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铅笔折断
B. 废纸撕碎
C. 菜刀生锈
D. 水分蒸发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用天然气作燃料
B. 用铁矿石炼铁
C. 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D. 用干冰作致冷剂
3.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我们
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A. 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 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 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型料袋
D. 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4.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 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体积变大
B. 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 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钢轨夏天缝隙变小--原子之间间隔变大
5.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
A. NH3
B. N2
C. KNO3
D. NaNO2
6.下列各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对元素是()
A. B.
C. D.
7.由化学方程式C x H y O 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
A. 1、2、3
B. 2、4、1
C. 4、8、2
D. 4、4、1
8.下列与金属材料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小
B. 钢的性能优良,是很纯的铁
C. 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快
D. 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在其表面刷漆
9.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 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B. 用水不断地冲洗汽车
C. 沐浴擦香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D. 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卫生间
10.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
B. 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C. 用活性炭净化水
D. 用蒸馏的方法制备蒸馏水
11.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 铅笔中含有铅,铅有毒,同学们应少用铅笔
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12.如图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3.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试管中残渣中物质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14.如图所示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比②③,可以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
B. 对比①③,可以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
C. 对比①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 水可以用来灭火,所以即使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燃烧也不能发生
15.小明同学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被还原出来的亮红色金属铜又变成了黑色。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空气进入试管内,其中的铜被氧化成氧化铜
B. 木炭量不足
C. 反应得不够完全
D.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偏低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2个氧气分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4)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

17.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 ,每一个纵列叫做一个______ (8,9,
10三个纵列例外)。

18.“垃圾分类,绿色生活新时尚”。

如图是娄星区某社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桶。

(1)废旧作业本、报纸应投入______ (填“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垃圾筒。

(2)过期了的感冒药、灯管应投入______ (填“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垃圾筒。

(3)从废旧电池中回收的石墨可制作电极,是因其具有______ 性。

19.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有显著差异.
(1)CO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2)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的现象是______ .
②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 的性质.
20.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②图2所示的反应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2)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图3是家中安装报警器的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
的是______ 。

21.工业上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合成氨的工艺
流程图如图所示:
试回答:
(1)合成氨需要大量纯净的氮气作原料,工业上为了制得氮气主要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______ 。

(2)工业上通常采用水煤气法制氢气,焦炭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C +H 2O − 高温 
CO +H 2 CO +H 2O
− 高温 
CO 2+H 2
在上述两个反应中,其反应物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______ (写化学式)。

(3)写出N 2和H 2化合生成NH 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从它们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的N 2、O 2分离。

根据下表中各物质的沸点,要将产物NH 3与混有未反应完的N 2、H 2中分离开______ ℃。

物质 H 2 NH 3 O 2 N 2 沸点(℃)
−252
−33.5
−183
−195.8
22.
(1)仪器a 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择E 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与水反应,并且 ______ 。

收集完后应将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______ (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_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收满的方法是 ______ 。

23. 如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 2O 2)分解速率因素时的有关数据[用10mL H 2O 2溶液制取
2()]反应条件 所需时间 浓度
30%H 2O 2溶液 15%H 2O 2溶液 10%H 2O 2溶液 5%H 2O 2溶液 无催化剂、不加热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 360 480 540 720 MnO 2催化剂、加热
10
25
60
120
22② ______ 、③ ______ 。

(2)从上述实验数据中可知,当反应条件为 ______ 、过氧化氢浓度为 ______ 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
率最快。

(3)由上表中最后一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24.某同学按如表数据做了三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且测得了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质
量。

(1)在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粉、氧气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三者的质量比为:______ 。

(2)在第二次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g。

(3)请通过计算,求出第三次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质量是多少?(要求写出详细解题步骤,否则
不能得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铅笔折断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废纸撕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分蒸发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铁矿石炼铁,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升华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3.【答案】D
【解析】解:A、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能让资源充分利用。

符合主题。

B、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主题。

C、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型料袋有利用节能,符合主题。

D、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主题。

故选:D。

“绿色、节能、低碳”的主题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计划的发展,科学的发展。

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是中考的一大特点,同学们也要把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点联系起来。

4.【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解: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价。

B、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故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C、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5价。

D、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

故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A。

故选:A。

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答案】A
【解析】解:A、质子数为2的原子为稀有气体元素的氦原子,质子数为18的原子为稀有气体元素的氩原子,二者都是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稳定,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故A正确;
B、虽然两种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不同。

质子数为2的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质子数为12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
C、质子数为9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质子数为7的原子最外层有5
个电子,易得到3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质子数为10的原子,最外层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性质稳定;质子数为8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除外),性质稳定。

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要注意与特殊的元素区别开来。

7.【答案】C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已知条件可得,x=4,y=4×2=8,z=2×4+4−2×5=2。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钢的性能优良,钢是铁的合金,不是很纯的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C、沙漠地区的铁制品,不易与水蒸气接触,不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为防止钢铁制品生锈,可在其表面刷漆,以隔绝氧气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可以节约用水,正确;
B、用水不断地冲洗汽车,不能节约用水,错误;
C、沐浴擦香皂时暂时关上喷头,能节约用水,正确;
D、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卫生间,正确;
故选:B。

根据节水知识只要符合节约用水就行。

运用化学的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既考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又体现出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0.【答案】B
【解析】解: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B.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说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蒸馏水,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B.根据明矾净化水的原理来分析;
C.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获取蒸馏水的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11.【答案】C
【解析】解: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因为立即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铅笔中不含铅,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炒菜时油锅着火,不能立即加水灭火,应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铅笔中不含铅,进行分析判断。

C、用来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故A说法正确;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B说法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包含化合物,故C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即有的化学反应同时属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如镁与氧气的反应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

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和它们的关系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

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C
【解析】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如下:
2KClO32KCl+3O2↑;2KMnO
4


K2MnO4+MnO2+O2↑
将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就是KClO3与KMnO4完全分解,剩余的就是KCl,K2MnO4和MnO2,
故选:C。

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反应物与产物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反应物与产物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对比②③,白磷、红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白磷、红磷的着火点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对比①③,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可以得出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对比①②,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给②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时,温度既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又与氧气接触,所以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解:做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被还原出来的亮红色金属铜又变成了黑色,是因为实验结束后,空气进入试管内,其中的铜在加热条件下被氧化成了黑色的氧化铜。

故选:A。

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2O2Al CO2H、O
【解析】解:(1)2个氧气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O2。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填:Al。

(3)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故填:CO2。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周期族
【解析】解: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列。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每一个纵列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列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8−3+1=16个族。

故答案为:
周期;族。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纵列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周期和16个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导电
【解析】解:(1)废旧作业本、报纸属于可回收利用,应投入可回收物垃圾筒;故填:可回收物;
(2)过期了的感冒药、灯管属于有害物质,所以应投入有害垃圾垃圾筒;故填:有害垃圾;
(3)石墨具有导电性,从废旧电池中回收的石墨可制作电极,故填:导电。

(1)(2)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垃圾的分类以及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难度不大。

19.【答案】2CO+O
2

 点燃 
2CO2纸花颜色由紫变红Ca(OH)2+CO2=CaCO3↓+H2O密度大于空气,不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析】解: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
2

 点燃 
2CO2;
(2)①二氧化碳进入石蕊试液中时,能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甲中的实验现象是纸花颜色由紫变红.
②二氧化碳进入澄清石灰水中时,能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下面先灭上面的后灭体现出二氧化碳渐渐从上到上充满烧杯,说明密度大于空气;
故答案为:(1)2CO+O
2

 点燃 
2CO2
(2)①纸花颜色由紫变红②Ca(OH)2+CO2=CaCO3↓+H2O
③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CO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根据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H 4+H 2O
− 一定条件 CO +3H 2 不属于 甲
【解析】解:(1)①由图1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 4+H 2O − 一定条件 CO +3H 2;故填:CH 4+H 2O − 一定条件 CO +3H 2;
②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图2所示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均属于化合物,而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填:不属于;
(2)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报警器应按在高处;故填:甲。

(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来分析;
(2)根据天然气的性质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21.【答案】78% H 2O N 2+3H 2
−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 −33.5
【解析】解:(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C +H 2O − 高温
CO +H 2 CO +H 2O − 高温
CO 2+H 2 上述两个化学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分别是碳、一氧化碳,反应物表现出氧化性的是H 2O ; (3)一定条件下,N 2、H 2反应生成NH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
(4)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 3与N 2、H 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33.5℃,此温度下N 2、H 2挥发逸出。

故答案是:(1)78%;
(2)H 2O ;
(3)N 2+3H 2−
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 3;
(4)−33.5。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或45;
(2)常用氧化剂有氧气气、水等物质;
(3)一定条件下,N 2、H 2反应生成NH 3;
(4)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分离氨气、氢气和氮气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2.【答案】长颈漏斗 A 不易溶于水 正 B C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