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与环境应急监测

本文通过揭示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严峻形势与问题,阐述了实施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建设内容。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支持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加强信息技术的提高是环境应急监测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

标签:信息化环境保护应急监测

1、环境应急监测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后工业化快速发展期,资源环境压力凸现,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呈加剧态势,环境质量难以保持稳定,环境污染公共事件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环境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2005年11月,我国吉林省吉化公司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显现出我国在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等能力的不足,致使污染事故处理不到位或相对滞后,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做好区域内环境污染监控和事故预警系统能力建设,建立运行有效、行动快速的事故应急监测、应急处置系统是最大限度减轻突发性污染事故损失的关键。

2、环保系统信息化严重滞后——挑战与机遇

2.1问题综述在环境应急相应过程中,各种应急监测数据、信息、命令的快速、准确传输是实施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的关键。环境应急监测各流程、各环节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缺少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通信手段落后,缺乏可靠的信息传输网络,事故报告不及时,对事故性质、现场情况不明,未形成支持环境应急监测的数据库应用平台,现场信息化能力薄弱,上下和左右部门之间沟通缺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动平台。凸显我们环保部门在应急监测中信息化保障能力薄弱、数据信息资源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对组织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带来严峻挑战。

【事故信息滞后问题】监测部门接报污染事故的渠道不畅,可能来自110、消防、安监、环境检查12369热线、网络、上下及环保监测部门、社会上群众电话报告、新闻媒体等,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事故信息;对事故信息的甄别、核实需要一定时间。

【上下级部门间快速事故信息交换问题】上下级部门间通报环境污染事故信息目前还是电话、传真等途径。

【应急监测通信网络问题】缺乏数据、视频通信链路,现场实景实况无法

传回环保部门,监测数据靠原始方式报告,指挥命令难以下达。

【应急监测数据库支持问题】缺乏完备的应急监测预案、案例数据库支持;缺乏准确、全面的辖区内危险源数据库;缺乏化学品理化性质数据库、毒性数据库、应急监测方法数据库、应急处置方法数据库、应急监测专家数据库、应急监测人员通信录数据库;缺乏辖区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数据库、高分辨率区域影像数据库。

【现场仪器的智能化通信与联网问题】现场仪器缺乏空间定位能力、智能化数据传输能力、相互间不能现场组网。

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预案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应急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应开展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应急处置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各级环境应急指挥中心。环境应急信息系统由一系列的子系统组成,包括环境基础数据库系统、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价系统、扩散模拟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现场场景绘制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集成,将大大提高科学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流程的规范化,提高应急决策与指挥调度的科学性与智能化水平,是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内生要求,围绕环境应急监测的需求,构建应急监测“数据链”,形成服务环境应急监测、决策指挥等的综合体系框架和应用平台,是今后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3、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原则

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则有:(1)统一组织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2)网络互联、业务高度协同的原则;(3)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的原则;(4)采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遵从信息技术标准建设的原则;(5)分期、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尤其要遵循以下几点:

【网络化】环境应急数据中心的重要条件是网络化,数据中心通过环保系统不断完善的电子政务内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输、共享和发布。

【实用性】环境应急数据中心应最大程度地满足环境应急处置、决策指挥的需要,系统要提供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快捷和系统升级容易的功能,具有与其他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

【扩展性】环境数据中心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要,长远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要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

根据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能和特点,应急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一)视频会议功能。由于应急事件发生时,时间特别紧急,相关人员不可

能快速集中开会,因此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开会就能较好的满足这种需求;(二)视频监控功能。在处置突发事件时,现场的视频监控信号可为负责决策指挥的领导提供丰富、直观、可靠信息。(三)语音指挥调度系统。语音指挥调度系统是了解现场情况和指挥调度各种应急救援队伍的必备手段,它能保证总指挥的决策指令快速实施,对处置效果起决定作用。(四)该系统是一个以处置预案为主线,以各类应急数据库为基础,基于包含丰富图层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有机系统,它可为各级领导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时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实现预案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处置。

4、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4.1总框架围绕保障环境安全总目标,针对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特点,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我市环境污染事故从预警、发生、应急处理、修复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建立相应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设计和开发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建立全市环保部门应急指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发基于GIS技术和污染事故扩散数学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总框架图

4.2建设内容

应急监测通信网络平台(环保系统IP专网、应急监测数据传输通信网、现场网络)

环境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应用软件

数据库建设

数据交换平台

污染物三维扩散模拟系统

5结语

在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预案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应急响应成效的关键着力点。信息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几乎渗透到环境应急工作流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是构建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基础支撑技术之一。环境监测人员的信息化应用素质、意识需要不断增强,环境应急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力度要加大,步伐要加快。环境监测系统在纵向上要加强计算机网络互联、应急数据的全网共建共享、应急业务系统的全网一体化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培功,金丽莎,于彦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5):38-39.

[2]《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

[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委会

[4]《环境项目安全监测与风险防范控制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务全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