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史中的地名变迁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精品PPT课件

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精品PPT课件

、最早的行政区划与最早的地名
“九州”地名的沿革与发展
2、州制的沿革与历史地名的演变
州制起源于西 汉,南北朝以 后,“州”的 名称逐渐应用 到地方郡、府、 县一级地名的 命名当中,基 本奠定了中国 现代市县级地 名的基础。
3、郡县制实施与历史地名演变
秦汉以后施 行了郡县制, 很多郡县一 级的地名一 直保留至今。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4、中国省级政区地名的确立与发展
中国现代省区地名从唐代开始出现在一级政区 的命名当中,而后经过宋元的完善和发展,到明 清时期,基本奠定了现代省级政区名称的规模。
四、省级政区地名的历史由来
中国32个省级政区的地名由来,根据 其命名的规律,大致可分为四类:
1、因江河湖海而得名的 共有13个
浙 黑 豫
中国行政区划演变
一、区划地名的命名与传播
1、政区的概念与界定 中央对地方进行分级管理,下限为县级 2、政区地名的命名 根据当地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命名 3、政区地名的传播 政区地名存在价值表现在为多数人所知
二、历史地名与政区演变的关系
政区地名经过命名与传播,一般都具 备很强的传承性。这种传承往往又通过行 政区划的固定而强化。

湘 鄂 川或蜀 辽 吉
沪 琼 青
2、因山岳丘陵得名的:共有4个
陕或秦 滇 鲁 晋
这类省区名称有4个:

《地名》PPT课件3

《地名》PPT课件3

关于地理山川的成语:
一马平川 千山万壑 亭台楼阁 断壁残垣
比如形容村镇:
穷乡僻壤 大街小巷 星罗棋布 荒无人烟
城市别称(都是根据城市特点起的)
泉城 春城 江城 山城 羊城 蓉城 济南 昆明 吉林 重庆 广州 成都
猜城市名
金银铜铁 无锡 双喜临门 重庆
倾盆大雨 天水 风平浪静 海宁
四季温暖 长春
自此以后,新乡一直地属获嘉,随着获嘉 归属的变化而变化。 至隋开皇六年,开始以新 乡命名。自唐以后,新乡县的区划和地名时有 变动,宋代,新乡属河北西路卫州,为紧(四 等)县。明、清时期,新乡属卫辉府。
这就是新乡地名的由来。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 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 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 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 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 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 华民国国父”。
含有表示某种颜色的词: 青岛 黑河 黄山 赤峰 青城 金湖
含有表示物产的字: 铜陵 桂林 铁岭 枣庄 茶陵 大理
含有人名: 中山路 张自忠路 赵一曼路 中山市 秦皇岛
含有姓氏: 田村 赵家庄 孙家屯 张家口 徐州 文县
含有景观遗迹: 古塔胡同 知春里(北京) 三家巷(广州)
五指山 佛山
砖塔胡同是北京胡同旧貌保持 最完好的胡同之一,也是北京最古 老的胡同。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 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 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 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古代都城》PPT课件

《中国古代都城》PPT课件

近方形的城垣,整个城市内选择较高地理位置的宫城和郭
城两部分组成。宫城内为国君所居,建有高大的建筑群;
官署、民居和手工作坊分布在宫城之外的郭城内。 秦汉
以后,中国都城建筑形制逐渐规范化,并向封闭的里坊制
方向发展,唐朝前期达到顶峰。这是这一时期社会等级制
度森严,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城市商业发展缓慢的结果。
精选课件ppt
24
• 邺,(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城南的临漳县的漳 河岸畔,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 )地处公元 8世纪以前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山东”—— 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平原地区的中心,虽 然无险可守,却得利于兼备经济优势和水 陆交通之便,而为那些控制山东地区却不 能掩有整个中国的政权看重,选作首都。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12
总结
• 早期中国都城大多选择平原内的岗丘或两 种地貌景观(山地、平原)的接触地带, 而且依附于一条河流。夏、商、周三代相 继,又皆屡次迁都,地望虽难确指,却未 曾脱离黄河流域河谷平原地区,就是早期 都城位置的选择重视肥沃富庶区域之所致。 商代后期长期都殷,两周分别以关中、洛 阳盆地为政权中心,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 建都史前期以黄河为轴线东西迁摆的格局。
精选课件ppt
29
五、陪都制度

设辅京、陪都是中国历代建都史上的重要特点之一。
西周于镐京之外营建东都洛邑,以后历代继踵相袭。历代
设立辅京陪都,原因大致有:
• ①作为京都职能的补充,如西周镐京与洛邑、隋唐长安与 洛阳、明代南北二京。
• ②示尊崇兴王发祥之基,如唐北都太原府(今太原西南晋 源镇)、北宋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精选课件ppt
16
精选课件ppt
部汉 )代

第四章--历史时期政区沿革PPT课件

第四章--历史时期政区沿革PPT课件
西汉末刺史(或称州牧)权势有所增大 。 东汉初刺史常驻地方,有了治所,但东汉大部分时间里, 州是监察区而不是行政区,刺史仍然不直接干预地方行政。
-
21
东汉末年州成为地方一级政区
东汉末年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朝廷给州牧、刺史以兵权、 行政权,州成为郡的上一级行政区划,郡、县二级制转化为 州、郡(王国、属国)、县(邑、道、侯国)三级制。
-
19
汉代州的设置情况
汉武帝时先后设置有冀、豫、徐、青、兖、幽、并、荆、 扬、益、凉11州和朔方、交趾2部,共计13州、部,后又在 京畿及附近七郡设置司隶校尉,全国分为14州、部。
东汉初省朔方入并、凉2州,改交趾为交州,东汉末又 增置雍州,为14州。
-
20
汉代州的职能
最初州只是朝廷的派出机构,与郡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刺史不是常设官员,没有固定的治所。
到战国时期,郡县制初步形成,各诸侯国普遍设置了县, 郡的设置也逐渐增多。各郡县的大小逐渐一致,战国中期形成 了由郡辖县的关系。
-
13
二、秦汉两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时期
1、秦代郡县制的确立 2、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3、州制的产生 4、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
-
14 1、秦代郡县制的确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制。 秦初设郡36个,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到秦末郡增 加到40多个。秦郡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经济比较发 达、政治地位重要的地区。淮河、秦岭以南只有12郡,仅占
34
唐代道的设置
唐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依“山河形便”(《通 典·州郡二》)分全国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 北道、陇右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 道。
开元21年(733)分山南道为山南东西两道,分江南 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另将关内道首都长安 附近诸州划为京畿道,将河南道东都洛阳附近诸州划为都 畿道,总计15道,南方8,北方7。

《北京城市的变迁》课件

《北京城市的变迁》课件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 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
绿色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促 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开放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吸引外资和国际人才。
区域协同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城市文化的未来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 秀文化。
国际交流与合作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具 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 会,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 的机遇。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和前瞻 性,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空气质量改 善、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打造宜居环 境。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现代北京城市规划注重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致力于建设成为 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大都市。
02
CATALOGUE
北京城市的变化
城市规模的变化
城市面积扩大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城市边界的 扩张,北京城市的面积逐渐扩大 ,从原先的市区范围扩展到包括 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北京在城市规划方面不断进行探 索和实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促进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 提高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土地 资源等自然资源日益短缺,制约了城市的 可持续发展。
环境恶化
城市规划和管理滞后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空气污 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城市规划和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混乱等问题 。

中国城市演变史 ppt课件

中国城市演变史  ppt课件

PPT课件
7
一、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的变革
3.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特点
(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 (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 (3)众多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 (4)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6)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 城市兴起与发展; (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 的位置。
中国城市演变史(五)
2015.10.29
PPT课件
1
提纲
一、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的变革
二、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总特点和类型
三、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与城址位置
四、中国古代城市类型
五、中国古代商Leabharlann 市肆的分布六、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七、古代的筑城技术与城市防御
八、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艺术与规划
思想
九、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总结
南宋政府铸钱及织染业的 中心,元朝时称集庆路,城市规模依旧,
但经济较前繁荣,特别是织染业。朱元璋进占集庆路,改为应天府,
后来统一全国,定都于此,但由于都城偏于东南一隅,位置不适中,
不便于对北方边防的管理,故朱元璋晚年拟迁都关中,但未实现。
公元1366年朱元璋开始就旧城扩建,并建造宫殿。明朝开国之初的
PPT课件
8
一、明清时期中国城市的变革
4.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 位并有所发展,各级统治中心城市按照礼制进行规 划(南京、北京); (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在城门 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 显著增多; (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设施防御 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4)园林(私家、皇家)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 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深圳城市的历史变迁PPT课件

深圳城市的历史变迁PPT课件
第30页/共38页
蛇口村貌( 业大队、渔船修理厂等, 西边有晒鱼场、码头、村庄等,六、七十年 代是宝安县较为繁荣的三大渔港之一。
第31页/共38页
东湖地段原貌( 1984 )
第32页/共38页
上步第一座高楼-电 子大厦 83 年
1984 年的西丽
第33页/共38页
上步建设大规模铺开( 1985 )画面左下角为原蔡屋围,图 中央三座高层是红岭大厦,深圳大剧院正在建设中,晶都酒 店尚在平整地基,而荔枝公园仍是一片黄土。
第34页/共38页
1985 年的笋岗路
1988 年的翠园住 宅区
第35页/共38页
深圳体育馆落成 93 年
94 年 7 月,广深高速 公路全线试通车
第4页/共38页
• 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颁发了《广东省经济特 区条例》,对外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分别 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10月,广东省委宣 布恢复宝安县建制,同时宣布深圳市的政治待遇与广州 市相同。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 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 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第13页/共38页
• 深圳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春风沐浴, 往日的老城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气势非凡的“地王”, 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 场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华灯初上 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一片繁 华欣荣的景象,无处不透露着勃勃 生机。即便是见证了特区的发展与 成长的拓荒者们,看到这一奇迹也 感慨不已。
第17页/共38页
包 围 在 现 代 建 筑 中 的 客 家 围 屋
第18页/共38页
•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 房屋结构 被淘汰,农村 的房屋全都盖成二三层以 上,样式别致,色彩绚丽, 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还 有精心培育的小花园。城 区居民住宅,都是成片的 新式的五六层以上的楼宇, 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 一厅)、三房二厅、四房 一厅),旧式瓦房已不存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北京城市的变迁ppt课件
近代及建国之后为了改善北京的基本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机能又发展出了以故宫为中心的多条城市环路和放射性道路来改善城市交通和环境
北京城市变迁
1
2
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图
3
金中都
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金中都占有承上启下的特 殊地位,它是在以莲花池为主要水源的古蓟城旧 址上发展起来的,是北京作为全国性政治中心即 首都的开端。将大定、贞祐年间的金中都图与今 天的北京地图作仔细对比可以看出,金中都的位 置相当于今宣武区的西部及相邻的海淀区、丰台 区的一部分。其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一带, 西北角在军事博物馆南的黄亭子,东南角在今北 京南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 街。图上金中都城呈正方形,辟十三门,其中会 城门这一地名一直沿用到现在。据载,当时金中 都城墙周长37里余。图中清晰显示了都城、皇城 与宫城嵌套的金中都平面格局。中都的中心位置 是皇城,皇城分宫城和同乐园两个区域。宫城内 有美丽的皇家御用花园鱼藻池。今白纸坊桥往西 的青年湖,乃皇家园林同乐园内的太液池遗址。 自西湖发源的一条小河叫洗马沟,不过数千米, 但就是这样不起眼的一湖一河,却维持了金中都 及其前身蓟城近2000年的生存。现在此建有莲花 池遗址公园。
17
和商业中心逐步发 展起来。
场地处于四环与五 环之间,靠近奥运 中心区,具备便利 的城市交通和环境 条件。
如右图,北京城市发展至 今仍依照城市中轴线和长 安街这两条重要轴线进行 扩展。依照这两条重要轴 线,中心区的重要政治文 化
18
12
明清北京城
历史背景 明朝的建立恢复了汉人的地 位,人没有官方等级划分,居住、交易 没有严格限制。清朝同样也是少数民族 建立政权的朝代。宗教信仰浓厚,兴建 寺庙、喇嘛庙。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 家,宗教寺 庙种类比较多,并且由于元 朝的胡同制限定占用地块,新建寺庙没 有严格规划限制,选址不限,随意插入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十 中国地名传奇课件 (共45张PPT)

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二十 中国地名传奇课件 (共45张PPT)
A.重庆 B.昆明 C.北京 D.上海
7.上海市区的多数街道都以省市和山川来命名, 这体现了这座城市的什么特点?
A.包容性 B.人文色彩 C.复杂性 D.民族色彩
8.文中的哪座城市“远看是山,近看是城,城在山 上,山在城中”? A.昆明 B.上海 C.重庆 D.北京
中国地名文化是整个中华文明 历史最贴切的注解,它不仅记录 了社会进步的足迹,也记录了民 族变迁与融合的轨迹,承载着江 山社稷的风雨沧桑,并渗透到社 会生活的每一层面,在中华文化 中薪火相传,永不褪色。
B.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C.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尚勤路、尚德路、尚朴路、尚俭路、尚爱路这些 街名沿用至今,说明了什么?
A.说明西安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B.说明西安人很讲究传统美德 C.说明西安这座城市的兼收并蓄 D.说明西安人注重教育
3.传统史学将文中的哪三座城市与洛阳合称为中国四 大古都?
A.北京、上海、西安 B.南京、昆明、北京 C.西安、南京、北京 D.西安、重庆、南京
4.课文中介绍了某些地名的形成深受宗教文化的侵 染。这是指哪座城市?
A.西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5.红色文化是哪座城市地名中的一道浓墨重彩的 印记?
A.西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6.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其地名中的民族色彩 极其浓厚,这说的是哪座城市?
汉戴胡帽,胡戴汉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①地名中充盈着古典气息;
西
②地名体现传统美德;


③地名中不乏宽容,体现兼收并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地名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因 素
(1)地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双名、 多名地名在殷商甲骨文中十分稀见,在春 秋时期《诗经》中已出现了不少,到战国 时期《禹贡》里能与单名地名平分秋色 。
如单名中如宛、殷、郢、蓟等;双名中如 淄博、马陵、邯郸等。
今天中单名地名仍然存在:通县(北京)、 吴县(江苏)、成县(甘肃) 等
因追求旅游效应而改名。如黄山市、香格 里拉县、张家界市、赤壁市等。
六、地名学的命名原则
A、因自然实体而命名。如泰山、华山等山 名,漯河、泗水等名。
B、因方位而得名。甲骨文中即有: 在甲 骨文中,东单、东洹、南洮、南门、西鄙、 西单、北麓、北洮、鹿东北、河南、丘北 等。
诗经中的方位地名
国风的篇名有周南、召南。 东门、南山、北门等;《陈·宛丘》:“宛丘之上”、
例:京师的解释
《公羊传》桓公九年(前703年):“京 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 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 之。”
意思是说,被周天子选为都城的地方必须 以“众多”、“弘大”之类的词语来形容 才行,也表示首都规模的恢廓广大和人口 众多,所以才叫“京师”。这就开了地名 渊源解释的先河。
中国史中的地名变迁
一、地名学概念
是近代以来出现的交叉学科,与地理学、 语言学、历史学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 系,是研究地名的由来、地名的词语构成、 演变、分布规律、功能以及地名与自然和 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
③历史方面。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又具有 相对稳定性,因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 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 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都有帮助。
今天保留下来的阳字与阴字地名仍然很多。 如湖南即有衡阳、岳阳、益阳等。陕西的 华阴、华阳等。
C、纪念地名
如靖宇县 中山县 登禹路 虞姬路等
七、地名学研究的意义
1、在对大量地名进行语词分析、沿革考证的基础 上,进一步从整体上探索地名的产生、发展及其 分布规律,对于实现地名标准化,克服一地多名、 一名多地、写法分歧、用字生僻、位置不清、类 型不明等现象有重要意义 ;
“宛丘之下” 。
引人注目的是带“阳”字与“阴”字的方位地名很多, 如.《召南·殷其靁》:“殷其靁,在南山之阳;”《秦 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小雅·六月》: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等等。但没有发现带“阴”字 者。
先民择居时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向阳之地,故西汉初年总 结方位地名命名原则时,只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2、清理外来地名和含义不妥的地名,有利于维护 国家领土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以及国内各民族 的团结;通过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 研究,对发展科学、文化、经济建设可提供重要 参考资料。
3、地名是重要事件的发生地
如马邑、马嵬坡、落凤坡、捉蒋亭、刘公 岛、关林、隆中等
5.涧,指山间溪流。《召南·采藏》: “于以采赖,南涧之滨。”
6.汜,指河流的支流。《召南·江有 汜》:“江有汜,之子归。”
(3)人文地名
人文地名的产生与人类文明进程是密切联 系的。
郡县制度的产生,是人文地名诞生的划时 代事件。
出现的地名中即有郡、县,之后又有府、 郡省、京师等行政地名。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地名学史上第一部 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它对60处地 名渊源的解释成为后世地名学的典范。
E、意识形态的作用。如许县——许昌县 (曹丕)粉饰太平与宣传而改名:民国时 期的自由平等、博爱、齐民等地名出现。 政治宣传、歧视:循化、永顺、杀虏、安 顺、镇边、镇南关等。敬仰:中山、东方 红等
避讳改名。如许昌县,因唐庄宗李存勖避 其祖父讳李国昌而改名为许田县。
因重名而改名。如蒙山县原名永安,但湖 南、四川等地均有相同的县,故改名为蒙 山。
(2)影响地名变化的几种因素
地名具有稳定性,也具有变动性的特点。 影响因素有
A、改朝换代。如王莽篡汉后,即对全国所 有县名进行改动。
B、行政区划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地名的改变。 如乡升县 文化步行街。
D、社会心理变化。一些较俗的地名,随着 时代的变革,需要加以调整、改变。如北 京的羊尾胡同——扬威胡同。嘴巴胡同— —醉葩胡同。母猪胡同——梅竹胡同。猪 市胡同——珠市胡同。一府因与“姨夫” 音近而改名为“后街”。
(1)表山与地形起伏的地名
1.原,周人所说的“原”包括黄土塬和河流冲积阶地, 《大雅·公刘》“于胥斯原”、“复降在原”的“原”即 指今陕西旬邑县一带的黄土塬,是周的先祖公刘迁都之 处。2.山,《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台,北山有 莱”;
3.阜,指大的土山。《小雅·天保》:“如山如阜”; 《小雅·吉日》:“升陂大阜”。
4.陵,指大的阜。《小雅·天保》:“如冈如陵”。 5.巘,《大雅·公刘》:“陟则在巘”,朱熹注:“巘,
山顶也。”
6.冈,指小山。《小雅·正月》:“谓山盖卑,戈同为 陵”。
7.丘,指隆起的地形。《陈风·宛丘》:“子之汤兮, 宛丘之上”;
(2)表水的地名
1.浒或干.指河边。《王风·葛藟》:“绵绵葛 藟,在河之浒”;《大雅·江汉》:“江汉之浒”; 《魏风·伐檀》:“坎坎优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四、地名学源流
1、我国传统地名学源远流长,主要涉及地 名渊源、地名通名、地名命名更名规律、 地名定位、地名用字、地名读音等领域。 其中以解释地名渊源为主流。
2、我国的地名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个体地名 研究、群体地名研究和地名整体研究三个 阶段。
3、早期地名的来历
我国早期地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 诗经中地名的来历多与草莱初辟的自然环 境有关。
2.洲.《丙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 洲,”朱熹注:“河,北方河水之通名;洲,水 中可居之地也。”
3.沼,指小水池。《召南·采蘩》:“于以采蘩, 于沼于址。”
7.水,《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 右”;《大雅·文王有声》:“丰水东注,维禹之 绩。”
4.泽.指聚水的洼地。《陈风·泽 陂》:“彼泽之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