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教学课件.ppt
血常规基础知识PPT课件
•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男:4-10×10^9/L,女: 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男:0.3-0.8×10^9/L,女:0.3-0.8×10^9/L,新生儿 0.3-0.8×10^9/L。 •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男:3-10%,女:3-10%,新生儿3-10%。 •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男:2.0-7.5×10^9/L,女:2.0-7.5×10^9/L,新生儿 2.0-7.5×10^9/L。 •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男:50-70%,女:50-70%,新生儿50-70%\ •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 10^9/L) 男:0.8-4.0×10^9/L,女:0.8-4.0×10^9/L,新生儿 0.8-4.0×10^9/L
• (14) 淋巴细胞比值(LY%)(单位:%) 男:17-50%,女:17-50%,新生儿17-50%。
•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男:100-300×10^9/L,女:100-300×10^9/L, 新生儿100-300×10^9/L。 •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男:10-18%,女:10-18%,新生儿10-18%。 •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男:7-13 fL,女:7-13 fL,新生儿7-13 fL。 •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男:10-50%,女:10-50%,新生儿10-50% • (19) 血小板压积(PCT) 男:0.10-0.35%,女:0.10-0.35%,新生儿0.100.35%。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出血危险时,可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进 行血小板单采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压积(PCT) 又称血小板比容,指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 PLT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百分比值,正常值一般是0.1%0.3%
增多: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 增多症
大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MDS。 非均一性: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免疫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白细胞三分类: 小细胞区:淋巴细胞 大细胞区:中性分叶粒、杆状粒、晚幼粒 中间细胞区:嗜酸粒、嗜碱粒、单核、原始、
•白细幼胞稚五分类:
中性粒(N)、淋巴(L)、嗜酸粒(E)、嗜碱粒(B)、单核(M)
病理性减少:
生成减少:缺乏造血原料、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破坏过多: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各种原
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丢失过多:急性或慢性失血
红细胞参数
相对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量减少,红细胞相对增多,多为短暂性的
病理性增多:
各种原因导致EPO增多,从而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HCT减少的程度与RBC计数减少程度 不完全一致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平均值(MCV、MCH、MCHC)
MCV 平均红细胞容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80-100fl(飞升)
26-32pg(皮克)
310-350g/L (31%-35%)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参数
全血细胞减少
感染性疾病 伤寒、结核、病毒、严重细菌感染 免疫因素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放射线损伤 急性放射病 其它 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中毒、严重创伤)、骨髓转移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 减少:伤寒及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 其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0.1):见于结肠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关、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 病、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等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 增多(>5):
– 儿童时期(6-7岁后才逐渐下降) –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等) –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 再障
减少:
– 接触放射线 – 应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 – HIV
白细胞参数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后成为巨噬细胞) • 增多: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和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疟 疾、粒细胞缺乏恢复期
红细胞参数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 小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RDW正常,见于轻型地中海型贫血,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RDW>14.5%,见于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α、β地中 海贫血,红细胞碎片过多。
• 正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肝病、无贫血症状的血红 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混合型营养不良性贫血、早期缺铁性贫血、早期叶酸缺乏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中性粒细胞减少(<1.5)
– 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 – 理化损伤(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手术者要求中性粒大于1.5×10e9/L以上,一般手术保持在1.0×10e9/L。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 增多(>0.5):应激状态、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
血常规医学课件
2023-11-08CATALOGUE目录•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流程•血常规检查异常指标分析•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然后使用显微镜和自动化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下降。
诊断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过敏反应等。
指导治疗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感染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贫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或补铁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凝血系统功能低下,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贫血状态,红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存在贫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贫血程度的指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表示贫血程度较重,需要尽快治疗。
02血常规检查流程通常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特殊情况需遵从医嘱。
采血时间静脉采血为主,采血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
采血方式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等。
采血部位采血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
采血前准备标本采集采得的血液需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包括EDTA盐、肝素等。
抗凝处理分离处理储存处理将抗凝后的血液放入离心管中,以一定速度离心,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呼吸科教学查房PPT课件
N 75.2%
胸 片 双肺纹理增强,左下淡片影及右中
叶高密度条片影
肺 CT 右中叶及左下叶可见斑片状、索条状
高密度影及实变影
血清钾 3.3 mmol/l (23/6 干化学法)
支原体抗体 -- 1:80(23/6酶联免疫法)
入院后24小时内理化检查结果
• 细菌涂片:痰抗酸杆菌阴性 找到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
基本局限
部分融合大片影
随病情进展逐渐趋向实变/病变面积增大
23/6-26/6肺部CT比较
肺CT23/6(左)与26/6(右)比较,肺部浸润性阴影增大,增浓
23/6-26/6肺部CT比较
肺CT23/6(右)与26/6(左)比较,肺部浸润性阴影增大,增浓
特征性分析
经验治疗:
单一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治疗
性粒细胞核左移 5.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
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 病可诊断
本病例诊断依据
1.半月前有患儿接触史 长跑劳累为诱因 2.发热3天 咳嗽1天 少量黄粘痰 3.查体:T 39.3℃ R 22次/分 急性面容
咽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啰音 4.肺CT:右中叶及左下叶可见沿支气管走行
请查房目的
诊断是否正确 (病原学) ? 病情是否加重? VS 并发症?
治疗是否有效? 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完善那些检查?
根据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咳嗽、咳痰改善 体温降至37 ℃以下
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水平 影像学炎症病灶显著吸收
显效标准:满足上述任意2个条件 好转标准: 以上条件全部符合
CAP 概念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 染性肺实质性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血常规检查 ppt课件
2)血液分析仪法 HCT=RBC×MCV 参考值:男性 0.38-0.50 女性 0.35-0.45 主要应用价值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红的诊断指标 >0.7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基础 MCV MCHC 贫血形态学诊断
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检测原理 : 1)手工法 MCV=HCT/RBC ×1O15 fl MCH=Hb/RBC ×1012 pg MCHC=Hb/HCT g/L 2)血液分析仪法 MCV直接测定导出 MCH=Hb/RBC MCHC=Hb/(RBC×MCV )
1)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6um 缺铁贫、 遗传球增多症 大红细胞>10um 巨幼贫 、红细胞生成加速 溶贫、肝病、脾切除 巨红细胞>15um巨幼贫、肝病 细胞大小不均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巨幼 贫
2)形状异常
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 镰形、棘形、锯齿、泪滴形 3)Hb含量异常 低色素性 缺铁贫 高色素性 巨幼贫、溶贫 嗜多色性 各种增生性贫血 细胞着色不一 铁粒幼红细胞 4)红细胞异常结构 豪-焦小体: 脾切除、巨幼贫、溶贫 卡波环 : 恶贫 白血病脾切除、巨幼 贫、溶贫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铅中毒 缗钱状 MM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
相对比例。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平均体积、 血浆量有关,主要用于贫血、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的诊断、血液稀释和浓缩变化的测 定。 检测方法:1)离心沉淀法 微量法和温氏 法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有核红细胞,还 原红细胞和氧和红细胞 。
生理功能:
红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 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 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 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多采用电阻抗法,也有采 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血常规检查及其意义ppt课件
2. 参考值范围:
WBC 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D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27
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1)生理变化:
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 (2)病理变化:
Leukopenia Leukophil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
28
29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反应性: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溶血、急性失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增生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
35
36
3. 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疾病的诊断
疾病治疗的监测
疾病的预后
WBC N
预后较好 ↑
↑
病情较重 ↑
↑
病情危重 ↑/↓
↑
恢复期
N
N
E
+ -
+
L
核象
/ 轻度左移
↓ 中度左移
↓ 重度左移
↑ 恢复正常
37
血小板检查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BPC) 及相关指标:
1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 以皮克(pg)为单位 。 MCH = Hb/RBC
参考值:手工法27~31pg 仪器法27~34 pg
内科学教学课件:白血病
Flow Cytometry
Immunohistochemistry
Cytogenetic findings
CML P118 types of translocations
AML-M2
AML-M4E0
AML-M3
AML-M4
AML
11/23/2020
Other new developed methods
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射线可使细胞线粒体断裂、DNA突变, 导致白血病发生。
11/23/2020
3、化学因素 ⑴苯、二甲苯或含有苯的物质接触,比如汽
油、橡胶、制鞋工人(胶水)。 ⑵药物:氯霉素、保太松、烷化剂、乙酸吗
啉、免疫抑制剂等。
11/23/2020
4、遗传原因 家族白细胞病约占7%,例唐氏综合征,多发
(占90%)。 它们之间可相互弥补,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有力的证
据。
11/23/2020
[临床表现] 四大症状:贫血、出血、感染(发热)、浸润(肝、
脾、淋巴结、骨骼、中枢神经系统、皮肤、牙龈、眼球、 生殖器)。
1、贫血:头晕、乏力、面色苍白、Hb↓ 2、出血:皮肤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衄、眼底出 血(失明)、女性月经过多、颅内出血、消化道、泌尿道 出血(血尿、血便)。
生型
11/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20
二、骨髓象: 1、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必做 增生可以低下→极度活跃、粒系原幼细胞>30% 细胞形态可有异常,出现异常早幼粒细胞,
Auer小体(图片)
11/23/2020
Normal bone marrow
AML marrow
2、红系、巨核系:增生受抑制,血小板少 红血病除外:红系极度增生>50%,并有细胞形态
血常规讲义ppt课件
一)几个特殊的概念:
1.核左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叶以3叶居 多,(杆状/分叶)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 大,即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有时也可出现 比杆状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2.核右移:反之分叶核粒细胞分叶过多,5叶以上 的细胞超过0.03时,称核右移。
12
3.中毒性颗粒(Toxic granulation):Wright染色的血涂 片中,中性粒细胞浆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的深紫色或兰黑色的颗粒,称中毒性颗粒。 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多见。
作用下→形成RBC)。
3
1.RBC
(3)正常值【 Reference Interval 】 成年男性(4.0—5.5)*1012/L, (400-550万/mm3)旧计量单位 成年女性(3.5—5.0)*1012/L。
(4)RBC(破坏) →Hb(单核巨嗜系统)→Fe,珠Pr 和胆色素→组成机体代谢。
中度
Hb→ 60--90g/l
重度
Hb→60--30g/l
极重度
Hb〈30g/l
⑴生理性减少:
婴儿、妊娠中后期、老年人
⑵病理性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造血组织容量减少。
8
3.RBC形态学改变: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6--9μm。
⑴大小异常: ①小RBC Microcyte:直径小于6μm。
4.棒状小体(Auer小体):在Wright或Giemsa染色的血涂 片中, WBC浆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1条或数条不定,称棒状小体。 这种小体只出现白血病细胞中,可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二)关于淋巴细胞 (免疫学)
13
血常规分析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12
嗜碱粒细胞增多:
1.骨髓增殖性疾病;2. 慢性溶血;3.脾切除后; 4.铅中毒,等等。
嗜碱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整理版课件
13
单核细胞增多:
1.病毒、立克次体感染; 2.慢性细菌、螺旋体或寄 生虫感染;3.急性传染病 或急性感染恢复期;4.淋 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 等等。
单核细胞减少:
2.虽采集静脉血,但采血过程不顺利,多次穿刺组织损伤,使组织凝血因子混 入血标本,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块,造成血小板减少。
3.血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过短。用EDTA-K2作抗凝剂时,会使血小板形态发生 变化,在采血后30分钟内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使血小板计数下降,在采血 30分钟后进行分析可提高结果的正确性。
4.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EDTA作为抗凝剂诱导抗凝血中 血小板互相聚集、堆积和发生卫星现象,致使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不能确认血小 板而使血小板计数偏低。对临床上无任何出血症状与体征、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 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者,应改用肝素抗凝管或手工计数血小板,推片复查。
5.血标本室温下也不可放置时间过长。血小板是体积较小的细胞,胞膜薄易于 粘附、聚集和破坏,室温下离体时间过长,可发生变形、自溶、体积缩小,标本 放置时间越长破坏越多。许多学者研究认为,超过120分钟将显著减低血小板数 值,因此应在采血后30~120分钟内完成测定。
1.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必要时排除假性血小 板减少
2.参考范围以外不一定需要采取特殊处理, 譬如血小板300~400×109/L左右。如果长期 在450 ×109/L以上可以酌情完善骨髓等检查
整理版课件
23
血小板减少非病理性因素
1.采集手指末梢血时,因进针浅,出血慢,挤压采血部位,使组织液渗入血液中, 造成血小板减少(较常见的原因)。
如何看血常规-血常规怎么看医学教学之欧阳理创编
血常规单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0-10.0×109/L临床意义:增高:发热、各种炎症、白血病、出血、溶血、肿瘤等,如>30×1011/L有白血病的可能;减少:流感、非典、伤寒、粒减、粒缺、脾亢、再障、长期X线照射等。
2、中性粒细胞(NE)参考值:2.0-7.0×109/L;51-75%。
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中性杆状细胞及幼稚细胞等。
增高:急性细菌性感染、组织损伤、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等;减少:某些传染病如伤寒、流感、造血功能障碍、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药物反应、慢性理化损伤等。
3、淋巴细胞(LY)参考值:0.8-4.0×109/L;20-40%。
临床意义:异常标本还包括大、小淋巴细胞及异淋。
增高:传染性疾病如百日咳、传单、麻疹、结核、肝炎、肿瘤等;减少:长期X线照射、细胞免疫缺陷、传染病急性期。
4、单核细胞(MO)参考值:0.12-0.8×109/L;3-13%。
临床意义:增高:某些感染如EB病毒感染、结核、伤寒、疟疾、沙门菌、弓形虫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恢复期、粒缺恢复期、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5、嗜酸粒细胞(EOS)参考值:0.05-0.50×109/L;0.5- 5%。
临床意义:增高:支气管哮喘、过敏、湿疹、寄生虫病、慢粒、多发性骨髓瘤等;减少: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促肾上腺激素、急性感染、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等。
临床症状明显、其不减少提示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如持续下降,说明病情严重。
术后及烧伤后其不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6、嗜碱粒细胞(BASO)参考值:0-0.1×109/L;0-1%。
临床意义:增高:慢粒、癌转移、铅中毒、变态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减、粘液性水肿等。
7、中间细胞(三分类血球仪)参考值:0.1-1.4×109/L;2-7.1%。
临床意义:包括: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杆状粒细胞、各类幼稚细胞等。
血常规PPT课件
白细胞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成人(4~10)×109/L(4 000~10 000/
ml3)
儿童(5~12)×109/L(5 000~12 000/
ml3)
新生儿(15~20)X 109/L(15 000~20
000/ml3)
中性粒N:0.50~0.70(原用单位 50%~70%) 淋巴L:0.20~0.40(原用单位20%~40%) 单核M:0.02~0.09(原用单位2%~9%) 嗜酸性粒E:0.00~0.05(原用单位 0%~5%) 嗜碱性粒B:0.00~0.01(原用单位
血红蛋白测定 (HB)
男(4.0~5.5)×1012/L(400万~ 550万/ml3)
女(3.5~5.O)×1012/L(350万~ 500万/ ml3)
新生儿(6.0~7.0)×1012/ L(600万~700万/ ml3)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l70~200g/L
餐后2小时血糖9.3>7.8
一方面,甲亢状态下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引起进食增加,肠道对糖吸收增加;糖原异生增加,内生 葡萄糖增多;
甲亢时糖原分解增加;肝葡萄糖输出量增加;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葡萄糖调节激素的异常等 这些因素可以致使血糖的升高。另一方面,甲亢产生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激素(如胰高糖素 、生长激素)增加或其敏感性增加;T3有选择影响胰岛素的抗脂解作用,导致游离脂肪酸(FFA)浓度 明显增高,FFA增高可抑制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抑制细胞葡萄糖氧化和储存,抑制外周组织对 葡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引起的贫 血;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 血:如溶血性贫血等;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 蛋白降低的因素。
血常规检查(最新版)ppt课件
17
减少可见于 应用皮质激素后,严重疾病如伤寒、心肌
梗阻、各种损伤通过应激使垂体释放ACTH 增多等。昼夜生理变异较大。临床上以上 午8时采血最合适,做为基础水平。
18
嗜碱性粒细胞
• 在某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恶性贫血、 慢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抗血清治 疗、脾切除术后及何杰金氏病中偶可见增 高。
3. 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也可使促红细胞生 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如上结果。
6
减低见于
1.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 2. 慢性疾病——感染、炎症造成或伴发的贫
血 3.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 4. 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溶血性贫
血 5. 急性失血——大手术后
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23
临床意义
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 • 诊断是否贫血 • 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 • 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
24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 空腹:检查前一天,避免吃油腻食物,8点之后更 应禁食。
2. 饮水:除白开水外,其余饮料一律不能喝。 3. 衣服:宽松、干净。 4. 24小时内针孔不沾水。 5. 按棉签止血:伸直前臂,棉签按压5分钟,不要屈
14
减低见于 1.某些感染:细菌(伤寒,副伤寒),病毒
(流感,麻疹)及各种重度感染。 2.脾功能亢进:肝硬化,班替氏综合征的患者。 3.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4.化学因素:抗癌药物(环磷酰胺),解热镇痛 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氯霉素)。 5.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物质。
• 减少无意义。
19
淋巴细胞
血常规检查教学设计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 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 方法,以及对实验的 反思和改进建议
作业内容:血常 规检查报告的解
读和分析
评价标准:准确 性、全面性、逻
辑性、创新性
作业要求:准确、 全面、有逻辑地
分析报告
评价方式:教师 评价、学生互评、
自我评价
考试内容:血常 规检查的基本知 识和操作技能
考试形式:笔试 和实际操作相结 合
数、白细胞计数等
案例总结:总结案例中血常规检查的 结果,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 并引导学生理解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和意义。
讨论方式:分组讨论,每组 4-6人
讨论主题:血常规检查的步 骤和方法
讨论时间:20分钟
讨论要求:每位成员都要积极 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讨论结果:每组选出代表,总 结讨论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
观看教学视频:通过 观看教学视频,了解 血常规检查的操作流 程和注意事项。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 指导下,进行血常规 检查的实践操作,掌 握操作技能。
讨论交流:与同学进 行讨论交流,分享学 习心得和操作经验。
撰写学习报告:撰写 血常规检查的学习报 告,总结学习心得和 操作经验。
第二周:讲解血常规检查的 仪器设备和操作流程
实验材料:血常规 检查设备、样本、 试剂等
实验步骤:样本采 集、样本处理、样 本检测、结果分析 等
实验注意事项:安 全操作、正确使用 设备、准确记录数 据等
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血常规检 查的结果,如红细胞计数、白细 胞计数等
案例选择:选择典型的血常规 检查案例,如贫血、白血病等
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 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如红细胞计
数
采血针:用于采集血液 样本
《血常规检查》课件
血常规检查可以查出哪些疾病?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或 降低,有助于发现感染性疾病。
贫血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浓度等指标,用于诊断贫血。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异常的血液成分,如白 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其他疾病
血常规检查还可以提供关于其他疾病的线索 ,如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可能提示感染 、炎症或血液系统疾病,需进一步 检查。
复查与追踪的建议
对于异常指标,建议在短期内复 查,以确认结果并排除偶然误差
。
若指标持续异常,建议进行追踪 检查,以了解指标变化趋势并采
取相应治疗措施。
根据复查和追踪结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健康状况得
到有效管理。
解读报告
正确解读血常规检查结果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医生应结合患 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解读报告,避免误诊或漏诊。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常规检 查结果,应在采血前告知医生 是否正在服用相关药物。
异常结果解读
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出现异常 ,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综
合分析和诊断。
02
血常规检查指标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计数可以反映感染、炎症等状况。 正常值范围为4-10 x 10^9/L。
浆、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检测分析
对分离出的血细胞成分进行计 数、形态观察和分类等检测分
析。
报告解读
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结合患者 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血常规解读【共28张PPT】
新生儿 (6.0~7.0)×1012/L 170~200g/L
贫血
ü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110g/L,孕妇 <100g/L,即可认为有贫血。
根据Hb↓程度将贫血分为
轻度 Hb低限—90g/L 中度 90-60g/L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30g/L
贫血
生理性贫血:
新生儿:15.0 ~ 20.0×l0 9/L
(15000-20000/μL)
白细胞分类计数:
计数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 5种白细胞各自生理功能存在差异,不同病理情况引发各种白
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
白细胞增多:WBC>10×1感染(化脓性球菌时明显,严重感染可下降) Ø 严重组织创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心梗、溶血) Ø 过敏反应 Ø 急性中毒 Ø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应激、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某些肿瘤及传染病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CML、骨纤、慢性溶血、切脾、白血病、过敏性疾病、转移癌、
糖尿病、某些传染病
单核细胞
增多:感染恢复期,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减少:再障,肿瘤侵犯骨髓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理化损伤( 缺铁贫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后评价
6个月~ 2岁婴儿:11.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血小计数 (100-300x109/L)
增多:应激、过敏、寄生虫病、皮肤病、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120~160g/L
自身免疫性疾病 5×109/L即为粒细胞缺乏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血液分析仪法 HCT=RBC×MCV
参考值:男性 0.38-0.50 女性 0.35-0.45 主要应用价值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红的诊断指标 >0.7 3)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基础 MCV MCHC 贫血形态学诊断
目录
人体血液的组成
目录
一、红细胞检查 常用的红细胞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测定(Hb), 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平均指
数计算,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 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
等。
目录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生理特性:
可塑变形性 悬浮稳定性 渗透脆性
生理功能:
目录
1)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6um 缺铁贫、 遗传球增多症 大红细胞>10um 巨幼贫 、红细胞生成加速
溶贫、肝病、脾切除 巨红细胞>15um巨幼贫、肝病 细胞大小不均 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巨幼 贫
目录
2)形状异常 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 镰形、棘形、锯齿、泪滴形
3)Hb含量异常 低色素性 缺铁贫 高色素性 巨幼贫、溶贫 嗜多色性 各种增生性贫血 细胞着色不一 铁粒幼红细胞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心肺疾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呕吐、高热、多尿、腹泻、多汗、大面积 烧伤等因素造成的暂时性血液浓缩。 减少: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目录
二 血红蛋白测定(Hb)
Hb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内合 成的一种含色素辅基的结合蛋白质,由四 条珠蛋白肽链每条可结合一个亚铁血红素 形成的四聚体,可结合氧和二氧化碳。每 克血红蛋白可携带1.34ml氧。
目录
测定方法: 1、全血铁法 2、比重法、折射仪法 3、血气分析法 4、比色法
目录
常用的比色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法(HiCN)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 (SDS-Hb)
碱羟血红蛋白测定法
(AHD575)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N3)
目录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HiCN)
除SHb外,Hb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 铁血红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 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吸收峰为 540nm。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 L·mmol1 ·cm -1 。因此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 求得血红蛋白总量(不含SHb)。
⑵全身血浆容量改变
目录
临床上根据Hb↓程度பைடு நூலகம்贫血分为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低限—90g/L 90-60g/L 60-30g/L <30g/L
目录
红细胞形态检查
贫血导致红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大小、形状、 染色性质和内含物的异常。
方法:⑴显微镜分析法 ⑵计算机图像分析 ⑶血液分析仪法
临床意义:⑴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大小均 一,平均直径7.2微米,中央部位为生理性淡染区。 ⑵异常红细胞形态 大小、形状、血红蛋 白含量,结构和排列异常。
血常规检查
目录
目录
血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和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 和质量的化验检查,包括RBC计数及其平均 值测定、Hb测定、WBC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DC)、血小板计数及其均值测定,同时 注意观察血涂片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小板 形态有无异常,某些情况下应注意观察有无 异常细胞或寄生虫等。
目录
血液分析仪法 : 两种稀释液 改良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非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如SLS-Hb
目录
参考值:
成年男性 120 ~160g/L 成年女性 110 ~150g/L 新生儿 170 ~200g/L
目录
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计数相似,判断贫血程度优于 红细胞计数。 1、在某些贫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程度可不一致,同时测定红细胞数和 血红蛋白量以作比较,对诊断更有意 义。 2、影响检测结果因素:⑴血液总容量改变
4)红细胞异常结构 豪-焦小体: 脾切除、巨幼贫、溶贫
卡波环 : 恶贫 白血病脾切除、巨幼 贫、溶贫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铅中毒 缗钱状 MM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目录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 相对比例。高低与红细胞数量及平均体积、 血浆量有关,主要用于贫血、真性红细胞 增多症的诊断、血液稀释和浓缩变化的测 定。 检测方法:1)离心沉淀法 微量法和温氏法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有核红细胞,还 原红细胞和氧和红细胞 。
运输功能 调节酸碱度 免疫功能 C3b受体
目录
红细胞计数
检测原理 1)显微镜计数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标本稀
释一定倍数,滴入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 镜下计数一定区域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 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 2)血液分析仪法:多采用电阻抗法,也有采 用流式细胞术激光检测法。
目录
目录
目录
电阻抗法原理
血血细细胞胞是不良导体,当悬浮在电解质溶液 中的血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小孔感应区 内电阻增加,引起电压变化产生了脉冲信 号,脉冲的大小与细胞体积有关,细胞体 积大,脉冲也大。脉冲数量代表细胞数量 不同细胞体积不同,因此根据脉冲的大小 和数量进行血细胞计数。
目录
激光流式细胞技术
当一定量的血细胞被吸入并经过特殊定量的试剂作用后, 血样经喷嘴注入充满稀释液的圆锥形流动室中。在稀释液 形成的鞘液包裹下,细胞单个排列成行地穿过流动室的中 央。当悬浮在鞘液中的血细胞经过二次加速后通过激光检 测区时,血细胞受到激光束的照射,产生的散射光性质与 细胞大小、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的折射率有关。低角前 向散射光反映了细胞的大小,高角前向散射光则反映细胞 的内部精细结构和颗粒物质。光电二极管接收这些散射光 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脉冲,根据采集到的这些电脉冲数据, 可以得到血细胞大小及细胞内部信息的二维分布图,称为 散点图,横坐标反映细胞的内部复杂度信息,纵坐标反映 细胞的体积。
目录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目录
生理性变化
新生儿,男性,高原居民,精神紧张,剧烈运动 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加。 妊娠中、晚期孕妇和老年人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 白均减少。
目录
病理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