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培训22485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pptx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pptx
使用生物安全柜进行涉及感染性物质的实验操作
15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
避免产生气溶胶,减少实验室污染 样品处理 对感染性物质进行标记和分类管理
16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
使用专用容器收集和运输感染性物质 定期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测和消毒
17
实验后废弃物处理与消毒
废弃物处理
1
2
将感染性废弃物与非感染性废弃物分开收集
30
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原因分析
02
实验室管理不 善
操作人员违规 操作
03
04
设备设施故障
31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01
事故处理流程
02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03
迅速控制事故现场
32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处置工作 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责任追究
33
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 肃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大全 pptx
1
目 录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 •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 • 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与检查 •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2 contents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3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根据实验室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应急演练计划,明确演练 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演练实施
按照计划进行应急演练,记录演练过程和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持续改进
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 改进和优化,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

2024年度-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PPT课件
视频教学
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加深对安全知识 的理解;
案例分析
分析实验室事故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26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PPT课件
制作生动形象的PPT课件,辅助理论授课;
实验器材
提供实验器材,供实验室人员实践操作;
27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和手段
视频资料
收集安全教育视频资料,供实验室人员观看学习;
数据来源与分析
依据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实验数 据等进行综合分析。
13
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 培训与考核,实施实验室准入制度等。
应急措施
建立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设施与装备, 开展应急演练等。
持续改进
定期对实验室安全进行自查与评估, 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与改进。
监管与审核
案例库
建立实验室事故案例库,供实验室人员学习借鉴。
28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效果评估
01
考试评估
组织实验室人员参加安全知识考试, 检验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实验室人员 对安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03
02
操作评估
对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确保操作规范;
事故率统计
统计实验室事故发生率,评估安全 教育的实际效果。
生物实验室安全件教育培训PPT课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目 录
• 实验室安全概述 • 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 实验室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 实验室应急处理与救援 •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
2 contents
01
实验室安全概述
3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2004年4月中国CDC病毒所腹泻病毒室两名研究生在做病毒实 验时感染sars 病毒。 事故调查:事故起因系该所实验人员多次违规将未完全灭活的 sars病毒从P3实验室带出至普通实验室操作而引起。 处理措施: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李立明引咎辞职。
台湾实验人员感染非典病毒事故
2003年12月台湾一位实验人员在 P3 实验室做病毒实验时, 因清理废弃物操作疏忽,安全程序处理不当而感染病毒。
2019 21
(四)病原微生物分类等级


依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 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见《病原微生物名录》: 一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 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二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 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 微生物 三类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 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 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 措施的微生物 四类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 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2019 18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
防护措施,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级,I级防 护水平最低,IV级防护水平最高 以BSL-1、BSL-2、BSL-3、BSL-4表示实验室 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以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动 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2019 28
2019 22
(五)动物疫病分类名录
1、一类动物疫病(17种)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02 生物安全基本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总结词
措施
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在不同宿主之间 传播,导致原本无病的人群被感染。
实验人员应接受培训,掌握正确的消 毒和防护方法,了解常见病原体的传 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在生物安全培训中,应强调防止交叉 感染的原则,确保实验人员遵循严格 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避免病原体在 不同宿主之间传播。
BSL-1级别
BSL-2级别
BSL-3级别
BSL-4级别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程 度和传播途径,将实验室 生物安全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级别越 高,生物安全防护要求越 高。
适用于对人类和环境不 构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等。
适用于具有一定危害程 度、通过直接或间接途 径传播的病原体,如炭 疽杆菌、SARS冠状病毒 等。
无害化处理
介绍动物尸体、组织、血液等废弃物的无害化处 理方法。
环保要求
强调动物实验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 对环境造成污染。
05 公共场所生物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与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制定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包括空 气质量、水质、噪声等方面,确 保公共场所环境安全。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明 确卫生管理责任,加强日常卫生 检查和监督。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前准备
实验操作流程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 的动物种类、品系、年
龄和体重等。
包括实验动物的饲养、 适应环境、麻醉方法等。
详细介绍实验操作的步 骤、注意事项和安全防
护措施。
实验后护理
关注实验动物的恢复和 观察,确保动物福利。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详细描述: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现 场隔离、样本采集、消毒灭菌等,全面提升应急处置效 果。
详细描述:关注应急处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引入 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效果。
应急处置后的评估与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处置效果 、存在问题、经验教训等,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案例三:某地区重大疫情的防控与处置
疫情概述
某地区爆发一起重大疫情 ,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 人数多。
防控措施
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包括 大规模检测、隔离、追踪 接触者等,有效控制了疫 情的传播。
经验总结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共卫 生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 发疫情的能力和水平,确 保公众健康安全。
THANKS
外部恶意攻击
针对实验室的网络攻击、物理 破坏等。
生物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和程序。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 人为失误。
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的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
案例二:某医疗机构感染事件调查
事件概述
某医疗机构发生一起院内感染事 件,多名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某
种病毒。
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感染事件的发生与医院 在患者收治、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废 物处理等方面的管理不到位有关。
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 力。
05 生物安全教育与 培训
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了解不同生物安全等级的要求和应用场景,确保安全操作。
生物风险评估
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实验室中的生物风险,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1
风险识别
识别实验室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风险。
风险评估
2
评估生物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可能性。
3
风险控制
制定措施和操作规范,减轻生物风险的 发生。
生物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
介绍生物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生物安全概述
详细介绍生物安全的背景、定义和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现状。
生物安全相关标志
了解不同标志的含义和作用,确保实验室安全。
生物安全与疫苗研发
探讨生物安全在疫苗研发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生物安全等级
等级一 等级二 等级三 等级四
适用于无或低风险微生物 适用于中度风险微生物 适用于高风险微生物 适用于极高风险微生物

应急处置措施
了解生物安全事故和紧急情况的处置流程,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1
紧急报警
掌握生物安全事故紧急报警的步骤和联系方式。
2
事故隔离
了解将事故区域隔离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3
急救措施
学习对受伤人员的基本急救措施。
结论和总结
总结生物安全培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实践提出建议。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柜
了解生物安全柜的分类和正 确使用方法。
防护服和手套
学习正确穿戴和清洁防护服 和手套。
洗眼器和洗眼液
掌握应急情况下洗眼器和洗 眼液的使用方法。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学习实验室中的基本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戴安全眼镜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3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01
02
生物安全定义:指对由 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 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即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 人类及环境健康可能产 生的风险所进行的预防 和控制。
生物安全重要性
03
04
05
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 受生物危害。
防止有害生物或生物产 品的丧失、被盗、被抢 、丢失、转移或故意释 放。
2024/2/2
12
消毒灭菌方法及设备选择
消毒方法
包括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 和化学消毒(如含氯消毒剂)两 种方式,应根据实验需求和消毒
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灭菌方法
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气体 灭菌等方式,应根据实验器材和 物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设备选择
应根据实验室规模、实验需求和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合适的消毒灭 菌设备,如紫外线灯、高压蒸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6
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际法规与标准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2024/2/2
7
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2024/2/2
01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 物安全指南。
02
欧洲生物安全协会(EBSA)生物 安全标准。
28
CHAPTER 06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教育
2024/2/2
29
培训目标设定和课程体系构建
培训目标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掌 握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确保实验室 生物安全。
课程体系
包括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实验室生物 安全操作规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应急处理等内容。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2024)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2024)

预防潜在危险。
促进生物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
6
实验室生物安全
02
2024/1/29
7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与要求
01 BSL-1级实验室
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 病作用的微生物,如教学用普 通微生物实验室等。
02 BSL-2级实验室
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 在危害的微生物。
03
BSL-3级实验室
措施。
2024/1/29
保护人类健康
防止病原体传播,降低疾病发 生率。
维护生态平衡
防止生物入侵,保护生物多样 性。
促进科研发展
确保实验室安全,推动生物技 术创新。
4
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法规体系:《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
01
标准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等。
气溶胶。
05
实验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进
行消毒,并对废弃物进行高压
灭菌处理。
06
2024/1/29
9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立即停止实验,关闭实验 室门,禁止人员进出。
2024/1/29
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并 用有效氯含量为0.5%的 消毒液喷洒消毒。
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启动应急预案。
对接触者进行必要的医学 观察和治疗。
报告程序
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发现生物制品不 良事件后,应及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 告。
2024/1/29
22
生物安全培训与意
06
识提升
2024/1/29
23
生物安全培训计划与内容
01
制定全面的生物安全培 训计划,包括培训目标 、对象、时间、方式等 。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2024鲜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PPT课件)-2024鲜版
分析评估结果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识别存在的风险。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8
风险识别与分析
生物因子识别
识别实验室涉及的生物 因子种类,包括病毒、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024/3/28
实验活动分析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产 生的气溶胶、飞溅物、
污染物等。
人员操作风险
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分类收集,并按 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以防止对环境和 人员造成危害。
2024/3/28
17
实验后清理与消毒程序
实验器材清洗与消毒
对使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确保其不会成为 污染源。根据器材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和消毒 方法。
废弃物处理
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 标识,然后交由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对所处理的生物材料有充分了解,包括其潜在的 危险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制定实验计划
明确实验目的、操作步骤、所需设备和试剂等,确保实验过程有条不 紊。
个人防护准备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 用品,并确保其完好无损。
实验室环境准备
检查实验室通风、照明、温度等环境条件,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同 时,准备好应急处理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等。
02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具有不同的安全 要求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实验活动 的安全进行。
5
相关法规与标准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管理条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2024/3/28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以上法规和标准对实验室生物 安全的管理和操作提出了具体 要求和规范,是保障实验室生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2024年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WHO)
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原则和操作规范,包括实验室设计、建设、操作、维护、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生物安全标准
包括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设施与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实验操作规范、废弃物处理等内容,为实验室生物安全 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2024/2/2
2024/2/2
常见事故发生原因
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管理 漏洞、外部因素等。
预防措施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 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安全要求。
21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组织实施
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实验室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危险源 ,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 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医疗救 护、安全防护等方面。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指对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可能产生的潜在危害及风 险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以达到保护人类健康、 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维护生态环境
防止生物入侵、基因污染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2024/2/2
保护人类健康
防止病原微生物、毒素等有害生物因子对人类的危害。
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
检测
2024/2/2
11
03
个人防护措施与装备要求
2024/2/2
12
实验人员着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服
实验人员需穿着专用实验服, 实验服应定期清洗、消毒。
鞋袜
穿着专用鞋袜,避免穿露趾鞋 或凉鞋,以防生物危害物质溅
落至脚部。
头发和饰物

高品质ppt▏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2024)

高品质ppt▏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2024)

废弃物运输、储存和处理流程
运输
废弃物应使用专用运输工具,确 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散
落或破损。
储存
废弃物应储存在专用储存设施内, 设施应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且应 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处理流程
废弃物应按照规定的处理流程进行 处理,包括消毒、灭活、焚烧、填 埋等,确保废弃物得到安全、有效 的处理。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生物安全定义
指对由生物因子,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外来入侵生物、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 技术所引起或可能引起的危害或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保护人类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农业和食品安全、防范生物恐怖和生物 武器威胁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与标准
法规
2023
REPORTING
高品质ppt▏实验室生 物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2023
目录
•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与设备 •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 •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理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
2023
PART 01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REPORTING
清洁区与污染区划分
明确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降低交叉 污染风险。
生物安全柜使用与维护
生物安全柜类型选择
01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类型,如A2型、B2型等。
安全柜使用注意事项
02Βιβλιοθήκη 严格遵守安全柜使用规程,确保实验人员与样品安全。
安全柜维护与保养
03
定期对安全柜进行维护与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及延长使用寿
命。
实验室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2024鲜版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课件ppt课件-2024鲜版
/28
10
其他相关设备介绍
01
02
03
离心机
用于分离生物样品中的不 同组分,使用时需注意平 衡和密封性。
2024/3/28
冰箱和冰柜
用于储存生物样品和试剂 ,需定期除霜和清洁,确 保温度恒定。
移液器和吸头
用于精确移取液体,需定 期校准和更换吸头,确保 实验准确性。
11
03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划分
02
明确各区域功能,防止交叉污染。
气流组织
03
采用合理的气流组织方式,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降低污染风
险。
8
生物安全柜使用与维护
生物安全柜类型与选择
了解不同类型生物安全柜的特点,根 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生物安全柜进行维护和保养, 确保其正常运行。
2024/3/28
12
实验前准备与计划制定
了解实验对象
熟悉实验对象的生物特 性、危害程度及相应防
护措施。
2024/3/28
制定实验计划
明确实验目的、步骤、 所需试剂耗材、预计完
成时间等。
评估风险
获取许可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制定相应应
对措施。
13
确保实验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获得必要的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2024/3/28
3
生物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2024/3/28
生物安全定义
指对由生物因子,尤其是致病性微生物、外来入侵生物、生 物遗传资源和转基因生物体等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 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或现实危害的防范和控制。
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培训ppt课件

II 级生物安全柜 – B2型
• 100%外排进入环境 • 100%外界空气补充 • 无循环使用的气流
III级生物安全柜
• 样品、操作者、操作 环境都得到保护(操 作时戴全密封手套)
• 100%外排进入环境 • 100%外界空气补充 • 无循环使用的气流
•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个人防护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2、要求: 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BSL-2(P2) BSL-3(P3)
BSL – 4
戏称为 魔鬼
实验室
分 五个区
有 10道门
洁净台/生物安全柜(BSCs)
洁净工作台
• 1、环境空气→工作台→过滤→样本→直接 • 吹向操作者→排入室内 • 2、保护产品,不保护操作人员及操作环境 • 3、通过样本的空气过滤对直径大于0.3微 • 米的颗粒,过滤效率99.9%无医院药房 • 或无菌设备的组装。
概述
• 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 (定义):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处理和

保存感染性物质的过程中采用

的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一

级防(primary containment)

和二级防护(secondary-

containment)。

概述
• 生物安全防护(biosafety containment)
洁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 1、环境空气(流动/排出方式) • 2、使用目的(产品、操作人、环境) • 3、空气滤过能力 • 4、气幕屏障 • 5、应用
生物安全柜工作原理

• 1. 物理屏障

2. 高效过滤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

生物安全法培训ppt课件

速、有效地应对。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挑战和问题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支持,但目前这 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法规和标准不健全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但还不够完 善,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监管力量有限,一些企业和实验室可能存在违规操作和安全隐 患。
目标
确保生物技术的健康发展,防止 生物武器和有害生物的扩散,降 低生物技术应用的风险,保障人 民生命健康和生态安全。
生物安全法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
生物安全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随着生物 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制定相关法规来 规范这一领域的发展。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 ,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体系。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合作 ,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议,共同维护全球生物安全。
03
某地区生物安全应急响应案例
该案例涉及地区性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展示了政府、企业、科研
机构等多方协作应对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性。应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
制,加强多方协作和信息共享。
06 结论和建议
对生物安全法的总结和评价
总结
生物安全法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 态安全,防止生物武器和病原体的传 播和扩散,规范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而制定的法律。
生物安全法实践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01 02
某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该案例涉及实验室感染事件,暴露出实验室管理存在漏洞和操作不规范 等问题。应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
某企业生物安全违规案例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ppt课件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ppt课件
二级安全柜也能够保护产品样本在微生物 操作过程中免受污染。
二级生物安全柜可以在一、二、三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生物因子操作中使用。
ppt课件
42
Class II 生物安全柜的分类
ppt课件
43
Class II生物安全柜空气流向
ppt课件
44
生物安全柜放置
五个远离点(气流) 门 风扇 空调 开着的窗户 人员活动频繁的区域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
卫生部文件: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2006.01.11)
《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细则》
ppt课件
11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ppt课件
12
感染性微生物的危险度等级分类
ppt课件
13
BSL-1
BSL-2 BSL-3
BSL-4
人类的健康安全;
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预防医学、 环境保护、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 农药、林业等。
ppt课件
3
正确对待生物安全
“恐惧”
生物安全??!!
“无畏”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ppt课件
4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003年以来,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 生实验室人员SARS病毒感染传播事件。
ppt课件
5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历史上,立克次体的命名。
ppt课件
6
实验室感染概况
80% 是不明原因的感染。 20% 感染的原因是明确的。
80% 是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 20% 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2024全新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2024全新生物安全培训课件
生物安全背景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安全问 题日益凸显,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等新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传染病、 生物恐怖主义等现实威胁。
法律法规与伦理原则
法律法规
包括《生物安全法》、《人类遗传 资源管理条例》等,规定了生物安 全管理的法律责任、监管措施和处 罚办法。
伦理原则尊重生命、保护来自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等,是生物安全领域必须 遵循的伦理规范。
鉴定技术
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 清学试验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准确 鉴定。
微生物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准备好所需试 剂、仪器和培养基等。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 杂菌污染。
个人防护
穿戴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防 护用品,确保实验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洗实验器具,处理废弃 物,保持实验室整洁。
菌种复苏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将保存的 菌种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 中,进行复苏培养。
菌种保存记录
详细记录菌种的名称、来 源、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等信息,以便后续使用和 管理。
微生物接种、培养和鉴定技术
接种技术
掌握平板划线法、倾注法、涂布 法等接种方法,确保接种过程无
菌操作。
培养技术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选择 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培养。
性化治疗。
基因治疗
通过导入正常基因或修复缺陷基 因,治疗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后天
性疾病。
生物医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 药物、抗体药物等,用于疾病治
疗。
基因工程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
潜在风险
基因污染、基因武器、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物安全》课件

《生物安全》课件

1 2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根据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风险,将实验室划分为 四个生物安全级别,分别为BSL-1、BSL-2、 BSL-3和BSL-4。
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应配备适当的生 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手套、口 罩、护目镜等。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 前准备、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可控。
生物恐怖袭击
详细描述
2001年,美国发生了炭疽袭击事件,有人通过邮寄方式散布炭疽杆菌,导致5人 死亡。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物恐怖袭击事件。
寨卡病毒传播事件
总结词
区域性流行病
详细描述
寨卡病毒主要在南美洲和东南亚地区传播,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类,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缺陷和小头症等问题。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辑风险
01
02
03
基因编辑定义
基因编辑是指通过修改基 因序列来改变生物体的遗 传性状。
基因编辑的风险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脱 靶效应、基因突变等风险 ,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造成潜在威胁。
防范措施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规范 ,建立严格的伦理和法律 监管机制,确保基因编辑 技术的安全可控。
生物多样性丧失
防疫措施
预防接种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 疫力,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的传播。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 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 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 学依据。
隔离与治疗
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采 取隔离措施,同时提供及 时有效的治疗,以控制疫 情的扩散。
基因编辑的伦理和法规
尊重人类基因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通市中医院检验科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三日
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为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 子造成的实验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防护设备(硬件)和 管理措施(软件)
• 范围: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
•要求:
1、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
2、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
3、保护被试验因子免受污染
重视生物安全的重要意义
•4防止医院感染 •5防止人畜共患疾病 •6反生物恐怖
实验室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危害
• 生物源危害 • 化学源危害 • 物理源危害
•(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2)来自感染的人或动物的血液、 体液和各种分泌物
生物危害级别划分的主要依据: 1微生物的致病性 2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范围 3当地所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4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
• 生物安全柜 • 安全罩 • 高压灭菌器 • 消毒设备
• 要求:所有的污染物均需灭菌后方可带出实验室。 能够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 全柜中进行。
(二)防护要求
• 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穿着合适的工作服或防 护服
• 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 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 上合适的手套,摘除手套后必须洗手。
(一)执行安全操作
•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
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 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 • 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
临床实验室为
•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 可视窗
•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 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 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 应当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的控制方案。 • 如有必要,应为所有实验室人员提供适宜的医学评估、
监测和治疗,并建立健康档案。实验室人员应接受与所 操作生物因子或实验室内潜在的因子相关的免疫接种或 检测。
• 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
• 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及相关操作进 行危险评估。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 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 胸;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 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 同一柜子内
• 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 所有的实验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 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 实验室应制订并执行处理溢出物的标准操作程序。出现 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 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实验室应如实记录有关暴露和处 理的情况,保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儿 童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可能增加获得性感染 的危险性或感染后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 进入实验室。 • 2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 3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不得带入实验室。
•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 •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 • 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 妆和处理隐形眼镜。
• 污染的液体在排放到生活污水管道以前必须清除污染 (采用化学或物理学方法)。根据所处理的微生物因子 的危险度评估结果准备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
• 只有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的文件纸张才能带出 实验室
(四)实验室工作区的管理原则
•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若发生具有潜在危害
• 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 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 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
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试验室生物安全保障是指单位和 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有毒化学试 剂丢失、被窃、滥 用、转移或有 意释放而采取 的措施。
• 1级 通常对人体或动物不致病。 • 2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疾病但不严重。 • 3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不易
治疗
• 4级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传染性强,缺乏有效的预防、 治疗措施。
•一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基础教学研 究实验室,处理危险度1级的微生物。
•二级 基础实验室,常为诊断、研究 实验室,处理危险度2级微生物。
性的材料溢出应立即清除污染 • 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
必须先清除污染。 • 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应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 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或操作手册。所有实 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危险、掌握 有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通过考核后方可从事相关 实验室工作。
一类 鼠疫耶尔森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黄热病毒、 新疆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粗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
二类 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梭菌、麻风、结 核、狂犬病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甲、乙肝 病毒、艾滋病毒、马纳青霉、新形隐球菌等。
三类 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 菌、淋球菌、白喉、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志贺菌、 变形杆菌、铜绿、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 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 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
• 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
坚持普遍性防护原则
WHO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认为,在 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 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们 是阳性还是阴性,都应当作为潜在传染 源加以防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