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品味书香”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纪中心小学语文特色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吕淑湘也曾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 。
“建设书香校园”发起人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
我们推出
师生共读经典,校园飘满书香”的方案,目的在于大力倡导读书风气,打造阅读品牌,丰富校园文化。
使学校教育能够更深层次地、更持久地影响师生,感染师生,丰富校园的教育本位价值,真正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让我们的每位老师和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与书本为友,享受中华文化的财富;让我们的校园飘满书香。
二.活动目标
1、彻实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要求:低年级阅读
总量不少于5 万字,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高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2、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
3、在校园内营造“诵读经典品味书香”的气氛,使读书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4、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诵经典、读美文,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5、拓宽教师的文化素养,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
教育生活,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三.具体措施
一)学生阅读
1、导。
老师引导学生去读什么样的经典和书,指导学生如何去
读书。
(1) 背经典古诗。
(学校统一打印出来)
低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达到20 首;
中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30 首;
高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达到30 首。
(2) 诵读童谣、诗歌、散文。
一年级:诵读童谣13 首;
二年级:诵读儿童诗10首;
三年级:诵读儿童诗10首;
四年级:诵读儿童诗 2 首,现代诗6 首;
五年级:诵读散文诗 2 首,现代诗2 首;
六年级:诵读散文4 篇。
(3) 必读书目。
结合推荐书目(见后面各年级推荐书目) ,教师引导学生购买。
低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 本,选读2 本书;
中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 本,选读2 本书;
高年级:每生每学期必读学校推荐书目2 本,选读2本书;
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读书做好辅导,指导学生如何读书。
(阅读指导课时间安排:低年级周一早读课,中年级周三早读课,高年级周五早读课)
2、读。
怎么去读和阅读时间。
各年级教师布置学生每天晚上课
外阅读不少于20分钟,如20分钟读完所要求都的页数,可以反复读。
语文课前2 分钟背诵经典诗词。
3、累。
阅读积累。
低年级段:每周摘抄一页好词好句;每月画一幅读书画(可以是书上图画)。
中年级段:每周摘抄好词语、好句段一页,每月完成一幅手抄报、制作一个书签。
高年级段:每周摘抄好词语、好句、好段、好篇一页,每月写一篇读后感,每月作一幅“读写绘” 。
各班做到“每周积累,每月一整理,每学期大整理。
”学校存档。
4、检。
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每天晚上课外阅读要求家长签名,
第二天老师检查。
对于每周、每月布置的任务,教师先及时检查。
教导处每月一次、校长室组织人员到各班随机抽查。
5、讲。
每月利用一次班会课,讲讲自己读书的故事。
让学生把
读到的好诗词、好书、好文章介绍给大家,美文佳句读给大家,感兴
趣的故事讲给大家,读书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做到以讲促读。
6、评。
各年级每月利用一次读书课经行一次班级评比活动,学
校组织几次全校评比活动。
1)各班:(推荐)
低年级:诗歌背诵比赛、摘抄比赛、童话故事比赛、读书画评比;
中年级:诗歌背诵比赛、摘抄比赛、手抄报竞赛。
高年级:摘抄比赛、读后感评比、“读写绘”比赛、朗诵比赛。
2)学校
低年级:读书画评比、童话故事比赛。
中年级:精美书签设计比赛、课本剧比赛。
高年级:作文《读后感》竞赛、朗诵比赛。
二)教师阅读
每学期每个教师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读50 条中外教师格言,浏览学生阅读的所有书目。
1、集合“促师能”活动和绩效考核,每周完成一篇读书摘记。
2、集合“促师能”活动和绩效考核,在学校网站个人博客写下
读后感。
(至少两周一次)
3、集合“促师能”活动和绩效考核,在“校园网”语文论坛专
题网站发帖、交流。
(至少两周一次)四、成果形式
1)优秀读书笔记展
2)读书画、手抄报展
3)学生摘录本展
优秀书签展学生《读写绘》展优秀指导读书的教案
7) 各项活动的照片、视频
8) 学生发表、获奖、优秀作品集
小纪中心小学学生诵读经典推荐书目
一年级(上)“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小猪唏哩呼
噜》,春风文艺出版 社。
2. 君伟上小学一 —一
年级鲜事 多》,河北少年儿童 出版社 (二) 选读
1. 《小巴掌童话》,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2. 《木偶奇遇记》,
新蕾出版社
一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小熊温尼•菩》
长春出版社。
2. 《了不起的狐狸 爸
爸》,明天出版 社。
(二) 选读
1. 《笨狼的故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 社
2. 《我爸爸》,河北
教育出版社
二年级(上)“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我和小姐姐克拉
拉》,21世纪出版社。
2.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 儿
——特务足球赛》, 新蕾出版社。
(二) 选读
1. 《爱丽丝漫游奇境》,
长春出版社。
2. 《狐狸列那的故事》,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二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
盗》,湖南少年儿童出 版社。
2. 《绿野仙踪》,长春 出
版社。
(二) 选读
1. 《鼹鼠的月亮河》, 新
蕾出版社。
2. 《蚯蚓的日记》,少 年
儿童出版社。
三年级(上)“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格林童话》长春出 版
社
2. 《亲爱的汉修先生》 新
蕾出版社 (二) 选读
1. 《火鞋与风鞋》 21
世纪出版社
2. 《时代广场的蟋蟀》
新蕾出版社
三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长袜子皮皮》中国 少
年儿童出版社
2. 《小狐狸阿权》长春 出
版社
(二) 选读
1.《魔法师的帽子》明 天
出版社
名著阅读
(一)必读
1. 《夏洛的网》,上海译
文出版社。
2. 《安徒生童话》,长春
出版社。
(二)选读
1.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
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
社。
2. 《孩子们和野鸭子》,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四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经典
诵读名著阅读
序号体裁篇目
国学经典配套教材
《忆江南》
国学经典(必背
古诗)
《竹枝词》
《乌衣巷》
《望洞庭》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赋得古原草送别》
《游子吟》
(一)必读
1. 《小鹿班比》,长春出版社。
2. 《雪地寻踪》,长春出版社。
(二)选读
1. 《妈妈走了》,21世纪出版社。
2. 《青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0
儿童诗《巴喳巴喳》
12 现代诗
13
《雨声说些什么》
《读春》
五年级(上)“经典阅读”课程
名著阅读
(一)必读
1. 《铁路边的孩子们》,
少年儿童出版社。
2. 《柳林风声》,长春出
版社。
(二)选读
1. 《爱的教育》,长春出
版社。
2. 《我要做孩子》,江苏
少年儿童出版社。
9散文诗《金色花》
10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五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
经典诵读
序号体裁篇目
1国学经典配套教材
2《江南春》
3《商山早行》
4《清明》
5
国学经典(必背古
诗)《泊船瓜舟》
6
《题西林壁》
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8
《饮湖上初晴后雨》9《惠崇》(春江晓景)10散文诗《沙与沫》精选1、2 11现代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名著阅读
(一)必读
1. 《我的妈妈是精灵》,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 《西顿动物故事》。
长春出版社。
(二)选读
1.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华夏出版社。
2. 《女儿的故事》,少年儿童出版社。
六年级(上)“经典阅读”课程
经典诵读
序号体裁篇目
1国学经典配套教材2国学经典(必背古
诗)
《题临安邸》3《示儿》
(一)必读
1. 《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 《小王子》,长春出
名著阅读
10
4
5 6 7 8
散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
《墨
梅》 《石灰吟》 《朝天子•咏喇叭》
《竹石》
《雪》
《对一朵花微笑》(节选)
六年级(下)“经典阅读”课程 经典诵读
序号
体裁 篇目 1 国学经典
配套教材 2
《游园不值》
3
《小池》
4
国学经典(必背古
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春
日》
5
《四时田园杂兴》 6
《夏日绝句》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8
《已亥杂诗》
9 散文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
选)
10
《匆匆》(节选)
版社。
(二)选读
1. 《男生贾里全传》, 少
年儿童出版社。
2. 《青铜葵花》,江苏
少年儿童出版社。
名著阅读
(一) 必读
1. 《城南旧事》,中国 青
年出版社。
2. 《鲁滨逊漂流记》, 译
林出版社。
(二) 选读
1. 《西游记》,长春出 版
社。
2. 《希利尔讲世界史》,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