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喜辽妥软膏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喜辽妥软膏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注胺碘酮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喜辽妥软膏尤其是喜辽妥配合其他疗法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
标签:喜辽妥;胺碘酮;静脉炎临床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静脉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最有效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1],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较佳。
胺碘酮pH值2.5~4.0,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胺碘酮外周静脉注射时还释放5-羟色胺等活性因子到组织间隙,5-羟色胺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2],有研究报道,胺碘酮静脉输注浓度>3g/L 时,有诱发外周静脉炎的风险;如持续静脉输注时间>1h,胺碘酮浓度不超过2g/L,同样有诱发静脉炎的风险,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泵入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3]。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群的皮肤薄、弹性比较差且松弛、感觉比较迟钝,血管的弹性减退,进而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静脉炎。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
静脉炎的发生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而且也会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靜脉炎分级采用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4],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综合干预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研究进展
32(4):27-34.
cm复方红花酊纱块沿静脉回流
・1604・
生堡塑岱坦堡苤查垫!!生i旦!旦筮!!鲞筮!!翅g塾i旦』丛堂盟坚望:丛型!:!Q!!:!坐:!!:型!:!!
.综述.
综合干预预防静脉输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 研究进展
张学萍马小燕李桂英姜明慧 戴庆妍
【关键词】综述;护理;静脉炎;胺碘酮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是一种苯芘呋喃类
衍化物,属于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多通道阻滞特 性,广泛应用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但因其pH值偏低, 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即使无 药液外渗,也可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轻者 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条索状改变伴剧痛, 甚至出现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给患者 造成极大的痛苦,且易引发医患纠纷。积极采取各种干预措 施预防静脉泵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已 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一、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2 J: 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改变,未触及硬 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 肢长,在下肢输液易形成静脉炎。 3.护理人员因素: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对血管反复穿 刺,导致静脉血管损伤,使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巡视观察时 未及时发现问题;对患者主诉不重视,未严格做好交接班,发
究发现浓度为6 mg/ml的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
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接经外周静脉给药易发生浅表静脉炎[1],它主要用于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其属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备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特性和作用[2],但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引起静脉炎。
随着临床静脉使用胺碘酮日趋增多,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1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1.1 药物浓度大,时间长血液中的正常PH值为7.4,超出此范围,输入的药物无论过酸或过碱,都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功能[3],引起静脉炎。
临床常用的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偏低,呈酸性,若配伍后偏离其PH值范围,则可能产生混浊、沉淀或加速分解[4],引起静脉炎。
1.2 血管选择不当选择较细弹性欠佳的上肢浅静脉血管,由于胺碘酮的酸性刺激引发静脉炎;选择下肢静脉穿刺,由于下肢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液回流速度慢,从而增加了药液与血管的接触时间,引发静脉炎。
1.3 穿刺不熟悉,固定不牢固心律失常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通透性增加,不易固定,反复穿刺致使血管损伤,针头固定不牢固而脱出血管外,均可导致静脉痉挛、充血、水肿,导致静脉炎。
1.4 巡视不及时,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在患者输注胺碘酮时,应做好交接班,输注过程中要勤巡视,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增强自身责任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告知在输注胺碘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学会自我观察,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幅度,以防药液外渗而导致静脉炎;嘱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调节输液泵的按纽,注射部位有胀痛等感觉时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嘱患者穿宽松衣服,避免手部屈曲,防止局部血管受压,以降低静脉炎及渗漏发生率。
2 预防2.1 调节输注的浓度、PH值、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5]在使用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的过程中,掌握好其给药浓度和给药的持续时间至关重要。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注射液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引发静脉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使用该种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理特点及其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趋向严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 穿刺技术的因素:在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加大对静脉的损伤;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易导致药物外渗;输液结束拔针的时候按压不当,没有按至静脉穿刺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药液外渗;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情况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容易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
(2) 药物因素: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为6.5,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小于6.5,呈酸性,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损伤内皮细胞;且胺碘酮含碘,同样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损伤血管内膜,患者静脉输注浓度>2mg/mL则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胺碘酮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使得药物外渗发生之后未能及时发现。
(4)其他因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过度依赖报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等情况;药物滴注速度不均、输液时间过长、针头位置固定不良、输注速度过快、环境温度不当等。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胺碘酮注射液为强酸性,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易损伤血管内膜。
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置浓度不可>2 mg/L,使其pH值及含量趋向稳定。
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使用不同部位连续静脉滴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药超过6 h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而不同部位6 h连续给药其静脉炎发生率为0%,胺碘酮输注6 h时,要与其他静脉通路液体互换。
(2)合理选择静脉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率,输注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摘要】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静脉炎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
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引发静脉炎的原因,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定期更换输液管、注意穿刺部位消毒、保持输液部位清洁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炎的情况。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促进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炎、预防、护理、临床、原因、措施、护士、作用、实施方法、质量、卫生事业、发展。
1. 引言1.1 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危害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静脉疼痛、红肿、硬结、局部渗液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引起感染和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疾病的病程,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和护理负担。
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至关重要,是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护理措施的宣教和实施,能够有效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危害,加强预防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2 重视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工作胺碘酮是一种用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但在注射过程中可能会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
重视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静脉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延长治疗周期,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护理工作是预防和治疗静脉炎的重要环节,而在胺碘酮注射液引发的静脉炎护理中更显得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注射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反应和感染征象,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处理,从而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和发展。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并对胺碘酮注射液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
研究随机方法正确且应用了分配隐藏, 报道了失访和退出的情况, 一般资料比较数据全面, 文献质量
较高, 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55 —
第1期
医 学 研 究 与 教 育
第 38 卷
4 小结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临床最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引起的静脉炎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引用: 李艳玲, 刘兰, 冯翠娜, 等.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1, 38(1): 53⁃57. DOI: 10.3969/ j.issn.1674⁃490X.2021.01.008.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实际应用时, 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人意愿, 建议尝试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3 2 3 新型敷料治疗
水胶体敷料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地用于防治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措施之一, 其主
要成分是羧甲基纤维钠, 具有较强的自溶清创能力, 可吸收渗出物质, 从而减轻局部组织水肿, 缓解
疼痛。 近年来, 水胶体敷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静脉炎 [23] 。 也有研究者尝试将水胶体敷料用于盐
痛; 2 级为穿刺部位出现红斑及疼痛和 ( 或) 水肿; 3 级为穿刺部位疼痛及出现红斑、 形成条状痕或
纹、 可触及的静脉索; 4 级为穿刺部位疼痛, 伴有红斑和 (或) 水肿,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2 5 cm,
有脓液渗出。
2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
2 1 药物因素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作为抗心律失常的一线用药被广泛地用于心血管内科, 但该药 pH 值偏酸性, 对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成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成因及护理对策【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属于强刺激性药物,是近年来报道的引起静脉炎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之一。
临床观察发现:经外周静脉途径输注胺碘酮时会引起患者局部浅静脉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胺碘酮溶液pH值为2.5~4.0,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对局部皮肤组织和外周血管的刺激性较强,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的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
其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有时伴疼痛,穿刺静脉部位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1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1. 1 患者自身因素1. 1. 1 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松弛,静脉血管相对脆性较大,痛觉减低,反应迟钝易发生静脉炎。
1. 1. 2 重症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外渗性静脉炎。
1. 1. 3 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状态,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脆弱,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静脉回流不畅,液体容易外渗。
1. 1. 4 患者对药物的认识缺乏,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1. 2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为2.5~4.0,偏酸性,静脉滴注应用时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和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1. 3 穿刺部位选择1. 3. 1 选择细小血管上肢外周静脉相对细小,胺碘酮的酸性对其刺激性很大,所以容易引起静脉炎,因此应避免下肢静脉应用此药。
1. 3. 2 选择下肢静脉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液流动缓慢,胺碘酮停留在下肢静脉时间过长而引起静脉炎。
1. 4 留置针的使用1. 4. 1 选择型号不妥一般选择型号为20~22号的小号留置针,并保证针尖锐利,以减少穿刺针过粗造成的血管机械性损伤。
1. 4. 2 留置时间过长美国护理学会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在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5 d是完全可行的。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泵入胺碘酮是临床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本文针对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性刺激和局部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红肿、温热、疼痛等症状。
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换药等措施。
预防措施包括规范使用药物、定期检查患者血管情况等。
护理效果评估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静脉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静脉泵入胺碘酮、静脉炎、原因、临床表现、护理对策、护理措施、预防措施、护理效果评估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静脉注射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中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静脉泵入胺碘酮可能会引起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静脉炎是指在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为了避免这种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以及有效的护理对策和护理措施。
通过对预防措施和护理效果的评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部分结合临床实际,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2. 正文2.1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泵入胺碘酮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可能引起静脉炎。
静脉炎是由于静脉内发生炎症所致,造成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药物性刺激:胺碘酮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果注射浓度过高或注射速度过快,会对静脉壁产生刺激作用,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 静脉损伤:在插管或移动注射位置时,未能正确操作或使用不当也容易导致静脉损伤,加剧静脉炎的发展。
3. 感染:如果静脉插管或注射药物时不注意无菌操作,使细菌病毒侵入静脉,也会诱发静脉炎的发生。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
胺碘酮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探讨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寻找减轻静脉炎的方法。
方法改变传统的输液法式单独建立静脉通道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选择正确正确的血管,做好消毒处理,勤巡视,勤观察,发现有静脉炎发生,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
结论静脉炎是静脉使用注射用胺碘酮的常见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对药物的认知水平,加强责任心,及时认真的评估血管情况等积极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护理措施胺碘酮商品名可达龙,主要应用于当不宜口服给药时,治疗心律失常。
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博的心肺復苏[1]。
我科从2010年1月开始广泛应用。
但因其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2010年1月~12月共计使用胺碘酮88例,造成静脉炎20例,2011年1月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后取得满意效果,2011年1月~10月共使用胺碘酮62例,造成静脉炎5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12月88例使用胺碘酮患者中发生静脉炎20例,发生率为22%。
20例患者年龄为46~76岁。
下肢静脉注射发生12例,静脉注射为小血管的6例全发生了静脉炎。
另2例为静脉推注后发生。
其中Ⅰ级13例,占总发生率的65%,Ⅱ级5例,占总发生率的25%,Ⅲ级2例,占总发生率的10%。
2011年1月~10月62例使用胺碘酮患者中发生静脉炎5例,发生率为8%。
1.2静脉炎的分级1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2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3级: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索状物。
2 原因分析2.1医护人员及患者对药物的副作用认识不足2.1.1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心脏不良反应:常见心动过缓;胃肠道不良反应:很常见:恶心;注射部位反应:常见:可能的炎症反应,例如:通过直接外周静脉途径给药时出现的浅表静脉炎。
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预防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护理目的探讨应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预防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治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方法对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并对其采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结果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治疗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很大幅度的降低。
结论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对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给药所致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标签:胺碘酮;预防静脉炎;护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方面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其良好的疗效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了福音。
但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静脉输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常见的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操作技术水平,加强其责任心,正确的评估穿刺部位血管情况,准确掌握该药物的特点,将有效的减少胺碘酮注射液对患者造成的组织损伤及静脉炎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12月对科室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观察,对100例使用胺碘酮注射液的患者进行观察。
1.2方法对使用胺碘酮的患者进行用药前后皮肤及穿刺处的观察,不断改进护理措施。
2 预防措施2.1准确选择穿刺血管2.1.1在使用药物前阅读药品说明书,掌握正确用药方法,根据医嘱正确配制,剂量准确,首选中心静脉导管用药[1]。
但这一要求却很难去完全实现。
2.1.2 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的患者,选择血管时一般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前壁血管,避免选用趾指静脉或选用皮下组织少而临近关节神经等部位静脉[2]。
2.1.3偏瘫患者尽量不要在患侧穿刺,穿刺时要选择末梢循环好且管径粗的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比上肢静脉更易发生静脉炎。
2.2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2.2.1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沟通能力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
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护理人员高超的操作能力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穿刺失败对患者血管的损伤。
2.2.2确保回血通畅,严禁反复在同一根血管内反复穿刺,要避免针头与血管角度不适宜,此做法会导致针进入血管的部分紧贴在血管壁上,这样,在患者变换姿势或移動时会产生机械性摩擦刺激血管导致血管痉挛、充血或水肿,造成药物渗出形成静脉炎。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防治的护理进展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防治的护理进展作者:陈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3—02胺碘酮是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由于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即使没有药液外渗,也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可以出现很严重的静脉炎[1] ,是静脉使用胺碘酮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近年来,医护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1 药物因素: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主要原因是药物的酸碱度和药物的浓度,正常人血液的PH值为7.35~7.45,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是6.5,胺碘酮的pH值为2.5~4.0,其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内皮细胞,引起静脉炎。
胺碘酮的有效成分是碘,碘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大。
如果药物浓度过高,在短时间内有大量药物输进血管,就可损伤血管内膜,胺碘酮注射液说明书中对浓度有严格的要求,负荷滴注前10分钟浓度不超过1.5mg/ml,随后的给药浓度不超过1mg/ml.王雅莉等[2]发现,用浓度为1.2mg/ml的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滴注,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2 非药物因素:主要是患者的血管因素,是引起静脉炎的内在因素,血管的管径、弹性和穿刺部位与静脉炎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
静脉越小发生的机率越大,这主要与局部血流量小、药液在局部堆积有关。
远端发生的机率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主要与血流量和血管静脉瓣有关。
王秋莉[3] 认为,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当注射药物浓度过大,静脉滴注使管腔压力增大时,血管难以承受压力,可导致药物外渗刺激血管引进静脉炎。
李小琴等[4】在工作中发现,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加上长期卧床,下肢血流缓慢,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使外周静脉压增高,促进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引起静脉炎。
应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应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1)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热、痛等不适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安慰患者,指导其抬高患肢,向其讲解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对红、肿、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用0.25%的洁尔碘棉球擦拭局部皮肤,每天3次,症状可逐渐消失。
(3)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利用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
(4)利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亚硫酸钠或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疗时间较单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明显缩短。
(5)用马铃薯切片或捣烂贴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马铃薯有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但要避免应用于皮肤破损处,以免感染。
(6)用中药大黄15g、金银花15g、车前草10g煎液100mL,涂抹冲洗,每日3次。
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进展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是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1]。
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预防护理并发症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和有效性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服务。
因此对静脉炎应以预防为主。
现对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1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药物因素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溶液pH 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浓度胺碘酮(6 mg/ml)静脉泵输注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2];临床上虽然稀释后滴注,由于时间长了对注射局部血管壁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3]。
机体自身因素解剖位置;肘窝、手腕等关节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指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导致损伤血管、神经[4];血管本身:因经常采血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5];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其发生渗出[6]。
医源性因素操作:操作人员洗手欠规范;无菌操作时各种微粒控制不当[7]或操作欠规范;穿刺技术操作欠熟悉,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或按压时间过短等引起药液外渗。
或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问题: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通常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此外微量泵泵速较低,发生外渗时往往不易发现,当外渗到一定程度机器才报警,若护士巡视不及时,依赖报警系统,则药物外渗就不能及时发现,而引发静脉炎。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目的:分析静脉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44例应用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受损血管恢复正常。
结论:选择恰当的注射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的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标签:胺碘酮;静脉炎;原因;预防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静脉炎患者20例,心律失常12例,年龄40~70岁,其中轻度:局部疼痛红肿,局部有尾足,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包块及硬結。
中度:局部疼痛、红肿、静脉走形有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重度: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皮肤温度增高。
1.2 方法在血压、心电监护下,静注胺碘酮,首剂150mg加10%葡萄糖20mL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时间5~10min,如无效可以胺碘酮300mg每个加10%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心律失常被纠正后可停药。
往往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或停药后出现静脉炎。
2 原因分析2.1 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血液pH值为7.4,而胺碘酮注射液pH值2.5~4.0,偏酸,对血管刺激性大,加之碘刺激性,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人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应激能力,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2.2 选择血管不当:由于外周静脉相对流量小,不能很快的稀释药液,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了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静脉,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2.3 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2.4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病人的主诉不重视,病人穿刺部位出现渗出、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2.5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患者过敏体质,对碘过敏,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
医技----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赵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技师苏乐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胺碘酮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盐酸胺碘酮,主要用于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胺碘酮临床效果显著,但经静脉给药时,药品不良反应明显,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
现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收到的胺碘酮致局部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制订防治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一、用药因素药物pH:血液正常pH为7.35~7.45,如输入的药液pH过低,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静脉炎。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为2.5~4.0),低于人体血液正常的pH,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
1.给药浓度不当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超过3g/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质量浓度为6g/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2%。
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由于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大,易引发静脉炎,故上肢外周细小静脉不适于作为该药静脉给予的途径;而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较长,也易导致静脉炎。
3.穿刺技术原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拔针时按压不当,都可造成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
4.药物输注持续时间过长静脉输注胺碘酮引起局部静脉炎与药物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时间的长短有关。
连续输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且程度越严重,这与局部血管长时间受强刺激有关。
5.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消毒面积小,皮肤消毒不彻底,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二、患者原因1.患者对药品的了解程度患者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给药过程中未能很好配合,从而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55 36·综述·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赵芳,付燕(威海404医院 内科楼13楼,山东 威海 264200)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55.0240 引言胺碘酮是光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适用于除Q-T间期延长以外的各种心律失常,适应症广泛。
其制剂为盐酸胺碘酮,因PH 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大,易损伤血管皮内细胞,引发静脉炎,血管局部出现红、肿、热、痛、静脉硬结,沿血管走向出现红色条索状改变伴压痛。
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现将近年来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防治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1.1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很容易就会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速度较为缓慢,药物在此处停留时间较上肢长,很容易导致发生静脉炎。
1.2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
1.3 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不要过度依赖报警系统。
1.4 由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对胺碘酮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选择外周静脉不当及静脉穿刺水平差也有一定关系。
静脉越小发生的几率越大,这主要与局部血流量小,药液在局部堆积有关。
远端发生的几率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主要与血流量及血管静脉瓣有关系。
2 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2.1 尽可能选择静脉输注,控制输液速度静脉注射时间应至少超过3min,首次注射后15min内不可重复进行静脉注射。
2.2 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外周静脉的话选择上肢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穿刺,因为下肢静脉有静脉瓣,血流缓慢,药物在局部血管停留时间比上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的防治进展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是
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1]。
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
88.2%[2]。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预防护理并发症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和有效性的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服务对象提供最佳服务。
因此对静脉炎应以预防为主。
现对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1 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
1.1 药物因素
药典表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pH2.5~4.0,溶液pH 值是影响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浓度胺碘酮(6 mg/ml)静脉泵输注入也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重要因素[2];临床上虽然稀释后滴注,由于时间长了对注射局部血管壁的直接刺激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3]。
1.2 机体自身因素
解剖位置;肘窝、手腕等关节感觉迟钝,如有渗漏,早期不易被及时发现;指间等处细小静脉管壁薄,耐受性差,易渗出,导致损伤血管、神经[4];血管本身:因经常采血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也易出现外渗[5];老年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管腔变窄,血流淤滞,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内压增高,液体容易渗出血管外。
老年患者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其发生渗出[6]。
1.3 医源性因素
操作:操作人员洗手欠规范;无菌操作时各种微粒控制不当[7]或操作欠规范;穿刺技术操作欠熟悉,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或按压时间过短等引起药液外渗。
或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问题: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通常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此外微量泵泵速较低,发生外渗时往往不易发现,当外渗到一定程度机器才报警,若护士巡视不及时,依赖报警系统,则药物外渗就不能及时发现,而引发静脉炎。
2 预防护理措施
2.1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和交接班制度,重视病员主诉,如病员主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认真观察,做好健康教育和告知工作。
对高浓度胺碘酮注射液要熟悉其药理、药物知识,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减轻其血管刺激性。
2.2 合理选择血管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固定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要,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从远端向近端,避免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8]。
同时要把握好穿刺方法,力求一针见血,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2.3 规范化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严格控制和预防各种微粒因素;
加药时用70%酒精棉签到消毒安瓿后徒手掰开,减少针头的反复使用或采用一次性针头,抽药时垂直插入安瓿的底部及使用终端具有微孔滤过膜过滤器的注射管可使输液微粒(10~20% μm)的滤过率超过80%,以上方法均可减少各种微粒对机体的损害[4]。
2.4 掌握好药物的浓度、输入速度及输液量,对高浓度的胺碘酮宜均匀缓慢的速度输入,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注意和了解该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监测指标知识,采用输液泵控制调节好该药的输入速度和入量。
若浓度过高、输液量过快易产生血栓性静脉炎[9]。
2.5 减少血管壁机械刺激和药物性损伤在全程输液中,首先严格选择针头,严格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在同一条血管周围反复输液或留置针头过久,妥善固定针头[10];一般采用留置针对血管壁刺激小,易固定,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从而减少静脉渗出和静脉炎发生[11]。
输液完毕拔针时,将患者肢体略抬高,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管两个穿刺点3~5分钟(有出血倾向者应酌情延长压迫时间),防止血液、药液(胺碘酮)漏出,造成局部皮下淤血,诱发静脉炎。
2.6 正确掌握微量注射泵的应用
由于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泵速较低,发生外渗时往往不易发现,所以护士要严密巡视观察微量注射泵运转及患者注射局部情况,对可疑有药物外渗或微量泵报警,则立即拔除针头,酌情保护对症处理局部,在对侧或其它部位重新注射。
3 治疗和护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一旦发生静脉炎,则应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3.1 药物湿敷
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外加保鲜膜包绕[12],因硫酸镁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通过镁离子的透入,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细胞的渗透压,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的目的。
在浸透硫酸镁的纱布外用保鲜膜包绕可始终保持硫酸镁纱布一定的湿度,能达到持续湿敷。
用75%酒精湿敷患处(酒精过敏者禁用)[13]可扩张局部血管,有利于药物渗透到血管内,使局部肿胀减轻;且酒挥发时可带走机体的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而起到冷敷作用;冷湿敷可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动,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
3.2 氧疗
用氧气喷射局部,使渗出局部形成的缺血缺氧,得到有效的循环解善。
3.3 中药疗法
用马铃薯片贴敷于药物外渗处[14],马铃薯性和味甘,具有和胃调中、益气键脾、消炎活血等功效;它是由大量淀粉、各种盐类及龙葵素等组成,其中龙葵素可缓解血管痉挛、减少渗出,局部外敷有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15];因此,利用生马铃薯片外敷患处可使表皮毛细血管收缩,并提高痛觉阀值,从而达到止血、消炎、消肿之功效。
3.4 联合疗法
用济安舒能溶液喷洒(3~5 喷)于静脉炎局部皮肤,半小时后用生马铃薯薄片(每片厚0.2~0.3 ㎝)贴盖静脉炎局部,30~60 min 更换1 次,保持马铃薯片湿润新鲜,这样交替结合,每天3~5次,至患处不适感完全消失[3];济安舒能溶液具有抑菌、结膜,促进血管损伤肉芽再生长及镇痛等功能,经喷洒于创面后可形成透气保湿的隔离网膜,促进血管损伤伤口愈合;与生马铃薯薄片交
替结合,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效果显著[3]。
另外对于输液性渗漏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者,采取局部用药,应按外科换药法换药,局联合辅助红外线灯照射、频谱治疗及超短波理疗,以促进组织修复,必要时植皮手术治疗[16]。
3.5 冷敷
早期引起的外渗或静脉炎,早期首选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的吸收,减少渗漏[17],亦可用冰敷,使神经末梢及细胞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
3.6 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配合临床治疗及疾病的康复起着促进作用。
一旦发现患者药物外渗,应及时给予处理,抬高患肢并制动,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18]。
争取患者的配合,让其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治疗,尽快有效地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所致静脉炎发生率是常有发生的。
但护理工作者对其发生的预防性护理进行了多方有效的探索,针对其诱发因素,掌握静脉炎的相关防治知识、新理论、新方法的进展,有预见性的观察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就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及费用,更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