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了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最终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过程。

本课内容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二)教材内容1.土地改革: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包括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2.战略决战:详细讲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的巨大胜利。

3.解放南京:叙述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三)教材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和解放南京等重要历史事件,全面展示了解放战争后期的历史画卷。

2.重点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如土地改革的作用、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3.史料丰富: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图片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背景、政策和意义。

2.掌握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3.知道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史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通过绘制历史图表、制作历史手抄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拥护。

2.体会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附习题)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 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 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还是 “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毛泽东 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 行到底。
课堂小结
1947年里挺进大别山 战略进攻序幕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 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1949年4月 占领南京
取得胜利
课堂练习
1.(2016•山东青岛)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 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
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指挥
A 这次军事行动的是( ) 状元成才路
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_土__地__制__度_,发展农 业生产。
开展情况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 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区的土 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 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意义: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 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
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_农__村__人__口_平均 分配土地。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
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 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2. 时空观念:能够准确把握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3. 史料实证:运用相关史料,分析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 历史解释:能够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 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参。

2. 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图片,如解放军战士、战争场景等,引导学生思考:人民解放战争是如何走向胜利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

2. 新课教学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展示土地改革的相关图片和史料,介绍土地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土地改革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三大战役分别介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时间、地点、参战部队、主要战果等。

播放三大战役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役的激烈程度和重大意义。

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渡江战役讲述渡江战役的背景和经过,强调其重要性。

展示渡江战役的图片和史料,让学生了解战役的规模和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0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0张PPT)
四、渡江战役〔1949.4〕 占领南京,标志着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被定格的日历
标志着七统律治·中人国民2解2年放的军国占民领政南府京的垮台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人民解天放军若占领有南情京国天民政亦府老总统,府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17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明朝末年, 荷兰侵占台 湾
1895年,日 本通过《马 关条约》割 占台湾
1949年,国 民党残余势 力败退台湾
1662年,郑 成功收复台 湾
1945年,抗 战胜利,台湾 光复
蒋介石逃往台湾
分离至今
?
18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8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原 西北
国民党
约50万 约60万 约60万 约75万 约30万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
共产党
约100万 约25万 约36万 约12万 约7.5万
结合材料,说一说, 为什么最先打响的是 辽沈战役?
①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②东北敌军已被解放军包围。
9
辽沈战役(1948.9--1948.11)
为太什岳兵团么把大华别东野战山军 作山东为目标?
陕甘宁
晋冀鲁豫解放军


南京
武汉
时间:1947年夏 部队(人物) : 晋冀鲁解放军(刘邓大军)
意义:揭开了战略进 攻的序幕
7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 大 战 役 (1948.9—1949.1)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作战方针 结 果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优质课件

冰火两重天——国统区与解放区比较
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物价飞涨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说明什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饥 民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127 万人 1946年6月
东北 全境
长江中 下游以 北地区
华北 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本被消灭 ,大大加 速了人民 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
胜利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时间 1949年4月
经过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 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结果
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 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小米加步枪
1亿多、小城镇、 乡村
国共实力对比悬殊,共产党如何去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1936年 毛泽东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经 过: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将抗战时期 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①北平的和平解放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课件
——摘编自刘统《中国的1948年》
据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国民党: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经济崩溃;政治腐败; 军队士气低落
课堂总结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课堂总结
材料一
55万
103万
国民党
共产党
1948年秋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
材料二: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经解放,土改基本完成,
东北的敌军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且仅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 城,几乎得不到其它救援。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三大战役之后,渡江战役之前)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两个务必” 4.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合作相探关究史事
材料一 解放东北是战略反攻的第一步。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 战前就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东北野战军灵活地执行战役方针, 坚持英勇作战,这是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役中,东北地区 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课堂总结
材料一:梁思成绘制的《北平重点文物图》,被挂到了毛 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在毛泽东的指示下, 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 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 弹损毁文化古迹。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3张PPT)

挺进大别山
1.概况: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 跃进大别山。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 攻的序幕。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 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 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 要的战略地位,是国 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 又最薄弱的地区;又 曾是老革命根据地,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大别山东镇南京,西 逼武汉,南扼长江,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 争局面。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辽 北
长春
吉 林
林彪
罗荣桓
热 河
锦 州
沈 阳


河 北
辽宁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山 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徐州
河南
安 徽


三大战役 (1948.9—1949.1)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 第三年,国民党军队的五 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 西北、华北、中原、华东、 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 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 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 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 企图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95 万人
人民解放军
373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30 万人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统区的经济
概况: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一涨,工厂倒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2张PPT)

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四)国共合作的再次破裂(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通过国共关系的演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则两伤,合则两利
E. 根本原因
人心的向背,民心的得失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 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 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 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 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自主学习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目的:为了废除

2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颁却《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影响: 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丁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 军,支援前线。
二、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辽 沈战役
(1)时间: ____年9~11月。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消灭地主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 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 兵力集作中用在:陕大北别、山山地东处,武搞汉“和重 点进攻南”京,正好中比间两,个控拳制头住一大张别, 胸膛就山露就出意来味了着。西刘可伯取承武也汉说;这 重 样的兵东力可部取署南很京像,一可个谓哑整铃个,长两 头粗,江中中间下细游,地两区头唾力手量可强得,。还 有优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 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7张PPT)
明确目标
国民党:全面进攻 共产党:自卫战争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解放 解放 区区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 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
利进行的关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质疑探究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辽 北 长春 吉 林
热河
锦州
塔山
河北

沈阳
黑山

营口
辽宁
林彪
罗荣桓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山东
徐州 碾庄
陈官庄
河南 双堆集
安 徽
江 苏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内 三大 辽沈战役
战 爆
战役 淮49年4月 战役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当堂达标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1.政策 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 1947年
3.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4.意义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冀东人民拥护《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中国土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 地法大纲》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共24张PPT)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通过对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 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培养分析历史史实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等形式,认真分析观察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 示意图,直观认识战役的简要过程,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 速胜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知在中共领导下,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 统治,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生确 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沈阳
黑山 营口
指挥员:林 占 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 河 境

辽宁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指挥:刘伯 承、陈毅、 邓小平、粟 裕、谭震林 等 作用:解放 了长江中下 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山 东
徐州
碾庄
河南 双堆集
陈官庄
安 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新保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中国人 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 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认识渡江战 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 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自主学习


1、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 么变化?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3、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5、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 6、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7、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 东北战场? 8、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9、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 革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解放区的 发展,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进行 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新课讲解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 “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探究研讨
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 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
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 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 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 障。
新课讲解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探究研讨
材料一 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出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 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 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 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 部分,从中间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探究研讨 (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地点?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作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略进攻的序幕。大别山地处 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 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 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 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重 武汉
点 南京
新课讲解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经过两年作战,敌我力量发生显著变化。人民解放军已由130万增至 280万人,军队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解放区面积已占全国的1/4,人口占 全国的1/3,土地改革大部分完成,后方更加巩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44张PPT)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国内阶级 矛盾。 土地政策的变化: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时间:1947年开始 土改范围:解放区 土改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改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是消灭封建剥削土地 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结果:在中国共产党听领导下,历时 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 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有什么好 处?
动脑筋
为什么和平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共产党顺应了保障了 民心。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
产财, 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避免战争的破坏。
(3)傅作仪部队和平改编,为其他国民党将领转向人
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南京
江阴 江阴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积极参军,踊跃 支前,巩固后方,为解放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歼灭和改编 52万 新保安
北平 北平天津 沈阳 黑山 营口
歼敌55.5万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解放军为什 么能用和平的方 式解放北平呢? 这种和平解放的 方式有什么好处?
三大战役:
共计歼敌 人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 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 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 脏” -----毛泽东


作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 解放军也相继进入进攻。
南京 武汉
①决战的条件
找出该三大战役的 并思考战争中用了什么样的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7年夏 战 人民解放军: 略 国民党军队: 进 430 365 万人 攻 万人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 280 时 万人 著增强,决战的时机来到。 130 机 万人 成 熟 1947年6月 1946年6月
互动探究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年来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 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 场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 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互动探究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55万+ 碾庄 பைடு நூலகம்官庄 双堆集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 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 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 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件(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件(共34张PPT)

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防御
1946年6月 国民党 进攻中原解放区 粉碎敌人全面进 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
1947年夏 刘 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
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②平津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人民解放战Fra bibliotek的胜利第七单元
土地政策改变 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改革纲领 经过
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 法大纲》。
内容
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 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解放区农村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七单元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 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后,积极参 加土地改革运动的解放区群众在 1947年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登记、丈量土地。
第七单元
土地改革总路线 经过
依靠贫雇 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 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 地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 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 ) 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 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 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 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 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 战役
1949.10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青化砭战役 挺进大别山
孟良崮战役 沙家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东北秋季攻势
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毛泽东:“现在看来,只需 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 上打倒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辽沈战役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歼敌55万余人,长
淮海战役 江以北广大地区解 放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呢?
1.保护北平这座世界文化古城 2.保护北平城内的人民群众 3.有利于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 科全书》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怀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土地改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统区人民使用金圆券
国民党强征壮丁公告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历史
( D )1.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 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
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
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
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为此解放区颁布了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历史
( D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的路线,颁布 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 改革运动,这一运动 A.使全国广大农民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B.彻底废除了千百年来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C.巩固了抗日战争以来的民族统一战线 D.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历史 ( A )6.以下为1949年1月16日解放军前线司令员发送的公函, 其接收对象最可能是
A.傅作义 B.吴佩孚 C.李宗仁 D.蒋介石
历史 ( C )7.“淮海烟销又渡江,整装待发擦刀枪。三军狮吼道 多助,万炮雷鸣帆竞扬。比奋勇,夺荣光,排山气势孰能 当!红旗直插总统府,笑看蒋家溃窜慌。”这首诗歌赞颂的 历史事件 A.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是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标志 C.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历史
( C )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蒋介石将大批 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
员损失。”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士气
C.决策者的作用
D.外部势力的介入
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
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
一战”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历史
( B )5.蒋介石声称:徐蚌会战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毛泽东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 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他们两人所指的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历史
( C )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 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
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挥这次
军事行动在南京政府的胸膛上,插上一刀的中共将领是
A.林彪、罗荣桓
B.陈毅、粟裕
C.刘伯承、邓小平
D.聂荣臻、陈赓
历史
( A )4.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 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