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一: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西瓜平均分成6份、9份、12份等,都说在母亲节应该多给妈妈一些,教师都一一赞扬了他们。

这时,生3举手回答:“我把这个西瓜全都给妈妈吃。”

这位教师一楞,连忙微笑地问:“你为什么这样作呢?”

“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吃西瓜,所以我都给妈妈吃。”

此时,这位教师脸上的微笑霎时凝固起来,吃惊地说:“你怎么把不喜欢吃的东西送给妈妈,你的思想有问题呀!”

案例二:

学生们群情激奋。

生1:我想说:祖冲之爷爷你真伟大!

生2: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祖冲之我佩服你。

生3:……

学生们本以为至此就结束了,谁知这位教师继续借题发挥:“那么,我们以后应该怎么作呢?”

孩子们很聪明,在教师的“指引鼓励”下,个个说出一番“豪言壮志”。不过,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案例三:

[最后一题错了]:记得一次去听一位小学数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让一名学生板演。

3×9=274×9=365×9=456×9=547×9=62

当学生写完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叫喊起来:“老师,她错了,最后一题错了……”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也是认为她的最后一题算错了。

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帮助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题是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她错的这道题,而不说她前面四道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短处而忽略了别人的长处,当我们面对一个人时,首先要看其优点,要宽容地对待别人......”

如果我们的老师都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时时显出宽容的态度,我相信这比老师单纯重说教的“灌输式德育”要高明。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应该渗透在每一堂课中,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进行思想教育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数学课堂上的思想教育不能牵强附会,不能生搬硬套,要用得适时适地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教学必然具有教育性,是教学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在具体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中受到教育,而且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

度、工作作风和思想情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所谓教书育人,正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教育必须克服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不顾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生拉硬扯地进行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一是完全忽视教学的教育意义,单纯的为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进行教学,只教书不育人。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再来审视上面的三个教学案例,问题来了。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五下课游戏:(全班分3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组跟在第三组的后面。哪组同学先走出教室?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

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

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尺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

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尮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尮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

在回答对老师的问题时尬差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的那种惊喜使我久

久不能忘怀,使什么让他们眼中一直闪悦那种激动的神情呢久而久之,让我发现这不是别的,正是教师一句表扬的话.为什么我们不是给差

生更多的表扬,更多的鼓励,更多的阳光呢这样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

鼓舞,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我们还要时时关注差生的情感,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

真情走进差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

尬差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老师对自已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用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docx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的形成。 全面了解教学内容之形成背景,及其有关理论。接着收集相关材料,分析材料。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际现结合,做到立意全新的程度,最后结合前期准备理论及相关素材撰写案例,做到一气呵成,增删数次为妙。 二、教学案例的具体撰写。 明确或突出主题。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种情况,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结合理论对揭示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细节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教学案例写作中应注意得事项。 1、主题紧扣案例。以案例为基础提炼主题,不能脱离案例随意而定。主题要有新意。确定的主题要新颖,但切记脱离实际而盲目地进行创新。主题应凸显时代感。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解决难点、热点问题。 2、在实际案例分析时应该做到: 紧紧围绕案例事实,提出问题,深入且细致地进行分析,力求做到画龙点睛,把问题主题揭示给学生。讲求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分析实在,要有针对性,把理论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讲求具体实在的小道理,不要空洞无物的大道理。要有独到的见解。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在新理念的引导下,从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道出他人欲言而所不能言之的道理。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案例〗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生4: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较大的分数大。如。 生5: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较小的分数大。如。 生6: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 大小。如和,=,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些方法的呢? 生7: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包含分数单位的个数多,所以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8: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少,那么其中一份 表示的分数就大。(有部分学生呈似懂非懂态) 生8: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有同样多的一袋糖,平均分给5个人吃和平均分 给6个人吃,当然是分给5个人时每人得到的糖多。 (先前似懂非懂的学生也点头微笑了) 师:(表扬了生8,并准备进行小结) 生9: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再比较,有时也 可以先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 生10:我觉得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不一定要先通分或约分再比较。如和,因为比 单位“1”少,而比单位“1”少,因为;,所以;。 (师和生共同为他鼓掌。) 生11:分母和分子不相同的数,还可以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如和,=,=,因为,所以;。(学生们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 师:刚才三位同学提出了比较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的独特方法,你们觉得这些方法,哪种最简便? 生12:能约分的,先约分再比较,显得简便。 生13:有些分数不能先约分再比较。我认为先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显得简便。如和,化成和,比通分成和,数目显得小,因此来得简便。 生14:既然先化成同分子的显得简便,那么为什么课本上都讲先通分,再比较呢?

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19-05-23T10:03:45.96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作者:蔡伦秀[导读] 摘要:以人为本一直是一个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蔡伦秀 摘要:以人为本一直是一个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习惯于强调自己的主体性。这和以人为本其实是有所冲突的,所以具体课程教学中,为了真正贯彻以人为本指导理念下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探索思考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出现了分化。具体课程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都要求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说在这样的一系列的要求和变化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就是强调课程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挖掘自己的潜能。除此以外,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结合具体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尝试用这样一些方式助手。 1、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注意学生随时吸收知识。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学生在学习失误时,应及时提出教师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其对未来数学学习的影响。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和态度,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应对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 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更加的客观和公正,要更多的关注到学生的全面成长。所以评价的时候,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具有评价的权利。在综合考量学生的时候,不仅要观察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时更加需要去思考,学生是否用尽了全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这些都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考核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全面成长就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的前提下,更好的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 2、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强调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时候要科学的引导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除此以外,还应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能力已经出现了分化,所以教学应该更加的有针对性,分层教学、小组教学等更加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 比如说在教学百分比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对百分比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以后就会基本掌握,甚至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这个时候我就会要求学生进行思考,银行对个人存款所得利息加收20%的所得税,这个时候我会去问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将存款利息下调20%,加收20%的所得税和直接将利息下调20%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如果你是储户的话,你愿意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呢?这样的问题更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使得课堂更加的活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也就更加能主动进行探索分析。 3、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我们还应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因为生活化的方式将生活和学生的学习整合在了一起,学生的课外学习就成了课堂的延伸,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的时候更加的自由,这也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自己的生活,比如说在学好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比如说统计不同时间段内某一个商场的人流总量,其中尤其要重点分析老年人的数量、年轻人的数量,同时还需要去分析女性数量和男性数量,这样的分析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能够更加,好的去促进学生的素养的提升。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感受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不断创新的情况下,有效建设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无论选择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生都应从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入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从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文爱莲.以人为本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67 [2]黄春恒.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6):65-65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2.5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资料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龙源期刊网.cn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作者:郭鹏飞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自从被引入国内以来,翻转课堂就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大批教育工作者围绕翻转课堂进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随着翻转课堂概念的兴起,一些地区的中小学也掀起了学习翻转课堂的热潮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尚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明为此,我们联合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开展了小学数学学科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期从中获取一定的答案翻转课堂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甲班和乙班学生,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相似甲班作为实验班,共45人;乙班作为对照班,共45人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为教师特质、学习内容、教学时间和评价工具等,保证以上项目相同;自变量为教学方法,即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本研究选取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统计表和统计图》整个单元作为实验教学内容,该单元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验开始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和数学学习成效前测然后开

始进行教学,实验班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分析、知识点的梳理、教学微视频制作、课前和课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照班则严格按照同年级平行班的要求进行实验研究四周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接受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成效和认知负荷的后测,并进行访谈辅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述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个体的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朝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本研究指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数学领域所表现出努力和投入的内在趋力对于学习动机的测量,主要参考目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数学学习动机量表修订而成,每道题有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学习者根据每题题意描述,选出最符合自我感受的选项,对应得分分别计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者在数学领域学习动机越强下页表1为实验班和对照班数学学习动机前、后测结果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在肥城实验小学的实现的一点思考本周六在泰安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名师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小学数学观摩课”,让我颇受启发几位名师的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老师都在提问:“为什么呢”,注重学生的启发诱导,从提问自己的年龄、身高等入手,不断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让数学联系的生活,同时也锻炼了能力尽量让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小学数学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中心。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淡化教师权威。通过数学学习,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数学;观念创新 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中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很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式教学观念转变,树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文化反哺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他们有能力也有胆量怀疑教师和教材上的东西。学生不再是虔诚聆听,而是确信、理解、质疑,然后反思。学生“质疑”和“反思”,数学课堂从“物化”变成“人化”。 现有的数学教师关注数学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教师、课本为中心,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

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数学课程下,学生的情感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合作学习。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结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数学的技能和技巧,缺乏应用价值。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新课程注重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意味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是学生而不是传统的学科内容和价值观决定学校的课程和活动,强调学生的自由,强调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要把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的培养。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动物学习,不仅要重视人类认知结构,而且要关注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要理解学生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学生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因而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从全面发展的视角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1. 习旧引新 ⑴在⊙O 上, 任到三个点 A 、 B 、C, 然后顺次连接,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这个图形与⊙O 有什么关系? ⑵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类比)? 2. 概念学习 ⑴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⑵如图1, 说明四边形ABCD 与⊙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菱形, 正方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⑵打开《几何画板》,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 和⊙O 的内接四边形ABCD 。( 教师适当指导) ⑶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内角, 对角线, 周长, 面积),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这些量有无变化? 由(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⑸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这些量有无变化? 由(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移动三个顶点呢? ⑹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让学生回答)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证明猜想 已知: 如图1, 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求证:∠BAD+∠BCD=180°,∠ABC+∠ADC=180°。 ⑵完善性质 ①若将线段BC 延长到E( 如图2), 那么,∠DCE 与∠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⑶练习 ①已知: 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 已知∠A=50°,∠D-∠B=40°,求∠B,∠C,∠D 的度数。 ②已知: 如图3, 以等腰△ABC 的底边BC 为直径的⊙O 分别交两腰AB,AC 于点E,D, 连结DE, 求证:DE∥BC 。( 演示作业本) 5. 例题讲解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以人为本”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人为本”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13T18:18:29.9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作者:李胜平[导读]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摘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学生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笔者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全面备课;问题情境;发展评价 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产生数学思维的起始阶段,但目前教师常常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一言堂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视角观察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与心理特征,并优化教学的每个环节,以保障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作为切入点,从“充分全面备课、设置问题情境、发展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充分全面备课,有效掌握学情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面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常常产生思维的偏差,教师常常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以钻研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发展情况,导致学生很难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充分全面的备课,并从“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方面展开备课工作,从而为一节好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笔者在进行“1-5的认识”备课中,考虑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将认数与生活相联系,根据学生普遍喜爱小动物的特点,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活动,分别是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说一说,并预设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所喜欢小动物的个数,最后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通过创设的情景和摆圆片的操作过程,巩固了学生认识数1-5这一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产生高涨的情绪,写完后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评价,最后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了1-5这几个数字就在我们身边,还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具有指引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以单方面的讲授为主,而是要设置问题情境,塑造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这样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整合已有知识,并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笔者在进行“5以内的加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考虑到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首先以复习旧知的方式作为教学导入,设置问题情境,提出:“4可以分成2和();1和2可以合成()”,由于这两个问题是学生所熟知的,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转移到课堂活动中,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解答问题后,以谈话的方式再次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多媒体屏幕上的这幅图,这些同学们正在干什么?”学生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此情况下,提出问题:“怎样将3名植树的学生和2名浇水的学生合起来成为5个人?”学生们虽然对合起来这个词汇具有初步的认知,但不能运用数学符号将其表示,伴随着学生的好奇心,引出“3+2=5”这一算式,因此,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活动中,还能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发展评价体系,树立学生自信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为附属内驱力,而附属内驱力大多来自教师的评价,但教师常常以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造成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建立发展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自我的学习过程,还有助于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笔者在进行“分一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标准将物体进行分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运用课前准备好的“红、黄、蓝”不同颜色的小棒和图片展开分类操作,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走到讲台将小组分类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们都踊跃的举起手,这时,给每组学生上台分享的机会,并对演示正确的学生给予奖励和掌声,对演示有偏差的学生及时引导,缓解学生的自我尴尬,从而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变革,有效教学成为学科教师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而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充分全面备课,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且需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被问题所吸引,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在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内在情感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红.以人为本,有效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J].好家长,2019(13). [2]刘晓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7(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德惠市实验小学侯晓丽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认识角》《三角形的面积》《统计》三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

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小学教学案例分析100例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1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 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所以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外,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听到一些学校优秀教师公开课时有时会发现,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性不强,有喧宾夺主之嫌。 案例一: [分西瓜]:一位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大西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个西瓜呢?” 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给妈妈留一半,我留一半。”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 生1:“我一半,妈妈一半,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 教师未作任何评价。 生2:“母亲节到了,我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我给妈妈5份,我留3份。” “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问。 生2:“妈妈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 “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她。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许广民2010年3月24日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 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

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实施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等量代换》教学案例 武昌区复兴路小学 刘杰

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的人”,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知识,仅注意书本、教案的“知识本位”的观念,改革“目中无人”的教学。不能把课堂只当成知识传递的 殿堂,更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 能力的发展,把课堂变成人性培育的殿堂。 主题:尊重学生个性,主动参与。 本节课引入了竞争机制,首次尝试采用答题卡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表 格,就可以得到开展了“挑战自我,做诚实的自己”数学大擂台活动,并将 之贯穿于整节课中。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相应地给自己加苹果 细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一倍量等量代换的基础上解决多倍量的等量代换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1袋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激趣,构建认知平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数学擂台赛,敢迎接挑战吗? 师:那我们先来热身一下,(课件出示)挑战100分 填空:1、2个7是(),2个9是()。 2、一只小兔重3千克,4只小兔重()千克。 3、一本笔记本3元,买5本笔记本要用()元。 师:全班一起齐答,好吗?我们来看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 师:真棒!轻松闯过了第一关,为自己的胜利欢呼吧! 师:刚才这些题目太容易了,对你们来说是‘小菜一碟’!老师还不是很佩服你们,如果下面的题目你们都能做出来,那才叫厉害呢!接下来,我们 再进行一个“挑战自我,做诚实的孩子”的比赛。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认真学习收获多》的答题卡,练习时就把答案 写到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1个绿苹果,在绿苹果的那一栏中写上数字‘1’记录下来。 如果暂时做错了就不要加苹果了,错了也没有关系,老师相信,你肯定 能在错误中得到正确的解答,同时也证明你是个勇于正视自己错误的孩子, 这种诚实的品质更加可贵! 另外,哪位同学回答正确的,可得到一个表示胜利的绿苹果;不但能准 确地回答问题,还能说出理由的,可以得到一个表示成功的红苹果。这些苹 果虽然只是简单的图片,但是它代表你付出的劳动有了收获,也表示老师和 同学们对你的肯定,是用金钱买不的,是非常珍贵的。本来老师应该亲自奖 励给你们,但是由于座位的关系,老师没办法走到你们的身边,所以老师要 请几位同学做‘苹果使者’负责帮老师奖励同学们。 最后,还可以用这些苹果来交换老师手中的奖品哦!同学们想要吗?那 就要自己努力争取啦!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理推导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用15元钱就可以买回5本笔记本。在生活中,我们都是用钱到商店去买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钱 币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想出了以物换物的方法,我们一 起去看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3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3篇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案例〗 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吗? 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和。 师:请大家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4 生5 生6=,=,生10“1” 所以 生11<,所以<。 最简便? 生12 生13 生14 …… 及联系分数意义逆向思考来比较等等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与大组汇报,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进行了有序的梳理,通过分类、举例、转化、联系、深究……等活动,将课本中结构严谨的规则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相适应的,便于学生长久储存和随时提取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各种类型、方法及其来源,不是堆砌而成的“知识山”,而是形成井然有序的“知识链”。 在合作与交流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商讨,互相激励,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本节课的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

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容。由于此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的地位。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 2 3 1 (1 (2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案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所谓辨析,就是辨别与分析。在对知识概念辨别、对比,对正反例进行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获取新知。 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我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多个正反事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得出三角形的概念。在学习三角的种类时,我又创设一个游戏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刚学的知识进行辨析,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效果。 下面摘录了我在上《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三个片断,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片断一] 导入新课后…… 师:我们平时常常见到三角形,谁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条边的图形是三角形。 师随手画了一个图形问:这个是三角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的边都出头了,三角形的三条边是不能出头的。 师:那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是不是所有有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呢?谁能举出一个反例? 学生思考了一会,有一名学生举起了手,教师请他到黑板上将图形画出来。 生画: 师:这个图形也有三个角,那它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是三角形,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而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直的。 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完整,到底什么是三角形呢? 生:有三个顶点的图形是三角形。 这时不用老师问,学生中已经有人又有不同意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精选模板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一例一议“精细化教学” 科学探究,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领域中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机会,尤其要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握每一次机遇,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收获,在探究中提高。实践表明,课堂上科学、有效的探究,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精细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六中有这么一道题: (见题图)这个颁奖台是由3个长方体合并而成的。它的前后两面涂上黄色油漆,其他露出来的面涂红色油漆。涂黄色油漆和红色油漆的面积各是多少(题图说明:这三个长方体颁奖台紧靠着,且中间的1号颁奖台最高,左边的2号颁奖台次之,右边的3号颁奖台最低。在1号颁奖台的正面靠近这个长方形面的左边竖直边线的右侧中下方标注“65cm”字样,同时在这条边线上面一小部分的左侧标注“10cm”字样,而在图中还有五处标注“40cm”字样,表明这三个长方体的下底面都是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以及3号颁奖台的右面也是一个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 学生自主解答后,我发现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其一是这样的——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65-10﹚×40+65×40+40×40]×2 其计算结果为12800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65×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65×40+﹙65+10﹚×40+40×40]×2 其计算结果为14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65+10﹚×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800平方厘米。 学生的解题思路大致相同,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对此,

从认知开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从认知开始做好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3-04-03T11:23:20.92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作者:张德志[导读] 准确应用好的教学方法 张德志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田马小学262700 摘要: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一要把握好教材,二要运用好的教学方法,三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关键词:认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现代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学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全面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性,以小学生的认识、接受、理解与应用能力为主体,全面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对人的综合教育,进一步拓展小学数学教学新领域。这就为我们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学习接受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我们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培养了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数学兴趣,重要的是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认真把握和研究小学数学教材,深化教学理念的变革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新课程体系的重要资源和文本。因此,要把小学数学教好,让小学生学好,认真研究和把握教材就十分重要,也是必须要做好的。 1.通过已有的知识体系,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加强对小学数学教材的学习,既是掌握教学内容、熟练教学内容的一次学习,也是科学理解与掌握整体教材、把握教材内涵的一次学习,更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材理念、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次学习。有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与掌握,特别是理解性的掌握,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容易得多了,而且还能够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 2.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和策略,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小学教材的学习,我们重点研究了它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了它内在的数学思想与数学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而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例如十位数以内的加法,看起来好像是记忆性的问题,实际上它是数字规律与运算能力的体现,是小学生思维的再现,更是学习技巧的一种外在表现,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 3.全面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整体性教学原则是众多教学原则中重要的一个,当然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因此,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把握教材的内涵,还应突出对小学数学教材整体的掌握,从而将小学数学教好。小学数学前后联系密切,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科学意识与知识体系,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好它的主体,将整体性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并赋以新的、内在的含义。 二、准确应用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最好的载体,一堂课如果有了好的教学方法,应用了好的教学方法,实践了好的教学策略,那么这堂课定会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注重选取适合小学生特性的教学方法,并辅助于课堂教学,其效果不言而喻。 1.应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创设质疑和猜想的环境,以此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与形象思维。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从小学数学的教材出发,寻找积极的、具有创新性的、能够引起质疑的、带有猜想的闪光点,引导小学生的思考,从而进入课堂教学。例如,在十以上加法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并没有直接给出进位的思想,而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交给小学生一个超过十位数的树林的形象化动画让小学生观看,然后将多出十的树林进行平移,让小学生进行读数与认知,这样就将相对较难的问题给解决了。 2.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虽然没有其它自然科学那样难学,但认知的理论要求相对较多,比较与分析要求比较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认知的内容、学习的知识体系和已有的知识进行串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方法指导。像图形加减法和认识图形的运算,在教学中我们就是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与引导,不仅思维开阔、知识面扩展,其认知与学习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组织开展讨论式教学实践。一次小学数学教学,当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算出现错误较多时,我并没有直接进行批评,而是组织了全体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效果很好。本来一堂新授课反而上成了一堂讨论课,其效果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 4.形物结合,拓展课堂教学。由于受智力和思维的影响,小学生的认知难免会出现问题,特别是形象化思维极容易造成错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大胆引入了形物结合法教学,每到一处教学难点,就以图形、实物为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小学生认真思考,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就要从研究教材出发,从教学方法入手,从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才能实现质量性突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良好的数学人才。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方法,不断赋予小学数学教学以新的内涵,从教学手段入手,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实践创新型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