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建设
Municipal Construction
– 176 –
1 常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背景
早在2002年,为拯救被严重污染的穿紫河,常德市政府启动穿紫河治污工程;2006年,更是在国内率先引进德国汉诺威水系的先进治污理念,建立了城市雨污分流系统;2013年,又在穿紫河岸建了8个新型的雨水泵站,截流了沿岸的118个排水口,市政府斥巨资开盖板、拆河堤、通河道、增蓄容、修建了1100多公里的地下管网,使得无数的大小“海绵”与穿紫河相连,打造了如今有自洁功能的一条自然风光带“大小河街”的一部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常德某高校海绵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2016年年底,常德某高校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实施。

为建设自然沉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常德某高校抓住海绵城市建设关键要点——渗、蓄、滞、净、用、排,制定了适应于本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拟定在校区建设122个生态车位、2963米植草沟、1000立方米雨水收集模块、景观湿塘、生态湿地。

2.1 生态停车坪。

为增加绿地覆盖率,减少校园硬化面积,尽可能低影响开发,综合考虑车流及人流的影响,学校分别在办公楼前、教学楼间、桃花林景观区旁、教职工宿舍旁修建了122个生态停车位。

与普通的停车场相比,生态停车场能够实现雨水渗透、初步净化、收集、再次净化的作用,同时收集到净化之后的雨水待到需要时能“释放”出来进行循环利用。

2.2 雨水收集模块。

未得到下渗的雨水、初步净化的雨水若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对内涝的缓解意义不大,同时对雨水也是一种“浪费”。

雨水收集模块更尊重自然的选择,把雨水间接地留在自然。

通过各个渠道排入收集模块的雨水会先排入到处理系统,只有经过泥污处理的雨水排入到雨水收集模块,把雨水蓄起来,达到了调蓄和错峰的目的。

常德某高校海绵城市建设所利用的可循环使用雨水收集模块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的蓄水池相比,施工安装快捷高效、不受天气的影响、蓄水设备本身变形能力强、抗压能力强、稳定性强、清理方便、不会释放污染水质的物质、不容易长青苔。

此次学校内所建100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模块,使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3 生态植草沟。

作为沟渠类排水系统,植草沟可作为污染物和泥沙过滤器,它不仅可以收集路面两旁以及屋顶排下的雨水,使这些经过植草沟的雨水流经速度减慢,还使雨水得到初步的净化,同时用砾石和砂土处理后的沟底,可以让更多的雨水过滤后下渗至土壤中,实现自然渗透、自然沉积。

植草沟中雨水净化及流向注释:由屋顶排水管排入至植草沟的雨水,通过砂、透水土工布、砾石的层层净化,流入渗管内,渗管中收集的雨水部分下渗至地下土壤,补充地下水位,余下的水通过渗管排入集水
井。

这一过程,减缓了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达到了自然沉积的目的。

2.4 景观湿塘。

景观湿塘又称雨水花园,是一个多功能调蓄设备。

它的主要功能是滞留雨水、调控流量、延长雨水排放时间,并且具有净化水体、削减流峰以及自然观赏、休闲娱乐等用途。

常德某高校利用校区内原有的一个造型奇特的水域设置景观湿塘。

为达到观赏、生态等目的,湿塘中种植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等植物,这些根系发达的芦苇类水生植物,除了美观及净化作用之外,还能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松动铺入塘底的砂土,使得这些砂土在时间的沉淀中不板结,依然能够过滤水中的污染物。

这类水生植物通常有5-10年的寿命,每到秋季芦苇成熟,雨水较少时,砍掉芦苇,同时清理湿塘表面由于过滤产生的淤泥与黑泥。

景观湿塘雨水净化及流向注释:初步净化后,排入景观湿塘的水有利于缓解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同时被湿塘底部的膨胀土防水毯隔离在上部,通过管网排出,流经集水井时,通过弹簧装置可对洪峰出现时的雨水进行调控。

2.5 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作为城市海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净化水质,又能调节雨洪,同时将净化的雨水集于此,并加以循环利用。

常德某高校在湿地中种植菖蒲、蓝花鸢尾、再力花等水生植物,同样用于净化雨水以及利用其发达的根系松动湿地下的砂土,防止砂土板结,使得湿地下的透水净化系统能长久使用。

生态湿地净化及流向注释:与景观湿塘区别的是,经过净化的水最终通过弹塑软式透水管排出。

3 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正在转型,城市的发展理念已经在转变。

传统模式下,受石头建筑、“灰色”硬化的路面影响,雨水仅仅依靠市政管网快排式的方式已经结束。

常德某高校海绵城市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自然循环;坚持生态优先、低影响开发,建设了生态停车场、植草沟及下凹绿地、雨水收集模块、生态湿地、景观湿塘等大大小小的 “海绵体”,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渗、蓄、滞、净、用、排六大理念,最终对于改善水质,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摸索,才能建造出一个个自然沉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才能为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孙芳.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浅析海绵城市建设
莫婵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海绵城市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解决城市用水、洪涝、生态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本文通过微观层面解读海绵城市的建设,从生态车位、植草沟、雨水收集模块、生态湿地、景观花园等海绵城市建设出发,解析海绵城市如何实现渗、蓄、滞、净、用、排六大理念,从而为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水循环利用等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植草沟;景观花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