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莎菲形象及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莎菲形象及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理解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虽没有对莎菲外貌的描写,但是我们从苇弟、凌吉士及周围的人对莎菲的态度上可以想象出,她是一个林黛玉式的病态美女,性情乖张而又让人怜爱。

不同的是,莎菲远比黛玉有勇气,她勇于直面拒绝自己除了爱情什么都可给予的,追求自己所迷恋的,也敢于把自己批驳的淋漓尽致、血肉模糊。

“凡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愈快乐,愈堕落,“好在在这宇宙间,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我已浪费得尽够了,那末因这一番经历而使我更陷到极深的悲境里去,似乎也不成一个重大的事件。

”最疼她的蕴姊也因着爱情结束了生命,莎菲也随她去了吧。

独个儿南下,等待着她的是什么?小时读毕还会幼稚的想,莎菲大抵会遇上一份真正值得爱的爱;现在再一想,呵,也许是吧。

但更大的可能是如她所说,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生命的余剩。

寂寂生来,寂寂死去,此前幻想过的精致的死亡,终只是幻想。

文末,她只能狂笑着怜惜自己,笑得我泪也潸潸而下。

莎菲任性,莎菲不懂得委屈自己讨好人,莎菲糟蹋了别人,也糟蹋了别人,也糟蹋了自己。

莎菲错了吗?她要的,只是爱。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者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一部日记体中篇小说,发表于二十年代末期。

创作背景:丁玲是“五四”以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丁玲在二十年代末期,自身便是在母亲影响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感召下自觉追求自由、民主、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然后又在“五四”高潮退去时曾一度陷入苦闷的氛围中。

《莎菲女士的日记》正是反映了这个大时代背景上的女性青年知识的精神状况,是作家的成名作,莎菲这一形象是她早期作品里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在莎菲身上,有对封建礼教的背叛,对追求“真的爱情”,个性解放的无限憧憬。

她执拗地寻求人生的意义而无所得,鄙视世俗又不时感到有沉入纵情声色中的危险,重感情更爱幻想、狂想。

这就具体反映出历史投射到一部分知识分子身上的时代阴影——使反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反抗,莎菲的苦闷是受“五四”新思想熏陶的青年,又在后来彷徨无主的真实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