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_液体压强学案

科学探究_液体压强学案
科学探究_液体压强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 当压力大小保持不变时,受力面积越 ______ ,压强越大;

当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时,压力越大,压强越 ______ 。

2.研究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 法。

二、知识讲解

课程引入: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比如说:放在水平桌面的木块对桌面产生压强,那么装在杯里的水对杯底会不会产生压强?水对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呢?

下面,我们要来做个简单的小实验,就能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是否有压强了。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样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现象:橡皮膜凸出

现象一表明: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因为液体收到重力的作用。

现象一表明: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

实验结论: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而装有液体的容器底面,同样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面也存在压强。

知识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1.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液体也有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一:可能与水的密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盛水的容器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先进行分析与论证。再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测量液体部压强的仪器——微小压强计。

压强计的构造:主要包括薄橡皮膜,探头,U形玻璃管,同学们请看左图。当探头的薄膜受压强的作用时,U型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将探头放入水中,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低情况可以反映出液体部在探头的橡皮膜处的压强大小。

2.探究影响液体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思考】(1)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液体部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

【答案】现象:

结论:

【思考】(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部的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答案】现象:

结论:

【思考】(3)看看在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中时,液体部的压强是否相等?

【答案】现象:

结论:

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2)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h ,密度为ρ,截面为 S 的液柱。则: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 公式p=ρhg 单位Pa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与液体横截面积无关。

5. 注意:如何理解深度h

【思考】容器底部的深度是 h1还是 h2

知识点3:连通器

6. 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我们称为连通器。

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连通器原理特点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就用连通器的特点分析、解释与连通器有关的问题和现象:

水壶与壶嘴组成连通器

锅炉与外面的水位计组成连通器

自动饮水器

水位计

船闸

茶壶:壶身和壶嘴构成连通器,放自爱桌面上时,壶嘴和壶身上的水位相平,倒水时,壶身倾斜,由于连通器中的水面总要保持相平,水就从壶嘴中流出来。

锅炉水位计:水位计和锅炉胆构成连通器,水位计中的水面总要保持与锅炉里的水面相平,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锅炉中水位保障锅炉运行安全。

乳牛自动喂水器:饮水槽和蓄水槽构成连通器,由于连通器中各容器的液面总要保持相平,所以蓄水槽能不断向饮水槽中补充水。

固体液体压强区别、压强规律总结

h V mg P 1、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且具有 。 2、液体压强计算: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 ;g= ;h 是 (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 。) 思考:根据固体压强公式P=F/S 能否推导液压公式?? 3、据液体压强公式:_ _______,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和 有关,而与 和 无关。 根据下述实验数据,总结液压特点 “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水 5 朝上 4.9 2 水 5 朝下 4.9 3 水 5 朝侧面 4.9 内容回顾 知识精讲

4水10朝侧面9.7 5水15朝侧面14.6 6酒精15朝侧面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3、4、5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 是: .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关. 4、连通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容器。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船闸是利用的原理制成。 其他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课堂练习: 1.关于液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液体的同一深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一般不同 B.在液体内部压强总是向下的 C.在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下的压强比向上的压强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开口向上,橡皮膜向下竖直插入水中,在逐渐向下插的过程中,橡皮膜将() A.逐渐下凸 B.逐渐上凸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断 3.盛有水的试管从竖直位置逐渐倾斜时(水不溢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4.如图1 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液体压强学案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问题的提出) 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在鱼市上却看不到活带鱼?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一、证明液体压强的存在(学生分组实验7分钟) (1)实验1:探究液体对容器底是否有压强? 活动:向底部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并回答问题。 现象:橡皮膜向凸出。 现象表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受到作用。 (2)实验2:探究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是否有压强? 活动:向侧开口的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注水,请同学们细心观察,并回答问题。 现象:橡皮膜向凸出。 现象表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具有。

(3)观察演示实验:向开三个不同深度的小孔的矿泉水瓶中注水,观察现象。 现象说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 总结液体压强存在的初步规律:、。 提问:液体的内部有压强吗? (4)观察演示实验:让同学用手来套保鲜袋,浸入水中。 感觉:水会保鲜袋,使保鲜袋在手上。 说明:液体的有压强。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5分钟) (一)、认识压强计 1、压强计的作用:用来测量。 2、压强计的构造:、、、。 3、介绍压强计的原理:用手指轻轻按一按探头上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压强计的原理: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 (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按以下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并填好实验表格,10分钟后回答问题。 实验方案: 方案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是否有压强,压强是否相等。 方案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方案3:换用盐水,看看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否与密度有关。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压强导学案1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压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液体的内部压强学案姓名_________ 一自主学习 1思考: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2.液体的压强 (1)思考: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容器加入水后,蒙在容器底的橡皮膜会(凸起或凹陷),表明水对产生了压强也可以看到侧壁的橡皮膜(凸起或凹陷),说明了水对容器的产生了压强。 (3)思考: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 3.仪器操作须知 (1)压强计构造:。 (2)压强计使用方法:没有力作用在薄膜时,U形管液面差为;用手压薄膜力越大,U形管液面差。对薄膜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 二、合作探究 1.探究实验 (1)实验器材:,,,, (2)根据教材完成实验探究。 ①深度为5cm和10cm;②将数据填入教材表格中;③盐水实验和水实验同时做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液体压强规律。 ①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③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④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⑤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有关系。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有性,它的压强不同于的特点。 4.液体压强的计算: (1)步骤:(填入公式)①水柱体积V=,②水柱质量m=,③水柱重力G=,水柱对底面压力F= ,④底面受到压强p= (2)公式:; (3)注意:①单位ρ用,h用,p才是Pa, ②液体的压强只跟和有关, ③液体压强跟所取无关。 5认识连通器 (1)连通器指。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使用 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与铺垫,对前后知识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我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本节知识,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简单应用。 第二课时,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学案

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 2.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实行分析计算. 课前预习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相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三只容器中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液体,则三只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C Pa>Pb=Pc D PaF B,P A=P B B F AP B D F A=F B,P A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1(新 版)新人教版 9、2 液体的压强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3、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4、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计算。重点: 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及液体压强的计算。 难点: 运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 【预习提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大小怎样计算。 3、连通器。 活动一预习展示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

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 2、演示实验: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 (1)介绍压强计, (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橡皮膜放入液体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填“有”或“没有”)压强、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小组讨论,提出猜想)(3)教师演示,提醒学生记录有关数据。填在下表内,分析表格数据,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实验液体橡皮膜朝向深度 h/cm压强计U型管液面高度差Δh/cm1水朝上3cm 2、82朝左3cm 2、83朝下3cm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例题及练习题

液体压强例题 例1 如图8-2-5,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 、B 、C 三点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pC >pB >pA 。 例2 如图8-2-6所示,两瓶完全相同的啤酒,分别正立和倒立在桌面上,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关系为F1 = F2,p1 < p2。啤酒对底和盖的压强p1′ < p2′。 例3 如图8-2-7内盛等质量液体的三个容器A 、B 、C ,已知底面积SA <SB <SC ,A 和B 中盛水,C 中盛煤油,B 和C 中液面相平,则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pA 、pB 、pC 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 .pA=pB >pC C .pA >pB >pC D .pA >pB=pC 例4 如图8-2-8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在两杯中,距底同一高度分别有A 点、B 点,则A 、B 两点的压强关系是( )。 A .pA=p B B .pA >pB C .pA <pB D .无法确定 例5.有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试管A 和B ,A 管内装水,B 管内装酒精,两管内液体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8-2-12所示,若A 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p1,B 管底部所受酒精的压强为p2,则( ) A .p1=p2 B .p1<p2 C .p1>p2 D .无法判断 例6.如图8-2-13所示,柱形杯内有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 冰,冰溶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 水,两压强比较(不计蒸发),则( ) A .p 水>p 冰 B .p 水<p 冰 C .p 水=p 冰 D .无法比较 例7.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 、b 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8-2-14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使瓶内、外液面相平,拨出a 、b 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A .a 、b 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 .a 、b 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 .酒精从a 流出,水从b 流入 D .水从a 流入,酒精从b 流出 例8 如图,放在水平桌面的某容器内装有500mL 的水,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水面高h1为8cm ,容器高h2为10cm ,容器底面积为50cm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g 取10N/kg ) 解:由p=ρ水gh 可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 p 水= ρ水gh 1=1.0×103kg/m 3×10N/kg × 0.08m=8×102Pa 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 水=p 水S=8×102Pa ×50×10-4m 2=4N.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 容=F/S=G 水/S=103Pa 例8如图所示的容器,高h=20cm ,底面积S=1.0-2m2, 容积V=4.0×10-3m3,当此容器盛满水时,问:(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多少?(3)水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 p=ρgh=1.0×103kg/m 3×9.8N/kg ×0.2m=1960Pa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S=1960Pa ×1.0×10-2m2=19.6N (3)水的重力G=mg=ρgV=1.0×103kg/m 3×9.8N/kg ×4×10-3m 3=39.2N 例9:内外压强相等题型:(利用P 内=P 外展开来解题) 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下端用塑料片挡住,插入水深20cm 的地方,如图8-2-17所示,现向玻璃管内注入某种液体,当注入的高度为25cm 时,塑料片刚好脱落,求所注入的液体的密度? 例10.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求A 点处水的压强是多大? 例11:一艘轮船,船底离水面5米,由于风浪大,不小心碰了一个面积为0.05m 2 的洞,现在要想用一块铁板把这洞堵上,问需要多大的压力?

【K12学习】液体的压强学案

液体的压强学案 课题液体的压强 学习目标1.熟记液体压强的特点. 学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分析计算. 了解连通器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公式 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连通器的应用 课前导学 如图,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答: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将水倒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平板玻璃,水将向四面八方流淌,说明液体具有_________性,若是倒在杯中就能阻止流淌,并上升至一定高度。请依据这一事实猜想:液体对盛它的容器侧壁有压强吗?答: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木块放入盛水的杯中会在水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水对木块的下底面有作用力吗?答:_____________,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水对木块有压力、压强吗?答: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课题引入 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力,因而对桌面产生压强。杯中的水对杯底也有压强吗?同学们思考回答: 二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先做实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 例题:有人说,“设想你在7深的蛟龙号潜水器中把一只脚伸到外面的水里,海水对你脚背压力的大小相当于1000个人所受到的重力!”海水压力真有这么大吗?请通过估算加以说明。 连通器的概念: 三成果展示 看P36想想议议,它们是怎样利用连通器的特点来实现自己功能的?同学们分组展示。

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2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巩固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2.认识连通器及了解连通器原理 3.学会灵活运用P=ρgh及P=F/s解题 【温故互查】 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力作用且液体具有性。 2. 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_______压强;在液体内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与液体的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的_______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导学过程】 自学导读一:连通器 阅读教材P.36,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原理。 1.连通器指。 2.连通器的特点:。 3.举出几个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自学导读二:了解船闸的工作过程。 阅读教材P.37。小组内相互口述轮船上行或下行时船闸的工作过程。 【经典题型】 Ⅰ.计算类 题型一:压强、压力的计算 例1.如图3,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内盛0.6kg 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水对茶壶底 部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容器厚度不计) 题型二:连通器原理的应用 例2.如图所示,如图所示,A是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用塑料片抵住 下端管口并把该下端竖直插入装有水的B槽内(塑料片自重不计,且下端管 口不渗水),在塑料片距水面20厘米深处时,塑料片不下沉。此时向A管缓 慢注某入某种液体。当A管液面高于B水槽内水面5厘米时,管口下方塑 料片开始下落,求A管内液体密度、

Ⅱ.判断类 题型一:异型容器压力、压强的比较 例3:一密封的圆台形容器, 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内装一定质量的水, 若把它倒置, 则水对容器底面的作用情况是: ( ) A、压强减小, 压力增大; B、压强减小, 压力减小; C、压强增大, 压力增大; D、压强增大, 压力减小 题型二:图像判断 例4:如图所示图像中,能正确描述一实心铁球从液面逐渐浸入液体,铁球所受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是() 【巩固练习】 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试管,都装有水,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如图所示,设液体对两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P甲____P乙。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 P A、P B、P 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容器内的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1,当把它倒过来时,液体对底面的压强为P2,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P1>P2 B. P1=P2 C. P1

八年级物理全册8.2.1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案(新版)沪科版

8.2.1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对容器特点,并会进行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在学生通过实难主动探究问题的情境中进行的,故这堂课我设计了情景教学法,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幅画面课件展示,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一)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设计思路:根据现象→自主设计→巩固结论 引导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设计实验,提示学生先利用桌面上的器具,自主设计实验,再通过课件动画再巩固结论。这种自主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简单、有趣,且就在我们身边,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是新课标要求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探究(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堂课的重点,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猜想与假设: 出示液体压强计,解释其结构及原理,并简单演示 展示学生可能的猜想: 猜想1: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尝试有关; 猜想2: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3: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重力有关; 猜想4: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3、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固体和液体压强典型计算题

1、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就是300克,底面积就是40平方厘米,内盛0、6千克的水,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水平桌面中央。 ⑴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多大? ⑵当小明将100克的玻璃球放入茶壶内,水面上升了1厘米,但水并未溢出。此时茶壶对桌面 的压强为多少? 2、如图8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的容器容积为1、5×10-3米3,底面积为1、0×10-2米2,高为 20厘米,容器重1牛,当它盛满水时求: (1)水对器底的压力与压强;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3、随着电热水器的不断改进,图l4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容积 为2L,壶身与底座的总质最就是l、2kg,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 =1、0×l03kg/m3)求: 装满水后水深l6cm。(ρ 水 (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 4、两只容积相等、高度与底面积都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A与B的平面图如图所示,容器A的底面积为400厘米2,高为10厘米。两个容器都盛满水且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考虑两个容器本身的重力与体积大小。求: (1) 容器A中水的质量。 (2) 容器A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 容器B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5、如图重为120N、底面积为0.1m2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匀速运动了10m,用时20s.求:

(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6、质量就是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就是2,每条履带的宽 度就是0、4m,求: (1)坦克所受的重力就是多大?(g取10N/) (2)坦克在平路上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3)如果坦克垂直路过一条宽度就是0、5m的壕沟,当坦 克位于壕沟的正上方时,坦克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7、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与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8cm、10cm, 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4, A对B的压强就是2000Pa, B的密度就是3×103kg/m3、 求: (1) 圆柱体A的密度;(2) B对地的压强(g=10N/kg)、 8、“海宝”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其形象如图所示。在上海街头布置的各种“海 宝”中,有一座“海宝”材质均匀、实心,密度为1、5×103kg/m3, 体积为3m3,放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m2。取g=10N/kg,请问: (1)这座“海宝”的质量就是多大? (2)这座“海宝”对地面的压强就是多大? 9、如图10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均为64牛,A的边长为0、 2米,B的边长为0、3米。 ①求正方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②求正方体A、 B的密度之比ρ A :ρ B ③若正方体A、B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厚度h后.A、B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1 与P B 1.请通过计算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及其对应的h的取值范围. 10、如图(a)、(b)所示,大小为29、4牛的力F沿竖直方向分别作用在同一实心正方体A的中 央。正方体A的质量为2千克,边长为0、1米。在图(a)中,水平支撑面为地面;在图10(b)中,水平支撑面为天花板。求: ①正方体A对地面的压强。 ②正方体A对天花板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9.2液体的压强学案 液体的压强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应用分析推理,对固体压强进行知识迁移,结合实验,认识液体对容器底、侧面及液体内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定性掌握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在实验中能熟悉控制变量法与转换法。 3.讨论推导液体压强公式。 4.知道连通器原理,知道连通器应用的一些实例。 5.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6.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与探究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 三、复习巩固 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力与它的重力是什么关系? 2.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是? 3.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四、自主学习 (一)分析推理液体的压强(不看课本) 问题学法指导

1.如图,木块放至杯底,木块因受重力作用,对杯底有压强;若向杯中倒入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__________,方向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小组间相互讨论,注意知识的迁移。 2.杯子中的水,如果杯壁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水具有性。有杯壁的存在为什么水就不流散呢?说明杯壁对水力的作用,同时水对杯壁力的作用,即,水对杯壁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小组间相互讨论 3.浸在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水的压强。原因是;如果水的压强只是向下或侧向的,那么浸在水中的物体(一定或不一定)向下运动而不向上运动,浸在水中的物体都是下沉的吗?说明什么? 小组间相互讨论,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二)验证、探究液体的压强 问题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或实验方法,用来验证我们前面推理出的结论:液体能产生向下的、侧向的、向上的压强。转换法,利用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相互讨论、补充、完善。 及时表扬与鼓励。 2.用压强计验证、探究液体的压强。 (1)介绍压强计:橡皮膜不受压强时,U型玻璃管内两侧的液面相平,用手指轻压橡皮膜,使它受到压强,U型玻璃管中两液面就有了高度差,橡皮膜受的压强越大,液面高度差越大。(想想看,这是什么方法?) (2)用压强计验证液体对容器及液体内部的压强。 结论:①液体对有压强。 ②液体的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设计 陈宇 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六章 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陈宇湖北文理学院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题液体内部的压强 教材分析 《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沪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液体内部的压强和连通器两部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为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和生活、生产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浮力产生的原因。另外,学习本节课内容需要以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液体的特点、密度知识为基础。因此,液体内部的压强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是阿基米德原理和大气压强的知识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学会使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过程,感悟控制变量、归纳方法; 2、经历液体压强表达式的推导,感悟建模、演绎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探究,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液体压强规律在技术上的应用,感受生活与物理的紧密联 系。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教学难点液体内部压强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法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客观讲授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烧杯、底部和侧壁开口的玻璃管、水槽、塑料保鲜袋、橡皮膜、水槽、塑料保鲜袋、U形管压强计、不同形状带刻度的容器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观看了航 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的授课,大家一定感觉很精 彩很难忘吧?其实,我们国家不止在航天方面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深海潜水方面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下面我们来一起来看关于我国蛟龙 号潜水器突破7000米深海潜水的报道。 (播放视频) 师:好,视频已经看完了,那同学们有没有 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潜水器潜入海底有一 定深度的限制,为什么不能再潜入更深的海域 呢?这和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来学习第六章第三节液体内部的压强。 (板书:6.3 液体内部的压强) 观看视频 接受熏陶 思考问题 进入状态 既能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 望,又能培 养学生的民 族自豪感和 自信心 实验演示 观察体验 师:大家看,这是一个空烧杯,现在我把它 放在桌面上,烧杯会对桌面产生压强吗? 师:为什么呢? 师:很好!现在我往烧杯中倒入一些水,同 学们想一想,水会对烧杯底部产生压强吗? 师:对,因为水受到重力对杯底也会有压力, 从而产生压强。 师:我们知道,水和烧杯是不同的,烧杯有 固定的形状而水没有,水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 生:会! 生:烧杯由于受到 重力会对桌面产 生压力,进而产生 压强。 生:会! 液体内部 有压强 活动Ⅱ 学生实验1 情景Ⅲ 演示实验2 提出猜想 情景Ⅱ 演示实验1 活动I 体验 情景I 多媒体展 示 液体压强 初步规律 活动Ⅲ 推导公式 活动Ⅵ 应用

专题五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培优、补偏通用)

专题五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一、知识点总结 1、压力和压强 (1)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的公式: p=F/S (在都使用国际单位制时,单位是Pa) (3)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此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4)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处,液 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3、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 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4、关于两个压强公式的使用。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固体压强的计算 1、将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0.05m2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 面积为0.8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取g=10N/kg)( ) A.2.5 Pa B.25 Pa C.40 Pa D.400Pa 2、一本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年级物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它平放在水平桌面 的中央,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00cm2,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A.6Pa B.60Pa C.200Pa D.600Pa 3、人在站立和平躺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如何变化( ) 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4、质量相同的三个正方体块,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放在水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等能力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思想教育方面,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好液体压强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科学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3.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回顾固体压强,提出设问,学生思考。 计算固体压强时,我们知道,只要某物体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就存在压强,而装有液体的容器底面同样受到液体的压力作用,因此液体对容器底面也存在压强。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面有压强呢?那么液体的压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呢? 二、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1.演示矿泉水瓶实验,得出液体对容器的侧臂和底部都有压强。 2.设问:液体内部是否也有压强? 3.教师介绍形管压强计的结构和作用。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形管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5.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6.让学生用实验得出的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去解释导课中的两种现象。 7.学生阅读“信息窗”,并解释这种现象。

8.从实验我们得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只是从定性上了解了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如果涉及到具体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同学们能不能解决?也就是说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 三、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分析与论证”。 2.引导学生进行公式推导。 3.引导学生从公式有几个物理量、是什么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间接测量、公式的变形与计算、各物理量间的正反比关系等方面来学习公式。 强调液体深度的认识,液体深度是液体内部某一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三、小结。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侧臂和底部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的各处。朝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的压强越大;当液体的深度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第2节液体压强 教师寄语:勇于超越自己,从学好每一堂课开始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4、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5、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中心任务: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大小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1.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请同学们观察右图和课本9.2—1插图,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谁完成的最快! (1)容器底部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容器侧壁的橡皮膜突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 (1)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对容器侧面产生压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方向液体的压强?

(2)如何利用液体压强计测量不同深度液体的压强? (3)如何探究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压强的大小? (4)根据图例与生活经验,你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初步总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初步学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方法。 (1)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哪些公式变形?______________ (2)水下20cm深处液体的压强有多大,试通过计算说明。 4.认识连通器 看课本相关部分,组内讨论,解决下面问题。 (1)什么是连通器?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2)连通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什么? (3)认识连通器的应用,解释船闸的工作过程。 二、合作探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和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微小压强计探头的薄膜受到_____的作用时,U型玻璃管内出现高度差,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________的大小。 (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导学案

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导学案 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中心学校:刘华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存在。②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③了解U形压强计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压强计探测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用具:去掉底部的矿泉水瓶、侧壁开孔矿泉水瓶、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 2.液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还与有关,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 二、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投影有关液体压强的图片 [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液体的压强 (1)学生探究实验:去掉底部的矿泉水瓶(如右图左),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 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瓶口相平;将水倒入这个矿泉水瓶中,请同学们做做并说 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学生探究实验: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矿泉水瓶中(如上右图),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 (1)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 (2)让学生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3)让学生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