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货币形式演变及流通
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
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经历了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从古代至今发生了多次改革。
以下是中国货币制度的主要演化过程:1.古代货币:-古代中国的货币主要是金、银、铜,以及丝绸、布帛等实物形式。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商代的贝壳、布帛,后来发展为青铜器等。
2.铜钱时代:-公元前4世纪,铜钱作为主要货币形式开始流通。
这些铜钱多为方孔圆形,上面铸有各种文字和图案。
这一货币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3.纸币的引入:-元朝时期,中国开始使用纸币。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元代的“交子”和“会子”。
纸币的引入使得货币交易更加便利,但也伴随着通货膨胀等问题。
4.清朝货币改革:-清朝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推行“宝贝”、“银元”等新的货币形式,以应对通货膨胀和外汇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5.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
在此期间,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包括实行过地方性货币、私人银行券等。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改革。
最著名的是1955年进行的“三尺神像”货币改革,推出了新的货币单位人民币。
7.人民币的改革与开放:-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逐步开放经济。
人民币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升值,推行了分阶段的汇率改革,并于1994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8.数字货币:-近年来,中国逐渐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和试点工作。
数字人民币作为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手段,逐渐进入试点阶段,这标志着中国货币制度迈向数字化时代。
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
从古代的实物交换到现代的电子货币,货币制度的不断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货币发展历程
我国货币发展历程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
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出现了最早的货币形式——贝币。
贝币是一种以贝壳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用于进行商品的交换和贸易。
这标志着我国货币的雏形开始出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
先后出现了铜币、银币和纸币等不同形式的货币。
其中,铜币的使用时间最长。
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铜币在我国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广泛使用于市场交易和商业活动中。
而纸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在唐朝时期,由于交易活动的频繁,市场需求换取了纸币的出现,以便更方便进行大规模交易。
唐朝的纸币制度对后来的纸币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货币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到了明朝时期,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国家的货币制度。
明朝实行了银本位制度,以银两为主要货币单位,并且制造了中央铸币厂来统一发行银币。
明朝的货币制度创新为后来的货币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货币发展又进一步推进。
清朝在货币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清朝开始大规模发行纸币,并且在纸币上印有国家图案和文字,增加了纸币的信用度和可认性。
同时,清朝还进行了铸币改革,将原先的铸币方式改为机制币,提高了铸币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改革措施为我国货币发展的进一步推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代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货币发展出现了新的变革。
中华民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货币制度改革。
先后发行了银元、金本位制度和纸币等不同货币形式。
其中,中华民国纸币的发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货币发展进入到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实行人民币制度,废除旧的货币制度。
人民币被确定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推动了我国货币发展的稳定和进步。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货币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货币改革历经了多个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内容如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时代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还处于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状态,没有出现专门的货币。
当时人们只能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来获取所需物品。
一些具有一定价值和保值功能的物品,如贝壳、玉器等就成为了当时的"货币"。
2. 铜钱时代
公元前6世纪,秦国开始铸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铜钱,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铜钱时代。
铜钱统一了全国货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之后的历代朝代也广泛使用铜钱。
3. 纸币时代
公元960年,北宋政府下令全国通行纸币,标志着我国进入纸币时代。
纸币的出现大大简化了货币流通,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其后元、明、清等朝代也广泛使用纸币。
4. 近代货币时代
1890年,清政府开办中国第一家政府银行——湖北官钱局,发行银元券,标志着近代银行券时代的开始。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首次发行人民币,标志着人民币时代的开启。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人民币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此后,人民币不断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货币。
我国货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的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近代银行券,直至今天的人民币时代,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1. 货币萌芽阶段(先秦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社会采用了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方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等价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如贝壳、玉石等,这标志着货币的萌芽。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器被广泛用作货币。
2. 铜钱时代(秦汉至隋唐)
公元前前3世纪,秦统一六国后铸造了圆形孔钱,标志着我国货币正式步入铜钱时代。
汉代重铸五铢钱,成为长期通行的主要货币。
隋唐时期,出现了开元通宝、永徽重宝等名钱。
3. 纸钞货币时期(宋元明清)
北宋时期,由于铜钱贬值,政府开始发行交子和会子,为纸钞货币的雏形。
元代正式发行纸钞交子。
明清两代均沿袭纸钞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地方钞。
4. 近代货币时期(1840年至1949年)
鸦片战争后,洋钱(主要是银元)流入中国大量使用。
1935年发行了法币,但由于战乱无法统一管理。
1948年发行人民币,为新中国货币制度奠定基础。
5. 新中国人民币时代(1949年至今)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华北根据地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62年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87年发
行第四套人民币。
2005年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我国货币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实物货币到铜钱,再到纸钞货币,最后发展到统一的人民币制度,见证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进步。
中国货币发展史-V1
中国货币发展史-V1中国货币发展史请注意本文基于历史文献整理,如有补充说明将另行注明。
一. 中国古代经济和货币发展1. 原始社会经济和贸易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非常简单,还未出现货币交易的形式。
主要的贸易渠道则是互换物品,例如通过交换粮食获得衣服等商品。
2. 商代和周代的经济和货币商周时期,我国经济逐渐发展,货物的交换越来越频繁。
首先出现的是贝币,贝币是以贝壳为原料制成的, . 这种货币在商代时期流行,并持续使用到西周。
在周朝出现了青铜器,青铜器除了作为礼器,还被用作货币。
长安和郑州是周朝的商业中心,大量的商业交易需要一种方便的货币,于是周朝的铜钱被设计制造出来并流行使用。
3. 秦汉和三国时期的货币秦朝统一全国后采用货币统一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以黄金和银子为主要货币,丝绸、布帛、五谷等也被用作货币。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铜钱逐渐脱离贬值的困境,成为统一的主要货币。
汉武帝时期铸行过包括小平钱、大平钱、当十钱等不少种类。
三国时期,魏国在京城洛阳和东京长安发行了和硕通宝和董泉泉银,这两种货币在市场上被认可,并且受到流通的欢迎。
4. 唐宋元时期的货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贸易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中国统一币制,中国的铜钱也开始为东亚地区所使用。
宋代货币发行量较大,主要通用货币包括“开元通宝”、“咸平通宝”等多种钱币,形式十分丰富。
“开元通宝”是当时流通最广、钱币种类最多的一种货币。
元代开始出现了纸币,最早采用的是班彪的“交子”,并举行了第一次货币改革,新设“交子行”和“钞关司”,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和监管。
五. 近代以来的货币发展1. 清代货币清代前期,中国的货币仍以铜钱和纸钞为主,但清政府开始对财政进行改革,实行了政府垄断发行货币的制度。
同时,1897年清政府颁布《新式银元条例》,发行新式银元,成为清代主要货币之一。
2. 民国货币民国初年,中国面临着国民经济崩溃的危局。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货币发布法,废止了旧的货币制度,开始发行新式银元、金圆券等。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春秋时期,中国最先拥有的货币形态是流通硬币,最初的流通硬币主
要由青铜和铁制成。
史书记载称,春秋时期的硬币“大家小量,各有所制”。
这意味着硬币在形式上有单独的特征,而不是由中央集权制定的统
一标准。
除了硬币,还有一种叫做钱币的货币,一直流传到汉朝。
这种货
币使用的是毛织物,由当地官方统一发放,通常用于购买贵重物品。
汉朝时,人们也开始使用一种金币,它是由一个叫做“金元宝”的金块铸造的,用来支付比较昂贵的交易。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货币的进一步演变。
汉朝时,人们更多地使用流通硬币,硬币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有了圆形的硬币和
方形的硬币,除此之外,还是出现了一种称为“研磨硬币”的新型货币。
此后,随着铸币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汉朝硬币变得更加准确,有了更加精
美的装饰图案,并有各地统一使用的标准。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交易
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交易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货币与交易史也同样丰富多彩。
自古至今,中国人民使用过多种形式的货币,并且交易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变。
本文将以时间先后的顺序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交易。
古代的中国货币以实物货币为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贝壳。
贝壳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被人们使用作为交换媒介。
贝壳的产地众多,形状不一,因此方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交易。
之后,青铜货币也开始在中国境内流通,这些货币多为圆形,中间带有方形孔。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纸币开始在古代中国出现。
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当时的纸币并没有使用现在常见的纸张材料,而是采用象牙、木片等材料制成。
这些纸币常常被用于大规模的交易活动,如商业贸易和赋税。
明清时期,银元成为中国主要的货币形式。
银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和交易活动的发展。
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权威货币,如松江镜子、光绪元宝等。
这些货币在当时被广泛接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代表。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人民币成为中国的法定货币。
人民币最早分为金圆、银圆和纸圆三种形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纸币的主导。
人民币在国内保持稳定流通,成为居民进行各类交易的主要媒介。
除了货币的演变外,交易方式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
古代的交易多以物物交换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银两交易和现金交易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支付和网络交易方式逐渐兴起,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便捷的交易工具。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的货币与交易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
从最早的贝壳、青铜货币,到后来的纸币、银元以及现代的人民币,货币形式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交易方式从物物交换到现金交易,再到如今的电子支付和网络交易,不断满足了人民的日常需求。
这些货币与交易的发展和变革,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轨迹。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国货币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 实物货币时期
最初,我国使用的是一些实物作为货币,如贝壳、玉石等。
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金属货币,以铜钱为主。
这一时期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才开始有了全国统一的货币制度。
2. 铜钱时代
秦朝统一后,开始铸造圆形孔钱,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从此,我国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铜钱时代。
铜钱在历代王朝间虽有细微变化,但其基本形制保持不变。
3. 银元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白银在国内外的使用日益广泛,出现了以银元为主要货币的局面。
同时,铜钱仍在流通使用。
这一时期,我国货币制度较为混乱,银钱比价经常波动。
4. 近代纸币时期
1890年代,为应对白银储备短缺,清政府开始发行纸币。
1935年,国民
政府实行金银货币双本位制,并颁布法令实行统一的法定货币。
5. 人民币时代
194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发行人民币,次年4月1日正式流通。
人民币取代了旧中国的法币,成为新中国的统一货币。
人民币的发行标志着我国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货币发展历程渊源悠久、曲折动荡,最终确立了统一的法定货币制度。
人民币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货币制度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二、五铢钱(记重钱) 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五铢钱,从此正式开始了中国 货币史上的五铢钱时代。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 止,五铢钱历时739年,称为历史上统一钱文的钱币铸 行数量最多、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长寿钱”。
五铢钱由“半两钱”发展而来
• 1、汉初半两钱减重,但仍称“半两”:吕后二年 (BC186)减为八铢“半两”。文帝五年(BC175)减 为四铢“半两”。民间私铸有不到1铢的。称榆荚 “半两”。
先秦早期半两
秦 半 两
秦为什么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作为统一后的 定型货币?何以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1)圆形方孔钱自身的优点; (2)秦人使用圆形方孔钱的传统; (3)中国人传统宇宙观的体现——天圆地方; (4)君临万方、皇权至上的象征; (5)中国人处世观的体现——外圆内方。 钱被称为 “孔方兄”,概源于此。
新 莽 “ 壮 泉 三 十 ”
新 莽 “ 大 黄 布 千 ”
新 莽 “ 货 布 ”
新 莽 “ 货 泉 ”
布泉,被后人称为“男钱”或“宜 男钱”,历史上有孕妇佩带布泉可以得 育男儿之说。
唐杜佑《通典》: “布泉,世谓之男钱, 妇人佩之生男也”。 清叶德辉《古泉杂咏》: “布泉径寸字针悬, 鼓铸难忘居摄年, 传语深闺消息好, 佩来个个是男钱。”
C.进行货币立法: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 发现了《金布律》15条,这是现存最早 的货币立法,规定: 1、以钱和布为货币。 • “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 “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 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 2、钱和布有法定比价: • “钱十一当一布”。 • “禀衣者,隶臣、府隶之毋(无)妻者 及城旦,冬人百一十钱,夏五十五钱; 其小者冬七十七钱,夏卌四钱。”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历程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货币的形式主要是贝壳、布币和铜贝。
这些货币形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贝壳作为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主要是以海贝壳或者江河中的蚌壳、蛤壳等为代表。
贝壳货币的流通主要是通过贝串或者绳子穿起来,形成一串串贝壳链,方便携带和交易。
贝壳货币的使用在古代中国的南方地区比较普遍,而在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
布币则是古代中国最早的纸币形式。
它是将布料剪成规定大小的长方形,然后用印章盖上国家或者商家的标志,作为交易媒介。
布币的优点是便于携带和保存,但由于布料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铜贝则是贝壳货币和布币的过渡形式。
它是用铜制成的带有孔洞的小盘状物,每个铜贝的重量和大小都是固定的。
铜贝的使用在古代中国的北方地区非常普遍,铜贝的交易也逐渐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交易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逐渐发展出了金银币和纸币两大类。
金银币主要是由黄金和白银制成的硬币,它们在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纸币则是以纸张为载体,用文字和图案表示价值的货币形式。
金银币的使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最早的金银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汉时期,当时的金银币主要是由贵族和商人使用。
到了唐宋时期,金银币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了主要的交易媒介。
明清时期,金银币的制度进一步完善,货币的种类也更加丰富。
纸币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当时的纸币主要是由政府发行,使用范围也较为有限。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纸币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明代的纸币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而清代的纸币则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货币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贝壳、布币和铜贝到金银币和纸币的演变过程。
这一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
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的货币形式经历了由实物货币到铜钱、纸币的转变,并最终发展为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
1. 实物货币时期在远古时期,人们交换物品时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即以物易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选择一些较为稀有、易于保存和携带的物品作为货币,如贝壳、玉石等。
这种以实物作为货币的形式被称为"实物货币"。
2. 铜钱时期公元前6世纪,中国开始使用铜质货币,这标志着货币形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铜钱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交易,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铜钱货币体系。
3. 纸币时期公元7世纪,唐朝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飞钱",这是货币形式发展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
纸币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货币的流通,也为未来的信用货币奠定了基础。
之后,各朝代均有纸币发行,但一直未能形成完善的纸币货币体系。
4. 近代货币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影响下,中国开始建立近代银行业和现代货币体系。
194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开始正式发行流通,成为新中国的法定货币。
5. 信用货币体系的确立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人民币为核心的信用货币体系。
现代信用货币主要依赖于国家信用,具有无限流通性和无固定本源价值等特点,更加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形态变迁的客观规律,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元的漫长演进过程,最终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货币体系。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中国货币力量的发展
铜贝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图为2015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考古场景。海昏侯墓再现了西汉 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是西汉列侯“事死如事生”的典型标本,出 土文物从多角度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其中,出土于主墓北藏 阁的约200万枚铜钱,重达10余吨,都是没有使用的钱,初步估算这 里埋藏的钱相当于汉代中期一年铸币的1%。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转 绕着美元转。”
35美元 = 1盎司黄金( 31.1035 克 )
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 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基本固定。
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从英镑主导到美元主导
货币体系 时间
金本位货币制度
19世纪初
影响
币自由流通不易贬值,促进资本 定国际金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
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发展,但经 权提供有利条件。70年代初走向
问题5:试比较济“危金机本后位金货本位币制体崩系溃”。与“布雷瓦顿解森。林体系”的异同点。
二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世界货币力量的较量
金本 位制
布雷顿森 林体系
牙买加 体系
【课堂小结2】
7.由实体货币向数字货币演进向: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和使用。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被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 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第五种入篮货 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摘编自谈俊《稳妥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P88第2段
从纸币到银币
我国货币的发展史
我国货币的发展史
我国货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商周时期,当时使用的是贝壳、铜箔等物作为交换媒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逐渐演变成了以铜钱为主要形式的实物货币。
在唐朝时期,由于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银元开始流通。
明清时期,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并且出现了由政府发行的官方纸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作为新生代货币开始流通。
从最初的“人民币券”到现在的“人民币”,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升级。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1978年实行“一元挂钩”的改革,使得人民币获得了更高的信誉和稳定性。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人民币也在不断完善和升级。
1999年开始实施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扩大使用范围;2005年开始实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强了市场调节作用;2015年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员。
总之,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从实物货币到纸币再到电子支付,不断推进着货币形态和功能的升级和完善。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
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
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
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
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关于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货币的历程可以追溯至商代时期,那时人们使用的是贝壳、青铜器等物品来进行交换和储蓄。
到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左右开始出现了刀、布、印等货币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货币形式不断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银铜币。
汉代时期,出现了铜钱,并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其后还出现了贮藏十文铜钱的“元宝”。
随着唐代的到来,人们开始使用银币来进行交易,铜钱逐渐退出了市场。
宋代时期,银锭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时期,铸造过程得到了改进,钞票也开始被大量生产。
清朝时期,钞票逐渐取代了银钱,成为主要货币形式。
近代以来,货币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今,中国的主要货币形式是人民币。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简述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及演变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我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货币,
主要是以贝壳、铜币等为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变革。
元朝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纸币制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宋朝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明朝时期,我国开始发行白银货币,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同时,我国也经历了一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开始实行银两与货币并行的流通制度。
清朝时期,我国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以白银为主,铜币和金币为辅的流通货币体系。
清朝时期,铜币的使用逐渐广泛,成为了主要的流通货币。
如今,我国货币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人民币是我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单一的流通货币,到如今的纸币、硬币和电子货币等多种货币形式。
除此之外,我国还经历了多次货币制度的变革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变化。
例如,人民币的发行与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需求;同时还进行了货币汇率的改革,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国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演变,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货币制度的演变,也为现代社会的货币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货币形式演变及流通
湖北薛天明
货币的出现是交换经济发展的产物。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是货币也随之发展,先后出现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形式。
一、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交换也随之出现,最初的交换形式主要是实物互为交换为主。
到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商业有了初步的发展。
在夏代,考古表明,贝作为等价交换物出现,成为自然货币。
现代发现的属夏代年代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有贝存在便是佐证。
在商代,贝作货币被广泛使用。
从商墓中贝的普遍出现和甲骨卜辞中有关贝的记载来看,贝至少在商代已经作为贷币使用了,除海产自然贝外,还有人工制作的骨贝、石贝、玉贝、铜贝等。
铜贝的出现,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金属货币。
西周时期在商品交换中,主要货币仍是贝,铜(当时称金)也被用着交换媒介,铜本身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同时担负着货币的职能,后来就发展为铸造铜币,但民间仍是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春秋前期,进行商品交换主要用货币、工具或铜之类的实物作为等价物。
到春秋晚期出现金属铸币,战国时各国金属货币的铸造增多,并广泛地流通。
大致说来,铲形币,通行于秦、宋、韩、魏;刀形币通行于齐,刀币和布币又通行于燕、赵;圜钱(又称环钱)通行于东周、秦及赵、魏两国的部分地区;圆钱(圆形方孔,战国后期诞生)齐、燕、秦都曾铸行。
铜贝(蚁鼻钱)主要通行于楚。
此外,还有金银钱币。
金属铸币的流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二、重量货币的推行
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统一的措施,也统一了贷币。
秦统一废除了六国的贷币,规定贷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单位是“镒”,以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单位是“半两”,成为重量货币的始祖。
西汉仍以黄金和铜钱为贷币,以铜钱为主。
西汉初,始许民间铸钱,汉武帝时,禁止私铸,发行统一贷币五铢钱。
虽王莽代汉后屡次改革币制,但引起货币货币纷杂,东汉建立后,恢复了汉武帝时开始发行的五铢钱,贷币统一,现加上关卡的减少,山泽禁令的放驰,交通的发展,这些都给商业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两汉时期政府征税、民间交易广泛使用金属货币。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战祸连绵,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衰落,自然经济色彩加强,实物货币逐渐有代替金属货币的趋势。
三国时期,基本是钱物混用,各国币制不统一,以实物货币为主。
曹魏户调即征以实物(绢帛),魏明帝时又恢复行用五铢钱,一直沿用至晋。
孙吴官铸钱币有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但由于比值过高,只得停铸。
蜀国币制复杂,官铸有五铢、直五百铢等多种铜币。
由于币制不稳,币制混乱,又处于分裂割据时期,必然带来商品经济的衰退。
两晋政权基本承用前朝理币,无所变革,不事铸造,因此造成“钱荒”现象,货币流通严重不足。
南北朝时期,钱物并行,实物货币由谷物为主向以绢帛为主转变。
由于南方的商品经济比北方活跃,又出现金属货币逐渐到代实物货币的趋势。
南朝各政权都纷纷铸造钱币。
刘宋曾先后铸四铢钱、二铢钱等,南齐曾采铜铸钱,梁朝先后铸造有五铢钱、女钱等,还大量铸造铁钱,陈朝曾铸五铢钱和大货六铢钱。
南朝金
属货币币制紊乱,轻重不一,盗铸盛行,恶钱充斥,政策又时紧时松,阴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也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
北朝的北魏建国后约100年间,政府不曾铸钱,“钱货无所周流”,征收租调均为实物,民间交易均以谷帛为主。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于495年开始允许官、私铸钱,适应了当时经济和商业发展的需要。
此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或沿用或新铸。
但由于各朝币制屡变,币值不稳定,铸造量有限,钱币流通始终末能取代实物而居主导地位。
隋文帝建国伊始,就开始大力整顿货币制度,铸造统一的五铢钱,旧币一律禁用,使全国货币流通规范化,但隋唐五代时期仍是“钱帛兼行”,实物货币始终没有退出流通领域。
三、“通宝”“元宝”钱体系的替代
唐高祖在621年,废隋五铢钱,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钱的铸造流通,改变了自西汉以来以重量定货币各称的“五铢钱”系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为以后历朝所承袭,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唐中叶以后,货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两税法取代租庸调,以钱定税,扩大了金属货币的流通范围。
五代十国时,后晋铸有天福无宝,后汉铸有汉通元宝,后周铸有周通元宝,南唐铸有大唐通宝、唐果通宝,前后蜀铸有永平元宝、大蜀通宝等,同时,唐开元通宝仍在各地使用。
唐后期出现的柜房、飞钱,官府民间高利贷盛行,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体现了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和不断深化。
四、纸币的出现
北宋商业的繁盛,促进了货币使用量的增多,首先在四川出现了“交子”纸币。
北宋创印“交子”,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发行后,流通区域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商业交换的发展,对商业的影响越来越广。
元世祖忽必烈时,元政府推行钞法,发行统一的货币。
1260年,印造交钞,同年,又印制以银为本位的“中统元宝钞”,简称中统钞,作为统一的货币畅通全国。
1287年,元政府又发行了一种至元钞,与中统钞并行。
以后,虽铸造一些铜钱,但都流行不久。
元末,只有中统、至元二钞作为主要纸币,并行流通。
元朝前期,纸币在市场上有很高的购买力,并且当时的纸币流通不仅限于中国境内,在今越南和南洋的一些地区也都通行。
统一的、较为稳定的钞法的推行,促进了国内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五、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明中叶以后,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朝初年,以钱(铜钱)、钞(纸币)为法定的流通手段。
明初,禁止民间用金银货物交易,但禁令却成了一纸空文无济于事。
到宣德年间,民间交易,只用金银,钞则流通不畅。
英宗时,赋税征收中米麦可征银,于是,朝廷驰用银之禁。
到嘉靖时,钞、钱日益不为所用,白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遂成为主要货币。
明后期,白银的流通量日益扩大。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等外国的银元,也大批流入东南沿海各省。
在市场上,各种商品都以银计价,海外贸易一概用银,官吏的俸禄也多以银支付。
白银成为重要的流通手段,表明货币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清朝沿袭前代遗留下来的货币制度,即白银和铜钱两种货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清代银两有船型、椭圆形、方锭、圆锭等多种形状;铜钱多铸成通宝钱币。
至于我们今天所谈的银元,中国最早的银元是前清仿铸的外国银元,如西班牙银圆和墨西哥银圆,其它多为鸦片战之后所出。
前清纸币主要是顺治8年,由于政府军用孔急而发行了顺治钞贯,10年后就收回废除了,至于影视上所描述的银票,则从清咸丰
时才开始发行。
清前期尽管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然经济盛行,但货币经济和商品流通尤其是白银流通却超过前朝。
作者简介:薛天明,湖北省枣阳市徐寨中学历史教师,地市级骨干教师,组织并参与开展了“集体备课”、“职教分流”、“问题学生转化”等省、市、校立项的教研课题活动,多篇教改论文和案例获市级以上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