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4903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9.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bd47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cc.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孩子们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 熟悉并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的不同地貌和旅游地点。
3. 文字材料,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关系。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地理特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和气候。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特点,并交流讨论这些地貌特点对中国人民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步:主要旅游地点(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高的景点进行介绍,比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西湖等。
教师可以讲解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特色风景,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点,在小组内合作,收集有关该地点的更多信息,并准备一个短暂的口头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等。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旅游地点,并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中国地理和旅游的认识和感受。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中国一个旅游地点的短文的作业,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该地点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个人体验。
2. 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地点,通过网上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材料。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0213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0.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各种自然景观。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东亚的交通枢纽,也为旅游提供了便利。
二、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其中,中国的山脉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中国有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这些山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沿着长江,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址,如三峡、峨眉山和九寨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西湖、鄱阳湖和青海湖等。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中国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等。
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以及著名的长城和天安门广场。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购物街区。
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有着世界著名的兵马俑和古城墙。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美食和可爱的大熊猫而闻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古镇和古村落,如丽江、乌镇和周庄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2897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3.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旅游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2.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并能够分辨其所属的地理区域。
3.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旅游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中国的气候条件和影响。
3.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热身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有什么影响?2.观察探究: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观察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3.学习知识:a.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背景。
例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面积较大,南北跨度广,东西相对狭窄;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台地等。
b.气候条件和影响: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气候条件,包括季风气候、干湿气候、寒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例如,南方的雨季适宜观赏瀑布和溪流,北方的寒冷冬季适宜观赏冰雪景观。
c.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包括北方的北京、西安、南方的上海、杭州、西南的成都、云南等,并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些地区的美景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些旅游地区的地理特点,例如,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成都以美食和熊猫闻名等。
4.进一步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的旅游资源如何与地理特点相互关联,并请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触动。
5.综合应用:教师设计旅游线路图,包括中国的北方、南方、西南三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不同的旅游景点标记在地图上,并解释其所属地理区域。
6.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以及旅游资源与地理特点的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2165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e.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教学难点:1.对中国旅游地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2.对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旅游地,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自然景观。
2.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地吗?大家都听说过哪些?二、知识讲授(10分钟)1.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2.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色:山水之美、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
三、探究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著名旅游地,进行研究和介绍;2.每组介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归纳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自主查询一些未涉及到的中国著名旅游地,并进行简要介绍;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回家整理自己查询的旅游地信息,写一份旅游攻略并提交;2.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丰富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可适量添加小游戏、图片展示等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旅游地的图片和地理位置标注图;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02c27c281e53a5802ffa9.png)
课程(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以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提高管理素质;以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坚持“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构建以提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编排。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内容编排,实现能力的递进。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及地理成因,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旅游区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等。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针对高职高专旅游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1.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
2. 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去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相关的重要旅游线路。
(二)社会能力1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方法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理论深度以能被学生掌握为准,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内容编排上,将地理知识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实际紧密结合,简明实用。
在结构安排上,针对各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以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为线索编写,逻辑严谨、清晰明了。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3f9f649649b6648d74749.png)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绪论》邵震球【课题】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课时】1课时(45 分钟)【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专业拓展课,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形成、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好于旅游类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也应提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及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讲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素养及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胆量。
3、情感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旅游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专业素养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简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让学生上课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做好有效引导,并思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紧密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你对旅游景区与景点的认识,或讲解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要求语言朴实,讲解清晰即可。
二、讲授新课:约 35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的概述及要点的补充。
2、教师通过学生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通过播放江浙等旅游景区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进而说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0389d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a.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主题: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了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3. 了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4. 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a.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向东南延伸,濒临太平洋。
b. 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2. 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a. 地貌特点: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
b. 主要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长江三峡、黄山、长白山等。
c.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西江等。
3. 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a.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凉爽。
b.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
c. 西部气候:干旱高寒,气温差异大。
4. 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a.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首都,有故宫、天安门广场、长城等著名景点。
b.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城市,有外滩、东方明珠塔等著名景点。
c. 西安:位于华夏平原,是古代中国的首府,有兵马俑、华清池等著名景点。
d.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九寨沟等著名景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和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3. 讲解中国的地貌特点和主要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
4. 讲解中国的气候区划和气候特点。
5. 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地理位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6. 小结:复习教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7. 练习:给学生分发练习题,检查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8. 作业:布置与本课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游记或制作一份旅游宣传海报。
四、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图片。
2. 教学PPT或课件。
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ce15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fd.png)
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旅游地理中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旅游素养,提高他们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色。
3. 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同,如何提高他们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地图、图片和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参考资料和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去过哪些中国旅游景点?对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多少?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包括但不限于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
2. 分类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一个中国旅游景点,分析该景点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并简单介绍该景点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深入研究该景点对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并撰写一份短文进行分享。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中国旅游地理对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提问和讨论,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拓展延伸部分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学习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深入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特点和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2374fb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地理的概况,掌握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2)掌握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了解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3)了解中国的人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地理分布。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和探索欲望;(2)培养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和认识;(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
三、教学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中国的人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地理分布。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观察法、互动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地理概况,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中国地理概况介绍中国地理的概况,包括中国的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特点。
(2)中国的主要山脉介绍中国的主要山脉,包括昆仑山脉、秦岭山脉、太行山脉、大别山脉等。
(3)中国的主要河流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
(4)中国的主要湖泊介绍中国的主要湖泊,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等。
(5)中国的主要海洋介绍中国的主要海洋,包括东海、南海、黄海等。
(6)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景点,包括北京的故宫、长城,上海的外滩、迪士尼乐园,西安的兵马俑等。
(7)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介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旅游业的规模、增长速度、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情况。
(8)中国的人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地理分布介绍中国的人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地理分布,包括汉族、少数民族的比例和分布情况,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等。
3. 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就中国地理概况、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方面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独立��能力。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a039c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5.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2016~2017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主讲教师:陈甜【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年问候二、安全教育三、课堂纪律四、课程介绍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内容: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树立环保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案例一:西安与桂林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导出对比分析法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导出实地考察法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山东省第2-3节【教学目标】1.了解山东省概况2.掌握山东省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山东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立疑激趣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导入新课新授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山东省一、概况出示山东省地图,展示图片,总结知识点,学生现场导游,讲解山东省概况。
二、主要游览地及着名景区1.济南(省会)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导入新知识分组探究,总结济南的知识点,列表展示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感受天下第一泉的气势。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03a2f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12.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2. 中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 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旅游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旅游地图。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旅游地图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讲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重点讲解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案例分析教师提出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旅游问题。
例如,分析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探讨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某一旅游资源进行讨论,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旅游设施等方面分析该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和不足。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就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三、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目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四、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可包括完成旅游地图绘制、搜集相关旅游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
4. 课堂练习:批改学生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5.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地方特色旅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旅游项目,如云南的丽江古城、四川的九寨沟、江苏的周庄古镇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特色和文化内涵。
《中国旅游地理》培训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培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865289b6648d7c0c74641.png)
学期教学方案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课程说明《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中国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各类旅游资源,研究中国发展旅游的地理环境和地理特征,研究中国旅游地理分区的理论知识和各大旅游区的景观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各大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环境特征,以及各个旅游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形成条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依据、旅游业发展条件、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基本思路,以及主要旅游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兴省(区)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将来从事旅游事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计划(共36学时)第一编旅游地理概论(7学时)第1章年轻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旅游地理概论(1学时)教学内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内容(1学时)教学重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2章旅游资源(2学时)教学内容: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类别(1学时)二、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保护(1学时)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类别。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资源的保护。
教学难点:1、旅游资源的含义。
2、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3章旅游开发(3学时)教学内容:一、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0.5学时)二、旅游开发的历史发展(0.5学时)三、旅游开发的条件(0.5学时)四、旅游开发的原则与评价(0.5学时)五、旅游开发类型(0.5学时)六、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旅游开发(0.5学时)教学重点:1、旅游开发的概念和意义。
2、旅游开发和地区开发的关系。
3、我国的旅游开发。
教学难点:我国的旅游开发。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3ec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兴趣。
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旅游胜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3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可以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的旅游之美。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旅游景点,增加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西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 实践与应用(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交通方式、住宿安排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中国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旅游地理的看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旅游地图,标注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 写一篇关于中国某个旅游景点的介绍文章,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旅游价值等。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39dc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3.png)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
2. 掌握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3. 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
1. 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
2. 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地理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对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电子地图
2. 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课件和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电子地图展示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2. 分析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介绍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三、活动(20分钟)
1. 分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进行介绍,包括景点位置、特色、历史文化等。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进行介绍,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互动。
四、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以及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编写一份景点介绍,包括景点位置、特色、历史文化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各地的旅游地理特点和资源,掌握中国各地旅游景点的位置和特色,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学生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9cb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进行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3. 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3. 展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西湖等,并介绍其特色。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旅游景点的了解和体验。
5. 总结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如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如何规划旅游行程等。
二、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的反馈和总结。
评价内容:1. 学生对中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3. 学生对旅游地理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延伸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延伸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旅游地图。
2.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和视频。
3. 旅游地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 收集和整理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道具和材料。
4. 安排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的时间和地点。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b32db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6.png)
中职旅游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
o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著名旅游景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
o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旅游地图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线路规划。
o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流利介绍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o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旅游项目策划。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o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尊重地方文化和习俗。
二、教学内容-重点: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主要旅游区划及其特色、著名旅游景点介绍。
-难点: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旅游线路规划与项目策划。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和总结。
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深度将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旅游线路规划,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线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教具:旅游地图、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资源:、旅游风光视频、旅游景点图片-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组织:每组分配组长,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维持:制定课堂规则,如发言举手、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提问。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完整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0036a2647d27284a735110.png)
教学重点: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评价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二、关于旅游资源
(五)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1、概念
2、分类:①自然旅游资源,②人文旅游资源
(六)旅游资源特点
1、地域性2、综合性3、永续利用性4、无可代替性
(七)旅游资源评价
1、评价标准:①美学价值②历史价值③文化价值④科学价值⑤环境容量⑥组合状况⑦开发条件⑧适应范围
小结:什么是
小结:对各种气象景观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9周第3、4节
课次
14
授课方式
理论、讨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动植物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动植物与旅游关系和我国动物旅游资源概况,熟悉珍禽异兽和著名野生动物栖息地,熟悉我国珍稀植物种类,熟悉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6周第1、2节
课次
9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二、四大佛山
三、道教名山
四、风景名山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熟悉道教名山的名称,掌握黄山四绝,熟悉庐山位置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黄山四绝,道教名山的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8周第1、2节
课次
1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
第四节:涌泉与瀑布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湖泊概况,掌握重点旅游湖泊,了解泉的类型,熟悉在我国分布、名泉与泉城。掌握三大瀑布、著名山岳瀑布名称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时间
第7周第3、4节
课次
11
授课方式
实践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水景旅游资源的美感分析及导游内涵、技巧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实践,使学生对水景旅游资源的美感有直观认识,掌握水景导游技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水景旅游资源的美感
教学难点:水景导游技巧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开发现状及前景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一、类型复杂多样
(一)我国地形特点
(二)主要地形区
二、地形差异大
三、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开发历史悠久.历来是旅游资源之重点
(二)精品倍出.居世界重要地位
(三)开发前景广阔
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一、我国地貌特点是什么?对旅游有何影响?
小结:
小结:此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中国地理基础,所以要督促学生复习中学的内容,更要强调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3周第3、4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教学难点:杭州西湖的背景知识。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
一、我国湖泊概况
(一)数量、类型
(二)主要分布
二、重点旅游湖泊
(一)青海湖
(二)五大淡水湖
(三)杭州西湖
第四节:涌泉与瀑布
一、涌泉
(一)泉的类型
(二)在我国分布
(三)名泉与泉城
二、瀑布
(一)三大瀑布
(二)著名山岳瀑布
讲授
多媒体授课
2、具体评价方法:①定性评价②定量评价
(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五)旅游资源赏析
1、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2、如何欣赏旅游资源
三、关于中国旅游地理
(一)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内容
(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意义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有哪些特征?对旅游资源应该如何进行评价?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意义?
(二)主要景点
六、丹霞地貌
(一)成因与特点
(二)在我国的分布
七、其他地貌简介
讲授为主
多媒体教学
看风光片直观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熔岩地貌?在我国有哪些典型分布?
2、以武夷山为例,说说丹霞地貌的特点。
小结:
小结:注意各种地貌特点、成因的对比。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5周第1、2节
课次
7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国名山的直观理解,实习山地的具体了解
教学难点:掌握山地导游技巧,锻炼吃苦精神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一、看教学风光片《四大佛山》
二、游北普陀山或锦州南山
多媒体教学
实践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列表对比四大佛山。
2、谈谈山地实践的体会和收获。
小结:
小结:做导游或从事旅游业工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的精神是不行的,学习旅游地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也是不行的。实践课非常重要,但是课时和条件所限,只能在近处实习。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三、熔岩地貌
(一)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
1、成因
2、类型:火山锥、堰塞湖、火口湖、熔岩台地、熔岩隧道、“地下森林”
(二)在我国典型分布
1、东北地区2、云南腾冲3、台湾大屯
四、海岸地貌
(一)海岸地貌分类
1、山地海洋2、平原海岸3、生物海岸
(二)我国海岸地貌分布
五、流纹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中国名山
一、五岳名山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五岳名山位置、特点、熟悉其主要风景名胜。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五岳名山位置、特点及其主要风景名胜。
教学难点:一些人文景观涉及的历史背景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三节:中国名山
一、五岳名山
(一)东岳泰山
(二)西岳华山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6周第1、2节
课次
9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二、四大佛山
三、道教名山
四、风景名山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熟悉道教名山的名称,掌握黄山四绝,熟悉庐山位置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佛山的位置及主要名胜,黄山四绝,道教名山的名称
小结:
小结:完成绪论教学,这是《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入门知识,一定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3周第1、2节
课次
4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一章:地貌旅游资源
第一节:我国地貌旅游资源概况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熟悉我国地形特点,了解地形差异和开发现状及前景。
一、观看水景教学风光片
二、实地考察锦州笔架山海滨
(学生利用节假日自行游览)
三、集体组织参观水上公园
实践教学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水景的美感效应?
2、水景与旅游的关系?
3、实践教学的感想?
小结:
小结:通过两次山水景观的实习,真正能让学生体会为何古人把旅游称为游山玩水,以及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言的内涵。
小结:什么是
小结:对各种气象景观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9周第3、4节
课次
14
授课方式
理论、讨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动植物旅游资源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动植物与旅游关系和我国动物旅游资源概况,熟悉珍禽异兽和著名野生动物栖息地,熟悉我国珍稀植物种类,熟悉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课次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三、熔岩地貌四、海岸地貌五、流纹岩地貌六、丹霞地貌
七、其他地貌简介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熟悉其分布,掌握海岸地貌分类,了解分布,熟悉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与分布,了解其他地貌。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熔岩地貌成因及类型、海岸地貌分类
教学难点:流纹岩地貌、丹霞地貌成因
二、岩溶地貌.
教学目的、要求:熟悉花岗岩地貌概念,了解其分布、成因、特点;掌握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难点:岩溶地貌成因及类型
教学基本内容
方法及手段
第二节:我国地貌景观主要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一)成因与分布
(二)地貌景观的突出特点
二、岩溶地貌.
(三)南方与北方差异.
二、主要江河旅游线
(一)长江
(二)黄河
(三)京杭大运河
(四)漓江
讲授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什么是三S景观?我国此类旅游资源主要分布?
2、我国有哪些江河旅游资源?
3、长江、黄河上、中、下游特点、流经省区?
4、长江、黄河游览线各有哪些重要景区?
小结:
小结:水景旅游资源填图练习很重要,多使用空白图。
教学难点:相关的宗教知识
教学基本内容
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手段
二、四大佛山
(一)五台山(二)峨眉山(三)九华山(四)普陀山
三、道教名山
(一)青城山(二)武当山
四、风景名山
(一)黄山
(二)庐山
讲授与讨论
多媒体教学
作业和思考题:
1、普陀山风景五绝
2、五台山五大禅处
3、什么是佛光?
4、峨眉山为什么被称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8周第1、2节
课次
1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第三节:湖泊旅游资源
第四节:涌泉与瀑布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我国湖泊概况,掌握重点旅游湖泊,了解泉的类型,熟悉在我国分布、名泉与泉城。掌握三大瀑布、著名山岳瀑布名称位置。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旅游湖泊,名泉与泉城。三大瀑布、著名山岳瀑布名称位置。
(三)中岳嵩山
(四)南岳衡山
(五)北岳恒山
多媒体教学
讨论
讲授
作业和思考题:
1、列表对比五岳。
小结:
小结:一些名山的组合要求学生要做整体把握,要学会列表比较。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5周第3、4节
课次
8
授课方式
实践课
课时安排
学时
授课题目:山地的美感及其导游(以中国佛教名山和当地山地为例)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实践要求学生领略山地的美感掌握山地导游内涵技巧。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案
授课时间
第1周第3、4节
课次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绪论、一、关于旅游地理学
(四)旅游地理学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旅游地理学学习目的和方法,熟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