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
浅谈促进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浅谈促进初中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比较分散,所以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上需要用心。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形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提升自我认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课堂演讲、文学作品分享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语文俱乐部等方式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从而深入了解并喜爱语文学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
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辨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从而促进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读后感、议论文、作文等形式,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写作指导,如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指导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自我反思和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综合语文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则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深度教学则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而阅读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表达能力的体现。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模仿老师的写作方法和结构,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
而深度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教师会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话题、构思文章结构,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反馈。
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会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深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会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积极的思维训练和开放性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潜力,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最新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以下是本站我为大家带来的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3篇,盼望能关心到大家! 谈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1有人说,深度课改的本质是深度学习。
那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就是让同学不再只是学问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学问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当是能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定要求。
而这样的学习在我们的学校语文课堂学习中是难能珍贵的,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学工孜孜以求的。
有人说,要求学校生进行深度学习有些太苛刻了,他们的力量究竟还很欠缺,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思索和练习就不错了,还谈什么"深度学习'。
其实不然,正由于学校生(特殊是中、高班级同学)还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力量进展的关键期,所以更应当注意思维力量的培育,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同学进行深度学习,让同学学会独立思索,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仆人,而不是老师手中的牵线木偶。
基于这样的思索,笔者对学校语文课堂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分析(一)表演代替体验,课堂成了舞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课改,当前的学校语文教学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封闭、呆板,它已经渐渐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布满活力。
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正所谓"过犹不及',语文课堂上的一些现象正愈演愈烈,有一些老师片面追求活跃的教学气氛,片面追求让同学欢乐学习,把课堂变成了群英荟萃的舞台,而不再是师生学习沟通的平台。
课堂无限开放,语文教学中消失了过多的非语文活动。
例如,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嬉戏、表演;有的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热衷于试验、操作;有的老师热衷于让同学叠纸、绘画、唱歌等等。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介绍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课文和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的意思,把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注重选取具有文化内涵和思想性的文本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1. 文言文的教学。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现代文学的教学。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3. 经典名著的教学。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外国经典名著,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人类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注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1. 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师生互动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问题导学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合作学习教学。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交流。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文本,通过导读、讲解、解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可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文本分析、主题探究等,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话题提纲、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写作技巧、评议学生作文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演讲、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倡导的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摘要:深度学习是在理解层次之上,引导学生批判学习新思想与新知识,并将其融入原有知识结构,把已学知识经验迁移到全新的情境中,进而有效做出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引言深度学习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是一种在原有理解基础上进行深化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将原来被动学习的方式,转变为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从四方面检验学生的能力,第一,是否能够完全理解所学内容,第二,学生是否有能够构建所学知识体系的能力,第三,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第四,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将这四个方面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深度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实施到今,一直强调学生要将重点放在“读写背记”上,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不容忽视。
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串联,以此提高自身学习和拓展思维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深度学习,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度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一)巧妙借助问题方式,刺激学生进行深度思考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摘要: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师指导以及讲解的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实现深度互动和学习。
教师是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实践过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体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接下来将详细的阐释,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以及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提出几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科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策略引言:深度学习简单的说是指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进行思考,并实现创新。
在创新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吸取到更多的语文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提升语文理解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语文学习的全面性,简单的说,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述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学生通过理解等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尽管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但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不够。
因此,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以及学生都要保证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
一、深度学习概述(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定义深度学习也称为深刻性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深度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相关的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实验和探索,在此基础上完成各种学习任务[1]。
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全面,语文情感更加丰富,语文思想更加成熟。
在面对语文问题时,能够快速的把握问题本质。
为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思路,最终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深刻性。
(二)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意义巩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深度学习能够保证学习的全面性,具体来说,小学生不仅需要学会认识汉字,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书写汉字[2]。
除了汉字,小学生还需要学习语言的表达以及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后期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
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写作是两种重要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他们了解语言的结构,还能够让他们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
有效提问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有效提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篇一有效提问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一、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深度学习与有效提问深度学习的内涵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效提问的作用有效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提问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提问要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问题。
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等。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问要有层次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
通过层次性的提问,教师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基本走向
语文课堂深度教学基本走向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深入思考,探究语言文字的奥秘,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深度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在语文课堂深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当注重以下几个基本走向:一、注重夯实基础知识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深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只有建立起牢固的基础,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才有可能深入思考和探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确保学生的学习基础扎实。
二、注重引导思维拓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从传统的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通过讨论、探究、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三、注重培养阅读品味语文课堂深度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让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文学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品味水平。
四、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寄托的学科,深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培养。
通过讲解文本背后的情感、情节、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朗诵、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文学作品,感知文学美感,达到身临其境,情感共鸣的效果。
五、注重应用实践深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且能够通过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阵地,如何进行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语文知识,成为当今语文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深度教学是指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要及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深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比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讨论等,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深度教学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关乎人生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情商。
通过深度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了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去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成长中能够走向阳光、向着美好的方向。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实施途径分析摘要: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深度学习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既可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以下本文将从概述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展开,探讨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内涵;探究引言:对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小学生学习成效不显著。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语文学习停留在表面。
对此,应当积极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深度学习,更好地锻炼自我,促进他们自身各个方面良好发展。
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且广泛的语文深度学习的定义,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之语文深度学习实践,认为语文深度学习是指以经典作品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教学宗旨,以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为教学主线,以激发认知冲突和高阶思维为教学抓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问题探究及话题讨论等,让学生收获知识、提高认识、强化能力、提升素养,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语文深度学习的概述,分析并归纳其内涵特征,即:(1)教学内容——经典作品。
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教材内的精美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与学习,让学生在解析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明确其表达的内涵及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深思,产生新领悟或懂得新道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2)教学主旨——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下语文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
为此,语文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话题讨论或问题探究等,更好地培养学生语言、思维及情感等方面,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1]。
(3)学习方式——深入的体验、探究和对话。
在组织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之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以及与同学进行交流,产生学习智慧,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探究和应用知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课文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等形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讨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记住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规则,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思考课文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深度教学要多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交流和表达的工具,而深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深度教学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朗读、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传递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赏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深度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多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这些都是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通过深度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深度学习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概念、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将深度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深度学习是指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深度学习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度学习。
2. 系统化的学习内容。
深度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和认知架构。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阅读素养培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系统性学习。
3. 鼓励创新和探究。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创意表达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注重情感和态度的培养。
深度学习不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塑造。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情感表达等活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将深度学习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深度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语言能力。
三、深度学习的实施方法2. 注重学生的实践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写作、演讲、讲故事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参与深度学习。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表达等活动,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提升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失去了效果。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
文知识,教育界开始尝试“深度教学”的教学方式。
深度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
进行深度挖掘和深度解释,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同时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一、强调文本阅读
深度教学的基础是文本阅读,通过对文本阅读的深度挖掘和解释,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的具体含义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图片、声音等多个方面,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内容。
二、注重思维导图的使用
深度教学还注重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提高语
文思维能力。
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记忆语文知识点,并且能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三、积极开展语文作业
深度教学也注重语文作业的积极开展和监督。
通过作业的反馈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
掌握知识点和其他语文技能。
四、增加互动交流
深度教学对学生的互动交流也格外重视。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
生在互动中提高语文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深度教学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深度教学时,教师需要有较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
能力。
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明了三个特征
语文深度教学的意涵——明了三个特征随着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对当代教育目标的最新诠释。
核心素养指的是最基础、最本质、最具生长力的、种子式的素养。
语文界则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建构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也被译为“深层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参与,体验成功,并由此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的过程。
一、语文深度教学的内涵基于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应运而生。
深度教学是指教师深刻挖掘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符号的学习,进入符号背后意义的探究,从而完整地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及思想的一种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深度教学,则以语文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运用深度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教学过程,在对语文知识批判性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进而升华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教师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教,让知识走向融合,充实课堂密度;为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教,让能力走向多元,充实课堂厚度;为生命的健康成长而教,让文本走向生本,充实课堂美度,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需要明白的是,语文深度教学并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复杂度,它凸显的主要是对语文知识的规律探究与导读思维指导。
它与语文核心素养是二位一体的关系,核心素养是深度学习的目标,深度学习则是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
只有深度学习的扎根,才有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
二、语文深度教学的特征传统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案走向教室,开展授课,有着强烈的教材意识;深度教学,则是学习导师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专业知识的深度理解走向学生,开展合作对话,心中有人。
一般认为,深刻理解、合作对话、知识建构是中学语文深度教学的三大基本特征。
1.理解的深刻性。
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建构:内涵与路径
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建构:内涵与路径作者:刘成军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0年第03期【摘要】课堂深度学习强调具身认知、整合信息、主动建构、迁移运用。
建构指向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设问题,发展学生高阶思维,遴选教法、整合意义连接的学习内容,创设氛围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以及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批判建构。
【关键词】深度学习语文课堂高阶思维学生课堂中的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学习变化。
相比较而言,课堂上浅层学习的学习方式偏重机械记忆,深度学习强调理解记忆;浅层学习的知识获取是零散孤立的,深度学习注重新旧经验的联结和整合;浅层学习的学习动机是基于外在压力,深度学习则源于自身需求。
由此可见,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更想学、更会学,是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
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一、何以为“深”: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内涵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语言文字的运用与发展为核心,积极主动地通过感知、思维、情意、价值观的全面参与,建构言语内容,整合语用信息,反思学习效果,在群体情境和言语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探究言语生成的过程和规律,实现语文经验迁移和运用的意义生成过程。
1.具身认知,对知识批判理解具身认知在语文深度学习中具体表现为多种感官与群体情境、言语环境的互动,学生认知、心理和情感水平发生积极的变化。
学生通过亲历听、触、动、思、说、演、写、评等实践活动,全身心体验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对学习的关照和省视,学习起来更加愉悦、高效。
2.整合信息,连接新旧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零碎、线状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知识块”,如从一篇文章走向一类文章,由语文知识唤醒生活经验,将文本信息活化为适切的学习材料。
在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情景模型。
通过累积激活学习动机,提取相关策略,不断对言语信息进行持续的判断、加工、改造和转换。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深度教学”的基本走向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是指在培养学生基本听说读写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挖掘和发现教材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并让学生在探究、思考和实践中实现关键能力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体现了对素质教育的深刻理解,其基本走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重视启发式教学,倡导引导式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将阅读、记忆、理解等基本掌握要素与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设计了各种情境,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他们开拓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强调情感教育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还强调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入思考,让学生从作品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自由发挥,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促进学生快乐学习,积极向上。
三、强调创新教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还强调创新教学。
教师注重创造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场景,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倡导学生跨学科思考、跨文化思考和跨时空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评价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
四、强调多元化教学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还强调多元化教学。
教师注重多媒体教学和多元化资源的利用,结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多种素材进行授课,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全息”意识,促进学生跨越地域文化障碍,拓宽学生眼界。
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教学”还强调社会化教学。
教师注重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艺活动、社会服务等,促进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拓宽人生经验。
不仅如此,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与同学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深度学习语文教研
摘要: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语文教研的内涵、目标、方法以及实践路径,旨在为语文教研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借鉴。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语文教研领域,深度学习理念的引入,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视角,探讨语文教研的内涵、目标、方法以及实践路径。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内涵1. 深度学习的定义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指通过模仿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和机制,使计算机具有自主学习、自我优化和自我进化能力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深度学习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特征,通过非线性变换和层次化表示,实现从原始数据到高级语义的映射。
2.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内涵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是指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模式。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3)强化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要求教师具备以下专业素养:(1)扎实的语文功底;(2)丰富的教学经验;(3)先进的教育理念;(4)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3.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语文教研,强调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基本内涵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在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教与学方式。
就是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培育“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在问题引领下,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语文深度学习与肤浅学习的区别基于对内涵的理解,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三)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通过对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内涵的分析,以及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几个维度的比较,我们可概括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有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学习活动作为基点来研究教的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导向,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
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活动从本然意义上来讲就应该是丰富的,听、说、读、写都是活动,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也是活动,但这些活动都应指向语文的活动,而所谓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应该“更有结构一点,更完整一点”,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碍,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突破学生思维的障碍,将课堂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有高质量问题驱动的学习。
所谓高质量的问题,意味着能够引发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问题,而不是几乎不要思维活动、不要深入文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甚至一问“齐答”的问题。
它还意味着是能够引发高阶思维的问题。
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
就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作为一种高阶学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
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
可以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能。
三是有深度参与的学习。
深度学习者通常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动和交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教学过程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在倾听的基础上,他人的观念如同火花能点燃更精彩的观念,这便是参与的价值。
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
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四是有深度表达的学习。
大胆、自信地在课堂表达既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度学习显性的表现方式。
所谓深度,在语言的形式不是一个词,或者简单句,而是一段话,一个相对完整的句群;在表达的内容上,不是只有观点,而应该是有观点,有分析,有理有据,逻辑严密。
这种深度还表现在它是“基于倾听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不顾同伴发言的自说自话,而是在深度参与后,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学习,或展示自己对问题、对文本的理解,或解释同伴的困惑,或提出探究的问题,呈现的是合作学习成果。
五是有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
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在文本表面滑行”的困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说其他的目的,如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等,都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程中实现的,深度思维训练优先于应试技巧的训练。
当然深度学习不是难度学习,不是一味追求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深度是适切的,适切学生认知特点,适切文本特点,因此深度是有差异性要求的;深度还是发展的、渐进的,因此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个发展的过程。
(四)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基于内涵和特点的认识,结合语文教学名家的有关论述和课例,从教的角度,就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提出“三二一一”的基本策略。
1.三个“简约”,即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目标简约、环节简约、手段简约的基本策略。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虽然学习能力影响学习速度的快慢,但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掌握水平,因此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时间量。
有研究提出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学生通常会陷入浅度学习中:教师布置了大量的任务和作业;过量的教学内容, 一节课“ 满堂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因此,教学设计要以少胜多,优化教学设计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不必要的环节,减去多余的手段和形式,减去不集中、不该有的目标。
为学习主要学习任务腾出足够时间,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而深入地展开,围绕着简明而具体的目标\主问题对文本做深度的理解。
2.两个“倾听”,即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应该是“基于倾听”的,教师的引导也应该是“基于倾听”。
深度学习的课堂一定是互动的课堂、合作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互动和合作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语言的互动与合作,就是师生、生生之间围绕学习活动展开的对话,合作的方式是对话,对话的基础是倾听,没有倾听就没有对话,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学习。
倾听是最主要课堂学习方式,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倾听能力决定了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因此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只有培养好倾听能力,合作能力,深度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倾听能力和倾听行为的培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倾听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以下语言引导学生倾听同伴的表达,如:“刚才×××同学回答的要点是什么”,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同伴发言的要点,还可以提醒发言的学生表达时要点要清晰;“×××同学是用什么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这样的引导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明白同伴发言的结论,更要对出结论的方法思考;“×××同学只是从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能从其他角度来回答吗”,这样的引导语不仅要思考同伴回答问题角度,还要思考自己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学和×××同学回答区别在什么地方”,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鉴别,从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对教师倾听,佐藤学这样表述: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学生,除此之外,别无它法。
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
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
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8]教师至少要从三个角度来倾听学生的表达:倾听学生的回答和文本以及和所提问题之间的关联;倾听前后两个(或以上)学生回答之间的关联;倾听同一个学生前后两次回答之间的关联。
在倾听学生表达的基础上,准确地理解他们的回答有什么关联、怎么关联的,然后再以“问题”,而不是告诉式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就所讨论的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3.一个“切入点”,即精心选择一个具体、明确、集中的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
切入点是解读一篇课文的突破口,它常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选准了一个最佳的解读文章的切入点,它能简化教学的内容和环节,激发课堂生成,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由点而进入文本的深处,深度理解课文。
一篇课文,尤其是一些经典课文,有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因而有多个切入点,但不是每一个切入点都是合适的,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因此这个“点”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课文理解的逻辑起点,另一个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认知起点。
“如果教师关注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的概念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因此,好的切入点应该是两者的统一。
这个“点”,不是来自于教学参考书,也不是来自于“百度”,也不是来自于教师的一厢情愿,它来自于教师对文本深度理解,来自于具体的班级学生的具体的问题。
就具体内容而言,这个“切入点”,可以是文章的标题,可以是题眼;可以是文章的一关键句,也可以是关键句的一个关键词;可以是文章的写法,也可以是作者的写作风格;可以是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法。
但这个“点”必须具体、明确而集中,必须根植于文本,有利于学生回归文本探究问题,这个“点”还应该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推进。
按照黄厚江老师的观点,这个“点”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应该是语文课程共性目标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个性特点的统一。
4.一趟趟的“来回穿行”,即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无非就是要领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
”海德格尔说:“因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所以我们是通过不断穿行于这个家中而达到存在着的。
”因此,离开了语言,文本对于读者来说是遮蔽的,“领着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就是要“不断穿行于”文本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这个家”,在一次次的来回、穿行中对语言(包括内容和形式)进行叩击、涵咏、把玩、回味,只有在这个艰苦的却也有趣的过程中,语言的秘密才能被发现,语言的秘密一旦被发现,整个文本幽暗的世界就会被照亮,就会激发起学生心灵的惊异和渴望进一步探究的精神力量。
这个过程就是从语言文字或者文本形式出发,到思想情感体味;再从思想情感出发,重新回归语言文字品味或者文本形式的理解。
在一趟趟的“来回穿行”中进行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从而发现语言的秘密。
这种“细读”不仅包括对字词细致入微的“咬文嚼字”式的解读,还包括对作品中某一个细节的慢慢品味。
当然,这种细读,必须扣住了教学目标,有所取舍,否则一方面淹没重点,另一方面又会坠入繁琐分析的泥坑。
5.营造安全、和谐、民主的课堂文化,打造“润泽的教室”。
深度学习离不开安全、和谐、民主的课堂文化。
这样的课堂,佐藤学称之为“润泽的教室”,在这样的课堂里,当一个人产生并且表达了一个想法,其他人倾听并且吸收了这一想法,接下来又有人对自己有想法进行批判、补充,课堂对话就像潺潺的溪流平静地流淌在课堂之中,流淌在师生、生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