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体制特点
简述词的基本体制及其产生的原因。
词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是用来表达和传达意思的符号,是连接概念和声音的桥梁。
词的基本体制包括词的构成、词的分类、词的意义以及词的语法功能等。
词的产生主要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语言交流需求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词的构成1.1 词素词素是构成词的最小单位,它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词素可以分为词根、前缀、后缀和词缀等。
通过词素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形成各种词语。
1.2 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内部结构包括词干和词尾。
词干是词的核心部分,具有词的主要意义;而词尾则是在词干后面附加的,用来表示词的词性、时态、语态等。
二、词的分类2.1 按词性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和感叹词等是按照词的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的分类。
2.2 按构词方式分类构词方式包括派生、转化、合成、缩略、借词等,词语的构词方式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三、词的意义3.1 词义的外延词义的外延是指词的广义和窄义之分,即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具有的具体意义。
3.2 词义的内涵词义的内涵是指词的深层含义和抽象意义,是词所指的概念和内在含义。
四、词的语法功能4.1 词的句法功能词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句法作用,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4.2 词的逻辑功能词在表达信息和传递思想时起着不同的逻辑作用,如表示事物、状态、动作、属性等。
词的产生是由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语言交流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1. 文化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表达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词汇来满足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层面的表达需求。
2. 认知方式:人类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演变和更新,需要用新的词汇来描述新的观念和概念。
3. 社会变迁:社会制度、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播等因素不断变迁和更新,需要创造新的词汇来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和发展趋势。
4. 语言借用和交流: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也会促使新词的产生和传播,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交流相互影响。
第二十讲唐五代词创作成就
所谓雅乐,即先秦的古乐,《诗经》中的雅、颂,即是雅乐的 诗歌。《诗经》中提到的乐器有二十九种,钟、鼓、琴、瑟就是庙 堂雅乐的主要乐器。但是雅乐到了战国时代已经衰落。
汉魏六朝时的音乐称为清乐。所谓乐府诗,就是配合清乐的歌 词。清乐其始是汉魏的平调、清调、瑟调三调,称为相和三调,或 清商三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行于中原。六朝的吴声、西曲 则称清商乐(清调以商为主,故称清商),行于江南。清乐的主要 乐器是丝竹,有筝、瑟、箫、竽等。但清乐从容和缓,音希而淡, 入唐后逐渐衰落。
但这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历来歧见迭出,众说纷纭,至今仍未有定论。上世 纪八十年末,学界争论尤其激烈。
以上二词,在宋本《李太白集》与元萧士贇《李太白集》中,均未收录。最早 著录《菩萨蛮》一词为李白所作的是宋代释文莹,其《湘山野录》卷上云:“此词 不知何人写于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 古集于子宣(曾布)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 而对于《忆秦娥》,唐五代不见 著录,北宋词人李之仪作《忆秦娥》词,注云:“用太白韵”(见《姑溪居士文集》 卷四十五),后南宋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四十九云:“李太白词也。予尝 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座凄然而罢。”南宋末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草堂诗馀》等,亦作李白词收入。
韦应物、戴叔伦的词
韦应物和戴叔伦的两首《调笑令》,是最早 的描写边塞景象的文人词。
韦应物词存《调笑令》二首,其一曰: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 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其词 存《调笑令》一首: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
1.单音节词的多样性:古汉语中存在很多单音节的词语,这些词语可
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并且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新的词语或词组。
2.词义的广泛性和多义性:古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具有非常广泛的词义,一个词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含义,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
3.多音字的普遍存在:在古汉语中,存在很多的多音字,一个字可以
有不同的读音和发音,这增加了阅读和理解古文的难度。
4.词形变化的规律性:古汉语中的词语可以通过加前缀、后缀、修改
声调等方式进行词形变化,例如添加“之”、“者”等后缀,以及进行音
韵调整等操作。
5.字义的义项分类:古汉语中的字义通常可以分为多个义项,每个义
项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古汉语词汇组成的系统特点包括单音节词的多样性、词义
的广泛性和多义性、多音字的普遍存在、词形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字义的义
项分类等。
这些特点使得古汉语词汇具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适应不同
语境的能力。
《唐诗宋词》复习考试资料
8.词为艳科(选择、填空)★★
1、“词为艳科”是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词在言语风格上侧重浮艳。
2、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文这是与前代显然不同的地方。
3、宋人重女音的重要原因:(D表达当时流行乐坛对女音的青睐。(2)女性化的音乐与词的细美幽约的特别韵味是相当一致的。
10.词心与词境(选择、填空、简
答)★★
1.词心词境: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的(蕙风词话)。词境相对客观,词心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合反映。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有机结合的产物。关于词境问题,分析得最为全面、详细和透彻的是王国维。
2.“清空”说:"清空”的概念是由张炎提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张炎所谓“清空”是指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则写的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所写对象,所以显得板滞。
(07564
1.词名释例(选择、填空)★
1.诗与词是古代韵文的两种重要体式。
2.词是一种文体,“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生i叫才逐渐稳定下来的。
3.词的异称主要有:曲子、长短句、诗馀、倚声。
2.曲子(选择、填
空)★★★
1.“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称“词〃为曲子,是为了强调词的音乐性。
3.五代和凝因为擅长作词而被称为“曲子相公".
3.长短句(简答
题)★★★
(1)长短句是词的异称。
(2)长短句是词的主要句式特点。
(3)长短句的称呼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音乐的附属地位,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4.诗馀(选择、填空)★★★
1、“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出现了。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唐诗、宋词体制特点及其抒情特点
二、试以具体作品为例,比较唐诗、宋词体制特点及其抒情特点唐诗的体制特点:以诗体而论,唐诗有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一),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对偶,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往体、格诗,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广义者指唐代以前各种诗歌体裁和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包括四言古诗、楚辞、乐府等;狭义者,仅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
古体包括拟古、乐府,乐府又分古乐府、新乐府。
古诗无句数限制,一般可以两句或四句换韵,且不讲平仄、对偶,以四言、五言、七言为正体,其八言则为杂体。
近体诗为诗体名,也称今体诗、格律诗,与古体诗对称。
狭义者指唐代产生的格律诗。
广义者指唐代以前各种诗歌体裁和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包括四言古诗、楚辞、乐府等;狭义者,仅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
近体诗为诗体名,也称今体诗、格律诗,与古体诗对称。
狭义者指唐代产生的格律诗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杂三、五言的。
古体包括拟古、乐府,乐府又分古乐府和新乐府,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七言古诗全篇或七言句,或在七言句当中夹杂一些长短句,没有一定句数。
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二),近体诗的要求较高,主要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二是押韵;三是平仄的要求;四是对仗。
主要表现如下:①平仄。
唐律注重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所以创作唐律必须按照指定的格律要求,注意避免孤平句(除了押韵最后一字是平声外,全句只有另外一个孤立的平声字)古代汉语四声:平、上、去、入。
唐人将这四声分为:平是平声,上、去、入是仄声。
以大家熟悉的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宋词文学常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 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 霖 铃 柳
永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 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 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 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 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 了一遍。
.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 句也是词的别称。 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 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 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 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 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 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 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 n) 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 上心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柳永词艺术特色[整理版]
柳永词艺术特点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
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
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初盛唐文人词的体制
初盛唐文人词的体制丁昊(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摘要:初盛唐是词史的初始阶段.初盛唐文人词的发展为中晚唐文人词乃至宋词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晚唐词体的完备.离不开早期文人词词体的积淀与贡献。
本丈试图从标题形式、词的形体、句式句法等三个方面阐述初盛唐文人词的体制特征。
并对刘扬忠先生关于早期丈人词体制的观点及论述进行了评说。
关键词:初盛唐文人词体制历史上各种文学体哉的代谢兴替,都存在着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
中国古典诗歌从西周发展到唐朝.已经臻于完美。
达至鼎盛。
继唐诗之后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的诗歌题材——词,承继于诗。
却与其文体分野清晰.在体制、作法、风格等方面。
有着与诗歌不尽相同的特征。
可以说。
词与诗同其性情却异其体调。
词在体制上的~系列特点,是它同唐朝近体诗相区别的显著标志。
但探究初盛唐文人词的体制特征。
我们又发现早期文人词与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于这一时期文人词体制特征的探讨娃得十分必要。
因为早期文人词是连接诗与成熟的晚唐词乃至宋词的桥梁。
我们不仅可以在早期文人词身上看到词由诗体演化而来的痕迹.还能看到其作为燕乐曲辞性质的特征。
对于早期文人词的体制特征。
刘扬忠先生在《唐宋词流派史>一书中有过概括:。
晚唐以前的早期文人词,多是诗人们在诗歌创作之余暇偶尔试作的小词。
是地地道道的‘诗余’(余绪、余波)。
尚未能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体式。
这些数量稀少、形式短小的小词。
体式介于近体诗与民歌之间。
内容较简单,技巧还基本停留在绝句和律诗的范围之中。
词的长短句式的特点尚未充分发挥。
还没有形成为词所独有的风格体貌。
”很显然.刘先生认为从体制上来讲。
这一时期的文人词并不具备独立的文体特征。
对此。
笔者基本认同,但从构成词体制的各个要素来看。
也不尽然。
下面就逐一具体分析。
首先。
从标题形式来看。
早期文人词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的作品相比。
此时词的标题已经在字数上趋于规范——多以互字为调名。
如果说初唐文人词的调名还能看出是应制应歌词为主的话。
什么是词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扬 州 慢 【宋】姜 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朗读宋江代词人苏轼的《定风波》,体会与上首词有什么异同。
定 风 波 【宋】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⑵ 如果按体裁分,宋词可以分为:令、引、近、慢 。
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大概唐代人宴乐时,以唱歌劝客饮酒,歌一曲为一令,于是就以令字代曲字。宋人取唐及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如王安石作《千秋岁引》,即取《千秋岁》旧曲展引之。曹组有《婆罗门引》,即从《婆罗门》旧曲延长而成。近,是近拍的省文。周美成有隔浦莲近拍,方千里和词题作隔浦莲,吴文英有《隔浦莲近》,此三家词句式音节完全相同。可知近即是近拍。以旧有的隔浦莲曲调,另翻新腔,故称为近拍。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因此由“曼”字孳生出“慢”字。下面我们通过阅读理解一下:
◆练习,阅读宋代豪放派词人代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其中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大学语文-苏轼
☆ 流放黄州 自称“东坡居士”。
黄州四年,仕途:低谷——创作:高峰。
☆ 108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苏轼召
还,任翰林学士。
重新起用,连续升官。
成为新旧两党的攻击、排挤对象。
再请外调,辗转于杭州、颖州、扬州、定州等 地。元祐七年(1092)9月,再被召回朝廷。 太皇太后逝,哲宗亲政,重新推行新法。
豪放之盟主
学习要点
1、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词史 的贡献。
2、了解苏轼的政治遭遇与黄州期间文学创作 的关系。
3、分析《临江仙》词作所表现出的苏轼的的人 生态度和胸怀。
【多才多艺的苏轼】
词:是首开豪放派词风的大家,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 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 四家”。 绘画: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枯木怪石图》等传世。 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其《赤壁赋》为文赋的代表作。
☆ 政治上从儒家思想出发,排斥老庄为异端;
☆ 同时又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 无争的洒脱态度。
☆ 他一生虽感屡受挫折,文学创作上 却始终没有走向消极颓废。
(三)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1、“自是一家”——提高词的文学地 位,确定词为独立的文学样式 2、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 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拓了词的题 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3、风格多样化。婉约+豪放 4、“以诗为词”——把诗的表现手法 用来写词。
1094年,第二次沉重打击: 英州——惠州
圣莫 恩嫌 尚琼 许雷 遥隔 相云 望海 。,
☆ 62岁,再度被贬至天 涯海角——儋州(海南)
词的常识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词牌)。一般说, )。一般说 (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 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 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 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 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 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 段小序。 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 词一般都分两段( 词一般都分两段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词的分类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小令;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 中调; 长调。有人认为: ⑵中调;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 八字以内为小令, 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 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 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 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 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词的起源
是敦煌曲子词。 词起源于民间 ,是敦煌曲子词。敦 是敦煌曲子词 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 间性,使作品从内容、 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 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 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 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 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 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词
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 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 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 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 用一个词牌, 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 干变体;有时候, 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 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语文知识点】古文骈文词赋三种文体特点
【语文知识点】古文骈文词赋三种文体特点骈文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用典和藻饰。
词特点:一是标题形式丰富多彩,二是体制结构更摇曳多姿,三是句式句法更参差多变。
赋特点:一、语句上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中国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
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
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起于战国,盛于两汉。
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赋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体,叫“律赋”;宋代用散文的形式写赋,称“文赋”。
著名的赋体文章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词的体制特点
37词的体制特点(贵阳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摘 要]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体,从产生的年代说,它晚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在体制上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诗体的特点。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在民间广泛流行,大约到了中唐时代,才较多地引起文人的注意,开始采用这一形式写作,经过五代到了宋代,发展成为文坛上的最普遍使用的体裁,并产生了大批有成就的词作家和作品,本文拟从词的体制特点对词做一个全面的剖析,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词; 体制; 特点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词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这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协乐性质所规定的。
词在体制上的诸多特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词调,词体的类别,词的句式和声调。
一、词调词调是描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词既然是用来依谱歌唱的标明它是属于哪一种乐调,就很必要了。
词与诗不同,在它前面所标示的名称,是乐调的名称,而不是词的题目。
例如我们读一首词,可以看到它标志着[浪淘沙]、[西江月]、[水调歌头]等各种名字,这些都是词调。
在词的起始阶段,调名和词的内容往往是一致的,因此调名也就是词名,就是词的题目,例如,温庭筠有[更漏子]词四首,也无一不是咏夜间闺情的,“更漏”是夜的代称,“银镯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与“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声残月。
”等句都是咏夜景的,[更漏子]既是这四首词调名,词牌,又是这四首词的题目,两者是一回事。
其他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咏渔父生活的,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追忆江南景物的词的内容与词名完全相符,因此词名也就是题目。
但到了五代,特别是宋初以后,情况就很不同了,除了极少数作品,内容和词调名一致外,绝大多数词的内容和调名完全是两回事,这样,为了点名词音译 ,说明所写词的内容,就需另有题目。
词调的数目浩繁而情况也颇复杂,主要有同调异名和同调异体两有情况,如[念奴娇]又名[庆长春],[酬江月]、[大江东]、[杏花天]、[寿南枝]、[百字令]、[赤壁词]等就是同调异名,有的词调,可以有数种或十数种不同的别体,在同一词调各体之间,有的只有微小的差别,这种就是同调异体。
词的体制词牌即词的乐谱名称,规定了韵律、字数、句数
下片:黃花、梧桐、細雨;
填詞人表達了甚麼「意」? 感懷身世、悲秋自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聲聲慢‧秋情》
內容分析
上片 下片
內容分析
總 寫 悲 涼 悽 怨 心 情
氣候環境 候描 ,寫 暗深 示秋 心的 情氣
內容分析
庭中景況 滿 地 黃 花 堆 積
詩人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聲聲慢‧秋情源自青玉案‧元夕技巧分析
借景抒情
整體:借寫眼前秋景,抒發國破家亡後孤獨悽慘的心情。
觸景生情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抬頭看見南下飛雁,勾起作者對北方家國的思念。
緣情寫景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描寫秋天的氣候
天氣:驟冷驟熱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內容分析
狀態:難以入睡(也因心事重重) 氣溫:氣溫急降,晚風夾著逼人的寒意 行動:借酒消愁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涼,一個愁字怎能訴說我內心的悲哀﹖
內容分析
技巧分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5
體制
念奴嬌‧赤壁懷古
聲聲慢‧秋情
青玉案‧元夕
技巧分析
修辭手法
疊字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加強語氣感情。
反問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从均拍上谈词的体制
从均拍上谈词的体制从均拍上谈词的体制 ⽂/⾕衡退翁 词的体制张炎词源中列为九类: (⼀)令,(⼆)引、近,(三)慢曲,(四)三台,(五)序⼦,(六)法曲,(七)⼤曲,(⼋)缠令,(九)诸宫调。
其中令,引、近。
慢曲,三台,序⼦,统称散词散词是不成套数,可以单谱背地⾥唱的。
令令叫⼩唱,也称⼩令,篇幅最短。
词的初兴,多是⼩令,如《梁州令》、《诉衷情令》等。
单调⾃⼆均拍⾄三 令均拍,双调倍之。
引、近引是交⼩令稍稍引长之,近是谓⾳调相近。
如《临江仙引》,《诉衷情近》等。
引近皆双调,⾃六均拍⾄ 引、近⼋均拍。
慢慢也慢词⼜叫慢曲,引⽽愈长之则为慢,⼜有曼歌永歌之意义。
如《浪淘沙慢》、《⽊兰花慢》等。
双叠者⾃ 慢⼋均拍⾄⼗⼆均拍,三叠者⾃⼗均拍⾄⼗六均拍。
三台三台与慢词同,传者仅《三台》、《解红慢》⼆调,词皆三⽚。
⽚即叠,亦称段。
⼤曲中之⼀遍亦称⼀⽚, 三台名同⽽体异。
三台、慢词之分,在乎⾳节:三台为每⽚慢⼆急三拍或古⼗促拍的急曲⼦,慢词为⼋均拍或多⾄⼗均拍的慢曲。
序⼦序⼦在词中为最长,其词四⽚,⼗六均拍。
三台为促拍,序⼦为有奖储蓄拍,⽐皆不同于慢词之处。
如《莺 序⼦啼序》即是序⼦。
法曲法曲的遍数,与⼤曲不相上下。
法曲⼤曲王灼《碧鸡漫志》写道:“凡⼤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破、虚摧、实摧、衮遍、歇指、杀衮, ⼤曲始成⼀曲,此谓⼤遍”。
词调中有叫“摘遍”的,这些都是摘取⼤曲或法曲中声⾳美听、可以独起结的⼀段⽽成的。
如《薄媚摘遍》、《法曲献仙⾳》等是。
散序、排遍、⼊破⼜各有数遍,故⼤曲遍数可多⾄数⼗。
缠令缠令缠令即赚词,合同⼀宫调之曲若⼲以成套,很像北曲的套数,其曲名则多同南曲,有⼀定的唱法、规例。
诸宫调诸宫调以不同宫调之曲,合成⼀套者也。
诸宫调 令、引、近、慢为词的主体,是⽂⼈所习⽤;缠令、诸宫调流⾏于民间;法曲、⼤曲规模最⼤,由教坊演唱。
词之分令、引、近、慢,盖视词中之均拍多寡⽽定。
均,犹节也,拍即⼀板三眼之板,合若⼲拍以成⼀均;均之拍数不定,所谓“⼀曲有⼀曲之谱,⼀均有⼀均之拍”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体制特点
作者:周涛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体,从产生的年代说,它晚于古体诗和近体诗,在体制上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诗体的特点。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在民间广泛流行,大约到了中唐时代,才较多地引起文人的注意,开始采用这一形式写作,经过五代到了宋代,发展成为文坛上的最普遍使用的体裁,并产生了大批有成就的词作家和作品,本文拟从词的体制特点对词做一个全面的剖析,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词;体制;特点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词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所以,词这一种文学样式,它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协乐性质所规定的。
词在体制上的诸多特点,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词调,词体的类别,词的句式和声调。
一、词调
词调是描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词既然是用来依谱歌唱的标明它是属于哪一种乐调,就很必要了。
词与诗不同,在它前面所标示的名称,是乐调的名称,而不是词的题目。
例如我们读一首词,可以看到它标志着[浪淘沙]、[西江月]、[水调歌头]等各种名字,这些都是词调。
在词的起始阶段,调名和词的内容往往是一致的,因此调名也就是词名,就是词的题目,例如,温庭筠有[更漏子]词四首,也无一不是咏夜间闺情的,“更漏”是夜的代称,“银镯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与“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声残月。
”等句都是咏夜景的,[更漏子]既是这四首词调名,词牌,又是这四首词的题目,两者是一回事。
其他如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咏渔父生活的,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追忆江南景物的词的内容与词名完全相符,因此词名也就是题目。
但到了五代,特别是宋初以后,情况就很不同了,除了极少数作品,内容和词调名一致外,绝大多数词的内容和调名完全是两回事,这样,为了点名词音译,说明所写词的内容,就需另有题目。
词调的数目浩繁而情况也颇复杂,主要有同调异名和同调异体两有情况,如[念奴娇]又名[庆长春],[酬江月]、[大江东]、[杏花天]、[寿南枝]、[百字令]、[赤壁词]等就是同调异名,有的词调,可以有数种或十数种不同的别体,在同一词调各体之间,有的只有微小的差别,这种就是同调异体。
总之,原来的词调,乐调早已经失传了,但从唐宗词人按谱协律所作的词来看,可以以约略推知某些词调的声情,这样看来,调名与曲调的乐腔是有联系的。
二、词体的类别
词根据乐调上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按照清代毛先舒的解释,以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词调的繁简长短,影响到调的篇幅字数,其间悬殊是很大的,如最短的令词只有十四个字,十六个字,而最长的长调则在二百字以上,如柳永的[戚氏]算是长调词中很典型的一首,但蓄音填写这类大型长调的人是不多的,从长调词的创作者,一般百字左右的比较常见,如[满庭芳]、[水调歌头]、[念奴娇]等是惯用的。
除有小令,中调,长调的区分以外,按照每一首词的分段情况,还有所谓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不同。
词无论怎样分,但仍是一首,在内容上,构思上一般是前后相连接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较曲折一些罢了。
三、词的句式和声韵
1、词的长短句式:
词在句式上是以参差不齐为特点的,近体诗(律诗,绝句)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古体诗,乐府诗有杂言体,但只占一部分,而且即使是杂言诗,往往也是以比较整齐的句式为主,其中掺杂某些长短不齐的句式而已,但词在句式上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
词的句式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例:一字句:天,休使园蟾照客眠。
(蔡仲[十六字令])四字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
十字句:且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辛弃疾[摸鱼儿])。
词确实是长短句式很多样的,但其中四、五、六、七字句式各调中为常见,其他句式少见。
2、词的声律格调:词与近体诗一样,是讲究平仄格调的,词基本上接受了近体诗的轻重省(即平仄声调)双双对比的方式,即近体诗的所谓律句形式。
另一主面把平仄分得更细,一方面又对近体诗的平仄对比排列的方式加以突破,并不完全谨守律句的格式,因为词对汉字声调上的要求更严更细,在排列时也要照顾乐调的要求,而不能过分呆板划一。
词中用韵情况,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它是根据不同的词牌而严格规定的,因为词的每个乐调有每个乐调的声情,而每个字声韵位,都有要付之歌管,便其能够入调而谐和无间。
对于词韵的选择和运用,就是必须能够配合乐调的声情,符合乐调发声的要求。
自从词这一形式产生后,在文学史上一直与诗并行发展,一直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人们所喜见、习用的一种文体,可见词从出现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简介:周涛(1973—),女,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主要从事大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