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理论 布尔迪厄的思想
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发言稿
![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发言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09110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d.png)
布迪厄社会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发言稿布尔迪厄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这些资本也许会通过运用一个共同的名字,如家族的、班级的、部落的或学校的、党派的名字,等等,而在社会中得以体制化并得到保障,这些资本也可以通过一整套体制性的行为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交换中也就或多或少的真正的被以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因而也就被维持和巩固下来了。
这种确定和维持是建立在牢不可破的物质的和象征的基础上的。
”从布尔迪厄阐述的社会资本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社会资本首先是一种资源,通过对这种资源的使用,可以为使用者也就是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带来利益,但受益的程度要以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
社会资本以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是一种通过“制度化的关系网络”的占有而获取资源的集合体,但这种制度化的网络既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社会规定的,而是在特定的工作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中存在的,它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关系来加强。
这种“制度化的关系网络”是与某个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获得这种会员身份就有权利调动和利用这种资原。
如同在经济活动一样,交换在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社会资本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一种投资策略的产物,这种投资策略的主要目的是要稳固关系,使其成为可靠的资源。
这种策略首先确定那些在短期内或长期内直接用得着的*能保证提供物质利润和象征利润的社会关系,然后将这本来看起来是“偶然”的关系,如邻居,同事甚至某些亲戚关系等,通过“象征性的建构”,转变为一种双方都从主观上愿意长期维持其存在的,在体制上得到保障的持久稳定的关系。
这种转变的关键就是“象征性建构”,它利用一些现存的社会体制,通过各种物质或非物质的交换,使社会资本得以确立,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再生产,这就决定了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必然是长期的和连续的。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b1802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d.png)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本文概述社会资本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在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获取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更涵盖了信任、规范、信息、社会网络等各种非物质资源。
本文旨在综述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揭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观点,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首先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社会资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分别从个体、团体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研究观点。
在个体层面,将重点关注社会资本对个体行为、心理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在团体层面,将分析社会资本对组织、社区和社会网络的作用;在社会层面,将探讨社会资本对社会稳定、发展和治理的意义。
本文将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资本的本质和作用,揭示社会资本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价值,为社会资本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根植于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等。
其核心概念最早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将其定义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
布尔迪厄强调了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资本之间的紧密联系。
继布尔迪厄之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存在于人际关系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
科尔曼强调了社会资本对于集体行动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性。
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
![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ea370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8.png)
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 S. Coleman)和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 Putnam)对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贡献和比较。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布尔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观点。
本文将通过比较这三位学者的理论,揭示他们之间的异同,以期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资本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为后续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将分别概述布尔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包括他们的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比较这三位学者的理论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他们在社会资本理论上的贡献和局限性。
本文将总结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社会资本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布迪厄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资本理论在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行动者在社会中获得优势地位。
他强调了社会资本的两个关键要素:网络和关系。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社会资本是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相互关联的概念。
经济资本指的是物质财富和金钱,而文化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和知识。
社会资本则是这两种资本在社会关系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拥有广泛的社会网络和与关键人物建立紧密的关系,个体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成功。
布迪厄还特别强调了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性。
他指出,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这导致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
富裕和有权势的群体通常拥有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和更强大的关系,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获取资源和机会。
布尔迪厄惯习资本场域概念浅析
![布尔迪厄惯习资本场域概念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b7c2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1.png)
布尔迪厄惯习资本场域概念浅析布尔迪厄是现代社会学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的观点和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学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对于惯习和资本的研究,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分析布尔迪厄关于惯习和资本场域概念的理论。
一、惯习概念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惯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他的理论研究的核心所在。
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行为的重要来源不是基于意志选择的理性行动,而是基于人们在常规和日常实践中形成的惯习。
惯习是一种刻在人们身体内部的内在程序,使人们不需要通过意识的参与,就可以自动地进行一系列经常性的行为,使人们的行动更加迅速和高效。
在布尔迪厄看来,惯习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惯习是稳定的,是长期形成的个体行为和思维模式;2、惯习是基于日常实践中的体验和反思形成的,它并不需要特别的意识参与;3、惯习是一种自动的行为模式,不需要经过思考便可以自然出现;4、惯习可以快速响应环境和社会场合,使人们更加高效地进行行动。
综上所述,布尔迪厄理解的惯习是一种稳定的、无需思考、快速响应的行为模式,它是通过日常实践中的体验和反思形成的。
二、资本概念布尔迪厄认为,资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经济资本:指的是一个人拥有的金钱和其他物质财富,它可以用来购买商品或吸引人们与其进行合作。
2、文化资本:指的是一个人受过的教育、艺术、文化、语言等门类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3、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人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网络,这种关系和网络可以帮助一个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三、场域概念在布尔迪厄的理论中,场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场域指的是特定的社会实践领域和活动范围,这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特定的规则、知识和社会关系等,这些规则、知识和社会关系都具有着对个体生活和行动的限制或者塑造。
场域可以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国家政治或经济领域,也可以是非常局部的,例如某一组特定的朋友圈中的社交场合。
第六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0ca8c4bb4cf7ec4afed045.png)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三、场域(field) 场域是存在于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的关系网 络。我们作如下理解: 第一,场域中存在各种位置。(我们可以想 象一下,小到一个小群体,中到安大这样的学校, 大到中央政府,其中都分布着各种位置。) 第二,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 第三,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所 掌握的资本。 第四,占据相应位置的个体、群体或机构及 其掌握的资本,所形成的客观的关系网络(例如 支配关系、对应关系等)。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2、模糊性。实践是非确定的(理论相对来 说是清晰的、连贯的,但理论是对实践提炼总结 的结果,往往是事后诸葛亮)和流动的(理论则 往往静止在书本上和论文里)。 布尔迪厄借用结构主义的关系方法,认为现 实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布尔迪厄特别强调关系 方法,要求将事物放在有差异的与等级化的关系 体系中来考察。重要的不是通过直接认识事物的 内在特征来研究,而是考察事物之间的关系来研 究。He’s gone.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此外,惯习是潜在的,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 之中。更重要的是惯习是前认知的,不加反思的。 例如,人们从小就被进行性别教育和训练, 逐渐地男女在很多行为方面都呈现很大差异。性 别社会化训练的结果就是人们认为应该有男人样 和女人味的不同。 女孩儿包里就要装个小镜子,女孩子吃饭拿 筷子往往会把小指高高翘起,等等。
第二节 布尔迪厄思想要点
(3)惯习的转换。 惯习可以互换位置,从一个场域转换到另一 个场域,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起作用。所谓“江山 易改,本性难移”。但转换的结果却有不同,有 时是游刃有余,有时是水土不服。
2、惯习的再理解 如果说,传统社会学理论往往就是在个人与 社会(结构和能动)两者之间纠缠,那么,布尔 迪厄在这里楔入了新概念:惯习。
布迪厄的学说
![布迪厄的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064f576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5.png)
布迪厄的学说一、引言布迪厄(Bourdieu)是法国社会学家,他的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领域。
布迪厄的学说主要关注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权力、文化和符号等概念的研究,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二、布迪厄的基本观点1.符号资本:布迪厄认为,符号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源,包括教育程度、文化知识、社交能力等。
这些符号资本在社会中具有象征性意义,并且可以被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资本。
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收入和社会地位。
2.经济资本:经济资本是指货币和物质资源,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资本可以影响一个人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所能获得的机会和资源。
布迪厄认为,经济资本与其他形式的资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3.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教育背景等。
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决定了个体在教育和职业领域中的成功程度。
具有较高文化资本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和成功。
4.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指个体通过社交关系所能获得的资源。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对于个体在职业发展、社交圈子扩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个体可以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三、布迪厄的学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教育不平等:布迪厄认为,教育系统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
由于符号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机会差距。
例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2.文化剥夺:布迪厄指出,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对于低收入家庭或少数族裔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资本往往被忽视或贬低。
这导致了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文化之间的冲突,使得这些学生更难以适应和成功。
3.教育再生产:布迪厄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它也是社会结构再生产的手段。
通过教育体系的运作,社会不平等得以延续和加强。
具有更多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学生更容易进入优质学校,并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bc828190975f46526d3e156.png)
布迪厄认为资本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资本是可以转换的。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0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看,和谐社区的建构就是要增加社会资本存量。
其法法罗发国国伯挥 皮 皮 特作埃埃·帕用尔尔特的··南布布空区迪迪间分厄厄既了((PP有实iiee正rr物rree式资BB支oo本uu持、rrdd网ii人ee增良络uu力))和和,加性资罗罗也本信互伯伯有和特特非任动社··正帕帕会式特特资支南南本持((,网RR认oo络为bb和ee社rrtt自会PP然uu资tt支nn本aa持mm是))网指等等络个。人间的关系资源——社会网络及其产生的丰互互富助惠、网友信络爱任准则
。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其发挥作用的空间既有正式支持网络,也有非正式支持网络和自然支持网络。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第3页/共2页
谢谢观看
社区运用
社会资本可能通过多 种形式对社区发展和 社会保障发挥积极功 能。其发挥作用的空 间既有正式支持网络 ,也有非正式支持网 络和自然支持网络。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第1页/共2页
社会资本理论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看,和谐社区的 建构就是要增加社会资本存量。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
苏敏 1_sqgz_04_sp_yl_001_0
社会资本可能通过多种形式对社区发展和社会保障发挥积极功能。
布尔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比较分析
![布尔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30b4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f.png)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2021布尔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比较分析常桂祥傅蓉摘要:自布尔迪厄最早在学术意义上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之后,科尔曼和帕特南等人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使社会资本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
布尔迪厄主要从个体社会关系网络层面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分析;科尔曼注重从社会结构功能层面研究社会资本,这是对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的突破;帕特南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更大规模的民主治理绩效研究中,这是对布尔迪厄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研究范畴的超越。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布尔迪厄;科尔曼;帕特南作者简介:常桂祥,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傅蓉,济南大学科研平台教师,公共管理硕士 (邮政编码250022)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 (2021) 02-0037-08翰尼范(Hanifan)在1916年发表的《乡村学校社区中心》一文中,最早使用了 “社会 资本”这一概念,来解释社区参与对提高学校 教育水平的重要性。
但局限于当时的认识,翰 尼范并未清楚地对“社会资本”的含义作出 界定。
在翰尼范之后,一直到1958年,爱德 华•班菲尔德使用社会资本来解释意大利南部 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关 注。
m最早在学术意义上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 的是布尔迪厄(Bourdieu)。
在他之后,科尔曼 (Coleman)和帕特南(Putnam)等人,对社会 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 资本理论,为学术界研究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 视角和出路。
布尔迪厄、科尔曼、帕特南是研 究社会资本理论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他们的社 会资本理论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对 确立和发展社会资本理论做出的贡献。
一、个体社会关系网络层面的分析: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萌生于20世纪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对文化的研究。
197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 产》,通过阐述文化的再生产如何促进群体和 阶级之间关系的社会再生产,发展了社会资本 理论,奠定了社会资本概念的基本框架。
社会资本理论 布尔迪厄的思想
![社会资本理论 布尔迪厄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2c3ac01cc17552707220845.png)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
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
布尔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一、习性、资本、场域解读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不能不提及他的三个基本概念:习性,资本,场域。
(一)习性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应被看作是结构、性情(disposition)和行为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通过这一交互作用,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的(因而也是处于某种境遇之中的)知识,生产出了对行为具有持久影响的定向性,这些定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社会结构。
因此,这些定向性同时既是“构造性结构”,又是“被构造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社会实践,也被社会实践所成。
然而,实践并不是以态度研究的方式,直接从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即兴创作的过程,这一即兴创作过程反过来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个人轨迹和玩社会交互作用游戏能力所构成的。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22e95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9.png)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资本理论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概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的价值和应用。
社会资本理论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的资源,包括信任、规范和权威等元素。
社会资本对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个人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是社会网络和关系。
这种网络和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信任、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社会资本的积累对于个人和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它可以为个体提供支持、信息和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效率。
管理学:在管理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中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绩效。
同时,社会资本还可以促进组织内的创新和知识共享。
社会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主要社会资本与群体行为、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
社会资本理论有助于解释社会现象,如社会流动性、社会网络的效应等。
经济学:在经济学领域,社会资本理论对于解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促进信任和合作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同时,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其网络效应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创新的扩散。
企业层面:某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成功地在其业务领域内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
这个网络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从而促进了公司的业务发展。
社会团体层面:一个非营利组织通过其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丰富的社会资本,成功地推动了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组织与政府、企业和居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府层面:某地方政府通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成功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紧密合作,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治理效能。
社会资本相关概念
![社会资本相关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4260f04172ded630a1cb6d4.png)
马得勇著,东亚地区社会资本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09,第6页对于社会资本概念及其理论的源起,学者们一般认为是由法国学者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于1986年最初提出。
最初的社会资本基本是社会学背景的学者在从事研究,其后,政治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学者也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在布尔迪厄看来,“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性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制度化关系的网络”(布尔迪厄,包亚明译,1977,《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02页。
)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社会资本理论,按照他的观点,社会资本概念是依据社会资本的功能来定义的,社会资本由两个要素构成:①它们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构成;②它们为这一结构中的行为者带来利益。
(James Coleman,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波提斯(A.PoRes)认为,布尔迪厄所提出的社会资本,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个人所保有的,可以接近团体性资源的社会关系;一是这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Portes,1998,Social capital: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m sociology)他从微观角度,认为:“社会资本代表行为者的一种能力,通过这种能力,行为者因其所属社团或社会结构资格从其中获益”。
博特(Ronald Burr)的定义是,网络结构给网络中的行为者提供信息和资源控制的程度,是“朋友、同事以及更一般的熟人,通过他们获得使用金融和人力资本的机会”。
(张文宏,2003,“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社会学研究》)普特南在1993年出版的名著《使民主运转起来》中,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他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而提高社会效率”(Pumam,R.with Robert Leonardi and Raffadla Y.Nanetti,1993)。
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的教育启示
![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的教育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a7aea5e312b3169a451a4ab.png)
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15期布尔迪厄社会学思想的教育启示———————————————————王军/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讲师,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查永军/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王军查永军一、布尔迪厄提出的几个主要概念布尔迪厄的社会学思想非常丰富,绝非一篇文章所能尽述。
笔者觉得他所提出并作了较多论述的几个概念对学界的影响非常大,而且与教育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工作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一)场域人们通常将场域与地域、区域等同。
其实,这种理解违背布尔迪厄的本意。
布尔迪厄在社会学研究中提出场域概念既受物理学中磁场论的启发(布尔迪厄在分析社会场域时就用过物理学中的磁场作比喻),也与现代社会高度分化的客观事实有关[1]。
简言之,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而不是一个地理空间。
它是那种相对自由的空间,那种具有自身法则的小世界。
“从分析的意义上来说,场域可以定义为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网络或构型”[2]。
所以,布尔迪厄的场域是由关系、网络构成的。
场域又由更小的子场域、亚场域构成,而且“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3]。
即,不同的子场域、亚场域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不同的场域之间,因为利益方面的原因常常引发争夺、冲突。
“利益既是场域运作的条件,也是场域运作方式的产物。
利益推动人们参与到特定场域的游戏之中,相互争夺。
或者说,人们进入一个特定的场域,是因为相信其中存在着他们珍视的利益,比如在艺术场域是艺术感受,在宗教场域是宗教信仰”[4]。
既然不同场域(子场域、亚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争夺、冲突,那么,进行场域的划界就成为必需。
然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决非易事。
“场域的界限只能通过经验研究才能确定。
尽管各种场域总是明显地具有各种或多或少已经制度化了的进入壁垒(barrierstoentry)的标志,但他们很少会以一种司法限定的形式(如学术机构录取人员的最高限额———numerousclauses)出现。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12588646529647d26285219.png)
第十五章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布尔迪厄的思想渊源一、法国社会学传统布尔迪厄在20世纪60年代严厉批评了战后法国社会学一度抛弃了迪尔凯姆开辟的传统,盲目追随美国社会学的趋势,斥之为一种“新实证主义”。
在他看来,迪尔凯姆学派对于当代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迪尔凯姆关于“应该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的思想,始终构成了一种与战后法国兴起的以萨特式主体哲学相抗衡的力量。
其次,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科学性的反复强调,尤其是他对社会学的各种认识论或元科学问题的思考,使他和法国认识论的传统殊途同归,有助于社会学家(特别是人类学家)避免一种依靠自发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极端经验主义倾向。
第三,迪尔凯姆晚年对人类社会中各种认知图式的研究,特别是他和外甥莫斯在上世纪初对分类形式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取向影响非常大,促使布尔迪厄关注社会结构与心智结构之间的关系,试图从中发现社会支配现象的隐秘根源。
二、结构主义与关系论布尔迪厄认为结构主义可以帮助社会学和人类学清除数学和物理学早已拒斥的实体论思维方式。
在这方面,结构主义的重要之处就在于,它的基础假定就是认为经验是一个关系系统。
另外,布尔迪厄还将结构主义看作是迪尔凯姆以后的法国社会学传统的一个继承和发展。
不过,在布尔迪厄看来,结构主义思潮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他努力通过分析实践、策略、惯习及其与客观结构的关系来克服结构主义的这些问题。
三、马克思与韦伯的学说尽管布尔迪厄经常强调法国社会学的独创性,但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和美国社会学的“文化霸权”相抗衡,而不是要倡导一种狭隘的社会学“民族主义”。
布尔迪厄对德国的两位学者:马克思和韦伯的著作也非常熟悉。
当60年代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者排斥韦伯的思想时,布尔迪厄却广泛地引用其作品,特别是韦伯关于宗教的功能的分析,来支持自己的符号权力理论。
而当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学说大肆攻击时,他却开始大量引述马克思的思想,包括马克思对文化的相对自主性的论述,对国家的分析,以及马克思有关意识形态的理论。
布尔迪厄 大纲
![布尔迪厄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8e31f7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a.png)
布尔迪厄大纲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是一位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学家,以其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生产的研究而闻名。
本文将对布尔迪厄的主要思想和理论进行概述。
一、社会结构和阶级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结构是由不同的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构成的。
他将社会划分为三个维度: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
经济资本是指个人的财富和财产,文化资本是指知识和文化背景,而社会资本是指人们在社会中建立的关系和网络。
布尔迪厄认为,这些不同的资本形式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它们的组合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
他主张通过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来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力量关系。
二、文化生产和符号权力布尔迪厄认为,文化生产是社会阶层和力量关系的重要体现。
他从批判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文化生产的本质,并提出了符号权力的概念。
符号权力是指通过符号或象征性手段来控制和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权力可以表现在文化、教育、媒体等领域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布尔迪厄认为,符号权力是社会阶层和力量关系的重要体现,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
三、符号暴力和文化剥削布尔迪厄认为,符号暴力和文化剥削是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一种斗争形式。
符号暴力是指通过符号或象征性手段来对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压制和剥削,而文化剥削则是指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弱势社会群体被迫接受强势社会群体的文化和价值观。
布尔迪厄认为,符号暴力和文化剥削是一种隐蔽的社会斗争形式,可以通过对符号和文化的研究来揭示其本质。
总之,布尔迪厄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文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他的思想和理论为后现代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社会资本理论 布尔迪厄的思想
![社会资本理论 布尔迪厄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2f29a297375a417866f8fcd.png)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 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2、社会资本以社会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
布尔迪厄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种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关系网络,换句话说,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的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而对于声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这些资本也许会通过运用一个共同的名字,如家族的、班级的、部落的或学校的、党派的名字,等等,而在社会中得以体制化并得到保障,这些资本也可以通过一整套体制性的行为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在交换中也就或多或少的真正的被以决定的形式确定下来,因而也就被维持和巩固下来了。这种确定和维持是建立在牢不可破的物质的和象征的基础上的。”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https://img.taocdn.com/s3/m/7f293c1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b.png)
布尔迪厄《⽂化资本与社会资本》
布尔迪厄对于资本的分析堪称经典。
在他看来,资本是⼀个积累的过程,与社会形成⼀种嵌⼊关系。
“资本是积累的劳动(以物化的形式或‘具体化的’、‘⾁⾝化’的形式),当这种劳动在私⼈性,即排他的基础上被⾏动者或⾏动者⼩团体占有时,这种劳动就使得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或活的劳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
资本的运⾏不同于赌博,它反映了社会的内在构成:“资本是⼀种铭写在客体或主体结构中的⼒量,它也是⼀条强调社会世界的内在规律性的原则,正是这点使得社会游戏(⼤部分社会游戏,包括经济游戏)超越了简单的碰运⽓的游戏,⽽碰运⽓的游戏每时每刻都会提供创造奇迹的可能性。
”很显然,对于资本的分析,是进⼊社会结构的重要通道。
资本依赖于它在其中起作⽤的场,并以多少是昂贵的转换为代价,这种转换是它在有关场中产⽣功效的先决条件。
布尔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形态:⼀种为经济资本,可以直接转换成⾦钱,以财产权的形式被制度化;⼀种为⽂化资本,在⼀定条件下能转换为经济资本,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还有⼀种为社会资本,它也可以转换为经济资本,它以社会义务为中介,以某种头衔的形式制度化。
布尔迪厄谈到⽂化资本的客观化。
它主要采取学术资格这⼀形式。
这种客观化使得⾃学者和得到合法保障的资本间产⽣了根本的差异。
“⾃学者的资本随时会受到质疑,甚⾄掮客的⽂化资本也会随时受到质疑,因为掮客在⾼度社会交换的市场中,能够因价值波动⽽获取被错误定义的利润,⽽那种在学术上得到认可的的⽂化资本,则在形式上独⽴于承担资本的个⼈。
”社会炼⾦术使得⽂化资本相对于承担者⽽⾔具有了⾃主性。
——布尔迪厄《⽂化资本与社会炼⾦术》。
布迪厄资本
![布迪厄资本](https://img.taocdn.com/s3/m/361163230b4c2e3f57276321.png)
• 个体、团体与社会资本
1:作为团体代理人(机构)的个人/小团体。 制度化的代理形式、使总体的社会资本得以集中 。(家族的头领、家长、长 子、资格最老的成员) 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总结:
• 第一,社会资本具有“资本”的属性。行动者可以通过对特定的社会关系 和网络进行投资以获得回报,降低自身的风险。
• 作为社会资本载体的团体:
从团体的会员制中自然增长出来的利润,起来是为了集中社会资本,并因此从隐含在这一集中 里的(增加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增值效应中获得全方位益处,并保卫会员的利润, 既有物质利润,又有象征利润。(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p203)
效率原则变得难以辨认的再适应:象征资本就是这一被否认的资本,它被承认
是合法的,也就是说人们不知道,象征资本在经济资本不被承认的情况下,可 能与宗教资本一起组成惟一可能的积累形式。(布迪厄2003《实践感》p186)
• 象征资本是用以表示礼仪活动、声誉或威信资本的积累策略等象征性现象的重 要概念。(“被否认的资本”或一种“不再被看作资本的资本”) • 布迪厄认为象征资本同时具有被否认和被承认的双重性质;或者,更确切地说, 它是通过“不被承认”而“被承认”;它是通过无形和看不见的方式,达到比 有形和看得见的方式更有效的正当化目的的一种“魔术般”的手段和奇特的力 量。 • 传统社会中经济资本不加掩饰的再生产表明了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武断性,而在 现代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虽然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但它必须被象征 性地掩盖,象征资本所起的作用就是为了掩盖支配阶级的经济统治,并使社会 等级合法化。也就是说,象征资本在非经济的场域通过人们的“误识”和“合 谋”,来联结和再生产阶级关系,并使之合法化。
证”。(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p202》)
布迪厄的学说
![布迪厄的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ea016ee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0.png)
布迪厄的学说布迪厄学说(Bourdieuian theory)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体系。
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了社会结构、权力关系、文化生产和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对理解社会不平等和文化现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布迪厄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文化研究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
布迪厄学说的核心概念是“资本”(capital),他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资本,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
这些不同种类的资本可以转化为权力和社会地位,并产生社会的不平等。
经济资本指的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和物品,如钱、土地和房产等;文化资本则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教育背景和艺术品味等;社会资本则是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等;符号资本则是指象征身份和声望的符号,如职业头衔和荣誉称号等。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不同种类的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例如,一个人的经济资本可以用来获取文化资本,如通过购买艺术品或接受教育等;同时,文化资本也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如在社交场合展示自己的文化品味,从而增加社会认同和人际关系。
这些不同种类的资本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机会。
布迪厄学说还特别关注社会中的文化生产和消费。
他认为文化领域不仅仅是艺术和文学等高雅领域,而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
文化生产者在这个领域中竞争,通过生产和传播文化符号来获得社会认同和经济利益。
而文化消费者则通过选择、欣赏和模仿来获取文化资本,并在社会中营造出不同的文化偏好和习惯。
教育是布迪厄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他指出,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一种社会资本的积累方式。
教育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学术和文化规范,这些规范决定了一个人在教育系统中的成功和机会。
根据布迪厄的理论,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往往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资本导致的。
例如,社会上的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往往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进而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一种循环的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的先驱性研究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1930—2002)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
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
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
布尔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一、习性、资本、场域解读布尔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不能不提及他的三个基本概念:习性,资本,场域。
(一)习性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应被看作是结构、性情(disposition)和行为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通过这一交互作用,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的(因而也是处于某种境遇之中的)知识,生产出了对行为具有持久影响的定向性,这些定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社会结构。
因此,这些定向性同时既是“构造性结构”,又是“被构造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社会实践,也被社会实践所成。
然而,实践并不是以态度研究的方式,直接从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即兴创作的过程,这一即兴创作过程反过来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个人轨迹和玩社会交互作用游戏能力所构成的。
这种被构成的、即兴创作的能力,就是布尔迪厄所谓的“习性”。
这个概念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是指通过我们在世界的感知、判断和行动而形成的长期的,可转换的性情系统。
布尔迪厄把习性描绘成一个普遍的生成组合体系,这些生成组合既有持久性(被铭写在社会的自我建构中);这些性情系统具有可塑性,可以将社会环境不断演化的影响铭刻在身体中;还具有可转换性,可以互换位置,从一个场转换到另一个场,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起作用,在一个被构成的可能性的空间中发生,而这些可能性是由物质条件和运作中的场的交叉部分来界定的。
另外,习性还具有自我反观性的特征。
习性既是主体间性的,又是行动中的个人的构成性的场所;习性是一个性情的体系,这一体系既客观,又主观。
这样,被构成的习性就是结构与行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动力学的交叉点。
运用这样一个习性的概念使得布尔迪厄能够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行动者的行为: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是客观上同等的、有规律的东西,然而它却又不是规则的产物;另一方面,行动者的行为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理性来分析。
作为过去的影响和当下的刺激之间的中介,习性当即被产生它的具有一定式样的社会权力结构化而且形成建构。
习性给予跨越不同生活领域的个体千变万化的行为以形式和一致性,这就是布尔迪厄各有侧重的把它定义为“结构的产物,实践的生产者和结构的再生产者,选择的别无选择”原则,或实践的一体化和实践的生成性原则的原因。
布尔迪厄的习性概念涉及的是有关知识的基本资源,这是人们作为生活于某种特定的文化或亚文化群的一员而获取的。
因而,习性是一种认识性的和激发性的机制,它使个人的社会语境的影响得以具体化;它提供了一种渠道或媒质,正是通过这一渠道或媒质,信息和资源才被传导到它们所告知的行动中。
因而,客观语境的交互作用和活动的即时性境遇都是通过习性的媒质才得以传递的。
当习性设定一个个体的活动的较宽的参数时,人才能被理解为创造性的生物。
在特定的境遇中,人不得不在习性的背景资源中进行“即兴创作”,才能处理某些未曾预见的境遇,而这恰恰是日常生活不变的特征。
(二)资本1、布尔迪厄的资本观:人们所获得的性情系统是建立在他们在社会中占有的位置的基础上,即依赖于他们拥有的特定的资本禀赋。
布尔迪厄的资本术语接近于同时又是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延伸,他认为。
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以物化的形式或具体化,肉身化的形式),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小团体占有这种劳动.资本)使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形式占有社会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在其关系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场域和资本概念贤源。
在他看来,资本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领域里有效的资源,它使个体获得因为参与社会领域并在其中竞争而形成的特殊利益。
个人能够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们的社会轨迹,也就是说,资本界定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或机遇,更主要的是,资本也被用来再产生阶级区分。
一方面,布尔迪厄的资本观与马克思有相似之处。
都以资本概念作为主要分析工具来描述社会行为,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是通过劳动形成的观点,认为社会世界是具有积累性的历史世界,因此在分析社会时,就要引入资本概念。
考察资本及其积累和各种效应。
资本体现了一种积累形成的劳动。
这种劳动同时以物质化的身体化的形式积累下来,而资本同时体现出一种生产性。
总是意味着一种生产利润的潜在能力。
一种以等量或扩大的方式来生产自身的能力。
另一方面,他的资本概念又与马克思有所不同。
他明确指出资本有非经济的形式,除非人们引进资本的所有形式,而不只是思考被经济理论所承认的那一种形式。
不然,是不可能解释社会世界的结构和作用的。
马克思主要强调经济资本,布尔迪厄则强调非物质形式的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
它包含了对自己的未来和对他人的未来施加控制的能力,因而,他所说的资本是一种权力形式,它致力于在理论上调解个人与社会。
布尔迪厄认为,一方面,社会是由资本的不同分配构成的,另一方面,个人又要竭力扩大他们的资本。
个人能够积累的资本,界定了他们的社会轨迹,也就是说,资本界定了他们生活的可能性或机遇,更主要的是,资本也被用来再产生阶级区分。
2、资本的三种形态他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指出,资本以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有三种基本形态:(1)经济资本--以金钱为符号。
以产权为制度化形式;(2)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位为制度化形式;(3)社会资本--以社会声誉、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形式布迪厄这样定义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
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持有, 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
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体现的是资源,而资源则与确定群体的关系网络紧密相关。
则,社会资本取决于个人联系的规模和这些联系中所含资本的容量或数量。
他认为,投资于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把自我的、私有的特殊利益转化为超功利的、集体的、公共的、合法的利益(布迪厄,2003)。
因此,通过社会资本,行动者能够涉取经济资源,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与制度化的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
“社会资本”概念是从布迪厄对社会空间的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最初,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只是一种比喻用法,与其他多种多样的“资本”形式没有两样。
到了后来,布迪厄才运用这一概念来定义一种特定的关系。
在布迪厄的理论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所谓的“心智习惯”。
布迪厄引进了“心智习惯”这个“或多或少已经被消化而且或多或少可以改变的思想模式体系”,并把它看作是一种将主观性与结构,这两个不能相互还原的方面联系起来的方式。
布迪厄和帕瑟龙肠二卯在其合著的《再生产》这本非常有影响的书中,对建立一种文化再生产如何培育群体和阶级之间的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进行了专门论述,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在这本书中,非常重要但又非常不明确的解释始于“资本”概念的使用。
整本书中对下列各种资本形式并没有准确的定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语言资本、学术资本、社会资本。
而社会资本概念在《再生产》中也只是个边缘概念,但是,这本书为布迪厄发展社会资本概念建立了一个框架。
从他的社会资本概念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有两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与群体成员资格和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的资源第二,它是以相互认识和认知为基础的。
布迪厄认为,“某一主体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取决于他能有效动员的关系网络的规模”群体成员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的参与能够被用来提高不同领域中行动者的社会地位。
这一点与下面将要讲到的科尔曼的观点是一致的。
科尔曼在他的社会资本的定义中也强调了社会网络和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对布迪厄来说,社会资本既不能被还原成经济资本或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也不独立于经济资本或文化资本而存在对其他两种资本形式来说,社会资本起着增效器的作用,同时,社会资本是通过经济和文化资本在“无休止的社会交往”中的转换而被创造并维持的。
在布迪厄那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构成象征资本,虽然他强调经济资本的主导地位,但是,他也极其重视“象征资本”的作用。
布迪厄早期的著作只是想说明占主导地位的群体文化判断是如何表现为文化资本,而这种文化资本又是如何再生产出权力关系的。
在后来的《差异》一书中,布迪厄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理论。
他将资本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资本总量也就是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一系列资源和权力,包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在布迪厄那里,社会资本通常隶属于其他资本如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他更强调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重要性,社会资本与它们相比是次要的。
布迪厄一直试图通过文化机制将阶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理论化,在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布迪厄不断地将社会资本作为三种基本的资本形式之一置于其分析的中心地位,然而,在他那里,这个概念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
尽管如此,布迪厄的这些著作对于使社会资本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般认为,布迪厄是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布迪厄开创了社会网络分析的社会资本研究。
也正是这一点,被后来的社会资本研究者继承和发展。
3、三种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布尔迪厄集中研究了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的区分和相互作用。
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但它必须被象征性地调解,经济资本不加掩饰的再生产揭示了权力和财富分配的武断性特征,而象征资本所起的作用是掩盖统治阶级的经济统治,并通过表明社会地位的本质,以及使之自然化,而使社会等级制合法化经济资本是资本的最有效的形式,表现了资本主义的特性;经济资本是资本的最有效的形式,是其他各类资本的根源,这种资本可以以普通的、匿名的、适合各种用途的、可转换成金钱的形式,从一代人传递给下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