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2015秋西方经济学(本科)05任务答案
电西方经济学大历年试题及答案(本)
试卷代号:1026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本)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1.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A.黑市交易 B.大量积压C.买者按低价买到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D.A和C2.固定成本是指( )A。
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且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3.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C.等于 D.没有关系4.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5。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一一。
( )A.不平均平均 B.平均不平均C.不平均不平均 n平均平均6。
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的有利影响,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 ) A。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 D。
消费的外部经济7.只要交易成本为零,财产的法定所有权的分配就不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这种观点称为( )A。
有效市场理论 B.看不见的手C.科斯定理 D。
逆向选择8。
构成国民经济简单循环的是( )A.厂商与居民 B.政府与居民C。
出口与进口 D.投资与储蓄9。
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时,表示( )A.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B。
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D.产品和货币市场都不均衡10.总需求战线AD是一条( )A。
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的直线 D。
与横轴垂直的线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12.通货膨胀是( )A. -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晶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13.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税率B。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电大会计本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任务答案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目的:这.
电大会计本西方经济学第五次任务收入差距过大的症结目的:这是一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公平的现实问题。
让学生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理解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政策的背景和时机,增加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目前,中国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学者就指出,我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0这一公认警戒线。
在那以后,情况并没有改善,基尼系数近年来进一步上升到0.45-0.50的高水平。
近来,有些人把收入差距的这种不正常的扩大,归因于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中国领导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
他们说,市场化改革过分强调效率,导致贫富差别扩大和平等的受损;他们的具体主张,则是限制企业主、中高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等“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对其课征高额累进税。
吴敬琏则认为,上述分析是缺乏根据的,据此提出的对策更存在方向性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计划经济时代占有统治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仍旧有广泛影响的平均主义思想提出的。
当时,平均主义不但在国有企业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对农民和民营企业创业致富构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
旗帜鲜明地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对于拨乱反正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导致贫富悬殊的人们的逻辑,是把公平和效率对立起来,宣称平等和效率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负相关关系。
平等和效率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最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平等与效率——一个巨大的权衡》一书中提出的。
然而奥肯在书中说得很清楚,他所考察的,是结果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机会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前者的确是负相关的,后者却不是负相关。
机会平等使有才能的人有动力、有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而机会不平等会抑制人们才能的发挥,因而对社会效率的提高产生负面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西方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1次任务1.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考核目的: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原因、特点、均衡条件及价格、产量决策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理清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比较时包括二者的相同与区别时间:学习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1)含义和形成条件(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将作业保存为word文档并上传作业。
(1)含义和形成条件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条件1、无数的买者和卖者2、同质产品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信息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条件: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需要的全部产量;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其他厂商几乎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在这些条件下,一个完全垄断者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市场中完全没有竞争的因素存在,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不能改变价格,需求曲线即价格线是水平线,同时需求曲线又是平均收益线和边际收益线。
P=AR=MR=d但这里所说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企业的需求曲线,而不是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
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2015总结电大西方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___相对___有限性。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在资源__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3.西方经济学是研究___市场经济___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4.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_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__;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_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___。
5.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_是什么_,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_应该是什么_。
7.是否以一定的__价值判断__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9.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动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10.供给曲线向_右上方_倾斜,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_同方向变动。
11.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_供给量_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__供给__的变动。
12.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__反___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__同____方向变动。
13.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_减少__,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_减少_。
14.当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均衡时,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需求量与供给量也相等,处于这种均衡状态的市场称为市场处于_____市场出清___状态。
15.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_富有_弹性的商品。
16.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_时间_。
17.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_计量并加总求和_,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
18.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_达到最大_;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_减少_。
19.用公式表示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_4.Px·Qx+Py·Qy=M _、_ MUx/Px=MUy/Py=Mum _。
20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_消费者剩余。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所有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所有答案经济中的纯公共物品要由政府来提供。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A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决定。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A羽绒服的供给量增加可能是由()。
A.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人们对羽绒服偏好的增加C.羽绒服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D.羽绒服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答案是:正确答案 D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B在寡头市场结构中()。
A.只有小企业没有大企业B.只有一个大企业C.有一个大企业很多小企业D.有为数不多的大企业答案是:正确答案 D下列因素不会引起需求曲线移动的是()。
A.价格下降B.消费者偏好增加C.收入减少D.相关商品价格下降答案是:正确答案 A以下关于收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收益就是利润B.收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C.平均收益就是价格D.边际收益为0时,总收益最大答案是:正确答案 A富有弹性的商品涨价总收益会增加。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B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A经济学家用菜单成本理论来解释调整价格所需要的代价。
A.正确B.错误答案是:正确答案 AGDUY=17,则为了获得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应该()。
A.同时增加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B.同时减少两种商品的购买数量C.增加X商品的购买数量,减少Y 商品的购买数量D.减答案是:正确答案 D一般而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A.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B.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答案是:正确答案 D以下关于投资波动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于各种影响总在波动,这是投资波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B.人们的心里预期是引起投资波动的重要原因C.经济繁荣时,一般会投资过度D.经济衰退时,一般会投资过度答案是:正确答案 DA.当AU=△TU/△Q中,TU为总效用,Q为商品的数量答案是:正确答案 D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哪一中心展开的?()A.消费者行为理论B.生产理论C.价格理论D.分配理论答案是:正确答案 C总需求曲线()时,表示总需求与物价水平呈反方向变动。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网上形考(作业一至六)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金融学、市场营销和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员网上形考;同时资料也是学员期末纸质考试的必备资料。
形考作业一试题及答案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
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
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
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
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西方经济学导学(第2版)参考答案第05章
第5章市场理论一、名词解释题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也叫差别定价,即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二、单项选择题1.B2.A3.B4.C5.C6.A8.C9.D 10.A 11.A 12.C 13.A 14.A 15.D 16.C三、多项选择题1.ABC 2.BD 3.ABCD 4.ABD 5.AB 6.ABE 7.ABC 8.ACDE 9..ABD 10.BDE 11.ABD 四、判断分析题2.√3.×4.×5.×6.√7.×8.×9.×10.√11.×12.√13.√14.×五、计算题1.已知一垄断企业成本函数为:TC=5Q2+20Q+1000,产品的需求函数为:Q=140-P,求:(1)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2)厂商是否从事生产?解:(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MR=MC因为TR=P·Q=[140-Q]·Q=140Q-Q2所以MR=140-2QMC=10Q+20所以140-2Q=10Q+20Q=10P=130(2)最大利润=TR-TC=-400(3)因为经济利润-400,出现了亏损,是否生产要看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任务5答案
形考任务5(理论对比)题目: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得比较分析目得: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就是两个最重要得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得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得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与货币理论与政策得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分值:满分2 0分。
解题思路: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货币乘数与财政乘数4.调控力度分析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得模式与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答案:财政政策一般就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与国民收入得政策。
财政政策得目标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就是社会与经济发展得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得政策工具有税收与公债等;财政支出得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与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得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得调节作用,不仅就是数量上得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得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得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与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得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得这些变量得变动量之间得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得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得变动。
财政政策得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得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就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得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与挤出效应得主要因素就是IS曲线与LM曲线得斜率。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6.如果价格下降 2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 2%,则该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A. 无法确定
B. 缺乏弹性
C. 富有弹性
D. 具有单位到 4 元,需求量从 9 个上升到 11 个,则该商品的
总收益将()。
四、名词解释
30.经济学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3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2.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3.流量分析
流量分析是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
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假设的条件不同。西方经济理论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为前提的,最主
要的假设条件有三个:第一,合乎理性人假设条件,或经济人的假设条件,即一
般人的本性是利已的;第二,产权明确,即家庭或厂商对财产的权利明确;第三,
具有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即市场上每个经济活动主体对有关经济情况具有完全
40.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
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
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
如何决定的,收入任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
D. 某一时期的钢产量
5.以下属于流量的是(
)。
A. 2001 年我国第五次普查人口时我国大陆人口是 12.6 亿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章节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有限性。
a.绝对b.相对2.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
a.计划经济b.混合经济(现代市场经济)3.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
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5.单个经济单位是指组成经济的最基本的单位:()。
a.个人与家庭b.家庭与企业6.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分别是实现()。
a.利润最大化、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b.满足程度或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7.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分别是()。
a.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资源配置、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b.整个经济、资源利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9.经济学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b.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10.是否以一定的()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a.价值判断b.阶级性11.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
a.应该是什么、是什么b.是什么、应该是什么12.选择就是如何使用()的决策。
a.物品b.有限资源13.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
a.定义、假设、假说、预测b.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14.存量是指()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5.流量是指()内发生的变量的数值,其数值大小与时间维度()。
a.一定时期相关b.一定时点无关16.理论的表述方式一般有()、()、()、()。
西方经济学电大作业5题目及答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西方经济学电大作业1题目及答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
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
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
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都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原理,但它们所涉及的经济范畴有所不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其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规律。
这意味着,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虽然会增加总产量,但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增加的产量会逐渐减少,最终导致边际产量为零或负值。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将会增加,但产量增加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则是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产量的速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当生产规模较小的时候,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快速增加总产量,即出现递增的规模报酬;但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对总产量的增加效果变得越来越小,即出现递减的规模报酬。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规模时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成本和效益。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都是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它们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成本和价格等因素,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各种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如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企业可以制定出最优的生产和销售策略,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成本最小化原则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各种成本因素,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使得生产成本最小化。
虽然成本最小化原则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但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综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西方经济学(本科)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一题目:举例说明如何借鉴价格弹性理论进行价格决策?答:价格弹性主要包括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此外还有需求收入弹性。
(1)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关系: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称为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是进行价格决策时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需求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需求价格弹性Ed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d)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为高档消费品(或称为奢侈品);Ed<1表明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缓和,这类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参见教材P29、P37(2)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的关系: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也是供求理论中的重大问题。
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一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为供给规律或供给定律,也是进行价格决策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
衡量商品供给量与价格的这种关系用供给价格弹性E s ,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E s=(△Q s/△P)×(P/Q s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E 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和不易保管商品。
因此,当我们以商品的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制定商品价格,或者说按生产商品的成本来制定商品价格时,还应考察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影响问题,分析出不同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及供给的价格弹性E s ,确定其属于何类型商品,有针对性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价格,作出较正确的价格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等)
答:现在一般经济学家都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稳定,为此要同时达到四个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减少经济波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开放经济还应该包括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只要消灭了周期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是维持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这种通货膨胀率能为社会所接受,对经济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减少经济波动并不是要消灭经济周期,只要使波动的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且,尽量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使衰退程度减少到最低,就达到了目的。
经济增长是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
2、政策工具
答: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
一般说来,政策工具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政策工具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往往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以及国际经济政策。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这也是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
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经济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以及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税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
(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
货币量一→利率一→总需求
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
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供给
管理包括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
现实中各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日益密切的往来与相互影响。
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容(即国际收支平衡),其他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国内经济政策,而且也有赖于国际经济政策。
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中也应该包括国际经济政策,或者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也包括了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3、财政乘数与货币乘数;
答:财政乘数一般包括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1-b(1-t)如果不考虑税收则Kg=1/1-b
转移支付乘数Ktr=b/1-b(1-t)
税收乘数Kt=-b/1-b
平均预算乘数(不考虑税收)Kb=Kg+Kt=1
货币乘数
在银行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着银行存款的多倍扩大功能。
这种存款的创造有两种方式:一是银行向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二是银行向企业或个人买进债券。
把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引起的存款增加额S,称为派生存款,用D表示。
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称为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计算公式如下:Ke=D/R
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是有区别的。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的公式:M1= Km·Mh
货币乘数的大小受许多因素影响。
应该指出,无论是银行向企业、个人放款,还是银行向企业、个人买进证券,所形成的存款之创造的功能,绝不是单个银行所能做到的,而是整个银行体系作用的结果。
4、结合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际描述调控的效果;
答:
5、二者的协调运行。
答:双扩张政策:
条件: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于开发;市场疲软。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能够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但会引起利率提高,抑制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减少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扩大企业投资,减少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挤出效应,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作用:同时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比单纯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或扩张性财政政策有着更大的缓和和衰退、刺激经济的作用。
双紧缩政策:
条件: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
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当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提高利率,以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减缓物价上涨。
紧缩性财政政策在抑制总需求时,使利率下降,紧缩性货币政策使利率提高,抑制企业投资,减少国民收入。
二者配合使用将对膨胀的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这种政策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松紧搭配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政收支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增长,从而减轻夸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即综合运用可以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抑制通货膨胀。
但注意: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不一定足够刺激总需求的增加,反而会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导致赤字居高不下。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条件: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
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但注意:这种政策如果使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