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中国革命的胜利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 基本上是步枪
政治上孤立无助,经济上面临崩溃,社会问题突 出······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 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与国统区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 共产党在解放区 进行了土地改革, 解放区一片欣欣 向荣。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土 地 改 革 与 三 大 战 役
八年抗战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感召
下,当时中国民众咬牙坚持、不离不弃,加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 1945 年9 月27 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内容: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
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 女老少,统一平均分配
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至1948年底,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
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深放 受区 农的 民土 欢地 迎改
革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Copyright 2004-2015
4.1.2土地革命与三大战役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总 兵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低 优势 四伏 落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反区 内学 战生 ”的 示“ 威反 游饥 行饿 ”
比较分析国统区和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 么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国统区的黑暗腐败与解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加 之对人民的经济剥削和腐败统治,国民政府的声望一 落千丈。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采取了有 利于人民的一些列正确决策,如土地改革,使共产党 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这为夺取全国胜 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
上美国的强力援助,民国政权才未陷入崩溃
境界,反而比抗战前期宽裕许多。
然而在1945年9月27日,国民政府财政 国统区的人们纷
部公布了《伪中央储蓄银行钞票收换办法》,纷到银行兑换贬
硬性将法币与伪中储券的兑换率定为的
值的货币
1:200,远远高出实际购买力比值的1:35,
这就意味着沦陷民众资产一夜之间缩水了
得优势
歼敌55万余人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淮海战役中,国共双方决战的地点在哪里?
徐州
60万
80万
Copyright 2004-2015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一决胜负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
最新部编人教版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井冈山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拉拢地主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背景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10%
˃90%
20-30% 70-80%
土地政策的调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 时调整,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 政策改为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土 地政策。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
机成熟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进攻
1947.6——1948.9
二、三大战役
1.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 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 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B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解放战争期间,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胜利的是
B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天津
先打两头 瓮中捉鳖
使华北全境基 本解放
傅作义
为什么要用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北平,是人民的呼声; ②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并保护文物、古迹;
③“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作战上策。
平津战役
指挥员:聂荣臻
(1948.11.29--1949.1.31)
张家口 新保安
北平
罗荣桓
林彪
天津
傅作义
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读课本P114-115,思考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中国土地法大纲》
①没收地主土地 ②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③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各地斗地主
猛虎掏心
华东野战军
经过:以发徐起州战为争中,心歼的灭广大大量地敌区军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 大地区
“我们的胜利 是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陈毅
平津战役
时间:1948 年 11 月——1949年1月 指挥者:聂荣臻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 华北人民解放军 经过:争令取傅北作平义国接民受党和守平军改总编司 结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是为了团结地主阶级 共同抗日所实行的特 殊土地政策。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 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 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农民分到牲畜
解放区群众在登记、丈量土地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部编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测试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析版)
专题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梳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2.34.土地改革的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解放南京(渡江战役):(1(2(3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C.实行耕者有其田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分析】本题以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依托,考查解放战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调整了土地政策,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此次土地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着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经过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2.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
其中,在平津战役中获得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锦州B.徐州C.北平D.天津【分析】本题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为依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解答】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府”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 .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1948年底
地点:解放区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 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 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开 始谈判,双方于四月十五日拟订《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 案》。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谈 判破裂。图为双方谈判代表在北平举行会谈。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 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 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 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指挥: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意义: 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 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淮海战役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肢 解 敌 人
各 个 击 破
江苏
淮海战役 双堆集
安 徽 (1948.11.—1949.1)共歼敌55万余人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前提:1948年,解放军已发展到280万人(敌我力量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作出同国民党军队 进行战略决战的决策 (1)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 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11月
1、根据1946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的战略战术是什么?
战略防御
2、根据1947年敌我双方的军事实力,我军及时改变了战略战术, 又是什么? 战略进攻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wjj
1947年10月10日《中国土地法大纲》
比较与思考: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 不同?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欢解 迎放 区 的 土 地 改 革 深 受 农 民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国 反统 内区 战学 ”生 示的 威“ 游反 行饥 饿 ”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一、国统区与解放区的比较
1.国统区的经济状况
1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
国统区的人们纷纷到银行兑换贬值的货币
2.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
3.解放区 土地改革
•内容: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 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 行耕者有其田。 •影响: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 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 前线的热潮。
1.辽沈战役
长 春
关 门 打 狗
锦 州
沈阳
营口
辽沈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攻克锦州
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
2.淮海战役
猛 虎 掏 心
碾庄 陈官庄 双堆集 徐州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解放区农民支援前线的车队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55万余人,基本解放长江以 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歼敌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平津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 意义: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 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启示录
○ 想一想,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 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请归纳共产党取 胜的因素?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共21页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பைடு நூலகம்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教案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预习单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预习速填】知识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政策。
2.措施: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粮食和衣物等。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和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的序幕。
2.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切断了敌人通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全境。
3.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野战军在以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4.平津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与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在攻占张家口、天津后,威逼北平。
最后傅作义接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南京解放: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自我检测】1.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A.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配土地2.1947年6月30日,在黄河中下游河南与山东交界处,一声炮响之后,晋冀鲁豫解放军10余万人马开始由北向南强渡黄河。
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是()A.刘伯承、邓小平 B.谭震林、贺龙C.林彪、罗荣桓D.陈毅、粟裕3.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解放了华北地区
北 平 和 平 解 放
影响:在三大战役中, 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国民党 军队的 主力基本被消灭。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了解 放战争 全国胜利 的到来。
思考: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 但短短三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 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发挥了作用。请从政治、军事、 经济、社会等角度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二次国共内战 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 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东 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 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 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 官186名。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 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 出来的。”
随着解放军在各战场不断取得胜利, 中共中央决定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 战。
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定东北 淮海战役支前忙
1948年11月——1949 年1月: 平静利落取平津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 3.9万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 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 13个军部、50个师(包括在战役中重建和 新建的部队)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1万 人(其中俘敌232510人、毙伤29790人、 投诚8700人、改编25万人)。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中国历史上发现的最大面额的货 币——新疆省发现的金圆券
这么大面额的货币能买到什么好东西 呢?
能在1949年买到100粒 米。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仅在军 事上失利,政治上孤立无助, 经济上陷入崩溃的境地。
党史国史练习题
党史国史练习题第一题:党史知识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答案: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第二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年举行?答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举行。
第三题:党的第一个合法总部1. 党的第一个合法总部设在哪个城市?答案:党的第一个合法总部设在上海。
第四题:抗日战争时期1. 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是?答案: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指导思想是“全民抗战、持久抗战”。
第五题:土地改革1. 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斗争是?答案:党在解放战争时期进行的一项重要斗争是土地改革。
第六题:三大战役1. 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的三大战役是?答案: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的三大战役分别是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
第七题:新中国成立1.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是?答案: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第八题:改革开放1. 改革开放政策始于哪年?答案:改革开放政策始于1978年。
第九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第十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少个方面?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12个方面。
结束语:通过这些练习题,我们能更好地回顾和学习党史国史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资料,对于提高我们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对于加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党史国史的学习,成为一名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长春、沈阳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
6、渡江战役:1949.4.21—1949.4.23,百万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意义: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7、三大战役战略战术特点:辽沈战役——关门打狗,决战东北;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瓮中捉鳖。
总结: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聂荣臻
东北和华北人民解放军,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影响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国内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介石打内战失去民心。②中共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
③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①1947年中共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意义: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阶段
标志性事件
1946.6
战争爆发(全面内战爆发)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2【精选推荐课件】
渡江战役示意图
安
江
苏
南京 江阴
徽
湖口 江
浙
西
上海 江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渡江战役示意图
安
江苏 南京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浙
江
江西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巩固后方基地
2、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消灭敌人主力
3、渡江战役
——倾覆蒋家王朝
基础 知识
畅想 天地
问题 讨论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或当时的形势, 谈谈你的读后感。
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 能迅速取得胜利?
不知道自己缺点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想要改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条件在于勇气和 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体魄而来。成功了自己笑一辈子,不成功被人笑一辈子。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从胜利学得少,从失败学得多。你生而有 前进,形如蝼蚁。你一天的爱心可能带来别人一生的感谢。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只有承担起旅途风雨,才能最终守得住彩虹满天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 活。知识玩转财富。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竹笋虽然柔嫩,但它不怕重压,敢于奋斗、敢于冒尖。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 爱,不必呼天抢地,只是相顾无言。最值得欣赏的风景,是自己奋斗的足迹。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生活不可能像你想 不会像你想的那么糟。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 到位,立竿见影。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字就是“变”字。事实胜于雄辩,百闻不如一见。思路决定出路 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虽然你的思维相对于宇宙智慧来说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这滴水却凝聚着海洋的全部财富;是质量上的一而非数量上的一;你的思维拥 所有过不去的都会过去,要对时间有耐心。人总会遇到挫折,总会有低潮,会有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 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沙漠里的脚印很快就消逝了。一支支奋进歌却在跋涉者的心中长久激荡。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 碍。拥有资源不能成功,善用资源才能成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炫耀什么,缺少什么;掩饰什么,自卑什么。所谓正常人,只是自我防御比较好的人。真正的 防而又不受害。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态度决定高度。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我不是富二代,不能拼爹,但为了成功,我可 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人一辈子不长不短,走着走着,就进了坟墓,你是要轰轰烈烈地风光下葬,还是一把骨灰撒向河流山川。严于自律:不能成为自己本身之主人 他周围任何事物的主人。自律是完全拥有自己的内心并将其导向他所希望的目标的惟一正确的途径。生活对于智者永远是一首昂扬的歌,它的主旋律永远是奋斗。眼泪的存 伤不是一场幻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何益。故事的结束总是满载而归,就是金榜题名。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 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一个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飘然于 之外。过去再优美,我们不能住进去;现在再艰险,我们也要走过去!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精 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人生不怕重来,就怕没有将来。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人生就像一 为你在看别人耍猴的时候,却不知自己也是猴子中的一员!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人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如果不想被打倒,只有增加 你向神求助,说明你相信神的能力;如果神没有帮助你,说明神相信你的能力。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 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一来可口!生命不止需要长度,更需要宽度。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 你感到痛苦时,就去学习点什么吧,学习可以使我们减缓痛苦。当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轻轻的告诉自己:再试一次。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笔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笔记: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纲领性文件: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中共不同时期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时间:1947年夏。
2.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
3.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1949年1月)。
1.辽沈战役(1948年9-1948年11月):解放东北。
2.淮海战役(1948年11-1949年1月):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解放华北,北平和平解放。
4.三大战役的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
1.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
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
3.意义: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人民解放军获得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国民政府的腐败;3.人民群众的支持,民心所向是根本。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反思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教学反思《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中第二框内容。
本课内容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面临着:中国向何方向发展的问题,是光明的前途或是黑暗的前途?国共两党在这种情况下的斗志斗勇。
1.史论结合,突出历史学科原则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基本原则。
历史资料是历史结论的依据和实证。
本课内容描述的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说明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重点还是要放在战争上,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地图、数据与历史图片等史料,全方位再现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的概况,在引导下得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取得胜利。
不仅能克服枯燥无味而带来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增强课堂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除了教材中的史料,还有必要引进课外的史料来充实课堂,比如描述的了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1946年解放战争东北形势图》《1948年解放战争东北形势图》、淮海战役的群众力量资料、和平解放北平资料等等;这些图文史料,会在恰当充分引导解读挖掘之后,不仅帮助了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而且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近历史的真相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2.提问环环相扣,突出思维含量每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提问所涉及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如在讲述三大战役过程时,循序渐进,首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有关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
再补充历史细节等资料,理解三大战役对国民党统治产生了什么具体影响?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讨论共产党胜利因素讨论中,问学生有哪些因素发挥了作用?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这个问题是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体现的是本课的主干知识,通过前面一系列问题的铺垫,学生已逐步了解三大战役胜利的概况,最后问题的解决就水到渠成。
这样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便于学生逐步回答。
教师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既掌握了单个知识点,又把握这个知识脉络,学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得到了锻炼和延伸。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电子教案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全面内战、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南京解放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事,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起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书刊报纸、网络信息等资源渠道,已经对本单元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本单元内容比较琐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史实讲述和多样化资源的运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力量的对比等相关史事,认识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3.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认识到人民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援前线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比较一下,国统区与解放区的社会面貌有什么不同? 这会对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同:
国统区经济逐渐陷入崩溃,存在掠夺人民财产的现 象,老百姓怨声载道,掀起反抗运动; 解放区的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和革命 积极性得到激发,解放区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 援前线的热潮。
战况
意义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 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 国胜利的到来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 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 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 取得胜利的因素。
政治:建立民主政权 军事:毛泽东等人正确的军事指挥艺术 经济:土地改革 社会:人民群众的支持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52万余人
歼灭和改 编国民党 军人数 作战方针
先取锦州, 关门打狗
先占锦州,断 敌退路;后取 沈阳,进而解 放东北全境
中间突破, 肢解敌人
以徐州为中心进行 决战;人民群众踊 跃支援;基本解放 了长江以北的华东 和中原地区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分割包围北平、 天津;北平和平 解放,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战略反攻的序幕。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 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和山东,搞重点进攻 , 好比两 个拳头一张 ,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 从中央之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 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 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 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18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19
淮海战役的意义: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奠定解放长江以南 各省的基础
20
21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保证。
2
广大农民掀起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3
•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接收官员如蚁出巢,你
争我夺,敲诈勒索。接收应有统一机构和严格的规 章制度。但国民党的接收却是多头齐下,互相争夺 仍至冲突,谁先抢到就是谁的。各机构后面是不同 利益集团,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各有各的后台, 根本无法统一。一些部门将“敌产”贴上封条,另 一些部门来后撕下原封条,换上自己的封条。有时 竟然架起机枪,武装相向。甚至谁只要有一两杆枪 ,就可以以搜捕卖国投敌分子为名,抢占房产,强 行抓人,“接收”各种财富。
瓮中捉鳖
北平
天津
24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25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名称
辽沈 1948、9至 林彪
1948、11
战役
罗荣桓
刘伯承、
淮海 1948、11至 邓小平、
战役 1949、1
陈毅、粟 裕、谭震
林
平津 战役
1948、11至 1949、1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是与人民群众在人力、物
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 持分不开的。
22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 概况
意义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 境基本解放。
23
张家口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1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1947年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土地改革的目的?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
作用(意义):①解放区无地少地农民分得土地,激发
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
②农民的支持,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
365 280 万人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1
12
三 大 战 略 决 战
13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
14
长春
歼敌47万
张家口
锦州 新保安
北平 天津
沈阳 黑山
营口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290 万人万人
徐州 陈官庄
双堆集
碾庄
人民解放军兵力超 过国民党军队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 役的历 史意义
东北人民
解放了
解放军
47万 东北全境
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
中原解放 军、华东 解放军
奠定了解
55万
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
本上被消 灭,大大 加速了人
基础
民解放战
东北解放
华北全
军、华北 解放军
52万
境基本 解放
争在全国 的胜利。
26
政治 经济
军事
中共的正确领导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开展
灵活的战略战术 解放军英勇作战
社会
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
27
• 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汉奸的妻妾) 是“接收大员”巧取豪夺的对象,被人戏称为“五 子登科”。京津沪一带流传的民谣:“想中央,盼 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4
蒋介石
宋子文
孔祥熙
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 果夫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 财富。他们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抗日的 招牌,大发国难财,独占全国金融,垄断 工商业,大量兼并土地,对全国人民进行 肆无忌惮地掠夺。
国统区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
7
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解放战争分为哪几个阶段?
战略防御
主战场在 解放区
战略进攻
主战场在 国统区
战略大决战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8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陈立夫
陈果夫
5
1946
100 元
1/6肥皂
1947
100 元
1只煤球
1948
100 元
1/5根油条
1949
100 1/50万两大米 元 (每斤150万元)
为了掠夺更多的财富,
国民党政府又采取滥
发纸币的办法。这使
民国万税(岁); 国统区的人民生活不
断恶化,百姓困苦不
天下太贫(平); 堪。
6
少数官僚掌握了大量财富。
9
1、时间、人物 1947年夏 刘伯承、邓小平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向大别山进军
2、意义:
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 山根据地,严重威胁 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 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 反攻的序幕。
10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373 万人
195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