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组内公开课讲课稿

合集下载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恨歌》的历史背景。

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背景。

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步骤展示《长恨歌》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简介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提问:同学们对《长恨歌》有什么了解和期待?组织学生讨论并分享。

第二章:《长恨歌》第一段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一段。

分析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一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一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一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一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三章:《长恨歌》第二段讲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二段。

分析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3.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二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二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二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二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二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二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四章:《长恨歌》第三段讲解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长恨歌》第三段。

分析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4.2 教学内容讲解《长恨歌》第三段的字词和句式。

分析第三段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3 教学方法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预习第三段。

逐句讲解并分析第三段。

让学生跟读和背诵第三段。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第三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和拓展知识。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叙事诗,由白居易创作于唐代,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长恨歌》进行详细阐述。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介绍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

1.2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白居易的经历和他在政治、文学领域的贡献。

1.3 《长恨歌》创作背景:解释《长恨歌》创作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对白居易个人经历的反映。

二、诗歌结构与艺术特点2.1 诗歌结构:分析《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包括章节划分和韵律形式。

2.2 叙事手法:探讨《长恨歌》中的叙事手法,如描写、对话和抒情等。

2.3 意象与象征:解读《长恨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揭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情感表达与人物形象3.1 悲剧情感:分析《长恨歌》中所表达的悲剧情感,如爱情的痛苦和命运的无情。

3.2 人物形象:介绍《长恨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杨贵妃和唐明皇,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转折。

3.3 女性形象:探讨《长恨歌》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呼唤。

四、文化价值与影响4.1 文化价值:阐述《长恨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的意义。

4.2 社会影响:探究《长恨歌》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力。

4.3 艺术欣赏:从艺术角度欣赏《长恨歌》,探讨其音乐性、美感和艺术价值。

五、现代诠释与传承5.1 现代诠释:介绍《长恨歌》在现代的诠释和研究成果,如学术研究和艺术表演。

5.2 传承与推广:探讨如何传承和推广《长恨歌》,以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作品。

5.3 个人体验:分享个人对《长恨歌》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对其艺术价值的思考。

结论:通过对《长恨歌》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其传承和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感受到《长恨歌》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人性思考。

《长恨歌》公开课优秀获奖课件备课讲稿

《长恨歌》公开课优秀获奖课件备课讲稿

杜 牧
无一山长过
人骑顶安华
知红千回清
是尘门望宫
荔妃次绣绝
枝 来
子 笑
第 开
成 堆

。,。,
不如当此无空

及何时日复闻 他外
卢 家 有 莫
四 纪 为 天
七 夕 笑 牵
六 军 同 驻
鸡 人 报 晓
虎 旅 传 宵
生 休未 。卜

徒 闻 更 九
李 商 隐
马 嵬
愁子牛马筹柝 生州
。,。,。,

社会历史背景
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继任宰相, 更是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政治日益败坏。加 上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悬殊严重,政治、经 济、社会渐呈衰败之象。
唐玄宗曾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
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 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 力很大,起初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 功后往往入朝拜相。
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 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走到马嵬驿(今陕 西兴平),随行的将士在愤怒中杀死了杨国忠, 又逼使玄宗绞杀杨贵妃,才肯继续起行,南下 至四川。
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今宁夏境内), 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 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安庆 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 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 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 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 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安史之乱”才告 结束。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 -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 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长恨歌》全文,着重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背景、结构及诗意,培养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认识。

3. 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情感表达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长恨歌》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及《长恨歌》的创作背景。

3. 诗歌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理解诗意。

4. 意境分析:讲解诗歌中的意境,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等。

5. 修辞手法讲解:分析诗歌中的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6. 情感表达分析:讨论作者对杨贵妃的爱情、友情、同情等多重情感表达。

7.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8.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鉴赏题,讲解解题思路。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解答类似的诗歌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结构:《长恨歌》起承转合结构图。

2.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表达:爱情、友情、同情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中的意境,结合具体诗句阐述自己的观点。

2. 答案示例:答案应包括对诗句的理解、意境描绘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组织一次诗歌鉴赏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结构分析2. 修辞手法讲解3. 情感表达分析4. 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一、诗歌结构分析1. 起:诗歌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开篇,揭示故事背景,引发读者兴趣。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2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2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能够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长恨歌》所表现的爱情主题,理解爱情的美好与悲剧;(2)体会作者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3)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分析《长恨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3)解读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2)对爱情主题的深入理解;(3)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恨歌》的背景、诗歌形式及艺术特色;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读《长恨歌》的爱情主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王之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3. 课堂讲解:讲解《长恨歌》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及爱情主题;4. 分组讨论:分组合作探讨,《长恨歌》中爱情主题的表现及意义;5.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恨歌》的爱情主题及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长恨歌》的内容,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2. 选取一首古典诗歌,分析其意象和象征手法;3.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短文,可以从爱情、人生、社会等角度进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长恨歌》的理解程度及文学鉴赏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探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长恨歌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促思,以品带读,以赏提高诵读能力;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对李杨爱情的同情,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复杂历史的辨别能力,激发对经典诗歌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难点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音读、情读、研读、品读;讨论,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2.课前导学案布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你对《长恨歌》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段抒情文字,一幅图画,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读等。

上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或投影上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要完成这个题,得先看诗,读诗,品诗。

看诗,读诗,品诗,就是一个相当好的整体感知的过程。

把学生直接引导到作品的面前,用他们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我相信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也一定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精彩品读。

二、导入白居易去世后,唐玄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这说明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这两首诗流传甚广。

一千多年后,它们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动人的魅力。

究其原因,主要在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们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

也许,唯有这绵绵“长恨”,才是真正的永远。

三、朗读感悟。

1.听多媒体录音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跟读诗歌。

四、整体感知1.我们要求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对诗歌的理解,现在就请大家秀秀自己的风采。

有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有同学展现了他自创的画作,有同学来了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还有同学自编自唱了一首歌。

长恨歌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长恨歌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长恨歌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恨歌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恨歌说课稿1我说课的篇目是《长恨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歌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长恨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歌,并且作为这一单元的赏析示例,可以说是这个单元最重要的一篇诗歌,我们应该精讲细讲,既要从诗歌本身出发,又要兼顾高考中的一些考点,并且学会运用“知人论世”来分析诗歌的主题。

这篇诗歌是白居易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对李、杨真挚感人爱情的描写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代文化的博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气度。

二、说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随着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作为普通班的学生,全班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多小易、少大难。

同时,虽然是普通班,还是有一些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应该再设置一些提高思维能力的问题,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学生之前学习过《琵琶行》,因此对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一定的了解。

如“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也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格的提升。

选修课程同样指向这一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从本节课的特点和高二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

这首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爱恋和最终的离别,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长恨歌》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

1.2 作品创作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官场上屡遭挫折,因而创作了许多抒发情感的诗歌。

1.3 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故事: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宠妃,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最终却因政治斗争而分离。

二、诗歌结构2.1 诗歌体裁:《长恨歌》是一首长诗,共有约300多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

2.2 诗歌章回结构:诗歌分为五章,每章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不同情感和遭遇。

2.3 诗歌意境:诗歌以长恨愁绪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

三、诗歌语言特点3.1 抒情性强:《长恨歌》以抒发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感慨为主要目的,语言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

3.2 意境深远: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营造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3.3 音韵优美:白居易擅长运用音韵和节奏,使诗歌的韵律优美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四、诗歌主题思想4.1 爱情与离别:《长恨歌》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痴迷和对离别的痛苦。

4.2 人生与命运:诗歌通过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遭遇,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4.3 忧国忧民:白居易在诗中还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现实。

五、诗歌艺术价值5.1 文学价值:《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情感价值:诗歌通过对爱情和离别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情感和人生的共鸣,具有深刻的情感价值。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篇:《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长恨歌》教案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

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文体介绍“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背景介绍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

试为歌之。

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

歌既成,使鸿传焉。

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

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陈鸿《长恨歌传》)三、赏析诗歌1、听朗读,梳理内容⇓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逃难途中,玉环被杀:渔阳鼙鼓动地来……不见玉颜空死处⇓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见课件)3、解题:《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歌》白居易 (公开课课件)

《长恨歌》白居易 (公开课课件)

点题结篇
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动作描写,对比手法
“梨花一枝春带雨” -----写出她的凄美、哀怨
清平调三首 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
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长恨之原因: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 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 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 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思考与练习
1.如何评价《长恨歌》的主题?为什么? 2.你认为此诗最美在那些方面?为什么? 3 .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 节,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解题
长恨歌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怎么表现恨?
第一部分: 淫欢倾国
思得倾国
玉环入选
第二部分: 妃死恨生
弃都避难
别生离死
第三部分: 思恨无期
生者相思
(马嵬徘徊、 睹物思人、 孤灯难眠)
道士觅魂
(遍求不见 忽闻太真)
沉溺欢爱
酿成倾国
(春寒赐浴、淫欢忘政、
杨妃专宠、兄妹列土)
征途肠断
死者相思
(金阙魂惊 仙山寄词)
内容小结
谁恨: 唐玄宗和杨贵妃 恨什么: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 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为什么恨?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叙述杨贵妃的一生,展现了唐朝的兴衰和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长恨歌》的诗歌结构、艺术手法、情感表达、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正文内容:1. 诗歌结构1.1 对仗:《长恨歌》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手法,使诗歌的韵律更加优美。

1.2 押韵:诗中运用了平仄押韵,使整首诗具有韵律感。

1.3 长句使用:《长恨歌》采用了长句的形式,使诗歌更加流畅。

2. 艺术手法2.1 比喻手法:通过生动的比喻,诗中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和魅力。

2.2 对景写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突出了杨贵妃的娇美和身世。

2.3 对白描写:诗中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杨贵妃与皇帝之间的情感纠葛。

3. 情感表达3.1 爱情的悲剧:诗中通过描写杨贵妃与皇帝的爱情,展现了杨贵妃最终的悲剧命运。

3.2 杨贵妃的痛苦:诗中描绘了杨贵妃被囚禁、被贬官等遭遇,表达了她的痛苦和无助。

3.3 帝王的矛盾心理:诗中展现了皇帝对杨贵妃的爱恋与权力的矛盾,表达了他的内心挣扎。

4. 历史背景4.1 唐朝的盛世:诗中描绘了唐朝的繁华和富饶,展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4.2 杨贵妃的影响:杨贵妃作为唐玄宗的宠妃,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4.3 宦官的权力:诗中揭示了宦官的权力膨胀,对唐朝政治产生了负面影响。

5. 文化内涵5.1 唐朝文化:通过描绘唐朝的文化繁荣,展现了唐朝的文化底蕴。

5.2 儒家思想:诗中融入了儒家思想,强调了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5.3 爱情观念:通过杨贵妃与皇帝的爱情,探讨了爱情的价值和限制。

6. 现实意义6.1 反思权力滥用:通过描写杨贵妃的命运,反思了权力滥用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破坏。

6.2 弘扬文化传统:《长恨歌》通过展现唐朝的文化和思想,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6.3 探讨爱情与人性:诗中揭示了爱情与权力、欲望之间的矛盾,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

总结:通过对《长恨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歌结构的优美、艺术手法的巧妙、情感表达的深刻、历史背景的丰富、文化内涵的深远和现实意义的重要。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让你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古代文化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让你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古代文化

(本文仅为生成文章,如有需要,请勿抄袭)引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在学习古代文化时,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而《长恨歌》就是其中一篇经典的诗词作品。

在公开课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长恨歌》的古代文化?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长恨歌》公开课的教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古代文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恨歌》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深入探究《长恨歌》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

3、通过学习《长恨歌》的古代文化,增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探究《长恨歌》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2、分析《长恨歌》中的文化内涵;3、深入理解《长恨歌》中的美学价值;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2、如何引导学生找到《长恨歌》中的美学意义;3、如何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四、教学准备1、《长恨歌》的诗词原文;2、相关古代文化知识材料;3、画板或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小组讨论法3、情景模拟法4、互动体验法六、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给学生放一首慢节奏的 Pipa 演奏(一种中国传统乐器),并播放《长恨歌》的诗歌原声,让学生进入一种中国传统的艺术氛围中。

随后,讲述《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如:唐代皇帝唐明皇情牵杨贵妃的事情,并让学生感受唐代皇帝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二、文化探究环节提问学生,什么是“长恨歌”?为什么这首诗被誉为诗史上的佳作?引导学生探究《长恨歌》中的古代文化,如宋玉、兵车、征途、游仙、灵修等词语都与古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学生注意细节,找到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随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探究《长恨歌》中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三、感受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演绎,模拟唐代宫廷中的恋爱场景,并让学生亲身感受唐代美学文化。

随后,让学生到室外,学习中国传统的扇子舞,并将扇子作为舞蹈的道具,展现学生的优美舞姿。

《长恨歌》 说课稿

《长恨歌》 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恨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以及爱情的悲欢离合。

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教材中,《长恨歌》被列为重要的古典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和诗词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长恨歌》这样篇幅较长、内涵深刻的作品,学生在理解和把握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对于历史背景和诗歌的深层寓意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重要的字词和典故;能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体会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情节的曲折、语言的优美。

2、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理解诗人对爱情与历史的复杂情感。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典故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长恨歌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长恨歌说课稿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长恨歌》讲课稿西安交大附中高彦各位老师,我今日讲课的篇目是《长恨歌》。

我的讲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教课理念、教材剖析;第二部分说教课目的、重难点和教课程序;第三部分说教法和学法;第四部分说教课评论。

第一部分一、教课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突出重申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及整体素质,重视培育学生的优秀个性,形成奋斗向上的人生态度,再次明确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他们自我发展方向的不同。

二、教材剖析《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交口称赞的名篇,是他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是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示例课,重在起示范作用,为学生在自主赏析中的学习供给参照借鉴。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华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怀联合的手法,表达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惨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反叛葬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其实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依据当时人们的传说,邻居的歌唱,从中蜕变出一个盘旋波折、委宛动人的故事,用回环来去、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唱出来。

因为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切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学习本诗,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经过作者对李、杨诚挚动人爱情的描绘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文化的广博,培育学生拥有广博的心胸。

三、学情剖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必修课学习,累积了必定的文学知识和字词知识,跟着认知能力的渐渐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必定的深度,所以他们需要更大的学习空间来知足学习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的个性和专长,面对丰富的选修课程,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获取亘古未有激发。

学生在必修中学习过《琵琶行》,所以关于作者的经历、地位及文学主张有必定的认识。

2024《长恨歌》说课稿范文

2024《长恨歌》说课稿范文

2024《长恨歌》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恨歌》,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长恨歌》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文诗,以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同时反映了唐朝盛世的辉煌和后来的衰落。

这首诗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长恨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古文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长恨歌》,让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难点是:独立分析古文的意境和文化内涵,提取并运用关键词语。

二、说教法学法针对古文诗的教学,我将采用传统文学教学法和思维导图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1. 传统文学教学法:通过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思维导图学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归纳诗歌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文本材料,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扩展阅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和背景。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 导入与预习我将通过导入与预习环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思考。

例如,我可以引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唐朝盛世的魅力和爱情的悲剧,进而引入《长恨歌》的学习内容。

2. 阅读与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牧的生平,然后通过整体阅读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1.2 学生互动:请学生简要介绍他们对《长恨歌》的了解,以及他们对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1.3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背景及文学价值,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师讲解:《长恨歌》共八百余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安史之乱、杨贵妃的离世以及唐玄宗的思念。

2.2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结构特点,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2.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诗歌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教师讲解:《长恨歌》主题是“长恨”,反映了人类对爱情永恒的追求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3.2 学生互动:请学生谈谈他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以及他们在诗中找到的证据。

3.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恨歌》的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能力。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师讲解:《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2 学生互动:请学生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并分享他们的见解。

4.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修辞手法的认识。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恨歌》的背景、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希望同学们能够基础上深入阅读这首诗。

5.2 学生反馈: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本节课的收获,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他们对《长恨歌》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诗歌翻译与解析6.1 教师讲解:《长恨歌》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意,教师将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进行翻译与解析,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

6.2 学生互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翻译和解析诗中的重要句子,分享他们的理解。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

《长恨歌》说课稿引言概述:《长恨歌》是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唐朝的兴衰变迁。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之一。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从诗歌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文学价值和教学意义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昌盛,文化艺术繁荣。

1.2 白居易的生平: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经任宰相,后因得罪权贵被贬谪至州县。

1.3 《长恨歌》创作背景:白居易在贬谪期间,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感到深感欷歔,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二、主题内容2.1 描写爱情惨剧:《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惨剧为主线,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爱和最终的离别。

2.2 反映政治兴衰:诗中还描绘了唐朝的政治兴衰变迁,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思量。

2.3 借古讽今:白居易通过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借古讽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反思。

三、艺术特色3.1 优美的语言:《长恨歌》运用了优美的辞藻和抒情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国家的深情追忆。

3.2 叙事手法:诗歌采用了长篇叙事的形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3.3 意境深远:《长恨歌》通过对爱情和国家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量。

四、文学价值4.1 代表作品:《长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4.2 影响深远: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4.3 艺术成就:白居易通过《长恨歌》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艺术成就,使其成为唐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五、教学意义5.1 培养学生情感:通过学习《长恨歌》,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讲授《长恨歌》这首古典诗歌。

我们将介绍诗歌的作者王之涣,以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然后,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包括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长恨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正确地朗读《长恨歌》。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理解其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恨歌》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长恨歌》全文打印稿3. 词典4. 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长恨歌》的朗诵视频,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1) 介绍《长恨歌》的作者王之涣,以及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 逐句解析诗歌的内容,包括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3)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其艺术价值。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谈他们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4. 练习:让学生齐声朗读《长恨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板书设计《长恨歌》作者:王之涣历史背景:唐朝诗歌结构:X韵律:X意象:X主题思想:X艺术价值:X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将《长恨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2.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长恨歌》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恨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将《长恨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长恨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是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诗歌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

了解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诗歌的结构是指诗歌的整体布局和组织形式,《长恨歌》采用了严格的格律诗形式,遵循平仄、对仗等原则。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

2024年《长恨歌》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长恨歌》一课。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全文阅读、词语解析、诗句赏析以及背景文化了解。

具体章节为《唐代诗歌》《长恨歌》。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词语、句式及诗歌结构;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能力;3. 了解《长恨歌》的背景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长恨歌》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

重点:词语解析、诗句翻译、诗歌背景文化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恨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长恨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词语解析: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4. 背景文化介绍:介绍《长恨歌》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5. 诗句赏析:挑选经典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长恨歌》的赏析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诗句理解和赏析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8.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长恨歌》2. 生僻字词解析3. 诗句赏析4. 背景文化介绍七、作业设计(1)翻译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2)赏析诗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答案:(1)春夜短暂,太阳升高后,君王不再早朝。

(2)天长地久也有尽头,但这份悲伤却永无止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深入理解与赏析;2. 诗歌背景文化的介绍;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引导;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

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白居易《长恨歌》优秀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

2.难点:诗歌的主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复习《琵琶行》中的名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

一.导入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

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

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作者生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

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

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

贞元十六年(800),29岁的白居易以第四名及进士第,结识元稹,遂成莫逆之交,他们被后人并称为“元白”。

32岁步入仕途,被授校书郎。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

因得罪当时的宰相李吉甫,白居易不幸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

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

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

后来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为避嫌消灾,也为消解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并且开始信佛,寻找精神倚托。

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他仍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任杭州刺史时曾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

人们为了怀念他,把这个湖堤命名为“白堤”。

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

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最突出的贡献是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他特别强调诗歌的“美刺”作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要以情动人,诗歌语言要“其辞质而轻,其言直而切”等一系列观点。

他的诗存留下来将近3000首,诗风浅切平易,广为流传的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三、创作缘起《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四.背景介绍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珪入长安,嫁与玄宗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

后为李隆基看中。

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

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

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

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

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

至陕西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

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杨时年38岁。

五、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1.学生速读诗歌,复述诗歌故事情节2.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并选了原文中一句诗来概括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板书:李对杨的宠爱)第二部分:自“鼙阳渔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板书:杨因军兵变而殒命)第三部分:自“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板书:李对杨的思念)第四部分:自“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huán),对李思念不已。

(板书:杨对李的思念)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

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画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

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第二课时导入:爱情是亘古不变永恒的主题,甜蜜的爱情人人向往,但又有多少幸运的认能够真正的拥有,并达到永恒呢,中国有梁山泊与祝英台;外国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古往今来,多少凄美的爱情故事在上演。

今天我们学习的长篇叙事诗也是关于爱情的,当爱情与政治相遇的时候,谁能胜出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恨歌》。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白居易其人以及他的诗风。

知道了《长恨歌》的故事梗概,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长恨歌》讲了那些内容。

(复述情节)六、分析赏读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诗中那些句子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参考: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夸张,对比,手法,写出了杨玉环倾城倾国的美貌。

(手法作用要讲,让学生写出答题模式)“梨花一枝春带雨”写出了杨贵妃的凄美,哀怨。

2、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

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

3、作者渲染杨玉环受宠的用意是什么呢?杨玉环的美貌;唐玄宗的重色误国;乐极生悲,因爱生恨,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

在他们缠绵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就是安史之乱,在他们逃亡的过程中,受六军逼迫,在马嵬驿,杨玉环香消玉损。

年仅38岁,追随李17年。

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2. 分析课文第二.三部分。

4.面对着倒在血泊中的杨玉环,有什么样的动作?是什么心情?哪句可以表示出来?”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你不是杨贵妃,我不是唐玄宗,但我们都走不过宿命的马嵬坡。

”5.第三部分中找出诗中描写唐玄宗在杨玉环死后的心情的句子,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它们用到了一些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学生寻找,谈论。

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插了一句,“郭敬明好像有一句话,物是人非是汉语中最狠毒的词语,轻轻四个字,就把一切都改变了。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句还有:蜀江蜀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

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6、通过我们以上的赏析,作者是把唐玄宗作为一个普通人来写,他对杨玉环念念不忘,可以看出,他对爱情非常的,真诚,执着(板书)7、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8、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杨玉环是个(痴情,忠贞)之人。

文章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束。

七、分析主题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的意思是长久的遗憾。

(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