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养生机理
太极拳养生的原理
![太极拳养生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f644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0.png)
太极拳养生的原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被人们广泛认可和喜爱。
它不仅是一种武术技击的形式,更是一种养生的方法。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太极拳注重呼吸。
太极拳强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要求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平稳而深长的呼吸。
这样的呼吸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肺活量,增强肺功能,同时帮助身体将氧气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能和抵抗力。
其次,太极拳注重“以柔克刚”。
太极拳的拳式动作缓慢、细致而流畅,练习者在执行动作的过程中需要放松身体,减少肌肉的紧张和僵硬。
这样的练习方式能够帮助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氧气和养分的流动,减少经络的堵塞,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另外,太极拳注重“意守中正”。
太极拳强调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注重“意识”的运用。
通过舒缓的动作和冥想的方式,太极拳能够缓解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提高身体的抗压能力,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提升。
此外,太极拳注重“舒展筋骨”。
太极拳的拳式动作有助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舒展和伸展,可以挖掘人体潜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通过这种舒展筋骨的练习,太极拳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缓解一些关节疾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姿势和体态,预防腰背疼痛和骨骼畸形。
最后,太极拳注重“意力源头”。
太极拳的拳式动作讲究“以意领动”,即通过集中意力引导身体进行动作。
这种意力的集中和运用,能够起到锻炼大脑的作用,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在动作的过程中注重体验身体的各种感觉,激发身体的内在潜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灵敏度。
总之,太极拳养生的原理主要体现在呼吸、柔克刚、意守中正、舒展筋骨和意力源头等方面。
通过这些原理的运用,太极拳能够帮助练习者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预防和缓解一些常见疾病,延缓衰老过程,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d74b942e3f5727a4e962bc.png)
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养生机理一、太极拳的特点及其内涵“拳其于易,理成于医”。
太极拳与中国医学的阴阳学说同出一理,与中国医学同承一脉帮“拳名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命合也”因此,太极拳虽类归武术,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治病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养生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太极拳是防患于未然,防疾于未染的自我摄生调理的保养。
其重在“养”,“养”是自我调理,自我呵护,舒筋活血,开穴顺气,以增强人体系统内部和谐有序的有机性,使人体处于一种“维生”的功能状态。
太极拳对于疾病的效果是防治结合的,既可以预防疾病,又可以祛病,须知这些效果都是通过长期的练习才能实现的。
二、老年衰老特征与太极拳的延年益寿机理伴随着现代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步,现代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和丰富,怎样依靠自身积极的身体活动,推迟个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延年益寿,已成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衰老生物学问题。
太极拳抗老祛病,延年益寿的功效,在于它所持的“内外合一”的同意观阴阳平衡的辨证观,以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运演操作机制。
三、太极拳对老年人抗衰老的影响1、对血管系统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太极拳锻炼能延缓心血管机能的减退,提高血液系统的功能,尤其是免疫功能,对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常练太极拳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这是特别适合我们练习的。
心脏的泵血功能是心脏最基本的功能,心率和血压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的重要循环来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合心率120次/分左右负荷内的运动,每分搏出CO的加大主要依赖与或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DD和每搏输出量SV的增强。
10分钟以上的太极拳练习,HR为120次/分左右,是一种中低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机能。
国内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后恢复期内、舒张压低于运动前水平,由于舒张压影响冠脉血流,运动后舒张压下降对于心肌的供血具有重要意义。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2fda00d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7.png)
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 许多⼈都以太极拳为养⽣运动,也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但是却不知具体哪些疾病,太极拳教学⾮常注重养⽣保养,下⾯⼤家⼀起跟⼩编来了解⼀下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欢迎⼤家阅读。
太极拳运动对防治哪些疾病有效 打太极拳从根本上是改善⼤脑⽪层的兴奋性,所以能治疗和⼤脑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的疗效。
运动对⾎脂成分及⾎流动⼒的改善明显,故对⾼⾎脂症、⾼⾎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也有较显著的疗效。
由于呼吸锻炼和提⾼免疫功能的作⽤,打太极拳对哮喘、肺结核等均有相当成功的治疗作⽤。
此外,对内脏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腰腿痛均有疗效,对预防流⾏性感冒作⽤也极其明显。
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慢性病 练习太极拳能防⽌各种慢性肺病,以及肺影响到的其他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肺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到胃,⼈们⽣活在⼀个压⼒围绕的圈⼦⾥,会造成⽓滞或者横⽓填胸,因此太极拳在这时就起到了作⽤。
其不能下⾏纳于肾,胸中每⽇感觉满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欲,⼈如果没有⾷欲,就会饥饱失常,胃⽓失和,⼝谈不懈⾯⾊萎黄,这就影响到胃了。
胃在消化⾷物时,因有上述情况胃中没有⾷物,患成了胃与胃结合,这样就消耗了胃膜,胃开始酸,然后胃疼,严重的胃穿孔,那就⿇烦了,所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了内功,也锻炼了⼼肺功能,同时也保健了胃,对于各种胃病都有防治的效果。
如果⼼肺不好,呼吸不能下纳于肾,⽓不能沉于丹⽥,就会影响到肾,因肾不纳⽓,也影响了⽔的通道,中医上讲“肺为⽔上之源”⽔道⼀旦受影响,轻者⼩便短⾚,⼤便秘结,重者会胸病,甚⾄会出现⽔肿,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上述病症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还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且太极拳对⼿术后的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因此在活在当下的⼈们,需要多练习太极拳为我们的⾝体打⽓加油。
⼼肺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脾,因脾与胃表⾥,脾位于中焦,主肌⾁,⽣理功能,主运化⽔各,⽔湿,为⽓⾎⽣化之源,不是后天之本。
32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
![32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220a6a5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5.png)
32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简述32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1.锻炼效果多年的肩周炎和头痛病好了;食欲旺盛,步履轻捷;睡眠时间减少但并不感到疲劳;动作灵敏,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信心,富于创造性;情绪稳定、性情温和,做事有主见,等等。
2.对肌肉的作用消除僵劲,能使所有肌群和关节参加活动,因而各肌肉单位的负担就减轻了。
另外,支配肌肉的神经紧张性减小,使血液循环更为良好,肌肉的营养和氧的供应更为充分。
因此有助于防止病态肥胖,防止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保持肌肉的弹性。
3.对骨髂的作用坚持练“基本的摆动”和套路,可使脊柱和各关节强韧和灵活,矫正它们的姿态。
因此有助于防治颈椎病、关节炎、脊柱异常、神经痛等病,还能给骨髂施加适度的物理刺激,使骨髂逐渐增强。
至于太极拳是否能直接加强骨髂的血液循环,虽然尚不清楚,但肯定说它有助于使植物神经功能稳定,内分泌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顺畅。
从而使骨骼的血液循环旺盛,复合矿物质供应增多,使骨骼本身得到增强。
4.对内脏的作用动物神经和植物神经在大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互相连结,密切配合活动,因此打太极拳时,骨髂肌中的动物神经愈是放松舒缓,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的紧张性也必然舒缓,从而使内脏功能能够充分得到发挥。
传统太极拳对思想的益处一是胸怀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为松、柔、圆、活。
从外形看似行云流水,其实是动是求静,内涵深邃。
长期修练,习拳者会变得胸怀宽广,性格豪爽,正气凛然。
一个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依照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事原则行事,就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太极拳第一要练胸怀。
在太极拳各项技法运用中,都可以体现出太极拳广阔的胸怀。
二是心态太极拳外形要求动作沉稳,速度均匀,舒展大方,开合自然,要求练习者要在一种十分平衡、稳定的心态下去动作。
尤其是在太极推手中,只有凝神静气,心态稳定才能通过皮肤的接触“听”到对方的意图,然后再随曲就伸,因势利导夺取胜利。
练习太极拳的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动。
久而久之,练拳者就会形成稳健老成、善于应变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66043127bcd126fff7050b94.png)
为什么说太极拳能健身养生?目录: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2.气达四梢,强化了血液循环功能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4.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态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8.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太极拳作为寓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习。
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
无疑有其文化积淀和技击魅力的诱惑,但更令人神往、恒之以求的还是其“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妙用。
太极拳延年益寿的基因有哪些呢?这是一个貌似浅显易知,其实精深难解的问题。
现从人体生理与太极功法的内在联系上做一分析。
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所谓腹式呼吸多指逆式呼吸,即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
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内气前下后上循环一周,功家称之为一周天。
腹式呼吸并非功家所创,实乃所有动物先天之本能。
一般动物都能活到自然寿命,即发育期的七倍.惟有人类只能活到发育期的三至四倍。
人类之所以不能尽享天年,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与后天呼吸方式的改变相关。
婴儿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存为胎息,呱呱落地后即转为腹式呼吸,稍后从学步起便转人了以胸式呼吸为主的生存期。
胸式呼吸大大限制了人的肺扩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人体机能的强健度。
科学实验表明,肺扩量的太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
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
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
所以说,无论气功健身还是武术健身,无不重在改变呼吸方式、加大肺扩量上下功夫。
就呼吸方式而言,传统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亦即呼吸方式后天返先天的修行过程:初练时,因学者功浅力微多取自然呼吸;三五年后,随着功力与日俱增,便逐步进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交替运用的功态;十年后,将渐人腹式呼吸与周身毛孔呼吸相结合的上乘阶段。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
![太极拳的养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8af9e136bd97f192279e9aa.png)
根 ” 可见 ,动静 阴 阳” 中 国古 代 。 “ 在 础 。早 在两 千 多年前 的 《 帝 ・ 黄 内
一
阳谓之 道 ”“ 阴 偏 阳谓之 疾 ” 生 , 动 相兼 , 变万 化 ”但 皆是 ,偏 。 静 千 ,
而是 相互 转换 , 相互依 存 。 动 之始 以存 思 为首 , 存思 智神 焉 ” 而 。 太极 拳 是 注重 内 养 并 富 有 哲 分 开 , 才 理 的动静 相兼 的意气 运 动 。 故杨 氏 静 相 因 , 阳交 感 , 物生 生 。 三 意念 须 与气 的运 化相结 合 , 能练 阴 万 故
十要 ・ 意不用 力》 。 十三 式行 功 用 )《
阴 阳 则 生 ” 。
中华 民族 从 古 传 承 至 今 的 太 合 , 极 而 静 , 极 复 动 , 阳相 是太 极拳 的精髓 。 动 静 阴
动 刚柔 相 济 , 环 无 循 极 拳 , 静 动相 兼 的气 功 , 叫 行 生 , 静 相 兼 , 是 又
功 。行 , 即运 动变 化 ; , 内炼养 端 , 功 即 生生 不 息 。 故行 拳 切忌 妄动 , 要 “ 意之 所 至 , 即 至焉 ” 气 (太极 拳说
生气 功 。 《 故 十三 式歌 》 中讲 :静 中 注 意开合 适 度 , “ 动静 转换 。如开 动 触 动 动又静 ” “ 寿延年 不 老春 ” ,益 。
就 道 究 的永 恒课题 。 极拳是 实 现这 一 的核 心 , 是要 顺从 阴 阳。修 炼 太 静 , 自然得 。 太 美好 目标 的最 佳 养生 术之 一 。 样 极 拳 , 是 要 把 握 阴 阳 , 得 阴 阳 怎 就 求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7f578d3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7.png)
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的八大保健作用一、强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练太极拳特别强调“心静用意”,用意识引导动作,使心神安静,意念集中,机体放松,脏腑之间发挥正常的功能,取得了相对的平衡。
心神安定,不受外界干扰,可使思维清明敏捷,语言流利清晰。
心气运行流畅,更能发挥其统辖血液循环的功能,减少和消除体内淤血。
血液通畅充盈,面色自然红润。
“汗为心液”,心神安定,心气充足,能统摄津液正常运行,汗液排泄,不致失常。
二、养肝练太极拳时,意境清静,情绪安宁,以意行气,内外放松,动作轻柔圆活,如春风杨柳,生气盎然,可使肝气舒和条达,肝阳自潜,肝凤自熄,肝火自降。
肝气调和,肝体得养,肝血得藏,能帮助脾胃消化,不致横逆克土。
练拳时以意运气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消除肝脏淤血。
眼神贯注动作,目不旁视;动作圆活连贯,缠丝螺旋,对养肝明目、舒筋活络大有好处。
三、健脾练拳时的腹式呼吸,“气势宜鼓荡”,内脏加强蠕动,对肠胃等内脏器官进行自我按摩,使三焦气机通畅,脾胃升降和顺,新陈代谢加强,中土运化水谷功能健旺。
心情舒畅,饮食自然香甜。
化源增加,营养充足,肌肉丰满光泽,四肢强健灵活。
脾气旺盛,营血充盈,统血功能亦必正常。
四、补肺练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从而加强了“肺主气”的功能,增加了肺活量,有利于肺的肃降。
通过吐故、纳新,吸入天气,不但充实了“宗气”,而且“肺朝百脉”,能进一步推动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使身体各部都得到营养与活力。
练拳时使肺的呼吸与皮毛的开合联系起来(即“体呼吸”),与动作的开合虚实和起伏转换结合起来,练拳后皮肤温暖或微微出汗,有利于肺气的宣发和水道的通调,并能充卫固表,不易感冒,使皮肤润泽,感觉灵敏。
五、固肾太极拳论认为:“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
故练拳时十分重视“肾之府”“腰”的作用。
“刻刻留意在腰间”,要“以腰为轴”来带动四肢和全身协调运动,使劲路完整,气机畅达;要“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背”、“中气贯脊中”、“劲贯脊中”、“力自脊发”。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a048f87f46527d3250ce0de.png)
浅谈太极拳的文化与养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价值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是其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太极文化的理论基础是《易经》。
以太极拳运动为其核心,包括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棍、太极球等。
太极拳的精髓即阴阳、动静、虚实之间的相互变化。
而其奥秘,则在于永远处于变动开合状态。
而这种状态,必须遵守平衡,即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道理。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关键词:太极文化太极拳阴阳哲学里的太极:什么是太极?太极一词,始见于《易经》系辞上传。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里的生,不是产生,而是演变的意思。
亦即八卦由四象演变而来,四象由两仪演变而来,太极的变化流通,包含或阴或阳,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八卦即四象,四象即二仪,两仪即太极。
总之,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拳学里的太极:太极,太极拳的原理可以概括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思想的动态体现。
宋周敦颐撰“太极图”推道体之本原曰:“无极而太极,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是无极也。
然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之本体,是太极也。
”意思是太极为宇宙生化之源,万物启蒙之本。
一、太极拳理对养生的阐述太极拳理包括的方面众多,众多拳家在自身的练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心得予以总结,使太极拳理内容丰富,内涵深远,也使学习者收益终身。
(一)“根”的健身作用“千变万化有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陈鑫:《陈氏太极图说》);“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其根在脚,发于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这些文字记载说明了太极拳中“根”的重要性。
有研究证实,经常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的增强老年人的下肢平衡力,改善下肢的柔韧性即关节灵活性。
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
![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7256e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0.png)
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咱先说说太极拳对气血的影响。
人就像一棵大树,气血就如同树的汁水,得通畅地流动才行。
打太极拳的时候,动作慢悠悠的,看似简单,实则在这一伸一缩之间,就像给气血做了一场按摩。
你看那抬手,就像是把气血往上引,让它们能更好地滋养脑袋这些高高在上的器官;再看那落脚,又像是把气血往下引,让它们能到达脚丫子这些离心脏远的地方。
这气血就这么在身体里循环往复,畅通无阻,人就不容易生病,脸色也会红扑扑的,精气神倍儿足。
再说这太极拳对筋骨的好处。
人上了年纪,筋骨就像用久了的机器零件,容易生锈不灵活。
可太极拳就像是一把神奇的润滑油。
打拳的时候,全身的关节都在活动,就像每个小零件都被精心照料到了。
那些扭转的动作,能把关节里的“小缝隙”都给撑开,让关节液能更好地滋润关节。
而且啊,长期练太极拳的人,筋骨会变得很有韧性,就像柳枝一样,不容易折断。
这可比那些天天在健身房里猛练肌肉的人要健康得多呢,肌肉练得太死了反而不好,而太极拳练的是一种柔软又有力量的感觉。
从中医的精气神角度来看,太极拳也是一绝。
打太极拳的时候,人得全神贯注,心无旁骛。
这就相当于把散落在外的神给收回来了。
现在的人啊,一天到晚心思都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神散了,人就容易疲惫。
而打太极拳就像给神找了个家,让它安安稳稳地住在身体里。
同时,在打拳的过程中,人的气息也是平稳而悠长的,这就是在养气。
气足了,精神自然就好了,看东西都觉得明亮,听声音也更加清晰。
而且啊,太极拳一般都是在户外打,在公园啊、树林里啊这些地方。
一边打着拳,一边还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这在中医里可也是很重要的呢,大自然的清气进入身体,把身体里的浊气给替换出来,就像给身体来了一场大扫除。
这时候的人啊,就像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扎根在大地里,吸收着天地间的精华。
所以说啊,太极拳在中医养生里真的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不管是年轻人想强身健体,还是老年人想延年益寿,都可以去学学太极拳,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太极拳六大养生功效
![太极拳六大养生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29b28f0b58fb770bf68a552e.png)
太极拳六大养生功效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那么太极拳的养生功效究竟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
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二、太极拳是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强调全身心的放松。
“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从而有利于经络的疏通。
经络不通,就有不健康的地方,行动不利索、血液不畅通,有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太极具有自我按摩的功效
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和虚实转换会对全身300 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
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疏通经络,激发经内气,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四、太极拳的自我疏导、自我修复作用
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于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循环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有助于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
五、太极养身,更养心!
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而且练拳全过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
太极拳养生健身四大功效
![太极拳养生健身四大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0c1d414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6.png)
太极拳养生健身四大功效简述1.呼吸科学太极拳强调腹式呼吸,不管是用自然呼吸还是拳势呼吸都强调腹式呼吸。
呼吸还配合意念,就是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
种呼吸锻炼扩大了肺活量。
科学实验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力量的大小和寿命的长短成正比。
例如,当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深、瘦、匀称、长的人必须强壮,而呼吸急促、虚弱或长短不均、短促的人无疑是虚弱的。
呼吸波的长度和厚度与一个人的体力相匹配。
因此,太极拳健身非常注重呼吸。
2、气血运转流畅,促进血液循环太极拳运动应该达到气的顶端。
人体离不开血液的滋养和滋润,从四肢、肌肉、骨骼和皮肤的出现,到内脏、精气和精神。
良好的血液循环和充足的血液供应不仅是人体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基本条件。
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促进了血液循环,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
毛细血管会持续很长时间,四肢和骨骼的皮肤会延缓衰老。
如果你长时间坚持太极拳锻炼,你的血液就会健康长寿。
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眼、耳、鼻、口、七孔、谷道排出,人体内分泌主要由汗腺排出。
此外,头发和毛孔还具有保温和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
因此,中医有一句话,“汗腺一般不受任何疾病的侵犯,汗腺被阻塞并与疾病纠缠在一起”。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调、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
由于头发懒惰,毛孔堵塞,皮肤渗透性减弱,人体内脏分泌物、沉淀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新陈代谢不平衡,阴阳温度和热量不平衡,从而使此类疾病不会被感染和自生。
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功,在皮肤锻炼方面有其独特性。
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
练拳的人比一般不练拳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1fe75d93ce2f0066f4332235.png)
太极拳养生太极拳养生一、练脑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
进而调整身体,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
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
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
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
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
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太极拳养生二、练气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
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
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
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
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心脑血管的病症。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https://img.taocdn.com/s3/m/95814f1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c.png)
太极拳的养生要领太极拳的养生要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拳术之一。
由于其动作舒展轻柔,动中有静,圆活连贯,外可活动筋骨,内可流通气血,协调脏腑。
太极拳可养神、调气、健身,对于溃疡病、慢性胃肠病、气管炎、慢性肝炎、心血管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养生法。
练习太极拳,进行保健养生需了解其中的的锻炼要领。
一要神静体松,以静御动。
练太极拳时切忌精神和躯体肌肉的紧张,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以使意识内守,全神贯注。
形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宽腰,以使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二要全身协调,以腰为轴。
练太极拳要求全身协调,浑然一体,以腰部的轴心运动为纲,做到定根于脚,发劲于腿,主宰于腰,形动于指,神注于眼,手动于外,气动于内,神为主帅,身为神使,做到手到、意到、气到,而眼神先至。
三要呼吸均匀,气沉丹田。
调息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呼吸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呼吸之深长均匀与动作之轻柔圆活相应。
一般来说,吸气时,动作为合,气沉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
练习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每日早晚及傍晚均可进行。
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
每次练习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宜立即练习。
这是专家推荐给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运动。
这项由台湾医院复健部所做的太极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岁的中年人及76名65-80岁的老年人参与,分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的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练习太极拳平均达五年以上。
结果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打太极拳的10大好处
![打太极拳的10大好处](https://img.taocdn.com/s3/m/d7e8c20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3.png)
打太极拳的10大好处
1、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增
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增强肌肉: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增强肌
肉的灵活性,改善肌肉活动的能力,减少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3、改善血液循环:太极拳练习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使血液
中的氧气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肌肉的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增强智力: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活动,增强大脑的
灵活性,改善大脑的记忆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减少精神压力: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
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情绪稳定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6、增强身体协调性: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整体协
调性,增强肌肉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增强身体的柔韧性。
7、提高耐力: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人体耐力,减少疲劳,增
强抗病能力,提高身体抗疲劳能力。
8、改善病变: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改善身体病变,促进病变
的恢复,减少病痛,改善身体的活动能力。
9、增强意志力:太极拳练习可以提高人体耐力,减少疲劳,增强抗病能力,提高身体抗疲劳能力。
10、减少精神压力:太极拳练习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情绪稳定性,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
![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0ccb122cc58bd63086bd38.png)
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太极拳健身养生之练脑: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内三合指意、气、力相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
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
这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节。
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
它不仅要求躯体放松,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
在大脑支配下,神经,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小动脉收所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
这样血压随之下降,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
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太极拳健身养生之练气: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地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与丹田小腹之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
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有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
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
因此它们的搏动,好像给身体增加了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
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了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行受阻而产生的心脑血管的病症。
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 功效-体育保健学论文-体育论文
![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 功效-体育保健学论文-体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769edce2bd960591c67789.png)
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功效-体育保健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前言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在祖传拳法的基础上,结合易经、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综合百家之长创编的一套阴阳相合、动静相间、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拳法。
其独特的技击方法使得太极拳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而其融合的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之术也让其与众不同,现代医学也证明,练习太极拳对于人体生理健康有独特的效果。
2、太极拳对人体的养生作用2.1、太极拳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作用太极拳属于内家拳,其不同于外家拳的刚猛、迅疾,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松、静、缓、柔,这一练习要求有利于大脑的适度紧张,从而有利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同时,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是一种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以意念支配肢体的运动。
在意念的支配作用下,神经系统始终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准确性上,而且太极拳有些动作比较复杂,要求手、脚、眼以及身法的协调配合,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在动作的不断熟练过程中,就可以活跃神经系统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强化大脑对肢体的调节作用。
随着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在不断得到加强,这就使得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速度与准确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改善了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保健功能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2、太极拳对人体呼吸系统的作用中医讲:肺朝百脉,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骸,百病皆除由此可见呼吸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中医学中的导引吐纳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发明的一种养生术,主要是通过呼吸、仰俯、手足屈伸等形体运动,使人体各部血液精气流通无阻,从而促进身体的健康,陈王庭在创编太极拳时就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融合到了太极拳之中。
练习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采用腹式呼吸(多采用逆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相比较胸式呼吸而言,使横膈肌的运动范围增大,通气性和换气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和排出体内更多的废气,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效果。
养生太极拳
![养生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815f3a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a.png)
养生太极拳引言:太极拳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武术,以其独特的内外结合、舒展慢缓的动作闻名于世。
它不仅是一种拳术技击的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式。
养生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平衡内外能量,使身体达到健康和谐的状态。
本文将介绍养生太极拳的起源、基本原则以及它对健康的益处。
一、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据说最早出现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
创建太极拳的传说人物是张三丰,他是一位道教长寿功夫的传人。
太极拳在中国流传了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拳术和养生方式。
现如今,太极拳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
二、基本原则1. 内外结合:太极拳注重内外结合,即通过控制呼吸和动作的配合,调动身体的内外能量,达到身体和心灵的统一。
这种运动方式被认为可以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和平衡性。
2. 舒展慢缓:太极拳的动作以舒展慢缓为主,注重水性柔劲。
慢缓的动作有助于调节呼吸,使身体保持放松状态,并且能够增强身体的灵活性。
3. 呼吸调控:太极拳注重调控呼吸。
正确的呼吸可以改善氧气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减少压力和焦虑。
通过深吸和缓慢呼气,可以使身体获得更多能量,并且达到放松和冥想的状态。
三、养生太极拳的益处1. 改善身体健康:太极拳的动作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和心血管功能。
它还可以增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长期坚持太极拳可以减轻慢性疼痛,改善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症状。
2. 减压放松:太极拳的舒展慢缓的动作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和心灵。
它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睡眠质量。
太极拳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增强身体应对压力的能力。
3. 提升注意力集中力:太极拳的动作需要细致的调整和控制身体的平衡。
通过专注于动作的细节,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增强大脑的认知能力。
这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有益。
4. 增强免疫系统:太极拳的运动可以刺激淋巴系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它还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的流动,增强体内的抗体产生和自愈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太极养生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及运用
![太极养生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183c92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1.png)
太极养生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及运用太极拳作为一个古老而深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具有独特的养生益处和运动效果。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太极拳来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第一部分:太极拳对身体的益处1. 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太极拳的动作融合了缓慢的流动和轻柔的伸展,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
这对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2. 改善心血管功能:太极拳的练习需要稳定的呼吸和持久的耐力,这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3. 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太极拳的动作注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通过不断练习,可以提高平衡和协调的能力。
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可以预防跌倒事故,并提高生活质量。
4. 缓解压力和焦虑:太极拳的练习强调身心的放松和冥想,通过深呼吸和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和焦虑。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长期面临高压力的人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促进淋巴液和气血的流动,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保持健康。
第二部分:太极拳的正确运用1. 学习正确的姿势:太极拳的正确姿势非常重要,要注意身体的直立和放松,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
初学者可以寻求专业教练的指导,确保掌握正确的姿势。
2. 注意呼吸和放松:太极拳的练习需要与呼吸的配合,要注意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
同时,要保持身体的放松,避免用力过猛或过度紧张。
3. 渐进式练习:太极拳的练习要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可以根据个人的体力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每次练习的时间和强度。
4. 参加集体练习:太极拳可以参加集体练习,与他人一起学习和练习,不仅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经验,还可以增加动力和兴趣,提高练习的效果。
5. 练习有节奏的动作:太极拳的动作要有连续的节奏和流动性,不要中断或停顿。
通过练习有节奏的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养生机理
太极拳养生机理
极拳以“太极”为名,系取《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说,“太极”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
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其根,此消彼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化万千。
因而太极图呈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象。
太极拳正是以此为基础,形体动作以圆为本,一招一式均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故观其形,连绵起伏,动静相随,圆活自然,变化无穷;在体内,则以意领气,运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意领气,气动形,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浑然一体。
足以看出,以“太极”哲理指导拳路,拳路的一招一式又构成了太极图形。
拳形为“太极”,拳意亦在“太极”,以太极之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激发^***自身的阴阳气血达“阴平阳秘”的状态,使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这就是太极拳命名的含义所在。
太极拳的起源及创始者至今尚待考证,就文献及传说而言,众说纷纭。
有云南北朝时即有太极拳;有云创始者为唐代许宣平,有云宋代张三峰,有云明代张三丰,也有以为始于清代陈王庭和王宗岳者,究竟如何,尚无确论。
然而,能比较清楚地论及师承脉络,分支流派者,当在明末清初。
此后,即有陈氏太极之说,后由陈长兴传弟子杨露蝉经改编而形成杨氏太极拳。
后来,又从杨氏太极派生出吴式(吴鉴泉)太极拳、武式(武禹襄)太极拳和孙
式(孙禄堂)太极拳。
目前,国家体委普及的太极拳,即是以杨振太极拳改编的。
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发展是经历了长期的充实、演变。
百余年前,太极拳较为重视技击,时至今日,则发展为技击、健身、医疗并重的拳术,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一、太极拳养生机理
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
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
调气机,以养周身。
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营运于身。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
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见《类经·营卫三焦》)。
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
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
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
动形体,以行气血。
太极拳以意领气,以气运身,内气发于丹田,通过旋腰转脊的动作带动全身,即所谓“以腰为轴”、“一动无有不动”。
气经任、督、带、冲诸经脉上行于肩、臂、肘、腕、
下行于胯、膝、踝,以至于手足四末,周流全身之后,气复归于丹田,故周身肌肉、筋骨,关节、四肢百骸均得到锻炼。
具有活动筋骨,疏通脉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由于太极拳将意、气、形结合成一体,使人身的精神、气血、脏腑、筋骨均得到濡养和锻炼。
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保证^***健康长寿。
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提**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神守。
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道理也正在于此。
二、太极拳练功要领
(一)神静、意导
练习太极拳,要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使头脑静下来,全神贯注,用意识指导动作。
神静才能以意导气,气血才能周流。
(二)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含胸,即胸略内涵而不挺直;拔背,即指脊背的伸展。
能含胸则自能拔背,使气沉于丹田。
(三)沉肩坠肘、体松
身体宜放松,不得紧张,故上要沉肩坠肘,下要松胯松腰。
肩松下垂即是沉肩;肘松而下坠即是坠肘;腰胯要松,不宜僵直板滞。
体松则经脉畅达,气血周流。
(四)全身谐调、浑然一体
太极拳要求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只有手、足、腰协调一致,浑然一体,方可上下相随,流畅自然。
外
动于形,内动于气,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内外相合,则能达到意到、形到、气到的效果。
(五)以腰为轴
太极拳中,腰是各种动作的中轴,宜始终保持中正直立,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腰宜松、宜正直,腰松则两腿有力,正直则重心稳固。
(六)连绵自如
太极拳动作要轻柔自然,连绵不断,不得用僵硬之拙劲、宜用意不用力。
动作连绵,则气流通畅;轻柔自然,则意气相合,百脉周流。
(七)呼吸均匀
太极拳要求意、气、形的统一和谐调,呼吸深长均匀十分重要,呼吸深长则动作轻柔。
一般说来,吸气时,动作为合;呼气时,动作为开。
呼吸均匀,气沉丹田,则必无血脉偾胀之弊。
太极拳的流派很多,各有特点,架式也有新、老之分。
当前,比较简便易学的,就是“简化太极拳”,俗称“太极二十四式”。
其各式名称为:①起势,②左右野马分鬃,③白鹤亮翅,④左右搂膝拗步,⑤手挥琵琶,⑥左右倒卷肱,⑦左揽雀尾,⑧右揽雀尾,⑨单鞭,⑩云手,⑾单鞭,⑿高探马,⒀右蹬脚,⒁双峰贯耳,⑸转身左蹬脚,⒃左下势独立,⒄右下势独立,⒅左右穿梭,⒆海底针,⒇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