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0章 预期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十章预期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是如何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它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效用的分歧何在?答:(1)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解释①凯恩斯认为,在未实现充分就业,即资源闲置的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未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实现,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总需求的增加无法使国民收入增加,而只会引起价格上升。
这也就是说,在发生了通货膨胀时,一定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是对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该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具有替代关系;通货膨胀越高,则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则越高。
②货币主义者在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时引入了预期的因素。
他们所用的预期概念是适应性预期,即人们根据过去的经验来形成并调整对未来的预期。
他们根据适应性预期,把菲利普斯曲线分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短期中,人们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人们实际得到的工资可能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从而使实际利润增加,刺激了投资,增加就业,失业率下降。
在此前提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在长期中,人们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迟早会一致。
名校《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总需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考点难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货币数量论表10-1货币数量论(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1)主要观点: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②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③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2)政策主张:①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②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③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016/10/18
16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6.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2016/10/18
17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八、例题 7.理性预期和适应性预期有何区别?
(1)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做出的估 计。如企业决策要考虑当前收益率,还要对未来收益率做出预期。 (2)新古典综合学派和货币主义采用“适应性预期假说”:认为经济行为主体对未来情况的预期,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为适应已有情况而调整的。但对任一给定时期来说,他们对任一经济变量的未来情 况的预期值则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已有数值得加权平均数。人们在形成对现期的预测价格时,要考虑 上一期的预测误差,当上一期预期价格高于实际价格时,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要相应地减少;反之,则 相应增加。 (3)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实际上,这一假设包含三个含 义:第一,作出经 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 一 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 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 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第十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本章框架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 假说 货币主义主要观点 政策主张 基本假设 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 论和共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和经 模型的主要观点和政策 含义 假设条件及特征 新凯恩斯主义 名义黏性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 AD AS模型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人大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历年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历年考研试题汇编一、简答题1、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函数,说明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原因。
2、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如果将“控制通货膨胀预期”提升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那么在政策层面上公开宣布这一目标的意义何在?二、论述题1、请分析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大国开放经济中,扩展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的产出机制及影响因素。
2、根据IS-LM模型,在什么条件下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货币政策好。
一、简答题1、结合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三个概念,简要分析和评价财政政策有效性。
二、计算题1、考虑一个经济:Y=K1/3*L2/3,这个经济有1000单位资本和1000个工人,工人的名义工资水平为W,经济的一般物价水平为P。
(1)请把这个经济中的劳动需求表达成实际工资和资本存量的函数;(2)如果实际工资可以调整到使劳动市场均衡,那么实际工资使多少?在该均衡状态下,就业量、产出和工人所得的总工资量使多少?(3)如果政府要求企业把实际工资上涨到1,会导致就业量如何变化?三、论述题1、2008年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经济运行数据。
数据显示,11月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创近31个月新低,而此前2008年8月PPI涨幅为10.10%,9月下降至9.1%,10月再次大幅下跌至6.60%。
请用你所学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模型分析: (1)11月份PPI的快速回落是前一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吗?(2)PPI的快速回落给出了那些有关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信息?(3)请评价先前紧缩性货币政策有的效性,并回答: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好还是固定规则的货币政策好?一、简答题1、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有什么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解释这种不同的?二、计算题1、假设一个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k1/2,其中k为人均资本。
求:(1)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2)在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假定年折旧率d=10%,储蓄率为S=40%。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
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 实际 GDP=名义 GDP÷GDP 折算指数 7.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指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值。 它不是 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产 出和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1 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中南财大 2003 研) 2.国内生产总值(GDP) (中国政法大学 2003 研;北交大 2005 研;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研;财政部 2006 研;上海交大 2006 研;四川大学 2006 研) 3.名义 GDP 和实际 GDP(武大 2000 研) 4.潜在产出(北航 2004 研;北航 2006 研) 5.国民生产净值(NNP) (武大 2001 研)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厦门大学 2006 研)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2000 研;武汉 大学 2006 研;南开大学 2006 研) 7.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南开大学 2005 研;深圳大学 2005 研) 8.个人收入(PI) 9.流量与存量 10.重置投资 11.自发投资(autonomous investment) 12.引致投资(induced investment) 13.转移支付 14.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15.四部门经济模型 16.绿色 GDP(北师大 2007 研) 1.2.2 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001 研) 1.简要说明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武大 2007 研) 2.为什么说 GNP 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 1998 研) 3. 单纯用GNP作为经济活动衡量标准有何不足?(南京大学2006研) 4.请分析 GNP 与 GDP 的不同。 (南开大学 2005 研) 5.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 2001 研) 6.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 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 GDP 之中?(武大 2002 研) 7.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 1999 研) 8.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 GDP?(北方交大 2000 研) 9.下列各项是否计入 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 (复旦大解(宏观)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10章.docx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难点重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山三个理论发展而來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口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Z—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二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AY=W),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I'可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収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止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己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川,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y = L(y,r)=厶(y) + L2(r),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厶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対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索。
②弗里德曼根据口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丄)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k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两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阳己。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小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木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帀场制度木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经济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2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招生专业:世界经济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考试时间:1月19日下午考题编号:410西方经济学局部〔6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新货币数量论2.产量分配净尽定理〔欧拉定理〕3.黄金割率4.治理通货膨胀的渐进主义5.李嘉图等价定理二、简答及计算题〔每个10分,共30分〕1.简述新凯恩斯主义是如何坚持和开展原有凯恩斯主义的根本观点的。
2.某厂商生产产品F,销往两个相互隔绝的市场——完全垄断的本国市场和完全竞争的外国市场。
已知厂商生产F产品的边际本钱曲线为MC=Q,本国市场的需求函数为P=12-4Q;外国市场F产品的价格为4。
试问:〔1〕该厂商应当采取何种定价策略?〔2〕计算并作图说明在该策略下厂商在不同市场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
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理论根底。
三、论述分析题〔15分〕1996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8次连续降息;〔2〕扩大财政支出以及国债发行规模;〔3〕在“十五〞方案将“适度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相结合〞作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根底。
请问:〔1〕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从理论角度讲,哪些因素决定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率?〔3〕如何理解“十五〞方案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①什么是“适度的货币政策〞?②为什么要采取如此的政策组合?③为什么要将该种政策基调以正式官方文件确定下来?附: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2X〕》;《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202X年〕表1 国家财政债务收入单位:亿元表7 固定资产增长率〔比上年〕单位〔%〕答案局部中国人民大学202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招生专业:世界经济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考试时间:1月19日下午考题编号:410西方经济学局部〔6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1.新货币数量论:指弗里德曼的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加以表述的货币需求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原凯恩斯主义
1、比较新凯恩斯主义与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并着重分析他们对经济波动的看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失业、市场不出清是经济的常态”的说法,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是重要的,认为古典二分法(注)失效,重视短期分析;强调市场的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赞成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新凯恩斯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工资、价格黏性(刚性),市场不出清、斟酌使用经济政策的观点。
但同时也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例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
关于经济波动整个宏观经济问题被归结为两个问题:总需求是否等于总供给,如果不相等会引起经济波动;用什么经济政策对付经济波动。
不同的经济学派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图中的投资口和储蓄口总是连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与储蓄,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不需要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或其他原因,投资口和储蓄口之间没有管道相连,投资未必等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等于总需求,所以管道中流动的国民收入会因此而上下波动。
为稳定宏观经济,国家必须干预。
新古典综合的观点也是如此。
随着新古典综合的衰落,以货币主义为先驱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出现。
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错误在于忽视了货币发行过多的消极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发货币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没有顾及通货膨胀的后果。
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西方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
货币主义认为,这不过是用政府投资替代了私人投资。
政府投资往往用于非生产投资,而私人投资的用途总是生产性。
生产性投资减少,企业雇工人数减少,部分地造成失业;生产性投资减少,社会生产量减少,部分地导致通胀。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都认为经济运行的问题出现在需求方面。
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而货币主义则反对财政政策,主张着重货币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理论,用企业的不完全信息来解释宏观经济学中波动问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二、判断题 1.所有经济学家都同意当经济发生繁荣或衰退时,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来调节经济。 () 【答案】F 【解析】并非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政府调节经济,古典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 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认为任何旨在调节经济的政策都是无效的。然而凯恩斯主义和新凯 恩斯主义则认为经济调整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政策来调节经济。
Pe t 1
Pt 1
,其中,
Pe t 1
Pt1 为预期值与实际值的差距,
为调整系数(
0
1
)决定了预期对过去的误差进
行调整的幅度。ຫໍສະໝຸດ (2)“适应性预期”这一术语由菲利普·卡甘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一篇讨论恶性通货膨
胀的文章中提出。由于它比较适用于当时的经济形势,因而很快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应用。
适应性预期模型中的预期变量依赖于该变量的历史信息。
4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 际国民收入;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坚持以( )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 A.利率 B.货币供给量 C.信贷流量 D.准备金 【答案】B 【解析】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力主单一政 策规则,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的政策。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0章
– 注意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含义既有一致性,也有区 别。其区别主要在于:
• 国民财富涉及存量角度,即涉及特定时点上的(已有商品和服 务价值)数量。
•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 基本原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假定总供给曲线是 垂直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是如何受到“有限供 给”的影响。
– 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经济 萧条情况下“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凯恩斯主义 在假设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情况下研究均衡国民收入 是如何受到“有效需求”的影响。
–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
• 在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循环图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生产要素市
家庭收入
场 货币市场
私人储蓄
生产要素支付 企业储蓄
借
借
贷
贷
家庭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政府
政府购买
税收
公共产品 与服务
企业
消费 产品与服务市场
企业收入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因
• 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一个泛指的总量概念, 前一章所以到的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 在不同条件下降期总量看做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 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 所谓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相等(均衡)状 态时的国民收入。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出品】
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答:(1)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以下几个理论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完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决策及银行制度,而货币需求函数则表明,货币供给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完全无关。
在货币供求相均衡时,根据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由于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仅仅可以作出轻微的变动,而在长期中又是不变的数量,于是货币供给量M便是影响名义收入Y的决定性因素,即货币数量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②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自然率假说,就业量(从而实际国民收入)是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新货币数量论的方程式中的Y与M无关。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V在长期中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货币数量M能影响的只能是价格P以及由货币所表示的变量。
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③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可以具有轻微变动的解释,以及货币主义从自然率假说出发,对货币政策在短期中的效应的考察都支持了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
④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
按照自然率假说,经济有趋向于自然率(即充分就业)的自行调节的机制。
因此,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合理配置的有效工具。
虽然各种随机扰动将使经济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本身仍具有长期均衡的趋势。
因此,如果国家干预干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
(2)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根据其理论和对经验资料所做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①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式中,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1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宏观经济学第十章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古典学派与凯恩斯经济学;2.正统凯恩斯主义;3.货币主义;4.供给学派;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6.新凯恩斯主义。
一、单项选择1.萨伊定律在货币经济中表现为()。
a.投资恒等于储蓄;b.投资等于储蓄;c.货币供给恒等于货币需求;d.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2.古典经济学说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争论的焦点是()。
a.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b.市场机制能否自动合理配置资源;c.需求管理政策比供给管理政策是否更有效果;d.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是否更有效果。
3.强调市场经济具有自我矫正机制、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叫做()。
a.凯恩斯经济学;b.凯恩斯主义;c.新凯恩斯主义;d.古典经济学。
4.强调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学说通常叫做()。
a.凯恩斯主义;b.货币主义;c.古典学说;d.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奥肯定律;b.蒙代尔定律;c.萨伊定律;d.李嘉图等价定理。
6.在欧文·费雪的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中,货币数量的变动仅仅影响()。
a.实际收入;b.名义收入;c.一般价格水平;d.总就业量。
7.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a.仅仅影响价格水平;b.会同时影响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c.仅仅影响实际收入;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影响。
8.货币主义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
a.在短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b.在长期,会影响价格水平与实际收入;c.在短期仅仅影响一般价格水平;d.在长期仅仅影响实际收入。
9.货币主义者相信货币流通速度()。
a.相当易变;b.短期内比较稳定,在长期会剧烈变动;c.相当稳定;d.短期内剧烈变动,在长期比较稳定。
10.古典经济学认为()。
a.货币数量的变动不影响真实变量值;b.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真实变量值;c.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就业量;d.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10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简答题1.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答: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1)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黏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
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试说明: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价格呈黏性的原因,以及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的影响。
答:价格黏性指经济变动中价格调整缓慢的倾向,价格黏性分为名义价格黏性和实际价格黏性。
名义价格黏性指名义工资和名义价格的调整不能按照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变动;实际价格黏性是与“名义价格黏性”相对而言,是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工资的黏性,一种工资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一种价格相对于另一种价格的黏性。
(1)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价格之所以有黏性,原因是主要有:①市场的不完全,存在垄断竞争。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价格黏性,但实体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只占有很小的部分,非完全竞争是市场的主体,在这种市场上,企业可以决定自己产品的价格,当变动其产品价格的时候需求付出一定的成本,因而导致了短期内价格无法立即作出调整,出现价格黏性。
②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是指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这就使企业不会轻易变动其成本。
造成价格黏性。
③协调失灵。
当一个社会无法取得一个可行的、所有人都认可的结果时,社会就出现了协调失灵。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 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r b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r e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 ⋅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 )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一般地说,各种有形资产预期的报酬率愈高,愿意持有的货币就越少。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银行准备金(bank reserves)答:银行准备金是指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提留的存款称之为银行准备金。
2.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答: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之间相互借贷,交易在联储准备金账户余缺资金时所支付的利率。
它是一种以美元计价的短期(隔夜)无风险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利率。
3.联储储备资产负债表(Federal Reserve balance sheet)答:联邦储备资产负债表是指美联储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价值表。
该表左方记录美联储的资产,右方记录美联储的负债和净值。
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则记录的。
4.公开市场业务:买和卖(open-market:purchases and sales)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西方经济学第十章习题答案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一、思考题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
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
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10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0.1 难点重点归纳西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
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
货币主义的基本主张之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①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 y =MV 和MV=PT ,后一种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 Y=k P 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
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
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程:,)()(),(21r L y L r y L PM +== 式中L 为对货币的总需求;1L 为对货币的交易需求;L 2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 为利息率;P 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中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
但是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②弗里德曼根据自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k1)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自然率假说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自然率假说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本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
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
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入;(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
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
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
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
(3)市场出清。
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率。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1)宏观政策无效论。
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
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
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
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5.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古典模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之中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以及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素(如外汇波动等)引起。
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之稳定的。
由于意料之外的因素无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因素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素的作用。
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6.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
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
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的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
7.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1)公债非中性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把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认为公债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此,他们还提出了所谓的“公债哲学”,其要点是:第一,公债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
国家与公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
第二,政府的政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
第三,公债不会对子孙后代构成负担,因为发生公债可以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子孙后代在偿付公债的负担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消费。
由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把用公债来弥补由于增加支出而造成的政府预算赤字这一办法看作是经济萧条时期刺激总需求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看来,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即是有益处的。
(2)李嘉图等价定理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
西方学者把它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货币政策不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路径,而且认为用公债弥补政府赤字或减税的办法刺激经济都无济于事,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即不会带来益处。
巴罗认为,不管公债负担落在当代人身上还是后代人身上,李嘉图等价定理仍是成立的。
8.新凯恩斯主义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责难和挑战,一批仍然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西方学者也随着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目前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派别;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等人。
(1)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肯定和吸收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被吸收过来。
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下列两个:①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②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
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2)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的坚持在部分地吸收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同时,新凯恩斯主义者也坚持了一些凯恩斯主义的原有论点。
被坚持的论点约有6个:①工资和价格粘性。
②市场非出清。
原因是工资和价格粘性。
③“斟酌使用”的原则。
④李嘉图等价定理不一定成立。
第一,普通人的远见不够;第二,人的生命有限,利己的人未必关心下一代的还债情况。
⑤挤出效应的影响受条件的限制。
第一,挤出效应只有当LM曲线处于垂直状态时候(充分就业时候),才完全发生,但是垂直状态毕竟不是常态。
第二,在没有充分就业前,只是部分挤出私人投资,如果政府用适当的扩张货币政策相配合,利率未必上升很多。
⑥经济萧条对自然率具有永久性作用。
永久性作用是指经济萧条的长时间存在会对自然失业率的数值造成永久的作用。
例如,由于长期荒废工作,工人的技能失效了,这会导致自然失业率的增加。
9.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的理由(1)工资粘性的理由:①合同的长期性。
②合同分批到期的性质。
③效率工资论。
效率工资是指满足效率对工资的弹性为1时的工资,即工资增加1%,效率也提高1%时候的工资。
为了刺激工人的积极性,厂商愿意支付高于平均工资的效率工资。
④长期劳动合同论。
认为长期劳动合同对厂商和对工人都是有利的,可降低谈判成本,减少罢工次数,而这种劳动合同排除了工资适应条件变化而迅速调整的可能性。
(2)价格粘性的理由①市场的不完全。
②工资的粘性。
③菜单成本:厂商改变价格需要重新印刷它的产品价格表,向客户解释原因等等措施都会带来费用和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一样,如果价格变化很多,成本会增加,顾客可能也不满意。
④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
10.新凯恩斯模型和对经济波动的解释把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市场的情况加以比较,可以看到,前者的劳动市场处于不出清的状态,供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后者的劳动市场中,存在着出清的状态,这种不出清和出清的差别也应该存在于二者的其他市场。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是用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并结合长期劳动合同的交错性质来说明的。
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例如导致经济衰退),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10.2.1 概念题1.粘性工资(sticky wage)(武大2001研)2.货币非中性(上海交大2004研)3.货币工资刚性(武大2002研;西安电子科大2006研)4.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华中科大2003研;武大2002研)5.理性预期(上海交大2004研;对外经贸大学2004研;浙江大学2002研;南京大学2001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华东理工大学2006研;南航2006研)6.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人大1999研)7.菜单成本(menu costs)(人大2004研;人大2000研;北大1999研;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8.凯恩斯革命(北师大2004研;北大1998研)9.效率工资理论(北大1998研)10.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武汉理工大学2004研;武大2000研)11.李嘉图等价定理(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人大2006研;西安交大2006研)12.长期劳动合同论13.市场出清假说14.凯恩斯经济学14. 货币中性(深圳大学2007研;中财2007研;北航2007研)1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16.庇古效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17.弗里德曼难题18.费雪的“过渡时期”19.凯恩斯定律20.托宾Q比率(复旦大学2006研;西安交大2006研)21.卢卡斯批评(西安交大2006研)10.2.2 简答题1.按照新凯恩斯学派的分析,价格为什么呈粘性?它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均衡有什么影响?(北师大2002研)2.简述效率工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