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415nm蓝光led与痤疮皮肤相互作用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aff5c652d380eb63946d9f.png)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方法对65例痤疮患者采用红蓝光疗法治疗,总结其护理经验。
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28例(43%),好转12例(18%),无效5例(7.6%),总有效率92.3%。
结论做好解释沟通,正确清洁皮肤和使用护肤品,注意休息和防嗮,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面部痤疮。
标签:红蓝光;痤疮;护理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慢性炎症。
该病多发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1],多发于面部、前胸、和背部,发病因素较多,其原因主要由于皮脂分泌过度、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值及炎性反应等引起[2],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若不及时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院2015年3月~12月对65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运用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采用pillsbury分类法[3]分为四度。
年龄16~40岁,其中男40例,女25例。
平均年龄25岁;病情分度:Ⅰ度10例、Ⅱ度18例、Ⅲ度20例、Ⅳ度17例。
1.2纳入指标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
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等。
③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患者。
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1.3.1治疗仪器治疗组用亚格红蓝光痤疮治疗仪,以LED(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其中蓝光波长为(415±5)nm,输出强度40 mW/cm2,红光波长为(633±6)nm,输出强度80 mW/cm2。
1.3.2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非药物性香洁面部,采用红蓝光照射,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1~4 cm,治疗20min/次,2次/w,8次为1个疗程,其中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炎症较重、结节明显者可以红光照射为主,并同时采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1450nm激光治疗面部中度、重度痤疮患者-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1450nm激光治疗面部中度、重度痤疮患者-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4270fa6be1e650e53ea990e.png)
1450nm激光治疗面部中度、重度痤疮患者-皮肤病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面部痤疮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时可对患者的面容造成破坏,极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现临床治疗主要以口服及外用药物为主,但不仅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
1450nm 半导体激光是一种新型激光治疗仪,国内已用于治疗面部痤疮,并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为进一步观察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采用1450nm 激光治疗面部中度、重度痤疮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1. 1 入选标准: ①临床明确诊断的面部中度、重度痤疮( 根据Cunliffe 分级: 中度: 皮损以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 重度: 炎性丘疹多,症状重,伴有多数结节、囊肿) 患者; ②年龄16 ~50 岁,性别不限; ③1 个月内未接受过系统或局部治疗; ④愿意接受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 1. 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可能影响试验观察的面部皮肤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③有严重心、肝、肾及其他系统性疾病;④年龄<16 岁或>50 岁患者。
1. 1. 3 一般资料: 共入选患者32 例,男16 例,女16 例,年龄17 ~32 岁,平均( 23 4) 岁,病程1 ~120 个月,平均32 个月。
1. 2 方法1. 2. 1 仪器: 采用美国( 康奥) 公司出品的1450nm 波长的半导体激光( Smoothbeam,Candela) 。
1. 2. 2 治疗方法: 治疗时患者佩戴遮光眼镜,首先对患者治疗部位用0. 1%新洁尔灭棉球消毒; 治疗所采用的光斑直径为6 mm,动态冷却时间为30 ~35 ms,治疗剂量为9 ~12 J / cm2;激光对皮损进行照射,光斑之间尽量不重叠; 每次治疗间隔为7 天左右。
1. 3 疗效判定指标: 于第一次治疗前和每次治疗7 天后,由同一名皮肤科医师对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进行计数,部位均应一致,同时记录可能的不良反应。
LED蓝光医治脸部痤疮的护理
![LED蓝光医治脸部痤疮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cd0ffb866fb84ae55c8da0.png)
LED蓝光医治脸部痤疮的护理【摘要】我科采纳LED蓝光医治脸部痤疮80例,每次15-20min,每周2次,4周一疗程。
同时口服解毒痤疮丸,6克每次,1天3次,周围一个疗程。
持续医治4周后评判疗效,总有效率为90%。
结论LED蓝光医治脸部痤疮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映发生。
且该方式操作简单,收费合理,疗效显著,患者易于同意,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LED蓝光;脸部痤疮;护理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超过85%青青年患不同程度的痤疮,而且部份人持续到中年[1]。
好发于颜面、胸背部,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
我科于2020年10月-2020年4月利用LED (武汉亚格光电技术生产,型号GF-RB43-A型,波长415nm(±10nm)蓝光,功率密度65mw/cm)蓝光医治脸部痤疮80例取得中意成效,现将护理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式2020年10月-2020年4月来本院就医脸部痤疮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13~41岁,平均岁,病程3个月-6年。
其中丘疹性痤疮15例,脓疱性痤疮26例,囊肿性痤疮13例,结节性痤疮12例,聚合性痤疮14例。
患者医治前用温水清洁脸部,并擦干。
操作者打开机械开关,协助患者带上防护眼罩后,调剂发光光源距离脸部8-10㎝,用LED蓝光直接照射脸部痤疮部位,每次15-20min,每周2次,4周一疗程。
同时口服解毒痤疮丸,6克每次,1天3次,周围一个疗程。
持续医治4周后评判疗效。
2疗效判定与结果疗效判定:临床疗效判定采纳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
痊愈(皮损减少80%-100%),显效(皮损减少60%-79%),有效(皮损减少20%-59%),无效(皮损减少20%以下),有效率以痊越发显效计,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6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2例未能坚持医治无效。
总有效率为90%。
3护理3.1医治前护理3.1.1心理护理:由于座疮皮损部位大多表此刻脸部,阻碍面貌,严峻阻碍患者的自信。
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论文
![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62d47b01f69e314332946a.png)
35
LED 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梁庆生 *
摘 要:目的:观察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及平行对照的 临床研究方法分组观察比较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与单独维胺酯胶囊治疗面部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LED红蓝光照射 联合维胺酯胶囊治疗后2周、4周和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43.3%、72.2%及91.1%,单独维胺酯胶囊治疗后2周、4周和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5.7%、 40.9%及76.1%,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维胺酯胶囊的疗效(P<0.01)。结论:LED红蓝光照射联合维胺酯胶囊治 疗轻、中度面部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LED红蓝光;维胺酯;痤疮
回知情同意书;③违反试验方案者;④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不计入终疗效,但计入安全性评价和分段疗效统计。
结节囊肿型痤疮或聚合性痤疮,多数有疼痛并以形成
Ⅳ级(重度
囊肿,皮损数 100 个以上,结节囊肿数 3 个以上
1.1.4 病人基本情况:共有 178 例患者入选,按随机对照原则分
表 2 两组疗效比较
时间 治疗后
2周 治疗后
4周 治疗后
8周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90 88 90 88 90 88
有效 39 5 65 36 82 67
有效率(%) 43.3 5.7 72.2 40.9 91.1 76.1
X2 33.90 10.93 7.32
P值 <0.01 <0.01 <0.01
*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517000) 2012 年 3 月 12 日收稿
论文答辩-415nm蓝光led与痤疮皮肤相互作用
![论文答辩-415nm蓝光led与痤疮皮肤相互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43920feefdc8d376ee32a4.png)
使过度角化形成的角栓松开,减少微粉刺和粉 刺的数量,松开的角栓使毛囊皮脂中的厌氧状 态得以改变,同时也有利于抗菌药物的渗入, 因而可能与抗菌药物起治疗上的协同作用,故 在治疗痤疮时,外用维甲酸可作为第一线药物
1、 四环素类:土霉东、四环素、强力霉素和 美满霉素均可治疗痤疮.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既能口服也能外用. 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co)也可用于治疗痤疮 4、其他:氯洁霉素,灭滴灵,过氧化苯甲酰(BP), 壬二酸及锌剂等
实验现象:
1号实验对象在进过持续治疗后,第一天痤疮无明显变化,痤疮中 心依然是成白色圆锥形丘疹,范围逐渐扩大;第二天还是白色圆锥形 丘疹,面积继续扩大,并开始变硬;第三天开始发黄,并开始出现结 疤的迹象;第四天完全变为黄色,并结块结疤;第五天疤块掉落。
2号实验对象在进过治疗后,第一天便呈现黄色胞块,坚硬光泽, 周围呈现红色炎症,用手触动有疼痛感;第二天痤疮开始变小,中心 胞块成暗黄色且无光泽,边缘出现结疤的痕迹,周围的炎症也几乎消 失,用手触动明显没有第一天的疼痛感;第三天中心疤块掉落,炎症 消失。为黄色,并结块结疤;第五天疤块掉落1号实验对象在进过持续治疗后,第一天痤疮无明显变化,痤疮中心依然是成白色圆锥形丘疹,范围逐扩大;第二
10
5 实验探究
一、 受试对象 通过邀请的方式招收实验对象,需满足条件:炎性痤
疮患者;治疗前2周,未使用光敏性药物;非光敏性患者; 治疗前2周,未使用任何局部或全身性抗生素类药物或维 甲酸类药物,非妊娠期妇女;治疗前2周,未服用口服避 孕药;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及并发皮肤性疾病。排除标准: 未能完成全部疗程;治疗过程中有服用其他药物情况。 二、仪器
12
5 实验探究
LED 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中应用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复发率观察
![LED 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中应用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复发率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69bbb3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3.png)
LED 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中应用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复发率观察何晓【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中应用皮肤护理对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复发率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LED蓝红光照射治疗的320例痤疮患者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1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行皮肤护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生活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50%)比对照组(58.13%)高(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5%)比对照组(28.13%)低(P<0.05);观察组经随访2个月后的痤疮复发率(9.38%)比对照组(35.63%)低(P<0.01);观察组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自我感知等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1).结论:痤疮患者在接受红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实施皮肤护理的效果显著.【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8(031)018【总页数】3页(P2832-2834)【关键词】痤疮;LED红蓝光照射;皮肤护理【作者】何晓【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3痤疮属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皮肤病,发病率在青春期极高,好发于脸部、皮脂腺中,临床表现各异,轻者表现出粉刺、黑头,重者则于粉刺周围形成炎症丘疹,若炎症加重,则易形成米粒样脓疱,病情发展至后期,脸部沉积黑色素,并形成瘢痕[1-2]。
近年来,物理疗法在痤疮治疗中应用广泛,LED红蓝光照射疗法能有效激活痤疮中的内源性光敏物质——丙酸杆菌,释放出单态氧,加快细菌死亡,且红光还能缓解由痤疮引起的炎性反应,抑制瘢痕[2]。
我院以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80例痤疮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蓝红光照射治疗的320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概况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d121704451e79b8969022630.png)
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的研究概况痤疮是皮肤科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一种青春期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背、胸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临床表现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易反复发作。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空气环境的污染,導致痤疮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呈扩大趋势,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不适,而且影响了患者心理健康,甚至产生社交障碍。
目前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局部治疗,以外用维A酸类溶粉刺药和抗微生物药以及有轻微剥脱作用的药物为主。
2.系统治疗,口服抗生素、维A酸类及中药制剂。
3.物理治疗,主要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紫光、紫外线以及激光等光学仪器治疗。
由于口服抗生素有胃肠道反应及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维A酸类有致畸、肝毒性等副反应,二者联合又有神经毒性,且容易产生耐药性。
红蓝光疗法是一种新兴的物理疗法,具有使用方便,直达病所,疗效可靠等优势。
文章综述了红蓝光疗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研究概况,为临床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标签:痤疮;红光;蓝光痤疮的发病呈多因素性,主要发病机制[1]与毛囊内微生物感染、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及内分泌因素有关,而遗传、精神及免疫因素等也在痤疮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炎症反应是贯穿痤疮发病的重要原因,痤疮丙酸杆菌是首要因素。
痤疮丙酸杆菌能分泌许多前炎症介质,诱导局部炎症反应和机体对其的免疫反应,并介导抗原和趋化因素引起的炎症反应等一系列复杂过程,使皮脂代谢产生非酯化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的释放是产生痤疮丘疹及脓疱的主要原因,如何杀灭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成为痤疮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光疗的生物学过程建立在通过特定的色基来吸收光能的基础上,每种色基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
在吸收光能后,色基从静息态转变为激活态从而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光化学物质。
P.acne是多种光学治疗作用的靶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产生内源性的光敏物质卟啉,它的主要成分是粪卟啉Ⅲ和原卟啉Ⅳ,这些卟啉主要吸收400~415nm的可见光,光线吸收后,通过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可影响细胞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引起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流的变化及胞质内pH值的变化,这些变化均可加速痤疮丙酸杆菌的死亡,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最终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探讨
![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edece742fe4733687f21aa05.png)
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探讨作者:肖子娥黄捷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时间及次数。
方法:将15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复合光照射,每次20分钟,每周2次)、B组(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次20分钟,1周2次)、C组(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次10分钟,1周4次)。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四周结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四周结束后,A、B、C组的皮损积分减少率分别为39.8%、67.10%、50.50%,有效率分别为42.50%、88.00%、67.80%,而且A组和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结果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采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次20分钟,1周2次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案,效果好,副作用少,患者也比较容易接受。
【关键词】红蓝光;痤疮;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0-39-02痤疮是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超过85%青少年患不同程度的痤疮,并且部分人持续到中年[1],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生活质量及社会行为。
目前红、蓝光疗法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型疗法,正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痤疮,其疗效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但是红蓝光治疗痤疮患者的标准方案存在多样性,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笔者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7月来我院激光美容中心进行红蓝光治疗的痤疮患者150例,应用不同治疗方案,然后对治疗前后的痤疮患者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的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
痤疮分级:按Pillsburg分级法[2],根据炎症性皮损和深在性皮损的有无及多少将痤疮严重度总体上分为四级:I级(轻度):黑头粉刺散在及多发,有散存炎症性皮损;Ⅱ级(中度):I度加浅表性脓疱,炎症性皮损数目较多,仅限于面部;III级(重度):II度加深在性炎症性皮损,发生于面、颈部和背部;Ⅳ级(重度集簇性):III度加囊肿,易形成瘢痕,发生在上半身。
蓝光医治脸部寻常痤疮疗效观看
![蓝光医治脸部寻常痤疮疗效观看](https://img.taocdn.com/s3/m/d53de3ed0740be1e640e9a29.png)
蓝光医治脸部寻常痤疮疗效观看【摘要】目的:探讨蓝光医治脸部寻常痤疮的疗效。
方式:利用LED蓝光痤疮医治仪医治脸部痤疮30例,医治前及医治1周、2周、4周后对脸部皮损进行疗效评判。
结果:医治中总积分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医治2周后下降幅度明显增加。
结论:蓝光医治脸部寻常痤疮不良反映不明显,疗效确切。
【关键词】痤疮;寻常;蓝光最近几年来,以蓝光为主的光动力疗法医治痤疮有必然的进展,其疗效慢慢取得大伙儿的认可。
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笔者利用LED蓝光痤疮医治仪医治脸部痤疮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1.1 临床资料 30例均为2005年以来我院门诊诊治的寻常痤疮患者,其中男、女各15例,年龄18岁~30岁,平均年龄23.3岁;病程4个月~6 a,平均病程2.6 a。
全数患者均为确诊的轻、中度寻常痤疮(相当于痤疮Pillsbury分类法Ⅰ级~Ⅲ级[1]),实验前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具体纳入标准:Ⅰ级~Ⅲ级寻常痤疮患者,无囊肿形成;痤疮患处无开放性伤口或糜烂面者;无严峻系统性疾病及并发其他皮肤病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湿疹等;近2周内未口服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易引发痤疮的药物;近2周内未利用过其他口服或外用医治痤疮的药物;非怀胎期或哺乳期妇女;非光敏或瘢痕体质,剔除标准:不能按时复诊或失访者;医治期间同时口服或外用其他医治痤疮药物者;因严峻不良反映终止医治者,不计入疗效,但纳入平安性评判。
1.2 方式1.2.1 医治仪器以LED(发光二级管医治头)为光源,可输出窄谱415 nm蓝光的OMNILUX BLUE痤疮医治仪。
1.2.2 医治方式医治前嘱患者先用清水洗净脸部,并擦拭干净,用遮眼罩遮住双眼以防蓝光对眼睛的可能损害。
医治仪光源距患者脸部15 cm,剂量达50 J/cm2~200 J/cm2,医治2次/周,20 min/次,4周医治累计剂量可达到396 J/cm2~1728 J/cm2。
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体会
![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7301cf255270722182ef71e.png)
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行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6.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度、不良反应分别为94.00%、4.00%,对照组分别为78.00%、18.0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面部痤疮患者采取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并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LED red blue light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of facial acne and Fukang collagen nursing paste. Methods from July 2014-2015 years 7 months were 100 cases led red and blue light combined with a collagen Fukang past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acne patients,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control group(50)and observation group(50),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to two groups of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6%,the control group was 92%,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4%and 4%respectively,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8%,18% and two,respectively(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facial acne take red and blue LED United creation Fukang collagen paste in the treatment of,an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effect is remarkable,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a Fukang coltagen red and blue;LED;facial acne;nursing experience临床中痤疮属于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青春期男女较为多发,其中以胸背部、面部较为常见[1-4]。
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e81d9c31b765ce040814db.png)
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及分析目的:观察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蓝光组和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每组各30例。
红蓝光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20min/次,2次/周;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米诺环素100mg,每天2次。
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皮损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红蓝光组总有效率为43.3%,其中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为30.0%;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总有效率为76.6%,其中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为71.4%。
与红蓝光组比较,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的总有效率和Ⅲ级、Ⅳ级患者的痊愈及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两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米诺环素;红蓝光;中、重度痤疮;疗效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面部和胸背部等。
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后逐渐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特别是中、重度患者病情较严重,病程长、易反复,常会出现色素沉着和瘢痕,影响患者容貌美,甚至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近年来,红蓝光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痤疮[1]。
为探讨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针对中、重度痤疮患者采取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60例面部中、重度痤疮患者均来自2014年9月-2015年3月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者。
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红蓝光组和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红蓝光组:男18例,女12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12例,平均年龄(21.3±5.2)岁,平均病程(8.0±1.4)个月;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组:男16例,女14例,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12例,平均年龄(21.9±4.6)岁,平均病程(7.8±1.7)个月。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48d55d1050876323112125c.png)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我科采用药物联合红蓝光一起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1 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表现: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青年男女多见,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初起多为细小的粉刺或红色小丘疹,继而发展为小脓疱或小结节,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囊肿或蜂窝织炎并伴有疼痛,继发凹凸不平的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美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
1.2 治疗方法:轻型患者维甲酸类药物软膏每晚外涂+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中度患者维甲酸类软膏外涂+维甲酸类药物口服+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重度患者外用5-氨基酮戊酸散外敷1小时+led红光10档照射20分钟。
1.2.1 材料:光敏剂: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散,商品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18mg/瓶保存要求:20度以下避光保存。
光源:奇致激光(中国)有限公司led光波治疗仪,眼罩。
1.2.2led光波治疗仪的作用原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波长为415nm的蓝光具有快速杀菌的功效。
丙酸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粪卟啉被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毒性单态氧迅速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这样蓝光可以在对皮肤组织毫无损伤的情况下,选择性的高效的破坏这种细菌,最大限度减少痤疮的形成,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使炎症期的痤疮明显减少至愈合,蓝光对炎性痤疮有肯定的疗效,蓝光治疗一个月相当于口服抗生素三个月的疗效,而且停止治疗后,效果还会持续,不易反复。
红光光动力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光敏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可产生内源性卟啉,其主要成分为粪卟啉iii和原卟啉ix )原卟啉pplx在633nm 红光的照射下生成具有毒性的单态氧,直达靶组织,引起局部细胞发生光氧化作用,抑制增生活跃的细胞,清除病灶;波长为633nm的红光被细胞中线粒体吸收,可以刺激atp产生,增加皮肤自然细胞活性,使光活化的细胞中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真皮中纤维细胞和角蛋白的合成增加,加速皮肤新生组织再生,缩短康复期,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
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论文
![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47cd163a45177232f60a267.png)
就红、蓝光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66-01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与人体雄激素水平升高或受体敏感增高,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以及丙酸杆菌感染有关。
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部、胸部、背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自信心及社会交往。
近年来,光学疗法的发展尤其多,红、蓝光作为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在以往采用多种联合治疗痤疮的过程中,红、蓝光治疗,为痤疮患者开辟了新的途径,值得推广。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面部痤疮患者3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18-27岁,平均年龄22岁。
病程2月-3年,ⅱ度30例、ⅲ度5例,皮疹以炎症性丘疹、脓疮、结节、囊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瘢痕、色沉。
1.2治疗方法:1.2.1治疗仪器:采用红、蓝光消痤仪(重庆铜陵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光源led高发二级管,波长:红光6600nm±5nm、蓝光:415nm±5nm。
能量密度≥300j/cm。
1.2.2治疗方法:每次治疗前彻底清洁皮肤,照相存档。
记录治疗前的情况,患者取仰卧位,用眼罩遮挡双眼,对ⅱ度患者,每周照射2次。
根据患者病情可进行交替照射,也可用红、蓝光照射或红光照射,对ⅲ度患者前2次可用红、蓝光联合治疗,后期可用红光或蓝光交替照射,每周3次,每次20分钟,4周为一疗程。
在治疗期间可用清爽型补水产品进行皮肤护理,有助皮肤恢复。
1.2.3治疗观察:在每次治疗前和第四次治疗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有专人记录皮损总数(炎症性、非炎症性)。
1.2.4疗效的判定标准:疗效参数为皮损减退率=(治疗前总数量-治疗后总数量)×100%①痊愈:减退率≥90% 显效:皮损60-80%②有效减退率20-50% 病情无变化或皮损减退率≤19%无效。
有效率以:痊愈+显效+有效计算。
2结果2.1治疗效果:35例患者均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男女疗效无明显差异。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https://img.taocdn.com/s3/m/dfb8fa15b7360b4c2e3f6452.png)
http : / / journa.l szu . edu . cn
254
深圳大学学 报理工版
第 25 卷
常重要 的作用 . 痤 疮丙酸杆 菌是皮 脂腺内正 常菌 种 , 属于厌氧性细菌 , 它利用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 脂促进自己的增殖, 同时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引起机 [ 2] 体的炎症反应 . 传统治疗以控制皮脂腺分泌和抑菌为主 . 局部 或全身性使用的药物有异维 A 酸类药物以及抗生素 [ 3] 等 . 但此类药物的使用逐渐显现出对人体的副作 用和引起细菌的抗药性, 使得传统治疗方法受到一 定限制
图 1 痤疮炎性损害的平均治愈 率 F ig 1 M ean p ercentage improve m en t in inf lammatory lesions
3 讨
论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性疾病, 病因及病理过程尚 未明析 . 目前所知引起痤疮的主要因素有: 皮脂腺 分泌过多 , 毛囊角质化过度 ,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激素分泌异常等 . 其中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形成过 程中, 特别是在炎性痤疮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非
http: / / journa.l szu . edu . cn
第 3期
魏勋斌 , 等 : LED 蓝光治疗痤疮研究
253
炎性痤疮个数. 戴上护目镜, 保护眼睛不受蓝光照 射损伤 . 然后使用光疗仪进行面部 均匀光照治疗, 按照额头、面颊、下颌和鼻区顺序依次缓慢移动照 射 . 在炎性痤疮生长 部位 停留稍 长时间 ( 约 每次 10 s). 按照上述顺序循环照射. 每次治疗 20 m in , 每周治疗 2 次, 间隔 2~ 3 d , 全部疗程持续 4 周, 共 8 次治疗. 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第 4 周进行随访, 了解患者治疗后痤疮变化情况 . 1 4 观察指标 对每位患者的照片进行炎性痤疮个数计数. 将 面部分为 额头、左 右脸颊、鼻区和 下颌 区 5 个区 域 . 分别计数 炎性痤疮 皮损丘 疹、脓 疱和结 节个 数 . 计数对象为同一观察者. 1 5 效果评估 根据皮损减少百分率评价疗效 : 共分 5 级. 痊 愈率 # 90 % ; 显著好转率 60 % ~ 90 % ; 中度好转率 40% ~ 60 % ; 轻 度好转率 20 % ~ 40 % ; 无效率 < 20% . 有效率 = 痊愈率 + 显著好 转率 + 中度 好转 率 . 在治疗结束后第 4 周随访, 询问治疗结束后痤 疮变化情况 . 1 6 统计分析 对治疗前后面部炎性损害进行统计分析 , 计算 炎性痤疮个数平均值变化情况, 并使用配对 t 检验 分析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炎性痤疮个数间是否有统 计学意义, 当 P < 0 05时有统计学意义 .
红蓝光疗法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
![红蓝光疗法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https://img.taocdn.com/s3/m/3cea44e00722192e4436f6c0.png)
红蓝光疗法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摘要】目的探讨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
方法采用红蓝光疗法,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外敷,治疗轻中度痤疮120例。
结果 120例患者中,除1例自愿终止治疗,其余119例患者在治疗第8周痊愈30例(25.2%),显效43例(36.1%),有效23例(19.4%),好转16例(13.4%),无效7例(5.9%)。
结论采用红蓝光疗法,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外敷治疗寻常痤疮效果显著。
【关键词】红蓝光痤疮清理中药面膜轻中度痤疮【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37-01寻常痤疮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红蓝光疗法通过光动力学反应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来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我科于2013年8-10月,采用红蓝光联合痤疮清理及中药面膜治疗120例轻中度座疮,结果如下。
一、病例资料120例患者中,男73例,女57例,年龄12-33岁,平均20.7岁,皮损限于面部,近2周未外用或口服治疗痤疮药物。
剔除在治疗中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未按要求完成疗程或使用了干扰临床观察药物的患者。
二、仪器及药物采用武汉奇致公司生产的红蓝光治疗仪,联合痤疮清理及我院自制中药面膜(黄柏,黄芩,大青叶磨细粉,用水调和后敷于面部)。
三、治疗方法每例患者每周接受治疗2次,无白头、黑头粉刺的患者,先采用红蓝光照射20min(设备定位在距患者面部约1-8 cm的位置,在治疗时使用眼罩保护眼睛),后敷自制中药面膜2小时,疗程为4周。
如有白头、黑头粉刺,先用特制粉刺挤压器将粉刺内容物挤出,再行上述治疗。
四、疗效评估在治疗中的第1,2,4周和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和第4周进行随访。
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2,4,6,8周的面部粉刺、丘疹和脓疱的数目,得出非炎性皮损(粉刺)和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的平均降低程度。
在第4,8周进行总体评估。
痊愈为粉刺及炎性皮损消退>80%,显效为皮损消退60%-79%,有效为皮损消退40%-59%,好转为皮损消退20%-39%,无效为皮损消退<20%或加重。
痤疮挤压法配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论文
![痤疮挤压法配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6531690b1c59eef8c7b456.png)
痤疮挤压法配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关键词]痤疮; 红-蓝光; 挤压法[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73-01红-蓝光治疗仪采用高纯度、高功率密度的红光、蓝光对皮肤进行照射,能改变细胞结构,杀死细菌,为新生细胞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增强新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细胞生长,能修复炎性痤疮老化皮肤。
它将光能转为细胞内能量,是治疗痤疮最安全而且效果显著的仪器之一。
我们引进了这项技术,用痤疮挤压法配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其中女41例、男9例,年龄18—48岁;病程0.5—2年。
并采用pillsbury分类法:ⅰ度(轻度)25例、ⅱ、ⅲ度(中度、重度)18例、ⅳ度(重度—集簇性)7例;对照组30例,其中女23例、男7例,年龄15—40岁;病程1—5年:ⅰ度(轻度)15例、ⅱ、ⅲ度(中度、重度)10例、ⅳ度(重度—集簇性)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1 根据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四级:ⅰ度(轻度)、ⅱ度(中度)、ⅲ度(重度)、ⅳ度(重度—集簇性)。
1.2.2 皮损程度:根据皮损性质、数量、颜色、肿胀破溃等相关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标准见表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首先给患者清洁面部,以痤疮挤压容器挤压痤疮角栓脓汁,每周1次,共4次。
采用光照治疗,治疗光源距离面部1—4cm,治疗时嘱患者闭眼并用专用眼罩庶盖双眼保护眼睛。
每次20min,每周2次,共4周。
轻度患者采用红蓝光交替治疗,中重度患者先给予蓝光治疗,待炎症减轻后给予红光治疗,治疗间隔至少48h。
即8次为1个疗程,并外用达维邦、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软膏,早晚各1次。
持续4周为1疗程。
对照组:首先给患者清洁面部,以痤疮挤压容器挤压痤疮角栓脓汁,每周1次,共4次。
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优越性分析
![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优越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d09d2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62.png)
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优越性分析刘贞君【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7年3月的90例痤疮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红蓝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红蓝光治疗.比较两组痤疮治疗疗效;皮损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症状积分GAG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红蓝光治疗组痤疮治疗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红蓝光治疗组皮损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GAG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红蓝光治疗组症状积分GAG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有2例服药后恶心,红蓝光治疗组有2例面部轻微发红,但无需处理自动消失.结论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确切,可加速皮损消退,缩短疗效,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07【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红蓝光;痤疮;临床疗效;优越性【作者】刘贞君【作者单位】青岛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皮肤科,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痤疮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部位在于皮脂腺和毛囊[1]。
研究分析了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6年6月—2017年3月的90例痤疮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
红蓝光治疗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5~29岁,平均(20.63±2.16)岁。
常规治疗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6~29岁,平均(20.61±2.13)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常规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早上、中午各涂抹适量克林霉素醇溶液,晚上涂抹适量过氧苯甲酰凝胶涂抹,治疗4周。
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作用效应的定量评价
![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作用效应的定量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0665787caaedd3382c4d3c3.png)
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作用效应的定量评价目的:定量评价红蓝光对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的作用效应。
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笔者激光美容中心进行治疗的痤疮患者150例,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2次/周,共4周,于治疗前、4次治疗后和8次治疗后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结果:VISIA数据显示色素斑、皱纹、纹理和毛孔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4次治疗后和8次治疗后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治疗后4次和8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
SOFT数据显示水分和弹性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4次治疗后油脂有明显差异性(P <0.05),与治疗前比较8次治疗后pH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但治疗后4次和8次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
结论:红蓝光对痤疮患者皮肤作用效应主要表现为油脂分泌减少,短期改变皮肤pH,但不会影响皮肤色素及水分。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d and blue light to acne patients. Methods The 150 acn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randomly in study during Jun 2010 to Jun 2011 in our laser center. They were using red and blue light two times in one week for four weeks. Before treatment, after four times and eight times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 using VISIATM complexion analysis system and SOFT 5.5 skin property system. Results VISIA data showed that pigment spot, texture and pore were not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using red and blue light(P>0.05).The porphyrin was improved after four times and eight times compare before(P <0.05).Ther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after four times and after eight times(P>0.05).SOFT data showed that moisture and elasticity were not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using red and blue light(P>0.05).The only greases after four times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compare before(P<0.05).The pH and greases after eight times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compare before(P<0.05). There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after four times and after eight times(P>0.05). Conclusion Red and blue light could obviously reduce skin greases and change pH temporarily but could not change skin pigment and moisture in a certain degree.Key words:red and blue light; acne; VISIATM complexion analysis system; skin proterty; facial analysi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主要有局部或系统使用药物治疗,此外,近年来红蓝光广泛应用于痤疮的治疗[1],但是其针对痤疮患者治疗后皮肤效应的定量评价和分析尚未见报道,因此,笔者随机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我院激光美容中心进行红蓝光治疗的痤疮患者150例,应用VISIA 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对治疗前后皮肤性质进行定量评价,现报道如下。
LED蓝光治疗痤疮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分析
![LED蓝光治疗痤疮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36b03b0b1c59eef8c7b471.png)
LED蓝光治疗痤疮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分析作者:凌小红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LED蓝光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集痤疮患者90例,其中,先就诊的45例设为对照组,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后就诊的45例设为观察组,配合LED蓝光与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比较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82.2%(37/45),数据显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LED蓝光配合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LED蓝光;痤疮;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758.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7..02痤疮(acne),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以丘疹、结节、粉刺等为主要表现[1]。
现目前,外擦乳膏是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虽然可缓解病症,但总体疗效不够理想,因此,临床医师开始探讨新的治疗方案。
对此,本文以90例患者为对象,分为2组,通过不同方式治疗,观察分析LED蓝光治疗痤疮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集痤疮患者共90例,其中,先就诊的45例设为对照组,后就诊的45例设为观察组。
2组患者均符合座疮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签署有同意書。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27岁,平均(23.4±1.38)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0.38)年。
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18~34岁,平均(24.5±1.07)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1±0.17)年。
比较临床资料,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对照组:2%夫西地酸乳膏治疗,每天晚上,外擦2%夫西地酸乳膏。
蓝紫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
![蓝紫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ba9b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9.png)
蓝紫光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痤疮的临床分析刘晋延【摘要】目的分析蓝紫光联合强脉冲光对痤疮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100例,对其使用蓝紫光联合强脉冲光进行治疗,研究其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痊愈,7例患者好转,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9%.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有90例患者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所占比例为90%.结论对痤疮患者使用蓝紫光联合强脉冲光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其疾病的复发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7)033【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蓝紫光;强脉冲光;痤疮治疗【作者】刘晋延【作者单位】353000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痤疮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皮肤病,该疾病存在炎性反应,并且治疗较为困难,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1-2]。
引发该疾病的原因与细菌侵袭以及皮脂分泌等原因有关,患者皮肤会出现丘疹以及结节等症状,在面部以及上胸背部等位置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外形的美观。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以及日常防护等,但是仍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本文研究了蓝紫光联合强脉冲光对痤疮的治疗效果。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皮肤科2014年8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痤疮患者,其中有75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15~40岁,平均年龄为(28.5±1.2)岁,平均病程为(5.1±0.5)年。
对患者疾病所处阶段进行划分,其中有54例为炎症消退红色素期,还有46例患者为炎症期。
所有患者在进行本次研究之前,≥1周的时间没有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1.2 使用仪器本次使用的光子痤疮治疗仪型号为Clearlight,产地为美国,该仪器功率为200 mW/cm2,所使用光波为蓝紫可见光,其波长在405~420 nm。
另外还要使用强脉冲光光子嫩肤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该仪器型号为Quantum SR,强脉冲光的波长在560~1 200 nm,另外该仪器还能够对脉宽进行调节,但最少不低于2 ms,最多不超过7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2、红霉素、四环素、氯洁霉素和美满霉素均在低于
MIC时有抗炎作用
6
3 痤疮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治疗
3.2 传统治疗
1. 抗雄性素及抑制 皮脂腺功能
1、抗雄性素治疗.包括:雌性素,黄体 酮,抗雄性激素药. 2、抑制皮脂腺功能.直接抑制皮脂腺功 能而不是抗雄性素作用的
2.抗毛囊皮脂导 管角化
1、PDT 是近年来在皮肤科应用较多的光疗法,其主要 机制是在光疗法的基础上,外用、口服或注射光敏剂 2、发现ALA可被毛囊皮脂腺单位和异常角质形成细胞 吸收,经血红蛋白合成途径代谢为具有活性游离基团 原卟啉Ⅸ,后者被光线激活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导致 细胞膜破坏,细胞死亡
5
3 痤疮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治疗
传统治疗
研 会带来很 究 多副作用 背 和抗药性 景
光疗法治疗 痤疮是近年 来正不断发 展的新技术
光疗法治疗 痤疮
选题背景
研究目的
采用便携 式蓝光 LED进行
实验探究
选题意义
为困扰青 少年的青 春痘问题 带来福音
减轻抗生 研 素对人体 究 的伤害 意
义
为临床提供 一定的理论 基础,指导 实践应用
3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蓝光疗法 2.2 红光疗法
1、痤疮丙酸杆菌代谢产生的内源性卟啉主 要为粪卟啉Ⅲ,粪卟啉Ⅲ类似色基。 2、吸收波长峰值为415nm的蓝色可见光后 被激活为高能量的不稳定卟啉,该物质与 三态氧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单态氧和游离活 性基团,单态氧与细胞膜上的化合物结合 后损伤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1、红光较蓝光对组织有更强的穿透力,红光 的穿透深度可达10~15mm以上,直接作用于 皮下组织。 2、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红光增加细胞的新陈代 谢,促进细胞合成,刺激纤维细胞增生并产生 生长因子,使纤维细胞数目及胶原的形成增加, 从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
7
3 痤疮的发病机理及传统治疗
3.2 传统治疗
4.抑制炎症
1、抗炎作用取决于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趋化性 物质的释放和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2、红霉素、四环素、氯洁霉素和美满霉素均 在低于MIC时有抗炎作用 3、囊肿型痤疮早期联用强的松龙和红霉素可 能有效,氯苯吩嗪也可以对囊肿型痤疮有一定 疗效。
5. 其他治疗
2013年本科论文答辩
415nm蓝光led与痤疮皮肤相互作用
答辩人:李应钊 学号: 2009212042 导师: 何艳艳 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
文章的结构
415nm蓝光LED 与痤疮皮肤 相互作用
最新进展 痤疮的发病机理及
传统治疗 光治疗痤疮的机理
实验探究
总结
2
1.选题背景及意义
痤疮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炎症疾病, 对青少年的心理 和社交影响极大
3. 抑制毛囊皮脂 单位微生物生长
使过度角化形成的角栓松开,减少微粉刺和粉 刺的数量,松开的角栓使毛囊皮脂中的厌氧状 态得以改变,同时也有利于抗菌药物的渗入, 因而可能与抗菌药物起治疗上的协同作用,故 在治疗痤疮时,外用维甲酸可作为第一线药物
1、 四环素类:土霉东、四环素、强力霉素和 美满霉素均可治疗痤疮.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既能口服也能外用. 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co)也可用于治疗痤疮 4、其他:氯洁霉素,灭滴灵,过氧化苯甲酰(BP), 壬二酸及锌剂等
3.1 发病机理
1. 雄性素与质功 能亢进
2.毛囊皮脂导管 的角化异常
3. 毛囊皮脂单位 中微生物的作用
4. 抑制炎症
1、皮脂腺的生长及分化是由雄 性素所 调控的. 2、痤疮的严重性或许与皮脂产星/皮脂 溢出速率这一比值有关。 3.使用雄性素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均能 导致座疮的形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体 内可被转化成雄性素
1、饮食 2、外科治疗,粉刺可以用器械小心地挤出 3、对多而小的粉刺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轻 度的剥脱,如冷冻,羟基乙酸
8
4 蓝光治疗痤疮的机理
一、激光的生物效应 1.热效用 2.压强作用 (1)辐射压强 (2)热膨胀反冲压强 (3)内部气化压强 (4)热膨胀超声压强 (5)电致伸缩压 3.电磁场作用 4.光化学作用
四、LED较之激光器的优势
在发光强度、波长与价格方面,目前已开发的LED与激光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有优 势,尤其是在后两方面,近年来随着LED制作水平的飞速进步,LED发光效率大为提高,如 目前最强的橙红色LED(波长615nm),发光效率为100流明/瓦。半导体激光器由于技术含 高,开发成本高,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它的应用。在市场价格方面,二者更是不可相比, LED由于结构简单、供电电源小巧、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易推广,因此它的价格远远低 于目前市场上的任何一类激光器。从实用方面看,激光器的电源技术要求高,耗能大, 泵浦源物质的能量转化效率很低,第一代激光器均需要复杂的循环散热系统才能工作。
二、低能量激光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1)低能量激光镇痛及促进伤口愈合
(2)低能量激光免疫学作用
(3)低能量激光神经刺激
9
4 蓝光治疗痤疮的机理
三、LED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理论依据
1.非相干性可见光同样可以达到激光的生物刺激效果 2.光生物调节中的非共振作用特征
(1)低强度单色光所产生的细胞效应非常弱 (2)几乎可见光波段的每一种单色光都可以产生细胞效应 (3)与共振作用不同的是低强度细胞效应不是精确依赖激光的波长或 频率
2.3 激光疗法
1、1064nm Q开关ND:YAG激光疗法 2、1450nm 二极管激光疗法 3、点阵激光疗法
4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4 红蓝光疗法 2.5 光动力疗法
1、痤疮丙酸杆菌在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内源 性卟啉,它对光的吸收峰值正好处于蓝光的波 长范围内,内源性卟啉在吸收了蓝光的光子后 可被活化,产生单态氧和自由基,使痤疮丙酸 杆菌失活 2、蓝光还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内PH值的改变, 通过影响跨膜蛋白转运使细菌被破坏。 3、而红光虽然对内源性卟啉的光活化作用不 大,但是可以影响巨噬细胞或其他细胞释放细 胞因子
1、表皮游离胆因醉/硫酸胆固醉比值下降. 2、局部雄生索A缺乏. 3、毛囊上皮亚油酸缺乏
1、毛囊基底部仅有P. acne生长而在靠近表面有氧 部分则与球菌属、酵母菌属混合生长. 2、儿童P. acne 很少,进入青春期后皮脂产量 增多,P. acne迅速生长 3、痤疮关系最密切的是P.acne
1、抗炎作用取决于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趋化性物质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