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354965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e.png)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是指为了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运用统计科学方法进行的一种工作。
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中,有效的工作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本文将围绕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展开讨论。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通常由统计局、统计站等机构和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确保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有效运转的基础。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以及信息的畅通和有效传递,从而保证统计工作的顺畅开展。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需要完善的统计制度和规范。
统计制度和规范是指对统计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和规定,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报表、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规范。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制度和规范,才能确保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是指对统计数据进行管理和利用的体系和机制,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加工和利用等环节。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还需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需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同时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按照规定进行工作,不造假、不漏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和联系。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互通信息,共同开展统计调查和数据收集工作。
只有加强合作与联系,才能确保统计工作的全面、深入和准确。
关于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d87c8e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9.png)
关于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思考作者:毛建成来源:《辽宁经济》2020年第08期〔内容提要〕经济普查是我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关乎普查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提升县乡一级基层普查数据质量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第四次经济普查的实际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影响和制约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普查数据质量基层众所周知,经济普查是我国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国情“体检”把脉经济,摸清“家底”,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而普查数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体检表”是否真实可靠。
各级普查机构和统计人员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搞准搞实普查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因此,本文结合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中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提升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重要意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是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的全面调查,查实各类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准确把握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为促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扎实可靠的信息依据。
普查数据真实与否决定了普查工作的成败,尤其是县乡一级基层普查数据的质量,更是决定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
只有下大力气把基层普查数据搞准搞实,才能有效提升普查数据的整体质量,使国家发布的普查数据更具权威性,更有效地发挥经济普查的作用。
二、制约基层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原因1.县乡普查力量薄弱。
县乡一级统计力量原本比较薄弱,再加上受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影响,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特别是统计业务骨干调离统计部门的现象仍较严重。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6cec4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8.png)
关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统计数据能否取信于社会、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关键取决于数据质量。
从总体上看,政府统计部门发布的主要宏观统计数据能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
但是,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统计数据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有的甚至与实际情况还相差很远,导致社会各界包括国际上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看法比较多。
在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统计数据不许作为统计部门来说责无旁贷,但究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统计方法制度技术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彻底根治,必须从制度着手,从源头抓起。
如何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是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近年来,统计工作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统计地位不断提高,统计方法技术日益先进,统计工作条件不断改善,各级统计机构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总体上来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基本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复杂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再加之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人为干扰增多,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制观念淡泊,统计执法不严、部份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较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也就日益增大,统计数据失真的潜在危(wei)险性已逐渐暴露,并日渐严重。
现行的统计制度、传统的统计方式与日益增长的统计信息需求已经成为统计工作的主要矛盾。
在一些企业、部门、基层单位还存在虚报、瞒报,甚至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违法行为,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处理,尽量减少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净化统计环境,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0cc0289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b.png)
2023-11-10目录•基层统计数据现状及问题•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必要性•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及展望•结论与建议基层统计数据现状及问题01准确性不高基层统计数据存在误差和错误,导致数据不准确。
02完整性不足基层统计数据缺乏全面和细致的收集,导致数据不完整。
03时效性不强基层统计数据的发布和更新不及时,导致数据不具有时效性。
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时效性不强缺乏快速反应机制01基层统计数据收集和发布缺乏快速反应机制,导致数据时效性不强。
技术手段落后02基层统计数据收集和发布采用的技术手段落后,影响数据时效性。
数据更新不及时03基层统计数据没有及时更新,影响数据的时效性。
基层统计数据存在人为干扰和舞弊现象,导致数据真实性受到质疑。
数据真实性存疑数据可靠性不足数据公信力低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数据可靠性不足。
基层统计数据的发布和使用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导致数据公信力低。
03数据可信度不足0201要性数据质量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政策实施的效果,如果数据不准确或不全,政策就可能偏离正确方向。
准确的数据是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政府需要根据基层统计数据来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因此,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政府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至关重要。
政府决策需要企业需要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和自身情况,只有基于准确、及时的基层统计数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分析和经营决策。
基层统计数据不准确可能导致企业判断失误,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准确的数据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决策数据质量影响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需要基层统计数据是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社会公众和媒体需要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基层统计数据是他们进行监督和舆论监督的重要依据。
数据质量影响公众判断和舆论监督效果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判断和社会舆论监督的效果。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096fc9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2.png)
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思考汇报人:日期:•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背景与意义•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核心问题剖析目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举措•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效率•监测评估与持续改进策略部署目录•结论与展望01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背景与意义统计基层基础薄弱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机构存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导致基层统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信息化水平低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瓶颈,制约了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状国内外形势与政策要求国际形势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社会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数据质量、时效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国内政策要求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通过加强基层统计基础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确保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国家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基层统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统计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02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核心问题剖析缺乏统一领导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导致各项工作推进缓慢。
部门协同不畅各部门之间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的协同作用不明显,存在信息壁垒和沟通障碍。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三)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三)](https://img.taocdn.com/s3/m/9eef3ff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c.png)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
如何适应时代开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方案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公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标准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
一是处分力度太小。
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分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本钱小于守法本钱,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
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
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分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分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
三是对局部统计管理领域的标准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第 1 页共7 页应的法律条文等。
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根底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大局部基层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浅谈当前全县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思考
![浅谈当前全县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4efb3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1.png)
浅谈当前全县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思考统计计执法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县级统计机构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措施和制度还不完善,统计工作与统计数据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让统计执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结合青原区统计执法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统计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统计执法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不够。
有的企业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不了解统计法的管辖范围,对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有的拒绝检查,有的只提供统计报表不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有的明确说: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可以检查我们,统计部门不可以检查我们,有的个体工商户认为只有工商税务环保卫生部门才可以检查,此类现象普遍存在。
2.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执法工作信心不足。
有些部门的同志认为统计工作只要搞好汇总上报即可,统计数据质量不是我们搞统计的所能左右的,有的在统计执法中受到挫折就放弃了统计执法工作,对上级布置的统计执法大检查也只是被动地应付,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3.缺乏统计执法检查的配套知识,查到问题不知从何下手。
由于县级统计机构没有专门的统计执法队伍,执法人员也大多为各统计业务人员,而且统计执法培训较少,大部分统计执法人员只是尽力查出问题,做个笔录,掌握了一部分证据,但对统计法以外的《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不甚了解,致使后面的工作无从下手。
统计执法流程与证据收集等工作心中没底,造成执法过程不顺畅。
4.满足于一年一度的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统计执法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
县级统计机构及乡镇统计人员认为平时工作主要是搞好统计业务,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不认为统计执法是统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时不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基层单位的违法证据,执法检查时空口无凭,力度不够。
等到省市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总认为没有准备,甚至连执法的程序等都不清楚。
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优化建议
![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优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5f6e30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0.png)
DCWIndustry Observation产业观察0 引言统计数据是反映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是各级进行决策和工作部署的关键参考,提高数据统计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对政府统计工作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国家、省级两个层面进行,有关于县(区)基层的统计研究工作相对有限。
基于此,本文以B 区为例,着重从数据统计质量管理问题、优化措施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为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1 案例分析B 区是省会中心区,属于C 市内四区之一,作为所在城市的老城区,B 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旧厂房、断头路仍然存在,影响C 市的整体发展。
随着B 区主动融入省会“新十字”格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实力和战略能级实现新跨越,在此趋势下,建立并实行统计保障机制、加快完善统计方法属于推动B 区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统计数据反映B 区的综合发展情况,以此为参考,优化发展策略,推动B 区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协同发展。
2 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主要 问题2.1 统计管理机制不完善统计管理体制自上而下改革,以国家局的统一部署为准,逐层向下推进改革进程[1]。
对于B 区,在统一部署的引导下已经在统计体系建设、统计方法更新等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某些环节运行不畅的问题。
从执政领导的角度来看,通过部门调度企业时,可能为了追求经济成绩而过度地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发展经济,出现统计数据注水的问题。
由于统计管理的缺失,数据统计质量差,即便在统计数量质量核查愈发频繁、管控力度持续强化的现状下,仍存在违法案例。
2.2 多方利益冲突数据统计可被视为数据的生产活动,参与其中的所有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之为统计关系,共同生产出数据这一虚拟化的产品。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背景下,各参与主体均有各自的利益作者简介:范晓琳(1984-),女,汉族,聊城茌平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基层统计。
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优化建议范晓琳(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办事处,山东 聊城 252131)摘要:文章以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为研究对象,结合实例,剖析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优化措施,建议从管理体制的改革、数据共享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以期通过多种优化措施切实提高基层政府数据统计质量管理水平,保证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0db0f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5.png)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1. 引言1.1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的思考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转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乡镇(街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有效的统计工作机制不仅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如何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推动其有效运转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的建立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要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的统计任务及责任。
加强统计技术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发布机制。
要将统计工作与乡镇(街道)发展相结合,不断优化统计指标体系,增强统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保障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转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机制,提高其效率和准确性,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能够高度重视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加大投入,改进机制,提升水平,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2. 正文2.1 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是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的统计工作机制对于推动乡镇(街道)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有效运转,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规范。
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工作流程和标准,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的机制。
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统计工作机制,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要注重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机制的技术和人才支持。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确保他们具有专业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a0300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f.png)
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统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党和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决策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统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体现出统计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们要提高认识,主动了解统计制度,掌握统计方法,夯实统计基层基础,依法依规抓好统计,提高数据质量,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一、当前统计工作的形势当前统计法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深刻变化。
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了2022年统计工作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扎实有序做好普查调查核算;加快推进统计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统计监测分析服务;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持之以恒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全力以赴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创新统计体制机制;积极务实深化统计对外开放。
抓好以上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自觉把统计法治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
要坚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决同各种统计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保障统计数据源洁流清。
要坚持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打好打赢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战役。
要坚持协同贯通凝聚合力,推动统计监督与纪律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等统筹衔接,进一步提升统计监督效能。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形势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析,也是今后抓好统计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一步提升统计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统计力量。
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统计工作,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对重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统计监测,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提供真实可靠信息依据。
2023年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23年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a73950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e.png)
2023年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2023年关于高质量推进全县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也逐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决策制定、经济分析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县统计工作人员,我们应该更加深入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高质量地推进全县统计工作。
在此,我将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全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加强与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全县各个部门的运作离不开统计数据的支撑,但在很多情况下,各个部门并没有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导致重复收集、数据冗余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了解各部门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统计数据共享机制,避免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统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时效性和实用性,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提供及时、准确且有价值的数据支撑。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和深入地分析数据,提高数据的可视化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在统计工作中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使统计分析更加精准、高效、灵活。
三、完善县域经济统计体系县域经济统计是指对县域经济活动的统计分析和评估。
县域经济统计是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把握和指导,对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县域经济统计体系。
在县域经济统计中,我们应该更好地结合实际,将统计分析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入合作紧密结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推动全县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今时代要求统计工作者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统计分析方法和技能,还要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人员培养、职业发展和档案建设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为实现高质量的统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于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关于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6fd77fa417866fb84a8e48.png)
王桂芸 吉林 省通化县运输管理所
【 摘 要】 统计数据质量是 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统计 方法制度与指标体 系不够科学、 基层统 计人 员的素质 与责任 心等都 是影响基层数据质量的主要 因素。加 强统计基层基础 工作, 高人 员素质 , 提 完善统计调查体 系, 加强法制工作等都是提 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举措。 【 关键词 】 基层统计工作 数据质量 因素 对策
格实施分级负责 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 , 提 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要真正提高基层人员 的综合素质 。 就 必须认真做好在职人员的的培训工作 , 使培训工作 目标化 、 制度化 , 最大 限度地提高基层 统计人员 的业 务 能力 、 理论 水平 、 职业道德 。针对 基层 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 中部分统计人员存 在对统计指标的理解不到位 、 大 多数统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与层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新要求 , 培训时应注意: 培训对象上 向县 乡两级及基层调查 单位倾斜 ; 培训效果 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 使基层统 计人员能够学 以致用 , 达到预期 的 培训效果。只有加大培训的力度 , 乡及基层单位 的统计人员才能克服 县 专业范围与 自 身水平的限制 , 真正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
业、 私营、 个体经济等抽样工作 , 基层统计 人员 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 位, 往往凭 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点 , 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 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 、 代表性难 以保证 , 响 了调查样本数据 的准确性 , 影 扩大 了抽样误差。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 在第 一、 二产业品种繁多 , 而满足 国民经济核算需要 的第三产 业报表资料 相对较少 , 影响统计数 据质量。 统计数据评审制度还不够健全 。虽然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如 G P已经建立 D 数据联审评估制度, 但统计数据评 审制度 还存 在与 GD P相关主要数据评 估不够配套、 同时数据评估制度还存在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 3 基层统计人员工作 积极性 不高 , 统计 数据来 源把关 不严。首 . 对 先, 由于统计体制不科学 、 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 , 基层统计人员积极 性不 高, 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 , 任务重 , 日 埘 常的统计_ 作基本上是 』 : 疲于应付 , 统计数据质量难 以得到保证 ; , 其次 县级统计人员存 在对统计 数据 的来源把关 不严 。由于统计部门长期受一无权 二无钱、 求人 的事情 多、 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少的认识 的影 响, 对基层上报数 据缺 乏严格要求 ,
关于基层统计机构执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层统计机构执法工作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b059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c.png)
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要点一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
要点二
建立激励机制
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执 法技能,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执法人 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 术手段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统计数据、 企业信息等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提高执法针 对性和精准度。
推广电子化执法方式
推广使用电子化执法方式,如电子取证、电 子送达等,提高执法效率和便捷性。
强化对执法工作的监督与评估,确保持续改进
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执法结果等进行全面 监督,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执法工作。
加强外部监督与评估
接受人大、政协、媒体等社会各界的监督,定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 执法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建立奖惩机制
对在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法违 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法环境。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业务水平不高
部分执法人员缺乏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 对统计指标、统计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影响了执 法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法治意识不强
一些执法人员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对统计法律法规 的敬畏心不足,容易在执法过程中产生随意性和偏差。
工作作风不正
部分执法人员存在工作作风不正、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形象和效果。
提高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途径的几点思考
![提高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途径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85174f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5.png)
提高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途径的几点思考畜牧业统计数据是指对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效益情况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从而提供政府决策、数据服务、科研和社会公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由于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畜牧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对实现生产管理、决策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多种目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主要从提高畜牧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思考出发,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提高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数据的来源质量和准确性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据采集时应注意来源的可靠性。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需要对数据来源进行仔细论证和筛选,充分考虑数据得到的环节、数据来源的勾稽性及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因素。
同时,还应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开展数据质量控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避免数据偏差和误导分析的问题。
二、引入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措施。
不同的统计数据在分类、单位、统计口径等方面可能存在不同,这就要求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处理。
比如,对于畜牧业中的生产和商品交易数据,可以根据国家统计标准进行统一分类和计量,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规范和术语体系,避免数据定义和解读不一致导致的数据混淆和错误。
三、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
数据是实现畜牧业科学管理和决策分析的基础,其有用价值还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来实现。
为了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需要加强畜牧业统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平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需要深化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探索,揭示数据间的关联和协同效应,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四、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
畜牧业生产经营面向广泛,涉及的人员和机构也很多,因此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显得尤其重要。
为了促进畜牧业统计数据的共享,应建立畜牧业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汇聚畜牧业相关的数据资源和信息,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服务。
同时,还应加强与畜牧业相关的政府和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数据交流与协作,实现数据的多元共享和协作利用。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d80c26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5.png)
经济管理87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潘受府 南宁市青秀区青龙江水库管理所摘要: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统计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及时总结和分析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运行情况,有利于全面了解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现状,进而为党和政府有关决策的制定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基层统计是国家整体统计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本文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提出了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具体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统计;问题;提升;对策;成效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087-01统计工作是指运用相关的技术、方法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过程,基层统计部门是国家整体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单元,加强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助于不断夯实基层统计工作基础,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可靠性,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价值。
当前基层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统计成效的发挥,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现状与强化对策研究,对改善基层统计环境、优化统计职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目前在基层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伴随国家统计法实施条例的出台和实施,基层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所提升,但是总体上看,国家统计整体要求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工作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层统计任务较多,且规范化水平偏低。
目前在基层部门开展统计工作过程中,国家对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监管越来越严,基层统计任务繁多,且类型多样,增加了统计工作难度,加上在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很多事项缺乏明确的规定,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晰,流程不完善,对统计指标缺乏深入的了解,统计基础台账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规范性。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和能力偏低。
基层统计部门承担着大量的统计工作任务,既要开展常规的统计报表汇总和分析,同时还要配合上级部门要求开展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等,统计任务多,但基层统计人员数量较少,待遇相对较低,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加上统计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对做好统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任务都是快到截止日期时才开展,工作精细化水平不高,长期从事统计调查和报表统计,责任心下降,工作态度敷衍。
提高民政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与思考
![提高民政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3b439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d.png)
提高民政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与思考引言民政统计数据是国家和社会各界了解社会民生状况、制定政策和规划发展的重要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民政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给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提高民政统计数据的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民政统计数据的现状分析1. 数据收集方式不完善。
目前,民政统计数据的收集主要依赖于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但是受限于人力、物力和技术等因素,许多地区和领域的数据采集工作并不完善,甚至存在造假等行为。
2. 数据质量参差不齐。
在数据收集和录入的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许多数据存在质量问题,如数据缺失、错误录入等,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利用率较低。
目前的民政统计数据大部分仍停留在政府部门内部,少有向社会公开和共享的情况,导致数据的利用率较低。
二、提高民政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和思考1. 完善数据收集方式。
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加强基层统计机构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和利用新技术手段等,以提高数据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2.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要加强对数据录入、审核、监测等环节的管理,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
应改变目前数据封闭的状态,推动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公开共享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率。
4. 提高数据统计人员素质。
应加强对统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职业操守,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 加强数据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数据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数据采集和利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结语提高民政统计数据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完善民政统计数据的质量,为政府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6c642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7.png)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指出基层统计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基层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级乃至国家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对于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视必须提高。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统计数据质量基层统计是统计的基础,是统计工作数据的源头,而统计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统计改革稳步推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统计数据质量和时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作为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如何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基层统计工作现状近年来,随着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统计服务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提出新要求,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着以下问题:(一)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力量薄弱一是基层统计人员身兼多职。
基层统计大部分人员是兼职,承担大量的统计报表和各项调查、重大普查工作任务,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企业方面,甚至有的企业未配备统计人员或是统计人员不能满足工作的要求;相当部分企业和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不健全等。
二是县、镇、村级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相匹配、工作经费不足等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是基层统计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镇(街)虽配备1-2名统计人员,但其兼职过多,全身心投入统计工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镇村级统计站的专职人员、经费、工作场所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日益弱化在现实条件下,开展统计调查是一项敏感性很强的工作,调查对象思想顾虑多,社会配合程度低,协调难度大。
一是有的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比如一些非公经济单位出于避税等原因瞒报少报漏报甚至不报统计报表,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不畅。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114dc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3.png)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随着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正在成为当前统计管理的重要课题。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增强统计公信力,推动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展开讨论。
一、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应当包括统计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报送和公布程序、统计资料的保密制度、统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机制等内容。
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应当科学合理,确保统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数据采集、整理、报送和公布程序需要明确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资料的保密制度要健全完善,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统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机制需要建立,以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升统计工作水平。
作为统计工作的基层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统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和工具,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
还需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遵守统计法规,履行统计职责,保障统计工作的规范进行。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统计工作也逐渐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加强基层统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推动统计工作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公布的效率,降低统计工作的成本,提升统计工作的质量。
要加强对基层统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统计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是高基层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是高基层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2da72b7f121dd36a22d8202.png)
为解 决 工 业 统 计 报 表 上 报 时 间 与 基 层 企 业 会 计 结 算 时 间 存 有 矛 盾 的 现 象 ,建 议 建 立 科 学 的 工 业 统 计 数 据 质 量 控 制 体 系和 制 定 合 理 统 计 报 表 制 度 , 为 此 笔 者 提 出 两 种 解 决 方 案 , 以提 高 统 计 数 据 质 量 。 第 一 种 方 案 , 建 议 上 级 统 计 部 门 将 工
基 层 企 业 领 导 对 统 计 工 作 不 够 重 视 ,绝 大 多 数 基 层 企 业 负 责 人 存 在 重 会 计 、 轻 统 计 , 法 律 意 识 淡 薄 等 问题 ,把 统 计
来看 ,半 月报 、月报 、季 报 、年 报 ,涉及工 业 生产 、销售 、 库存 、效 益、能 源 、劳资等 有 二、三 十张 大小 不同 的统 计报
度, 并改善其统计基础工作。 嵋
( 任 编 辑 :张 巧 燕 ) 责
( 接第5 页 ) 上 4 必 须 完 成 的工 作 , 每完 成 一 项 用 打 勾 来 记 录 ,以 保 证 统 计 工 作
化 的因果和利 弊。另外 ,统计人 员在 各个 时期都 应把公司领 导 关注 的主要指 标数据及时主动地提供 上报 ,使公司决策层需要
数 据 时 随 时可 以从 上 报 的 报 表 、 分 析 中获 取 。 只有 统 计 人 员 主
的时效性 :按需规范地 建立 各类统计台账 ,做好指标 之间的对
比工 作 , 以保 证 统 计 工 作 的 准 确 性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有 序 地 完 成 各 项 工 作 ,为 提 升 统 计 工 作 价 值 奠 定 基 础 。 3熟 悉 业 务 ,善 于 沟 通 是 发 电企 业 统 计 工 作 价 值 提 升 的 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25T10:49:33.5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梁平
[导读]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在当前统计工作中,基层统计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制约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因此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1.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统计岗位落实不到位,统计人员多数为兼职,而且变动频繁,稳定性差。
调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相对比较规范,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与专职的统计人员,而一些小型单位,特别是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多数统计人员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只是附带性的工作。
二是部分基层统计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规范的统计台帐和统计制度,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完全配合,填报的统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统计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偏差;三是基层开展统计工作所必须的经费和保障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2.统计方法制度不够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与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全面调查在基层工作中有时难免存在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引起矛盾,在层层上报过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所以全面统计的结果有时并不全面。
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对抽样调查认识不到位,往往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来确定抽样的样本,抽样调查缺乏科学性导致调查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难以保证,影响了调查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扩大了抽样误差。
现有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第一、二产业品种繁多,而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的第三产业报表资料相对较少,影响统计数据质量;在指标设置上存在专业之间个别指标重复上报的现象,同时个别指标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存在指标理解上的偏差。
3.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对统计数据来源把关不严。
首先,由于统计体制不科学、统计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层统计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加之身兼数职,任务重,对日常的统计工作基本上是疲于应付,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其次,县级统计人员存在对统计数据的来源把关不严。
由于统计部门长期受一无权二无钱、求人的事情多、自己说了算的时候少的认识的影响,对基层上报数据缺乏严格要求,加上评估论证不完全到位,有的专业存在下面报多少是多少、怎么报怎么算的问题,同时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统计执法不严的问题,使少数企业多存侥幸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第三,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
各级统计部门要督促和帮助调查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机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及各项统计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
同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培训时应注意:培训对象上向县乡两级及基层调查单位倾斜;培训内容上主要是开拓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识,特别是现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学以致用,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2.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体系。
坚持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凡适合抽样调查的,一律用抽样调查方法。
对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置应本着“准确、简化、系统、高效”的方针,本着减轻基层负担的原则,对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科学调整。
完善统计调查体系要以经济普查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第一、二产业的调查体系,加强完善服务业的调查制度。
其次不断推广抽样调查在工业、批发另售贸易餐饮业、劳动、社会、信息、服务等范围。
再次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完善统计制度。
对现有统计指标的使用价值(适用性)进行甄别,坚决清除过时的或使用价值不大的统计指标,适当增加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文化产业、新兴产业等相关的统计指标。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既是统计工作自身建设的本质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实现依法治统、依法统计,要坚持把普法、执法、队伍建设和优化执法氛围四个轮子并驾齐驱,强化统计法制建设,促进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
4.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
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完善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时要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加大审核、评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进行审核评估。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