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_国际资源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货膨胀_基于扩展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
《菲利普斯曲线》课件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 业率之间的关系
财政政策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通货膨 胀和失业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税收、支出和 债务管理等手段来影响经济
财政政策与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财 政政策可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 和位置,从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提出背景: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菲利 普斯提出
理论基础: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主要内容: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简单模型,到加入预期因 素,再到引入其他经济变量,不断完善和发展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研 究
影响:对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 响
提供了政策制定者制定宏观 经济政策的依据
添加标题
中国:中国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与 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采用不同的经济模型来解释通货膨胀和失业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即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
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也反映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 关系,即经济增长越快,通货膨胀率越高。
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对于政策 制定者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 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 描述通货膨胀与 失业率之间的关 系
货币政策:政府 通过调整货币供 应量来影响经济
菲利普斯曲线与 货币政策的关系: 货币政策可以通 过影响通货膨胀 来影响失业率
货币政策的实施: 通过调整利率、 公开市场操作等 手段来影响货币 供应量
研究菲利普斯曲线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政策来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走 势。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述评》(王军,商业时代,2021年第33期)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活动如失业率或其他衡量总量经济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政府列出了简单直观的政策菜单,是政策制定者的重要参照系。
最早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的,他在题为《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的文章中研究了英国的失业与名义工资,提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随后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
他们的推理是,这种关系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与高需求相关。
这些经验研究引发了一场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长期讨论,弗里德曼、菲尔普斯、卢卡斯、费希尔等经济学家都质疑了由经验数据导出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性。
由于理论的发展和经验统计的困难,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有所调整和修改,把预期包含进工资和价格的反应函数中。
romer(2002)对这种概念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崭新凯恩斯主义的蓬勃发展,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又绽放了代莱生机。
目前的研究广泛以厂商和家庭等经济主体的犯罪行为为微观基础,以此去赢得价格变动与总量变动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析通常假设市场环境为寡头垄断竞争,厂商变动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价格就不具备全然灵活性。
这种方法被称作崭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newkeynsianphillipscurve,缩写nkpc),这种理论的产生,应肇因于凯恩斯主义理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新综合。
凯恩斯主义特别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侧重于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而真实经济周期特别强调价格具备全然的灵活性,侧重于分析供给,指出供给就是发生改变实际经济活动的核心因素。
goodfriend和king (1997)将这种理论女性主义称作崭新崭新古典综合。
基本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主要特征在于其微观分析框架。
经济学的各流派
经济学的各流派总结,大家多提提意见!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基本观点:货币与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代表人物:詹姆斯·斯图亚特[英国](1712~1780)《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2、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代表人物:魁奈[法国](1694~1774)《经济表》3、古典学派:古典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始于十八世纪Adam smith的《国富论》,而终于1936年J.M.Keynes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的一般理论》之前。
主要思想:1) 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
货币数量只会影响物价,不会影响实际的产出。
2) 价格机能会充分调整,使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供需平衡,因此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即存在垂直的供给曲线)3) 总需求隐含在货币数量学说中,AD曲线是一条双曲线。
4) 由于短期下,劳动、资本、技术水平都不太可能大幅度变动,因此产出维持在原有的充分就业水平。
加上工资可以自由调整,若有失业,工资会下降直到失业消失为止。
所以没有失业问题。
5) 政策含义:对于短期的景气循环,政府最好不要干涉市场。
政府的干涉只能影响需求的变动,徒增物价的波动,对实际产出无益。
在长期,政府可以提高储蓄率或增加资本积累以及促进技术进步,来增加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低、代表人物:亚当·斯密[英国](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让·巴蒂斯特·萨伊[法国] (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李嘉图[英国] (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马尔萨斯(1776~1834)《人口原理》约翰·穆勒[英国] (1806~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4、新古典学派(剑桥学派):指由萨伊奠基、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主要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经济学占统治地位的边际主义学派。
经济增长模型与解释
经济增长模型与解释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理解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学家发展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经济增长模型,并解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
一、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模型,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投资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中,投资需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增加投资需求,可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一般均衡增长模型强调了政府干预和公共投资的重要性,以推动经济增长。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以经济学家罗贝特·索洛为代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率得到提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自由竞争和资本积累,经济增长可以得以实现。
三、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以经济学家罗默为代表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主要关注于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知识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通过增加知识和创新投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了教育和研发的重要性,通过投资于教育和研发,可以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模型对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如投资需求、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知识和创新等。
这些模型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实际经济政策制定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济增长模型,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与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与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学科,而经济增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发展的长期趋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规律,经济学家们发展了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与理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与理论,并对它们的应用及影响进行讨论。
一、拉蒙·劳尔森生产函数模型拉蒙·劳尔森提出的生产函数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早的经济增长模型之一。
该模型通过考察物质投入(如劳动力和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劳动力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该模型,人均产出的增加取决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的水平。
这个模型激励了后来许多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机制。
二、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对拉蒙·劳尔森生产函数模型的改进和扩展,该模型首次引入了“储蓄率”和“边际资本产出比”等概念。
该模型强调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认为投资水平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经济的增长率。
此外,该模型还阐述了储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黄金规则”储蓄率的概念,即在这个储蓄率下,经济将实现最高的长期增长速度。
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是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与创新。
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供给面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需求面因素的影响。
该模型将需求扩张视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强调消费者信心、投资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稳定家庭预算和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对于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旨在解释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不仅仅由生产要素的积累决定,还受到技术进步、知识创新以及制度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了教育投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经济研究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经济研究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长期以一定速度增加的过程,而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流通中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是过快的经济增长。
当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即超过了长期供给能力,短期内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这时,需求过剩和生产不足的压力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也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推动企业投资和消费。
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并激励人们加速消费,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然而,如果通货膨胀过于高涨,超过了市场和企业的承受力,就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和投资意愿。
二、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1.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增长的来源。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实现的,那么通货膨胀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提高供给能力,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
然而,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货币供应的扩张,通货膨胀的风险就会增加。
因为货币扩张会刺激需求,但供给能力可能无法及时跟上,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双向的。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激发企业投资和消费。
通货膨胀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推动企业扩大产能和增加雇佣,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然而,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增加经济不确定性,削弱企业和个人对未来的信心,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措施针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互动关系,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实现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题库下载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考研题库下载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判断题二、单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计算题五、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第6章开放的经济第7章失业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判断题1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上海大学20 18研]【答案】√查看答案【解析】索洛模型的结论是:一旦经济达到稳态,人均产出的增长率就只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率。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只有技术进步才能解释经济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持续上升。
但是,索洛模型并未解释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只是索洛模型的一个假设而已。
因此,索洛模型没有解释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
2在理性预期时,只有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产生实际效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在理性预期时,人们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现在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期未来,所以正常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状况不会造成影响,只有通过欺骗民众的货币政策,使民众产生错误的预期,才有可能改变实际经济状况。
3根据费雪模型,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其消费水平会下降。
()[上海财经大学2017研]【答案】×查看答案【解析】当消费者面临借贷约束时,消费可能不降反增。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知识
1菲利普斯曲线(1)基本定义: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
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
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横轴U代表失业率,纵轴G代表通货膨胀率,向右下方倾斜的AC即为菲利普斯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当C点失业率高时(大于5)通货膨胀率就低(小于3),当A点失业率低(小于B、C)时通货膨胀率就高(大于3)。
SPC表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LPC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2)菲利普斯曲线表达式:表明三对经济变量的关系。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
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
其表现形式是:在以失业率为横轴、货币工资变化率为纵轴的坐标图上,由右下方向左上方倾斜的、具有负斜率的一条曲线。
它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二者呈反向的对应变动关系,即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上升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下降;当失业率下降时,货币工资变化率则上升。
在一轮短期的、典型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在经济波动的上升期,失业率下降,货币工资变化率上升;在经济波动的回落期,失业率上升,货币工资变化率下降。
于是,这条曲线表现为一条先由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然后再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的曲线环。
这条曲线环呈现为略向左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的形状。
“向左上方倾斜”,说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为反向变动关系;“位势较低”,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处于较低水平;“略”向左上方倾斜和“较为扁平”,说明货币工资变化率的变动幅度不大。
第十章 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1)
2020/5/9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2
P SAS
P2 P1
O
2020/5/9
AD2 AD1
Y1 Y2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Y
23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在失业率很高并且 资源利用不足时,由于成本提高所引起 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称为成本推动 型通货膨胀。
1.图形分析
2020/5/9
2020/5/9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0
P
P2 P1 O
2020/5/9
AD1与AD2之间的缺 LAS 口即为“膨胀缺口”
SAS
AD2 AD1
Y*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Y
21
3.鲍莫尔的解释
•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 阶段,价格对总需求的反应慢于生产,产 量增加,价格并未上升;第二阶段,当产 量继续增加时,价格开始上升,出现通货 膨胀;第三阶段,产量下降,价格继续上 升。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4
成本上升会引起总 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从而引起产出的P 减 少和价格水平的上 升。
AS2 AS1
O
2020/5/9
AD
Y*
Y
宏观经济学—第10章
25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1)工资成本推动
• 由于工会的存在,工资并不完全由市场力 量决定,呈现刚性,工资和价格可以通过 上涨来对过多的需求做出反应,但却不会 因为失业的扩大而下降,工资的上涨推动 产品价格上涨,产品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 上涨。
P
LAS
AD’
π
LPC
AD
Y*
2020/5/9
企业动态最优定价与经常性项目通胀输入的有效性——基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框架
Philips ( 1958 ) 在 《1861 - 1957 年英国失业 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 》 中指出了英国通 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 随后 Samuelson ( 1960 ) 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膨胀和 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 , 从此菲利普斯曲线 就成了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相互 关系的重要依据 。 这主要 包 括 Calvo ( 1983 ) 基 于交错价格调整理论构建的新凯恩菲利普斯曲线 ( Calvo 的 模 型 通 常 也 被 称 为 前 瞻 模 型 ) ; Fuher 和 moore ( 1995 ) 将前向预期与后向预期结合建 立混合型的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 ; Gali 和 Gertler ( 1999 ) 交错价格调整模型的基础上 , 建立了调 整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 也称为混合新凯恩斯菲利 普斯曲 线 。 吴 剑 飞 等 ( 2009 ) 研 究 了 贸 易 开 放 度 、 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 。 结果表 明贸易开放度 、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 的重要 因 素 。 方 勇 ( 2010 ) 基 于 新 开 放 宏 观 经 济学 ( NOEM ) 框架指出力货币供应量无论是在 长期还是短期都是诱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 而
* π t = τ0 + τ1 E t -1 π t +1 + τ2 ln( Y t - Y t ) w d t + τ3 ln( p t - p t ) + τ4 lnΔ forder + τ5 lnp i, + lnp f + lnw + E τ6 τ7 τ8 t - 1 Δ n t + 1 + τ9 E t - 1 Δ n + v t i, t i, t * πt = ζ0 + ζ1 Et -1 πt +1 + ζ2 Et -1 πt -1 + ζ3 ln( Yt - Yt ) w d + ζ4 ln( p t - p t ) + ζ5 lnΔ forder + ζ6 lnp i, t f + ζ7 lnp i, t + ζ8 ln w i, t + ζ9 E t - 1 Δ n t + 1 + ζ10 E t -1 Δ n + η t ( 4)
全球通货膨胀的驱动因素与非对称冲击分析——基于扩展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
异[ ] 。其二, 在菲利普斯曲线基本模型基础上, 将 影响产出缺 口的相关变量以及影响边际成本的相关
基金项 目: 国家社 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 题《 人 民币 国际化进程 中 中国货 币政策 与汇率政策 协调研究 》 ( 1 1 8 z I ) 0 1 7 ) ; 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脆弱性 的互动机制研究 3 ( 1 l B J Y 1 4 0 ) 作者简介 : 刘 喜和 , 男, 山东莱芜人 , 经济学博士 , 副教授 , 研究 方向 : 国际金 融。
4 7
统计与信息论坛
变量引入到模型中, 从而进行拓展性研究 。姜凌、 王 晓辉和王军对此类研究 的国外现状进行 了系统评 述[ 9 - 1 0 ] 。国内学者 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将 产出缺
生产者考虑其成本最小化 问题 , 即在式 ( 2 )的
TT ,
约束下 , 最小化 ( V V t N ) ( S O Q ) 口 2 。 其 中 W。 为全
— —
基于 扩展 的新 凯恩 斯 菲利 普 斯 曲线 的实证 分 析
刘喜和
(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天津 3 0 0 2 2 2 )
摘要 : 将全球 流动性、 全球工资水平 、 美元 汇率 、 国际资 源 品价 格 、 全球经济增 长等 因素 引入 具有微 观基
础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 曲线模型 中, 利用状态空 间模型实 证分析 了各 变量对全球通货 膨胀影响的变 动状 况 ,
第2 8 卷第 1 期
z 2 8 No . 1
统 计与 信 息t 论 坛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f o r ma i o n F o r u m
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特征、影响因素 及其与经济的关系。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和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次演示仍存在 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收益率曲线动态变化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以便及时捕捉市场 变动并作出相应分析。
其次,未来研究可拓展到不同类型国债(如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的 收益率曲线比较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整体状况。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派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拓展 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 负相关关系,而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则引入了更多因素,如预期、不对称信息 等,使得曲线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的关系尤为密切。首先,经济政策机 制的调整会影响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 导致曲线向左移动,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使曲线向右移动。其次,新凯恩斯菲利 普斯曲线对经济政策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作用。依据曲线理论,政策制定 者可以通过预期管理和政策调整来影响通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优化 经济的结果。
在数学上,Logistic曲线由以下方程描述: 其中,P代表生物数量,r代表增长率,K代表环境容量。
二、Gompertz曲线
Gompertz曲线是另一个描述生长过程的模型,尤其适用于描述生物在成熟前 的生长过程。这个曲线在早期阶段呈现出较慢的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 速度逐渐加快,并在成熟前达到最大值。
2、曲线因素复杂性。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总 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劳动力市场结构、货币政策的松紧等。
3、曲线动态变化。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 形态和位置会随时间推移而动态变化。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货币价值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与通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缩则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升值,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但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4.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不足,而失业率低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民间消费、投资和就业等。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互补,但也会面临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问题。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投资、消费、信贷等。
9.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
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整个经济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关注整个国家和全球经济的总体现象,例如国家的总生产、失业率、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政策四个方面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通常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生产能力增加。
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发展以来,有两种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有稳定的制度和政策,它的经济增长将取决于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因素。
而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由于市场运作的不完善和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在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创新创业和扩大内需等手段,不断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的过去4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一个经济奇迹,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矛盾等问题,为此,中国的发展战略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整体和持续上涨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造成。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对国家和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降低人们的购买力、减少投资等。
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至关重要。
当货币供应过度的时候,银行便会降低利率并增加贷款,导致人们倾向于消费而非储蓄。
这会导致实物货币过多,价格也就随之上涨。
尽管通货膨胀对于经济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支持一定程度上的通胀也是必要的。
例如,通货膨胀可以带来银行针对季节性需求做出的适当财政政策调整。
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央行对于监管商业银行始终需要保持一个平衡,在适度扩张和不太扩张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国民经济总量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凯恩斯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经济增长理论,并对其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以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他提出的“多重波动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受到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影响,而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采取逆周期调整的政策,增加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指导原则。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有其局限性。
它没有很好地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而且在实施政策时需要政府具备较高的行政能力和财政空间。
二、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
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所推动。
在这一理论中,市场机制被视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
新古典主义理论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认为市场自由竞争可以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行。
它主张通过激发私人投资和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在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经济增长受到投资、储蓄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新古典主义理论也有其不足之处。
它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市场失灵的情况,无法解释经济波动和不平等问题。
另外,新古典主义理论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也较为忽视。
三、内生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内部因素推动的,主要取决于知识、技术和制度等内生变量。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投资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制度建设等领域,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经济学考研必备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考研必备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经济学考研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同时,国际经济学也是考研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经济增长和国际经济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经济增长1. 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的增加情况。
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衡量标准。
经济增长是国家实现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基础。
2.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1)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如投资和教育。
(2)劳动力增长:人口数量和素质的改善。
(3)技术进步:包括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进步。
(4)制度环境:政府政策、法规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 经济增长模型(1)凯恩斯经济增长模型:强调需求的影响,通过增加投资和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供给的影响,认为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4. 经济增长的测量方法(1)实际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2)人均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3)总因素生产率:指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二、国际经济学1. 汇率与国际收支(1)汇率:指一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直接标价法:以本国货币表示国际商品价格。
(3)间接标价法:以外国货币表示国际商品价格。
(4)国际收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外国经济交往的资金流动情况。
2. 国际贸易(1)自由贸易:国家间在无关税、配额和其他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正常贸易活动。
(2)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用于限制或者保护国内产业。
(3)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指国家应该专注于自身优势产业的生产,从而实现贸易的互补和优化资源配置。
3. 国际投资(1)直接投资:投资方直接在目标国进行投资,并拥有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
滞胀理论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即滞胀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以菲利普斯曲线为表征。
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它的发现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威廉·亚瑟·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
他通过对英国经济数据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而当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这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且被广泛地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的走势。
根据这个曲线,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平衡点。
例如,当失业率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但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反之,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然而,菲利普斯曲线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首先,菲利普斯曲线假设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是一个稳定的负相关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关系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供给冲击、物价预期、经济结构等。
其次,菲利普斯曲线往往建立在长期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而现实经济往往处于波动和不确定性中,这可能导致曲线的变动和失效。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的扩展和修正。
一种较常见的修正是引入预期通货膨胀率,即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根据这种修正,菲利普斯曲线变成了菲利普斯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期望值两条曲线的组合,预期通货膨胀率对曲线的位置和形态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滞胀理论和菲利普斯曲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差异,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性可能受到限制,这进一步促使经济学家对滞胀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
总结起来,滞胀理论是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之一,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这一理论的表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_兼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解读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周期联动——兼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解读沈利生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周期性联合运动,本文在变交点直角坐标系下分析了两者的联动变化。
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经济周期中存在着相似的周期运动环,各周期环的逆时针运动方向反映了经济增长领先于通货膨胀,各周期运动环的形状和大小:扁平型、丰满型、瘦长型、娇小型,体现了各周期自身的特点,其变化顺序既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也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艺术的日臻成熟。
本文同时解读了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关键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菲利普斯曲线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
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波动中前进的,且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以GDP增长率的峰谷变化来划分(图1),1979年以来经历了4次高峰,即1984、1987、1992、2007年,同时低谷年份也有4次,分别为1981、1986、1990、1999年。
图1中2009年的增长率(8.0%)是估计数,有可能是第5个低谷年。
与经济增长波动变化相伴的是通货膨胀,这里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
在1997年以前,与GDP增长率的大起大落相对应,通货膨胀的起落幅度甚至更大。
1997年以后,随着GDP进入平稳增长期,经过多年的逐渐上升,于2007年达到高位,然后下落。
与其相对应的通货膨胀则在低位波动徘徊,以缓慢上升的趋势进入到2008年的相对高位,预计2009年将会下落。
分析和思考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联动变化关系既饶有趣味,给人启迪,又可就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的问题进行验证。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是从西方市场经济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点。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成立,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
现代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计量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经典贡献之一,现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已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存在与否做了各种不同的检验,我们在这里选取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进行检验。
一、通货膨胀、失业与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是为了纪念新西兰出生的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而命名的。
1958年,菲利普斯用英国的数据观察到失业率与工资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今天经济学家所用的菲利普斯曲线与菲利普斯所考察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的不同:(1)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用物价膨胀代替工资膨胀。
这种差别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物价膨胀与工资膨胀是密切相关的。
在工资迅速上升的时期,物价上升也迅速。
(2)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了预期的通货膨胀。
这种补充是由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爱德蒙·费尔普斯研究的结果。
这两位经济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工人错觉模型时强调了预期对总供给的重要性。
(3)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包括供给冲击。
这种增加要归因与欧佩克(OPEC),即石油输出国组织。
20 世纪70 年代,欧佩克引起了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这使经济学家更加认识到总供给冲击的重要性。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菲利普斯曲线说明了其通货膨胀率取决与三种力量:①预期的通货膨胀②失业与自然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③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作为供给冲击的结果,实际GDP和价格水平会发生预料不到的变动。
这三种力量表现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方程:π=πe-β(U-U n)+ν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β*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这个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由总供给方程式推导而来。
总供给方程式为:P=P e+(1/α)(Y-Y n)首先,在方程式右边加上一项供给冲击ν代表改变物价水平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外生事件。
P= P e +(1/α)(Y-Y n)+ν然后,方程两边减去上一年物价水平P-1得(P-P-1)=( P e - P-1)+ (1/α)(Y-Y n)+ν左边的P-P-1项是现期物价水平与上一年物价水平的差额,即通货膨胀。
博士后经济学理论模型知识点归纳总结
博士后经济学理论模型知识点归纳总结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理论模型为我们解析和理解各类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方法。
在博士后阶段,对经济学理论模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和机制。
本文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角度出发,对常见的经济学理论模型进行概述和分析。
一、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1.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模型之一,旨在解释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原因与机制。
该模型的基本框架包括生产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等要素,通过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人均经济产出增长等经济现象。
2. IS-LM模型IS-LM模型是描述经济活动中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其中,IS曲线表示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利率之间的平衡关系,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利率与实际货币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通过模型的分析,可以研究利率、货币政策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3. 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是研究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观察到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经验事实,通过分析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运作机制,研究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二、微观经济学理论模型1. 边际效用理论模型边际效用理论模型是微观经济学中用于解释个体消费决策的核心模型。
该模型认为,个体在消费时会考虑边际效用的变化,即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通过建立消费者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条件等数学模型,可以分析个体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进行最优的消费选择。
2. 供求模型供求模型是用于分析市场均衡情况的微观经济学模型。
该模型通过建立市场供给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研究市场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定量分析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价格和数量的影响,进而预测市场的均衡状态。
3. 博弈论模型博弈论模型是研究个体或机构在决策过程中相互影响和互动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通过分析参与者的策略选择与收益结构,推导出在不同博弈或交互环境下的最优策略和收益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Johansen 协整检验。Johansen 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是基于多元 VAR 的框架, 为了确定 VEC 模型中的滞后期, 首先应确定水平变量 VAR 模型的滞后期。 经检验, LR、 FPE 、 AIC 准则共同指向了 4 , 因此确定 VAR 模型中的最优滞后阶数为 4 , 相应地 VEC 3 。 模型中的最优滞后阶数为 确定 为了确定 Johansen 检验形式中是否包括趋势项或者截距项 , 表 2 对 5 种可能形式 的 Johansen 检验结果进行了汇总。
一、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背景下 , 世界经济的增长形成了资源核 、 、 心国 制造核心国和货币主导国相互依赖 彼此共生的模式。 这种相互依赖和彼此共 是世界自然资源 生的关系具体表现为资源核心国的资源不是用于自身消费而是出口 , 的主要供给国; 制造核心国为世界市场生产产品 , 同时也为世界消耗着资源; 国际货币 主导国拥有着国际金融体系运行的主导权 , 利用货币的特权消费着制造核心国的产 品。中国以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 成为以满足外需为目标的制造 核心国。此共生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 一是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 国际货币主导国的货币资本膨胀是中国经济增长函数的自变量 , 中国经济增长是资源 核心国经济增长函数的自变量, 中国和资源核心国经济增长所累积的国际货币又部分
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笔者用中国海关信息网( http: / / www. ①为了获得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数量, haiguan. info / Default. aspx) 统计的重点进口商品量值表中列示的商品进口量来测算 。
·46·
经济增长、 国际资源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货膨胀
( 二) 协整分析 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 ADF 检验方法对上述变量做平稳性检验, 滞后 期选择标准参照施瓦茨准则 ( SIC ) , 选择显著性水平 5% 作为判断标准。 从表 1 的单 LOGCRB 、 LOGDX、 LOGIL、 LOGCD 经过一阶差分后平稳, 位根检验的结果可知, 均为 I ( 1 ) 过程。
[11 ]
基于中国 1997 ~ 2008 年数据, 利用附加利率的新凯恩斯主
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 , 当期通货膨胀动态变化受通货膨胀惯 。 性和预期的共同影响 此类研究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 、 “中国因素” 二 在全球资源品价格变动中的作用 当前国际资源品价格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 一是通过期货市场定价, 主 要由世界几大知名期货交易所的标准期货合约的价格决定 ; 二是由市场上的主要供应 加之期货商品的定价权很大程 方和主要需求方谈判定价。由于期货商品的金融属性, 因此国际货币流动性的多寡和美元汇 度上掌握在期货市场参与者的机构投资者手中 , 率的变动成为期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对于后者而言, 世界资源品市场早已是典型 的寡头垄断市场, 垄断寡头凭借历史上形成的垄断性定价规则 , 成为事实上的定价者。 近几年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对外部资源严重依赖的特点, 使得“中国因素” 成为 国际资源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 为比较国际货币流动性、 美元汇率和“中国因素 ” 在国际资源品价格波动中的影 响力, 本文利用 Johansen 协整检验, 以确定国际资源商品价格与国际货币流动性 、 美元 “中国因素” 在长期均衡状态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 汇率以及 ( 一)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国际资源品价格采用路透社公布的 CRB 指数作为测度指标; 当前国际大 宗商品的计价货币为美元, 因此引入美元汇率指数作为美元走势强弱的指标, 并用 DX 表示, 数据来自财新网 ( http: / / www. caing. com / ) ; 国际货币流动性指标 ( IL ) 用美 元流动性和日元流动性之和来测算 。鉴于美国主要通过其贸易逆差对外释放美元 , 用 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作为美元流动性指标 , 数据来自美国经济分析局 ( BEA ) 网站; 日元 流动性用日本央行公布的 M2 测算, 并用日本银行公布的日元对美元的月末即时汇率 在 换算成用美元表示的 M2 。中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决定了其对资源品的过度依赖 , ① 构成 CRB 指数的 19 种大宗商品中, 中国有 14 种商品是净进口的 。这些重点商品中 包括了原油、 成品油、 铜、 棉花等与 CRB 指数构成相对应的商品, 较好地代表了中国对 大宗商品的需求, 并用 CD 表示。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 2006 年 1 月至 2010 年 12 月的月度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季节 因素的影响, 本文使用 Census X12 加法对各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 同时, 对所有数据 LOGDX、 LOGIL、 LOGCD, 作对数处理, 分别记为 LOGCRB 、 以消除异方差。
表1 变量 LOGCRB LOGDX LOGIL LOGCD 水平检验结果 检验形式 ( c, t, 0) ( c, t, 0) ( c, 0, 3) ( c, 0, 1) ADF 值 - 2. 344227 - 2. 197153 - 2. 069583 - 2. 192285 P值 0. 4042 0. 4822 0. 2575 0. 2113 检验形式 ( c, t, 0) ( c, t, 0) ( c, 0, 2) ( c, 0, 0)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一阶差分检验结果 ADF 值 - 9. 967848 - 7. 411849 - 2. 294449 - 11. 76126 P值 0. 0000 0. 0000 0. 0223 0. 0000
·45·
[5 ]
国的传导路径是受阻碍的; 闵娜和付雯潇( 2011 )
[10 ]
选取中国 2003 ~ 2009 年相关统计
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 国际原油、 粮食及金属类等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 人民币 、 汇率的大幅升值 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低利率导致的国内投资的放大是此轮通货膨胀 的成因; 杨小军( 2011 )
收稿日期: 2011 -05 -05 作者简介: 刘喜和( 1962- ) , 男,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4·
经济增长、 国际资源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货膨胀
地影响着国际货币核心国的经济运行 。二是生产与消费的分离。传统模式下, 生产与 消费是同时决定的; 而在共生模式下, 中国制造商品的数量和种类不是由中国自身决 定, 而是取决于消费核心国的消费意愿 , 即使期间资源价格上涨、 利润空间被价格或者 汇率因素压缩, 但迫于强制性地参与世界分工的客观前提和自身经济增长的需要 , 也 不得不固化在此模式下。于是, 从价格传导过程上看, 中国的经济运行出现了两个值 得证实的逻辑链条。一是国际货币流动性的释放一方面增加了消费核心国的外部需 求, 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扩大了中国对世界资源品的需求 , 进而推升了世界资源品 价格; 另一方面又借助于国际资源品的金融属性形成另一种推升世界资源品价格的力 量, 世界资源品价格的上升再输入到中国, 便成为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重要推动力。 这是认为中国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观点的逻辑基础 。 二是美元流动性释放推动中国 贸易顺差扩大, 导致人民币升值, 从而改变了中国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 , 抑制了输入型 通货膨胀的产生。这是提出以人民币升值抑制当前通货膨胀政策主张的逻辑基础。 本文拟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求证上述逻辑链条的真伪 。 纵观最近几年上述问题的研究文献 ,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检验国际大宗 [1 ] 人民币升值与中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 如张纯威 ( 2008 ) 和曹伟等 商品价格、 ( 2009 ) [2]的研究显示, 人民币升值不是抑制而是加剧通货膨胀 ;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
经济增长 、 国际资源品价格与输入性通货膨胀
— — —基于扩展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
刘喜和 天津财经大学
摘
经济学院,天津 300222
要: 在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引入国际资源品价格变量 、 货币供应量、
人民币名义汇率, 扩展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并利用 SVAR 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结 , “中国因素” 果表明 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资源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 其影响力度强于美 弱于美元汇率; 中国的经济增长、 国际资源品价格上升和输入性通货膨胀具有 元流动性、 共生关系; 输入性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强于经济增长 、 货币供应量因素和人民币升值的 影响; 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因此, 应大力发展期货市场, 鼓励国内 加强政府对国际大宗商品采购的宏观 大型企业参股或者控股国外资源开发公司的股权, 指导; 同时, 应加速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 。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资源品价格 中图分类号: F82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1625 ( 2011 ) 04 -0044-10
表2 序列空间 协整方程 迹统计量 最大特征根 AIC SC None No Intercept No Trend 1 1 - 11. 17616 - 9. 150804 Johansen 协整关系检验结果汇总表 None Intercept No Trend 1 1 - 11. 16794 - 9. 106418 Linear Intercept No Trend 1 1 - 11. 12155 - 8. 951527 Linear Intercept Trend 1 1 - 11. 10975 - 8. 903561 Quadratic Intercept Trend 0 0 - -
[3 ] 理部课题组( 2009 ) 将国际石油价格和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视为外部冲击 , 通过递 相比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 国际石油价格冲击对中国 归结构 VAR 模型实证分析表明,
进口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传递率更高 , 影响更大, 人民币升 [4 ] 2006 年 12 月之前, 人民币升 值的抑制通胀效应较弱; 潘锡泉和项后军( 2010 ) 认为, 值不仅不能抑制通货膨胀, 反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而之后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 通货膨胀的作用, 但效果微弱; 王彬等( 2010 ) 认为国际石油价格与中国通货膨胀不 存在任何方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 。但此类研究在逻辑上无法解释一个现象 : 如果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 , 或者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之间, 都是由第三方 因素推动的结果, 那么二者间就不存在现实意义的因果关系 。第二类研究将视角置于 开放经济框架下, 系统考虑了经济增长、 产出缺口、 外部价格冲击等变量与通货膨胀之 [6 ] 间的关系。如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2008 ) 拓展了 Gordon 的“三角模 , 并应用此模型和 VAR 模型得到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外 型” 部冲击只是导致通胀的因素之一 , 而 GDP 增长率仍是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 ; 耿强等 ( 2009 ) [7]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引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表明 , 中国 经济增长存在通货膨胀效应, 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通货膨胀效应非常微弱且统计上 [8 ] 不显著; 周茂华和李俊青( 2010 ) 基于 1994 ~ 2009 年季度数据, 应用 C -VECM 模型 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石油价格与 GDP 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长期来看油价上升抑制 [9 ] GDP 的增长, 而短期对 GDP 存在正向影响; 吴剑飞和方勇 ( 2010 ) 基于新开放宏观 经济学( NOEM) 框架, 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 ( BVAR ) 进行了计量检验, 结果表 , 明货币供应量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是诱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而外部冲击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