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
7-新凯恩斯主义
•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正是在新古典综合派逐渐失势,反对派别林立 的形势下(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供给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等 ) 逐渐产生的。
• 新凯恩斯主义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继承,而是对其 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
–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模型在统计检验上是失败的。特别是20世 纪70年代的统计数据未能证明IS-LM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 结合所说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这给了原凯恩斯 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 另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原凯恩斯主义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学基 础、违反了微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的指责,从理论 上动摇了原凯恩斯主义。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学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他 们采用了许多新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同时吸收并融合了各派经济 学家(甚至包括论敌)的理论精华及有用的概念、论点,有批判 地继承、发展了原凯恩斯主义。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恰恰与此观点相反。他 们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化会导致产 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所以,古 典的“二分法”失效;工资和价格有粘性, 粘性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经 济人信息的有限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因素引 起的。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 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 • 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是不 完全竞争、有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的经济 理论,都属于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 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 问题时的软弱无力。 •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是宏观经济理论缺 乏微观基础。 –这方面的表现至少有二:
• 一是他们通常把产量和就业的波动仅仅归因于名 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刚性,即把工资—价格刚性 看成是解释名义总需求变动造成实际经济变量变 动的唯一或者至少是主要的原因; • 二是他们对他们所倚重的这种名义工资和价格刚 性又只“假定是如此”,或只是说“事实如此”, 而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也不试图去说明为何会 存在这样一种似乎与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相 违背的刚性。这种“假定如此”或“事实如此” 的理论显然不能使人满意。
新凯恩斯主义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中,对上述两个问题给出肯定回答的 只有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
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和经济波动 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 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 价格和利率黏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 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以及宏观经济波 动的原因。
NK的财政政策主张
NK接受了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说 ,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他们认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对经济 过度频繁的干预会导致滞胀”的观点,主 张对经济进行“粗调”(“适度”的政府干预 )。
二、 粘性价格理论
粘性价格理论试图说明价格粘性的原 因以及它何以会造成产品市场不能完全出 清。
三、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理论试图证明为什么在资本(金 融)市场上会出现信贷配给以及利率的自动调 节并不能出清资本市场。
四、协调失灵理论
协调失灵(coordination failures)理论是用经济 当事人之间的市场协调失灵来解释经济衰退和就 业不足均衡的一种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 市场机制在协调经济当事人的行为以获得更合意 的宏观经济均衡(例如,充分就业)方面是失灵 的。其原因是,在一个由众多经济当事人构成的 分散经济中,经济当事人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的,虽然每个人都是追求最大化的理性人, 但是每个人的市场力量都很小,而且每个人都出 于自利动机行事,市场机制无法成功地协调整体 的经济行动,宏观经济将会出现多重均衡( multiple equilibria),并可能陷入就业不足均衡。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特色
第五讲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萨缪尔森、诺德豪 森《经济学》。
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的假设的非现实性。
理性预期假说的非现实性。
许多理论与事实不符。
2、实践上: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事实说明,政府干预对于经济 复苏具有积极的作用,听任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其后果 是难以预料的,而持续的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是政府和 国民难以接受的。
第二节
名义刚性
索洛曾经从六个方面概述了工资粘性的原因,这六个 原因是: 1、工人反对名义工资的下降,因为这会影响不同行 业的工人在工资结构中的相对地位。 2、厂商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情愿在非市场出清水 平上支付工资,因为这可以迫使工人干活。这就是效率 工资假说。
3、经济以外的社会因素也可能使工人团结一致 抵制工资的降低,即使这可能不符合个别工人和个别 行业的短期利益。 4、工人可能从雇主那里得到默许,以粘性工资率 来补偿不断增加的失业危机,这就是隐含合同理论。 5、工资合同的指数化是不完善的,经常无法跟上 通货膨胀的步伐,这是一个制度方面的事实。
五、两派新凯恩斯主义
分歧在于是名义粘性还是实际粘性
Greenwald & Weiss:以 理性的经济人、灵活的制度、 不完全信息和非完善市场为 核心信息研究方法研究失业 和经济周期波动
曼昆和罗默:认为 名义价格刚性是经济 周期波动最基本的原 因
菜单成本论,长期合同 论,价格交错调整论, 弯折的需求曲线理论
3、新凯恩斯主义:
(1)是在原来的凯恩斯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 留了凯恩斯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某些基本假设; (2)从非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那里吸取了某些新的论点, 并且它自己也增添了一些新的基本假设,引导出某些新 的观点。
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如下方面的特色: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第八章 新凯恩斯主义
工资和价格刚性又只“假定是如此”,或只
是说“事实如此”,而并未作进一步解释,
也不试图去说明为何会存在这样一种似乎与
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行为相违背的刚性,这
显然不能使人满意,这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
初以后传统凯恩斯主义陷于深刻危机的主要
原因之一。
5
新凯恩斯主义从本质上看与传统凯恩斯 主义是一致的,即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固有缺陷是造成失业和经济周期波 动的原因,解决问题不能单靠市场经济的 自发调节作用,而需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 必要的干预调节。
19
他们认为,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经济当事人 的理性行为,工资与物价是刚性的,因而当总需求 减少或波动时,就不能通过价格的调整来适应、消 化,必然导致实际产量与就业的减少或波动,经济 将呈现出不稳定性。
结果是在80年代发展出了另外一种以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风格出现、并且包括理性预期在内而具有 凯恩斯主义结论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15
从理论根源方面看,后凯恩斯经济学家 为凯恩斯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理论观点与 政策主张,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使之更 为综合。如对供给的重视,把总供给与总 需求的分析相结合,由IS—LM模型推出 AS—AD模型。
16
另一方面,一些年轻经济学家则既要坚持 凯恩斯的非均衡思想,又受到新古典主义理 论的启发,着眼于研究新的宏观经济理论, 力图将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构建有微观基础的,以凯恩斯思想为核心的 宏观经济理论,由此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
10
两者区别在于:新古典经济学是利用完全 信息,完全竞争,完全市场体系,不存在交 易成本,有代表性的经济主体等来建立自己 的经济模型;
而新凯恩斯主义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时, 利用的则是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等。 他们使用了与新古典理论相同的一般均衡方 法和结构,但不同意市场结清的假定。 11
新凯恩斯主义
三、信贷配给理论
信贷配给包括两方面: ①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当中,一部分人的贷款申请被 接受而另一部分人既使愿意支付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 ②贷款人的贷款申请只能部分被满足(例如,一百万的 贷款申请只能贷到五十万)
其原因包括: 信息不对称, 银行厌恶风险,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四、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 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 一 、 粘 性 工 资 理 论 1、效率工资理论 2、局内局外人理论 3、隐形合同理论 4、长期合同理论
二、粘性价格理论:
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实现商品价格粘 性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菜单成本 第二:长期合同 第三:风险成本论 第四:成本加成定价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背景 凯恩斯主义难以对西方国家出现的滞涨问 题做出合理解释 凯恩斯主义认为:
增加货币供给
需求
减少货币供给
膨胀不会同时存在,但在7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 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
•
在这种形势下,凯恩斯主义者一方面继承凯 恩斯国家干预的传统,另一方面吸收新思想,对 自己的传统理论进行改革,力图使凯恩斯主义走 出困境。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流派:新凯恩 斯主义。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帕金于1984年提出的。这 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曼昆
斯蒂格利茨
费尔普斯
伯南克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 (1) (2) (3) (4) 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 理性预期假设 最大化原则假设 市场不完全性假设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即可 能 来自供给方面,也可能来自需求方面。
1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解析
最后,新凯恩斯主义在长期分析方面向新古典主义 趋同。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完全致力短期静态需 求分析,几乎很少涉及供给分析, 这种理论作为30 年 代经济大危机的产物, 对资本主义走出危机困境, 具 有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总是处于危机 之中,一旦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就不太合适了。 新凯恩斯主义者在继承凯恩斯的传统重视需求变动 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同时,也开始涉及供给变化的影响。 尽管机制不同,两派最终都承认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向上倾斜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则是垂直的。
菜单成本
餐单成本是指企业为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 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表所花费的成本。 菜单成本包括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两部分。 实际成本是指研究和确定悉尼价格的成本,重新编印价目 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的成本,更换价格标签的成本, 为新价格做广告等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 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另一类成本是企业调整价格的机会成 本,如价格变动的次数过于频繁,会使顾客感到麻烦和不 快,有可能减少对此种商品的需求而造成损失,甚至包括 处理顾客怨言的成本,这些虽然不是企业实际支出的成本, 但同样阻碍着企业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是新凯恩斯主义反击新古典 主义的判断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第十二章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
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责难和挑战,一批仍然 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西方学者也随着 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目前的新凯恩斯 主义派别。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 等 新凯恩斯主义派别的特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加以论述: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特点
一、与新古典学派的主要分歧 二、对新古典学派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三、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坚持 四、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的理由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讲解
1.1.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尽管“新凯恩斯主义”这个术语于 1984年为 帕金(Michael Porkin )所首次使用,但在 70年 代新古典革命的第一阶段这条思路就已存在了。 从那以后迅速成长的新凯恩斯主义主要关心“以 最大化行为和理性预期为基础探索严密可信的工 资和价格粘性模型”。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是 对70年代卢卡斯所阐述的凯恩斯主义的内在理论 危机做出的反应。凯恩斯主义理论家所面临的最 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弥补原凯恩斯主义模型的理 论缺陷和不一致,而这又要求建立一个将工资和 价格刚性假设理性化的总供给理论。
第五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小组成员: 刘少伟 吴玲玲 张永华 陈莹 任佳 韦苏丹 黄蕙冰
1.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的与形 成背景
2.新凯恩斯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3.主要理论与反对者观点
4.对新凯恩斯主主义的形成的与形 成背景
原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 原凯恩斯主义的困境: (1)理论不能解释“经济滞胀”现象; 对策不能解决“经济滞胀”问题,陷入两 难局面。 (2)不能解释和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的 问题。 (3)鼓励消费,不鼓励储蓄与节俭,导 致社会积累迟缓,资本形成缓慢。
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
宏观经济理论缺乏适当的微观理论基础, 或者说,宏观经济理论和微观经济理论没 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 既没有很好地说明名义工资刚性的原因, 也没有说明价格刚性的原因。 几乎没有讨论劳动市场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缺陷
在《经济学》第16版中,萨缪尔森认为,新古典宏观 经济学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在实际生活中,价格、工资和利率的变动具有一定 的粘性,市场不能持续出清,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具有真 实效应; 第二,理性预期的假说不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主要结论与事实不符合。他们认为,产量和就业的 波动根源于当时人的错觉,他们将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当 作相对价格的变动,而分别错误地调整本来是不应该调整 的劳动供给与产量供给。因此,失业都是自愿的。实际上,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高失业率很难用自愿失业来解 释。 第四,在实践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没有提出良好的政 策建议,对经济实践的影响较小。
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五节新凯恩斯主义
13
1.5.2 欧洲的新凯恩斯主义者
欧洲的新凯恩斯主义者也继承了非市场出清的 传统,但解释原因时更强调欧洲特色(如高度 工会化、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等),包括 LSE的R. Jackman、W. Carlin以及牛津的S. Nikel等
14
1.5.3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称其为“学派”与其说是为了确切,不如说是 为了方便。在解释价格和工资粘性方面,各人 的出发点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27
解释(2)——偷懒模型
偷懒模型(Shirking model)(Shapiro & Stiglitz, 1984)流传最广,几乎成为效率工资模 型的代名词
偷懒的原因 效率工资是偷懒的负激励
28
偷懒的原因
几乎所有的劳动合同都是不完善的,不可能将 工人责任的每一方面都具体规定
如果同时工人的努力程度难以监督,将产生工 人的努力自选(Effort Discretion) 对工人而言,努力产生负效用,工人有偷懒的 激励
39
3.2.2 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概述 局内人的权力 推论
40
概述
1980s由Lindbeck和Snower提出 局内人是指在职雇员 局外人是指长期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失业工人或 短期在职的临时工 在效率工资模型中,厂商决定工资高于市场出 清水平;而在局内人——局外人模型中,权力 很大程度转移到局内人
44
推论(3)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以解释: 技术的退化(人力资本销蚀) 工作热情的下降 这样即使对劳动的需求提高,失业者也难于或 不急于再就业,对工资调整和就业的一些降低, 局内人的权力增大,失业长期延续
41
局内人的权力
16--第十六章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16.2 真实刚性
对真实工资刚性的不同解释:
不完全竞争
工会力量过于强大 存在劳动力流动成本
局内人——局外人模型
不完全信息
逆选择 道德风险
效率工资模型
16.2 真实刚性
效率工资模型(索洛,1979) 假定企业的生产函数为
非自愿性失业
真 实 工 资 SL
w*
U
w
DL1 DL2
0
L2
L1
Ls
L
16.3 失业、经济周期与政策建议
失业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
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垄断竞争前提下,通
过工人意愿的真实工资和厂商根据劳动生产率 和成本加成决定的可行真实工资之间相等而获 得。
NAIRU
取决于工人和厂商的力量对比。
16.3 失业、经济周期与政策建议
失业
滞后理论
描述了NAIRU与实际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如下:
U Nt U Nt 1 a(Ut 1 U Nt 1 ),0 a 1
其中,UNt表示第t期的NAIRU,Ut-1表示上期的实际失业率
。从上式可以看出,实际失业率的变动将引导NAIRU向同一 方向变动。
名义刚性:
宏观经济中的价格水平或工资水平不能够
进行充分调整的状态。
名义价格刚性
名义工资刚性
名义刚性
名义工资刚性
市场分为固定价格市场和灵活价格市场。固定价格 市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和大多数商品市场;而灵 活市场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和小部分商品市场。在劳 动力市场上,由于不存在拍卖者,频繁调整工资会 提高交易成本,从而不是理性行为人最优的选择。 因此,长期合同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
16.1 名义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特征:
采纳了新古典方法中的“理性预期” 假设,致力于构建一 个将工资和价格刚性理性化的模型。
在的一个解释。
非自愿性失业
真
实 工
SL
资
U w*
w
DL1
DL2
0
L2
L1
Ls
L
16.3 失业、经济周期与政策建议
失业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 在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垄断竞争前提下,通 过工人意愿的真实工资和厂商根据劳动生产率 和成本加成决定的可行真实工资之间相等而获 得。 NAIRU 取决于工人和厂商的力量对比。
16.2 真实刚性:不完全信息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 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 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 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 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市场 交易一方参与人不能观察另一方的行动或当观 察(监督)成本太高时,一方行为的变化导致 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第 15 章
40 30 20 10
0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 经济理论
主要内容
名义刚性
名义价格刚性 名义工资刚性
真实刚性
真实价格刚性 真实工资刚性
失业、经济周期与政策建议
16.1 名义刚性
新凯恩斯主义的起源
第六章 新凯恩斯主义
2、推导(1)
假设开始工人与厂商就劳动合同进行谈判确定货币工 资W。谈判时,工人不知道未来的实际价格水平,故 只能根据他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Pe确定的W/ Pe决定 劳动的供给Ns( W/ Pe )。而在合同期间,实际价格 变动时,厂商到时可以按实际价格水平确定的W/ P决 定对劳动的需求Nd(W/P)。 设谈判时的实际价格水平为P0,二者谈判定下来的货 币工资W0恰能实现充分就业,即 Ns( W/ Pe ) = Nd(W/P),充分就业的就业量NF能生产YF。 ( P0 , YF )可得到一点A。
第四节 信贷配给理论(2)
原因:信贷市场的供给者(银行)的期望收益不仅取决于 贷款利率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借款人还款的概率。因此银 行不仅关心利率水平,而且更关心贷款的风险。如果贷款 风险与利率水平不相关,在需求大于供给时,银行可以通 过提高利率水平增加自己的收益,不会出现信贷配给现象。 然而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人正是那些预期还贷可能性 低的借款人。由于银行和借款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利率 将使风险低的贷款人退出市场——逆向选择。结果利率的 提高可能降低而不是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所以银行宁愿 选择在相对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拒绝一部分贷款要求,而不 愿选择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借款人的要求,信贷 配给就出现了。
2、长期合同论或交错调整论
该理论认为,价格之所以不随AD下降而及时下降,是 因为厂商之间存在长期的供货合同,这种合同可保证买 主在合同期内按照合同签订时的价格购买到所需要的产 品。 虽然合同到期,价格可以随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但长 期合同不是同时签订的而是交错进行的,因此,厂商只 能在合同到期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间断地调价,这使产 品市场的价格变化缓慢。 另外,厂商为了能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也 不希望经常调价。
新凯恩斯主义 PPT
效率工资模型:效率工资的决定
厂商的利润函数:π=Y-wL 产量函数:Y=F(eL) F'(eL)>0
F''(eL)<0 努力程度函数:e=e(w) e'>0 厂商目标:max π= F(e(w)L)-wL
利润最大化条件为:
w e'(w)/ e(w)=1 或 (Δe/ e)/(Δw/ w)=1 工人工作努力程度对工资的弹性等于1
4、理性预期约束(rational constraint expectation)
或近似理性预期(near-rationality)
(二)失业产生的原因——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
失业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综合派:需求不足 新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粘性
1.工资粘性
工资粘性存在的原因:效率工资模型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4)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在统计检验上的失败:
§ 原凯恩斯主义理论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 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检验结果: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正相关,经济现实是
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
2 、反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3、 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刚性:
(1) 工资和价格不能下降 (2) 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
影响 (3) 刚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粘性:
(1)工资和价格不能灵活、迅速地变动 (2)工资和价格变化受到供求以外的因素影响 (3)粘性的存在使非均衡成为常态
学派 工资、价格的特征
新古典宏 观经济学
完全弹性
原凯恩斯 主义
原凯恩斯主义: 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滞涨: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
第三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厂商 在经济变化时更愿意调整数量而不是价格。因此造 成就业和产量的周期性波动。 • 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理论:菜单成本之小,微 不足道;数量调整也可能需要成本(遣散费等)。
2.长期合同论
厂商之间存在的长期供货合同使价格不能随着总 需求的调整而及时调整:长期供货合同内含长期的 价格协议,使价格具有粘性。
二、主要代表人物 • 斯蒂格里茨
三、重要理论观点
(一)假设条件与特征
• 除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定以及理性预期假定 之外,最重要假设是: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无法 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 使经济受到冲击后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非市场出清 状态。 • 特征:否认新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常态是不完 全竞争而非完全竞争,经济长期处于非瓦尔拉斯 均衡中。
(二)粘性工资理论
1. 效率工资理论(劳工市场理论) • 效率工资是一种足以消除工人偷懒的实际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与劳动市场充
分就业均衡相适应的工资水平,或者高于劳工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为什么? (1)高工资改善其营养状况。 (2)降低工人流动性,激励其留在企业工作,减少新人的培训成本。(劳动转 换模型) (3)支付高工资给能力强的人,以减少雇佣劳动上的“逆向选择”。(逆向选 择模型) (4)提高工人努力程度,减少怠工的可能。(怠工模型“欺骗-威胁模型”) (5)工人积极工作;厂商因劳动效率提高而获利。双赢。(利益互惠模型)
• 其主要理论成果是价格粘性与工资粘性分析——名 义粘性派与实际粘性派。 名义粘性派:把失业和经济波动归结于名义工资和 价格总水平的粘性。经济受冲击时,由于名义工资 和价格总水平具有粘性,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故厂 商只能调整数量(产量和就业量)。因此,即使有 理性预期存在,也无法迅速调整各方面状况以完全 适应宏观政策,这就使宏观政策有效。 实际粘性派:即使名义工资和价格总水平有很大伸 缩性,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 会导致实际粘性,而不是迅速调整。故宏观经济政 策仍然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主义的兴起,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又焕发了新的生机。目前的研究普遍以厂 商和家庭等经济主体的行为为微观基础, 以此来获得价格变动与总量变动之间的关 系。这种分析通常假设市场环境为垄断竞 争,厂商变动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 价格就不具有完全灵活性。这种方法被称 为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N e w Keynsian Phillips Curve,简称 NKPC), 这种理论的产生,应当归结于凯恩斯主义 理论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新综合。凯恩 斯主义强调工资和价格的粘性,侧重总需 求对经济的影响;而真实经济周期强调价 格具有完全的灵活性,侧重分析供给,认 为供给是改变实际经济活动的核心因素。 Goodfriend 和 King(1997)将这种理论倾 向称为新新古典综合。
通常总通货膨胀等式具有以下形式: 在每一个时期,厂商都有两种选择,可以 调整价格或者保持价格固定不变,其比例 分别用 1- θ和θ表示,该比例也可以表示 价格粘性的程度。由于假设厂商是完全相 同的,在时期 t 选择调整价格的厂商都会选 择最优的价格 pt*。因此价格加总的价格水 平为 pt= θ pt-1+(1- θ)pt*,通货膨胀率为 π t=(1- θ)(pt*-pt-1)。
经济中所出现的实际通货膨胀对外部冲击
的反应具有粘滞性的原因。
在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每
一个厂商在每一个时期都能确定其价格,
但厂商跨时期获取信息与重新计算制定价
格的过程是缓慢的。在每一个时期,都有
一定比例的厂商获得有关经济运行情况的
新信息,以此来确定价格的变动,制定新
的价格,而其他厂商仍然按照原有的计划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以Taylor (1980)和 Calvo(1983)的早期工作为
基础,这些模型强调粘性名义工资和价 格对于后向预期的个人和厂商的重要性。 在 Calvo 的模型中,垄断竞争厂商以价格 调整的频率为约束条件最优地设定价格, 该模型与 Taylor 的粘性工资模型比较类 似。加总单个厂商的最优价格设定行为, 就可以把通货膨胀与预期通货膨胀相结 合。该模型得出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为 π t=Et πt+1-[αλ 2/(1- λ)](ut-u*),其中: π为通货膨胀率,u 为失业率,u* 为自然失 业率,λ为每个时期调整价格的厂商所占 比例,α为一个大于零的参数。该模型表 明,当前通货膨胀率是人们对下一期预期 通货膨胀率以及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 偏差的一个函数。除了当期的失业率与自 然失业率之间的偏差之外,该模型关于通 货膨胀率的解释变量仅包含对将来通货膨 胀率的预期,因而这种菲利普斯曲线也被 称为前向模型。
出缺口同方向变化,这与传统菲利普斯曲
线的结论基本一致。
新凯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 曲线
在前述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
基础上,Fuhrer(1997)认为如果假设部
分市场主体使用一种简单的规则来预测下
一期的通货膨胀水平,而其他人使用与完
全理性相一致的方法预测通货膨胀,那么
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模型是不成立的。
Gali 和 Gertler(1999)改变了前述模型的
假设,假设有(1-k)的厂商采用前瞻性预
期,而另外一部分厂商采用后顾性预期,那
么在 t 时期新的价格方程为 p t*= ( 1 - k )
ptf+kp
tb,其中
p
f t
为前瞻型厂商确定的价
格,而 ptb 为后顾型厂商确定的价格。比例
为(1-k)的前瞻型厂商以以下方式确定价
时期 t 设定时,厂商考虑预期未来边际成本
的贴现,而贴现部分依据主观贴现率,部
分依据预期持续时间或目前已决定的价格。 设 m^ct 为实际边际成本的对数之偏差,则 可以获得反映通货膨胀与边际成本之间关
系的新菲利普斯曲线为πt= δ mct+ β Et
{π t+1}+ ε t,其中
。
在新凯恩斯主义的文献中,大多数研
升,经济出现了繁荣。
为了解决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模型存在的这些问题,Mankiw 等经济学家
提出了粘性信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而粘
性信息的思想与 Lucas(1973)和 Fischer
(1977)等的有限信息假说有理论上的延
续性。Lucas(1973)认为,理性的经济
主体处于非完美的信息环境之中,其决策
只能依赖于相对价格。Fischer(1977)也
指出经济模型中的理性预期与经济主体掌
握的信息有关,并且提出了后来产生广泛
影响的厂商定价规则。M a n k i w 和 Reis
(2002)综合了 Lucas 和 Fisher 的某些思
想,用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通
货膨胀动态,其主要目的是理解战后美国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 构建
在借鉴 Calvo 等人的模型的基础上, Gali 和 Gertler(1999)提出了新凯恩斯主 义菲利普斯曲线,该模型假设市场是垄断 竞争的,厂商改变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这 样价格就具有粘性,同时假设厂商具有理 性预期。在厂商最优选择的基础上,可以 构建菲利普斯曲线。
格:
,而后顾
型厂商价格决定方式为 ptb=p*t-1+ π t-1,其 中 p*t-1 是由后顾型价格决定者在过去决定 的平均价格。
综合以上各公式,可以获得新凯恩
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即π t= δ kmct+ ω fEt{π^ t-1}+ ω b π t-1+ ε t,其中 εt 为潜在度量误差项。在对该等式估计 时,Gali 和 Gertler(1999)用实际劳动收
新凯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是前 瞻性预期与后顾性预期的混合,它承认厂 商具有不同的预期方式,一部分厂商是前 瞻型的,而另一部分厂商是后顾型的,不同 类型厂商所占的比例变化,会影响一个经 济体系的通货膨胀水平。传统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后顾型的,当理性预期模型出现后, 菲利普斯曲线都变成前瞻型的,新凯恩斯 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是对二者的综合。
与陈旧的信息确定价格。厂商的行为与
Calvo 的交错定价模型类似,无论厂商上
次更新信息是在哪个时期,每一个厂商在
更新其价格计划方面均有相同的概率。
厂商的最优价格为 p*=pt+ α yt,j 时 期之前更新其信息的厂商制定的价格为
究采用产出缺口来取代边际成本,因为边
际成本的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与产出缺口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m^ct= λ yt*= λ(yt-ytn),其中 yt* 为产出缺口,yt 为产出 的对数,ytn 为产出的自然水平,λ为边际 成本的产出弹性,该模型就可以改写为
π t= φ yy*+ β Et{πt+1}+ εt,φ = δλ。该 模型结合了前瞻性的因素,通货膨胀与产
52 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0 年 33 期
假设不存在调整成本,那么厂商在
每一个时期 i 都会以以下方式设定价格:
pt*(i)= μ +mctn(i),其中μ为加成,mctn 为 边际成本的对数。另外,由于有价格调
整的约束,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为
。其中β为主
观贴现因子。用文字表示,就是当式各个系数的含义为:δ =(1-k)(1- θ) (1- βθ)ψ-1,ωf= βθψ-1,ωb=k ψ-1, ψ = θ +k[1- θ(1- β)]。这就是所谓新凯 恩斯主义混合菲利普斯曲线(N e w Keynsian Hybrid Phillips Curve)。
财经视线 Finance Economy
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述评
■ 王 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 线目前已成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中心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凯 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内容以 及政策含义,研究了基本的新凯恩斯 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混合菲利普斯曲 线和粘性信息的菲利普斯曲线,指出 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实现了新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兼有前瞻型和后顾型行为的特征,具 有分析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重要应用 价值。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新凯恩斯主义 价格粘性
问题提出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与实 际经济活动如失业率或其他衡量总量经济 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为政府列出了简单直观的政策菜单,是政 策制定者的重要参照系。最早的菲利普斯 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于1958年提出 的,他在题为《1861-1957 年英国失业和 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的文章中研 究了英国的失业与名义工资,提出了通货 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随后 萨缪尔森和索洛用美国的数据表明了通货 膨胀和失业之间类似的负相关关系。他们 的推理是,这种关系的产生是因为低失业 与高需求相关。这些经验研究引发了一场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长期讨论,弗里德曼、 菲尔普斯、卢卡斯、费希尔等经济学家都 质疑了由经验数据导出的菲利普斯曲线的 稳定性。由于理论的发展和经验统计的困 难,使得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有所调整和修 改,把预期包含进工资和价格的反应函数 中。Romer(2002)对这种概念发展进行 了回顾和总结。
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菲利 普斯曲线模型
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中,如 果生产者不是频繁地调整其价格,那么该 模型中的通货膨胀遵循附加预期的菲利普 斯曲线的特征。因而从本质上说,新凯恩 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是一种粘性价格模 型,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通货膨胀的一 些动态特征。但有些经济学家如 Mankiw 等经过经验检验发现,这种模型不能解释 通货膨胀的持续性,甚至出现了与经验事 实相矛盾的结论:实际通货膨胀对货币冲 击的反应是逐渐做出的,而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的结论是立即调整 (M a n k i w a n d R e i s ,2 0 0 2 );有经济学 家发现,通货膨胀变量的自相关系数为 1,说明通货膨胀在各期的数值与前一时 期数值相关,具有惯性,但新凯恩斯主义 菲利普斯曲线却得不出这种结论 (Fuhrer and Moore, 1995);新凯恩斯 主义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得出了通货紧缩 导致经济繁荣的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是相 反的。在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中, 厂商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前向的,如果中央 银行明确表示降低货币供给,产生通货紧 缩,而厂商会在通货紧缩到来之前就降低 其产品价格上升的速度,这样流通中的实 际货币数量反而增加了,总需求随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