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引言
新生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在这里,医护人员需要
特别关注新生儿患者的安全。

为了确保病房内新生儿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维护医疗质量,本文档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

二、目的
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新生儿患者在病房
内的安全,包括预防医疗事故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
量和医疗安全。

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提供安全、舒适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三、管理责任
1.病房主任负责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指定专人负
责实施和监督执行。

2.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并持续加强安全意识和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3.科室领导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人员培训
1.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必须参加包括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在内的培训课程,确保对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了解。

2.定期组织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并随时更新培训内容。

五、病房环境安全
1.新生儿病房应严格控制进入人员和访客的数量,限制出入通道的使用,以确保儿童和患者的安全。

2.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3.定期检查和维护病房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作和安全使用。

六、病患安全。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提高病房的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病房管理目标1. 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 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

4.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合作,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病房管理职责1. 护士长负责病房的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2. 护士负责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包括喂养、更换尿布、监测体温等。

3. 医生负责新生儿的诊断、治疗和医嘱的执行。

4. 清洁人员负责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5. 家属负责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守病房的规定和制度。

四、病房设施和环境要求1. 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 床位应具备舒适的床垫、安全的护栏和适宜的床上用品。

3. 病房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等。

4. 病房应配备充足的婴儿尿布、婴儿衣物和洗浴用品。

五、病房护理要求1. 护士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和护理评估。

2. 护士应按时给予新生儿喂奶,并记录喂奶量和喂奶时间。

3. 护士应定期更换新生儿的尿布,并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

4. 护士应监测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和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5. 护士应定期进行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和肝功能检查。

6. 护士应指导家属正确抱、喂、洗新生儿,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

六、病房医疗管理要求1. 医生应及时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断。

2. 医生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及时执行和调整。

3. 医生应书写规范的医嘱,包括用药、检查和护理等内容。

4. 医生应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5. 医生应及时向家属解释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回答他们的疑问。

七、病房家属管理要求1. 家属应遵守病房的规定和制度,如探视时间、探视人数等。

2. 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如不干扰医疗护理、不随意更改治疗方案等。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新生儿在医院内的安全,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病房内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病房内所有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三、人员管理1.新生儿科病房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以上5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5,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1:2,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四、科室管理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新生儿病房(室)应当严格按照护理级别落实巡视要求,无陪护病房实行全天巡视。

3.产科实行母婴同室,加强母婴同室陪护和探视管理。

住院期间,产妇或家属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抱婴儿离开母婴同室区。

因医疗或护理工作需要,婴儿须与其母亲分离时,医护人员必须和产妇或家属做好婴儿的交接工作,严防意外。

4.严格执行母乳喂养有关规定。

5.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丢失,应当及时补办,并认真核对,确认无误。

6.新生儿出入病房(室)时,工作人员应当对接送人员和出入时间进行登记,并对接收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

7.规范新生儿出入院交接流程。

新生儿出入院应当由医护人员对其陪护家属身份进行验证后,由医护人员和家属签字确认,并记录新生儿出入院时间。

8.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9.新生儿病房(室)应当制定消防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应急演练。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它涵盖了新生儿的入院、出院、护理、医疗、病情监测等方面的管理,旨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入院管理1.1 检查和评估:新生儿入院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呼吸等指标的测量,以及各种可能的疾病风险的评估。

1.2 登记和档案管理:为每个新生儿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家族史、疫苗接种记录等,以便于后续的医疗管理和跟踪。

2. 护理管理2.1 定期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观察和监测,包括每日体温、心率、呼吸、排尿等指标的记录和评估。

2.2 饮食管理: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生理需要,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包括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等,同时监测婴儿的吸食情况和体重增长。

2.3 皮肤护理:新生儿的皮肤需要特别的护理,包括保持干燥清洁、预防尿布疹、定期观察皮肤状态等。

3. 医疗管理3.1 疾病诊断和治疗:对于新生儿出现的疾病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常见的呼吸道感染、黄疸等,同时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3.2 药物管理:对于给予新生儿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给药,包括剂量、频率、途径等,同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3 预防接种:按照国家规定的疫苗接种计划,为新生儿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确保其免疫系统的健康。

4. 病情监测4.1 定期评估:对于住院的新生儿,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4.2 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生化指标等,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4.3 影像学检查:对于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疾病,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光等,以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规范新生儿科病房的运作和管理。

二、病房布置和设备要求1. 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床位应按规定数量设置,每个床位应配备婴儿床、床垫、被褥、毛巾等必要设施。

3. 病房内应设有洗手池、婴儿尿布台、婴儿体温计、呼吸监测仪等必要设备。

4. 病房内应设置婴儿护理台和药物储存柜,保证医护人员方便进行护理和药物管理。

三、医护人员要求1. 病房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2.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新生儿科培训和继续教育,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3. 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卫生要求,勤洗手、佩戴口罩、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病房管理流程1. 入院管理:接诊新生儿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诊断,详细记录患者病史和家庭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护理管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更换尿布、体温监测等,并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3. 感染控制: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洗手和消毒制度,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消毒工作。

4. 药物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药物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和储存药物,记录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剩余量。

5. 出院管理:患者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提供出院指导和复诊建议。

五、家属配合要求1. 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患者的详细病史和相关检查报告。

2. 家属应按照医嘱和护理要求,正确喂养和护理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检查。

3. 家属应遵守病房的规定和制度,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不干扰其他患者的休息和治疗。

六、质量管理和监督机制1. 病房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估和改进。

2.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巡查和评估,确保病房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背景新生儿科病房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治疗新生儿患者,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因为新生儿的特殊性和易感性,对病房的安全管理要求较高,以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本文档旨在建立一个完善的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病房内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二、管理责任1. 院方应指派专人负责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2. 该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医学和管理知识,负责制定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医护人员的了解和遵守。

三、新生儿科病房安全规范1. 病房环境安全1. 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通风良好。

2. 病房设备应符合安全规范,并接受定期检查和维护。

3. 病房内应没有杂物、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便于急救。

4. 客观掌握温湿度,确保适宜的环境条件。

2. 高危因素的管理1. 严格控制感染传播途径,采取一人一套防护衣物,按规定勤换勤洗。

2. 对新生儿进行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如按时、按剂量进行预防性药物使用。

3. 检测和处理新生儿产生的医疗垃圾,确保及时清理和处理。

3. 疾病预防和控制1. 新生儿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规范性。

2. 严格执行洗手消毒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建立健全各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如呼吸道防护、卫生消毒等,保障新生儿的个人和环境卫生。

4. 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1. 建立安全事件报告制度,确保医护人员可以主动报告和记录发生在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事件。

2. 对所有报告的安全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5. 医护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1. 加强新生儿科病房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重视程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作为一个关键的医疗环境,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档旨在规范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设施设备管理、感染控制、医疗管理、医护人员安全等方面。

二、设施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与保养:对新生儿科病房内的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的维护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及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设备。

2. 设施安全检查:定期进行设施安全检查,包括病床、床围、插床器械、隔离设备等。

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安全检查表中。

3. 用电安全: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电器设备,定期检查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是否正常工作。

不得私拉乱接电线,电器设备应定期检测。

三、感染控制1. 洗手管理:新生儿科病房内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执行洗手规程,特别是进入和离开病房、接触新生儿前后。

确保手部卫生,预防交叉感染。

2.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所有使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与灭菌处理,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严禁共用未消毒的器械,确保每位新生儿都使用干净、安全的器械。

3. 环境消毒: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包括床铺、墙壁、地面等。

确保环境干净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疗管理1. 病情评估与监测:对每位新生儿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等。

由专业医生负责,确保对新生儿的全面了解和及时处理。

2. 药品管理:所有药品必须按照规定放置在专用药柜中,保证存储安全。

药品的使用必须经过医生的处方,并按照规定记录使用情况。

3. 病历管理:对每名新生儿建立病历档案,并按照规定进行记录和归档。

医务人员需遵守医疗保密法规,确保病历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五、医护人员安全1. 岗前培训和技能提高:所有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需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使用设备和应急处理措施。

2. 睡眠与休息管理: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病房人员需求,合理安排轮班和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的充分休息。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是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新生儿入院管理1.1 严格的入院登记流程。

包括患儿基本信息登记、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确认、家庭病史和过敏史了解等,以便及时沟通和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1.2 新生儿体格检查和评估。

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检测。

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等,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2.1 严格的洗手消毒制度。

所有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洗手和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2 安全睡眠管理。

确保新生儿在睡眠时处于安全的环境中,避免窒息和意外伤害的发生,如提供适合的睡眠床位、防止堆积物和避免过度包裹。

2.3 喂养管理。

建立科学的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体重制定合理的喂养量和时间,保证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三、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3.1 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

确保新生儿科病房内的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如呼吸机、监护仪等,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防止设备故障对新生儿的影响。

3.2 药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

建立药品库房,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储存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同时建立药品使用记录,避免过期药品的使用。

3.3 医疗废物的处置。

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和处置制度,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环境污染。

四、感染控制管理4.1 严格的手卫生制度。

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新生儿科病房的清洁和消毒。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包括床位、设备、地面等,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4.3 感染病例的隔离和处理。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引言:新生儿科病房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特殊科室之一,负责接收和治疗刚出生的婴儿。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病房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其重要性。

一、入口管理为确保病房内的安全性,每位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都必须经过身份核实和登记。

只有医务人员和合格的访客才能进入该区域。

此外,病房的入口处需要安装高清晰度的监控摄像头,确保对进入和离开病房的人员进行监控和记录。

二、病房清洁和消毒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脆弱,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尤为重要。

病房每日都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对接触过新生儿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洁。

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前也要进行手部消毒,并在离开病房后再次进行手部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婴儿的安全新生儿是病房的重点关注对象,因此他们的安全尤为重要。

病房内每张床位都应配备床护栏,以防止婴儿从床上滑落。

此外,新生儿的监测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时刻关注婴儿的生命体征,并定期检查设备工作正常。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婴儿安全的意识。

四、病房警报系统在新生儿科病房内,警报系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安全设备。

病房内应设有紧急按钮,供病患家属或医务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使用。

此外,病房内还应配备烟雾和火灾报警器,以及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监测装置,确保病房环境的安全。

五、信息安全新生儿科病房处理大量的患者和医疗数据,因此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医疗信息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信息保护制度,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能够访问和使用患者的个人信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结论: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和其家属的安全和隐私的基础。

通过入口管理、病房清洁和消毒、婴儿的安全、警报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病房发生意外和感染的风险。

医院相关部门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这些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加强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新生儿病房的安全和质量。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设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措施。

该制度涵盖了新生儿病房的运营、护理、医疗等方面,旨在为新生儿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新生儿科病房的设施要求1.1 温度和湿度控制: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普通为25-28摄氏度和50-60%的湿度。

1.2 空气质量管理: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通风换气,并配备空气净化设备,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1.3 噪音控制:为了保证新生儿的歇息和稳定的生长环境,病房内应控制噪音,减少外界干扰。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要求2.1 专业护理人员:新生儿护理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他们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科学、安全、温馨的护理服务。

2.2 严格的洗手和消毒制度: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制度,保持手部和工作区域的清洁。

2.3 定期健康评估: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评估,包括体温、体重、呼吸、心率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三、新生儿医疗管理要求3.1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药品应按规定保存和使用。

3.2 医疗记录和信息管理:医疗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新生儿的病情、治疗过程和医嘱等信息,确保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规范性。

3.3 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管理:病房应建立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和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家属管理要求4.1 家属陪护制度:病房应制定家属陪护制度,明确家属在病房内的行为规范和权益,保证新生儿的隐私和安全。

4.2 家属教育和指导:医疗人员应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的教育和指导,匡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护理技巧,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篇)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房应衣帽整齐,患有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严禁与新生儿接触。

2、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每日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并有记录。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新生儿查对制度、身份识别流程,严防差错隐患发生。

4、新生儿床旁周围严禁悬挂危险物品,确保患儿安全。

5、遵医嘱进行母乳或人工喂养,喂养时应将患儿抱起,不能吸吮者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喂毕后轻拍背部排气后置侧卧,防止呛咳。

____年____月补充____年____月执行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2)新生儿病房作为一个特殊的照护环境,需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1. 进入管理:必须经过严格的进入管理程序,包括医院员工身份验证、登记等。

2.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访客数量和时间,制定访客的预约和登记制度。

访客必须遵守规定的卫生标准、佩戴口罩、消毒手部等。

3. 母婴配对系统:使用严格的母婴配对系统,确保新生儿和其母亲的配对准确。

4. 每位患者唯一识别:为每个新生儿患者分配独特的标识,确保医护人员能够准确识别和管理。

5. 洗手和消毒:要求所有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必须进行洗手和消毒,包括医护人员、探视者等。

6. 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设施和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并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7. 病房内的家具和物品安全:确保儿童友好的家具和物品,避免儿童受伤。

8. 病房内的电气安全:确保病房内电气设备符合标准,电缆和插座安全可靠,避免电气火灾。

9. 病房内的药物管理: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使用合适的药物容器、储存和处理药物的准确程序等。

10. 病房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病房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包括火灾、自然灾害等。

11. 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12. 安全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是医院中专门负责照应和治疗新生儿的部门,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一、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管理1.1 温度控制: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病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普通为26-28摄氏度。

1.2 空气质量管理:新生儿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较为敏感,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通风。

1.3 噪音控制:过高的噪音会影响新生儿的歇息和发育,病房内应控制噪音源,保持肃静的环境。

二、新生儿的护理管理2.1 个体化护理:根据新生儿的情况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包括喂养、清洁、更换尿布等。

2.2 感染控制: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容易感染病原体,病房内应加强感染控制,包括定期消毒、手卫生等。

2.3 安全管理:新生儿需要特殊的保护措施,病房内应设置安全设施,如防摔床、防滚床等,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三、新生儿医疗管理3.1 医疗记录管理:医务人员应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医疗设备管理:病房内的医疗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3.3 医疗指导管理:医务人员应对新生儿的家长进行医疗指导,包括喂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

四、人员管理4.1 专业人员配备:新生儿科病房应配备专业的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等人员,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2 培训管理:对新生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4.3 岗位责任明确: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人员的工作有序进行。

五、家属管理5.1 探视管理:制定探视规定,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干扰新生儿的歇息和治疗。

5.2 家属教育:向家属提供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

5.3 心理支持:赋予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 病房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新生儿科病房的安全,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1.2 依据本制度根据《医院管理条例》、《新生儿科护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病房的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

第二章病房布局和设备2.1病房布局要求2.1.1 病床布局病床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操作和护理。

2.1.2 医疗仪器设备区域布置医疗仪器设备应安装在专用区域,并做好固定,防止意外倾倒。

2.2 设备管理2.2.1 设备登记病房应有设备登记册,记录每个设备的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维护记录等信息。

2.2.2 设备维护病房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第三章病房门禁管理3.1 门禁设置病房的门禁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的特点,能够控制人员进出。

3.2 人员出入管理3.2.1 访客管理访客进入病房需进行登记,获得授权后方可进入。

3.2.2 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进入病房需进行身份验证,并按规定佩戴工作证件。

第四章病房卫生管理4.1 定期消毒病床、病房地面、墙壁等应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4.2 垃圾处理垃圾应按规定分类存放,并及时清理、处理。

第五章医疗操作规范5.1 医疗操作准备工作人员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应认真核对医疗记录和患者身份,确保操作安全。

5.2药品管理药品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保药品的适时适量给予患者。

附件:1.设备登记册2.访客登记表格3.药品管理制度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院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2.《新生儿科护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生儿科护理规范。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前言新生儿是最脆弱的人群之一,需要得到极为细致的照顾。

新生儿病房作为照顾新生儿的场所,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证新生儿安全,确保他们得到最好的护理,本文拟就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必须遵守的原则1. 安全第一,宁缺毋滥新生命的安全无价,首先要确保新生儿产房到病房的出生全程安全无事故。

禁止随意向患儿添加药物、针头,必要时使用安全原则制定的用药方案。

2. 技术操作规范、软硬件设施合理、检查监控到位、安全人员专业化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规定,确保护理操作规范、技术熟练、硬件设施安全完善、检查监控到位,安全人员专业化、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紧急处置能力强。

3. 未经授权操作才乐善好施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任何医疗器械、设备,消毒等,以下行为属于不当的操作:拉动病床,电话,输入体温,病历记录,抽血或其他管道,更换药品或液体,大幅度移动病人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出生前阶段(1)孕妇分娩前确保顺利生产,严禁过度劳累、使用过度药物。

(2)确定产妇的孕期、分娩情况及胎儿健康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出生前必须对胎儿进行筛查,以确保生后立即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2. 入院前阶段(1)禁止携带未经严格检查和(/或)批准的药物、食品、饮品、医疗器械进入病房。

(2)严格遵守消毒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入院阶段(1)严格控制病人的每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

(2)医护人员须按要求分别搭配衣着、手套,引导使用无菌工具。

4. 入住后阶段(1)每个患儿必须备有健康档案、疫苗记录和诊疗记录、药品管理记录等。

(2)规定每名新生儿患者有独立的编号和身份证明,强化“一人一床”床位管理和安全控制。

(3)确保孩子的饮食的安全和稳定,做到膳食合理摆放、饮用水安全保障。

5. 退院前阶段及时安排孩子的出院康复治疗计划,并告知家长及时带孩子到规定的门诊或专科治疗机构检查。

四、病房保障设施1. 技术设备要确保设施缺陷率低于5%。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是医院针对新生儿科病房的管理和运营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它的设计和实施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病房环境管理1.1 温度和湿度控制:确保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1.2 空气质量管理:定期检测和清洁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的风险。

1.3 光照管理:合理控制照明强度和时间,保证新生儿的生物钟正常发育。

2. 新生儿护理管理2.1 婴儿喂养:制定喂养计划和方法,确保新生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2.2 个人卫生:规定医护人员的卫生要求,包括洗手、穿戴无菌衣物等,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母乳喂养支持:提供母乳喂养咨询和支持,促进母乳喂养的普及和持续。

3. 医疗设备管理3.1 设备维护:定期检修和维护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设备标识:为每个设备标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误操作和事故发生。

3.3 设备清洁和消毒:建立设备清洁和消毒制度,保证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4. 传染病防控管理4.1 病房隔离:对有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管理,防止疾病传播。

4.2 医护人员防护:规定医护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减少传染风险。

4.3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

5. 家属教育和支持5.1 家属参与:鼓励家属参与新生儿的护理和康复过程,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5.2 心理支持:提供家属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压力。

5.3 出院指导:为即将出院的新生儿和家属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确保顺利过渡到家庭护理。

总结: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通过病房环境管理、新生儿护理管理、医疗设备管理、传染病防控管理和家属教育和支持等方面的规范和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感染的发生。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旨在确保新生儿病房内的安全,保护新生儿及其家属的权益,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

制度的实施依据包括《新生儿疾病诊断标准与病例管理规定》、《新生儿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的所有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安全责任2.1 医务人员安全责任2.1.1 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病房内医疗服务的安全。

2.1.2 遵守医疗行为规范,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

2.1.3 保护新生儿的人身安全和隐私。

2.1.4 对发生的医疗事故及时报告,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及处理工作。

2.2 管理人员安全责任2.2.1 建立完善的病房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确保所有人员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2.2 监督和检查病房内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2.2.3 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和设备,确保病房的安全环境。

第三章安全措施3.1 出入管理3.1.1 病房门口设置出入口闸机,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3.1.2 严格执行病房出入登记制度,记录每位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身份信息。

3.1.3 病房内的通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障碍物。

3.2 卫生管理3.2.1 定期清洁消毒病房内的各种设备、物品和表面,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

3.2.2 建立医疗废物分类存放和处理制度,保证废物不交叉感染。

3.2.3 提供清洁、整洁的床铺及卫生用品,定期更换。

3.3 安全设施3.3.1 安装监控设备,对病房内的监控画面进行实时监控。

3.3.2 病房内必要的电源设备和照明设备应保持正常运行,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3.3.3 针对特殊地区和设备设置安全防护栏,防止事故发生。

3.4 消防安全3.4.1 按照消防要求设置病房内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火灾报警器等。

3.4.2 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4.3 组织定期消防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理能力。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标题: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新生儿科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新生儿提供医疗护理的部门。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医院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管理1.1 温度和湿度控制: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1.2 消毒措施: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感染的风险。

1.3 空气质量管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新生儿呼吸的安全。

二、新生儿科病房的设施管理2.1 医疗设备的维护:定期检修和保养医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2 病床管理:合理配置病床,保证每个新生儿有足够的空间,并定期更换床单和被褥。

2.3 隔离措施:对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避免疾病的传播。

三、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管理3.1 医护人员配备:根据病房的规模和工作量,合理配置医生和护士的人数。

3.2 培训和考核:对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技能。

3.3 值班制度:建立合理的值班制度,确保病房24小时有医生和护士提供服务。

四、新生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4.1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每位新生儿得到规范的护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4.2 喂养管理: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并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

4.3 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新生儿的安全防护,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五、新生儿科病房的信息管理5.1 病历管理:建立完善的病历系统,记录每位新生儿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5.2 数据统计与分析: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5.3 安全保密措施:加强对新生儿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结论:新生儿科病房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环境管理、设施管理、人员管理、护理管理和信息管理,可以提高新生儿科病房的服务质量,为新生儿的康复和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 准入管理:医院应对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准入管理,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家属可以进入病房。

2. 严格洗手:进入新生儿科病房的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洗手程序进行手卫生,并戴上口罩和无菌手套。

3. 清洁与消毒:新生儿科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与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4. 环境安全:医院应对新生儿科病房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防止空气污染和噪音等。

5. 安全设施:新生儿科病房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护设备、保温设备和紧急救援设备等。

6. 药物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配药和使用等环节,确保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7. 监护管理:新生儿科病房应设立专门的监护室,并配置专业的监护护士,对患儿进行24小时监护和护理。

8. 家属陪护管理:医院应对家属陪护行为进行管理,确保其不影响新生儿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9. 事故应急处理:新生儿科病房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事故和意外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报告。

10. 安全培训与教育: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具体的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以满足病房的安全管理需求。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确保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职责1. 新生儿病房负责人负责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医护人员负责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3. 家属负责配合医护人员,共同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四、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

(2)医护人员必须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离职守。

(3)家属必须遵守病房规定,不得擅自进入新生儿病房。

2. 环境管理(1)病房必须保持清洁、安静、舒适。

(2)病房必须定期进行消毒,防止感染。

(3)病房必须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适应新生儿的需求。

3. 安全管理(1)新生儿必须佩戴身份识别腕带,以防混淆。

(2)新生儿病房必须实行24小时监控,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3)新生儿病房必须实行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防止意外发生。

4. 医疗管理(1)医护人员必须按照医疗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2)医护人员必须定期检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医护人员必须按照医嘱给新生儿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五、应急预案1. 发生突发事件时,医护人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2. 医护人员必须及时通知家属,并告知情况。

3. 医护人员必须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领导指示采取措施。

六、奖惩制度1. 对遵守本制度的医护人员和家属给予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护人员和家属给予处罚。

七、修订与更新本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

八、实施与监督本制度由新生儿病房负责人负责实施和监督,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九、解释与说明本制度由新生儿病房负责人负责解释和说明,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十、实施时间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各项管理制度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且重要的科室,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健康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以下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各项管理制度:一、新生儿入室管理制度1、新生儿入室前,护士需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重、生命体征、外观有无畸形等,并详细记录。

2、新生儿入室时,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注明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日期、体重等信息,确保身份准确无误。

3、入室后的新生儿应立即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暖箱或辐射保暖台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二、新生儿护理管理制度1、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接触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2、每日为新生儿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口腔护理等,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3、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吃奶情况、大小便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新生儿喂养管理制度1、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母亲不能哺乳或母乳不足的情况,应选择合适的配方奶。

2、喂奶时要注意喂奶的姿势和方法,防止呛奶和窒息。

3、严格记录新生儿的喂奶时间、奶量、吸吮情况等。

四、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新生儿病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和地面、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2、患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严格限制探视人员,探视人员进入病房前需更换隔离衣、鞋套,并进行手消毒。

五、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1、新生儿床旁应设置防护栏,防止新生儿坠床。

2、暖箱、辐射保暖台等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使用安全。

3、加强对新生儿的身份识别管理,避免抱错或丢失。

六、新生儿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科室的医疗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状态等。

七、新生儿病历管理制度1、新生儿病历应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患儿的诊疗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二、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病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100%使用腕带识别新生儿身份,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

6、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医疗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进入。

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着装不符合要去,不能随意在病房走动。

4、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

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5、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湿化瓶、雾化吸入器、吸氧装置等;吸痰管一用一更换。

(2)患儿使用后的奶头、奶瓶应统一人一用一消毒;盛放奶瓶
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早产儿暖箱、蓝光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辐射台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消毒,用毕终末消毒,有记录。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4)患儿使用的包单、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7、病室每日清洁擦地不少于2次,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病室窗台、床头桌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一桌一布。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阮病毒、多重耐药菌株等)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

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每日各项操作先由早产婴开始,隔离患儿最后接受治疗。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11、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四、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的安全管理及应用
1、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

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内容可参考“仪器操作指南”,如有疑问,应向设备科
咨询确认。

2、使用前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3、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

同时,每天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擦拭箱体内外,并记录。

每周更换暖箱,总消毒一次,并记录。

4、患儿置于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按照医嘱和护理级别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探头位置。

5、辐射台探头固定牢固,谨防脱落,避免温度无限制加热(如选肤温监测:探头置于新生儿的腹部,避开肝脏,紧贴皮肤)。

每班更换探头部位。

6、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记于体温单及重症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7、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使用后应终末消毒,未使用的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应每周维护,保证其呈备用状态,并记录。

8、暖箱、蓝光箱,蓝光毯、白光灯、辐射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并记录。

五、新生儿外出检查、治疗、转科和出院安全流程
1、对外出检查、转科、治疗和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碗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
2、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

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名称及检查所
需携带的药物。

核对后将患儿抱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后,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3、患儿转入时,责任护士应和转出科室的护士双向核对,检查患儿的全身皮肤及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并核对患儿所需携带的各类物品:包括胸片、CT片、门诊卡和患儿的药物,核对正确后记录,责任护士接受患儿。

4、患儿出院时,护士接到出院医嘱后,两名医务人员双人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核对正确后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并剪下身份识别腕带放患儿胸前。

抱给家长时,让家长陈述患儿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腕带核对准确无误后与家长检查患儿的皮肤,并作穿刺点的护理指导,并将患儿交给家长,必要时让家长出具身份证明,并做好记录。

六、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七、当有意外紧急情况发生时,病区医生和护士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病区负责人或医院总值班,根据角色分工组织人员妥善将患儿撤离病区。

八、患儿住院期间必须配戴身份识别腕带,如在沐浴、检查、治疗时损坏了,应及时补戴,新的身份识别腕带要双人(不包括护工和清洁员)核对病人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制作。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