散发的臭气;复杂的恶臭来源,导致了日常监控上的难度非常高。
同时,恶臭气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间隔性、不确定性,因此对监控的时效性、实时性要求就非常高。
此外,恶臭气味会随着大气条件的变化而向周边地区扩散,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天气情况、周边地形的不同而不同。
传统的人工嗅辨恶臭监控手段,由于操作环节众多,各个环节要求的人工比较多,传统分析手段存在着时效性差、数据的客观性差、人工成本高、周期性过长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恶臭监控的要求。
AA能源化工基地属于煤化工企业集中区,区域内企业恶臭源较多,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造成的泄漏或无组织排放事件较多,给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建设恶臭自动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在线监控,同时为环保管理提供实时数据。
1.3 建设噪声监测系统是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完善(1)城市建设的需要AA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宁夏重要的化工园区,促进着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化工园区实际情况,启动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有良好的示范效果。
环境信息化促进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的效果
环境信息化促进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的效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环境信息化在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两个方面,探讨环境信息化促进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的效果。
一、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的观测和数据收集工作。
以往的环境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地监测,工作周期长、覆盖范围小,难以全面了解环境状况。
然而,随着环境信息化的应用,环境监测发生了巨大变革。
首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监测成为可能。
传感器可以根据预设的监测指标,实时地采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一来,环境监测可以实现全天候、多点位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了环境监测的范围。
远程监测通过将传感器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了对遥远地区环境的监测。
监测中心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远程采集的数据,实时分析和评估环境状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响应和决策。
再次,数据管理和处理技术的进步使环境监测数据的利用更加高效。
环境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大量的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帮助相关部门实现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
同时,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也使得环境监测数据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有助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指通过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维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健康状态。
环境信息化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和促进。
首先,环境信息化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全面监测。
通过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可以对不同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和分析,了解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科学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其次,环境信息化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工具。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推演,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方案。
根据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基于信息化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分析
2015年6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6期收稿日期:2015-04-27作者简介:李新宇(1979—),男,重庆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现场及应急监测、分析工作。
李新宇(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重庆401147)摘要:探讨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信息化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过程中的应用,并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应急监测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加强环境管理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
关键词: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X 8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6-0226-021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飞速发展,人口密集区的各类社会生产活动强度也随之增大,使得我国在处理各种环境突发事件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几年来,不同程度的环境突发事故频频发生,这类事故通常情况下由于自然灾害、人为控制失误或机械故障等原因造成,发生时形式多样、解决困难且造成严重的危害,是当今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我们要对这些突发性环境事故进行科学的监测才能为进一步的救援行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如污染物的种类、影响范围及现场动态,从而将事故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因此不断完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并且受到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2 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的环境应急监测开展得比较早,如美国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故管理署(F E MA ),专项负责各类紧急事故的应对及修复工作。
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也均设有针对环境应急监测的机构和系统,这些国家同时开发出了许多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并建立了事故处理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系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使环境突发事故处理的管理制度更科学有效。
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准确和及时。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一、环境信息化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环境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
同时,它们还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传感器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采集。
通过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区域的环境监测。
同时,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精细化监测,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无线通信技术也是环境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
这样可以让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获取到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二、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海量数据的技术。
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海量的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揭示出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例如,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气象数据、污染源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这样可以让相关部门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的危害。
另外,在水质监测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分析水质数据,可以发现水质污染源,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三、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优势1. 提高了环境监测效率。
通过环境信息化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和传输。
这样可以让相关部门及时获取到环境数据,提高了监测效率。
2. 提高了环境监测准确性。
通过精细化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样可以让相关部门更加科学地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1. 简介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且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化学品泄漏、工业事故等。
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会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有效的应急监测方案是确保及时、科学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实现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决策支持。
2. 数据收集2.1 传感器网络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方案中,传感器网络是关键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来监测环境指标,如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压等。
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分析。
2.2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环境监测数据。
通过接收卫星传输的图像数据,我们可以获取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区域的实时图像,从而快速了解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范围。
2.3 社交媒体和公众反馈社交媒体和公众反馈是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重要渠道。
人们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关于突发事件的实时信息和图片,这些信息可以与传感器网络和卫星遥感数据相结合,提供更全面的事件监测信息。
3. 数据分析3.1 数据整合与清洗在数据收集阶段获得的各种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清洗,以便后续分析使用。
这包括数据格式的统一、缺失数据的补充和异常数据的处理等。
3.2 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技术,我们可以从海量数据中发现事件的模式和趋势。
比如,可以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预测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来识别事件的热点区域。
3.3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分析结果直观展示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地图等形式,可以帮助监测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件的发展态势,从而做出相应的应急决策。
4. 预警与决策支持4.1 预警模型构建基于分析结果,可以构建预警模型,通过设定合适的阈值来判断事件是否达到预警级别。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发表时间:2019-09-19T14:23:22.79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2期作者:周建业[导读] 我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量大,人口基数巨大,所消耗的资源也就多,目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如此以来,环境监测就成了环保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方面,为了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的生产模式,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力度和范围。
周建业广州市谱尼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摘要:我国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量大,人口基数巨大,所消耗的资源也就多,目前,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如此以来,环境监测就成了环保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方面,为了符合现代化信息化的的生产模式,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的应用力度和范围。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应急监测随着经济社会的工业化高度集中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生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过去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产的效益问题,忽视了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的破坏,使其呈现难以拯救的态势,生态稳定难以维持,环境灾害不断发生,对人们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结合环境应急监测方面的具体先进技术,结合信息化高科技技术的应用,简要阐述信息化在环境应急监测领域的相关问题:1、国内外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研究的现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成立了联邦紧急事故管理署,简称FEMA,主要职能就是负责各类紧急事故的应对和维护工作。
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也均设有环境应急监测的专门机构和职能系统。
针对这项工作,很多国家还联合开发了许多专业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并建立了事故处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系统,以求环境治理和突发事故应急措施能够科学有效。
西方先进国家早在很多年以前就能够利用监测管和监测箱等相对专业的环境监测仪器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大幅度提高了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
本文通过揭示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严峻形势与问题,阐述了实施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
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加强信息技术的提高是环境应急监测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
标签:信息化环境保护应急监测
1、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压力凸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
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呈加剧态势,环境质量难以保持稳定,环境污染公共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环境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2005年11月,我国吉林省吉化公司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显现出我国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等能力的不足,致使污染事故处理不到位或相对滞后,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做好区域内环境污染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能力建设,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系统是最大限度减轻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的关键。
2、环保系统信息化严重滞后——挑战与机遇
2.1问题综述在环境应急相应过程中,各种应急监测数据、信息、命令的快速、准确传输是实施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的关键。
环境应急监测各流程、各环节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目前缺少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通信手段落后,缺乏可靠的信息传输网络,事故报告不及时,对事故性质、现场情况不明,未形成支持环境应急监测的数据库应用平台,现场信息化能力薄弱,上下和左右部门之间沟通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动平台。
凸显我们环保部门在应急监测中信息化保障能力薄弱、数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对组织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带来严峻挑战。
【事故信息滞后问题】监测部门接报污染事故的渠道不畅,可能来自110、消防、安监、环境检查12369热线、网络、上下及环保监测部门、社会上群众电话报告、新闻媒体等,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事故信息;对事故信息的甄别、核实需要一定时间。
【上下级部门间快速事故信息交换问题】上下级部门间通报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目前还是电话、传真等途径。
【应急监测通信网络问题】缺乏数据、视频通信链路,现场实景实况无法
传回环保部门,监测数据靠原始方式报告,指挥命令难以下达。
【应急监测数据库支持问题】缺乏完备的应急监测预案、案例数据库支持;缺乏准确、全面的辖区内危险源数据库;缺乏化学品理化性质数据库、毒性数据库、应急监测方法数据库、应急处置方法数据库、应急监测专家数据库、应急监测人员通信录数据库;缺乏辖区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高分辨率区域影像数据库。
【现场仪器的智能化通信与联网问题】现场仪器缺乏空间定位能力、智能化数据传输能力、相互间不能现场组网。
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预案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应急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应开展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各级环境应急指挥中心。
环境应急信息系统由一系列的子系统组成,包括环境基础数据库系统、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系统、扩散模拟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场景绘制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集成,将大大提高科学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流程的规范化,提高应急决策与指挥调度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是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内生要求,围绕环境应急监测的需求,构建应急监测“数据链”,形成服务环境应急监测、决策指挥等的综合体系框架和应用平台,是今后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3、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原则
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则有:(1)统一组织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2)网络互联、业务高度协同的原则;(3)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的原则;(4)采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遵从信息技术标准建设的原则;(5)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尤其要遵循以下几点:
【网络化】环境应急数据中心的重要条件是网络化,数据中心通过环保系统不断完善的电子政务内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共享和发布。
【实用性】环境应急数据中心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指挥的需要,系统要提供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的功能,具有与其他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扩展性】环境数据中心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要,长远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要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和特点,应急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视频会议功能。
由于应急事件发生时,时间特别紧急,相关人员不可
能快速集中开会,因此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开会就能较好的满足这种需求;(二)视频监控功能。
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现场的视频监控信号可为负责决策指挥的领导提供丰富、直观、可靠信息。
(三)语音指挥调度系统。
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是了解现场情况和指挥调度各种应急救援队伍的必备手段,它能保证总指挥的决策指令快速实施,对处置效果起决定作用。
(四)该系统是一个以处置预案为主线,以各类应急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包含丰富图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系统,它可为各级领导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现预案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处置。
4、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4.1总框架围绕保障环境安全总目标,针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特点,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我市环境污染事故从预警、发生、应急处理、修复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设计和开发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建立全市环保部门应急指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发基于GIS技术和污染事故扩散数学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总框架图
4.2建设内容
应急监测通信网络平台(环保系统IP专网、应急监测数据传输通信网、现场网络)
环境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应用软件
数据库建设
数据交换平台
污染物三维扩散模拟系统
5结语
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预案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应急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
信息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几乎渗透到环境应急工作流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构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
环境监测人员的信息化应用素质、意识需要不断增强,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要加大,步伐要加快。
环境监测系统在纵向上要加强计算机网络互联、应急数据的全网共建共享、应急业务系统的全网一体化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培功,金丽莎,于彦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5):38-39.
[2]《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
[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
[4]《环境项目安全监测与风险防范控制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务全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