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_方兴

合集下载

基于综合集成的研讨厅体系与系统复杂性

基于综合集成的研讨厅体系与系统复杂性

基于综合集成的研讨厅体系与系统复杂性戴汝为;李耀东【期刊名称】《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年(卷),期】2004(001)004【摘要】复杂性科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科学,被誉为"21世纪的科学".以欧洲普里戈津和哈肯作为代表的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理论和以美国圣菲研究所(SFI)作为代表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以及司马贺的名著<人工科学>(1969,1981,1996年先后三版)均对复杂性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科学家也独立进行着有关"复杂性"的研究工作,并提炼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s--OCGS)的概念,以及处理这类系统的方法论--人机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面对如何处理实际的OCGS问题,经过对人的智能与计算机的高性能的研讨与总结,其具体解决方法是构建一个以综合集成为基础的智能工程系统,作为可操作的平台,对于不同的复杂问题,则更换与问题有关的专家与数据即可.这就使我们面对的一些OCGS所派生出来的复杂得到解决.以上工作是中国学者对于发展复杂性科学所做的贡献.【总页数】24页(P1-24)【作者】戴汝为;李耀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TP3;N94【相关文献】1.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方法的节能建筑建设体系的研究 [J], 徐乃娟;张家春2.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的灾后重建规划优化方案的研究——以都江堰市崇义镇容家院子为例 [J], 李昊;张家春;曹永康3.基于知识管理框架的军事供应链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研究 [J], 雷延军;李向阳4.基于综合集成研讨厅的初始水权分配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研究 [J], 曹宇;薛惠锋;万毅;徐源5.基于Intemet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J], 操龙兵;戴汝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研究

72∣ 建设科技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12月下总第421期交流探讨近十年,国内外建筑业将智能建造技术作为发展建筑工业4.0的关键技术,制定建筑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

在国外,围绕英国政府的“Construction 2025”战略,制定了建筑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路线图[1]。

日本国土交通省在建设工地实施“I-Construction ”,实施建设工地的生产力革命 [2]。

2015年德国联邦交通与数字基础设施部发布了《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发展路线图》,规划了工程建造领域的数字化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变革路径[3]。

在我国,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研究刘文锋(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 266033)[摘要]在梳理“人工智能+建造”的基础上,阐述智能建造的内涵。

提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体系,分别是数字建模+仿真交互关键技术、泛在感知+宽带物联关键技术、工厂制造+机器施工关键技术、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关键技术、绿色低碳+生态环保关键技术。

对智能建造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智能建造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造内涵;关键技术体系;数字建模;宽带物联;人机协同;绿色低碳;发展展望Key Technology System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Liu Wenfeng(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Qingdao, 266033, Shandong)Abstract :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key technologies system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namely digital modeling + simulation interaction, ubiquitous perception + broadband Internet of Things, factory manufacturing + machine construc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decision-making supporting technology, green low-carbon +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s also prospected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Keywords : connot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ey technology system, digital modeling, broadband Internet of Things, man-machine coordination, green low-carbon, development prospect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BIM 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实施智能建造。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可行性报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论证报告【摘要】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旳需求是学校开发新专业旳前提。

通过与业界旳多家机构进行接触,进一步地与网络公司旳专家及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以及对网络维护、网络工程建设旳人才需求与目前旳有关教育、培训环境进行了较为充足旳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在将来有着广阔旳发展前景。

通过调研,我校信息工程专业部拟开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核心词】网络技术可行性调查一、专业教学改革旳行业背景和社会背景1.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旳迫切规定。

(1)长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最活跃旳地区之一,与经济水平相适应旳公司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

但据调查许多公司旳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要应用于文字解决方面,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旳今天,这种状况是不能适应时代旳发展步伐。

这其中有多方面旳因素,最重要旳因素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十分缺少。

高级旳专业人才重要从事专业方向旳设计及应用,而一般旳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人员但愿有一种介面和谐、操作简朴、功能完善旳应用平台,并有需要享有良好服务旳愿望。

高素质旳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型人才正好能胜任这方面旳工作,他们能开发出某些基础程序扩大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旳应用范畴和减少计算机网络技术旳操作难度,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及网络旳维护为顾客提供良好旳服务,在互联网上为公司旳形象和产品旳宣传以及信息旳收集提供协助。

完善各公司计算机网络技术旳应用,急需高素质旳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高素质旳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性人才是公司发展旳需要。

(2)突出专业培养旳应用特色,是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旳需要。

我校承当为常武地方和社会各行业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旳技术应用性人才。

为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先后组织专人进一步公司、科研单位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决定对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行改造,其专业旳培养突出了高级应用旳特色,适应了IT行业和市场旳需求。

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物资调配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物资调配⼀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2019-08-07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业对电⼒需求越来越⼤,但供电公司物流管理机制⽐较传统,导致供电公司采购成本⼀直居⾼不下,致使企业利润下滑。

本⽂通过对供电公司物流配送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种物流调配⼀体化管理的解决⽅案,该⽅案结合了⼯作流技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与⼀体,整合了物资调拨管理、投诉流程管理、应急指挥管理、数字沙盘、三维仓库仿真、物资车辆定位监控六⼤系统模块,有机组成物资调配⼀体化平台,从不同⾓度为物资调配⼯作提供决策辅助、信息⽀撑、调拨管理等服务,可以很好降低供电企业的⽣产成本,提升了物资管理⼯作的信息化⽔平。

【关键词】物流配送⼀体化平台电⼒公司在当今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益激烈的环境下,供电企业虽然是国有垄断企业,但也必须要有市场竞争意识,也需要不断提⾼⾃⾝的竞争⼒。

在电⼒物资配送这⼀领域⾥,物资部门虽然采⽤了物流管理,但仍然⽐较传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从⽽导致⼯作的效率低下、⽣产周期延长、采购成本较⾼等弊端。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进⼊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的扩⼤以及物流管理的⽇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经过⼆⼗年的改⾰开放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有了长⾜的发展,并正在逐步向第⼀、第⼆、第三产业全⾯延伸,其先导作⽤突现。

尤其是lT及⾃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主要是⼈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流的数量⼤⼤增加,流动速度不断加快。

尤其是以现代技术⽀撑的资⾦流、信息流速度的加快,要求与之相应的物流更加快捷,这⽆疑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说明发展物流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

从我国⽬前的现代物流⽔平看,虽然与发达国家还有⼀定差距,但是总体情况向好。

武器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武器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
基 于 中间件技 术 ,信息 系统综 合集 成 的研 究 能够在 一定 程 度上 解决 异构 信息 系统 的数 据共 享等 问题 ,但信 息 系统集 成 目前 也存 在 一定 的问题 或 困难 ,具体 表现 为 :一 方 面 ,由 于 技术 发展 的原 因 ,早 期 大量建 设 的信息 系统 采用 的技术 标 准 不一 ,或 未采 用开 放式 体系 结构 和技术 标准 ,导 致后期 难 以集成 ;另 一方 面 ,由于部 分信 息 系统集 成涉 及到 对原有 系 统 的改 造 ,后 期需 要 需要 消耗 大量 的人力 、物 力成 本 ,导致 系 统集 成 的必 要性 存 在质 疑等 ;同 时还存 在缺 乏统 一 的顶 层 集 成规 范等 问题 。综上 所述 ,信 息 系统综 合集 成只 能在一 定 程度 上满 足信息化 条件 下装备保 障一体 化 的要 求 。
射 频识别 f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 一 种 利用 射频 通 信实 现 的非接 触式 自动识别 技术 ,目前 广泛 用 于 装 备 保 障 中 的器材 管 理 、车 辆 管理 等 方 面。梁 志 君 将 RFID技 术应 用 于 鱼 雷武 器装 备 维修 保 障信 息 化 系统 ,实 现 鱼 雷装 备维修 保 障的仓 库数 字立体 化 、全 寿命 周期维 修保 障 可视 化 、装 备情况 可视化 、物流 可视化等 ;张翼 ”。 提 出了装 备 供给 信息 管 理 中应用 RFID技术 整 体解决 方 案 ;李 宏伟 基 于 RFID技术 ,设 计实现 了一种 弹药集装 化保 障管 理系统 。
伴 随信息 技术 的发 展 、武 器装 备信 息化水 平 的提高 以及 信息 化条 件下 战争 的需 求 ,武器 装备保 障信息 化 已经成 为未 来装 备保 障 的必然 趋势 ,同时也 引起 了 国内外 武器 装备保 障 的信 息化 变革 ,在 这方 面 的研究 也逐 渐被 人们 所重 视 ,在学 术上 和应用 研 究上 涌现 出一 批研 究 、建设 成果 。本文 将 国 内 相关研 究成果 总结 分析 ,为 以后 我军 信息化 建设提供 参考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上的迫切要求,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信息融合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信息处理理论,涉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通信等众多的领域和科学,它被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自动飞行器导航、机器人、遥感、医疗诊治、图像处理等领域。

信息融合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包括航空目标的探测、识别和跟踪,以及战场监视、战术态势估计和威胁估计等;在地质科学领域上,信息融合应用于遥感技术,包括卫星图像和航空拍摄图像的研究;在机器人技术和智能航行器研究领域,信息融合主要被应用于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识别和自动导航;信息融合技术也被应用于医疗诊断以及一些复杂工业过程控制领域。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传感器获得的信息有3类:冗余信息、互补信息和协同信息。

冗余信息是由多个独立传感器提供的关于环境信息中同一特征的多个信息,也可以是某一传感器在一段时间内多次测量得到的信息。

在一个多传感器系统中,若每个传感器提供的环境特征是彼此独立的,即感知的是环境各个不同侧面的信息,则这些信息称为互补信息。

在一个多传感器系统中,若一个传感器信息的获得必须依赖另一个传感器的信息,或一个传感器必须与另一个传感器配合工作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时,则这两个传感器提供的信息称为协同信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又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指的是对不同知识源和多个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消除多传感器信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利用信息互补,降低不确定性,以形成对系统环境相对完整一致的理解,从而提高智能系统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反应的快速性和正确性,进而降低决策风险过程。

图1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示意图,传感器之间的冗余信息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多传感器之间的互补信息扩展了单个传感器的性能。

一般而言,多传感器融合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二是扩展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观测范围,三是增强数据的可信任度,四是增强系统的分辨能力。

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

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

集成的支撑下 , 以作战要素 的综合集成为基础 , 实
现各军种作战体系的集成和一体化 , 真正具备遂行 三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 , 这是综合集成三个层
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大系统 , 并使之 高效有序地运
次中的最高层 , 是综合集成的高级阶段 。逐步实现
收稿 日期 :05 6月 1日, 回 日期 : 0 20 年 修 2 5年 7 1 0 月 1日
能满 足需 要 , 切 需要 一种新 的大 系统 思 维 和方 法 迫
取而代之。 运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和技术 , 进行结构 优化和信息融合 , 与过去物理形式的拼接和组合有 着质的区别 。综合集成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 ,
即:
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是基础。利用信息技术 , 将 武器平 台、 战体 系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 , 作 通过 内
部渗透 、 外部融合 等方法 , 实现所有信息系统的互 联互通 , 这是综合集成的基础 , 也是最关键 的部分 。 作战要素综合集成是核心 。按照一 体化 作战
与运用方式各不相 同, 但强调整体制胜的观念却贯 穿始终。 综合集成是整合军队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 在 信息化战争中, 战争 的显著特征是作战双方集中精
维普资讯

兴等 : 信息 系统 综合 集 成 技 术
总 第 11 5 期

信息系统的综合集 成 , 目前装备 战线 的首要任 是 务 , 整个综合 集 成 的基础 和关键 。 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 信息可 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 , 这些信息层次包括数 据层 ( 即像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 、 数据层融合可以直接融合传感器的数据 , 但是 要求这些数据是匹配 的, 即要求这些传感器是同质

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技术

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技术

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技术龚增进;冯仲伟;王峰;娄序淳;方兴;王立乾【摘要】为进一步增强铁路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我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在沪昆高速铁路组织开展了6大类58项综合试验.本文主要介绍这次综合试验在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计划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沪昆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成果为深化我国高速铁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对于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实现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For enhancing the railway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mprov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utonomous level of China railway especially the high speed railway,Shanghai-Kunming high speed railway organization of China Railway Corporation carried out 58 comprehensive tests of 6 categories in 2014.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tes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design,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and plan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test results of Shanghai-Kunming high speed railway provide a data support for further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China high speed railway,which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ew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of China high speed railway.【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134-138)【关键词】高速铁路;综合试验;试验设计;计划管理;高速动车组;TD-LTE;桩板结构过渡段【作者】龚增进;冯仲伟;王峰;娄序淳;方兴;王立乾【作者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 100844;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 100844;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8我国高速铁路是在一系列规划论证、科学研究和系统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报告

图书管理系统数据库报告

摘要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的设计遵循一定的规则方法。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性步骤。

应用前台作为友好的用户操作界面是数据库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数据库开发作为一项完整性工程在当代社会方兴未艾!关键词:数据库设计方法 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概念设计 E-R图 数据库定义 Delphi应用程序开发第一章 绪论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今天信息已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资源和财富。

建立一个满足各部门的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也成为了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的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1.1数据库技术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现状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技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数据模型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的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数据库的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

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有向图。

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

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保证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第二代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是支持关系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关系操作、数据完整性)。

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连系用关系来表示;2.以关系数学为基础;3.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不透明;4.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

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网络系统

第1章信息网络系统1-1概述方兴未艾的INTERNET技术正在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冲击,汹涌而来的网络经济大潮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和便利,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里。

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 网络技术也顺理成章进入一个崭新局面,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无限新感觉, 让人们处处感受到网络技术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 网络技术发展也给人们带来种种方便, 无论在生活上, 还是在工作上都是一样的, 让人们感受到网络技术魅力所在, 让人们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给他们带来无限乐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 网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随之网络技术由单一向多方面发展, 随着音频、视频、IP电话、多媒体等出现而加入家庭用户和企业, 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发展主流。

人们对网络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对可用带宽的需要不断増加, 对于介质类型的选择涉及到不仅仅是寻找最高的可能带宽。

而且我们必须要认真考虑将介质类型与网絡上的应用相匹配, 以及将介质类型与要使用一台服务器主机的节点总数相匹配的时间。

此外, 还要考虑到应用所容许的时延。

例如文件传输这类的应用是允许时延的, 可是实时视频类型的应用则对时延是非常敏感的。

在实施一种应用之前, 应该认真地分析带宽需要和其所容许的时延。

例如多媒体和实时视频这些应用对网络要求尤其为高, 网页浏览这样的应用也是如此。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到大型数据库系统的快速访问, 他们对于网络整体性能不佳的容忍程度也会降低. 随着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到来, 人们已经认识到网络技术发展方向, 城域网拓扑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使带宽可适当地在各个层次上进行扩展。

1-2系统设计目标1-2-1总体目标广州从化养生谷网络设计和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采用先进的光纤技术、网络技术、VOD /会议电视、IP电话、监控、无线、音频等多媒体技术,建成一个技术先进、方便实用、稳定性、安全可靠、扩展灵活的多层次、开放式、多方位的现代化大型酒店信息通讯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支持各种计算机、终端、传真机、电话、综合楼宇设备等并能与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连接、通讯和交换数据。

系统集成 讲标结尾语

系统集成 讲标结尾语

系统集成讲标结尾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系统集成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协同工作,以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系统集成已经成为各领域的重要技术和手段,无论是企业管理、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还是教育科研等各个行业都离不开系统集成技术的支持。

系统集成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部署、系统维护等多个环节,需要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来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数据交换的安全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系统集成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提高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协同工作效率,使整个系统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系统集成可以降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系统集成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安全风险,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集成可以实现系统功能的快速迭代和升级,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系统集成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和方法,对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益,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加强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不断提升系统集成的水平和能力,为各行业的信息化转型和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讲标结尾语:系统集成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系统集成,各种不同的系统才能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系统集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系统集成的水平和能力,为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系统集成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系统集成讲标结尾语】第二篇示例:系统集成是一个涉及多种技术领域的复杂过程,它包括将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组件整合到一个完整系统中,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要求。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中国智能交通的创新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一、中国智能交通创新发展历程智能交通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培育阶段(1996~2000年)。

主要是通过国际交流学习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理念及国际发展情况,与美国、日本、欧洲在智能交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

2000年,在科技部设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协调指导小组及办公室”,科技部、建设部、交通部、公安部、工信部等参与,开展了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的相关研究,形成了《中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明确了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发展的总体方向。

2.起步阶段(2001~2005年)。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青岛等12个城市进行了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对ITS规划、ITS数据管理、车载信息装置、交通信息采集、专用短程通信、汽车安全辅助、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等重点关键技术支持进行研究和示范应用,推动了全国城市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发展。

3.基础阶段(2006~2010年)。

主要城市全面开展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交通保障中,大规模应用了智能交通技术。

多个城市建设了智能化公交、快速公交等,为公众智能化出行提供了便利。

交通运输智能化运营管理成效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实现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电子收费,智能交通基础研究和示范应用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4.创新阶段(2011~2015年)。

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全国全面推动,面向应用需求,交通部、公安部等部署实施了一系列智能化项目工程,畅通工程、公交都市等带动了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规模提升和产业发展。

这一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阶段,“大城市交通拥堵基础科学问题”“综合交通状态感知与交互处理关键技术”“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技术”“多模式地面环境友好型智能交通控制技术”“交通枢纽智能管控关键技术 ”“大城市交通主动防控关键技术及示范”“城市道路公交网络高效协同控制”“交通智能联网联控技术集成及示范”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智能交通创新体系的形成。

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TOP3 TOP4 TOP5
河北雄安新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 项目建设实施中标结果公示
南通电子口岸有限 公司
雄安新区智慧交通数据开放服务 平台(一期)项目中标结果公示
中电信数智科技有 限公司
容东片区信息化机房配套项目代 维服务(二次)
雄安云网科技有限 公司
雄安新区智慧交通数据开放服务 平台(一期)项目开标记录表
\ \ \ \
2023-08-08 2022-10-27 2022-09-28 2022-10-18 2023-03-01 2023-08-03 2023-05-22
(2)工程监理服务(8)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启动区城市数字道路建设项目 (一期)监理二次中标结果公示
开标结果公示-雄安新区智慧交通 河 北 方 维 网 络 技 术 数据开放服务平台(一期)项目 有限公司
11.1
监理服务开标记录
TOP5
启动区城市数字道路建设项目 (一期)监理二次
中基华工程管理集 团有限公司
\
2022-11-16 2022-10-19
TOP6
启动区城市数字道路建设项目 (一期)监理
\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7 2.1 节支率分析 .......................................................................................................................8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8 三、采购供应商 .............................................................................................................................9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9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9 四、采购代理机构........................................................................................................................11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1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1 五、信用风险 ...............................................................................................................................14 附录 .............................................................................................................................................1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及应用学号班级姓名二零一年月日引言近年来,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无论在军事还是民事领域的应用都极为广泛。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已成为军事、工业和高技术开发等多方面关心的问题。

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and intelligence)系统、复杂工业过程控制、机器人、自动目标识别、交通管制、惯性导航、海洋监视和管理、农业、遥感、医疗诊断、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

实践证明:与单传感器系统相比,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解决探测、跟踪和目标识别等问题方面,能够增强系统生存能力,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并提高精度,扩展整个系统的时间、空间覆盖率,增加系统的实时性和信息利用率等。

基本概念及融合原理数据融合又称作信息融合或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比较确切的定义可概括为:充分利用不同时间与空间的多传感器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按时间序列获得的多传感器观测数据,在一定准则下进行分析、综合、支配和使用,获得对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进而实现相应的决策和估计,使系统获得比它的各组成部分更充分的信息。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多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来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原理如下:(1)N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有源或无源的)收集观测目标的数据;(2)对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的变换,提取代表观测数据的特征矢量Yi;(3)对特征矢量Yi进行模式识别处理(如,聚类算法、自适应神经网络或其他能将特征矢量Yi变换成目标属性判决的统计模式识别法等)完成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4)将各传感器关于目标的说明数据按同一目标进行分组,即关联;(5)利用融合算法将每一目标各传感器数据进行合成,得到该目标的一致性解释与描述。

EDA技术与微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EDA技术与微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

Z agZ e a , h Mi hn h ̄u n S i n
Na t n n v r i , n o g 2 6 1 , i a n o g u i e s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a t n , 2 0 9 Ch n y
A s atE A i e r e l t nc e h oo y c m ue c n lg , tlg n t h oo n n n i s f p li betE A bt c D tga e r i t n l , o p t t h o y i e i te n l a dS o y n pyn s jc D r : n te co c g re o n le c y g O ma k d o a gu .
来培养 。但是 ,一方面学生实验经费有 限,一方面又 要提高学 生的实验技能 ,这就形成 了矛盾 ,并且从企
种 电子技术设计竞赛将E 技术作为选手必须掌握的 DA
基 本技 能。在实验 教学 中引入E DA有利 于学生 掌握
E DA这种 工具,拓宽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收稿 日期 :2 1 51 稿件编号 :10 0 6 0 卜0 .0 15 6
业反馈 的信息来看 ,我们培养 的微 电子专业学生的动 手能力弱 ,一些E 工具软件不会使用 。将E A技术 DA D
引入 到 微 电子 专 业 教 学 中 能很 好 解 决 这 两 者 之 间 的 矛
盾 ,将传统经典理论与新知识 、新技术很好地融会贯 通 ,加强应用技能的培养和使用现代设计方法 ,引入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辟具有现代化实验条件的实验 室 ,增加反映最新 电子技术发展 的实验 内容 ,帮助学 生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 的新要求 ,并和企业最新技术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论文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农业是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核心技术引发的一场新农业技术革命,将对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国际精准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

3S系统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集结于一身,突出表现在信息获取与处理的高速、实时与应用的高精度、可定量化方面。

3S系统是三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构成的一个功能完整强大的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系统, 3S集成技术已成为农业、生物信息管理的先进技术手段。

关键字:3S技术, 精准农业, 遥感, 信息处理正文:一、3S技术的概念: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 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水分反应非常敏感, 所以利用热红外波段遥感监测对象和作业监测土壤和植被水分十分有效。

研究表明, 不同热惯量条件下, 遥感波谱间的差异性表现最明显, 所以通过建立热惯量与土壤水分间的数学模型, 就能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分布状况。

1.2.3土壤养分分布调查。

在播种之前, 可用一种适用于在农田中运行的采样车辆按一定的要求在农田中采集土壤样品。

车辆上配置有 GPS接收机和计算机, 计算机中配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采集样品时, GPS接收机把样品采集点的位置精确地测定出来, 将其输入计算机, 计算机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将采样点标定, 绘出一幅土壤样品点位分布图。

1.2.4农作物病虫害监测。

应用遥感手段能够探测病虫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跟踪其发生演变状况, 分析估算灾情损失, 同时还能监测虫源的分布和活动习性。

系统集成性制度创新不足

系统集成性制度创新不足

系统集成性制度创新不足
制度创新系统集成度不足。

改革创新多为碎片化成果,涉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系统集成改革少,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进行压力测试不多。

贸易新业态发展基础薄弱。

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等业务刚起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增速快但规模仍偏小,亟待发展。

所在地财政能力弱而负债率高,片区融资平台与之关联,不具备发债条件。

产业发展面临内外部挤压。

边境地区落地加工企业所需生产原料如百香果、凉粉草等通过互市贸易进口难度较大,一些企业缺乏原料,影响边民互市贸易和口岸落地加工业发展。

片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但东盟国家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在跨境产业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

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将受到越南承接美日韩等国电子信息产业
转移的冲击。

新发展格局下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

科技和产业加速变革,供应链、产业链受到冲击。

新发展格局下的崇左片区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基础薄弱,新动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匮乏。

实质性的开放举措及政策落地缓慢。

外贸发展面临瓶颈,口岸优势还没有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城镇化水平较低,城市带动作用不够强,产城融合度较低,营商环境亟需优化,服务企业意识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方 兴 刘杰生(武汉市74223信箱 武汉 430074)摘 要:综合集成作为我军实现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首先概要介绍了综合集成的理念和实现的三个层次,着重分析介绍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中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数据融合;构件化;中间件中图分类号:TN948.61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Fang Xing Liu J iesheng(Wuhan74223Mailbox,Wuhan 430074)Abstract:As an i mportant method of the new military reform,the i ntegration technology has absorbed more attenti on of the peo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three arrangement of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in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integration technology,data fusion,software componen t,middlewareClass number:TN948.611 概述以信息化为主旋律的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加速着战争形态的转变,引发了军队建设模式的战略转型。

在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中,综合集成以其独特的思维和方法引领风潮。

翻开人类战争史,军队战斗力的生成过程就是军队要素不断优化和重组的过程。

不同的战争形态,虽然战斗力要素的组合与运用方式各不相同,但强调整体制胜的观念却贯穿始终。

综合集成是整合军队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显著特征是作战双方集中精锐的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进行一体化联合作战。

这种作战实质是系统间的整体对抗,要求参战的各军兵种、各类作战系统、各维战场空间和各种作战行动形成一个结构紧密、反应灵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整体作战体系。

要驾驭这样一个由庞大的人流、物流、能量流、信息流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大系统,并使之高效有序地运转,传统 力学式 的思维模式和方法显然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大系统思维和方法取而代之。

运用综合集成的思想和技术,进行结构优化和信息融合,与过去物理形式的拼接和组合有着质的区别。

综合集成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实现,即: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是基础。

利用信息技术,将武器平台、作战体系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通过内部渗透、外部融合等方法,实现所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这是综合集成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部分。

作战要素综合集成是核心。

按照一体化作战的要求,将各个作战单元内的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不同作战要素进行合理配置,有机融合,形成整体,这是形成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关键,也是综合集成三个层次的中间层。

作战体系综合集成是目标。

在信息网络综合集成的支撑下,以作战要素的综合集成为基础,实现各军种作战体系的集成和一体化,真正具备遂行三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这是综合集成三个层次中的最高层,是综合集成的高级阶段。

逐步实现47总第151期2006年第1期 舰船电子工程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Vol.26No.1收稿日期:2005年6月1日,修回日期:2005年7月11日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是目前装备战线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综合集成的基础和关键。

2 软件技术在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中的应用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作为整个综合集成工作的基础,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就军队信息化装备的现状和特点来说,软件技术状态、标准化程度、互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会构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 瓶颈 和 短板 ,因此必须通过软件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实现 互通、互联、互操作 的目标。

2.1加强顶层设计,统一标准和协议在考虑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框架时要加强顶层设计,特别要统一标准和协议,有人说,21世纪的市场之争就是标准之争,可见大家都认识到了统一标准的重要性,没有规范的标准,就没有兼容,就难以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综合集成。

所以,综合集成关键在于统一标准。

在信息化建设中,为什么出现岸海不通,舰舰不通、海空不通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没有统一的组织、标准和协议,因此,要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综合集成法规体系,作为各单位、各系统统一建设的依据;要建立高层次、跨部门、有权威的综合集成组织领导机构,统一协调解决综合集成的重大问题,搞好顶层设计,强化要素整合、体系融合、层次衔接和结构优化;重视技术总体设计,设立技术 抓总 的专门机构,解决技术体制、系统接口等方面的标准不一问题,这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既能够解决,也必须解决。

2.2加强数据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数据融合技术较好地体现了综合集成的思想,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也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充分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个传感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冗余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取被观测对象的一致性解释或描述。

传感器之间的冗余数据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互补数据扩展了单个传感器的性能。

数据融合技术扩展了时空覆盖范围,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对目标或事件的确认增加了可信度,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这是任何单个传感器做不到的。

在不对单个传感器进行改进的情况下,显著增强了整体性能。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所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信息层次上出现,这些信息层次包括数据层(即像素层)、特征层和决策层。

数据层融合可以直接融合传感器的数据,但是要求这些数据是匹配的,即要求这些传感器是同质的,也即观测的是同一物理量,比如说两个视觉传感器或两个声学传感器。

相反,如果这些数据是不匹配的,则不能在数据层进行融合,只能将它们在特征层或决策层进行融合。

用于数据层融合的方法有经典的推测和估计理论。

数据层融合不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得到的结果也是最准确的,但对系统通信带宽的要求很高。

特征层数据融合就是从多源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有代表性特征,形成单一的特征向量,然后用模式识别的方法进行处理,最简单的特征层融合的例子就是用脸部特征去描述一个人,漫画就是利用这项技术的原理完成的。

用于特征层数据融合的方法有神经网络、聚类算法或者模板法。

这种方法对通信带宽的要求较低,但由于数据的丢失使其准确性有所下降。

决策层融合是在每个传感器对对象的位置、属性、身份等作出初步的识别后,再对这些多个识别结果进行融合。

用于决策层融合的方法有选举技术、经典推理法、Bayesian推理、D-S证据理论。

由于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浓缩,这种方法产生的结果相对而言最不准确,但它对通信带宽的要求最低。

在信息化装备中数据融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能。

2.3推进中间件技术研究和开发随着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软件在装备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应用程序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应用程序需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运行。

这一切都对新一代的软件开发提出了新的需求。

在这种分布异构环境中,通常存在多种硬件系统平台(如PC,工作站,小型机等),在这些硬件平台上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软件(如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语言编译器等),以及多种风格各异的用户界面,这些硬件系统平台还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连接。

如何把这些系统集成起来并开发新的应用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分布异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middle ware)的概念。

中间件是位于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如图1所示,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针对不同的48方 兴等: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技术 总第151期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

图1 中间件体系结构图虽然很难给中间件一个严格的定义,但中间件应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1)满足大量应用需要。

(2)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 平台。

(3)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 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

(4)支持标准的协议。

(5)支持标准的接口。

由于标准接口对于可移植性和标准协议对于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中间件已成为许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部分。

对于应用软件开发,中间件远比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更为重要,中间件提供的程序接口定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只要将中间件升级更新,并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应用软件几乎不需任何修改,从而保护了在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重大投资。

标准显控设备的软件设计中广泛应用中间件的思想和方法,保证了在硬件平台独立升级的过程中各系统用户的应用软件保持了技术状态的稳定,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省了投资,也十分有利于质量控制。

2.4加强软件构件技术的应用和研究随着软件在信息系统装备中的比重增加,需要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出质量更好的软件,软件构件技术被认为是提高软件生产率、缩短软件产品交付时间和提高软件质量的新途径。

经典的工业化革命给人的启示是:功能再复杂的产品都是由大量标准的零件(尽管零件可能只在本领域内有用)组成,零件在生产线上装配成一个样成品,所有零件在成品中共同发挥作用。

分工越细致、专业生产的程度越高,总体生产效率就越高。

软件构件即相当于工业流水线生产上的 标准件 ,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不断复用,能显著降低成本,缩减开发周期。

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在重用元素、开发方法上都与软件构件化技术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面向对象技术促进了软件重用,但是,只实现了类和类继承的重用。

在整个系统和类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自从构件出现以来,软件的重用得到了根本改变。

构件技术实现了分析、设计、类等多层次上的重用。

在分析抽象层上,重用元素有子系统、类;在设计层上重用元素有系统体系结构、子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模式、框架、容器、构件、类库、模板、抽象类等。

构件技术和前面讲到的中间件技术是紧密相连的,构件必须在中间件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在适当的中间件平台上,软件才有可能被抽象和隔离,最终成为构件,而中间件的设计中必然要应用构件技术。

目前,在软件构件设计的模型、描述语言、标准化和软件构件库的建立、分类、检索等方面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通过了实际应用,通过贯彻软件构件化设计思想,提高了软件模块的标准化程度和通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