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10: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合集下载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2、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3、80页思考图中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地貌部分土壤水通过根系被植物体吸收,并通过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群分土壤水通过蒸发作用直接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植物叶表和地面,被植物体吸收或转化为地表径流和土壤水。

被植物体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再次进入大气。

进入土壤的水分则继续重复上述转换过程。

4、案例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3)参与某些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4)改变地球面貌,形成自然环境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哪些功能?2、什么是生产功能?不同地区生产功能的差异3、什么是稳定功能?4、自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哪些途径来削减?5、碳循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陆地植物的6、案例通过土壤与水、土壤与岩石间的物质交换,土壤厚度及自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7、活动(1)可可西里因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气候高寒,植被稀少。

(2)因可可西里地区气候高寒、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导致动物的数量更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3)符合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原理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的演化会对其他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2、山地变为丘陵的过程,自然环境各要素如何变化?3、黄山四绝形成是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各自然要素是如何变化的?4、案例经过a—b—c — d一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均发生了变化: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难点(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问题。

(2)理解地理环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大气与水大气中的水汽通过降水进入水体,水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形成了大气与水的循环。

2、大气与岩石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与岩石发生化学作用,改变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3、大气与生物大气为生物提供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大气的成分。

4、水与岩石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会改变岩石的形态和分布。

5、水与生物水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水体的质量和循环。

6、岩石与生物岩石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生长的场所,生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7、土壤与生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养分和生存空间,生物的活动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约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改变。

例如,当气候发生变化时,会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含沙量等,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2、“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

比如,热带雨林的砍伐会导致气候变干、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设计: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二是: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三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把教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放在其前面学习的。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打下基础。

所以这节课即是一节新课又是一节复习课。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们设计了楼兰古国的案例,通过生动形象的分析,使同学们明白,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统一整体,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

关于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教材是通过分析土壤的形成,来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体,我们觉得这部分设计概念多,教学难度大,与最后内容联系不紧密,所以摈弃了这部分内容。

采用气候作用为中心要素,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与楼兰古国的案例紧密结合,也能达到让学生形成整体性观念的目的。

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⒈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⒊利用整体性特征指导人们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㈡过程与方法⒈通过对楼兰古国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变化的辨证关系,注重学生对过程性分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⒉通过剖析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会从整体的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的环境特征.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科学命题的兴趣,通过教与学,把握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形成学生正确的自然观与环境观.⒉建立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机的,有规律的辨证唯物主义观.⒊激发学生"举一反三"分析地理问题的学习兴趣,知道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式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回忆联想、创设情景](投影) 世界气候类型图(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世界的气候类型, 思考中国各地分别以哪几种气候类型为主?(学生回答) (要点) ①秦岭--淮河以南(南方地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③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④青藏地区------高山,高原气候(教师提问) 上次课我们已知道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那么我国自然带分布情况与规律如何?(投影)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教师指图,学生回答) 我国从南往北:①海南岛-----热带季雨林带②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教师提问) 这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规律?(学生回答)纬度地带性(教师指图,提问) 我国中纬度地区从东向西,自然带变化规律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 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再变为温带荒漠带-------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三、情感目标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

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素材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

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

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教师版)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班级:姓名:学号:分数:【学习目标】1.能识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能识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3.能背出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重点】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2.人类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学习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易错易混点】分析某种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主要表现1.自然环境的组成(1)圈层: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生物圈、E土壤圈、人类圈。

(2)主要环境能量:地球内能和太阳能。

(3)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

2.自然环境整体性含义及主要表现(1)整体性含义: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2)表现①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①表现: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

②强弱:取决于各组成成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a.强: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b.弱:组分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

(4)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

【典例1】【考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材料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

1.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①生态环境改善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⑤基岩裸露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掌握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够举例说明。

学会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运用图表和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表现。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原理。

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热带雨林的破坏等,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案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山川、河流、森林等,提问学生:“这幅图片中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知识讲解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分析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以气候与地貌为例,讲解气候对地貌的影响,如干旱地区的风蚀地貌、湿润地区的流水地貌等;同时讲解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山地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气候的差异。

3、案例分析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自然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界各种地貌、气候、水体、植被、动物等因素在一定区域内的总体表现。

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探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提出相关地理教案。

Part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与意义1.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整体性”一词在地理学中的含义为:一个地理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特征。

此外,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各要素存在着协调、互为制约的关系,对环境系统的改变会在整个系统产生反应和影响。

1.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意味着:(1)自然环境中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因素产生连锁反应;(2)自然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下的环境系统一旦遭受破坏,会对整个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3)自然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Part 2:探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教学策略2.1 概念导入在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图片、地图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然环境中的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作用和联系?这些关系又是如何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主题。

2.2 活动探讨(1)角色扮演:小组化进行,让学生分别扮演气候、水体、地貌、植物、动物等自然环境中的各个要素,通过交流和互动,彼此了解、学习各自功能、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

(2)实地观测:带领学生到户外或实验室进行常见自然地理环境的观测,如水体的地形、流速等,通过观测发现各自要素的存在和联系。

(3)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的技术手段,使用相关图表、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以生物和地形要素为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理解整体性的形成。

2.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3.通过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和论证地理事物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1.结合乡土地理和生物循环过程,理解地理要素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地形因素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影响。

2.通过比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分别形成的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变化特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并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和东北森林的变化对环境整体变化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变化的,联系的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2、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学情分析】前四章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学生具备了地理各要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章主要学习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构建了地理环境的总体总体特征。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总体特征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理论并解释地理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多选取课本和课外实例,结合家乡地理,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新单元】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自然地理因素?大气,水,地表形态等。

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构建了地理环境的总体总体特征。

自然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地球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两个相同的区域了。

本章我们将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基本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

【导入新课】观看南漳县香水河景观图集,回答1、描述图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2、简要说明这里气候、水、植被和地形的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原理?教师:南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所以山中林木葱茏,常年溪水不断,形成瀑布峡谷等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以祖山天女木兰导入,秦皇岛市想以天女木兰作为市花,经过多次改良培养都没有试种成功,主要原因是:天女木兰喜凉爽、湿润的环境和深厚、肥沃的土壤。

适生于阴坡和湿润山谷。

畏高温、干旱和碱性土壤。

生于海拔700-1800m的阴坡和山谷林中。

没有试种成功的原因是:由于秦皇岛市区海拔低,其海拔约为4米,(河北最低的城市)。

土壤、气候条件不适合。

这些科研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板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

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组成地理环境的基础要素:气候、地形。

表现因素:土壤、生物。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mm。

主因是距离海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这种干旱环境下:植被、地貌、土壤、河流(板书)结论1: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案例)《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县东北,芮城在山西省西南端,黄河北岸。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教学目标1.能说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通过剖析土壤的形成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地理要素的关系,学会从整体角度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读图教学法、组织讨论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以生物和人类活动为例,分析说明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整体环境演变的影响,以及整体环境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板书)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举例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表现一: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理环境整体性。

表现二: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表现三: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组织讨论】集体完成课本P71活动题第4小题。

如果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参考答案:河流: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动物:物种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土壤: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承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下面我们就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分析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不同的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地理学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编号:12 使用时间:主备人: 教研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观察当地野外地理景观,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

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

3.掌握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4.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整体性原理及地理环境的演化。

学习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学习难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及表现。

预习案使用说明:1.课前用40分钟完成,交给小组长。

2.所有题目分为三级:初级用“*”标志,中级用“**”作标志,高级用“***”标志。

3.A层同学必须选做所有题目,B层同学可选“*”和“**”的题目,C层同学“*”必做,“**”可选做其中的题目。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循环、循环和循环等过程进行迁移和交换,形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主要包括功能和功能。

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

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和,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及营养盐。

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有明显差异。

如:坡地蒸发旺盛,缺乏,土层浅薄,土壤,土地生产功能,植被;平地水源,土壤肥沃,土地生产功能,植被。

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保持的功能。

如: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植物通过,把大气中的碳保存在植物体及中。

或自然环境通过作用消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如地貌的侵蚀变化。

水与岩石间的导致了流水地貌的演化。

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的,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如: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水土流失;土壤,植被;同时,大气也增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教学后记
跟随老师的引入进入课程的学习
用真实的相关例子引入,实用性强,并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
阶段二:
新课学习①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提出问题:该整体有什么表现?
回顾已有知识,进入新课学习
对已有知识进行复习,为新课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2)案例探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哪些变化?这其中,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请画出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各要素影响的流程图。
(3)案例分析:人为破坏导致东北森林面积锐减的同时,也引起其他要素的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4)得出结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
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形成在生活中遵循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的意识,构建整体性的地理思维

重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案例中的应用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阶段一:
课堂引入
案例导入:引用亚马逊热带雨林破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导入。
提出问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破坏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从实例中帮助学生建构起整体性的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并真正把地理用于生活。
板书设计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统一演化
整体性:2个表现
牵一发动全身
作业
(已布置于学案)
选择题
1.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包括其含义和表现。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规律,如牵一发而动全身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系统思维,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规律。

2、教学难点(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并能运用其分析实际问题。

(2)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如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性表现。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如森林、河流、山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自然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提问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知识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以气候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为例,讲解气候对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的影响,如湿润的气候容易形成河流和湖泊,干旱的气候则容易形成沙漠和戈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地理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

2.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

2.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影响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相互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平衡、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4.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

2. 讲解组成要素:分别讲解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等组成要素,并指出各要素的特点和重要性。

3. 分析相互关系:讲解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影响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地貌相互影响。

4. 探讨整体性表现: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如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系统平衡、资源与环境相互作用等。

5. 讲解整体性意义: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意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教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教学课题】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型:新授课主备:审核:时间: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1、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要素在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整体功能。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

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就能美名远扬,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

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讲授新课】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2.自然要素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整体性的基础)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思考题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迁移的?要素: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水在各要素间的转换: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案例:生物循环将自然环境要素联系为整体生物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间的物质流动过程,周而复始的生物循环改变了各环境要素的性质。

地球早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没有氧和氮。

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循环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4.培养学生系统、全面、科学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培养制定环境保护计划和环境安全评估报告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和内涵;2.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人类的影响;3.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指由地球物理、气象、生物等自然要素所形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各个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内涵自然地理环境包括:1.地形地貌——由地表自然界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之结果而形成的地球表面特征;2.气候——由地球表面辐射平衡的失调而引起的大气现象;3.水体——由水蒸气、云和降水组成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生物对水源、水循环的影响;4.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两种要素,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与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5.地球内部和外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风蚀、水蚀等现象。

2. 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从而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

1. 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形地貌和气候紧密相连,是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基础条件。

气候影响水文要素作用,既影响水的供应,也影响水的利用和有害辅导。

水文要素也影响气候和地形的发育。

2. 气候和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动植物对气候十分敏感,他们可以影响气候,参与形成气候。

例如: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绝对光合作用系,如果不善于保护,会加剧物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对气候产生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产区位和生产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对人类价值体系、文化传承和精神发展产生影响。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2.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景观之间存在什么联系?2.知识讲解(1)讲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a.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b.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c.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一:长江流域洪涝灾害a.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b.探讨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2)案例分析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b.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关系。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强调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指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6.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在生活中的应用;(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及其表现(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自然景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生:河流穿过山脉,山上的植被影响了河流的水量。

师:很好,这说明不同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谁能再举个例子?生:气候会影响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又影响土壤的形成。

2.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2)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理解各要素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知识体系梳理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的组成:地形、①、②、③、④、⑤等。

2.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水循环、⑥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进行⑦和能量交换。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⑧的能力,依赖于⑨。

2.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
的能力。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

预习效果检测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1~2题。

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起关键作用的是图中()。

A.①箭头
B.②箭头
C.③箭头
D.④箭头
2.能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是()。

A.⑤箭头
B.⑥箭头
C.⑦箭头
D.⑧箭头
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

据此回答3~5题。

3.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

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地理要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4.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

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
5.阿斯旺大坝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

下列关于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对自然要素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生物多样性剧减
B.地方气候变得温和湿润
C.地下水位下降
D.洪涝加剧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互动探究]“环境”一词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其周围的境况。

以地球为中心事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以人类为中心事物,大海、蓝天、白云、山地、岩石、植物……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就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

(1)各自然地理要素是如何形成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的?
(2)读教材图5.2,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②简述并绘图示意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③简述并绘图示意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3)太阳能在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转换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生物循环的过程。

请阅读教材“案例1”,并仔细观察图5.1,找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为何有这些作用?
(4)除生产功能外,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还能产生什么新功能?有什么作用?
探究二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互动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反过来说,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由于各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那么其他要素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进而有新的整体性体现。

(1)读教材相关“活动”材料,在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
(2)读教材“案例3”,东北森林的减少对当地环境有着怎样的影响?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
(3)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曾是草肥水美、山清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上受近代的“以粮为纲”和不合理开矿等的影响,就变成今天千沟万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其环境的改变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什么规律?
基础达标检测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回答1~2题。

1.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2.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A.光合作用
B.生产功能
C.平衡功能
D.分解功能
3.下图示意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气温日较差;
地表水;地貌多;
土壤;植被。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

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知识导图构建
参考答案
知识体系梳理
①大气②水③岩石④生物⑤土壤⑥生物⑦物质迁移⑧合成有机物⑨光合作用平衡物质和能量交换保持稳定统一协调
预习效果检测
1.A
2.B
3.D
4.C
5.B
思维探究与创新
探究一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互动探究](1)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①大气、水、岩石、生物和土壤。

②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

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如示意图。

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微生物分解,能量最终又被扩散到环境中去,如示意图。

(3)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参与了部分沉积岩的形成,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4)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归纳总结]1.地理环境整体性内涵
内涵,即其本质。

它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通过四大循环,彼此间进行不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2.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功能不同的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单个地理要素自身所没有的新功能。

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探究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互动探究](1)湖泊面积和深浅——面积变小,湖水越来越浅,直至湖泊消失;地貌——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气候——由湿润变成了干燥;土壤——由湿变干。

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2)
影响: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特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和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3)地形、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基础达标检测
1.D
2.C
能力综合提升
3.(1)少大少戈壁荒漠有机质含量少稀少
(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

(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知识导图构建
①物质②新功能③演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