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业研究报告
2010年物联网发展大事记

2010年物联网发展大事记作者:来源:《物联网技术》2011年第01期2009年物联网大事记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就“传感网”的谈话,掀起了传感网的巨大浪潮。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并且在上海移动已有了多种应用。
9月11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业组。
9月21日工信部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心中全会精神的会议中明确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传感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
10月8日无锡向国务院申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10月23日江苏昆山周庄要全力打造物联网配套传感器产业基地,3~5年内实现产值300亿元。
11月1日为了抢占物联网产业制高点,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北京市经信委和中关村管委会成立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11月12日江苏省政府、中科院与无锡市政府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无锡新区举行签字仪式。
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出席,江苏要求举全省之力推进无锡“感知中国”中心建设。
12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无锡市人民政府三家联手,在无锡滨湖区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书。
12月19日国内首届“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12月2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明年信息产业确定三大发展目标,其中之一是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加快培养物联网产业。
2010年物联网大事记1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连发两项通知,表示将从2010年起实施物联网建设体系,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升级。
1月4日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刘海涛任首任院长。
1月7日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黄龙云表示,建立传感网打造“智慧广东”。
物联网

1、物联网的定义21世纪是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作为2010年影响中国十大技术之一的物联网技术自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并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
2005年,在突里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内容与中国目前描述的理念与远景类似。
即从生物到非生物相连,网络无处不在,并且与主流的互联网、通信网络融合。
更具体一点,一般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物联网的特点(1)对物品实现唯一的标识。
物联网的EPC技术,能够对单个而不是一类物品进行编码,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对单个物体的访问,突破了条形码所不能完成的对单品的跟踪和管理任务。
(2)对物品快速分级进行处理。
EPC结构中,沿袭了原有的按不同类型的容器进行进行编码的特点,在物流作业中,可将不同的货品、集装箱、托盘和仓库等进行分层级编码,解决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标签识别的问题。
(3)对物品信息的实时监控。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物品信息进行跟踪、监控的实时网络,任何一个安装有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读取物品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
(4)对信息实现自动非接触式处理。
EPC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RFID技术,通过RFID无线射频技术便能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交换。
(5)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
在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物品都被贴上唯一标识自己的电子标签,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供应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将该物品的信息自动记录下来并实现共享。
3、物联网的发展对物流领域的影响(1)物联网将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
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物流运输设备、设施的结合,可进行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升级,提高建设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也为企业带来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控制等效益。
快递行业分析

快递行业分析小组成员:刘生赵宗成李科邓世宇制作人:赵宗成CONTENTS目录第一部分快递行业的基本知识一、快递简介1、快递的名词解释2、快递的分类3、快递的对象第二部分快递行业宏观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分析1、金融危机的影响2、国际经济环境3、国内经济环境4、经济发展趋势预测二、政治法律环境分析1、管理体制改革2、行业政策环境3、政策趋势导向三、技术环境分析1、物流技术的发展2、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四、社会文化环境分析1、消费群体的变化2、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三部分行业内部环境分析一、快递行业的基本状况1、我国快递服务行业的发展2、我国快递行业的现状3、我国快递行业的收入构成二、行业区域发展的失衡1、区域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四、快递行业发展趋势1、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趋势五、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供应商的议价能力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3、新进入者的威胁4、替代品的威胁5、快递行业主要企业的竞争分析六、快递服务存在的问题1、不合格市场主体大量存在2、钻法律空子行为时有发生3、社会配送协调能力差4、行业无序竞争,缺乏自律机制5、对策分析七、快递业务申诉情况1、消费者申诉概况2、消费者申诉的主要问题3、消费者对快递企业申诉情况八、快递行业SWOT分析第五部分快递典型企业分析一、中国邮政EMS1、EMS简介2、EMS发展历程3、EMS优点4、EMS缺点5、EMS国际服务第一部分快递行业的基本知识一、快递简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服务以其简便快捷、方式多样、费用便宜等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特别是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相结合后,快递服务更是成为电子商务实现实物配送的主要途径。
1、快递的名词解释快递,是指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运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快”字,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物品运达到目标地点,但是运量相对较小,运费较高,同时由于要经过不同的站点,几经周折,易使物品流失或损坏,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物流网在物流中的应用

物流网在物流中的应用物流关注的是物品流动过程,而物联网本身就是在物品流通过程中,物品和互联网的连接,因此,物联网在物流业中的应用很广泛。
物流业中,物流过程普遍存在信息滞后、信息不全面等弊端,使物流及时调节和协同操作实现困难。
物联网中,没有生命的物体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后,借助网络就能实现互相通信,人与物体可以“对话”,物体与物体也可以“交流”。
物流专家研究发现,企业每投入1元钱进行信息化改造,平均能带来1.61元的经济效益。
利用物联网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1 物联网与现代物流业物联网目前整体上还处于研究和初步发展阶段,对于物联网没有标准定义,一般认为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储存、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
2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业各环节的应用2.1 储存目前,企业库存中货物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单据等方式进行管理。
货物的出库入库,都需要有大量的人工参与,并且条码标签有易复制、易污染、不防潮等缺点,人工单据则有繁琐、费时、容易有人为错误的缺陷,使货物的出入库容易出现人工差错。
存储管理直接依据采购订单或合同,进行粗放式的简单规划和计划,形成的储存模式造成存储资源大量浪费。
物联网中,每个货物有一个基于射频识别RFID标签,一方面包含货物的物理特性,比如货物的名称、大小、重量、数量、状态、来源等,这是实现物联网中货物“通信”的基础;另一方面包含货物的动态特性,比如货物的存放地点、库房之间移动轨迹等,它们由传感器进行实时探测,然后存储在RFID标签,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这是实现物联网中货物定位跟踪的基础。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和措施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和措施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物流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现代物流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效率,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国领导制定出了一系列战略和措施来加强国内的现代物流发展。
一、物流发展战略1.培育现代物流体系首先,中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是培育现代物流体系。
目前我国物流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散、低效、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需要培育现代物流体系,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同时,领导还要支持物流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促进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2.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其次,中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中国领导在此方面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设物流信息化平台,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3.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三,中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将物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现代物流网络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物流领域的发展。
此外,中国还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物流发展措施1.发挥领导支持作用首先,领导需要发挥支持作用。
领导可以通过扶持企业、引导投资、减税等方式,为物流企业提供支持,推动物流产业发展。
此外,领导还可以制定相关和法规,规范物流行业的发展,保障物流服务质量。
2.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其次,需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领导可以积极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领导还可以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加快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3.培育物流人才第三,需要培育物流人才。
物流产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领导应该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同时,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发展培训机构、设立奖学金等方式,积极培训和引进物流专业人才,推动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仓储管理成为了现代物流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仓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高效要求,因此,现代仓储管理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一、智能仓储需要数字化支持传统的仓储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操作,无法做到精确、高效的管理。
而数字化的仓储管理就可以通过该物联网技术实现。
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仓库管理的数据实现数字化,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仓库内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记录,如货物种类、数量、位置、流向等信息。
这样便可以快速获取货物信息,实现对货物的智能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仓储管理中的应用1.无线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在仓库管理中,温湿度、空气流通、照明等环境参数的控制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手动操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无法实现自动控制。
而无线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可以实现对仓库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统计、分析和报警,提高仓储环境的质量与安全性。
2. 全程可视化的仓库管理传统的仓储管理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货物。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仓储全程可视化的管理方式。
在仓库内设置RFID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货物的实时感知和跟踪,从而实现货物自动化管理并完成实时监管。
这样,从货物的存储、取出、分拣、配送等环节,都能实现全程可见、透明化的管理,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智能化仓库控制系统仓库的管理不仅限于货物的管理,还包括对仓库本身的管理。
智能化仓库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设施信息,如氧气浓度、异常温度、火灾报警等信息紧密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控制。
比如,在温度、湿度达到一定范围的情况下,系统自动开启停机系统,避免货物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货物造成损失和破坏。
在压力、氧气浓度下降时,系统自动完成停机开启的任务,以确保货物安全可靠。
四、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调研报告物联网被世界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在物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紧跟物联网产业发展步伐,做好充分准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这个英文名称,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物联网的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不仅仅是现在的互联网的延伸,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出现一些新动向和新趋势,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升级,而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2009年,美国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以物联网应用为核心的" smart earth智慧地球"概念,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和支持,其经济刺激方案将投资110亿美元用于智能电网及相关项目。
2009 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希望物联网能帮助提升欧洲的竞争力,确保欧洲在建构新型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09年9月,欧盟发布《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2015、2020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现状··························· - 1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二)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4)(三)改进和提高 (7)二、专业建设目标··························· - 8 -(一)总体目标 (8)(二)具体目标 (8)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检测指标·····················- 11 -(一)教学质量目标 (11)(二)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11)五、专业建设内容···························- 12 -(一)创新“3D”人才培养模式 (12)(二)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4)(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6)(四)转变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24)(五)建设一支“精教学、强实践、善开发”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6-(六)建设多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实施 (27)(七)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9)(八)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31)六、改革举措·····························- 31 -(一)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创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31-(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参与人才培养 (32)(三)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 (33)(四)探索系统培养,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 (33)七、资金预算·····························- 34 -八、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37 -(一)建设进度 (37)(二)预期绩效 (47)九、保障措施·····························- 48 -(一)政策保障 (48)(二)组织和人员保障 (49)(三)资金保障 (49)(四)质量控制 (49)十、专家论证意见···························- 50 -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建设背景1.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在未来的五年中,国家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内外现代物流与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拓展国际市场合作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国际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物流业的发展提 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05
现代物流业发展前景展望
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结 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 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外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
绿色物流的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物流成为新的市 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应对挑战与机遇的Βιβλιοθήκη 略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优化供应链管理
鼓励企业加大在新技术方面的投入,提高 物流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库存和运输成 本,提高响应速度。
02
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业规模持续扩大
物流服务品质提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规 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建设加速。
我国物流企业不断加强服务品质提升, 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物流技术应用与创新
我国物流业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 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不断取得突破,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 和智能化水平。
国际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国际物流网络不断完善
全球物流网络不断完善,跨国物流企业加速布局,提高国际物流 服务水平和效率。
跨境电商物流快速发展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国际物流需求不断增加,跨境电商物流服务 逐渐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领域。
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物流业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包装、节能减 排等措施,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
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引言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本文将从物流业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中国现代物流业进行深入研究。
二、物流业起源及历史演变1.物流概念的形成1.1物流概念的提出物流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物品的运输、存储、包装和配送等环节,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概念应运而生。
物流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物流概念在中国引入和发展物流概念在我国的引入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物流理念逐渐被我国企业所接受,并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物流业起源及历史演变2.1早期物流活动及特点早期的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和装卸等环节,特点是手工操作、规模较小、效率低下。
在这个阶段,物流活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物流成本较高。
2.2工业革命对物流业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逐渐扩展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体系。
这一阶段,物流业开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自动化设备、信息系统等,提高物流效率。
2.3现代化交通运输对物流业发展的推动随着交通运输工具的现代化,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物流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交通运输的便捷、高效为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得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促进了物流业的繁荣。
三、中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分析1.发展阶段及特点分析3.1初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国有企业为主、资源配置不合理。
物流活动局限于国营企业,且各环节相互独立,物流成本较高。
专业技术-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和应用-试题及答案-单选

1. 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A) 可靠传递(B) 全面感知(C) 智能处理(D) 互联网2. 2008年3月,全球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物联网2008”在()举行。
(A)(B) 华盛顿(C) 黎世(D) 伦敦1. 以下哪个系统化属于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 )(A) 客运量自动检测系统(B) 自动报警系统(C) 人工调度系统(D) 旅客投诉系统2. 美国哈佛大学和BBN公司在麻省剑桥部署的一个城市规模的物联网系统叫()。
(A) 感知城市(B) 城市物联网(C) itysense(D) sensecity1. 与一般的电子地图相比较,网络地图有哪些不同特点?()①可以实现动画②适时动态更新③可以实现图上的长度、角度、面积等的自动化测量④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地图立体化、动态化,令用户有身临其境之感(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2. 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和()。
(A) 物联化物流(B) 网络化物流(C) 智能化物流(D) 共享化物流1. 物联网的核心是()。
(A) 应用(B) 产业(C) 技术(D) 标准2.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A) 可靠传递(B) 全面感知(C) 智能处理(D) 互联网1. 2009年8月( )在视察中科院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从此物联网正式被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A)(B) 温家宝(C)(D) 吴邦国2. 物联网在军事和国防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表现为哪两个技术的应用?()(A) 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B) 射频识别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C) 指纹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D) 光线传感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1. 以下关于智慧不正确的是()。
(A) 是指以城市为载体,依托“数字”,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深度融合,构建的“智慧整合、创意无限”的智慧省(B) 是省提出的智慧省发展方略(C) 建设“智慧”是大势所趋,是时代要求(D) “智慧”是推进实现局部小康、加快迈进现代化的必然2. 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物联网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及应用案例

硕士研究生读书报告题目探讨物联网发展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影响作者姓名作者学号指导教师学科专业所在学院提交日期The Effect Of The "Web of Things” On China's logistics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Zhejia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Major Subject: Software EngineeringAdvisor: cheng xue linByLu JiangZhejiang University, P.R. China2011 10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物流领域的影响,以及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以来,物联网被视为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而作为物联网最有可能应用的领域之一的中国物流业来说,如何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的机会,来改进自身发展模式,关键词:物联网、中国物流、智慧物流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mpact on China's logistics area, as well as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velopment.From 1999 in the United States hel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irst initiate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is concept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re seen as the next world "important productivity".As one of the things most likely areas of application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how to seize the country vigorously develop networking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ir development models,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 ,China logistics,smart logistics1引言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讲,离不开物流的支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加速,国内物流业已经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度。
数字经济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数字经济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作者:刘聪崔旋来源:《物流科技》2024年第10期摘要:文章选取了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中介效应回归、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法回归研究数字经济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影响机制。
将样本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类,进行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最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次之,但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存在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明显促进了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运输水平和地方财政支出是数字经济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
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经济;技术改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运输水平;地方财务支出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ki.1002-3100.2024.10.016Abstract: This article selects balanced panel data from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5 to 2020, and uses benchmark regression, mediation effect regression, double fixed effect model and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ts influencing mechanism. The sampl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high, medium, and low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The study reveal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superior advancement of the logistics sector is greatest in regions with moderate levels of economic progress,followed by those with elevated economic standings. However, in areas with lower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is an observed inhibitory effec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notably boos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fter conducting multiple robustness tests, this conclusion still holds. Moreover, transportation level and local fiscal expenditure serve as crucial pathways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to drive the advancedgrowth of the logistics sector. Finally,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 technology improvemen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level;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0 引言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作为支撑这些行业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物联网概述

智慧尘埃——森林防火系统
11
在森林中布满无数只微小的电子传感器,它们构成一个网络,时刻监视整个森林的每一个角落; 发现火情,自动告警。这些微小的传感器,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Kristofer Pister教授和他 的助手们研发的“智慧尘埃”(Smart Dust)。
名字一目了然。这些被称为“尘埃”的装置极其微小,只相当于几颗沙粒那么大(不到5毫米 见方),然而却极具智慧,能够同时测量温度、湿度、光照度等诸多环境参数。每一粒“尘埃” 本身就是一个微处理器,能够独立收集、处理和收发信息;“尘埃”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十五年周 期定律
大
计
互
物
型
算
联
联
机
机
网
网
1965
1980
1995
2010
.
物联网的发7 展概况
2004年,物联网就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 为全球十大热门技术
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 对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了 互联和整合。
.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8
学科分叉 推进学科发展
.
1.1.3泛在网络
18
定义9: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又称泛在网络。 最早提出U战略的日韩给出的定义是:无所不在
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 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武装而成的技术社会形 态。根据这样的构想,U网络将以“无所不在”、 “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 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 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 都能顺畅地通信。
物联网是依靠固定和移动网络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两两互联,不需要人的参 与就可以智能运转。
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的相关概念,详细分析了一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最后,对物联网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物联网、RFID、传感器1、引言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产业已经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两次浪潮,而如今人们正在迎来第三次浪潮——"物联网" 。
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物联网是一张连接世界万物的巨大信息网络,并与互联网相连接。
通过物联网人们能够更好的感知世界、控制物体的传输移动,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世界更为和谐。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
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英国剑桥大学的咖啡壶事件,其原理就是视频监测—上传数据到网络来实现对咖啡壶的“异地观测”。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提出来物联网的构想,即万事万物的联网,但是由于当时无线网络、硬件以及传感设备发展的限制,这一构想并未落实。
真正提出物联网的的概念是在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的Ashton教授提出的,早期的定义很简单也很局限,就是把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主要是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因特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指出,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这个时候对物联网的定义,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只是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应用分析与展望1、引言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2010年以来中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极为重视,一系列物联网发展的产业政策及规划相继出台,物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我们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
物联网的理念最初是基于RFID/EPC的技术而提出的,后来物联网的理念又是随着各种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提升和完善。
当1999年世界上首先提出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的时候,物流行业被寄予厚望,仓储业由于其在物流行业核心的地位,也最早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探索。
从2003年底开始中国仓储业开始探索基于RFID/EPC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2004年-2006年也曾经历过一拨物联网应用的炒作。
目前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仓储业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大都局限于智能仓储管理与自动化作业层面。
2、目前仓储业应用的主要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根据这一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主要有三大技术体系,一是感知技术体系;二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是智能技术体系。
在智能仓储中,为了对仓储货物实现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监控等,主要采用传感器、RFID、条码、激光、红外、蓝牙、语音及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
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和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
物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1、樊世清,于泽,郭红军;论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9期,662、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5月(下旬刊)总第612期,48-493、肖慧彬;物联网中企业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开发研究;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094、江宏;物联网引发供应链管理革命;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5,25-275、龚英,胡涛;国际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创新、合作与共赢——“2010中国重庆供应链与物流国际论坛”会议综述;西部论坛, 2010年第04期6、作者:李芳整理;多技术整合物联网应用案例分享;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2009-12-16《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 7、胡秀前;肯德基供应物流模式对企业供应链的启示;年01期8、龚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青年科学,2010年第08期9、夏文汇;基于供应链管理流程的退货逆向物流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08期10、赵临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策略探讨;中国合作经济,2010年第07期11、文钰谢卓林闫燕;沃尔玛:做好供应链管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导刊2010年第07期12、王海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体系创新框架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09期13、赵玮;面向供应链应用的RFID中间件研究;吉林大学,发表时间:2010-04-0114、杜红梅;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耦合机制:制度经济学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发表时间:2010-03-3015、张春勋,刘伟,李录青;食品供应链中企业与农户短期合作交易契约设计;管理学报,2010年第02期16、程丹;食品供应链评价系统的建立;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年第01期17、郑英春;标识技术确保食品饮料质量安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年第06期18、唐华山,秦海波;供应链环境下的高校餐饮业供应商管理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04期19、张睿;乳品供应链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与策略探讨;现代商业,2009年第33期20、杜红梅;加工企业与下游零售商定价决策模型——以绿色食品供应链为例;物流技术,2009年第11期21、杨青松,许涛;食品安全可追溯研究阶段报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信息与研究部;2007年4月22、李春艳,周德翼;可追溯系统在食品供应链中的作用与研究;生态经济,2009年第11期23、黄松飞;山东寿光的物联网样板;通信世界, 2009年第46期24、郑迪;“鸡联网”试验;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年第10期25、施鸣;浅谈第三次信息革命“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前景;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第10期26、孔晓波;物联网概念和演进路径;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年第12期27、刘志硕,魏凤,柴跃廷,沈喜生;关于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02期28、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年第06期29、赵欣斐;物联网的兴起对产品供应链的影响;现代商业, 2010年第18期30、管继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年第03期31、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经济师,2007年第09期32、梅方权;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分析;农业网络信息,2009年第12期3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物流技术,2010年第13期34、薛月菊,胡月明,杨敬锋,陈强;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化框架;农机化研究, 2008年第02期35、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07年第01期36、易舒;基于RFID的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技术,2009年第03期37、王凌峰;物流在食品供应链危机中的应用;西部大开发,2008年第12期38、陈蓝荪;食品供应链管理实施的要素组合和目标优化;中国流通经济, 2007年第12期39、张卫斌,顾振宇;基于食品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机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 2007,(01)40、苏慧婷;可持续性食品供应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发表时间:2009年5月1、Aruoma, O.I. The impact of food regulation on the food supply chain [J]. Toxicology, 2006,221: 119-1272、Kumar, S.,Budin, E.M.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roduct recalls in the processed food industry : a case study based on an explorer's perspective [J]. Techinnovation,2006, 26: 739-7503、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Transparency in Food Safety systems - sharing Experiences: Proceedings of the Forum[C]. Rome:FAO/WHO Global Forum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s.2005.124-1534、Neil Vass, M.D. Tracking weakest links in cold chain. 20065、Diogo M.,Souza-Monteiro,Julie A.Caswell.The Economics of Implementing Traceability in Beef Supply Chains:Trends in Major Producing and Trading Countrie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20046、Elise Golan,Barry Krissoff,Linda Calvin and Kenneth Nelson,“Traceability in the USA food supply:Economic Theory and Industry Shtdies”,Agricultural Economic report,N o.3,20047、Radha Gopalan.,“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Agenda for Action”,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Vol.36,No.14/15.20018、The Electronic Commerce Council of Canada. Tracking and Tracing of Food Product in Canada [C]. Can-Trace December 9, 2003 Consultation Session. Canada. 2003.12 9、Van Der Vorst J A J,Dongen SV,Nouguier S and Horst R.E,“Business initiatives in food supply chains;definition and typology of electronic busines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No.5.200210、Gary M.Gaukler.RFID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D].Stanford University,20051、曾佑新,刘海燕编著;食品物流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2、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物流领域条码技术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3、喻闻著;农产品供应链案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白世珍,言木;现代配送管理[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5、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第2版)[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国物联网与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中国物流产品网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2010年4月目录第一篇:基础篇:物联网与物联网产业 (6)第一章:物联网概述 (6)1、物联网的定义 (6)2、物联网发展远景 (7)3、物联网发展对经济影响 (8)第二章:中国发展物联网优势 (9)第三章:物联网基本原理 (10)第四章:物联网发展的问题 (11)1、国家安全问题 (11)2、隐私问题 (11)3、物联网的政策和法规。
(12)4、技术标准的统一与协调。
(12)5、管理平台问题。
(12)6、物联网安全问题。
(13)7、应用的开发问题。
(13)第五章:物联网层级体系的特征 (14)1、物联网的体系特征 (14)2、物联网体系特点: (15)第六章:中国物联网发展进程 (15)1、温家宝总理3次发表关于物联网的讲话 (15)2、中国物联网发展历程 (17)第七章:物联网产业链全局分析 (18)1、物联网产业链全局图 (19)2、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机遇 (19)3、2010-201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市场规模预测 (20)政策篇:中国政府全面推进物联网建设 (21)第一章:全国人大会议提出加快物联网应用 (21)第二章:政府推进物联网技术研发的政策 (21)第三章:政府全面推进物联网应用的政策 (22)第四章:各地区及研究机构全面推进与实施分析 (23)人物篇:影响中国物联网十大人物 (23)1、中国总理温家宝 (24)2、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 (24)3、美国总统:奥巴马 (25)4、IBM CEO 彭明盛 (25)5、中国移动CEO:王建宙 (26)6、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27)7、无锡市市长毛小平 (27)8、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 (28)9、中国联通CEO 常小兵 (28)10、中国电信CEO 王晓初 (29)技术篇:物联网核心技术与应用 (30)第一章: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 (30)1、传感器技术 (30)2、射频识别(RFID)技术 (31)3、微机电系统(MEMS) (31)4、GPS技术 (31)第二章: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 (32)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 (32)2、Wi-Fi (32)3、GPRS (32)第三章:传输层:通信网、互联网、3G网络、GPRS网络、广电网络、NGB等广域网络 (33)1、通信网 (33)2、3G网络 (33)3 GPRS网络 (34)4、广电网络 (34)5、NGB广域网络 (34)第四章:运营层:专家系统、云计算、API接口、客户管理、GIS、ERP (35)1、企业资源计划(ERP) (35)2、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35)3、云计算 (35)第五章:应用层:垂直行业应用、系统集成、资源打包 (36)第六章: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36)应用案例篇: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业的应用 (37)第一章:引言:物流业是物联网应用重要领域 (37)第二章: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解决方案 (38)2.1、RFID在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8)2、物联网在医药物流中应用 (40)3、煤炭运输车载GPS\ELS(电子签封系统)管理系统 (41)4、包装行业RFID解决方案 (45)5、Microscan制造业自动化物料跟踪、追溯和控制(TTC)解决方案 (48)6、智慧型展示架运用RFID技术单品解决方案 (48)7、天车起重作业智能化解决方案 (49)8、基于RFID的生产追溯管理系统 (50)9、现代制造业生产物流物联网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54)10、医疗物资追踪系统智能解决方案 (58)11、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 (61)12、可的冷链物流周转箱RFID智能管理解决方案 (62)12、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库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64)13、烟草仓库环境智能监控方案 (68)14、食品冷库技术智能监控方案 (69)第三章: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案例分析 (70)1、多项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粮食物流 (70)2、RFID技术在物品安全追踪管理中应用 (71)3、医药企业采用RFID技术智能管理冷链物流 (71)4、邮政系统RFID技术应用 (73)5、立陶宛灯具企业采用RFID技术管理原料物流 (74)6、物联网技术助理快餐业物流配送管理(吉野家案例) (76)7、物联网在食品物流(葡萄酒)业应用 (77)8、自行车零售商的RFID智能库存管理 (78)9、上海打造智能物流中心 (78)说明:该报告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与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编辑整理。
华夏物联网是中国物流产品网开发运作,将与5月份正式上线,欢迎大家浏览关注。
第一篇:基础篇:物联网与物联网产业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越来越高的关注。
在国内,随着政府对物联网产业关注和支持力度的显著提高,物联网已经逐渐从产业愿景走向现实应用。
但由于物联网的概念一直以来缺乏清晰可辨识的定义,以及一些利益相关方争对这一概念进行基于自身利益的解读,使得市场各方对其内涵和外延认识不清,这既造成了产业应用界、技术投资界和证券市场在投资方向上的混乱,也可能使政府的支持方向产生偏差。
针对这一现象,为驱散物联网概念上的迷雾,帮助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根据物联网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多家的物联网定义并给予了总结归纳与分析。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
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
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
然而,ITU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
2009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RFID部门负责人Lorent Ferderix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国内著名的IT咨询公司易观咨询认为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将现实世界的物理信息进行自动化、实时性、大范围、全天候的标记、采集、汇总和分析,并在必要时进行反馈控制的网络系统。
这一定义具有简明清晰的特性,但概念也略微宽泛。
根据国内外机构与专家的物联网定义,简单的归纳总结,从便于理解角度,我们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
这有三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第三,该网络具有智能属性,可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
更具体一点,一般认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2、物联网发展远景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物流管理、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亿博物流咨询生动的介绍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的应用: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但空间还有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笨蛋,该发车了!”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据我们分析,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信息传送、控制管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
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