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债务危机
巴西新十年的经济转变和危机
巴西新十年的经济转变和危机作者:张悦来源:《辽宁经济》2019年第04期[内容提要]本文以巴西2003-2013年左右卢拉政府时期及罗塞夫政府初期的经济表现为背景,分析巴西十年的进出口表现,同时通过巴西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数字,分析两国的合作潜力。
十年内巴西的经济配合民生政策,乘上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但是却带来了债务危机等一系列隐患。
[关键词]巴西进出口贸易国情研究一、卢拉政府的务实主义经济《经济学人》杂志在2009年11月14日期刊中对巴西经济乐观的现况和未来大加赞赏,其将驼背山下的基督像比作起飞的火箭,并取题为“巴西腾飞”。
这期的特别报告里他们还将巴西描述为“拉美最骄傲的成功史”。
然而,这十年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且一帆风顺的。
国内有学者认为:“卢拉政府八年是巴西历史上承前启后、具有关键意义的八年。
”在2003年,如果说卢拉上台前还有很多不信任,但随后的经济表现却扭转了这些不确定。
他将巴西带人金砖四国的行列,巴西经济乘上了大宗商品需求扩张、价格上扬、国际金融环境资源旺盛、新兴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等一系列有力因素的顺风车,打消了巴西经济外部环境脆弱性的质疑声音,卢拉政府以此拉动了以国内市场扩张为基础的巴西经济增长,使得巴西在2004-201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4%。
卢拉总统执政后,充分利用全球经济“大缓和”和大宗商品繁荣周期,走出了一条融合新自由主義、发展主义和平民烙印深刻的务实主义道路。
巴西经济一片向好发展,在实现财政目标的同时也有机会实施扩张性政策。
在未实行任何增加征税和新税种的背景下,巴西的税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正规工作市场新增就业岗位1000多万个),实际个人所得税和企业利润增加,财政收入也大幅增加。
非房地产型个人投资增加,出口部门表现良好,家庭消费支出增加(尽管利率水平较高但仍有大量家庭选择贷款),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稳定安全,公共消费投资增加,这些良好表现都形成了良性循环。
什么是债务危机债务危机的成因
什么是债务危机债务危机的成因 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的清偿能⼒,造成⽆⼒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那么你对债务危机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债务危机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债务危机的简介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受到债务严重困扰的局⾯。
衡量⼀个国家外债清偿能⼒有多个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债清偿率指标,即⼀个国家在⼀年中外债的还本付息额占当年或上⼀年出⼝收汇额的⽐率。
⼀般情况下,这⼀指标应保持在20%以下,超过20%就说明外债负担过⾼。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
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
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重最⼤,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
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达223%。
全部发展中国家⾥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
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银⾏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
②短期贷款⽐重增加,中长期贷款⽐重下降。
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严重的债务危机⽆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乃⾄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的压⼒。
包括国际⾦融组织的有关各⽅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
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了⼀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
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额的⽐率⾼达187%,其中撒哈拉以南⾮洲国家的这⼀⽐率更⾼达371%,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率⾼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
基督怀抱下的奇迹 ——巴西经济发展启示
基督怀抱下的奇迹——巴西经济发展启示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是世界第八大经济体。
巴西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
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
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进入80年代,巴西爆发了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致使巴西经济全面的下滑。
1993年卡多佐总统施行“雷亚尔计划”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巴西经济发展恢复稳定。
巴西的经济发展历程,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
巴西的咖啡、蔗糖、柑橘、可可的生产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位,大豆为第二位,玉米居第三。
农产品的出口称为巴西经济发展的“绿色之锚”。
巴西生产的甘蔗现在主要用于生产乙醇,除了供本国使用外,还出口到欧美等国,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石油危机。
我国也是石油使用大国,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受国际波动影响很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巴西上借鉴,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代替石油的主要地位,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经济稳定,甚至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
在发展农牧业方面,巴西重视科技的投入。
提高科技投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量。
中国同样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农产品的出口还应该注意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巴西在发展农业时,对亚马逊雨林进行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应吸取教训,发展经济是绝对不能以生态环境为牺牲,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巴西矿业在世界享有盛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成为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巴西的矿产很丰富,现生产70多种矿物,其中铌、钽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锡和石墨储量占世界第二位,铁矿资源占世界第五位。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巴西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债务危机
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简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
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
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
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
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
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1)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
(2)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
(3)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内因1. 外债规模膨胀2.外债结构不合理3.外债使用不当4.拉美国家过于庞大的投资计划和恶性的通货膨胀1. 外债规模膨胀拉美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国内储蓄水平较低,本国资金比较匮乏,为了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扩大投资规模,加快资本积累,这些国家普遍选择了以举借外债的方式发展本国经济。
因此,外债的积累是这一地区国家的普遍现象。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82年底拉美地区外债总额为3287 亿元美元这些外债为拉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以墨西哥为例。
1970 年代墨西哥的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5%,1978年至1981年各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2%、9.2%、8.3%和8.1%。
另一方面,墨西哥在这一期间债务总额增长近20 倍,从1970年代初期的50亿美元激增至1982年末危机爆发前的876亿美元,负债率为53%,偿债率为75%,远远超过了这些指标公认的临界点。
而且,198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的债务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贷款比重上升,短期债务迅速增加。
这一变化意味着债务国的短期偿债压力增加,也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债务国的影响增加。
巴西经济发展之路
离不开中间产品和一些先进的机器设备,对于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进
口依赖程度没有降低。巴西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间的关系只不过由旧的 依附变成了新的依附。 ③ 依旧没有解决好贫富分化问题,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剥夺了中下 阶层更多的社会福利,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3
注重出口的进口替代工业化 (1964年~1985年)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由来 ① 一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成为包括巴西在内的拉 美国家的主要投资国和贸易国。与英国不同,美国本身就是个自然资源 丰裕的国家,对外来初级产品的依赖性大大低于英国。 ② 1929年的全球经济大萧条。1931年,咖啡的国际价格暴跌至为1929年
国际价格的1/3,巴西的出口额也从1929年的4.46亿美元猛降到1932年的
高利润的蔗糖出口为当时的葡萄牙政府提供了5%的财政收入,同时。巴西的蔗糖出口
在17世纪达到了高峰。随着加勒比地区蔗糖产量的快速增长,蔗糖的国际价格迅速下 降,巴西的种植园经济招收了严重的打击,18世纪初,巴西的南部发现了金矿。
①斯蒂芬· 罗博克:《巴西经济发展研究》,第28页
黄金周期与橡胶、咖啡周期①
初级产品出口驱动模式的弊端 ① 巴西都是世界上收入分配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② 初级产品出口驱动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将初级产品出口作为经济发 展的引擎,而它内在固有的缺陷就是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过度的依赖; ③ 为了在该模式下短期利益实现最大化,巴西的农业发展逐渐向单一的 咖啡品种发展,且咖啡出口成了巴西的支柱性经济产业,占到巴西的GDP 的10%。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巴西的经济发展结构呈畸形,而且使 巴西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波动的冲击; 总之,尽管巴西在独立之后釆取的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
巴西债务置换(3篇)
第1篇一、引言债务置换是巴西政府在面临债务危机时采取的一种债务重组措施。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巴西地方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经历了三次债务危机,危机的产生与解决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巴西债务置换的背景、原因、措施及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巴西债务置换的背景1. 经济发展缓慢上世纪80年代,巴西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严重,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为应对经济困境,巴西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公共投资,但由于投资效益不佳,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经济发展缓慢的背景下,巴西地方政府为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纷纷借债。
然而,由于举债缺乏硬约束机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三、巴西债务置换的原因1. 财政体制问题巴西财政体制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权、事权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债务风险不断累积。
2. 融资渠道单一巴西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赖银行贷款,导致债务风险集中。
3. 缺乏风险意识在债务危机爆发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防范。
四、巴西债务置换的措施1. 建立债务重组机制巴西政府建立了债务重组机制,通过债务展期、减免利息、降低债务规模等方式,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危机。
2. 强化中央政府监管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提高债务透明度。
3. 优化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
4.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吸引外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债务风险。
五、巴西债务置换的效果1. 降低债务风险通过债务重组,巴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债务规模逐渐缩小。
2. 促进经济发展债务置换有助于地方政府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公共投资效益,推动经济增长。
3. 优化财政结构债务置换使巴西财政结构得到优化,财政赤字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与巴西_债务置换(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与巴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两国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相互投资不断扩大。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债务问题成为制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深化中巴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共同繁荣,中国与巴西于近期达成了一项债务置换协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中巴债务置换的背景、意义、实施过程以及未来展望。
二、中巴债务置换的背景1. 两国债务问题凸显近年来,巴西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通货膨胀、债务高企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巴西的发展。
在此背景下,巴西政府寻求外部资金支持,以缓解国内债务压力。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丰富的外汇储备和较强的融资能力,成为巴西债务融资的重要来源。
2.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巴经贸合作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巴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为了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往来,降低债务风险,双方有必要通过债务置换等方式深化合作。
三、中巴债务置换的意义1. 降低巴西债务风险通过债务置换,巴西可以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债务负担,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促进中巴经贸合作债务置换有助于深化中巴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经济共同繁荣。
3. 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债务置换体现了中国对巴西的友好支持,有助于增强两国政治互信,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中巴债务置换的实施过程1. 确定债务置换规模在协商过程中,中巴两国确定了债务置换的规模,包括债务本金、利率、期限等。
2. 确定债务置换方式中巴两国共同确定了债务置换方式,包括债务延期、债务减免、债务转股等。
3. 签署债务置换协议在确定债务置换规模和方式后,中巴两国签署了债务置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实施债务置换协议签署后,中巴两国开始实施债务置换,包括债务本金转移、利率调整、期限延长等。
巴西债务危机
巴西整治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为从根本上防止重蹈覆辙,巴西中央政府1998年起果断实施财政稳定计划,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次债务危机:外债危机。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期,巴西经济处于起飞阶段。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国内资金积累不足,为了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只能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举债。
8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了国际债务危机,急速攀升的利率大大加重了巴西的还本付息压力,各州都被迫停止了对国外债权人的债务偿还。
作为担保人,巴西中央政府不得不与国外债权人达成协议,由中央政府接管州政府1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外债,期限为20年。
通过债务重组,州的债务成本转移给中央政府,州政府的资金周转困难得到缓解。
第二次债务危机:对联邦金融机构债务的偿还危机。
1993年,各州政府纷纷出现无力偿还联邦金融机构债务的违约行为,引发了第二次债务危机。
危机发生以后,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再次达成协议,由联邦财政部偿还部分州政府拖欠联邦金融机构的280亿美元债务,期限为20年。
危机初步化解后,联邦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规范各州举债,如规定各州应偿还的债务与其收入的比率高于巴西参议院制定的一个下限的话,则超额部分可以延期偿付,并通过资本化,计入债务余额;对拖欠不还的州,不允许其向联邦金融机构举借新债;对宪法也做了相应修订,明确允许联邦政府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地方应该偿还的债务资金。
这些措施对地方政府的无序举债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建立全面有效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
第三次债务危机:债券偿还危机。
这是巴西三次债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
1988年修宪后,巴西将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而且禁止各州降低工资标准。
修宪后的最初几年,由于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极高,虽然各州政府名义上提高了工资和福利水平,但其实际支出压力并未凸显。
巴西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债务危机的形成_1974_1985_
巴西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债务危机的形成(1974 1985)董经胜(北京大学 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摘 要: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和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20世纪70年代中期,巴西经济奇迹!结束。
但是,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70年代后期盖泽尔政府推行了负债增长!的战略,进入80年代后,费格雷多政府依然拒绝实行经济紧缩政策,结果最终导致了巴西的债务危机和经济的全面衰退。
关键词:巴西;经济奇迹;债务危机中图分类号:K77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05)02-0011-07The economic policies of the Brazilian Government and the form o f the debt crisis(1974 1985)DONG Jing-shen g(Cen ter of World Modernization Research,Beijing University,100871,China)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1970s,owing to the cyc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ise of oil price,the economic mi ra cle!came to end.However,because of political factors,the Gei sel government adopted the debt-led growth!s trategy after the mid -1970s.In the early1980s,the Figueiredo government still refused to carry out economic contraction policies.As a resul t,the debt crisis happened and the economy declined.Key words:Brazil;economic miracle;debt crisis1974年3月,埃内斯托∀盖泽尔就任总统时,巴西经济奇迹!余波尚在。
债务置换巴西(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巴西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债务置换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巴西债务置换的背景、实施过程、成效及启示。
二、巴西债务危机背景1. 经济增长放缓自2014年以来,巴西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通货膨胀高企,失业率上升,导致财政收入减少,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高额债务负担截至2020年底,巴西公共债务总额达到约2.9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80%。
高额债务负担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3. 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巴西财政体制改革滞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不足,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
三、巴西债务置换的实施过程1. 债务重组巴西政府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降低债务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减免部分债务本金等,以减轻债务负担。
2. 发行新债券巴西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来置换部分旧债务,以降低债务成本。
3. 私人部门参与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债务置换,通过购买新债券、提供贷款等方式支持政府债务管理。
4. 国际合作巴西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国际金融机构和友好国家的支持,共同应对债务危机。
四、巴西债务置换的成效1. 降低债务成本通过债务重组和发行新债券,巴西政府成功降低了债务成本,减轻了债务负担。
2. 优化债务结构债务置换有助于优化巴西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比重,提高长期债务比重,增强了债务的可持续性。
3. 促进经济发展债务置换为巴西政府提供了更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4. 提升国际形象巴西债务置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提升了国家形象,为未来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五、启示与建议1. 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巴西债务危机暴露出财政体制改革滞后的问题,应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 推动债务管理市场化鼓励私人部门参与债务管理,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巴西经济发展史
何谓“拉美陷阱”
所谓旳“拉美陷阱”,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美 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后来,因为经济社会旳畸形发展,不 恰当旳收入分配构造以及畸形旳消费构造,造成社会出现 “有增长、无发展”,一边是当代化,一边是大多数人享 有不到当代化成果旳严峻现实,从而影响经济社会连续增 长旳一种现象。
巴西经济概况
巴西在16世纪成为葡萄牙旳殖民地到目前经过了400数年 旳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旳。 巴西经济总体来讲经过了几种阶段,
二战前旳单一经济时期。
蔗糖(十六世纪30年代) 金矿(十七世纪末)
咖啡 (十九世纪50年代) 橡胶 (十九世纪80年代与咖啡并重)
二战后旳高速发展时期(1948——1979)
政府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拉美许多国家全方面推 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发展战略纷纷由初级产品出 口为主转向进口替代工业化为主;各国政府集中资源和要 素,要点和优先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关旳基础设施, 而且巨额投资制造业。这期间他们实施了牺牲“三农”利 益、扶持“幼稚工业”旳产业倾斜政策,和一系列吸引外 国资本向制造业投资旳优惠政策。
在这段时间内,巴西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率达7.2%,被称为“巴西奇迹”。人均GDP达1000多美 元. (这时期旳代表)
80年代旳债务危机时期
进入80年代,巴西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旳后遗症逐渐显 现出来。巴西高速发展旳一种主要旳原因就是大量举债,借 助外债来发展本国经济,至1982年,经常项目赤字已高达 163亿美元,国际贮备降低到40亿美元,外债总额达701亿美 元。
巴西债务危机怎么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在上世纪末曾经历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这些危机不仅对巴西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分析巴西债务危机的成因,探讨巴西政府采取的化解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二、巴西债务危机的成因1. 财政体制问题巴西的财政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如地方财政支出与收入不匹配、央地财政关系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导致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举债来满足财政需求,最终引发了债务危机。
2. 道德风险在巴西,地方政府在举债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地方政府往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债务风险,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经济增长乏力上世纪末,巴西经济增长乏力,公共支出难以满足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缺口,加剧了债务危机。
4. 国际金融环境变化上世纪末,国际金融环境发生变化,全球利率上升,巴西政府和企业面临的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债务危机。
三、巴西债务危机的化解措施1. 增加救助力度,建立激励相容的央地财政关系在债务危机期间,巴西政府加大了对地方政府的救助力度,并与地方政府进行协商,使救助与改革相结合。
同时,建立激励相容的央地财政关系,以防范道德风险。
2. 调整公共支出与私人支出的比重巴西政府通过养老金改革和基建支出方式的调整,使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降低财政赤字。
3. 优化财政管理体系巴西政府建立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一级税收权、一级举债权”的财政管理体系,确保财政体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深化结构性改革巴西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如税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以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5. 加强国际合作巴西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应对债务危机。
例如,与我国合作,通过人民币结算偿还部分债务,降低了融资成本。
四、巴西债务危机化解的启示1. 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巴西债务危机的化解过程表明,加强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关键。
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比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与巴西的经济合作日益加深,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在这个过程中,债务置换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的比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二、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背景1. 债务置换的定义债务置换是指债务人将其债务转移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承担债务责任的行为。
在债务置换过程中,债务人可以减少债务规模、降低债务利率或延长债务期限。
2. 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背景(1)巴西经济困境近年来,巴西经济面临严重困境,主要表现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财政赤字等问题。
为应对经济危机,巴西政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外国援助。
(2)中国对外投资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加大了对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
(3)债务置换成为两国合作新途径面对巴西经济困境,中国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向巴西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巴西改善经济状况。
同时,债务置换也为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提供了便利。
三、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比例分析1. 债务置换规模自2010年以来,中国与巴西的债务置换规模逐年增长。
据统计,2010年至2020年,中国向巴西提供的债务置换总额约为200亿美元。
2. 债务置换比例(1)债务置换占巴西债务总额比例债务置换占巴西债务总额的比例相对较小。
以2019年为例,巴西债务总额约为1.7万亿美元,而中国向巴西提供的债务置换总额约为10亿美元,占比仅为0.06%。
(2)债务置换占巴西对外债务比例债务置换占巴西对外债务的比例相对较大。
以2019年为例,巴西对外债务总额约为1.3万亿美元,而中国向巴西提供的债务置换总额约为10亿美元,占比约为0.77%。
3. 债务置换比例变化趋势近年来,中国与巴西的债务置换比例呈现以下趋势:(1)债务置换规模逐年增长,但增速放缓。
(2)债务置换占巴西对外债务比例有所上升,但整体占比仍然较小。
中国和巴西债务置换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巴西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其中,债务置换作为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现状和展望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与巴西的债务置换关系。
一、历史回顾1. 债务置换的起源债务置换是指两国政府或金融机构之间,以一定的比例和条件,将原有的债务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债务或资产。
债务置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债务危机,开始寻求国际债务减免。
2. 中巴债务置换的历史中巴债务置换始于20世纪90年代。
当时,巴西正处于经济困境,面临着严重的债务危机。
为了帮助巴西渡过难关,中国政府在1998年向巴西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
此后,两国在债务置换方面进行了多次合作,涉及金额超过800亿美元。
二、现状分析1. 债务置换的规模截至目前,中巴债务置换的规模已超过800亿美元。
其中,中国政府向巴西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
2. 债务置换的类型中巴债务置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直接债务减免:中国政府直接减免巴西的部分债务。
(2)债务转股:将部分债务转换为巴西企业的股权。
(3)债务重组:通过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方式,减轻巴西的债务负担。
(4)债务换资源:以巴西的矿产资源、农产品等资源作为偿还债务的依据。
3. 债务置换的影响(1)有利于巴西经济发展:债务置换帮助巴西缓解了债务压力,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促进了中巴经济合作:债务置换推动了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3)增强了两国政治互信:债务置换体现了中国对巴西的友好支持,有助于增进两国政治互信。
三、展望与建议1. 持续推进债务置换合作面对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巴两国应继续推进债务置换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
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一、危机始末1999年1月6日,巴西第三大州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宣布,该州欠联邦政府的134亿美元债务拖延90天偿还,这一消息成为引发巴西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延期还债动摇了市场信心,外国投资者加速撤资,大量资金外流,仅1999年1月12日一天就流出12亿美元,l 月份共流失约54亿美元。
在外汇储备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巴西政府希望通过高利率政策来保持雷亚尔汇率稳定,阻止资本外逃。
在很短时间内,巴西中央银行将其基准利率从34%提高到37%,再提高到41%,但是,在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下,高利率并不能改变资本外逃和雷亚尔贬值的趋势。
雷亚尔曾一度跌到1美元兑换2.17雷亚尔,许多商业银行出现了挤兑风波。
面对危机,时任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弗朗西斯科·洛佩斯指出,危机中的巴西面临三种选择:一是坚持钉住汇率制度,继续实行外汇管制;二是雷亚尔美元化;三是雷亚尔自由浮动。
他指出,钉住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最终将使巴西陷入既不能从国际市场融资、也不能偿还外债的地步,雷亚尔美元化也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灾难。
因此,除了雷亚尔自由浮动以外,巴西政府其实已经别无选择。
洛佩斯认为,如果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中央银行停止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必继续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外汇市场,那么,巴西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360亿美元)就有可能支付1999年的到期外债(120亿美元)。
1999年1月13日,洛佩斯正式宣布改革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扩大雷亚尔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即从1.12~1.20雷亚尔兑1美元扩大到1.22~1.32雷亚尔兑1美元,雷亚尔随之急剧贬值,包括巴西在内的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挫。
1月15日,巴西中央银行再次放宽雷亚尔对美元的浮动区间,并允诺在18日前中央银行不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雷亚尔随即进一步贬值,一度达到1.50雷亚尔兑1美元。
1月18日,巴西中央银行发表公报,宣布实行让雷亚尔与美元及其他主要货币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即雷亚尔的汇率水平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只有当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巴西中央银行才会进入外汇市场进行有限的、暂时的干预。
巴西经济发展简介
资源
• 巴西矿业在世界享有盛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 西成为国际上矿业开发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 巴西矿业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矿业 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0.9%。 • 巴西的矿产很丰富,现生产70多种矿物,其中金 属矿有21种;铌、钽资源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锡 和石墨储量占世界第二位,铁矿资源占世界第五 位。目前的生产矿山有1900多个,但主要是一些 生产非金属的小型矿山,如花岗岩、装饰用的石 材和高岭土矿山。
人口劳动力
巴西人口为1.7亿,居世界第五位。其人口中主要是 白人(约占54%)和混血人种(约占40%)。巴 西城市人口比重大,约占80%,这对于发展中国 家来说是相当高的了。(我国为34%)
国内经济
巴西在16世纪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到现在经过了400多年的 经济发展,但大部分时间里以“单一经济”闻名于世的。 巴西经济总体来讲经过了几个阶段,
经济调整时期——雷亚尔计划 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和减轻通货膨胀(1993年通货膨胀 为2567% ),巴西进行了经济调整,其中以1993年卡多 索总统的“雷亚尔计划”效果明显。该计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3年底开始,主要任务是平衡国家预算,消 除赤字;第二阶段从1994年3月1日起,时间为4个月,是 新货币雷亚尔出台前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政府在国家 货币体系内引入一个新指数LRV(意为“实际货币单 位”);第三阶段从1994年7月1日起,新货币雷亚尔正 式取代旧货币克鲁塞罗,雷亚尔与美元等值,但美元仍不 能自由兑换或在流通中使用。雷亚尔计划给巴西经济带来 了转机,它有效地遏制了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同时国 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土地
• 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可耕地3.71亿公顷,人 均可耕地30亩,土质肥沃。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人地关系矛盾主要体现为土地分配不公。由于巴西土地基 本上属于私人所有,地产主有权自由买卖土地,国家只在 特殊情况下才对私人土地进行干预,或进行有偿的征收。 因此土地审批仅出现在外国人购买巴西土地和开发利用土 地影响巴西环保生态的情况下。其他的土地交易和流转, 大都靠市场运行,自由买卖。 • 1、巴西的土地利用现状 巴西土地丰厚肥沃,人均可耕地 30亩。林地面积540万平方公里,占巴西国土面积的64%。 60%的广大农村土地掌握在不到3%的大地主手中,土地 私有的高集中率,不但导致农村发展停滞,而且导致了严 重的农村社会冲突。
中国和巴西债务置换比例(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与巴西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面临的债务危机对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比例,对于深化两国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二、巴西债务危机背景及现状1. 债务危机背景巴西作为全球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等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巴西经济陷入衰退,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在国际金融市场,巴西政府债券收益率持续攀升,引发投资者担忧。
2. 债务危机现状截至2020年底,巴西公共债务总额达到约3.8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80%。
在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眼中,巴西的债务风险较高,评级被下调。
三、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的必要性1. 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债务置换有助于促进中国与巴西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平衡发展。
通过债务置换,巴西可以减轻债务负担,提高偿债能力,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2. 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债务置换有助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降低全球金融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通过债务置换,有助于缓解巴西债务危机,稳定金融市场。
3.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债务置换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债务置换过程中,巴西可以使用人民币支付部分债务,增加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和使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四、中国与巴西债务置换比例探讨1. 债务置换比例的确定债务置换比例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两国债务规模、经济增长、市场预期等因素。
以下提出几种可能的比例方案:(1)1:1比例:即巴西用等额人民币偿还部分美元债务,这种方案可以快速减轻巴西债务负担,但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压力。
(2)1:2比例:即巴西用1人民币偿还2美元债务,这种方案可以更大幅度地减轻巴西债务负担,但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较大压力。
巴西金融危机
巴西金融危机一、案例介绍1999年1月13日,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政府宣布对本国货币雷亚尔实行贬值,并任命费朗西斯科〃洛佩斯为中央银行新行长。
此举致使拉美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发生动荡,货币危机发展成为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举世震惊,令人深思。
巴西此次发生金融危机绝非偶然。
事实上,从1999年10月起,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西的股市和汇市多次发生动荡,金融动荡引起巴西资金大量外流,大量的资金外流又打击了巴西经济,并导致巴西外汇储备急剧减少,货币贬值压力越来越大。
1996年1月6日,巴西发生一特别事件:当年刚刚上任的巴西第三大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伊塔巴尔〃佛朗哥宣布,该州欠联邦政府的154亿美元的债务拖延90天偿还;另有11个州也要求与联邦政府重新谈判债务问题,加上传出巴西中央银行行长易人的信息,这使得整个巴西的信誉成了问题,早已十分脆弱的外国投资者信心更加动摇。
随即,他们开始抛售股票和有价证券并大量撤资,美元的外流不断加快,仅1月12日一天就有12亿美元外逃,达到了顶峰。
为了防止外汇储备过度流失,巴西政府于1月13日扩大了雷亚尔的管理波幅,从原来的1美元兑1.12~1.22雷亚尔的范围扩大至1美元兑1.20~1.32雷亚尔,当日雷亚尔贬值近10%。
15日,巴西中央银行被迫放弃爬行式钉住汇率制,任凭雷亚尔自由浮动。
到1月19日,雷亚尔贬值了23%。
当有关巴西中央银行行长易人及货币贬值的传闻成为事实后,饱受巴西金融动荡(在当地被称为“桑巴效应”)惊吓的投资者纷纷逃离拉美新市场,致使拉美各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股市发生动荡。
据此间媒体报道,连续动荡了4天的拉美两大股市--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股市13日一开盘就直线下泻,13分钟内主要股票指数均跌破10%大关,股市当局不得不启动“断路装臵”,中止交易半小时,以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巴西总统卡多佐立即发表讲话,解释说央行行长易人及货币平均年贬值6%并不意味政府经济政策的改变,要求公众保持“镇静”。
中国巴西债务置换逻辑(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中巴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然而,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巴西对中国的巨额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在债务置换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二、债务置换的概念及意义债务置换是指债务双方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将原有的债务转换为新的债务,从而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合作。
债务置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债务风险:通过债务置换,可以调整债务期限、利率等条件,降低债务风险,保障债务双方的合法权益。
2. 促进经济合作:债务置换有助于优化债务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双方开展更深层次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
3. 提升国际形象:债务置换体现了债务双方对合作的重视,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三、中巴债务置换的逻辑1. 债务规模及构成截至2020年底,巴西对中国的债务规模约为800亿美元。
这些债务主要包括政府间贷款、商业贷款、贸易融资等。
2. 债务置换方式(1)货币置换:将部分债务以人民币或巴西雷亚尔等货币进行结算,降低债务双方对美元的依赖,降低汇率风险。
(2)项目合作置换:将部分债务用于支持巴西国内基础设施、能源、农业等领域的发展项目,实现债务资金的有效利用。
(3)股权置换:将部分债务转换为股权,实现债务资金向巴西企业的投资,促进中巴企业合作。
3. 债务置换的具体步骤(1)协商谈判:债务双方就债务置换方案进行协商,明确置换比例、期限、利率等关键条款。
(2)签订协议:债务双方签订债务置换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
(3)资金结算:债务双方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资金结算,实现债务置换。
(4)项目实施:债务资金用于支持巴西国内项目,促进中巴经济合作。
4. 债务置换的风险及应对措施(1)汇率风险:在债务置换过程中,汇率波动可能对债务双方产生不利影响。
为降低汇率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采用本币结算,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建立汇率风险对冲机制,如远期合约、期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整治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巴西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该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为从根本上防止重蹈覆辙,巴西中央政府1998年起果断实施财政稳定计划,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次债务危机:外债危机。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期,巴西经济处于起飞阶段。
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国内资金积累不足,为了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只能在国际金融市场大量举债。
80年代末,第二次石油危机引发了国际债务危机,急速攀升的利率大大加重了巴西的还本付息压力,各州都被迫停止了对国外债权人的债务偿还。
作为担保人,巴西中央政府不得不与国外债权人达成协议,由中央政府接管州政府19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外债,期限为20年。
通过债务重组,州的债务成本转移给中央政府,州政府的资金周转困难得到缓解。
第二次债务危机:对联邦金融机构债务的偿还危机。
1993年,各州政府纷纷出现无力偿还联邦金融机构债务的违约行为,引发了第二次债务危机。
危机发生以后,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再次达成协议,由联邦财政部偿还部分州政府拖欠联邦金融机构的280亿美元债务,期限为20年。
危机初步化解后,联邦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规范各州举债,如规定各州应偿还的债务与其收入的比率高于巴西参议院制定的一个下限的话,则超额部分可以延期偿付,并通过资本化,计入债务余额;对拖欠不还的州,不允许其向联邦金融机构举借新债;对宪法也做了相应修订,明确允许联邦政府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地方应该偿还的债务资金。
这些措施对地方政府的无序举债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建立全面有效的债务风险控制机制。
第三次债务危机:债券偿还危机。
这是巴西三次债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
1988年修宪后,巴西将地方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和福利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而且禁止各州降低工资标准。
修宪后的最初几年,由于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极高,虽然各州政府名义上提高了工资和福利水平,但其实际支出压力并未凸显。
1994年,巴西政府引入“黑奥计划”(稳定经济计划),年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929%急剧下降到1996年的9%。
一方面,货币升值使得工资性支出和养老金等福利支出占各州政府收入的比重迅速提高到80%-90%;另一方面,经济稳定计划中的紧缩货币政策使得各类债券的实际利率攀高。
在上述双重压力下,州政府开始拒绝履行偿还其债券的义务,金融市场由此出现剧烈震荡,第三次债务危机爆发。
中央政府再一次承诺援助,并授权州政府将其债券兑换为联邦或中央银行的债券。
中央政府发行中央债券,重新确认地方政府债务,并成为州及市政府的债权人。
27个州中的25个和183个市(其债务余额占地方总额的95%)签订了债务重组协定,这些协定是法定的。
中央政府接管了包括税收分享在内的地方政府自有收入作为担保,并且要求每月支付相当于州及市净经常性收入的13%。
根据这些协定,州以固定实际利率6%按30年期限重组其债务。
中央政府承担的成本体现为州政府支付给中央政府的利率与中央政府支付给金融市场利率差。
该利率差2001年7月估计大约为220亿美元。
中央政府重组的总债务超过1000亿美元;2004年12月,重组债务数额占GDP的17.5%。
导致从地方到中央每年大约60亿美元还本付息资金流动。
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效果饱尝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苦果之后,巴西政府痛定思痛,于1998年推出了旨在全面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财政稳定计划”。
主要措施有:实施增加公共部门盈余的财政调整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与行政管理领域的体制改革;研究制定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2000年5月,巴西政府颁布了《财政责任法》,立法目的在于确立公共财政规则,强化财政及债务管理责任。
主要内容有:重建一般财政管理框架。
《财政责任法》及其配套法案,建立了三级政府在财政及债务预算、执行和报告制度上的一般框架,制定了操作性极强的规范地方政府举债的量化指标。
控制债务规模。
主要有需求控制和供给控制两种方式。
需求控制。
一是限制举借新债。
规定:借款额不得超过资本性预算的规模,州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州政府净收入)要小于200%;市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市政府净收入)要小于120%;新增债务率(新增债务额/政府净收入)不得大于18%;担保债务比重(政府担保债务余额/政府净收入)必须低于22%。
即使债务规模已控制在上述限额内,地方政府还需满足一定条件,并经参议?院决议通过才可举借新债。
二是限制举债时间。
规定州及市政府换届前的八个月内不允许举借新债。
三是限制偿还债务。
地方政府偿债率(还本付息额/政府净收入)不得小于13%;如果地方政府将其债务转嫁给联邦政府,在完全偿还前,地方政府不得举借新债。
供给控制。
中央银行应限制各银行向公共部门提供贷款,其中对银行净资产规模的限制是,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银行净资产的比重必须小于45%。
对于违规举债、突破赤字上限或者无法偿还联邦政府或任何其他银行借款的州,各银行禁止向其贷款。
地方政府供应商与合同承包方不得向地方政府或者其关联实体提供信贷。
此外,巴西国有与地方政府所属银行也不能发放政府贷款。
提高透明度。
巴西地方政府每年须向联邦政府汇报财政账户收支情况,每四个月须发布政府债务报告,这些报告由地方行政长官签署公布。
如果在八个月的宽限期内地方政府未能将债务规模调整到法律规定的限额内,该地方政府将列入财政部公布的黑名单。
信息披露主要依靠与所有银行联网的国家信息系统。
所有借贷交易情况必须在信息系统中登记,否则将被视为非法交易。
信息系统公开透明,任何政府和银行都能查看相关信息。
系统自动运行,不能人为调整。
严格惩罚措施。
如不履行《财政责任法》规定的义务,对责任人将进行人事处分,严重的将给予革职、禁止在公共部门工作、处以罚金、甚至判刑等处罚。
统计数据表明(如表1所示),巴西《财政责任法》及其配套措施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继续膨胀。
总体看,在实施《财政责任法》之后,地方政府在债务控制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财政盈余数额以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有所增加,债务水平虽然也有所增加,但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有所下降。
表1. 巴西地方政府财政控制指标单位:百万雷亚尔不仅如此,该计划顺利实施以后,巴西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状况:经济总量持续增加;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达到近年来的最低点;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世界排名逐年提高;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
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7月3日公布的统计资料,巴西的GDP产值为6441.33亿美元,排在世界第14位,人均GDP超过4800美元。
2007年10月19日,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表示,世界金融动荡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很小,巴西通货膨胀率在可控范围内,银行利率仍有新的下调机会。
同年12月27日,巴西央行发布报告称,2007年巴西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5.2%,通货膨胀率将为4.3%。
报告预测,2008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膨率将分别为4.5%和4.3%。
三、评述及借鉴中央政府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巴西三次债务危机的出现,主要是联邦政府预算约束软化的结果。
其具体表现为危机出现之前,地方政府可以无约束举债,危机发生之后,联邦政府以担保者身份出现,帮助地方政府化解风险,最后引火烧身,地方财政风险“倒逼”联邦政府,引发全国性债务危机。
为收拾这种残局,联邦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约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才得以解决。
巴西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中央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与巴西同属发展中大国,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庞大,管理失控,如放任下去,后果十分严重。
为此,中央政府应尽快加强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防范债务风险。
化解债务风险,需要一揽子治理方案。
巴西债务风险的出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该国治理债务问题的措施也是综合性的,动员了包括法律、行政、司法在内的几乎所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同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限制支出结构中的人员经费比例等,这一点也值得我国借鉴。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膨胀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财政供养人数太多,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纵向和横向财力差距较大。
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需求与供给双重控制是遏制债务规模膨胀的强有力手段。
为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巴西对债务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分别进行了控制。
需求方控制主要是限制地方政府的借款行为和债务规模,供给方控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和规模。
双管齐下的约束手段成功遏制了债务规模的继续膨胀。
这一做法对我国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风险意识还不够强,在政府性贷款上尤其如此。
应当借鉴巴西的经验,对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约束。
信息透明化是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有效手段。
巴西解决第三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后,财政透明度制度在联邦政府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许在整个债务管理体系中并不十分显眼,但它是债务监控信息的主要来源。
有了可靠的债务信息,中央政府才能确定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是否已经达到了法定限额,从而有的放矢,果断应对。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还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和信息管理系统,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难以实时掌握,信息不对称,不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
应当借鉴巴西经验,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基础上,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债务信息报告制度,提高债务管理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