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微博原理基础简答题整理

微博原理基础简答题整理

微博原理基础简答题整理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其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

微博客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时思想和最新动态,而博客则更偏重于梳理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所见、所闻、所感。

因微博而诞生出微小说这种小说体裁。

微博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

1、微博具有强大整合功能。

微博作为网络媒介传播的一个方式,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微博的开放式的平台实现了对其他信息传播渠道的整合。

在微博的传播信道上,国内的微博基本上可以通过网站、社区、论坛、短信、手机上网、即时通讯工具等多元化方式来传播信息。

2、微博的整合功能带有交互化、立体化。

微博能够把信息快速的传播给受众,受众也能够快速的对信息进行反馈,微博在本质上是社交网络的一种形式,微博为用户提供一种新的社交平台,微博在除了发布咨询之外,还具有社交的交友、分享、互动等重要功能,这也满足了在网络时代下,人际交往困难人群的需要。

微博具有交流快捷性,能够快速、灵活、多样化、简便的让人们交流,并且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让人们的信息交流不能够深层次展开,人们的社交需要的是表层化、快捷化的方式。

而现代生活的压力增长,也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情绪需要表达、传递、分享,微博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让人们能够实现这一需求。

通过微博的信息沟通,人们实现了人际互动、信息传播,满足了人们的交往、社交、自我表现需求。

3、多级传播、交互性传播结合。

微博具有的强大的社交功能,能够让信息通过多级传播扩散,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用户在微博这个开放的空间里面都有机会成为微博上备受关注的主角,参与微博的人群层次上非常广泛丰富。

微博整合了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让微博上的信息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好友、亲人能够看到,而且能够让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加入到个人的微博之中来,用户通过微博能够很容易找到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信息的认可度也得到增强,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用户的互动,提升了微博的活跃度。

4、门槛低、简单便利。

微博简介ppt

微博简介ppt

四、微博信息内容的特点
➢信息丰富多样化 ➢效率高、速度快 ➢价值和深度较低 ➢信息量小,便于记忆和理解
五、微博传播模式
1、裂变式传播 2、蒲公英式传播 3、节点式传播 4、病毒式传播 5、HUB式传播 6、双星子式传播
1、裂变式传播
个人的微博,经过粉丝、粉丝的粉丝的反复转发, 传播速度快的一种传播方式。
用户使用微博的频次
16.20%
26.90%
系列1
41.70%
最新数据显示,媒体使用微博的用户大约有5000多万人次,
2、使用微博方式分析
约六成的用户主要是利用电脑登录网页来使用微博;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机相关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和使用微博的 用户将会越来越多。
微博的即时自媒体的特性与手机的方便、及时等特性结合起来,将能带 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6、微博用户关注的内容分析
其中行业家、名人比例靠前,获取行业信息与企业信息的动机明显。
女性用户关注生活点滴、朋友、心情状态、社会热点、名人动态与
观点;男性更加关注社会、政治、人文话题、行业专家和与事业相关的 内容。
在微博资讯内容方面, 高中/中学以下学历的微博用户较多关注
明星偶像,而硕士/博士学历的则更关注业内专家。
5、HUB模式
由一个核心账号统领各分属账号,分属账号之间是 平等的关系,信息由核心账号放射向分属账号,分属 账号之间信息并不进行交互,这类企业集团账号的构 建模式称之为HUB模式。
6、双星子模式
企业拥有官方账号,但同时企业领导人账号也起到较 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信息会因为被企业领导人账号转发 后起到和企业官方账号相同,甚至于更强的传播效果。这 种传播模式可称之为双子星传播。
男性则更注重交流工作、学习心得,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其更关注 事业发展。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

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交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作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微博平台之一,其海量的用户数据以及强大的社交关系网络,为研究社会关系、用户行为、话题热度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对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研究进行探讨。

一、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基础原理微博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可以通过用户之间互相关注来建立,同时用户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等操作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针对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建立用户关系矩阵。

将用户之间的关注行为转化为用户关系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表示用户之间的关注情况。

2、求解用户近邻矩阵。

根据用户关系矩阵,可以求出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每个用户的近邻矩阵,用于表示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

3、进行社区发现分析。

将用户近邻矩阵输入到社区发现算法中,可以自动将用户划分为若干个社区,从而为用户分类、行为分析等提供依据。

4、计算用户中心性指标。

通过计算用户中心性指标(如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可以分析用户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二、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应用场景基于微博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用户分类分析。

通过对用户社交行为和社交网络进行分析,可以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比如活跃用户、潜在用户、新用户等,从而为精准营销和用户管理提供依据。

2、舆情传播分析。

通过分析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可以了解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路径和影响力,进而对舆情的发展趋势和传播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

3、社会关系网络优化。

通过对微博社会网络的分析,可以发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社会网络存在的问题,比如社交黑洞、孤立用户等,从而为社会关系网络的优化提供依据。

三、微博社会关系网络分析的局限性尽管微博数据庞大、分类丰富、更新快速,但其社会关系网络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数据采集和处理难度较大。

社交媒体平台的原理与应用

社交媒体平台的原理与应用

社交媒体平台的原理与应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交媒体平台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快速地发展和壮大,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和交流。

本文将介绍社交媒体平台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革和影响。

一、社交媒体平台的原理社交媒体平台是指一个能够让人们在网络上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分享信息和交换意见的平台。

它们通过技术手段提供在线服务,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

社交媒体平台的基本原理是用户生成的内容,故而用户本身就是厂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平台也需要考量多维度的因素以确保其营收,例如用户增量、广告流量、数据统计等。

社交媒体平台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让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并将其内容公开或共享给其他用户。

二是通过个性化推送或搜索引擎提供感兴趣的内容给用户。

这两种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平台都会根据用户生成的内容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然后通过算法将合适的内容交给符合这个内容兴趣标签的用户。

在平台上发生交互活动、数据的生成、分类和推送,都需要使用大量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

社交媒体平台需要依靠云计算和高速网络才能够快速地获取、处理和分发这些数据。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还要为其服务器和系统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和存储措施。

二、社交媒体平台的应用1.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一种网络社区,它通过用户之间的真实关系和兴趣相同性进行组织。

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编辑资料、发布动态、交流社交关系等。

同时,这个平台还支持建立兴趣小组、社区等,吸引共同兴趣的人加入参与。

社交网络平台最通用的应用有微博、Facebook、Instagram等。

社交网络平台被广泛运用于商业行为、公共治理、媒体传播和社会互动等领域。

它可以提供个性化的交流服务,精确地将信息传达给与之相关的用户让特定的信息得到推广。

此外,社交网络平台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并分析用户的数据,为公司进行精准营销和品牌打造提供数据支持。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中的正能量
提升微博在社会管理 中的正能量
◎ 向 骏 向福明
摘 要:近几年来 ,一种1 4 0 字的微博文字应用 ,正悄然改变着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的治理方式。本文 通过介绍微博 的诞生和传播原理、微博 区别于传统媒体 的传播速度 快、覆 盖面广 、社会动 员力强等特性 ,以
及微博不 良信 息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 、造成舆论失控 、导致谣言泛滥等不利因素 ,提 出在现 实条件下完善 网
T w i t t e r 的英文原意 为 “ 小 鸟的叽 叽喳 喳声” ,用户

前端 的微博产 品 ,截  ̄ i 5 2 0 1 2 年底 ,新浪微博 的注册 用 户 已超过 5 亿 。其架构 首先是对 事件有 一个简单
5 5—
的描述 ,然后是一些知识性 的介绍 ,接 着是 大家随 粉丝路径[ 2 】 。研究人 员发现 ,当微博粉丝超 过 1 0 0
近几年来 ,一种仅仅1 4 0 字的互 联网文字应用 , 正悄然改变着 民间的生活方式和官方 的治理方式 ,
能用 如发 手机短信 的数百种工具更新信息 。微博 的 出现 ,突破 了过 去的信息传播方 式 , “ @”这样 简
这就是微博客 ,简称微博 。微博是 目前最具特色 的 单 的形 式使 无 数 的信息 结点 成 了 网络 ,形成 了社
息交互 、草根化等 鲜明特 点 ,赢 得了广大网 民的青 都市报 ;粉丝超 过 1 0 0 万人 时 ,就相 当一份全 国性
睐 。2 0 1 3 年4 月9日,中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 报纸 ;粉丝超过 1 0 0 0 万人 时 ,就相当一家知名电视 互联 网信息 办公 室副主任钱小芊在第六届 中美互联 台 ;粉 丝超过一亿 时 ,则相 当于C C T V 。微博时代创 网论坛上透 露 ,截 至2 0 1 2 年底 ,中国微博用户规模 新 了社会动 员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

基于微博信息热度评价与预测分析

基于微博信息热度评价与预测分析

基于微博信息热度评价与预测分析基于微博的信息热度评价与预测分析摘要微博已成为时下非常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一个庞大的关于信息分享和话题交流的平台,在人们线上社交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所以本文通过了解微博的热度机制进而研究微博热度和预测微博的热门程度,本文研究内容对于监控预测微博舆情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爬取工具的选取,随后通过分析信息传播特征,从微博的用户、内容与传播三个方面提炼影响微博热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取关键指标建立热度体系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微博热度评估模型,得到各微博信息维度表达式以及热度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对其结果进行排序和对比,发现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表明本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随后又提出了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话题热门程度预测模型。

构建出话题热门程度的时间序列模型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依照优化后的预测模型,完成了对话题热门程度值的预测。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话题热门程度预测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话题热门程度的变化趋势,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微博平台中,任何用户都可以自由发布内容,还可以对其他用户发送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并转发,另外由于近些年视频信息传播愈发火热,图像处理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传播信息鱼龙混杂,可靠程度有待考量,于是了解微博的热度机制并对微博热度进行评估与预测,对于监控预测微博舆情,推动传播真实有效信息,营造活跃健康的社交平台具有重要作用。

1.1.2研究意义在微博信息热度评估中,曝光度高、阅读数量或者互动数较高的内容信息比较容易成为热门微博,平台中包括“热搜排行榜”和“热门话题”等对每位用户进行推送,还会根据热度大小对热门微博的内容进行排序。

本文在分析了影响热门微博传播的一些因素之后,拟建立热度评价模型与热门微博预测模型,通过计算热门微博的热度与热门程度的变化趋势,来对话题热度的监控与预测,从而可以更加有效的缩小平台的负面信息与虚假信息的传播范围,使大众浏览到更多真实可靠的时政信息。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北理工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北理工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第一章引言当我们访问某一个Web网站时,当我们拨打移动电话或交手机话费时,当我们QQ聊天时,我们在SNS网站偷菜时,当我们用微博分享新闻时,当企业领导在ERP平台查看报表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离不开计算机屏幕后面的通信技术。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未来的软件很少能够离开网络通信技术的——就像一棵大树,决定花叶鲜亮的事深埋地下的根——同样,没有网线,QQ就不是QQ了。

不懂,甚至夸张一点说,不精通网络通信的程序员,是无法开发出优秀的应用软件的!除非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只是浮于表层!而TCP/IP是网络通信的精要。

计算机通信只是一种技术,但人们对通信方式的要求却有不同点和侧重点。

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其发展的路线。

1.1 Web发布打开计算机,大多数人的第一动作是通过浏览器打开一个Web页面,浏览器就与Web服务器进行了通信,接收Web服务器上的内容,显示为一个页面供你阅读。

Web网站的流行造就了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兴起。

在互联网上,你可以看到别人为你编辑好的内容,通常你看到的如图1所示的新闻网站就可以将其理解为广播式通信。

图1.1 新浪新闻网站首页1.2 BBS论坛任何人都可以在BBS中提出自己的一个话题,一群人围绕这个话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户不但接收到了信息,还体验到了制造信息的快感。

BBS始终是以“话题”为中心的,发贴多的和发贴质量好的用户就有机会变成“版主”——掌握言论生杀大权。

如果你发表的不合论坛口味的内容,就会被“关小黑屋”;如果你的长篇大论确实很精彩,更多的也只是为论坛添彩而已。

总之,在一个BBS论坛中,你很难体会到个体独立的内容的价值。

图2所示为学校飞翔论坛的首页。

图1.2 飞翔论坛首页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网名成为互联网世界响当当的名号,就必须自立门户,写自己的Blog!1.3 Blog写作Blog这个概念刚兴起时,很多人感觉进入了一个自由新世界——我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由地表达自己——如果你想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就得拼命地表达(表现)自己。

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网络舆情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舆情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舆论,它可以对个人、组织、政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网络舆情的分析和应对成为了新时代必备的技能。

一、网络舆情的原理网络舆情的产生是由于网络传播的高速性和匿名性,使得传统的舆情触发机制被打破。

在网络的环境下,舆情会迅速传播,并获得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尤其在社交网络上,因为大多数人在社交网络平台上都有一定的社交关系,因此,消息会通过朋友圈、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使得舆情能够迅速地扩散出去。

同时,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具有匿名性,使得一些人敢于发表激烈言论,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二、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旦网络舆情出现,就可能引发很多的反映和事态。

例如,2018年一系列地铁安检出现问题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从网络舆情分析来看,网络上的负面评论和舆情参与者的热度一度达到了高峰,这些反应都引起了地铁公司的重视,而后的改革和改善都是受到了网络舆情的推动。

三、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情分析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分析网络上的舆情信息,以获取对舆情形势的判断和预测。

网络舆情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1、内容分析针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关键词、主题和情感等信息,从而了解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和趋势。

2、传播路径分析通过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了解信息的源头、舆情参与者等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而确定网络舆情的形势和未来趋势。

3、社会网络分析通过分析网络中的社交关系和用户的行为模式,了解在网络舆情中谁是权威人物,谁具有影响力,以及他们对舆情发展系数的影响。

四、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在网络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各个领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因此,需要在舆情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有效遏制舆情的发展。

1、建立应急机制在发现舆情时,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处理,以及制定应对措施。

微博数据 分析

微博数据 分析

新媒体数据分析答:所谓系统集成(SI,System Integration),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

系统集成可分为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两大类。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

2、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定义。

答:所谓网络系统集成,是指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等组织成为一体,使之成为能够满足设备目标并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过程。

3、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是借助于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以构成智能建筑BA(Building Automation,楼宇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和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通信自动化)三大要素作为核心, 将语音、数据和图像等信号经过统一的筹划设计综合在一套综合布线系统中, 并通过贯穿于大楼内外的布线系统和公共通信网络为桥梁, 以及协调各类系统和局域网之间的接口和协议, 把那些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 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什么是安防系统集成?安防系统包含哪些子系统?答:安防系统集成(Security System Integration)是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安全防范管理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通信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将相关设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安防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电子巡查、一卡通、停车管理、消防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

5、试描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原则。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一、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它是web2.0新兴起的一个表现形式,也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人们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网络工具。

微博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一)传播主体多中心化微博网站更注重宣传的就是网络中那些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思想观点,而那些不被重视的沉默大多数所发表的内容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

微博写作中,基于门槛极低的信息发布平台,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个性化的用户汇聚了庞大的内容生产,同时这些内容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分享,一种新的网络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传播的中心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而是更多的用户。

微博用户通过相关服务,把自己每天的琐碎心情发送到网站平台和朋友手机终端。

发送的信息可以是群发也可以是点对点的私信。

这样,每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无论是国外的twitter还是国内的新浪微博等微博网站,它们的传播渠道都不仅仅限于网络。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彩信、MSN、或直接登录网站等各种传播手段来即时记录点滴瞬间,实现了全息发布方式。

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这里引进物理学的核裂变原理,提出过传播裂变的理论假设。

“链式反应”和有临界点(Critical)的“中子”是裂变发生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

微博的“分众传播”自然带来“链式反应”,而带有临界点的“中子”,即信息从聚合到裂变的关键,是引爆性话题。

(三)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现场性微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其内容的“微”,用户每次发布的内容不得多于140个字符。

微博应用实现的技术原理

微博应用实现的技术原理

微博应用实现的技术原理1. 概述微博应用是一种基于社交媒体的平台,允许用户在其上发布和分享短文、图片、视频等内容。

微博应用实现的技术原理包括前后端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微博应用实现的主要技术原理。

2. 前端技术2.1 HTML/CSS前端页面使用 HTML 和 CSS 技术来实现用户界面的展示和样式的定义。

HTML是用于构建页面结构的标记语言,CSS 是用于页面样式设计的样式表语言。

这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微博应用用户界面的布局、颜色、字体、图标等的定义。

2.2 JavaScriptJavaScript 是一种脚本语言,常用于实现网页的交互功能。

在微博应用中,JavaScript 可以用于实现用户在页面上的操作,如刷新、点赞、评论等。

通过与后端服务器的数据交互,JavaScript 可以动态地更新页面上的内容。

3. 后端技术3.1 服务器微博应用的后端使用服务器来处理用户请求和相应的数据处理。

服务器可以是常见的 web 服务器软件,如 Apache 或 Nginx。

服务器能够接收来自前端的请求,并将请求交给后端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3.2 后端框架后端框架是一种用于快速开发 web 应用程序的软件框架。

在微博应用中,后端框架负责处理用户请求、数据处理、用户认证等任务。

常见的后端框架包括Django、Spring、Ruby on Rails 等。

3.3 数据库微博应用需要将用户的发布内容、关注关系、用户信息等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数据库选择包括MySQL、Oracle、MongoDB 等。

数据库可以通过 SQL 或 NoSQL 的方式来操作和查询数据。

4. 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4.1 文件存储微博应用中的图片、视频等媒体文件需要进行存储。

可以选择将这些文件存储在服务器本地文件系统中,也可以选择将其存储在云存储服务中,如 Amazon S3、阿里云 OSS 等。

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分析与预测研究

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分析与预测研究

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分析与预测研究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

许多人会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各种情感和观点,这导致微博上的舆情变得复杂,舆情的预测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分析与预测研究。

一、情感分析的概念和原理情感分析,英文名称叫做Sentiment Analysis,是指对文本进行情感倾向分析的技术。

在这个技术中,文本可以是一条微博、一篇新闻或者一篇评论等形式。

情感分析的原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模型,对文本中的情感进行分类分析,最终得到正面、中性、负面情感的程度。

情感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解决文本主观意见的识别和分析问题,让我们在了解舆情变化和分析用户情感时更加准确、可靠、高效。

二、微博舆情分析的意义和必要性微博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媒体,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用户发布各种各样的微博,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用户情感和观点。

微博上涌现的各种舆情,既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决策,也会对政府和企业的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

舆情分析能够帮助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更好地理解社会态势和舆情趋势,以更有针对性、更加准确的方式做出反应,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做好风险预防和管理。

三、基于情感分析的微博舆情分析和预测方法1.数据采集对于微博情感分析和预测,数据的采集极其重要。

一方面需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微博数据,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微博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微博的官方数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或者自建数据爬虫。

2.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微博舆情分析和预测最关键的一步,情感分类器的优劣将会直接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度。

情感分类器一般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表情向量空间中,从而对新的微博进行分类。

3.舆情分析舆情分析是指通过对微博情感的分析,对舆情危机进行处理。

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基于传播模型的转发网络分析、基于聚类算法的舆情主题挖掘分析等。

4.舆情预测舆情预测是指通过对过去的舆情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的舆情走向。

新浪微博数据分析及社区发现方法研究

新浪微博数据分析及社区发现方法研究

新浪微博数据分析及社区发现方法研究苟良【摘要】目前随着新浪微博的普及,很多相关的研究由此展开.使用模拟登录新浪微博的方法爬取7万多用户的200多万条微博.根据用户的互动情况使用熵力模型绘制社交网络图,发现用户的互动特点.根据每位用户的微博内容,从词出发,使用TF-IDF算法计算出词权值,使用K-means算法进行聚类,找出具有不同特点的群体,分析每个群体的关键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挖掘用户群体.【期刊名称】《现代计算机(专业版)》【年(卷),期】2018(000)026【总页数】5页(P8-12)【关键词】新浪微博;社区发现;TF-IDF;K-means【作者】苟良【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目前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新浪微博成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社交工具。

在每天都产生亿级别的数据量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是一种开放的,可以快速发布信息的社交平台。

每一条信息(称为微博)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用户与用户之间存在关注与被关注的关系,用户之间可以评论、点赞、转发别人的微博,称之为互动。

目前对新浪微博中整体用户的数据研究[1-3]有很多。

在社交网络发现算法[4]中,值得一提的一类算法是凝聚类算法(Agglomeration Algorithms),这类算法是通过构建一个将小的类簇合并为大的类簇的层次树得到的多层聚类算法。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Clauset A[5]等人提出的CNM[6]算法。

随后,Yi Fan Hu[7]等人提出的Yi Fan Hu算法在用户关系上将点与线引入力学公式,进行了社交网络构图的完善。

本文从新浪微博中选择了若干用户作为种子用户,从这些种子的粉丝开始,继续爬取数据集中用户的粉丝的数据,通过此方法不断的遍历用户的粉丝,抓取了7万多用户,收集了200多万条微博。

社交媒体社交平台的工作原理

社交媒体社交平台的工作原理

社交媒体社交平台的工作原理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成为信息传播和连接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Facebook 等,提供了便捷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本文将从技术、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等方面,探讨社交媒体社交平台的工作原理。

一、技术支持:网络基础设施与数据存储社交媒体平台离不开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数据存储系统。

为了处理庞大的用户量和数据交互,这些平台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将用户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

同时,他们利用缓存技术和负载均衡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二、用户注册与关系建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首先需要注册账号,填写个人信息,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关注的人物。

通过这些信息,平台能够为用户推荐相关内容和人脉,建立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

三、信息发布与传播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发布和分享各种形式的信息的机会。

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也可以转发他人的帖子或评论。

这些信息经过平台的算法分析和排序后,被展示在用户的动态列表或推荐页上。

用户可以通过点赞、评论或分享来参与讨论和传播。

四、用户关系管理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兴趣,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人或内容,从而扩展用户的社交圈子。

平台还提供了查找好友、关注公众号、加入群组等功能,方便用户与他人建立关系、参与社群。

五、社交媒体与商业模式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用户数据和流量变现,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他们通过广告投放、内容推荐和增值服务等方式实现收益。

同时,一些平台还引入了电商功能,用户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购物、下单,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

六、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负有重要责任。

他们需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滥用,采取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同时,平台也应提供用户反馈和投诉机制,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

七、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用户需求的变化,社交媒体平台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微博中的情报学原理初探

微博中的情报学原理初探
参 考 文 献
பைடு நூலகம்
[] 李素琴 , 4 丁蔚 . 业 知 识 架 构 的 建 立 [] 情 报 科 学 , 企 J.
2 o , 0 1 :-1 0 22 ( )9 2
[] 司莉 , 5 陈欢 欢 . 内外 知 识 地 图 研 究 进 展 [] 图 书 国 J.
即时信 息传 送服 务 。 在最 初 阶段 , 项服 务 只是 用 于 这 向好友 的手 机发 送文 本 信息 ,后 来用 户无 需输 人 自
己 的手 机 号 码 就 可 以通 过 T ie wt r网站 接 收 和发 送 t
信息 。随后 , 博理 念 引入 中国 [ 微 。 T ie 从 出现至今 有 3年 多 的时 间 .而微 博在 wt r t 中国 经过 2年 多 的发 展 , 其互 动 、 因 即时 、 洁而 改 简 写着 人们 生活 的方式 。从 国外 利用 T ie 搜集 企业 wtr t 竞 争情 报 [, 微 博逐 渐 在 我 国国 家政 务 建 设 H、 3到 _ ]市 民服务 [、 共安 全 预警 [和 城市 资 源整 合 [中成 为 5公 ] 重 要 的 工具 、发 挥 重 大作 用 。甚 至 ,人 民 日报》 《 于 21 0 1年 6月 3 日发 文 称 ,0 1年 是 中 国政 务 微 博 0 21 的元 年 。 届政 务发 布微博 模式 探讨 高峰论 坛 指 出 , 首 截至 2 1 年 l 01 2月 1 日. 0 中国政务 微博 总 数 已达到 5 6 个 , 05 1 较去 年初增 长 了 7 65 %c。腾 讯微 博用 7 .8 引 户 超 过 31亿个 , . 日活跃 用 户超 过 50 0万 个 . 为 0 成 国内最 大最 活跃 的微博 平 台。 微博 用 户数 量迅 速增 长 ,仅 中 国政 务 微博 数量 较 去 年初 增长 7倍 多 _, 社会 管 理创 新 、 府 信息 9在 ] 政 公 开 、 闻舆论 引 导 、 听 民众 呼声 、 立 政 府形 象 新 倾 树 等方 面起 到 了积极 的作 用 。此外 , 微博 还在 外交 、 企 业、 科技 、 图书情报 等领 域得 以广泛 的应 用 _ l 。 1 微博 的特 性 . 2 微 博具有 移 动 网络 与互联 网相互 糅合 的典 型 特 征 , 融 合 了博 客 ( l ) 社 区论 坛 、 交 网 络 和 即 它 Bo 、 g 社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辟谣机制探析摘要:“微博控”越来越多,微博时代已经到来,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同时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杂糅的生态环境里,各种信息共存,真真假假很难分辨。

微博本身既带来谣言同时又作为辟谣工具在发挥作用。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微博中的谣言传播和辟谣机制。

关键词:微博谣言辟谣互联网数据中心近日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称,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微博用户成井喷式增长。

基于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微博迅速流行起来。

随处可见的“微博控”们造就了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速而广泛。

然而,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微博的出现为谣言提供了温床。

如今,在微博阵地上,造谣与辟谣的“战争”已经打响。

一、微博中的谣言传播种类通过搜集整理近几年的资料,可以大致得出微博中的谣言传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恶搞名人型;商业策划型;捣乱取乐型;制造恐慌型;传统媒体缺位型。

二、微博谣言传播的原因分析谣言为何“偏爱”于微博?微博又为何能成为其加速器和温床?(一)微博具有“自媒体”和“人人都是媒体”的特征,使得谣言传播四处渗透,大为方便同时,微博也改写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模式。

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中,情况则不一样。

如果普通大众需要通过传统媒体传播某种信息,需要通过多重监督和控制。

很多微博网站为了吸引人流,并没有实行“实名制”,进一步降低了普通公众进入的门槛,只要拥有一个手机或者电脑,接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博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及传播能力得到提高,使得信息流通更快、更自由。

但这些因素也同时加速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广度。

(二)微博具备免费、开放性特征如果仅仅只是传播速度快、广度宽两项特点,谣言传播并不如此可怕。

正是由于微博自身不断培育了众多传播人群,成裂变乘方倍数增长。

使用微博免费,人人可用,随处可用。

同时微博信息限定于140个字符以内,便于手机用户转发,帮助人们度过许多碎片化的时间。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的优点
1.操作简单,信息发布便捷。一条微博,最多140个字,只需要简单的构思,就可以完成一条信息的发布。这点就要比博客要方便的多。毕竟构思一篇好博文,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2.互动性强,能与粉丝即时沟通,及时获得用户反馈。
3.低成本。做微博营销的成本可比做博客营销或是做论坛营销的成本低多了。
微博营销
名词解释:微博营销是刚刚推出的一个网络营销方式,随着微博的火热,即催生了有关的营销方式,就是微博营销。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新浪,网易等等注册一个微博,然后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每天的更新的内容就可以跟大家交流,或者有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达到营销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就是新兴推出的微博营销。
4.针对性强。关注企业或者产品的粉丝都是本产品的消费者或者是潜在消费者。企业可以其进行精准营。
微博营销的缺点
1.需要有足够的粉丝才能达到传播的效果,人气是微博营销的基础。应该说在没有任何知名度和人气的情况下去通过微博营销,很难。
2.由于微博里新内容产生的速度太快,所以如果发布的信息粉丝没有及时关注到,那就很可能被埋没在海量的信息中。
10、不能只发产品企业或广告内容 有的微博很直接,天天发布大量产品信息或广告宣传等内容,基本没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微博虽然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但是绝不会加以关注。微博不是单纯广告平台,微博的意义在于信息分享,没兴趣是不会产品互动的。我们要注意活题的娱乐性、趣味性、幽默感等。
微博营销注意要点
6、善于回复粉丝们的评论 我们要积极查看并回复微博上粉丝的评论,被关注的同时也去关注粉丝的动态。既然是互动,那就得相互动起来,有来才会有往。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评论,就要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评论,回复评论也是对粉丝的一种尊重。

浅谈新浪微博的营销策略

浅谈新浪微博的营销策略

浅谈新浪微博的营销策略摘要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交通交流工具;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

在现今社会,微博发展十分迅速,其实用价值也越来越显现。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网推出的微博服务,在全球使用最多的两家微博客的提供商分别是美国的Twitter和新浪微博。

作为中国最大的微博客之一,新浪微博的营运以及实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而其又是如何营销以及策划运营的呢?其成长潜力有如何呢?关键词:微博营销新浪微博营销策略AbstractThe bo is tiny blog, is a new type of Internet traffic communication tool; The bo is a through the attention of real-time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short GuangBoShi social network platform. In our society today, the bo is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use the value in fact more and more is also appeared,Sina micro bo is introduced by micro bo service in the world, use most two micro blogs were the United States providers of Twitter and sina micro bo. As one of China's largest micro blogs, sina micro bo's operations and practical value got fully reflect. And how is the marketing and planning the operation? Its growth potential?KEYWORDS :Micro Po marketing Sina micro bo marketing strategy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二章新浪微博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2)第三章新浪微博存在的问题 (3)第一节信息真实性难以分辨 (3)第二节碎片化文本日益累积 (3)第三节信息内容过度娱乐化 (4)第四章新浪微博的营销策略 (5)第一节借力传播 (5)第二节名人效应 (6)第三节媒体传播 (6)第四节优化技术支持及服务功能 (7)第五节明确的盈利模式 (8)第六节加强信息监管 (9)第五章新浪微博未来发展趋势 (10)结论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言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微博简介

微博简介

主要区别
1、字数限制 微博必须在140字以内,信息多种多
样,手机发布阅读方便; 博客没有限制,因为它主要是让人在电脑上 发布和阅读。
2、被动阅读 看博客必须去对方的首页看,博
客 主要针对好友公开,加入圈子推送传播,而微博在 自己的首页上就能看到你关注人的微博。不加好友 也可以浏览大量信息,因此知识面更广一些。
四、微博信息内容的特点
信息丰富多样化 效率高、速度快
价值和深度较低
信息量小,便于记忆和理解
五、微博传播模式
1、裂变式传播 2、蒲公英式传播 3、节点式传播 4、病毒式传播 5、HUB式传播
6、双星子式传播
1、裂变式传播
个人的微博,经过粉丝、粉丝的粉丝的反复转发, 传播速度快的一种传播方式。
3、从功能上看 微博的新闻传播及时性强,能以比较快的速
度把新闻价值高的信息广泛传播出去。但字数的限制,阅读、 欣赏、讨论、研究性能不足; 博客新闻传播及时性差一些,但是其阅读、欣赏、讨论、 研究性能比微博强很多。
4、发布简便 微博可以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更新,
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更新,当然也可以 通过电脑更新 博客一般来说,用手机更新非常麻烦。
5、HUB模式
由一个核心账号统领各分属账号,分属账号之间是 平等的关系,信息由核心账号放射向分属账号,分属 账号之间信息并不进行交互,这类企业集团账号的构 建模式称之为HUB模式。
6、双星子模式
企业拥有官方账号,但同时企业领导人账号也起到较 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信息会因为被企业领导人账号转发 后起到和企业官方账号相同,甚至于更强的传播效果。这 种传播模式可称之为双子星传播。
不同年龄层:
90后微博用户主要记录心情、关注娱乐休息; 80后用户在记录自己心情、娱乐休闲; 70后用户则较偏爱使用微博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的原理及影响分析1 微博的概述“微博”这一概念于2009年8月随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而进入广大中国网民的视野,随之而来的便是微博的迅速推广和普及,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微博现象”。

微博,即所谓“微型博客”,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简洁便利和迅速,人们只需要在门户网站、通讯软件或SNS社区等微博平台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任意发表不超过140个字的博客,当然,如果你的人气高,你的微博便能在几分钟内被成百上千的人转发和评论。

正是由于其身份等级的零限制和简单方便的操作,使它迅速为广大网民所接受,甚至突破了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门槛和界限,在明星中也风靡一时,成为积攒和衡量人气的极佳平台。

博客带来了媒体的一次大转变,在博客之前,大家得到的信息大都从新闻媒体上获取,这些是经过二次加工后的信息。

而博客诞生之后,人们可以从关注的博客(主要是名人博客,例如作家、明星等)获得第一手的信息。

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

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

而微博诞生后,它比博客更近一步,比博客短小精悍、更快捷和及时。

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微博的很多功能其实都在博客上有相似功能,例如“转播”对应“转载”,博客也早就有“关注”和“评论”的功能,不过微博强化了“听众”和“收听”的概念。

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终端的限制,微博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大信息量的"直播",尤其是微博更新不再局限于在电脑前,用手机便能完成操作。

与博客相比,微博的“语录体”更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语境要求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2 微博的发展历程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它是国外的一个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它利用无线网络、有线网络、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是微博的典型应用。

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

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

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2006年底,Obvious对服务进行了升级,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而可通过即时信息服务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

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31万增至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

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从13.8%增至40.2%。

从2010年底至今,手机微博在网民中的使用率比例从15.5%上升到34%。

3 微博的技术原理微博从产品性质上来说几乎完全就是一个消息分发平台,因此一个良好的消息传递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当一个用户发出消息之后,它可以被许多人观察到。

对于一个名人来说,被数十万用户所追随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

那么此时,如果期望所有的追随者都即时地看到消息这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在实现时我们往往需要构建一个消息队列,将消息快速地派送至队列中等待处理,最终将这条消息“陆续地”显示在每个追随者的时间轴上。

这里势必会产生延迟,但对于业务质量来说并非不可接受。

但显然这个延迟也不可以太长,在Twitter上这个平均延迟是500毫秒,从绝对数值上看并不算太短,但也已够用。

Twitter在这方面的处理方式是利用Scala的Actor模型及Apache Mina编写了一个分布式的消息传输框架Kestrel,它具有快速、轻量(包括注释才不到2000行代码)、持久、稳定等特性,但不具备事务性,也不保证消息的顺序处理。

因此可以这么说,Kestrel是一个Twitter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出的消息传输机制。

另外一个要点便是每个大型系统都不可或缺的缓存机制。

有人说缓存就好比万能膏药,哪儿不舒服就再哪儿擦点便能见效。

这话有一定道理。

如Twitter便设计了相对复杂的多级缓存机制,几乎对于每个IO密集的地方都进行了缓存。

例如记录ID序列的向量缓存(Vector Cache),纪录每条消息等具体内容的行缓存(Row Cache)。

此外,由于它的API访问量很大,仅仅是从消息内容转化成API的输出形式(可能只是一些字符串连接操作)也会消耗较多代价,因此Twitter还为消息的API输出形式设计了片断缓存(Fragment Cache)。

最后自然还有对某些热门页面的页面缓存(Page Cache)。

除了页面缓存之外,其他缓存的命中率都在95%以上,可见缓存机制对于Twitter系统的重要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向量缓存及行缓存都是Write Through的,这意味着基本上所有的新数据都在缓存中存在一份拷贝。

正如Twitter的Evan Weaver在QCon London 2009会议上讲的那样:Everything runs from memory in Web 2.0。

最后,对于微博类应用来说,可能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造成访问量暴增的现象,如何抵抗住消息轰炸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例如Twitter使用了云计算的方式来应对此类问题,在需要的时候它便会租用更多的计算资源。

不过增加服务器只是纯硬件的投入,而架构设计能否顺利且充分地利用起新增的设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高效的分布式消息传递机制在这里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如果有了合适的消息机制,首先能够将消息负载较为容易地平衡至多台服务器上,其次即使是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响应时间虽然会按线性增长,但是系统的吞吐量还是可以保持在正常的水平。

4 微博的影响4.1信息的使者和谣言的温床在“微博时代”,人们早已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多的人利用这一开放的平台扮演起“传播者”的角色,并且无需被把关,因而更原汁原味地呈现事件的现场感。

正因为这一原因,微博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而其传播速度远远要快于传统的报刊、电视,乃至普通网络媒体。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们面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时,很多都选择了以微博现场直播的方式,及时的更新效果、庞大的转载数量和聚集的高关注度,使微博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

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开始出现,一台手机、一部数码相机,就能像专业记者一样在微博上进行及时更新报道。

2009年11月1日的一场大雪,让北京首都机场大量乘客长时间滞留机场。

部分航班乘客被困在机舱十几小时,既不能起飞也不能下飞机,情绪激动。

这天,碰巧经历现场整个过程的创新工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新浪微博平台来了一场颇有影响力的“直播报道”:等了12个半小时,已经缺食物9小时,缺水3小时;有人在机舱里因缺氧而晕倒……在机舱内被困十几小时的情况下,他通过自己的笔记本和手机上网不间断地发布最新进展,真实记录的情况瞬间传播开去,引发众多网友和媒体的关注。

由此可见微博在信息传播上不容小觑的力量和优势,以及它对于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和思考。

当重大危急事件发生的时候,专业记者可能无法及时赶到现场,有自觉意识的“自媒体人“便开始自发担负起和外界沟通联系的任务,通过微博平台及时将情况和信息传播出去,一方面引起各方重视和支援,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扼制了外界由于信息不足而产生的谣言的传播。

然而正如硬币的两面性,微博将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交给了个人,这也就意味着个人对所传播信息的真实性负有直接的责任。

我们无法保证每个人在微博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而正是由于其信息信度的不确定性,使微博同时有可能成为“谣言的温床”。

2010年12月6日晚,一则“金庸先生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世”的消息瞬间在各大微博网站上被无数人转载,甚至已有媒体准备好第二天的版面来哀悼金庸先生的逝世。

然而过了不久即被证实纯属谣言,金庸先生前几天还在一所大学获赠荣誉教授称号,且香港尖沙咀根本没有所谓圣玛利亚医院。

一则谣言竟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这件事的发展上,恐怕微博在无形中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然,错误本身不在于微博这一媒介,而在于使用它的人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和心态。

微博的精神是自由,然而一切的自由都必须以道德和法律的约束为前提,否则将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和无序,与自由的本质相违背。

一则谣言之所以引来众人的追捧,固然与当今政府、媒体的公信力太低有关,但是,更重要的问题还是我国公民的责任意识仍然没有成为广泛的社会自觉。

因此,如何将微博的自由性与公民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结合起来,将成为微博能否真正发挥其信息媒介功用的重要因素。

4.2明星效应和草根精神有人将“新浪微博”戏称为“新浪V博”,因为凡是开通了新浪微博的名人,都需要通过新浪的认证,并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V”,以证其身。

而新浪微博之所以成为目前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微博平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强大的“明星效应”,新浪几乎覆盖了所有领域的大部分知名人士,使其入驻新浪微博。

一方面,新浪通过网罗各界名人以达到提高关注度增加访问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新浪也为名人们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自己来提高知名度的良好平台。

可以说达到了一个双赢互利的目的。

而对于广大普通用户来说,明星微博则成为了其与明星缩短距离的一个良好方式,人们不用再自下而上地仰望那些名人,而可以随时随地地关注和掌握明星的最新动态,甚至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与之交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窥私欲和好奇心,也从一定程度上使普通人和明星站在了相同的高度上。

微博将明星还原为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使人人都有了成为明星的可能。

与新浪微博上铺天盖地的“V名人”相对应的,是四川资阳市一名46岁的普通环卫工人唐老八,因其以“扫地的唐老八”为名注册了一个微博,并每日更新自己的扫地情况,而获得了7000多人的关注度,其中更有欧阳奋强等名人的身影,如今唐老八已成为了草根红人。

有人曾质疑过新浪微博过多地关注名人效应,是否会使微博平台沦为名人竞争炒作的工具和舞台,从而使微博丧失了其本该具有的草根性和平民性。

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当微博不再是一个高端技术的奢侈品,那么新浪微博能否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新浪微博在与草根的娱乐性、互动性相碰撞的时候,又该依靠什么来继续发展呢?在这一点上,许多人习惯性地将新浪微博与twitter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