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知道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初步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土地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2.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1)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2)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的协定是什么?
(3)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怎样?
由问题(3)引发学生讨论:
共产党为何能够打败国民党呢?
引用陈毅元帅对淮海战役的一句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军事与民心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学习新课:
1.国民党为何会失民心,而共产党为何能够得民心?
(1)引导学生阅读P105页的内容并思考这一问题。
(2)多媒体播放视频《国统区的危机》,并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国统区存在哪些危机?
归纳:政治腐败,孤立无援;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载声怨道。(3)视频:《解放区的天》MV,思考:对于解放区的农民来说,共产党最大的恩情是什么?
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讲:在政治上,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在军事上,实力差距逐渐缩小,最后的决战终于到来了。
2.千里跃进大别山
视频《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大决战:三大战役
(1)指导学生看P106图,了解三大战役的地点和时间。
(2)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于战争的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阅读P107的材料,并思考书上的问题:
从四个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
参考答案:
政治上:参加重庆谈判,取得主动;
军事上:以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进行战略反攻;
经济上: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社会上:得民心,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课堂练习】
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并反馈和点评。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板书设计】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1.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比较:
国统区:政治腐败,孤立无援;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载声怨道。解放区: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2.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平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