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重点知识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复习资料
一、整体把握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
全文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表达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1—3段作用: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是作者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
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第4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由读书转入母亲对“我”的言传身教。
内容上点明了母亲是“我”的慈母,更是“我”的恩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突出了文章主旨。
】
第二部分(5—12段):写母亲对“我”直接的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层(5—7段):母亲对“我”的管教。
(两方面:对“我”学习的督促非常严格,对“我”做人方面的管教近乎严厉。
)
第二层(8—11段):母亲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第三层(第12段):母亲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三部分(第13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二、练习说明(课后题)
(一)、通读课文,完成下面各题。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3.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设置这三道小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且这三小题是逐层深入的。
第1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内容;第2小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第3小题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1.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1)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
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通过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2)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3)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件事表现了母亲“刚气”的一面。
具体来写: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第5段)——母亲的“教之严”(学习上的督促——严格)。
B.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第7段)——母亲的“教之严”(做人上的训导——严厉)。
C.我得了眼翳,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7段)——母亲的“爱之慈”。
D.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大哥的债主。
(第8段)——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E.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9—11段)——容忍、温和的性格。
F. 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第12段)——母亲“刚气”的一面。
纵观全文,母亲的性格特点是严厉慈爱,宽容善良,容忍温和,有刚气。
2.在本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3.关于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应该是有教育意义的。
作者母亲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而在教子方面,主要表现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
这是由于旧社会的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和美德。
而对于作者母亲来说,深感教子的责任更加重大。
她所敬重的丈夫过早地去世,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落在自己身上,同时孩子是她精神生活的全部,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全部寄托,还有如何才能对得住她去世的丈夫,等等。
正是这诸多原因,她容不得孩子有一点坏毛病,生怕他不争气。
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深细而严格。
(二)、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1.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
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3.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三)、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设置本题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获得教益,并通过这一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极大极深的影响”正如作者自道: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
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三、重点语句及问题
1、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把母亲称为“恩师”是因为在做人方面对自己的影响,那么,母亲在做人方面对作者有何影响呢?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言传,二是身教。
言传是母亲既有父之严又有母之慈的严而有爱的管教;身教是母亲宽容隐忍、仁慈温和地对待大哥及两位嫂子,刚气坚决地对待浪子五叔捍卫自己的人格。
正是这个“文眼”,提纲挈领地统筹全篇,文章全文的结构都是以此安排的,这正是全文的关键句,阅读时必须抓住。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只读书转入母亲对我的言传身教,内容上点明了母亲是我的慈母更是我的恩师,表达了我的母亲的感激与怀念,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2、我母亲管束我最严,他是慈母兼任严父。
父亲去世早,母亲在父亲去世后担起父亲的职责,教育我时是严父,但母亲在生活上照料我时是慈母。
3、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母亲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说明她教子有方。
母亲教育儿子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
而是真正从教育孩子成人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教训儿子是为儿子好,而不是为了赌气,与嫂子们生气打骂孩子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高尚人格。
4、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含感情,表现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5、说了轻薄的话,她气得发抖。
儿子的话触动了自己心中的隐痛;恨儿子目无尊长;对自己教育失败的自责。
6、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这句话实际上含蓄的写出了母亲的艰难处境,在家中作为当家的后母常看嫂子们的脸色,语句中含有一
股心酸,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7、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位“恩师”来写
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8、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
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对此,大体可从两个方面来探讨: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有些语句就饱醮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等等。
②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本文的写作手法
1、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表达方式):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辅之以画龙点睛的直抒胸臆。
如“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一严师,我的慈母。
”记叙后抒情,非常感人。
2、巧设对比,形象鲜明:例如母亲对我要求极其严格,而待人却又极其宽容;对大哥大嫂二嫂极为和善、忍让,而涉及自己的人格,又非常认真、毫不马虎。
3、伏笔的运用:第六段:“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为下文埋下伏笔。
与第六段“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和第十段“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相照应。
写出了母亲教育儿子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
而是真正从教育孩子成人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教训儿子是为儿子好,而不是为了赌气,与嫂子们生气打骂孩子形成对比,突出了母亲的高尚人格。
4、学习本文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在这篇文章中有写作秘诀,再进一步探索会发现,在写母亲对胡适的影响时作者是通过具体可感的事或
情景来表达的。
胡适把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浸透于朴实的细节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如果换个思维想想,作者不是如此详细的叙事,而是每件事都很简略地提到,对每件事所用笔墨都平分秋色,而不用具体的事情或细节来加以描述,其表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5、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
“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整篇散文朴素清新,文章毫无成人的姿态,也无学者的深沉,作者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本文的语言特点
1、本文语言质朴、真切、情感真挚: 文章语言非常朴实,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仿佛是与知心朋友话往事、拉家常,听凭心泉自然流淌。
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
有些语句就饱蘸感情,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
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
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者是用儿童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注意用词的分寸感: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见课后题的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