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合集下载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上课讲义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上课讲义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赵喜枝(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

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

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结果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其处理方法。

一、立即停止给药。

当发现患者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时,首先要立即停止给药,避免继续注射胺碘酮加重患者的症状。

二、观察症状。

停止给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三、处理外渗部位。

对于胺碘酮外渗的部位,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首先要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局部的清洁,然后进行局部的冷敷,以减轻局部的疼痛和肿胀。

四、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处理了外渗部位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五、积极处理并发症。

如果患者出现了胺碘酮外渗所引起的并发症,需要积极处理,包括对心律失常的处理、对局部感染的处理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六、加强护理。

在处理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后,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更换外渗部位的敷料、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全面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七、避免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患者,需要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的使用和监测,避免再次出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我们需要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本文所述的处理方法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微量泵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6 3 8 ・
CHI NE S E GENERAI P RA( : T1 CE NURS I NG M a r c h 2 O l 3 Vo l _ 1 1 NO . 3 A
微 量 泵 静 脉 注 射 盐 酸 胺 碘 酮 引 起 静 脉 炎 的 预 防及 处 理
3 盐 酸 胺 碘 酮 药 液 外渗 后 的 处 理
1 . 1 一 般 资 料 2 0 1 1 年 1 0月 2 0 1 2年 1 0月 我 科 对 住 院 病 人 使用微量泵静脉注 射胺 碘酮 6 7例 , 男4 1例 , 女 2 6例 ; 年龄 4 6
岁~8 O岁 , 平均 6 5岁 。
文章 编 号 : 1 6 7 4—4 7 4 8 ( 2 0 1 3 ) 0 3 A一 0 6 3 8—0 2
盐 酸 胺 碘 酮 作 为第 Ⅲ代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 对 预 防 致 命 性 室 性心动 过速、 复发性心房 扑动 、 心房颤 动、 阵 发 性 室 上 心 动 过 速 以及 预 激 综 合 征 伴 发 的快 速 性 心律 失 常 均 高 度 有 效 , 具有安 全、 有效 、 给药方便等特点 , 在 临床 上 广 泛应 用 。盐 酸 胺 碘 酮 p H 为 2 . 5 ~4 . 0 , 偏酸, 酸性 溶液对外 周血管刺激 性大 , 易损伤血 管 内 皮 细胞 , 容易 引发静 脉血 管 、 局 部 组 织 无 菌 性 炎 症 。有 资 料 显 示, 浓度为 6 mg / m1 胺碘酮从外 周血 管静脉 泵人 , 泵 人 时 间 > 4 8 h时 静 脉 炎 发 生 率 达 8 8 . 2 L l J 。多 为 局 部 红 肿 、 胀痛、 静 脉 条索状改 变 , 甚至 出现水 疱 、 破溃 、 坏死, 给 病 人 造 成 痛 苦 和 恐 惧, 也 给 护 理 工 作 带 来 困难 。2 0 1 1 年 1 0月 一 一 2 0 1 2年 1 O月 我 科 6 7例 病 人 应 用 微 量 泵 静 脉 注 射 胺 碘 酮 , 经 采 取 积 极 的 静 脉 炎 预 防和处理 , 无 一 例 发 生 严 重 静 脉 炎 。 现报 告 如 下 。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
常常会遇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

胺碘酮外渗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

因此,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应该立即停止使用该
药物,并将外渗的部位进行清洁。

清洁时应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避免造成皮肤刺激或感染。

接着,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进行冲洗,以彻底清洁外渗部位。

其次,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胺碘酮外渗可能导
致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灼热等症状,甚至引起过敏反应。

如果患
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另外,对于胺碘酮外渗的患者,我们还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以选择局部擦药或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同时,建议患者避免摩擦或揉搓外渗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除此之外,预防胺碘酮外渗同样重要。

在使用胺碘酮时,应该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药物外渗。

另外,定期检查药物的保存状况,及时更换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也是预防外渗的有效措施。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正确处理外渗并预防外渗的发生,对于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加强对胺碘酮外渗处理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然而在临床应用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胺碘酮外渗的情况。

外渗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胺碘酮外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方法,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需要及时停止给药,并立即更换输液管路。

同时,需要检查输液部位是否发生了渗漏,若有渗漏则需要做好局部处理,避免药物外渗污染周围环境。

其次,对于患者的病情需要重新评估,如果患者的病情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替代胺碘酮。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我们还可以考虑调整胺碘酮的给药方案,例如减少给药速度、降低给药浓度等。

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外渗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护理技能,避免输液过程中出现操作不当导致的药物外渗情况。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工作,让他们了解药物外渗的危害性以及处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医疗安全意识。

最后,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胺碘酮,我们需要做好药物残留的处理工作,避免药物污染环境,造成交叉感染等问题。

同时,也需要及时向医院药学部门报告,以便他们对药物外渗进行跟踪调查,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总之,处理胺碘酮外渗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包括及时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重新评估病情、调整给药方案、加强护理培训和宣教工作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胺碘酮外渗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更加重视药物外渗的处理工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赵喜枝(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时间为3~4d76岁,平均54。

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 结果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切功能。

因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使皮肤富有弹性。

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由于胺碘酮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时间为1-2周,所以在滴注有可疑渗漏,即应按渗漏处理,切无轻易放过造成严重后果[2]实践证明:在周围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20ml冲管,再接液路,(2)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并20分鈡-2小时更换泵滴连接液路一次,后冲管,三液路总滴速不超过需要量,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胺碘酮注射液是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疗效显著,但容易引发静脉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在使用该种药物时,护理人员要熟悉药理特点及其不良反应,实施针对性预防及护理措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趋向严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1) 穿刺技术的因素:在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加大对静脉的损伤;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易导致药物外渗;输液结束拔针的时候按压不当,没有按至静脉穿刺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导致药液外渗;患者长时间卧床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情况下,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容易使药液随着针孔外渗。

(2) 药物因素:外周静脉可耐受的pH值为6.5,而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为2.5~4.0,小于6.5,呈酸性,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易损伤内皮细胞;且胺碘酮含碘,同样对血管有较大的刺激性,损伤血管内膜,患者静脉输注浓度>2mg/mL则易发生静脉炎。

(3)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对胺碘酮药物的使用方法及其特性缺乏系统的了解;此外,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按时巡视,观察不仔细,使得药物外渗发生之后未能及时发现。

(4)其他因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过度依赖报警系统,不能及时发现回血及药物外渗等情况;药物滴注速度不均、输液时间过长、针头位置固定不良、输注速度过快、环境温度不当等。

胺碘酮致静脉炎的预防·(1)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胺碘酮注射液为强酸性,对血管有很大的刺激性,易损伤血管内膜。

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要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置浓度不可>2 mg/L,使其pH值及含量趋向稳定。

控制给药的持续时间,使用不同部位连续静脉滴注,同一个部位连续给药超过6 h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而不同部位6 h连续给药其静脉炎发生率为0%,胺碘酮输注6 h时,要与其他静脉通路液体互换。

(2)合理选择静脉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率,输注胺碘酮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给药。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目的针对胺碘酮注射液对组织和血管的影响,改变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更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方法对42例患者分别给于程序化的血管管理和处理。

结果42例患者中,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1例局部组织坏死经切开引流而治愈;其余29例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痊愈。

结论组织损伤和静脉炎是胺碘酮注射液的常见并发症。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将有效减少患者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发生。

标签:胺碘酮注射液;组织损伤;静脉炎;护理策略胺碘酮是以Ⅲ类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主,兼具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且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其静脉制剂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在临床上常常用于房颤的转复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1]。

但在外周静脉使用胺碘酮过程中,如果持续给药超过24 h常引起穿刺局部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症。

轻者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热、痛,或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严重者可出现静脉硬结无弹性伴压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

针对以上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大大减少了胺碘酮注射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008年3月~2010年5月共有42例患者次应用胺碘酮注射液,3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其中重度患者1例,穿刺手背浅静脉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转外科切开引流治愈;其余29例为轻、中度,均应用硫酸镁和(或)土豆片局部治疗而痊愈。

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为:轻度:沿静脉走行局部组织红、肿、痛,弹性差;中度,静脉呈条索状,压痛不明显;重度,在中度静脉炎的基础上,局部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破[2]。

2护理策略2.1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专科培训,严格无菌操作2.1.1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凡是需要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患者大都病情危重,所以应选择心理素质好、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操作。

应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应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应用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1)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热、痛等不适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安慰患者,指导其抬高患肢,向其讲解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对红、肿、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用0.25%的洁尔碘棉球擦拭局部皮肤,每天3次,症状可逐渐消失。

(3)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利用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

(4)利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亚硫酸钠或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疗时间较单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明显缩短。

(5)用马铃薯切片或捣烂贴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

马铃薯有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但要避免应用于皮肤破损处,以免感染。

(6)用中药大黄15g、金银花15g、车前草10g煎液100mL,涂抹冲洗,每日3次。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静脉输注胺碘酮静脉炎原因分析、分级标准、并发症及预防处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Ⅲ类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有效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炎临床表现及分级标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方法 pH 值偏酸性,对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

表现为穿刺局部沿血管走向呈现出红、肿、热、痛和条索状改变,重者会发生静脉结节。

静脉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判断,静脉炎为 3 级静脉炎: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碘酮致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护理因素、患者因素等。

其中高龄、过敏体质、下肢静脉穿刺、药物浓度≥ 3 mg/mL、给药时长≥4h、有药物渗出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药物因素。

胺碘酮属酸性剂型,临床应用时要求用 5% 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但仍无法改变其酸性性质,是引起静脉炎原因之一,给药浓度≥3mg/mL 时,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持续给药时间越长,给药时间≥4 h时,患者发生静脉炎风险就越高,静脉炎程度就越严重。

护理因素。

护士对药物熟悉程度、穿刺手法和对穿刺部位了解程度,均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

特别是经下肢静脉穿刺给药,由于血流速度相对较慢,加上患者卧床,会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升高。

而中心静脉血流量较大,经中心静脉给药可减轻对血管壁产生刺激性。

患者因素。

年龄越大发生静脉炎风险越高,且过敏体质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更高。

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出现老化、变脆、弹性下降等情况,容易造成血管破损,从而导致药物外渗。

此外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低,也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静脉炎预防及处理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充分了解胺碘酮的药物性质、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掌握导致静脉炎的原因和药物特点等相应理论知识,强化静脉穿刺技能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

规范操作。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给药时大部分患者首剂负荷量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150 mg + 5% GS 20mL,10~15 min 静脉推注,然后盐酸胺碘酮注射液 300 mg + 5% GS 50 mL,10 mL /h 微泵泵入,后续根据心率调整。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李合平【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4(11)1【摘要】目的:将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转变为专业的血管评估程序化输液,以期对患者的血管起更好的保护作用。

方法:42例患者分别接受程序化的血管处理。

结果:42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不等程度的组织损伤和静脉炎,仅有1例患者的静脉血管因受到胺碘酮注射液的影响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现象(后来经过切开引流而治愈),剩余患者均需要局部治疗才可痊愈(使用土豆片或者硫酸镁)。

结论:常见于胺碘酮注射液的并发症是组织损伤和静脉炎。

减少患者发生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情况的策略是:由传统的静脉输液方式改为专业化血管评估的程序化输液方法,有效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加强其责任心,更要能正确评估穿刺血管的情况并熟练掌握该药的特点。

%Objective: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travenous fluids into professional vascular assessment programmed infusion,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patient’s blood vessels.Method:Forty-two patients accepted programmed vascular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In 42 patients,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tissue damage and phlebitis,1 patient happenedvein tissue necrosis because of effect of amiodarone injection(then after incision drainage and cured),the remaining patients were local treatment need to heal(Used potato chips or magnesiumsulfate).Conclusion:Common in amiodarone injection complication is tissuedamage and phlebitis.Reduction of tissue injury and phlebitis occurring in patients with strategy is:from the traditional wa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into a specialized vascular assessment programmed infusionmethod,effectively promote the nursing personnel technical level enhancement,not only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more to correctly assess puncture blood vessels and mast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ug.【总页数】2页(P99-100)【作者】李合平【作者单位】长沙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219【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脉用药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 [J], 张晓;刘燕子;金红斌2.胺碘酮注射液外渗所致组织损伤和静脉炎的护理策略 [J], 裴小玲3.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的成因与护理措施 [J], 夏彩金4.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护理措施 [J], 潘婉;王莉;郑蓉5.静脉输注胺碘酮注射液所致局部静脉炎护理措施 [J], 潘婉;王莉;郑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静脉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原因,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方法。

方法:合理选择注射静脉和注射部位,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和浓度,规范的输液操作,严密观察注射部位,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

结果:减少了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发生的机会及程度。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转归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广谱、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静脉制剂是治疗危重症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最常用药物之一。

但由于胺碘酮注射液对血管刺激性大,常常引起注射部位程度不同的静脉炎,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痛苦,也严重影响了胺碘酮的临床应用。

我科于2010年3月以来针对静脉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原因分析,对使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加强了相关护理措施,减少了其所致静脉炎发生机会及程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原因分析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血液ph值为7.4,而胺碘酮注射液ph值2.5~4.0,偏酸,对血管刺激性大,加之碘刺激性,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人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应激能力,可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引起静脉炎选择血管不当:由于外周静脉相对流量小,不能很快的稀释药液,易引发静脉炎;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而形成静脉炎。

选择了短时间内曾反复多次穿刺过静脉,很容易渗出,导致药液外渗。

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使药物外溢;针尖接触到血管壁,使局部受针尖的刺激和针眼所渗出高浓度药物长时间的刺激,会引起静脉痉挛、充血、水肿、渗出,甚至发生静脉炎。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时未及时发现问题,对病人的主诉不重视,病人穿刺部位出现渗出、局部疼痛、发红等症状时未及时处理。

综上原因,胺碘酮注射液引起静脉炎,轻者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沿静脉穿刺方向呈红色条索状或树枝样改变,血管周围皮肤出现结节状硬结,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剧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直接影响胺碘酮注射液的继续应用。

医技----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

医技----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原因及防治赵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技师苏乐群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胺碘酮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盐酸胺碘酮,主要用于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胺碘酮临床效果显著,但经静脉给药时,药品不良反应明显,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

现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站收到的胺碘酮致局部静脉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制订防治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一、用药因素药物pH:血液正常pH为7.35~7.45,如输入的药液pH过低,可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静脉炎。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规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呈酸性(pH为2.5~4.0),低于人体血液正常的pH,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炎。

1.给药浓度不当静脉滴注胺碘酮浓度超过3g/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风险。

质量浓度为6g/L胺碘酮液体从外周静脉泵入,当泵入时间大于48h时,静脉炎发生率达88.2%。

2.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由于酸性溶液对细小静脉刺激性大,易引发静脉炎,故上肢外周细小静脉不适于作为该药静脉给予的途径;而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较长,也易导致静脉炎。

3.穿刺技术原因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针头中途移位、脱出或穿出血管,拔针时按压不当,都可造成药液外渗引起静脉炎。

4.药物输注持续时间过长静脉输注胺碘酮引起局部静脉炎与药物连续在同一血管输注时间的长短有关。

连续输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发生,且程度越严重,这与局部血管长时间受强刺激有关。

5.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消毒面积小,皮肤消毒不彻底,也是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二、患者原因1.患者对药品的了解程度患者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以及给药时的注意事项认识不足,给药过程中未能很好配合,从而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胺碘酮外渗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胺碘酮注射过程中渗漏导致严重静脉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产生静脉炎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因注射胺碘酮渗漏后引发静脉炎的患者1例,给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经过36小时护理结束之后,患者静脉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论:胺碘酮采用留置针注射引起的静脉炎经护理后恢复程度与患者留置针时间长短有关,留置针时间越长,静脉炎恢复程度越低。

积极护理措施的应用,可缓解部分静脉炎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护理;静脉炎;胺碘酮【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212-02长期住院需经常补液注射的患者一般入院时都会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日后输液方便[1]。

ICU收治的心率失常患者一般都需要药物治疗心率失常,我院针对快速型心率失常患者常采用注射胺碘酮治疗。

为研究胺碘酮注射过程中留置针时间问题引发的静脉炎的情况,以及针对静脉炎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了如下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余镇坤,男,74岁,诊断:(1)双肺肺炎;(2)三尖瓣中重度返流房颤并快速心室率心功能三级;(3)老年性瓣膜病二尖瓣中度返流。

因腹痛发热一天于2018年5月18日凌晨两点入我院进行治疗,并于当天行胆囊切除术后入我科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外二进一步治疗。

于6月13日,患者因胸闷气促再次转入我科,转入查体:T 37.4C,P 125次/分,R 32次/分,Bp 132/82mmHg,SP0 296%(鼻导管吸氧3L/min)。

神志清,精神倦怠,呼吸急促,自诉有胸闷,气促,入睡困难,查体部分合作,问答尚切题,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钝,心率125bpm,律不齐,第二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

2018年6月13日入科时,患者全身轻度浮肿,双上肢见红斑,轻度红肿和脱屑。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

胺碘酮外渗的处理方法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外渗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

因此,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处理胺碘酮外渗的方法,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当发现胺碘酮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注并更换输液管路。

同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和血压的变化,以及局部皮肤的情况。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其次,对于已经外渗的胺碘酮,应妥善处理,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可以将外渗的胺碘酮用吸管吸走,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同时,将外渗的部位用生理盐水或者碘伏进行清洁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另外,要及时通知医生和药师,报告胺碘酮外渗的情况,以便他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更换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调整胺碘酮的使用剂量和输液速度。

此外,对于输液管路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在输注胺碘酮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输液管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注,避免输液管路的堵塞或者渗漏。

同时,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注并进行处理。

最后,对于患者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给予胺碘酮治疗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胺碘酮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总之,胺碘酮外渗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正确处理胺碘酮外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都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胺碘酮的管理和使用,及时处理外渗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
起静脉炎的处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处理
赵喜枝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
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
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1)静脉注射14例,(2)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

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

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治疗方法
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
4
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 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
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结果
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讨论
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
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
4
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

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

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新鲜的氧气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调节身体的一切功能。


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使皮肤富有弹性。

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由于胺碘酮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时间为1-2周,所以在滴注有可疑渗漏,即应按渗漏处理,切无轻易放过造成严重后果[2]实践证明:在周围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 20ml冲管,再接液路,(2)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并20分鈡-2小时更换泵滴连接液路一次,后冲管,三液路总滴速不超过需要量,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如有不慎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立即氧疗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诚请护士姐妹借鉴。

作者简介:赵喜枝(1965-),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单位:临城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北临城,054300)
电话:7165278,7165193
参考文献:
[1] 陈行秀.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12(22):24-89
[2] 金京星,李艳秋,朴素宙,等.强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处理 [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