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与中国高铁

合集下载

1.1火车的生产地——中国中车

1.1火车的生产地——中国中车
火车的生产地——中国中车
全球轨道交通车辆市场概况
New vehicle revenue
1
加拿大 庞巴迪运输
2
美国 三一轨道 Trinity Rail
3
法国 阿尔斯通运输 Alsto Transport
4
美国 通用电气 GE
5
德国 西门子交通 Siemens Mobility
6
0
10,000
20,000
国 家
国际一流水平的劢车组产品技术平台级研发


验 时速200km和时速300km两个速度等级具有

构 国际一流水平的劢车组产品技术平台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 为了有利于中国高铁“走出去”、推劢中国高端装备业的产业 升级、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顺应经 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2014年12月30日中国中车 由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幵而成。
中国中车历史沿革
铁道部 厂务局
中车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分别组建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集团 公司,归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监管
铁道部 工业总局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 公司2008.6.26成立
中国北车于 2009.12.29 在上海证券 交易所上市
经国务院同意,国资委 批准,中国南车股份有 限公司和中国北车股份 有限公司合幵,2016.6.1 注册成立中国中车股份 有限公司,6.8在沪港两 地上市。
1881
1966
1986
2007
2008
1949
1975
2000
2008
2009
2014 2015
中国第一台 机车“龙号 机车” 诞生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1. 起初的奋斗1.1 创立中国中车中国中车(China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rporation,简称CRRC)是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铁路车辆制造商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奋斗。

1.2 成立时间和背景中国中车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国铁道部(现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主导组建的。

当时,中国铁路系统面临着老旧车辆的更新需求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并进军国际市场,中国中车应运而生。

1.3 初期发展和挑战中国中车在成立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它需要与国际知名的铁路车辆制造商竞争,这要求公司必须具备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

其次,中国中车需要迅速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等环节。

此外,公司还需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威胁。

2. 快速发展的里程碑2.1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中国中车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公司成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并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中国中车不断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如高速列车、地铁车辆和城市轻轨等。

2.2 国际化发展和全球布局中国中车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了全球布局。

公司先后在美国、欧洲、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设立了子公司和生产基地,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

通过本地化生产和服务,中国中车成功进入了世界各地的市场,赢得了国际客户的信任和认可。

2.3 全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中车不仅仅是一个制造商,还成为了全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

此外,中国中车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车辆运营管理系统、智能维修设备和节能环保技术等,为客户提供更加综合的解决方案。

3. 展望未来3.1 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中国中车未来的发展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为核心。

中国中车:创新是140 年发展的永恒动力

中国中车:创新是140 年发展的永恒动力

Central Enterprises央企方阵7071赶到领跑的伟大跨越,成为中国递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创新是永恒的动力源泉中国高铁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20年底,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达到3.7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9%。

中国高铁的发展是以创新为坚实基础的。

在成功掌握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的基础上,以中国标准为主导,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

在动车组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

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30项关键零部件全部采用中国标准。

时至今日,中国中车已构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产品谱系——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复兴号”系列动车组全面投用;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系统、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货运动车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先后下线;京张、京雄、京沪智能动车组,高原双源动车组,高原电力机车等相继上线运营;大功率机车、重载铁路货车、货运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等轨道交通装备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创新过程中,中国中车还形成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涵盖产品研发、仿真计算、试验验证、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十三五”期间,中国中车累计发布国际标准48项、国家标准143项、行业标准243项;拥有有效专利23486项,其中发明专利9974项;2020年,中车位居“世界500强”第349位,位居“全球品牌500强”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第1名。

中车科技创新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服务更多国家便利出行中国中车与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产品,以卓越过硬的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以细致入微的售后服务获得客户肯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中车着力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

截至目前,中国中车产品已经服务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

在美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中国中车已经建立了先进的本土化制造基地。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
【原创版】
目录
1.中国中车的成立背景和意义
2.中国中车的发展历程
3.中国中车的主要成就和产品
4.中国中车的未来发展展望
正文
中国中车,全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

其成立背景源于中国政府在 21 世纪初对国内铁路行业的改革,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

中国中车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铁路装备制造行业的整合,从而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自成立以来,中国中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在初期,公司主要通过并购和整合国内多家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布局的优化。

随后,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中国中车在高速列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中国中车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优异,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功打入多个海外市场。

中国中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高速列车技术的突破。

中国中车成功研发出“复兴号”高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可达 350 公里/小时,成为世界上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列车之一。

此外,中国中车还为全球多个城市提供了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备,助力城市交通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中车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轨道交通技术创新。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中国中车将坚持走自主研发、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中国中车还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市场,为全球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中车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在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中车“五化”工作法铸造高铁价值新高度

中国中车“五化”工作法铸造高铁价值新高度
优化文化培育 打造员工行动“指南针”
培育和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重 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以“中 国高铁工人精神”为标杆,中国中车通 过员工行为再造,建设行为文化体系, 打造员工行为的“指南针”。一是建立 行为准则体系。制订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关键接触点行为规范,采取示范演练、 案例解析、执行考核等方式,结合“向 不良习惯说不”等落地活动,促进行为 规范执行,让每位员工树立起“我是中 国高铁人”“我为中国高铁代言”的意识。 二是修炼员工内功素养。广泛开展“学 标 准、 讲 规 范”“ 万 万 千”( 即 十 万 个 紧固件无松动、万个接线点无差错、千 米 焊 缝 无 缺 陷)、“ 一 口 清、 一 手 精、 实名制”、行为规范工位落地等活动, 引导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培养良 好的职业素养。三是示范传承形成文化。 坚持“名师带徒”的培训模式,采取结 对子、立项目、定目标、强激励等方法, 实现技术分享。同时,建立一大批劳模 大师、核心人才工作室,广泛开展技能 示范观摩、绝技绝活展示等活动,为高 铁事业发展备足人才力量。
中车人优秀品格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凝聚起 企业逐梦前行的精神动力,成就了中国高铁的价值 新高度。
内化顶层设计 点亮企业精神“航标灯”
中国中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高 度融合,提炼出“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 提速”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内核,形成以“为国争
2019 年第 1 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化教育引导 构筑思想活化“加油站”
中国中车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创新开 展宣传教育,推动主旋律与员工思想同 频共振,构筑员工活化高铁工人精神的 “加油站”。公司先后开展了“新中车、 中车心”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并由党 政工团联合发布《关于学习和弘扬中国 高铁工人精神的决定》,引导员工强观念、 育操守,练内功、见行动。在全国企业 中首家把“道德讲堂”搬进车间、沉入 班组,让员工当主角,宣讲“中国高铁 工人精神”和“工匠精神”,发现和凸 显身边的“大国工匠”,被中央文明办 和国资委树立为示范典型;组织中国高 铁工人精神大讨论、故事会、主题征文、 图片展、“中车文化之旅”等活动,让 境内外员工广泛参与到企业精神的学习 实践中。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使价值 理念在传播中说得上去、讲得下去、听

中国南车正式更名为中国中车

中国南车正式更名为中国中车

良、 余 卫平 为 公 司 副 总裁 , 詹 艳 景 为公 司副 总裁 、
财务 总监 , 谢 纪龙 为公 司董 事会 秘 书 。
了解 , 随着中国“ 一带一路” 和高铁“ 走 出去” 战略 的推进 , 中国 高 铁 企 业 发 力 “ 出海 ”, 目前 正在 跟 踪 的海 外高 铁项 目有 2 0多 个 。
( 中国南车股 份 有 限公 司 供稿 )
3月 3 0 日, 中 国南 车发 布 了合 并 后新 公 司 中
2 0 1 5第 六届 海 峡 两 岸 电机 电器博 览 会顺 利 召 开
第 六 届海 峡 两岸 电机 电器博 览 会 暨第 十六 届 宁德投 资 洽 谈 会 , 1 3 1 3在 福 建 宁 德 市 揭 幕 , 吸 引 两岸近 3 0 0家 电 机 电器 企 业 参 展 , 众 多海 内 外 客
议, 选 举 崔殿 国为 公 司第一 届董 事会 董 事长 , 选 举 郑 昌泓 、 刘化 龙为公 司第一 届董 事会 副董 事 长 , 聘 任奚 国华 为 公 司 总 裁 。 同 日, 公 司 召 开 第 一 届 董
事会第 二 次会 议 , 聘任 赵光 兴 、 孙永 才 、 王军 、 楼 齐
近 年来 全球 掀起 “ 高铁 热 ”, 各 国纷 纷 推 出规 模 空前 的高 铁 发展 计 划 , 目前 包 括 英 国 、 俄 罗斯 、
国北车 A 、 H股合并均 已实施完成 , 合并后新公司 将采 用 新 的公 司 名称 。公 司 已于 6月 1日完 成 工
商变 更登 记手 续 , 取得 了北 京 市 工 商 行 政 管 理 局 换发 的 《 营 业 执 照 》, 变 更 后 的公 司 名 称 为 “ 中 国
商互 联 网 十闽东传 统 产业 未来 发展 方 向 。6月 1 4

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

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

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高铁刹车片是高铁列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责任。

而高铁刹车片的生产则需要依赖于专业的生产厂家。

本文将介绍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的相关信息,包括其重要性、生产工艺以及行业现状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铁刹车片的重要性。

在高速列车上,刹车系统是确保列车安全行驶的关键装置之一。

而高铁刹车片作为刹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和减速的重要任务。

高铁刹车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铁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客出行的舒适性。

因此,选择一家专业的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至关重要。

其次是关于高铁刹车片的生产工艺。

高铁刹车片的生产需要经历复杂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选择、切割、加工、热处理、硬化、磨削等多个环节。

首先,要选择适用于高铁列车的合适材料,如高温合金钢、铜合金等,以确保刹车片的高强度和耐磨性。

然后,利用先进的切割和加工设备对材料进行切割和成型。

接下来,进行热处理和硬化,以提高刹车片的强度和硬度。

最后,通过精细的磨削工艺,使刹车片的表面质量达到要求,确保其与刹车盘的接触面完美契合。

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专业设备。

高铁刹车片的加工工艺要求精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生产厂家需要拥有专业的加工设备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刹车片的生产质量和工艺精度。

此外,生产厂家还应具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检测和测试,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而在行业现状方面,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铁刹车片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市场竞争使得生产厂家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和设备水平,同时降低产品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对于提高高铁刹车片的品质和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也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在国内,高铁刹车片生产厂家有很多,如中国南车、中国中车、中国北车等知名厂家,它们在高铁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

这些生产厂家在高铁刹车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刹车片的需求。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中车发展史:从追赶到引领的华丽转身中国中车(China Railway Rolling Stock)成立于2015年6月18日,是中国南车(China South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和中国北车(China North Locomotive & Rolling Stock)合并而来的。

自其成立以来,中车在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重载货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研发、制造及销售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出行的需要,中国政府开始着手重建和发展铁路事业。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中车的前身——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应运而生。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经历了艰苦创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阶段,逐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铁路车辆制造商。

特别是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战略。

这为中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计划,即“和谐号”动车组项目。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作为国内主要的铁路车辆制造商,积极参与了这一项目。

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成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并建成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承担了大部分动车组的研发和制造任务,还积极参与了高速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凭借在动车组和高速铁路领域的领先技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成功跻身全球铁路车辆制造商的先进行列。

2015年6月18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旨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高铁和轨道交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合并后的中车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其在全球铁路车辆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

目前,中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车辆制造商之一,其产品涵盖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重载货车、新能源汽车等众多领域。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铁企业海外形象构建路径及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铁企业海外形象构建路径及思考

鱼观察思考关键词:高铁企业;“一带一路”;文化;融合;建构;品牌传播;企业形象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国家“走 出去”、“一带一路”倡议中领先领跑,已成为连接世界 的纽带。

面对变幻的国际形势以及各地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 中车”)始终坚持增进文化交流、满足客户需求、依法合 规经营等跨文化融合路径,有效促进企业与海外业主、乘客和当地社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助力中国高铁在 国际化经营中行稳致远,塑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 形象,同时获得了诸多跨文化融合的经验和启示。

这对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海外形象建构工作具有一定的 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铁企业海外形象发展现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 格局3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中车视察指出,中国高铁是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要继续领先领跑,带领中国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李克 强总理在中国中车考察时说「中国装备走出去,你们的车辆可以说是代表作”。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 中国中车自觉担当起“领头羊”的使命,抱团出海“走 出去”,带动相关产业组成联合舰队,助力我国经济发 展和转型升级,进一步展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形象,有力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发展格局o1. 中国高铁成为国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截至目前,中国中车已累计为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轨道交通装备和服务,在全球26个国家设立 了 83家境外子公司,其中,有58家诞生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实现了出□产品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级, 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到欧美澳的飞跃,出□形式从单一 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化经营的转换,出口理念从产品“走出去”到企业“走进去”、品牌陡上去”的转变。

近期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随着“一 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这一倡议成为海外认知度最髙的中国理念和主张。

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铁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铁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铁领域的技术创新案例分析随着中国高铁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中车集团作为中国高速列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不断推动着高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铁领域的典型案例,展示其在高铁行业的引领地位。

一、独立知识产权的获得中国中车集团作为国家级高铁制造企业,一直注重研发创新,并且成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独立知识产权。

例如,在高铁列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中国中车集团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包括列车牵引、制动系统、车体轻量化等方面。

这些独立知识产权的获得,使得中国中车集团在高铁领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竞争优势。

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国中车集团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通过引进和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中国中车集团成功实现了高铁列车的智能化运行管理。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实现对高铁列车行驶状态的预测和评估,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提高列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针对高铁列车轻量化的需求,中国中车集团积极探索和应用轻量化材料,以降低列车自重,提升列车的综合运行性能。

例如,在车体结构设计方面,采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取得了显著的轻量化效果。

这种轻量化设计不仅减少了列车的能耗,还提高了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

四、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推动高铁技术创新的同时,中国中车集团还非常重视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

为了提高高铁列车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中国中车集团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能源技术。

例如,在列车牵引系统中引入了能量回馈技术,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回馈到电网中,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此外,中国中车集团还研发了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技术,为高铁列车的供电系统提供了可持续的绿色能源。

五、安全技术的创新应用在高铁行业中,安全始终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中国中车集团在安全技术的创新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实现高铁列车的精确控制和安全运行。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中国高铁发展简史1.高铁的出现及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自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营以来,经过40余年发展,世界高速铁路形成了以日本新干线N700系与E5系、法国TGV和德国ICE为代表的列车技术系统。

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发展历程。

2.我国高铁的发展开端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方案于1990年进入决策层视野,到90年代末付诸实施。

1990年,在邓小平乘坐新干线22年后,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2004年,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了六次大提速。

1999年8月16日,中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秦皇岛-沈阳)开工建设。

20 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设计时速200公里,并预留250公里的提速空间,山海关至绥中北区间可进行时速300公里试验。

该线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在这条铁路上,众多国内学者多年研究的高速铁路技术第一次获得了应用。

3.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

也有很多人称其为“高铁大跃进”。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不仅如此, 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而其以每小时2 5 0 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重要一步, 奏响了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凯歌, 揭开了我国高铁发展的序幕。

2008年6月24日,北京南站。

一列“和谐号”动车组瞬间提速,风一样驶离北京,奔向天津。

15分钟后,屏幕上跳出394.3的数字。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我们自主设计建造的线路和国产动车组上,中国轨道交通时速最高纪录诞生了!我国的高铁建设进入飞速发展时期4.现状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

中车发展史摘要:1.中国中车的成立背景和意义2.中国中车的发展历程3.中国中车的主要产品和业务4.中国中车在国内外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5.中国中车的未来发展规划和展望正文:中国中车,全名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设备供应商。

其成立背景可追溯至2000 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与原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合并,成立了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

2015 年,南北车再次合并,成立了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的新篇章。

中国中车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的缩影。

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再创新,到如今的自主研发、国际化经营,中国中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引进消化再创新。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初,中国中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

第二阶段,国产化推进。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21 世纪初,中国中车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国产化。

第三阶段,自主创新。

这个阶段主要是在21 世纪初至今,中国中车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产品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中国中车的主要产品和业务涵盖了轨道交通设备的各个方面,包括高速列车、地铁、轻轨、有轨电车、货车、机车等。

同时,公司还涉足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等业务领域。

在国内外市场,中国中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其产品不仅服务于我国各大铁路局、地铁公司,还远销世界各地,如美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

此外,中国中车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

展望未来,中国中车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深耕轨道交通设备市场,加强国际化战略布局,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孙永才:为中国高铁插上双翼

孙永才:为中国高铁插上双翼

焦点人物2019.02上44文/薛今孙永才:为中国高铁插上双翼许多年以后,当孙永才看到高铁风驰电掣般行驶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时,总会想起1987年盛夏他搭乘绿皮火车的缓慢、闷热和自己心情的焦躁。

孙永才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深有感慨:“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当时,中国铁路客运平均时速为43公里)从那时起,拥有自己的高铁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987年7月,23岁的孙永才大学毕业到大连机车车辆厂工作。

时值我国内燃机车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一入厂,他就全身心“泡”到柴油机技术研究中,与工友一起研究工具工装、破解生产瓶颈、提升产品质量。

在不长时间内,孙永才掌握了机体加工工艺,从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并快速成长为年轻有为的管理者。

改革的大潮拉动中国跨入一个激荡奔腾的新时代。

1997年,中国铁路跨世纪大提速的序幕正式拉开,此后十年间,连续六次大提速不断刷新世界对中国铁路的认识。

在原铁道部的主持与组织下,一大批铁路干线、铁路复线及干线电气化改造项目快速启动。

时任大连机车车辆厂副厂长的孙永才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企业发展的崭新机遇,要从传统直流技术向交流传动技术“交直并重”转变,从单一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内电并举”跨越。

在他的带领下,工厂引入国际先进的高新技术和数字化加工设备,向着内燃机车技术改造和电力机车转型升级阔步迈进。

不到3年的时间,首台韶山7E型交直流机车、首台时速120公里货运交流电力机车及“金轮号”“普天号”内燃动车组在这里诞生。

2004年初,国家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一场波澜壮阔的铁路建设热潮快速启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迎来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历史契机。

由于技术储备丰富,大连机车车辆厂成为重点扶持单位。

此时的大连机车车辆厂转制为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孙永才任主管副总经理。

他意识到,一个大有可为的春天到来了。

按照“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思路,首先要完完整整地理解消化引入的技术,不折不扣地执行标准要求,其后要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再创新,最后在此基础上把再创新成果转化为完全适应国内车辆指导研发制造的标准要求,实现先进技术从“为我所用”到“唯我适用”。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看中国中车培育一流高铁工人队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看中国中车培育一流高铁工人队

orumF 中工论坛64CHINESE WORKERS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文 | 刘智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成立4年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莅临视察,希望中车持续领先领跑,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比学赶帮超。

中车牢记并践行总书记嘱托,在全国总工会精心指导下,按照《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总体要求,认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中车成立了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组,7个部门组成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组,深入开展“双十双百双千”调研,准确掌握产业工人现实诉求和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中国中车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通过25条措施、107项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成长平台、畅通发展通道、强化保障措施,充分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了一流中国高铁工人队伍。

政治保证上全面引领巩固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根本要求,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党的十九大精神劳模宣讲团、工匠讲师队进车间到班组,使更多产业工人参与学习交流和话题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党的热爱。

加强企业党建引领。

实施“新时代高铁先锋工程”,强化生产班组党建工作,优化产业工人党员结构和分布,近3年产业工人占发展党员总数的40%左右。

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支委班子充分考虑优秀产业工人。

邀请优秀产业工人代表担任中车及子公司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评委。

加强主人翁地位引领。

中车产业工人占中车各级党工团代表大会和职代会代表的三分之一,高技能领军人才进入大会主席团。

中车6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中产业工人占3名,5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产业工人占3名,10名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中产业工人占8名。

加强先进典型引领。

以“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为内涵的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成为新时代国企精神代表之一,中车表彰的58名高铁工匠和各子公司的工匠们组成了中车高技能人才核心团队。

国企改革优秀实践案例

国企改革优秀实践案例

国企改革优秀实践案例一、中车集团:高铁传奇背后的改革之路。

1. 故事的开始。

以前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那可是传统国企的典型代表。

各厂各自为政,生产的产品在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方面都有点参差不齐。

就好比一群各自为战的小部落,虽然都在造车,但车的质量和性能差异还不小呢。

2. 改革的猛药。

合并重组:来了个超级大招——合并重组。

把分散的力量捏成了一个拳头,成立了中车集团。

这就像把各个小部落整合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各个子公司的资源得到了整合,研发力量不再分散。

比如说,以前每个厂都要自己搞一套研发体系,现在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了。

技术创新驱动:中车集团大力投入研发。

那钱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技术研发这个大池子里面。

研发人员就像一群疯狂的科学家,日夜攻关。

他们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再创新。

就像武侠小说里学别人的武功,最后练成了自己的绝世神功。

结果呢,咱们中国的高铁技术那是突飞猛进,从和谐号到复兴号,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而且还把高铁卖到了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高铁厉害。

3. 改革的成效。

中车集团通过改革,不仅在国内铁路建设上大显身手,成为中国基建的一张亮丽名片,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赚得盆满钵满。

它带动了上下游一大批企业的发展,就像一颗大树,周围的小草小树都跟着沾光。

而且中车集团的成功也让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了话语权,以前是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是别人跟在咱们后面要技术呢。

二、万华化学:从濒临倒闭到化工巨头。

1. 黑暗的过去。

万华化学以前那可是相当的惨。

设备老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在市场上就像一个没人要的小可怜。

企业连年亏损,感觉就像一艘破船在风雨中飘摇,随时都可能沉没。

2. 改革的曙光。

技术革新:万华化学决定从技术上找突破口。

他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就像派出去的取经小分队。

这些人回来后就开始埋头苦干,搞研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攻克了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这个难关。

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中车“核”战略的演进

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中车“核”战略的演进

中国高铁:从追赶到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创新工程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富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伴随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中国科技工程与产业创新的竞争优势面临挑战,如芯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传统产业大而不强等事实引发政府、产业部门与学术研究的重视。

根据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等研究发现,核心技术与核心技术能力的“空心化”严重阻碍着国家主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示范性产业,中国高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等模式的结合,实现了对发达国家高铁产业的追赶与超越,陈劲 梅亮 赵闯 | 文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中国高铁及其典型龙头企业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心技术能力的自主创新,成为后发产业追赶跃升到引领全球的创新典型?这非常值得关注,其经验可以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打造、国际竞争环境下的追赶到跃升以及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访问学者赵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中车“核”战略的演进37清华管理评论 Tsinghua Business Review 2018年 第6期高铁核心技术能力突破之谜并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靓丽名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数据,截至到2017年底,中国高铁总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超过全球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

这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9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60%以上,占全国铁路总里程的16%。

运营里程之外,中国高铁在总运量、技术等级、建设速度、运营时速、动车谱系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如表1所示。

中国中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做强做优民族品牌

中国中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做强做优民族品牌

中国中车: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做强做优民族品牌
中国中车是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领先地位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之一。

作为中国硬科技的代表,中车一直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做强做优中国民族品牌。

中国中车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技术交流、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拓展国际市场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全球竞争力。

中国中车拥有世界领先的磁浮、高铁、地铁等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

在高速动车组方面,中国中车开发了时速达到600公里的新型高速动车组,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轮轨式交通工具。

在磁悬浮技术方面,中国中车拥有自主研发的全线性磁悬浮技术,可实现时速达到600公里的高速运行。

中国中车始终坚持做强做优民族品牌,以技术为核心,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

中国中车的产品覆盖轨道交通、轨道工程等领域,涉及地铁、有轨电车、城市轻轨、动车组、磁悬浮等多个领域。

中国中车的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到东南亚、南美洲、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的重要供应商和服务商。

作为中国硬科技的代表,中国中车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中车将继续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进行全方位升级与转型,
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用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为世界交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中车: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

中国中车: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

企业看点案例分析the enterprIse aspect中国中车: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品牌文/张 勇 张景云2015年,中国中车在原南北车的基础上重组成立,改写了世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格局,也被赋予了崭新的历史使命——“上为大国重器,下为产业引擎”。

中国中车确立了“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企业理念和成为“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产业投资集团”“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愿景。

成立以来,中国中车不负众望,在201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66位,在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179位,在2015年度央企业绩考核中位列第7名,并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和“品牌建设优秀企业”。

2015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三次莅临中国中车考察调研。

总书记赞扬中国中车的高铁、动车是中国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抢手货”;总理寄望中国中车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一、从国际化高度定位中车品牌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品牌传播需要整体品牌战略的支撑,如果不能将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升到战略的层面,品牌传播单打独斗,不可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中车成立后,确立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产业投资集团”、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的目标。

所谓“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包括以下含义:一要经营业绩好;二要能够引领行业发展;三是受到供应商及合作方敬重,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四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公众评价积极正面;五是“股东、企业、员工”关系和谐,发展成果共享共赢。

也就是说,这个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要大而强、富而善、新而美,经得起历史考验,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勇于创新开拓,善于变革发展,持续为民族、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为此,中国中车迅速下发了《中国中车品牌建设指导意见》,系统构建以“一战略、四体系”(即:品牌战略和价值体系、形象体系、传播体系、管理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品牌建设规章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推广活动。

中国中车集团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中国中车集团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中国中车集团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中国中车集团(China Railway Rolling Stock Corporation Limited,CRRC)是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总部位于北京市。

作为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领导者,中车集团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交通方式的现代化。

一、公司概况中国中车集团创建于2015年,是由中国北车(China North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Industry Corporation)和中国南车(China South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 Industry Corporation)合并而成。

合并后的中车集团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和全球覆盖的销售网络。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合资企业和子公司,是中国乃至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领导者。

二、主要业务领域中车集团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列车制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机车车辆配套设备、维修保养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

1. 列车制造作为世界最大的列车制造商之一,中车集团为全球提供了各类列车产品,包括高速动车组、城际动车组、轻轨车辆、地铁车辆、有轨电车和铁路货车等。

公司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车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不断创新,满足不同地区和市场的需求。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中车集团提供从规划设计到建设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轨道交通规划、线路设计、车辆供应、信号通信系统、装备维护和运营管理等。

这些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机车车辆配套设备中车集团为车辆制造商提供各种机车车辆的配套设备,包括车轮、轴承、牵引变流器、制动系统和车门系统等。

中国中车

中国中车

我们选择此题目是基于。

1.1 中国中车使命一.中国中车是“一带一路”国家最高级别战略亮剑世界之重器,是中国主导新国际经济秩序形成的世界战略执行落实的重要排头兵,是全球高铁时代颠覆500年海权时代的战略终结者。

中国第一次改革开放是邓小平提出的建设特区;第二次改革开放是彻底改变中国的加入WTO;第三次开放是”一带一路“战略,这是更大级别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中国将用最好的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

中国高铁当仁不让,首当其冲。

中国登高一呼成立的亚投行,50个国家齐聚旗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再次发生颠覆性重组。

亚投行是中国崛起的标杆事件,中国以自己为核心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登上世界大舞台。

“一带一路” 战略,将通过欧亚的内陆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纵横欧亚大陆的48小时高速铁路网,打通欧亚大陆所有经脉,深度整合欧亚大陆的经济,挑战已辉煌500年的海权时代。

高铁速度将逆转海权与陆权的天平,海权国家将被边缘化,海权国家世界霸主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中国中车,是全球高铁时代颠覆500年海权时代的战略终结者,是中国一带一路亮剑世界之重器。

二.中国中车是主席大国外交的国家形象,是总理引以为豪的中国名片,是他国总统在全球高铁时代争相追逐的国际品牌,是全球媒体频频聚焦的宠儿。

中国铁路外交1.0版对外援助,坦赞铁路是“南南合作的典范”。

2.0版拿市场换技术华丽转身,与德法等国拉近关系。

3.0版“互利共赢”,中国高铁外交推进国家战略走向世界。

进入3.0时代,高铁俨然已经成为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国家名片,主席和总理在出访及外交活动中,不遗余力地推荐中国高铁,并且签署了一系列高铁大单。

被国内外广誉为中国装备的“超级推销员”李克强总理去年8月考察铁路总公司时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

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作为国企改革的标杆,国务院会议听取南北车合并进展,两市可谓前无古人;国务院多次部署中国装备出海,国资委、证监会、商务部等特事特办,全方位服务一路绿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中国南车
三、下属品牌

动 车 组




电 力 机 车

内 燃 机 车
客 车
地 铁
电 动 汽 车
风 力 发 电 设 备
22
中国南车
四、荣誉
2011-09-10 2011-09-10 “2011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南车位 “2011亚洲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国南车位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 准,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 于2015年6月1日注册成立中国中 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于6月8日在 沪港两地上市交易。 合并之后。。。。??
目录
一、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二、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三、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CRRC”),由
23
中国南车
五、企业文化
理想 • 振兴装备制造业,赶超行业世界一流。 境界 核心 • 饮水思源,股东利益至高无上;用户第一; 以人为本。 价值 观
企业 • 积极倡导诚信、敬业、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 精神
工作 • 积极倡导求新、求快、求实、求优的工作作风。 作风
24
25
中国北车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北车,是经国资委批准, 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 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 融 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
3
1
2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3.股份上市
6
5
4
3
1
2
20
中国南车
二、公司机构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设有董事会办公室、总
裁办公室、战略和发展部、运营管理部、财务
部、人力资源部、审计和风险部、科学技术部、 法律事务部、企业文化部、监察部、信息技术 部、机车事业部、客车事业部、货车事业部、 城轨事业部、新产业事业部、海外事业部等。
35
车 ” 诞年 生, 。中 国 第 一 台 机 车 “ 龙 号 机
年 , 铁 道 部 厂 务 局 成 立 。
年 , 铁 道 部 工 厂 总 局 成 立 。
年 , 铁 道 部 工 业 总 局 成 立 。
公 司 成年 立, 。中 国 铁 路 机 车 车 辆 工 业 总
2000年,中车与铁道部脱钩,分离 组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中国北车 集团公司,归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和 监督。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 12月28日成立。
列亚洲企业第 73 位 列亚洲企业第 73 位 2011-09-04 2011-09-04 “201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南车位列 “2011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中国南车位列 第 120 位 第 120 位 2011-08-30 2011-08-30 中国南车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 中国南车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度中央企业负责 人经营业绩考核 A级企业 人经营业绩考核 A级企业
1986
1881
1966
1975
1949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 6月26日成立。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资委批 准,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 于2015年6月1日注册成立中国中 车股份有限公司,并于6月8日在 沪港两地上市交易。 合并之后。。。。??
南北车为什么要合并?
37
南北车为什么要合并?
2000年
2002年
2001年
9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2.集团组建
2000年
2002年
2001年
2003年
11月25日,四方厂整体改制 完成,开始公司化运营。12 月27日,八通线开通试运营, 试运营车辆由四方股份公司 提供。 10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2.集团组建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中国中车
成员: 资料收集:汪勇、王硕 PPT制作:董存粮、王硕、 宋俊儒 主讲:王硕 2015-12-15
1
车 ” 诞年 生, 。中 国 第 一 台 机 车 “ 龙 号 机
年 , 铁 道 部 厂 务 局 成 立 。
年 , 铁 道 部 工 厂 总 局 成 立 。
年 , 铁 道 部 工 业 总 局 成 立 。
限公司,主营铁路机车车辆、城市轨 道车辆、工程机械
机电子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服务业务。
26
中国北车
一、历史沿革
(1949—1985) 从铁道部厂务局、到机车车辆制造局、修理局,之后又经 几次调整,1975—1985年为铁道工业局,实行统一领导和 全面管理。 (1986—1995) 从改组工业总局为工业总公司,到转变为企业性质的中国 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1996—2000年9月) 改组总公司为控股公司,名称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 公司,简称中车公司。
32
中国北车
二、企业产品
公司标志及整体品牌视觉形象由国内知名品
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主持设计。
理性和谐,激情激扬
标志整体以深速和沉静的蓝色为主,宣示出北
车科技、环保、和谐、安全的品牌追求。作为 开眼点的红色箭头,体现着不懈追求,用于进 取的蓬勃活力。
33
中国北车
二、企业产品
公司标志及整体品牌视觉形象由国内知名品
1
2007年
2
2008年
2009年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3.股份上市
5
4
2011年
8月10日,出口土耳其 伊兹密尔新型轻轨列车 在株机公司下线。
3
2010年
1
2007年
2
2008年
2009年
18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3.股份上市
6
5
4
2014年
12 月30 2011 年日,2014年12月30日,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双双发 2010年 布公告,确认合并同时公布 合并预案。技术上采取中国 2009年 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 式,合并后新公司将采用新 2008年 的公司名称,合并后新公司 将采用新组织机构代码、股 2007年 19 票简称和代码。
13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3.股份上市
1
2007年
12月27日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 创立,总股本70亿股。
14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3.股份上市
1
2007年
2
2008年
8月18日中国南车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 11月25日,被誉为绿色环保产品和谐5 型(HXN5型)内燃机车下线。 15
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主持设计。
英文缩写,接轨世界
“CNR”是中国北车的英文缩写,与国际惯例
一致,利于品牌的呼叫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推 广。
34
中国中车
2014年12月30日,南车北车发布 , 采取中国南车 中国北车方式进 行合并。合并双方拟定中文名称:中国 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车”。
标志以厚实稳重的字体呈现,刚性率直,简约
大方,凸显了北车作为国家级大型装备企业诚 信稳健、厚德重责的社会形象。
31
中国北车
二、企业产品
公司标志及整体品牌视觉形象由国内知名品
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主持设计。
实力强劲,目标明确
动态的火车头造型寓,接轨世界; 向着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级企业的目标前进。
从改组工业总局为工业总公司,到转变为企业性质的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改组总公司为控股公司,名称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
业总公司,简称中车公司,进行资产经营。
6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2.集团组建
9月28日,中车公司重组为南北车两大集团,移 交中央企业工委管理,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 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主持设计。
百年企业,基业长青
北车的标志一笔贯成,象征着制造中国首台
“龙”号机车的百年企业历史厚重;标志展 开后 ,如同腾飞的巨龙,昭示着北车在轨 道交通装备领域基业长青。
30
中国北车
二、企业产品
公司标志及整体品牌视觉形象由国内知名品
牌咨询与设计公司正邦主持设计。
诚信稳健,厚德重责
2001年
5月19日,国资委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10月20日,时速 2003年200公里动车组引进协议签 署,标志着中国铁路史上最大的一次技术引 进消化吸收正式启动。
11
中国南车
一、公司历程
2.集团组建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8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株机公司 和株洲所。 10年 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 2001 2003年 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戚墅堰厂视 察。
背景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是在中国提出
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以及优化产 业布局、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背 景下,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经平等协商 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
38
南北车为什么要合并?
动机
首先,加强道路交通互通互联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纽带。在这 一伟大战略构想卜,中国南车北车强强联合 产生的协同效应,将助力“丝路带”建设顺 利进行。
27
中国北车
一、历史沿革
(2000年9月—2008年6月) 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分立为南、 北车两个集团公司,归国资委 领导和监管。 (2008年6月—今) 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 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 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