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00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能力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2、品析文中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握课文主旨。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课文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描写充满童趣。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诵读,体会景物描写的语句和国画的独特魅力。

2、研讨法。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启发学生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加深对艺术创造的感知。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感知文意,揣摩文中精彩的文句,体会充满童趣的描写。合作探究,体会画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沈复的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学生抢答《童趣》)的确,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活动中也许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丰子恺的《竹影》,就记叙了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对中国画特质的一次体验。亲切之中对艺术也许会有深层的体悟。(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2:

(多媒体展示墨竹画和江南绿竹绕宅的风情画)同学们,请以审美的眼光去比照这富含诗意的画图,尤其是对绿竹的艺术表现的线条、色调、背景设置,这也就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去体会它的意韵和神气。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本文作者丰子恺(18 9 8〜1 9 7 5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县石门湾人。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有《子恺漫画全集》六册,散文作品主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

《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他的散文主要取材于自己亲自经历的生活和直接交往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文字明白如话,简洁老练,风格隽永,形象细腻生动,结构严谨缜密。

三、诵读感知

1、请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全文,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⑴注音:

恺(k ci )丰硕(shu b)徘徊(p S hu ci )撇(pi 0)口头禅(ch 6)参差不齐(c m c 1)惬意(qi 0)水门汀(t in g)

⑵释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2、学生速读全文,勾画关键语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情节。

教师点拨、归结主要情节:“我”和弟弟、华明日夜相聚、探讨弟弟提出的问题、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3、学生齐读课文充满童趣的前半部分。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并简要评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评述:

⑴“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运用“一盏乏了油的灯” 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中红光渐渐地减弱。

⑵“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一跳一跳”写出了霞光行将消失的动态。“不可挽救”形容夕阳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极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转的意思。“细微”是指太阳一跳一跳沉下去时跳的幅度小,变化不大,“迅速” 是指太阳下落的节奏快,速度快。

⑶“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句中的“长音阶”“短音阶”运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叶中间放出的清光。

⑷“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充满童趣。

4、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段,体会画竹的内涵。思考:文中“西洋画像照样,中国画像符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一一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5、请学生就印象深的一幅中国画(也可结合课本的封面),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独特魅力的理解、体会。

四、探究体验

1、学生齐声诵读全文后,思考:

⑴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⑵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

⑴文中“爸爸”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⑵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一种学说,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游戏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五、课堂小结

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创造;爸爸平实的语言,因势利导地讲述艺术入门一一中国画的独特内涵,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悟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六、课堂练习(分发讲义资料)

1、给加粗字注音:

惬()意丰硕()参差()()

水门汀()蘸墨()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