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2框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2框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学设计人教版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一、【课标解读】课标:3-1-5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本课是要让学生学习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简析】:.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说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材继续将重点放在战场上,运用地图、数据与历史图片等资料,全方位再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概况,说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共产党在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比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分析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知道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初步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PPT课件带内容
根据图文,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的 社会状况。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 仅在军事上失利,政治 上孤立无助,经济上也 陷入崩溃的境地。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夫四大家族 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 利用抗日的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工 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肆无忌惮地掠夺。
C.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D.加速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存瑞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参军后,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 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荣获3枚“勇敢 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热河隆化(今属 河北)的战斗中,担任爆破组长,率领全班战士先后炸掉敌人8个碉堡。 为扫除桥型暗堡这一障碍,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抱着炸药包冲到桥底, 但无法安放。在这紧要关头,他毅然托起炸药包顶在桥身上,拉燃导火索, 高喊:“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暗堡被炸毁,他壮烈牺牲。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感谢您的收看
教学课件
2.影响: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 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 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 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 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 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 垂死挣扎。
国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军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挑子
20.6万副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你怎么去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到什么作用?

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新 教学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4.1.2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新 教学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

阅读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各抗日根据 地先后派出部队约11万人和干部 2万余人到 东北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并相继建立各级政 权。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部队迅速分散到 东北各地,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以建 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
-摘自《军事历史》2006.4
阅读材料三
1948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会 议,提出“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 中”,坚持沈阳到十月底,以观时局发展, 原则上不放弃沈阳,同时亦作撤退准备的 作战指导计划。
宋 家
蒋介石 孔祥熙 陈立夫陈果夫兄弟
四大家族是指旧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买 办统治集团。即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和陈果 夫、陈立夫四大家族,是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 代表。抗战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时期的 新情况,极力加强官僚资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 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和垄断地位的加强。 是依靠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来实现的。它掠夺的 对象不只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且 有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
华东野战军 大军合力战 淮海 中原野战军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双堆集 蚌埠
中原野战军
解 放 长 江 中 下 游 以 北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东 55 北 华 北 55 华 东 60 华 中 75 西 北 30
人数(万人)
阅读材料一
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 苦奋斗,基本上完成了土地革命,解放区已 经联成一片,面积占东北面积的百分之九十 七,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东 北工业发达,经济上居各解放区的第一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经济: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社会: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土地改革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时间:1947年6月

战略反攻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三大战役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结果: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 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在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国统区通 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倒闭。
国统区掀起“反内 战”“反饥饿”“反 迫害” 民主运动
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10.10)
内容:
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东北、华北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52万
意义: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用小车推出来的。
经济 政治
国统区
解放区
▪趁接收日伪财产之机 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消
掠夺人民财产
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耕者有其田
孤立无援
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使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与信任, 为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 物力支持。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

一、教学内容: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框《环境亮起黄牌》二、课标要求: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2-5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使学生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着破坏;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不合理的活动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通过感受被破坏的环境对人类的“报复”,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已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数据和资料,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初步学会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环境危机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自觉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四、教学设计思路环境问题既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

所谓“老生常谈”,我指的是在对环境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得强调环境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及其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为此,我采用的是分析归纳法,通过一系列的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或引导学生感受周围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切实体会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因人类自身肆无忌惮的破坏而不断的恶化。

所谓“与时俱进”,则是指在对教学资源的选择过程中,必须选择最具有时代感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内容。

整堂课的基本线索是:从感受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到探究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应对的措施,形成“什么样—为什么—怎么办”基本思路;从让学生体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到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中情感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过程冬季:上一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2月。

摄于2004年12月中旬的《母子赏花图》,如果赏的是梅花的话,那就很正常了,可绽放的是迎春花;动物园里本该冬眠的蜥蜴、蛇等动物却毫无睡意,这都是为什么呢?专家指出,今年是否为暖冬,要看一月和二月的气温变化。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
1947年6月,刘邓大 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 山根据地,严重威胁 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 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 反攻的序幕。
国共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373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6月
365 280 万人 万人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材料三:
抗战时上海原有工厂4050家,到1946年底, 已经倒闭了3160家;到1947年,工厂的开工 率仅为平时的20%。而北平、天津的工厂在接 收后倒闭十之七八,青岛700余家民营工厂全 部歇业,广东400家工厂剩下不足100家,沈
阳3000余商号倒闭200工0多厂家。倒闭
敌人)
共歼灭和改 编国民党军 52万余人
瓮中捉鳖
(先打两 头,后取 中间)
先占锦州,断敌退 路,后取沈阳,最
后解放东北全境
国民党 军队的 主力基
本上被
以徐州为中心进行 决战,人民群众支 援,基本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北和中 原地区
消灭, 三大战 役大大 加快了
分割包围北平、天 解放战
津,北平和平解放,争全国
(二)解放区状况:土地改革
阅读书本P105,完成下列内容。
土地改革的文件: 1947年10月10日,公布《中 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改革的内容: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的作用: 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 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 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 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也能使这座千年古城,特别是使故宫、颐和园等古建 筑得以完整保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2)

图3 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中原解放区
图5 430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373万
全面
图4
陕北
山东
130万
195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什么事件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 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决战时机已经到来!
万人
373
万人
365 万人
280
万人
195
130
万人
万人பைடு நூலகம்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结合课本材料和问题卡片合作探究:讲述三大战役的概况
结合课本、材料合作探究:讲述三大战役的概况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结合材料自主探究: 1、大别山在哪里?战略反攻为什么要从跃进大别山开始? 2、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有何意义?
材料二:毛泽东关于战略进攻部署的生动比喻:蒋
揭介进石攻开把”了他,的好人主比民要两兵个解力拳放集头中一军于张战陕,北略胸膛、反就山攻露东出,的来搞序了“重。幕点这。
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 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 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 入敌人胸膛。
平津战役
傅作义接受 和平改编
淮海战役
综上,三大战役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拓展提升
○ 想一想,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 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其中,有哪些 因素共同起作用?(提示:史论结合)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反思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反思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学反思《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中第二框内容。

本课内容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中国向何方向发展的问题,是光明的前途或是黑暗的前途?国共两党在这种情况下的斗志斗勇。

1.史论结合,突出历史学科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基本原则。

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

本课内容描述的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说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战争上,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地图、数据与历史图片等史料,全方位再现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概况,在引导下得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取得胜利。

不仅能克服枯燥无味而带来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增强课堂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除了教材中的史料,还有必要引进课外的史料来充实课堂,比如描述的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1946年解放战争东北形势图》《1948年解放战争东北形势图》、淮海战役的群众力量资料、和平解放北平资料等等;这些图文史料,会在恰当充分引导解读挖掘之后,不仅帮助了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2.提问环环相扣,突出思维含量每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如在讲述三大战役过程时,循序渐进,首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有关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

再补充历史细节等资料,理解三大战役对国民党统治产生了什么具体影响?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讨论共产党胜利因素讨论中,问学生有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这个问题是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体现的是本课的主干知识,通过前面一系列问题的铺垫,学生已逐步了解三大战役胜利的概况,最后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

这样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便于学生逐步回答。

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既掌握了单个知识点,又把握这个知识脉络,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得到了锻炼和延伸。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24页PPT文档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24页PPT文档
图一 毛泽东飞赴重庆
图二 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
图一、图二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图三
给图三配上解说词。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在敌我力量悬殊 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 陕北,先后取得多次胜利。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 免不必要的伤亡。
傅作义部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
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内容 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歼灭和改 编国民党
军人数
作战方针
47万余人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5万余人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中猛 间虎 突掏 破心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 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2万余人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战况
解放东北全境
基本解放了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地 区
华北全境基本解 放
2、意义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 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 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 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 得胜利的因素。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四单元第一课第二目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四单元第一课第二目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三、三大战役2
3.结果及意义: ①国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4.胜利原因: 政治: 建立民主政权 经济: 实行土地改革 军事: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社会: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和谈时期
1945.8 1946.6
内战时期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1
思考讨论 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
大别山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 区;又曾是老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 众基础。大别山东镇南京,西逼武汉, 南扼长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局面。
三、三大战役( 1 战略反攻的高潮——战略决战)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2.三大战役的过程 时间 解放区域 歼敌人数 政治: 经济: 军事: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东北地区 47万+ 锦州 黑山 沈阳 共产党: 280/149万 国民党: 365/198万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华北地区 52万+ 张家口 新保安 天津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华北野战军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基 本 解 放 华 北 全 境
平津战役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大势所趋,是人心所向。中国共产 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采取了符合人民根本 利益的政策。 北平的和平解放能使北平地区人民免遭战争之苦,避 免不必要的伤亡 傅作义部有和平改编的可能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4.1.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同步测试(含解析)

初中历史与社会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4.1.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同步测试(含解析)

第二框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80]一、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二、两种命运的决战1.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__1947__年6月,__刘伯承__、__邓小平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__大别山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__战略反攻__的序幕。

2.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1)背景:解放军在各战场不断取得胜利。

(2)时间:__1948__年9月至__1949__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三大战役。

(3)三大战役内容:①__辽沈__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以__徐州__为中心进行;基本解放了__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__;陈毅感慨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__小车__推出来的。

③__平津__战役: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__华北__全境基本解放。

(4)影响: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__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__,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__全国胜利__的到来。

▲重点知识一、选择题1.“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战局的一个分析。

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战略行动是(C)A.渡江战役B.转战陕北,进行战略防御C.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D.打运动战,进行战略转移【解析】1947年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的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

2.下图是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战争”是指(D)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解析】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于10月10日正式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4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4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第2课时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认真分析获取三大战役示意图有效信息,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2、三大战役是指哪三次战?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4、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合作探究】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阅读P105,比较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

根据教材总结归纳。

2、阅读图片《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思考: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1、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当时战局已经发生变化,敌军的进攻被粉碎,我军具备了反攻条件。

刘邓大军这个军事行动采取的是进攻态势,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并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时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课件

结合图4-10及课本知识,归纳: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歼敌人数 意义
历史意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年9月─ 11月
1948年11月─ 49 年1月
47万 55万
1948年11月─ 49 年1月
52万
解放了东北全境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国民党军队 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大 大加快了人 民解放战争 全国胜利的 到来。
1949年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 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 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B )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军战将要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 之时,填《沁园春》一阕:“杯高举, 望军民莫 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D ) A. 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大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是 (A ) ①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④渡 江战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地 改
土地改革 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革 与 三
时间:1947年6月 战略反攻
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时间: 1948年9月—1949年1月

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 结果: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
非常感谢你的收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统区与解放区经济的比较
国统区与解放区政治的比较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 主运动
国统区与解放区政治的比较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 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冀鲁豫解 放军主力12万人, 在鲁西南强渡黄 河,千里跃进大 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两党军事力量对比
1947年军事力量对比表
比较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军队 武器装备
正规军
365万 飞机、大炮、坦克
198万
280万 步枪,大炮
149万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南京
西柏坡
北平
沈阳
徐州
西安
南京
武汉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到 49年1月,人 民解放军先后 进行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 大战役。三大 战役共歼灭和 改编国民党军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基本被消 灭。
锦州
关门打狗
1.辽沈战役
长 春
沈阳 营口
辽沈战役
共产党: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 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 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国民党: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 煌正规军仅48万人,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 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 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 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 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国统区与解放区经济的比较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 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天 上来,地下来,就是老百姓活不来”
——1946年京津地区民谣
国统区与解放区经济的比较
1947年10月 10日,中共中央 正式公布《中国 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区实行土 地改革,彻底消 灭封建半封建的 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
(提醒: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角度考虑)
2.淮海战役
猛虎掏心
陈官庄 1948年11月 1949年双1堆月集
碾庄 徐州
3.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张家口 新保安
大同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北平 天津
塘沽
石家庄
课堂小结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时 间
辽沈
1948年9月—11 月
淮海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平津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意义:
战果
课堂小结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时 间
战果
辽沈
1948年9月—11 月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歼敌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9年2月7 日毛泽东首次走 进了时代周刊封 面。此时的他意 气风发,3大战 役打赢了,老蒋 的江山快灭亡了。 民主人士纷纷向 北平靠拢,统一 大业摆到议事日 程。
启示录
○ 有人说,解放战争是一场“人心向背的较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你同意 这种观点吗?请用相关史实证明。
○ 想一想,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 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其中,有哪些 因素共同起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