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方法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初级实用统计方法课件

初级实用统计方法课件

相关分析的概念
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通过 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方向和是否 具有统计意义。
相关分析的原理
相关分析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通过计算变量之间的 相关系数(如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 来评估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和1之间,表示 正相关、负相关或无相关。
03
区间估计:用区间范围 来估计未知参数,如样 本比例的置信区间
04
原理:利用样本信息来 推断总体参数,基于概 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
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参数进行假设,然后通过统计方法检验该假 设是否成立
假设检验的步骤
提出假设、构造检验统计量、确定临界值、做出决策
方法
初级实用统计方法课 件
目录
•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统计学基础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定义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 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目的是 从数据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对象是数据,包括数据 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以及 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THANKS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定义
取值范围为某个区间上的随机变量。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在任意区间上的概率。
常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均匀分布等。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的方法与原理
01
参数估计的方法:点估 计和区间估计
02
点估计:用单一的数值 来估计未知参数,如样 本均值、中位数等

2024版SPC培训教材全课件

2024版SPC培训教材全课件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明确假设检验的定义、原假设与备择假设的设立原则及两类错误 的含义。
参数假设检验
掌握正态总体均值、方差的假设检验方法及步骤,理解t检验和F 检验的原理及应用场景。
非参数假设检验
了解非参数假设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常用方法,如秩和检验、符号 检验等。
16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应用举例
方差分析
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及结果解释,理解其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化。
大数据在SPC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SPC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有助于提高SPC的 应用效果。
2024/1/30
SPC在服务业的拓展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SPC的应用领域将逐渐拓展到服务业领域,为服务业的质量管 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6
下一讲预告及预备知识
2024/1/30
01
02
03
04
明确数据收集目标
根据业务需求,明确所需数据 的类型、范围和质量要求。
2024/1/30
制定数据收集计划
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流程,包 括数据源选择、采集频率、存
储方式等。
执行数据收集
运用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技 术,按照计划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质量监控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
下一讲内容
下一讲将介绍SPC在企业中的实际应 用案例,包括不同行业和不同场景下 的SPC应用实践。
预备知识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一讲内容,建议学 员提前了解相关行业的生产流程和质 量管理要求,以及SPC在实际应用中 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教学教案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教学教案

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

2. 掌握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基本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统计学、数据、变量、分布等。

2. 描述性统计:频数、频率、图表、中心趋势、离散程度等。

3. 推断性统计:概率、假设检验、置信区间、回归分析等。

4. 常用统计软件介绍:Excel、SPSS、R等。

5. 数据分析实例讲解:涉及经济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软件操作。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数据,让学生掌握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3. 上机操作:学生动手实践,熟悉统计软件的使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描述性统计方法。

3. 第三课时:推断性统计方法。

4. 第四课时:常用统计软件介绍。

5. 第五课时:数据分析实例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 上机练习:评估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技能。

3.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数据分析思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2. 辅助材料:统计图表、实际数据集、软件操作指南3. 网络资源:在线统计学习平台、统计软件、相关学术文章4.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统计软件安装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如疫情数据分析,引发学生对统计与数据分析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使用投影仪展示教材内容,边讲解边演示统计分析方法与软件操作。

3. 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进行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

4. 练习与反馈:安排上机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软件,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

统计基础培训班个人总结(7篇)

统计基础培训班个人总结(7篇)

统计基础培训班个人总结在上级的领导和指下,____小学教研培训工作扎实地开展,效果喜人。

一、组建了网状式的教研机构学年初,即组建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员为执行组长,乡属各小学教师为成员的网状式教研机构,教师既各负其责又资源共享。

以期集中科研智慧,辐射全乡教研,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凸显教研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二、以课题研究推动教研工作1、____学年,申报了省级课题研究三个,主持人为语文____、数学习____、信息技术____。

变以往支离破碎的教研为规范的课题研究认证,进而发挥教研用心能动的作用。

2、在实施省级课题研究过程中,有相关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有被普洱市文联纳入比赛的文学作品,有被《茶树王》发表的文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有实质性突破。

3、在语文教学研究方面,因兰有荣、李其贤义务执教的三年级习作指导效果明显,被____县第二中学校刊《白山茶》主编____老师聘请去指导主题写作,且有《三个字中的那一天》等学生作品发布于____县信息网。

三、教研形式灵活多样1、乡属各完小在行政教研组统筹下,每月开展两次教研活动。

资料丰富多彩,有小专题座谈会的教研活动,如六年级学生心理活动研究,就是以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心理变化,找出对策,以帮忙学生健康过渡到七年级。

有《____年____市“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学习后的交流反馈。

有计算潜力培养研讨课的展示。

2、乡小行政领导及教研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教研第一线,到各完小查看、听课、交流等,整合了教研力量,且撰写成文章发布于教育信息、网校空间,供教师参考。

3、抓住校际、乡际、县与乡、市与校教研活动的机会,各抒己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升教研潜力,促进教学质量。

4、教师校本教研意识增强,有思想品德科任教师请语文老师上课的,有同年级教师以“换课上”进行教学研讨的。

教师可谓想方设法以教研兴教学,走出了闭门造车的低谷。

SPC培训教材基础篇

SPC培训教材基础篇

04 SPC工具和技术
控制图
总结词
控制图是SPC的核心工具,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特性,通过图形化展示过程数据,帮助管理者识别异常波 动。
详细描述
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特性。它通过将实际数据绘制在图上,并与控制界限进行比 较,来检测异常波动。控制图通常包括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当数据点超出控 制限或连续7个点在均值的一侧时,通常认为过程存在异常。
总结词
通过实施SPC,确保生产安全和环保达标,提高企业形象 和社会责任感。
详细描述
该化工生产企业采用SPC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及 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确保生产安全 和环保达标。同时,通过实施SPC,提高了企业的形象和 社会责任感。
案例四:某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的SPC应用
总结词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广泛应用,如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
02 SPC基本原理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选 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定期 校准和维护测量设备,确保数据 来源可靠。
数据的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利用图表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 行初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呈现数据。
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识 别数据的分布、趋势和异常值,为后 续的数据解释提供依据。
数据的解释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 理的解释和推断,挖掘数据背后的原 因和规律,为改进和控制过程提供支 持。
过程的控制与改进
过程控制
运用SPC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异常和波动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病案统计培训计划

病案统计培训计划

病案统计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将掌握病案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病案统计的准确性和专业水平,提升病案管理服务质量。

二、培训对象医院病案部门工作人员、护士、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2021年7月1日至7月5日地点:医院会议室四、培训内容1. 病案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病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3. 病案统计系统的操作方法4. 病案统计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5. 病案统计技能培训6. 病案统计中的数据分析方法7. 病案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五、培训教材1. 《病案统计基础知识教程》2. 《病案管理法律法规及政策解读》3. 《病案统计系统操作手册》4. 《病案统计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5. 《病案统计技能培训手册》6. 《病案统计中的数据分析方法》7. 《病案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六、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解和互动讨论的方式,由专业讲师讲解病案统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让参训人员掌握病案统计系统的操作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参训人员了解病案统计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提高病案统计的准确性。

4. 论文撰写:要求参训人员根据培训内容和实践经验,撰写一篇关于病案统计的论文,提高对病案统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培训考核1. 每天进行培训内容的学习测试,测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2. 要求参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提交一篇病案统计实际操作的报告,对病案质量进行评价和分析。

八、培训后续1. 培训结束后,定期进行病案统计知识的复习和技能的培训,加强对病案统计工作的巩固和提高。

2. 建立病案统计工作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病案统计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以上为本次病案统计培训计划的内容,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提高病案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医院病案管理服务质量和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贡献。

统计培训计划方案

统计培训计划方案

统计培训计划方案一、培训目的统计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现象。

统计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学员的统计理论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完成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并提供决策支持。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计划主要面向企业员工、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市场调研、产品销售分析、经济预测等。

三、培训内容1. 统计基础知识- 概率与统计基本概念-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抽样与统计推断-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2. 数据收集与管理- 调查设计与实施- 数据质量检验- 数据处理与整理- 数据可视化技术3. 统计分析工具- 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 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R语言的基本语法与应用- Python数据分析库的使用4. 统计应用案例- 市场调研报告分析- 国民经济数据分析-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 企业销售数据分析四、培训流程本次培训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培训周期为3个月,每周进行3次培训课程,每次课程持续2小时。

培训结束后,学员将参加统计应用能力测试,并获得结业证书。

第一阶段(第1-4周)- 统计基础知识授课- 数据收集与管理理论讲解- SPSS软件基本操作第二阶段(第5-8周)- 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R语言基本语法与应用- 数据可视化技术实践操作第三阶段(第9-12周)- 统计应用案例分析- Python数据分析库实践- 统计应用能力测试五、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统计学专家担任主讲老师。

同时,将邀请企业的业务专家和实践型学者担任客座讲师,分享实际的统计应用案例和经验。

六、培训资源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将提供培训所需的教材、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实际案例数据来进行分析。

培训期间将提供学员在线答疑和作业辅导服务。

七、培训效果评估针对培训目标,将通过学员的考核成绩、实际操作能力和培训满意度来评估培训效果。

2024版spc培训教材完整版

2024版spc培训教材完整版

企业内部SPC培训和文化建设
• 实际操作培训:通过模拟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员工亲自体验SPC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
企业内部SPC培训和文化建设
内部培训
由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或外部专家进行授课和培训,确 保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线学习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或企业内部网络学习资源,提供多样 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控制图制定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控制图,设 定控制限,并对生产过程进行 实时监控。
持续改进
根据控制图的分析结果,对生 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过 程能力和产品质量。
SPC实施步骤和关键成功因素
要点一
领导层的支持
要点二
专业的实施团队
领导层对SPC实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提供必要的资源 和支持。
组建具备统计技术和质量管理知识的专业团队,负责SPC的 实施和推广。
02
原则
SPC的实施遵循以下原则
03
以数据为基础
SPC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 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和分析,找出影响产品质 量的关键因素。
04
05
预防为主
SPC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进 行预防控制,通过监控生 产过程的变化趋势,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以解决。
持续改进
SPC鼓励企业不断寻求改 进机会,通过持续优化生 产过程和提升产品质量,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 地位。
02
测量系统分析与评价
测量系统组成及分类
测量系统组成
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测量方 法、测量人员、测量环境等要素。
测量系统分类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可分为长度 测量系统、角度测量系统、温度测 量系统、压力测量系统等。
测量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

(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SPC基础知识培训教材,主要涵盖第二章“SPC基本概念与原理”。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的定义、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SPC的起源与发展、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过程能力的评估、不合格品的控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P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SPC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SPC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控制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原理与类型、过程能力的评估、不合格品的控制。

难点:控制图的绘制和解读方法,过程能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生产线的质量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SPC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SPC的基本概念、目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控制图的类型和作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控制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绘制控制图,并分析给定的生产数据,判断过程是否稳定。

5. 过程能力评估:讲解过程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评估和改进生产过程。

6. 不合格品控制: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和控制方法,强调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SPC的基本概念、控制图的类型、过程能力的计算、不合格品控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给定的生产数据,绘制控制图,并分析过程是否稳定。

2. 作业答案:(待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提供答案进行讲解和反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SPC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SPC基础

SPC基础

SPC(统计过程控制)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部分 SPC 统计过程控制概论 1,什幺是 SPC? SPC 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即统计过程控制是应用统 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从而达到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的目的.在此可将 统计学看成是从一系列数据中收集信息的工具, 它是通过预防而不是通过检测来避免浪 费. SPC 的特点是:1.全系统的,要求全员参与,人人有责;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保 证达到目的;3.SPC 强调全过程的预防为主;4.SPC 不仅用于生产过程,而且可用于服 务过程和一切管理过程. SPC 要点:1.SPC 是运用统计学方法将过程的输出量和预先设定的控制界限进行比 较,并分辨出通常原因和异常原因,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2.SPC 是预防行 为,可针对问题的纠正措施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3.SPC 是一系列的"事前"方法,它 不仅是检测,而且是通过系统的分析,使用收集的数据,并以过程能力为基础,来预测 过程的发展趋势. 2,SPC 的发展史与质量管理的进展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 过程控制的概念与实施过程控制的方法,并于 1931 年出版了"加工产品品质的经济控 制"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之后,SPC 应用于各种制造 过程改善便从此展开.今天的 SPC 与当年的休哈特方法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当时 SPC 并不流行,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在军工部门推行休哈特的方法, 但应用并不广泛. 战后, 美国成为当时工业强大的国家, 于是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在 1950~ 1980 年这一阶段内逐渐从美国工业中消失.反之,在战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日本,白 废待兴,提出了以产品质量为根本来提高竞争力,所以到美国请了戴明等人到日本指导 品质,将 SPC 的概念引入日本.SPC 在戴明的指导下,功能发挥的很不错,从 1950 年 到 1980 年,日本跃居世界质量和生产率方面的领先地位.日本人为了牢记戴明的功劳, 就在日本设立了一年一度的品质界最高奖项-----戴明品质奖,后来美国和台湾等地也采 用日本的方式,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戴明奖. 在日本强有力的竞争之下,SPC 在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复兴,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纷 纷加以推行并把 SPC 列为高科技之一.如美国从 80 年代起开始推行 SPC,美国汽车工 业,钢铁工业等许多行业都推行了 SPC. 20 世纪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 在整整一个世纪中,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生产后检测,生产中使用 SPC,在生产前进 行产品和过程控制三个阶段. 3,SPC 的作用 过程控制是为了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对过程所执行的一套程序和经过计划的措 施,使用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 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SPC 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 单纯从 SPC 理论上分析对企业的益处,它具有经济性,预警性,能合理的使用企业 的设备; 3.2 从制造过程(制程)上分析对制程的功效,通过分辨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找出最 大质量问题原因,以便于工作更有绩效;生产过程能力指数(CPK)可作为改善前后简 单比较的依据,作为生产过程检讨的共同语言;减少报表处理工作量,增加了分析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真实地了解质量状况;建立一个技术,生产,质 管三个与质量有直接管理部门的沟通的平台. 3.3SPC 有利于维护过程控制和过程的稳定性,加强产品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3.4 理想的运做 SPC 可以达到的做用可以用 3W2H 来描述:找出什幺时候会发生异常 (When) ;找出发生什幺具体异常(What) ;分析出异常的原因(Why) ;得出解决异常 的方法(How) ;建立起预防方案(How) . 4,SPC 的基本理论基础 在 SPC 中,虽然任何统计方法都可以应用的,但最常用的是控制图理论.现在将 SPC 的理论要点简单介绍如下: 4.1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包括两部分的内容:1.产 品质量具有变异性:在生产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按不同的来源分可分为人员,原材 料,机器设备,操作方法,测量设备,环境等(即 5M1E)几个方面,这些质量因素不 可能保持绝对不变,因此,产品质量在一系列客观存在的因素的影响下必然会不停的变 化着.这就是产品质量的变异性;2.产品质量的变异具有统计规律性:生产正常的情况 下,对产品质量的变异经过大量调查与分析,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精确地找 出产品质量变异的幅度及不同大小的变异幅度出现的可能性,即产品质量的分布,这就 是产品质量变异的统计规律.在质量管理中,计量特性值常见的分布有正态分布等,计 件质量特性值常见的分布有二项分布等,计点质量特性值常见的分布有泊松分布等,利 用这些规律,可以做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从哲学的观点看,前者是认识世界,后者是改造世界.引入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是 近代质量管理的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近代质量管理不再把产品质量 仅仅看成是产品和规格的比较, 而是辨证的认为产品质量是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并遵循 一定的统计规律在不停的变化着的,这种观点就是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 4.2 抓住异常因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将质量因素分为通常因素和异常因素两类,通常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微小,随生产 过程始终存在,难以去除,反之,异常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存 在,有不难除区.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通常因素的是听之任之,而对异常因素则不然, 异常因素一旦发生,要尽快找出来,并采取措施将其消除,这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前面 我们介绍的因果图和排列图) .这里控制图是发现异常因素的科学工具. 4.3 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只存在通常因素而不存在异常因素时的状态称为稳定状态,简称稳 态,也叫统计控制状态.在稳态下生产,我们对产品的质量有完全的把握,同时生产过 程也是最经济的,所生产的不合格品最少.因此,稳定状态是生产过程追求的目标.一 道工序稳定称为稳定工序,道道工序稳定称为全稳生产线.建立全稳生产线是建立产品 质量保证体系的科学基础.对于如何判断过程是否稳定,有无异常,已建立了一套判断 稳定的准则和判断异常的准则. 4.4 预防为主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 控制图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原则的重要的科学方法,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控制图部分 的学习时详细学习. 4.5SPD 诊断理论是 SPC 的重要新发展 SPC 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告警,但 SPC 也具有其局限性,它不能告诉我们 异常发生的原因,发生在何处,换句话说,SPC 不能进行诊断.而生产现场迫切需要解 决诊断的问题,否则即使想要纠正异常也无从下手,故现场和理论都迫切需要将 SPC发展为 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 .SPD 不仅具有 SPC 及时警告的功能,而且 具有 SPC 所没有的诊断功能,故 SPD 是 SPC 发展的新阶段.SPD 就是利用统计技术方 法对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 从而达到缩短诊断时间, 以便迅速采取解决措施, 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4.6 生产线的系统分析工具 不是从孤立的一道工序出发, 而是从上下工序互相联系的整个系统出发来分析一条 生产线是 SPC 分析方法的特色. 以上 SPC 的理论要点将在以后的培训中进行详细的阐明. 5,SPC 进行的基本步骤 SPC 进行过程改进的流程如图所示.SPC的 重 要 性 正 态 分 布 等 统 计 基 础 知 识 质 量 管 理 的 七 个 工 具 如 何 制 定 过 程 控 制 网 图 , 即 控 制 点 工 艺 流 程 图 如 何 制 定 工 序 控 制 表SPC培 训确 定 关 键 变 量 , 提 出 规 格 标 准建 立 过 程 改 进 的 机 会选 择 过 程 改 进 小 组进 行 测 量 可 重 复 性 和 可 再 现 性 研 究进 行 过 程 能 力 研 究建 立 过 程 监 控 系 统持 续 过 程 改 进图 1 SPC 过程改进流程图 6,几个基本的品质概念 下面,我们了解几个与品质有关的重要的观念. 6.1 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一定会出问题,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也可能出问题; 6.2 不要认为所有产品都符合规格就一定品质好了; 6.3 品质目标永远是零缺点,好的品质并不代表一定是高成本; 6.4 品质不是靠制造,检验,设计出来的,而是靠全体员工在一个良好的体系下面,并 拥有良好和完备的方法和工具,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并得到客户的认同并制造出来 的; 6.5 作了控制图和 CPK 并不代表做了 SPC; 6.6 对自身各环节要多注意任何一点的改善,认识同仁,建立团队默契,发挥团队功能; 6.7PDCA 观念. 第二部分 SPC 的研究对象----差异 SPC 是一种用来分析资料的科学方法,并且利用分析结果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只要 问题能以数字表示,就可以应用 SPC 来分析.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加工尺寸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为何会有这些波动发生?它是由人(Man) ,机(Machine) ,料(Material) , 法(Method) ,测(Measurement) ,环(environment) ,简称 5M1E,等基本因素的波动 影响所致.通常我们对产生了变异的系统也是从这六个方面去调查系统产生变异的原 因,这也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我们用图 2 及图 3 来表示变异的来源,这 些来源影响并造成了产品的变异.生产原料机器设备操作者产品品质方法测量系统环境图2品质特性的因果图人机 法料环测产品图3 产品变异来源 生产系统的波动分为两种: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是偶然性原因(不可避 免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在技术上难以消除,在经济上也不值得消除.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异常因素)造成的.它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但能够采取措施 避免和消除.过程控制的目的就是消除,避免异常波动,使过程处于正常波动状态.图 4 异常变异和通常变异示意图 生产系统的波动造成数据的波动,在测量的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是事物所固有 的.但是,只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通常原因引起的差异,其过程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差异的多种根源共同起作用,是过程所固有的,这些原因导致过程的自然波动;另一种 是异常原因引起的差异,存在异常差异过程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这种差异不是过 程固有的,它是间断差异的根源,是不可预测的,不稳定的.我们在分析差异产生的原 因时一般采用 80/20 原则. 第三部分 统计学基础 离开了数据收 数据收集和分析对于任何一个管理体系都是一个很基本的项目之一, 集和分析,所有的管理体系都是一纸空谈.1,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1.1 数据的分类 数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计量型数据是指那些作为连 续量测得到的质量特性值,如长度,重量,强度,化学成分,时间,电阻.计数型数据 是指按个数数得的非连续性取值的质量特性值,如铸件的疵点,统计抽样中的不合格判 定数,审核中的不合格数等可以用 0,1,2……等阿拉伯数一直数下去的数据.计数型 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计件数(如不合格数)和计点数(如疵点数) ,将这些数据变换 成概率后的数据就是计数型数据. 两类数据的差别,决定了数据所反映的统计性质和数据处理的不同的方法.例如对 于计量型数据都属于连续性数据,最常见的是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而计数 型数据属于离散概率分布,最典型的是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 1.2 数据的收集 在 SPC 中,数据收集是非常重要的,收集数据的好坏关系到 SPC 的意义是否存在, 关系到 SPC 的功能能否实现. 因为 SPC 应用的精神在于收集最简洁最基本的数据,经过一系列科学而复杂的运 算,以最简单,直观,明了的方式表现,以便于深入了解品质状况和预测问题.所以 SPC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必须强调四项原则:真实,及时,简洁,标准. SPC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通常包括两大类:一是所检验项目的各项位置条件,如 批号,产品类别,材料编号,收集时间,工序位置,批量数,检验数,检验人员等;二 是各种检验项目,如各缺点代码的缺点个数,各缺点类别个数,各质量特性值所测量出 来的类别个数,各产品控制特性值所测量出来的数值等. 还可根据需要收集:客户名称,班别,机台别,关键材料商等位置条件项目,但根 据的原则为:所订字段需要层别分析,以利于问题地深入分析. 数据收集流程简单来说, 就是把检验出来的数据收集整理好, 其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开 始QC工 程 图 或 客 户 要 求确 定 品 检 项 目 及 品 质 要 求制 定 抽 样 计 划 及 现 场 抽 样 表检 验 人 员 现 场 实 际 检 验 并 填 写 检 查 表做 数 据 处 理 或 正 确 无 误 地 输 入 计 算 机结 束图5数据收集流程图2,常用的统计学术语 2.1 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even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而不可能事件是在一定的 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在质量管理方面我们经常遇到的是随机事件, 即一定条件下,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如我们无法预料 SM 的 SW 一定是目标值,但我们从大量统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说 SW 在目标值附近; 再如我们无法预知电灯泡的使用寿命 一定是 1000 小时,但我们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可以说电灯泡的寿命有 80%的可能性在 1000 小时以上,这都是随机现象的一种科学的描述. 对于随机现象我们知道,随机现象的结果至少有两个,至于出现那一个,人们事先 并不知道.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抛一枚硬币,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至于 出现那一面事先并不知道. 随机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随即事件发生的概率还是可能有大小之别的,是可以 设法度量的.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我们是十分关注的. 例如在上边的例子中,硬币出现中面和反面的几率各是 1/2,足球裁判就是利用抛硬币 的方法让双方队长选择场地的,以示机会均等.再如购买彩票的中奖机会是多少? 2.2 总体和样本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当产品的批量很大,破坏性试验或无限总体的情况下,很难 或根本不可能对所有原料或产品进行检验,通常的做法是:从总体中抽取取部分个体进 行检验,并依据部分个体的检验结果,去推断总体的水平.例如我们在生产时一检检验 下线 SM 的 25%左右,对我们的生产情况作出推测,进行控制.总体是我们要研究或考 察的全体,而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称为样本.所谓的统计判断就是依据对样本的检 测或观察的结果进行推断总体状况. 3,常用的表征数据情况的特征值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特性就是 表征产品性能的指标,产品的性能一般是随机的,为了表征这些问题我们引入如下几个 常用的表示随机变量的特征值. 3.1 平均数(Mean,但通常用 Xbar 或 x 表示) 把一组数据全部相加,再除以该组数据的个数, x = ( x1 + x2 + L + xn ) / n (1)在 SPC 的计量值中, 通过平均数可以看出这组数据的准确度状况如何, 判断出制程 控制与规格之间的关系,如果偏差过大,说明我们当初设定的规格有问题,并可进一步 判断是我们的规格订错了还是我们的机器设备或测量设备有较大的偏差;如果偏差很 小,则表明我们当初设定的规格正常,同时我们的制程也还可以,所以,平均数离规格 中心线越近越好. 3.2 中位数(median,通常用 M 表示) 为了减少计算,将一组数据先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然后取最中间的那个数(当数 据为奇数)或取中间两位数的平均值(数据为偶数) .在 SPC 的计量值中,通过中位数 也可以看出该组数据的准确度,它的变化与平均数有些相同,同样也是越接近中心规格 值越好. 3.3 极差(R) 极差是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 R=Xmax-Xmin (2) 在 SPC 的计量值中, 通过极差的大小可以看出这组数据的精密度状况如何, 判断出 这一组数据的制程幅度是否很大,如果很大则表明制程能力较差,如果组距较小,则表 明制程能力还不错,如果在几组数据中有极差突然增大,则表明出现了特殊原因,必须 马上查出真正的问题点,并尽快解决. 3.4 方差( σ ,有时也用 S 表示)2方差是由该组数据中每个数据减去实际平均数的差值的平方和除以该组数据的个 数,计算公式如下:n 1 在 SPC 的计量值中, 方差是用来后面算标准方差用的, 通过方差我们可以了解该组 产品在这一控制特性值的制程能力.如果方差很大,则说明我们的制程能力较差,后面 的标准差就大,CPK 也就小,如果方差较小,则说明我们的制程能力较好,后面的标准 差就小,CPK 也就越大,也就是说方差小好.但是在 SPC 系统中,通常不用方差来分 析制程,这只是在后面使用的标准差的一个前奏. 3.5 标准差(s) 标准差可以直接有方差开平方的来,n 1 例如我们计算上例中的两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偏差.s12 =8.52 s 2 =72σ2∑ (x x ) =i2s=∑ (xix)2s1 = 8.5 =2.915 s 2 = 72 =8.485在 SPC 的计量值中,通过标准差可以判断该组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反映一定 的制程能力,同时为后面 CPK 和控制上下限算法做基础.如果标准差很大时,则表明 我们的制程能力不好,同时也不稳定,说明共同原因需要改善,CPK 也就小,控制上下 限距离也就大,如果标准差较小,则表明我们的制程能力很好,同时也很稳定,同时说 明我们可以维持现状,甚至考虑到成本时可以将制程适当放松,这时 CPK 也就大,控 制上下限距离也就小了,并且基本上所有数据都在规格上下限之间. 4,常用的数据处理工具 在实际的数据处理常用的统计工具有如下几种:质量管理的七个工具分别是:分层 法(Stratification) ,排列图(Pareto dia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n) ,直方图 (Histogram)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检查表(Check list) . 5,常用的数据分布情况 对于随机现象通常用分布(distribution)来描述,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变异的幅度 有多大,出现这幺大幅度的可能性(概率,probability)有多大,这就是统计规律.对 于计量特性值,如长度,重量,时间,强度,纯度,成分收率等连续性数据,最常见的 是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对于计件特性值,如特性测量的结果只有合格与不 合格两种情形的离散性数据,最常见的是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 .对于计点特 性值,如铸件的沙眼数,布匹上瑕点数,电视机中的焊接不合格数等离散性数据,最常 见的是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 .掌握这些数据的统计规律可以保证和提高产质 量量. 5.1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布,当质量特性值(随机变量)由为 数众多的因素影响,而没有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该质量特性值的分布规律符 合正态分布,例如,轴承的加工尺寸,化工产品的化学组成,测量误差,下线 SM 的尺 寸,透过率等都属于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曲线的特点有:1. 曲线的最高点的横坐标, 称为正态分布的均值用μ表示, 这意味着随机变量在μ附近 出现的概率最大,当 X 向左右远离时,X 出现的概率随分布曲线的降低而迅速下降. 2. 曲线以μ为对称轴,从理论上讲,如将曲线以该轴对折时,曲线应该能重合. 3. 如果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述正态分布曲线,我们有: 1 2 f ( x) = e 2σ 2π σ 4. 根据上式可以看出, 任一正态分布仅由两个参数, 即总体平均值μ和总体标准偏差σ 完全确定,其中μ称为分布的位置参数,σ称为分布的形状参数,σ值 越小,曲线越 陡,数据变量离散性也越小,σ越大,曲线越扁平,数据的离散性也越大.如图给出了 标准偏差σ分别为 0.5,1 和 2 的三种情况的示意图. ( x )2图 6 σ变化的直观意义 5. 从理论上讲,曲线对横轴是渐进的,即横轴定义的区域是从-∞到+∞.通过计算可以 得到以下几个在质量管理中常用到的结论: 总体平均值落在:μ±1σ范围内的概率为 68.26% μ±2σ范围内的概率为 95.46% μ±3σ范围内的概率为 99.73% μ±1.96σ范围内的概率为 95.0% 而数据落在:μ±3σ之外的概率为 3‰ μ±1.96σ范围之外的概率为 5%图 7 以σ为基准分布曲线下不同面积所包含的概率 中心极限定理:对于较大样本,从总体中(其平均值为μ,标准偏差为 s)随机抽样的 各样本的平均值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无论抽样总体的概率分布如何.样本容量越大, 样本平均值的分布越接近正态分布. 这是从统计学得出的重要结论, SPC 中占有重要 在地位.在 SPC 中,我们使用平均数据来判定过程是否受控.由于这个理论,我们知道样 本平均值的分布接近正态分布,其平均值等于μ,标准偏差等于 σ / n ,在此 n 是样 本数. 因为样本平均值的分布比总体的分布要紧密,所以它对过程的变化更加敏感.我们 将在讲述控制图时再做讨论.图 8 样本平均值对曲线的影响 掷骰子个数不同,其平均值的分布情况如下:随着样本容量(在此为掷骰子的个数) 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图 9 中心值定理的理解 5.2 二项分布 有时,一个事物只有两种可能的状态或结果,例如一张 SM 的检验,要么合格,要 么不合格;一颗卫星的发射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谈恋爱也是如此,要么成功要么不 成功,等等,二者必具其一,此时我们就可以用二项分布来研究和分析这些问题. 以 SM 的检验为例,虽然结果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情况,但抽到的不合格品的概 率显然取决于该批产品的固有的不合格率,如果我们用 p 和 q 来代表 SM 的合格率和不 合格率,则有 p+q=1, (p+q)2=1,则我们通过二项分布的展开 n 个产品中出现 x 个不 合格品的概率为:C nx p x q n x 或 C nx p x (1 p ) n x = C nx p x (1 p ) n x ,在此是 n 个产品取 x 的组合C nx =n! x!( n x )!。

统计培训资料

统计培训资料

统计培训统计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数据分析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对统计知识的掌握都是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统计培训的必要性、内容、方法以及实践意义。

必要性统计培训对于从事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统计学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只有深入掌握统计知识才能更准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统计结果。

统计培训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样误差、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内容统计培训的内容通常包括基础统计知识、概率论、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内容。

基础统计知识主要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概念;概率论则是统计学的基础,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等内容;统计推断是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方法,包括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内容;回归分析则是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内容;方差分析是用来比较不同组之间均值差异的方法。

方法统计培训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线下课程、在线视频、自学教材等。

线下课程由专业的统计学老师授课,可以针对性地解答学员的问题;在线视频则可随时随地学习,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自学教材则需要学员具备较高的自律性,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

实践意义统计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数据分析能力,还有助于在工作中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数据科学、商业分析、市场调研等领域,统计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统计知识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规律,为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统计培训是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的关键一环。

通过系统学习统计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据,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对统计培训有更清晰的认识。

统计基础知识学习计划

统计基础知识学习计划

统计基础知识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2.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3. 提高统计学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二、学习内容1.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等;统计学的基本原理:随机性、可靠性、变异性、相似性等;统计学的应用领域:生物统计、经济统计、社会统计等。

2. 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设计等;数据整理:数据分类、数据编码、数据录入等;数据描述:频数分布、分布图、描述统计量等;数据分析: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 统计学的数据处理能力掌握常用的统计学软件和工具,如SPSS、SAS、R等;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分析等;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市场调研、经济预测、医疗检验等。

4. 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关注统计学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参与数据分析实践,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的辨识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学习方法1. 可以通过网上课程进行学习,如Coursera、edX等平台上的统计学课程;2. 可以参加线下的统计学培训班或课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3. 可以阅读相关的统计学教材和参考书,如《统计学导论》、《SPSS统计分析实例与应用》等;4. 可以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实践,加深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四、学习安排1. 第一季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2. 第二季度: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3. 第三季度:提高统计学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第四季度:培养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课后习题:《统计基础》教材

课后习题:《统计基础》教材

模块一认识统计技能训练一、简答题略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可以包括的是( A )。

A.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方法C.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方法D.统计工作、统计学、统计方法2.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不能以数值表示的是( A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3.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 )A.职称 B.工资 C.年龄 D.体重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C.“平均年龄”是数量标志D.“性别比”是品质标志5.在出勤率、废品量、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费用额和人均粮食生产量五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几个( C )。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6.有10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工资资料,若要调查这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C )A.10个企业 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 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7.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D )。

A.职工人数 B.企业个数C.设备台数 D.产品重量8.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C )。

A.合格品数 B.职工总数C.资金产值率 D.工资总额9.统计指标按反映的内容和数量特点分为( A )。

A.数量与质量指标 B.总体与样本指标C.品质与质量指标 D.连续与离散指标10.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B )A.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C.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D.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三、技能操作题1.要调查某高校学生的素质情况,试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是什么?试列举若干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总体:该高校的所有学生总体单位:该高校的每一个学生品质标志,如:性别、民族等数量标志,如:身高、年龄等数量指标,如:总人数、总成绩等质量指标,如:平均年龄、平均身高等2.试着调用Excel中的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

统计培训及学习计划

统计培训及学习计划

统计培训及学习计划一、培训及学习计划概述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在统计学方面的水平,公司决定开展统计培训及学习计划,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培训及学习方式1. 线上学习: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员工可以在家或者办公室进行学习,灵活安排时间。

2. 线下培训:公司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互动问答,提高学习效果。

三、培训及学习内容1. 基本统计学知识: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等基础知识。

2. 统计分析工具的使用:掌握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Excel等。

3. 统计学在业务中的应用:学习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培训及学习目标1. 提高员工的统计学理论水平,夯实基础。

2. 掌握统计分析工具的使用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3. 培养员工的数据分析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训及学习计划的具体安排1. 培训时间:确定培训时间,如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2. 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次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学习任务。

3. 考核评估:定期进行考核评估,检查学习效果,鼓励员工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培训资料:准备相关的培训资料,如课件、教材等,确保员工学习有材料可依。

六、培训及学习计划的实施1. 培训推广:公司领导对培训进行宣传,鼓励员工积极参与。

2. 培训组织:成立培训小组,负责培训的组织和安排。

3. 学习动员: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培训,充分发挥员工的学习主体性。

4. 效果跟踪:及时跟踪培训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七、培训及学习成果的评估1. 考核评估:定期进行培训成果考核,对员工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 效果反馈:收集员工对培训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3. 成果展示:举办统计学知识竞赛或者作品展示活动,展示员工的学习成果。

八、培训及学习计划的持续改进1. 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第二版)

统计过程控制(SPC)—培训教材(第二版)
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 在先期质量策划中应确定每一过程适用的统计工具, 并包含在控制计划中。 8.1.2 基础统计概念的知识 整个组织应了解和使用基本的统计概念,如变差、控 制(稳定性)、制程能力和过度调整。
8.2.3.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所有新的制造过程(包括装配和顺序)进行过程研究,以验
SL=130 Sμ=160
与要求相比偏高
20
15
与要求相比偏低
10
5
正常
120.5 124.5 128.5 132.5 136.5 140.5 144.5 148.5
4.7 控制图(Control Chart):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象,图上标 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如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 控制限,它能减少I类错误和Ⅱ类错误的净经济损失。它有两个基本 的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帮助 过程保持受控状态。亦即指附有控制界限的图表,用以描述样本数据 与界限比较。若数据超出界限或出现“链”及非随机图形,表示过程 存在特殊原因变差,则应采用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4.7.1 Ⅰ类错误:拒绝一个真实的假设。例如:采取了一个适用于特 殊原因的措施而实际上过程还没有发生变化;即过度控制。 4.7.2 Ⅱ类错误:没有拒绝一个错误的假设。例如:对实际上受特殊 原因影响的过程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即控制不足。 4.7.3 计数值控制图与计量值控制图的应用比较:
统计过程控制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S P C )
上海奥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统计过程控制(SPC)概述
1、统计过程控制(SPC)的概念: 指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 程控制)的英文简称。 S ( Statistical ) 统计

SPC培训教材

SPC培训教材

SPC培训教材引言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以统计方法为基础的过程控制技术。

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控制。

本教材旨在为读者提供SPC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技巧,帮助读者掌握SPC的实施步骤和技巧,提高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第一章:SPC基本概念1.1质量管理的发展1.2SPC的定义和作用1.3SPC的基本原理1.4SPC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第二章:SPC的基本工具2.1控制图2.1.1控制图的类型和用途2.1.2控制图的绘制方法2.1.3控制图的判读规则2.2直方图2.2.1直方图的绘制方法2.2.2直方图的分析和应用2.3过程能力指数2.3.1过程能力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3.2过程能力指数的应用和分析第三章:SPC的实施步骤3.1数据收集和整理3.1.1数据的类型和来源3.1.2数据的收集方法3.1.3数据的整理和表示3.2控制图的绘制和应用3.2.1控制图的绘制步骤3.2.2控制图的判读和应用3.3过程分析和改进3.3.1过程分析的方法和工具3.3.2过程改进的策略和实施第四章:SPC的应用案例4.1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4.2服务行业中的应用案例4.3公共事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SPC的推广和持续改进5.1SPC的推广策略5.2SPC的培训和效果评估5.3SPC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结论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读者应该能够掌握SPC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技巧。

然而,SPC的实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应用,因此读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

希望本教材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用的指导和帮助,促进SP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控制图的绘制和应用控制图是SPC(统计过程控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它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方图在应用过程中的4种常见形态 :
图(一) 正态分布
图(二) 偏态分布(绝壁)
图(三) 双峰分布
图(四) 不正常分布
图(一):正态分布,左右对称,表明过程正常,稳定. 图(二):偏态分布(绝壁),制程中显示有异常因素 图(三):双峰分布,表明过程內有二种不同的偏差. 图(四):不正常分布,可能测定的数据有偏差.
QC6:柏拉图
柏拉图的概念:
所谓柏拉图也叫排列图,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依据不良原 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或客戶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 等不同区分标准,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且将所构 成的项目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以作为 改善的优先顺序。
柏拉图是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即在影响产品质 量的诸多问题中确定关键的少数的一种方法。
层别的对象
• 时间 • 人员 • 设备 • 作业条件 • 材料 • 方法
• 环境、气候 • 区域 • 产品 • 其它
层别法实例
例1.以下为2007某司三条生产线的产量
单位:吨
生产线 一线 二线
三线
第一季 46202 65489
56578
第二季 45628 67582
55432
第三季 46102 66355
18.795~18.955
18.95~19.11 19.03
18.955~19.115
19.11~19.27 19.19
19.115~19.275
Step 7 计算各组出现的个数: 配合Step 6 所作出计算各组出现的个数其结果如下:
绘制直方图步骤
各组的组距、组中点与组界
组距 组中点
组界
次数
18.15~18.31 18.23
一季或一年为期间
Step5. 输入柏拉图的主题及
相关资料:
柏拉图的使用時机及注意要点
使用时机
• 掌握问题点 • 发现原因 • 效果确认
注意要点
• 发生频率高不一定代表影响程 度大,亦即并非立即要进行对 策。
• 经由不同的衡量标准來确认最 重要的问题。
• 分析不同类别的数据。 • 范围太广的项目,应再分成较
管制图
2.计数值管制图:适用于资料大半只能判定为良或 不良,数据不为连续量的状况,一般常于外观计 数(单位计数)。
(1)不良品率管制图(P-Chart) (2)不良品数管制图(Pn-Chart) (3)缺点数管制图(C- Chart) (4)单位缺点数管制图(U- Chart) 如﹕不良率﹑好/坏﹑GO/NG﹑DPMO等
18.955~19.115
1
19.11~19.27 19.19
19.115~19.275
3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8 绘制次数直方图,其原則如下:
叙述资料的缘由。 容易阅读 纵、横坐标的尺度及标示
直方图透露何种信息:
在本例中可看出很明显为不正常分布,经过查阅生产数据可 以得知,1月8日厚度偏差较大,因此可看出此日之平均值高 於一般。若舍弃1月8日之数据其结果如下:可看出为一个正 态分布的常规直方图
细的类别,以免分析不易。
柏拉图绘制实例
以某线11月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缺陷为例, 其柏拉图绘制过程如下:
11月影响质量项目柏拉图
QC7:管制图
两类数据﹕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 管制图分两种:
1.计量值管制图:资料是可测量的,且数据形式 是连续性的(量具测量)。
(1)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 bar-R Chart) (2)平均值与标准差管制图(X-S Chart) (3)个別数据与移动全距管制图(X-Rm Chart) 如﹕温度﹑尺寸﹑速度等
QC1:层别法
• 顾名思义﹐就是分类层别﹒是指将数据或资料 ,按照某些共同的特性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 分析方法。
• 一般常用的区分方式是以4M1E來加以区分。
人(MAN)
机械(MACHINE)
材料(MATERIAL)
方法(METHOD)
环境(ENVIRONMENT)
• 当然,亦可采用任何认为有意义的区分方式。
原因 结果
制作散布图步骤
Step 3:画出Y轴与X轴刻度,计算组距。 时数的组距:59-42=17 原因的组距:890-810=80
Step 4:将各组对应数据标在坐标上。
制作散布图步骤
Step 5:记入必要事项并进行相关性判断。
品名: 单位: 执行者: 日期:
散布图的相关性判断
1、对照典型图例判断法; 2、象限判断法; 3、相关系数判断法等。

直方图适合用于做生产过程 后的分析,不适合作为监控 正在生产的产品。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1 :收集测量数据:假设为了调查19mm厚板生 产过程,因此每天收集一片测量六点玻璃厚度。
注:以上数据均以mm为单位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2 找出各组中最大及最小值: 找出每组之最大、最小之数据,并标志符号
六种常见散布图(1)
0.85<r<1
-1<r<-0.85
六种常见散布图(2)
0.7<r<0.85
-0.85<r<-0.7
六种常见散布图(3)
-0.4<r<0.4
制作散布图步骤
Step1:收集相对应数据(X,Y),至少在30组以上,
并且整理写到数据表上,如下表。 Step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搭配使用。例如:QC七大方法中的柏拉 图、检查表、散布图、直方图和管制图都 必须以发现的问题或原因来作层别法。
QC2﹕检查表
• 何谓检查表: 检查表是将原始收集到的数据用容易 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表格,並记上检 查记号,或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 步分析或核对检查使用。
检查表举例
检查表举例
检查表使用
18.155~18.315 5
18.31~18.47 18.39
18.315~18.475 24
18.47~18.63 18.55
18.475~18.635 17
18.63~18.79 18.来自118.635~18.795
4
18.79~18.95 18.87
18.795~18.955 0
18.95~19.11 19.03
美国的朱兰博士(J.M.Juran)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 “次要的多数”
柏拉图-图例 定律80:20
吨数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气泡 结石 锡点 划伤 节瘤 玻筋 其它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将这些要因分群成为大、中、小要因,可绘制成
特性要因图,因其像魚骨故又称魚骨图。
大要因
大要因 小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中要因
特 性
中要因
大要因
大要因
特性要因图制作的步骤
Step1: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








10天
特性要因图制作的步骤
Step2 :决定大要因4M1E-人(Men)、机器 (Machine)、材 料(Material)、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
样本数n
组数k
n<50
5~7
50=<n<100
6~10
100=<n<150
7~12
n>=150
10~20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6 决定组距的组界及组中点: 在本例中,由于样本个数为54因此决定使用7组。而在Step 4 所算出的全距为1.12,因此将1.12/7=0.1600..,由于数 据的有效位数为0.01,因此组距宽度设到小数点下二位即 可,所以其为0.16。 至于如何决定组界呢?为使同一点不至于在两个组出现, 而造成区分上的困扰,所以组界一般是采用数据有效位数 的下一位,亦即0.005。
为了使每一个图形的宽度相等,因此有必要将数据区分为
数个组。为使图形正确表达,选择适当组数是非常重要的。
组数太少将造成资讯不足,极端的说在此例将所有数据皆分为一 组,其结果仅是一堆数字而已。
至於组数太多將造成每组之个数皆相等,例如将本例分为25组则 各组将各有一个数据,最多一组2~3个而已。 决定组数的准则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3 找全部中的最大及最小值: MAX=19.27, MIN=18.12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4 计算测量值之全距(Range): 计算测量值(Range),亦即最大和最小的差距 Range=19.27-18.15=1.12
绘制直方图步骤
Step 5 決定条状图的区间(亦称为组距):
QC4:特性要因图
别名:石川图、鱼刺图、因果图 ➢ 所谓特性要因图就是将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
以系统的方式图示化,亦即以图示来表示结 果(特性)与原因(要因)之间的关系。
➢ 优点: A﹒从多方面分析问题﹐不容易遗漏; B﹒系统分析问题﹐使要因明朗化; C﹒集中众人的智慧﹐发挥团队协作与 各人所长。
特性要因图图示
使用散布图時注意事项
➢ 注意是否有异常点的存在:亦即该点和其他点 相距很远。
➢ 是否有假相关:虽然数据显示具相关性,但是 亦有其他文献或经验认为此二者不具相关性, 此时需在深入探讨。
➢ 是否有必要加以层别:亦即由数据看是具有相 关,但将数据分群后却发现不相关,反之亦然 。因此一個相关与否的散布图需要放入单纯( 必要)的数据。
Step 1. 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Step 2. 设计检查表的格式 Step 3. 逐项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Step 4. 分析记录数据 Step 5. 异常改善并记录改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