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与旅游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与特点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与特点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
在中国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旅游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世界旅游文化追求的宝石之一。
中国旅游文化历史悠久,追溯至古代时期便已经开始发展。
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一些著名的旅游胜地,如鹿鸣乘舆、黄良之室、丽人村等。
在唐宋时期,旅游文化更是达到了顶峰。
唐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旅游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当时,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秦陵、华山、峨眉山、太湖等。
宋朝时期更是兴建了一大批宏伟的宫殿、寺庙和园林,如颐和园、山西悬空寺、佛山南海寺、庐山等等。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丰富多彩。
中国包括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名胜区,其中不乏世界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乐山大佛等。
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是不容错过的,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表演也是非常吸引人的,如京剧、昆曲、豫剧等等,每一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魅力。
在中国旅游中,食品文化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食品文化,八大菜系之间的差异也深入人心。
如四川菜是辣味浓郁、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代表,而广东菜则以鲜甜为主,注重清淡味道和保留菜品原料的新鲜和自然本色。
在旅游文化中,人们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关注,比如古代的建筑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以木结构和瓦片为主,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更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同时,中国的传统工艺品也很出名,如陶瓷、剪纸、刺绣、玉器等,这些精美的工艺品以其绝妙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还有很多受人喜爱的地区性旅游文化,如西藏、云南、新疆等地的旅游景点和文化风光。
每个地方的旅游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使游客能够深刻感受到每个地方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和特点非常值得人们关注和学习。
中国红色历史与红色旅游
中国红色历史与红色旅游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着丰厚的红色历史遗产。
红色历史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段历史不仅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成为了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是以红色历史为核心的旅游方式。
这种旅游方式的目的是通过参观和体验红色历史遗址,了解中国共产党和革命英雄们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红色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喜爱,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着许多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
在延安,游客可以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毛泽东故居、中央文化大革命纪念馆等,以此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除了延安,中国还有其他许多红色旅游景点。
例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纪念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游客可以参观纪念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革命斗争中的勇气和决心。
另一个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是井冈山。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也是红军的发源地。
在井冈山,游客可以参观红军纪念馆,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壮丽的斗争历程。
除了这些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红色旅游资源。
例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中央苏区根据地等等。
这些景点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人民斗争历程的重要窗口。
红色旅游的兴起,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还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各地政府纷纷重视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通过举办红色旅游节、推出专题旅游线路等方式,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收入,也促进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红色旅游也能够激发游客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的关系探析
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的关系探析近年来,红色旅游成为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红色旅游是指通过参观、游览中国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地、烈士陵园等相关景点,以了解和缅怀中国革命历史,从而感受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旅游方式。
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本文将对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的关系进行探析。
一、红色旅游的发展背景红色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红色旅游成为了一种寻根溯源、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式。
中国革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红色旅游的支持和宣传,通过建设相关景点和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
二、红色旅游的意义与作用红色旅游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传承和弘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成果,增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同时,红色旅游也具有教育功能,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使人们爱国主义情怀和家国情怀深入人心。
三、红色旅游的发展与中国革命历史研究的互动红色旅游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研究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红色旅游景点的建设和运营需要相关的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工作,这就促使了中国革命历史研究的深入展开。
同时,红色旅游景点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研究的实践基地,研究者可以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更加真实和直观的历史资料,进一步提升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的结合红色旅游与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的结合,能够使历史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通过亲身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欲望。
红色旅游也成为了学校组织教育实践和研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红色旅游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红色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历史与旅游的关系教案
历史与旅游的关系教案一、引言历史和旅游是两个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领域。
历史对于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旅游则为历史的保存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教案将探讨历史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并为师生提供相关知识和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课题。
二、历史与旅游的互补性历史和旅游是互补的,没有历史,旅游就会缺乏核心内容,而没有旅游,历史就难以被广泛传播和推广。
在历史学科的课堂上,旅游资源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生活环境。
同时,旅游也可以成为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和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例如,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等旅游景点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历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历史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旅游的人数和质量都得到了提升。
随着游客的需求和旅游市场的变化,传统的文物古迹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游客需要更多灵活、多元的旅游体验。
文化创意旅游、主题旅游、生态旅游和农村旅游等形式正在逐渐兴起,成为历史旅游的重要补充。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也正在被应用于历史旅游中,为游客提供更真实、生动的历史体验。
四、历史旅游的管理与维护历史旅游的管理和维护是实现历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历史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游客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对历史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防止历史旅游资源被破坏和窃取。
旅游企业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历史旅游资源,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游客应自觉保护历史遗产,爱护环境,文明旅游。
五、历史旅游案例分析5.1 世界文化遗产——法国卢浮宫法国卢浮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内部珍藏了大量的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初的艺术品和文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卢浮宫内,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品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还可以了解到这些艺术品所代表的时期和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的红色旅游革命历史与旅游业相结合
中国的红色旅游革命历史与旅游业相结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
红色旅游指的是以革命历史和革命场所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形式在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推翻国民党统治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红色旅游革命历史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背景、意义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I. 红色旅游的背景和意义红色旅游的兴起源于中国大陆在20世纪的革命斗争。
无论是长征的红军队伍、延安的中央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的生活和工作地点,都成为了红色旅游的热门地点。
这些地点不仅以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吸引着游客,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了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和英雄事迹。
红色旅游业的兴起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红色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红色旅游的兴起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此外,通过红色旅游,中国还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II. 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中国的红色旅游景点遍布全国各地,涵盖了从南至北的广阔地域。
这些景点包括陕西延安、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等著名的革命圣地,以及一些具有红色文化意义的博物馆和纪念馆。
当前,红色旅游正经历着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互动体验和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于红色旅游,使游客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旅游体验。
此外,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也得到了改善,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III. 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前景红色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中国政府将红色旅游视为文化传承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并积极推动相关政策。
政府的支持和投资将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的繁荣。
其次,红色旅游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许多红色旅游景点位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该地区,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与旅游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与旅游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古国,拥有丰富的风景名胜和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
这些风景名胜和旅游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也成为了中外游客游览和学习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与旅游文化,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
一、古代名胜的影响古代中国的风景名胜如故宫、长城和黄山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这些名胜不仅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国民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例如,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让他们亲身感受古老而庄严的皇家氛围。
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性建筑,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团结力量。
黄山则以其奇特的山峰和云海景观而闻名,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感之源。
二、文化名城的吸引力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文化名城,如西安、杭州和成都等,这些名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
西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等著名景点。
杭州以西湖和灵隐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闻名,是中国文人墨客们的心灵之地。
成都则以川剧、熊猫和美食而著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风景名胜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敦煌莫高窟、颐和园和泰山等。
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敦煌莫高窟以其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文化遗迹闻名,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
泰山被誉为中国五岳之首,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
四、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历史上的风景名胜不仅体现了传统的旅游文化,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遇。
中国的旅游文化包括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节庆、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品等,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中国的剪纸、京剧和中国结等民俗文化也成为了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常识
历史人物与故事
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杰出代表,游客可以通过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深入了 解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历史的生动记录,游客可以通过听讲历史故事,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类 智慧的结晶。
04
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旅游文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旅游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 生活方式,具有传承和保护历 史文化的责任。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常识
• 旅游文化概述 • 历史文化常识简介 • 旅游中的历史文化体验 • 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结合 • 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
01
旅游文化概述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旅游文化是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 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 和,是旅游与文化相互融合的产 物。
特点
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 艺术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 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传统、文 化特色和审美追求。
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可 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游客 的多元化需求。
在保持历史文化原真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如数字化技术、演艺等, 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体验。
通过旅游活动,游客可以亲身 体验和了解不同地域的历史文 化,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 知和认同。
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商业 化,确保历史文化的原真性。
历史文化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
历史文化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旅 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发展的历史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旅游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旅游文化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一部分。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旅游主要是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享受。
他们通过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名胜古迹来增长见识和修养。
古代中国的旅游文化注重精神层面的体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这种旅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扎根深深,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敬畏和热爱。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旅游文化逐渐向普通民众开放。
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交通工具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旅游的机会。
这时期的旅游文化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人们开始以游览和观光为目的,欣赏名胜古迹,感受自然风光。
这种旅游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更广泛的开发和利用。
近代以来,中国旅游文化经历了更加深远的变革。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中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中国政府也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的旅游文化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人们开始注重旅游的体验和感受,追求独特和个性化的旅游方式。
同时,传统文化也成为了旅游的一大亮点。
许多古镇、古村落、文化遗址等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中国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灵魂和根基。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注重人文精神的修养和追求。
这种传统文化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旅游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而近代的旅游文化注重实践和体验,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践为本”的思想。
中国的旅游文化也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出了独特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和文化传承,这使得中国的旅游文化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和文化交流。
古代历史遗迹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与管理
古代历史遗迹对旅游产业的推动与管理中国拥有丰富的古代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们不仅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也对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开发和管理这些古代历史遗迹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古代历史遗迹为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中国的古代历史遗迹丰富多样,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景点。
这些遗迹吸引游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
例如,在长城沿线的旅游业发达地区,不仅有众多旅行社和酒店,还有各种衍生产业,如手工艺品、餐饮等。
另外,古代历史遗迹还为文化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故事,吸引了大量对历史和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然而,古代历史遗迹的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对遗迹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平衡问题。
对于一些脆弱的历史遗迹,过度的开发可能会导致对其本身的破坏。
一些旅游开发项目在保护和开发之间往往难以取舍,古迹被商业化、简化和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历史遗迹的原貌和完整性,必须加强对开发者和游客的监管和教育,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尊重历史遗迹的价值。
其次,古代历史遗迹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保护、开发和利益分配。
在古代历史遗迹的开发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非常重要。
政府、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各利益相关方应加强沟通与协商,共同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旅游景点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旅游活动不会对当地环境和社会造成过度负担。
另外,鼓励公众参与古代历史遗迹的保护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举办志愿者活动、推出鼓励性政策等方式,使更多人参与到遗迹的管理和保护中来。
最后,古代历史遗迹的管理也需要注重创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旅游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对古代历史遗迹的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提升游客体验。
例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此外,在遗迹周边的商业开发中,注重特色产品和文化创意的推出,也可以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试论历史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作用
512015年8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试论历史文化对旅游发展的作用李卓祥随着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导致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从而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地区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区。
政府及相关企业都希望通过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有价值进行挖掘和开发,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因此,各地区都积极的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特点出发,对该地区旅游发展的状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战略推动地区经济及文化的发展与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厚中的文化底蕴和独一无二的稀缺性带来的精神享受是其展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考虑建立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历史文化保护模式,从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公共空间、居住环境、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开启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达到延续历史文脉、创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形象的目标,为城市的游憩空间、文化旅游发展提供更好的扩展余地和前景展望。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思路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性开发建设,激活文化遗产的生机,推动历史文脉的传承,已摆脱其被动孤立的保护模式,将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以历史文化为背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借助多渠道宣传方式和号召力,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启动,刺激旅游市场,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城市公共空间,以特有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土地资本升级,真正发挥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取得文化遗产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发展全面化的效果。
二、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不难看出,针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需要加强意识和完善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来解决人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这就要使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利益协调发展。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一个脱离繁琐城市生活的世外桃源,我们在对待历史城镇时,将人们的渴求与城镇保护结合为一体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试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第二 , 课 堂教学 多将 旅游 文化 讲成 历史 文化 。 目
前, 在 国内旅 游 教育 界 , 无 论是 本科 层 次 , 还 是专 科 的 旅 游 院校几 乎均 在旅 游 专 业 必 修课 或选 修 课 中开 设 有《 旅游 文化 学 》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中 有 的使 用 统 编 教
旅 游 论 坛
Tou r i s m For u m
Vo 1 . 6 No . 5 S e p . 。 2 0 1 3
[ 旅 游 文化 研究 ]
试 论 旅 游 文化 与 历 史 文 化 的 关 系 *
谢春 山, 唐 伟, 李 芷逸
(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旅 游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8 1 )
书 店 收集题 名 为“ 旅 游文 化学 ” 或 内容接 近 、 名称 略有 变 化 的著作 , 约有 4 O余 部 [ 2 ] 。这 些著 作 的 内容 与 体 例 各有 千秋 , 各具 特 色 , 但 遗憾 的是 , 也有 不 少著 作 的
目录和 内容均 和《 传 统文 化 概 论 》 类 著 作 和教 材 呈 现 出高 度 的相似 性 , 有 的几乎 就是 中 国历史 文化 或传 统 文化 的翻版 , 或直 接将 中 国历史 文化 或传 统文 化视 为 “ 旅 游 文化 ” 。
[ 摘
要] 旅 游文化 和历史文化是两个具有不 同内涵和外 延 的概念 , 旅游文化 是 因旅 游活动而产 生和为旅游业所 整合的文
化, 而“ 历史文化” 是 人 类 在 历 史 上 改 造 世 界 和 创 造 世 界 的 过 程 中 所 积 累下 来 的 物质 文 明和 精 神 文 明 的 总 和 . 虽 然 两 种 文 化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知识点总结
我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知识点总结一、我国历史文化1. 我国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先后出现了许多朝代和王朝,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如夏商周三代,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
2.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注重礼、义、廉、耻,以家族和社会秩序为核心,强调孝道、向邪和治国理政。
我国传统文化还包括道教、佛教、儒道合一、三教合一等多元文化相容的世界观。
3. 我国的历史遗迹我国拥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鸡鸣驿、丝绸之路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国古代的繁荣和辉煌,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旅游1. 我国的自然风光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有大江大河、高山流水、奇峰异石、绿草茵茵等美景。
我国的自然风光以五大自然风景区为代表,分别是长白山、张家界、九寨沟、黄山和庐山。
2. 我国的人文景观我国的人文景观也是举世闻名的,有颐和园、山海关长城、天坛、故宫、西湖等著名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有历史积淀,还有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人文气息,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 我国的节庆风情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节庆风情的国家,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风情。
在这些节庆期间,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展现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4.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有陶瓷、丝绸、工艺饰品、书画、剪纸、工艺品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也是我国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
5. 我国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服饰、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
在我国的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极大丰富了我国旅游的多样性。
三、我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联合1. 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我国的历史文化与旅游紧密相连,历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基础,而旅游是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影响
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旅游开发的意义及影响作者:暂无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1期黄英宽中国的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依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资源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社会人文资源包括民族历史文化,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及其影响。
当然,在旅游开发中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利用其作为获利的手段,更应该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活动良好的互动,两者在互惠中促进各自的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一、民族历史文化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民族历史文化,都是具有各民族特点的文化。
不仅仅包括物质文化,更蕴含这本民族的精神文化。
民族历史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民族历史文化作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剥削阶级的与被剥削阶级的两种文化,反映着两个对立阶级的利益、思想和世界观。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民族文化体现了有社会主义重要的内容,同时,更体现了一种民族形式的新文化。
民族历史文化属于社会人文资源,是旅游资源构成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表现在物质方面:如带有文化气息的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建筑、寺庙观庵以及民族文化设施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本地区精神、本地区的气氛、地区风格的民族历史、民族宗教、民族艺术、节日庆典、民俗风情等本民族的精神文化。
二、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我国迅速崛起地新兴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也伴随着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逐步形成了一个各要素相互交叉发展的旅游产业链。
旅游产业具有三个经济增长点:直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协调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城镇化建设发展。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把这一地区的价值提升提高知名度;促使品牌效应、提高影响力;增强生态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旅游产业开发既包括潜在或现实旅游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发展、旅游资源所在地经济和民生的综合发展,从而促使本地区经济又快又稳的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
历史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早在古代,旅游就是一种人类活动。
人们为了探险、访问异国地区、解压和放松等原因而旅游。
但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而是一个庞大的产业。
全球范围内,旅游业是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产值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的兴起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讲述历史文化如何对旅游业产生重要作用,成为旅游业兴起的有力推手。
历史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推手,是因为它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建筑、城市规划、传统艺术等。
历史文化资源被视为世界公共财产,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并且为旅游业提供了吸引力。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注重,将其转变为旅游资源。
例如,在欧洲,历史城市向游客开放,如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等。
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也成为了大量国家政策的一部分。
其次,历史文化可以培育旅游业的文化特色,从而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历史文化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习俗、宗教、民族传统等,可为旅游业带来独特的体验。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体现,也是吸引国外游客热情的因素之一,因为这是一种民族传统。
日本的樱花季节同样也成为国际旅游业的一种代表。
将历史文化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并且打造出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将是吸引游客的关键。
这也潜在地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另外,历史文化还可以扩大旅游业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
历史文化可以为一个地方树立品牌形象,成为吸引游客的交流纽带。
例如,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以其文化遗产和艺术收藏为游客提供了视觉和文化上的享受。
而从过去的庄园、城堡,还有大教堂等历史文化遗产中,可以发展出特定的市场,如婚礼、文化讲座等,吸引不同年龄和不同兴趣的游客。
通过通过利用历史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可为旅游业增添新的市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化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也应注意。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独特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是一种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风貌和精神内涵。
中国的旅游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艺术风格。
在当今社会,中国旅游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代表之一。
一、古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古代中国的旅游文化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祀活动和商旅贸易,经过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雄和秦汉统一,到唐宋时期的开放和繁荣,旅游文化不断发展。
在唐宋时期,旅游文化达到一个高峰。
唐代开创了“山水诗”的诗歌流派,将山水风光和游人心情深刻地描绘出来;宋代则兴起了“山水画”的艺术风格,山水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
同时,唐宋时期还盛行了骑马、听琴、品茗等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了中国旅游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二、中国旅游文化的特色与艺术风格中国旅游文化的艺术风格主要是由山水画、诗词、曲艺等艺术形式构成的。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之一,形式简洁、意境深远,画家常以高山流水、云雾山林等自然景观为素材,表现出中国的山水之美和壮丽山河。
中国的诗词吟唱和朗诵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诗骨”,宋代的“词香”,都成为了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元素。
曲艺则是中国旅游文化的演出艺术之一,包括京剧、黄梅戏、越剧、豫剧等多种形式,是中国戏剧的代表之一。
三、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中国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一方面,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记录下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历程和文化的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文化特色,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另一方面,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代表,展现了“东方文明”的独特风貌和文化魅力。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的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更多的人们通过旅游来了解和感受中国,这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交流空间。
探析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探析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作者:郑绍芬张义生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7期摘要本文试图从三方面来探析历史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一是从历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二是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是从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旅游历史文化资源关系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正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 历史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学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学内容,旅游史研究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到特定的历史背景、史料的运用和历史制度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同历史学关系最深。
比如我国旅游何时开始?历史名胜地的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与名胜开发等问题,都与历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历史学与旅游学虽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但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发展历史学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同历史学有关,许多景区的开发是随着历史资料的发现、考古的发掘,而得以成为著名风景名胜区的。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山西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因考古发掘而成为当今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
另外我国众多名胜古迹又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大量的历史故事,能使旅游者产生探古访幽、寻乡问根的旅游动机,从而增加客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如浙江绍兴的沈园,因南宋时这里有过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使得名声远扬,游客猛增。
再如每年到福建莆田妈祖庙进香朝拜、寻乡问根的台湾同胞达数万人。
可以说,随着对历史资料的发掘,人们探古求知的旅游热情将会日益见涨。
发展旅游业也将促进历史学的发展。
“游山如读史”,以庐山为例,它之所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美誉,就在于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厚。
自东晋以来,庐山与历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白居易的“匡庐奇秀甲天下”诗句,慧远的《庐山略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苏轼的《过庐山下》,毛泽东的《登庐山》。
旅游业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相互促进发展要点
旅游业与中国历史文化的相互促进发展要点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促进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下面是关于旅游业与中国历史文化相互促进发展的几个要点。
一、文化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历史建筑、名胜古迹吸引着来自全球的游客。
著名的长城、故宫、天坛、西湖等景点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
二、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保护、修复和利用历史遗产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古建筑、历史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不仅使其得以保存,还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例如,故宫博物院通过修复和展览文物,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这种双向促进使得旅游业成为文化传承的有力推手。
三、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旅游业为历史文化的保护带来了经济利益和社会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提高了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
政府和社会团体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也得到了加强,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
例如,许多旅游景区都设有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点,推出了一系列与景点相关的纪念品和工艺品。
同时,旅游业也催生了一批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推动了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这种产业互动促进了旅游业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共同发展。
五、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创新相结合推动了旅游业的多元发展。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旅游业多元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的传统保护和推广使中国成为了一个备受国际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创新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传统文化节庆、表演、手工艺等吸引游客关注,同时新兴的文化节、演出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上下近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他们产生、发展形成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以往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表现形式,也是现有中国文化的源头。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先辈留给我们的无尽的财富。
当今,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文化资源也成为人们了解探究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并且广泛被旅游业所运用,那么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有何渊源呢,我们还要从多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一、旅游活动的文化属性从政治文化角度上讲,旅游活动是以人员流动和交往为特征,涉及政治,经济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旅游活动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旅游者也通过旅游传承交流着不同地域间的文化,而且,也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变和某一地域的文化。
二,旅游资源的文化含量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
均属于文化的范畴。
如今,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的绝大部分资源都具有文化的属性,如历史遗留下的各种人文景观、文化传统、体育娱乐等。
另外,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
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三,旅游者的文化本质一方面,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历史背景,这也使得历史文化资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是一个国家的独有财富,而旅游业则是一种推动国家发展的有效方式。
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来拓展旅游业,使文化资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利用,成为了当前旅游业需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历史文化资源的类型历史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及人文价值的东西,包括古建筑、文化景观、历史博物馆、文物遗址、历史文献、传统文化表演等。
1.古建筑古建筑是指传统建筑、历史建筑、宗教建筑、政治建筑等一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它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艺术品,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因历史事件和人类活动而有了文化价值,常见的文化景观有名胜古迹、园林等。
3.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是指收藏和陈列历史文物的博物馆,一般来说,历史博物馆还包括整个社会体系的历史背景,例如生产、维护、文化、传承等方面,让游客通过参观感受到过去的文化背景。
4.文物遗址文物遗址是指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如古墓、古代城墙、古代城市等,以及中国主要的文物保护遗址和博物馆。
5.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指各种历史资料,它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历史记载、公文、物品、人物资料等。
6.传统文化表演传统文化表演是指各种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杂技表演等,这些表演除了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外,还能体验到当地特色的文化和习俗。
二、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可以让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根据目标市场与旅游需求进行规划旅游市场需求不同,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时要结合目标市场和旅游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
例如,根据不同旅游人群的需求,分别安排不同的线路,让游客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同时安排一些文化课程,比如制作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美食等活动,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游山玩水是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水之乐”被认为是读书人应有的爱好,彰显出“君子”特有的清高品格和文化品位,其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旅行或娱乐。
这一旅游文化现象的形成及其价值的提升,是儒家与道家思想互补交融的结果。
道家崇尚“见素抱朴”(《道德经》)、“法天贵真”(《庄子·渔父》),“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山水景物代表自然与天工,与人为斧凿的庙堂都市恰成鲜明对比,“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焉”(《庄子·知北游》)。
东汉末年,道家思想的影响渐增,有人即指出旅游之乐合乎老庄悟道之旨,仲长统《乐志论》曰:“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
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
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
”迄魏晋南朝,玄学盛行,老庄之道上升为士大夫阶层的流行信仰,山水游览随之风靡。
其时士人习惯将观赏自然风光与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联系起来,如陶渊明的名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等。
由于视山水为自然之道的体现,也就视玄理与山水如同一物,戴安道《闲游赞》内有一段经典的论述:“昔神人在上,辅其天理,知溟海之禽,不以笼樊服养;栎散之质,不以斧斤致用,故能树之于广汉,栖之于江湖,载之以大猷,覆之以玄风,使夫淳朴之心,静一之性,咸得就山泽,乐闲旷,自此而箕岭之下,始有闲游之人焉。
……彼闲游者,奚往而不适,奚待而不足?故荫映岩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寄心松竹,取乐鱼鸟,则淡泊之愿于是毕矣。
”在当时的文人创作中,山水与玄理的结合很常见,两者相互渗透,使山水景物升华为士大夫可以恣意遨游的一方自在、自得的天地,旅游活动从而获得了返璞归真、追求逍遥自得的象征意义。
山林既然在樊笼之外,于是变成隐逸的代名词。
这样,便掺杂了入世和出世(处与出)的矛盾。
在儒家传统中,原本存在仕与隐的对立,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孔子对隐士们的评价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由此可见,隐逸包含着强烈的不满和反抗现实的意味。
但玄学家们努力调和“名教”与“自然”(即儒家与道家)的关系,提出朝隐说:“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
隐初在我,不在于物。
”(《晋书·邓粲传》)有人甚至断言:“大隐隐朝市,小隐隐陵薮。
”(王康琚《反招隐诗》)著意于林泉之下、脱略形骸的隐者不过是格局狭窄的“小隐”,而恣意所适、安闲朝市的才算“大隐”。
在入世与出世的关系上,儒家与道家从矛盾一变而为互补交融,郭象诠释《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一段时强调:“夫神人即今所谓圣人也。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尽管在乱世与衰世,隐居山林仍然具有不合作乃至抗争的意蕴,但鱼与熊掌兼得的逻辑从此占据士文化的主流,居官入仕享受世俗的成就,同时纵情山水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入世而又出世。
山水之乐不再是消极避世的选择,而是与功名富贵并行不悖的另一种精神追求。
游风兴盛之下,还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柏拉图式精神旅游——“卧游”。
始于晋宋间的名人宗炳,其人“好山水,爱远游”,晚年时将一生游历过的山水风光“图之于室”,“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这一纸上行游的精神娱乐变成著名典故,为后世众多士大夫所效仿。
唐宋时期,朝隐说进一步发展为吏隐说,谓不以利禄萦心,虽居官而犹如隐者。
回归自然的旅游之乐是吏隐者的精神寄托,在文人作品中屡见不鲜,如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云:“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苟有志於吏隐者,舍此官何求焉?”宋王禹偁《游虎丘》云:“我今方吏隐,心在云水间。
”白居易还提出中隐说,阐发官居闲职的生活风味,“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中隐》)。
他历数中隐的种种乐趣,首先就是旅游之乐,“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
”经过儒道思想的互补交融,追求山水之乐的旅游活动跻身主流文化,成为读书人风雅清高的一个标志,以及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
山水画论代表作《林泉高致》(北宋郭熙著)生动阐述了“君子”的山水癖:“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因此,士大夫阶层中流行一种姿态,即不时表露对功名的蔑视和对仕宦的厌倦,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脱去尘俗之气,归隐田野,留连于佳山秀水之间,过自由闲适的生活。
即使王安石这样的大政治家也会在登临之际表白:“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次韵游山门寺望文脊山》)古代“士”的旅游,与现代的大众旅游迥异。
其在本质上是小众化、精英化的,刻意与“众人”保持距离,目的是暂离名利场上的激流险滩,躲避城市的喧嚣嘈杂,从山水中汲取自在逍遥的精神愉悦。
山水不仅是旅游观赏的对象,更是“士”的精神家园。
它的意蕴虽以道家的自然为主,也融入了儒家的比德观。
儒家有托物言志的传统,《诗经》善用比兴,籍物抒情。
孔子周游列国,历览名山大川,以山水比德(“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出自《论语·雍也》),用自然景观的特性比喻人格意义和社会属性,借以言志。
随着士大夫游览山水之风的兴盛,这一传统得以发扬光大,如松柏、莲花、“四君子”等,相继成为士大夫品格的象征。
清康熙帝曾谈到自然景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此亦古人因物而兴,不可不知。
”(《钦定热河志》卷25《行宫一》)因此,游览山水又称“仁智之乐”,被认为是继承了圣贤之心。
历代大儒往往酷爱旅游,朱熹“每经行处,闻有佳山水,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焉。
携樽酒,一古银杯,大几容半升,时引一杯,登览竟日,未尝厌倦”(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三《观山水》)。
明代王守仁常说自己“生平山水是课程”,偶尔还发点道家的感慨:“尘网苦羁縻,富贵真露草。
不如骑白鹿,东游入蓬岛。
”(《登泰山五首》之四)放意林泉、流连山水的旅游文化,对中国古代的雅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派生出中国独有的文化财富——山水诗、山水画、盆景以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私家园林,而且塑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审美观,即反对人工斧凿的痕迹,追求朴拙自然之美,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
更为重要的是,“寄傲山水”的旅游文化完善了士大夫的文化性格。
余英时先生认为士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相对的‘未定项’,所谓‘未定项’即承认‘士’有社会属性但并非为社会属性所完全决定而绝对不能超越者”。
他主要从阶级立场和社会功能立论,但“士”的超越性还体现在超脱世俗的追求上。
诚然,一般的士大夫多以山水之乐、出尘之想妆点风雅的门面,但又不宜简单视之为虚伪做作,因为庙堂和山林的互补交融是士的理想人格,激励士在心理上与世俗成就保持一定距离。
特别是当仕途疲倦或官场失意时,山水旅游之乐永远是士大夫的精神寄托。
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也许中国史上没有一位有血有肉的人物完全符合‘士’的理想典型,但是这一理想典型的存在终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它曾对中国文化传统中无数真实的‘士’发生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鞭策作用。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
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
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
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
”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
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
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
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
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
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