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的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
一、教案基本信息《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 分析并解读《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1. 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 分析《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错误》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解读。
2.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读《错误》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分析:解读《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板书设计: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错误》这首诗的理解程度。
3. 板书设计:评估学生对板书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和板书设计。
五、教学资源1. 郑愁予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错误》这首诗的文本。
3. 现代诗歌鉴赏相关资料。
4. 板书设计模板。
六、教学过程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7. 作品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
8. 诗歌朗诵: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9.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郑愁予作品风格和《错误》诗歌的理解。
10.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1.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观察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错误》。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将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如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诗词鉴赏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错误》,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江南”、“错误”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方法讲解:(1)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诗歌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2)推荐相关诗人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诗歌鉴赏评价:通过学生对《错误》的解读和自己的创作,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爱情与人生哲理,提升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提问:谁知道郑愁予?他的诗歌风格特点是什么?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请学生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3.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问: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提问:诗中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三、错误分析(1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诗歌中的错误。
2.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这些错误,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错误?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诗中?提问: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错误是如何为诗歌增色的?四、诗歌改写(10分钟)1. 请学生尝试对诗歌进行改写,改正自己认为的错误。
2. 学生分享改写后的诗歌,讨论改写的效果。
提问:同学们改写后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它们与原诗相比有哪些变化?提问:这些改写是否更符合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为什么?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2.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3.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郑愁予《错误》教案(通用10篇)
郑愁予《错误》教案郑愁予《错误》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愁予错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愁予《错误》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五、教学设想: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1、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要点归结:“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作者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3. 作者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
2. 诗歌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郑愁予的《错误》全文、注释、译文、作者介绍等。
2. 学生用书:诗歌选集或教材中包含《错误》的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错误》。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创意写作(1)布置写作任务:以《错误》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完成写作任务,下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错误》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关注其表达技巧和文学素养。
《错误》教学设计8篇
《错误》教学设计《错误》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错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错误》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抒情主人公感情.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古典意蕴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鉴赏法,情景入境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简介作者姓名由来("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作者情怀(关怀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主要作品(《梦土上》),作品风格(以婉约见长,婉约如李商隐,豪放如李白)导入.进入诗歌整体感知读学生默读,初入诗境(要求学生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一生试读.教师范读,指导重音,节奏,语气,语调.学生自由读.教师学生齐读想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诗歌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点.说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总结.画面一:江南小镇春意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草长莺啼,花红柳绿,绿草茵茵,一片生机画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斑驳古旧,幽深绵长,凄清冷寂画面三:马蹄声声图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过客,马儿,石板路画面四:深闺思妇图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闺中布置,思妇动作,表情,心理的变化画面五:途中道白图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过客情感整体把握诗意A引导学生思索: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我"对"你"的内心独白,——>抒情诗能找出记叙的要素——>叙事诗既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共同明确:时间:阳春地点:江南小镇人物:"我"——过客"你"——思妇(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的"你"心潮的起落.B,学生自行概括诗意,教师总结:本诗通过"我"一个匆匆的过客匆匆从江南走过为带给深闺中苦苦思恋等待归人的女子内心希望和失落而深感歉疚和无奈,表达了一份古老的情愫——闺怨.具体赏析:赏析引子学生感情齐读学生讨论研究交流:内容:短短的二十字写出了"我"打江南走过带给思妇心潮起落的情景,格调清丽而婉伤.表现形式及效果比喻修辞和意象: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容颜——美丽容颜在等待中消退——思妇情感的起伏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学生再次感情诵读引子赏析诗的第一小节一生感情美读学生齐读学生讨论研究交流:这一节主要以"我"之视角写思妇的心灵世界.运用了四个比喻:不揭的春帷——隔绝向晚的街道——清冷沉寂寂寞的城——孤苦寂寞紧掩的窗扉——封闭倒装句式"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化板为活,表意委婉学生齐声美读.赏析诗的第二小节一生感情美读学生齐读学生讨论研究交流:在全诗的作用:诗眼名句赏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美丽——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错误——马蹄声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住)教师总结这首诗格调清丽凄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们再次感情美读,尝试着背诵.(师生齐诵)难点揣摩:教师引导:我们读郑这首诗,总是咀嚼出浓浓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具体表现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主题——闺怨人物形象——深闺思妇意象——莲花,向晚,柳絮,东风格调——清丽凄婉扩展延伸由此诗你能想到哪些表达闺怨主题的古诗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师生齐声背诵全诗.《错误》教学设计2整体感知: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错误》。
(2)理解《错误》的诗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错误,学会珍惜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错误》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层情感的理解。
(2)如何运用古典诗歌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错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欣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诗人表达的思想。
5. 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歌,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错误》。
2. 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意境、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根据《错误》的创作灵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典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创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错误》郑愁予教案设计
《错误》郑愁予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读《错误》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2 诗歌解析:分析《错误》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诗歌形式要素,解读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诗歌的主题和形式要素。
3.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错误》中的具体词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讲解:解析《错误》的诗歌形式要素,阐述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4 总结:强调《错误》诗歌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或者创作一首以“错误”为主题的诗歌。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创意表现。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欣赏:为学生推荐郑愁予的其他著名诗歌,如《己亥杂诗》、《江南曲》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郑愁予的创作风格。
6.2 比较学习:让学生选取一位其他诗人,与郑愁予的《错误》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
7.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第八章:教学资源8.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诗歌教材,如《中国现代诗歌精选》等。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从诗词的、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郑愁予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词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郑愁予的《错误》全文。
3.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诗词朗诵音频,营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文学习(1)学生自读《错误》,理解诗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诗文,分析意象、修辞手法等。
(3)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文鉴赏(1)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能力的训练,学会批判性思维。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
(3)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郑愁予的其他诗作进行学习。
(2)小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错误》与其他古典诗词的异同。
(2)学生从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通过分析郑愁予的诗《错误》,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错误》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错误》的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师资料准备:郑愁予的生平介绍。
《错误》的诗意解读和评论文章。
与《错误》相关的文学、历史背景资料。
2.2 学生材料准备:《错误》诗文本。
笔记本和文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2 诗歌朗读与初步理解:让学生朗读《错误》这首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诗意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主题和表达技巧。
分组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和解读。
3.4 诗歌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和评价《错误》。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进行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参与程度。
4.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错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阅读:推荐与《错误》相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5.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5.3 课堂分享:安排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创作心得,促进交流和互动。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诗歌朗读: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集体朗读《错误》。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错误》中的意象和主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分享。
6.3 诗歌解析: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精选3篇)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1一. 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
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
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
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全诗共九行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
“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
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
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错误》郑愁予 教案设计
《错误》郑愁予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背景介绍1.1 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1.2 解读诗歌《错误》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心情。
1.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传统形式和审美特点。
第二章:诗歌主题解析2.1 分析诗歌《错误》的主题,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2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和对爱情的思考。
2.3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如“错误”、“过客”等。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3.1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句的排列、韵律、节奏等。
3.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之间的关系。
3.3 通过对诗歌结构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第四章:诗歌语言特点4.1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修辞手法等。
4.2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4.3 讨论诗歌中的语言创新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诗歌创作与欣赏5.1 教师示范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
5.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5.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论彼此的创作,提高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诗歌鉴赏技巧6.1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如关注、作者、注释、意象和关键词等。
6.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分析和解读《错误》。
6.3 练习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七章:课堂互动与讨论7.1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游戏等,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7.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3 通过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八章:诗歌与生活联系8.1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探讨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8.2 举例说明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如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8.3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歌。
第九章:课堂总结与拓展9.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所学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错误》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无奈,引导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
2. 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学生预习《错误》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南”“错误”“嫁娶”等。
(2)解读诗人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无奈。
5. 诗词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欣赏诗句的韵律美,体会诗词的音乐性。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8.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诗意解读。
9. 板书设计错误作者:郑愁予\/错误\/嫁娶\/在江南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将与《错误》主题相近的其他诗文进行对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2.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以《错误》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评价反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评价。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理解《错误》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通过朗读和翻译,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郑愁予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1.3.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3.3 翻译诗歌,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
1.3.4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第二章:诗歌主题探讨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错误》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如爱情、命运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2.3 教学步骤2.3.1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3.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3.3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2.3.4 总结学生观点,强调诗歌主题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理解。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错误》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引导学生理解创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步骤3.3.1 向学生介绍郑愁予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时期。
3.3.2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影响。
3.3.3 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背景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3.3.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创作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朗读与演绎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4.2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演绎,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
郑愁予错误教案范文
郑愁予《错误》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歌的情感把握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运用2. 诗歌意境的体会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郑愁予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4. 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及其作用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五、作业设计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2. 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鉴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诗歌意象的理解不够深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不够准确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郑愁予的《错误》全文及其注释2. 参考资料:有关郑愁予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的相关文章3. 教学多媒体:PPT、音乐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音乐性。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错误》,注意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从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探讨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探讨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
5. 小结: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强调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体会。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象。
2. 请学生分析并解释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
九、作业布置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学习的诗歌鉴赏方法,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总结。
郑愁予错误的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体会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错误》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展示《错误》的诗歌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诗歌的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错误”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讨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联系现实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错误》。
2. 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错误》。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2. 诗歌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记忆力。
3. 诗歌内容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记忆力。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 创作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创作和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提供郑愁予的诗歌《错误》的原文。
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郑愁予和诗歌《错误》的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读和背诵材料:提供相关的朗读和背诵材料,如录音或视频。
4. 创作和表演材料:提供相关的创作和表演材料,如纸张、画笔、音乐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郑愁予错误教案模板
郑愁予《错误》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诗《错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错误》一诗的结构、意象、语言等特点,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并将其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错误》一诗,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语言等特点,解释诗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写作等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郑愁予的诗集或相关选集。
2. 参考资料:关于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现代诗歌的相关理论著作。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郑愁予的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诗歌分析结果。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以《错误》为灵感,主题不限,长度不限。
在课堂上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作业布置2. 选取一位现代诗人,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郑愁予错误教案范文
郑愁予《错误》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能够理解并分析《错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理解:让学生理解《错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诗歌鉴赏: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暗示等手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PPT。
2. 学生准备:预习《错误》这首诗,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思想情感。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讨论诗歌: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错误》诗歌鉴赏的文章,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错误》与其他反战诗歌进行比较,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等,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2. 影视作品欣赏:可以让学生观看与战争题材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战争对人类的摧残,进一步加深对和平的珍视。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诗歌的某个方面进行提问,如诗歌的主题、意象、象征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郑愁予错误的教案
郑愁予《错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2. 通过分析《错误》这首诗的内容、形式和技巧,感受诗歌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分析《错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关于郑愁予的生平和作品,以及对《错误》的详细解读。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郑愁予及其作品的评论和分析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错误》这首诗。
2. 文本解读:逐句解析《错误》这首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3. 分析技巧: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表达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讨论诗歌的主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郑愁予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错误》的不同解读和感受。
2. 对比郑愁予的其他作品,分析其创作风格的异同。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讨论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
七、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错误》诗歌内容、形式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3. 审阅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把握。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质量,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针对学生的困难,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辅导。
九、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愁予《错误》教案集锦第一册《错误》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教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同1、2点。
教法:边读边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
先看两首词: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作者简介:温庭筠,唐代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
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
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此处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中有几句“想佳人妆楼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③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④ 苒苒物华休。
⑤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妆楼顒望,⑧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⑨ 争知我,⑩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⑾【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
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所写内容不限于男女风月,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舞女的诚挚恋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她们要求过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释】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
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
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
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
《词谱》以柳永为正体。
九十七字,平韵。
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
③凄紧:一作“凄惨”。
④是处:到处,处处。
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
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
翠:一作“绿”。
⑤苒苒:茂盛的样子。
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
物华: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遥远。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
一作“长望”。
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⑩争:怎。
⑾恁:如此,这般。
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
《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
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
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
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
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
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
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
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
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见课本注释①)三、范读课文四、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
“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
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1、学生齐读。
2、问:从本部分看来,描写的应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但这独处深闺中的女子却不能感觉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
作者描写它的心态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反映了这个女子什么样的心绪?明确:它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板书:寂寞的城街道向晚封闭、沉闷春帷不揭落寞、孤单窗扉紧掩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
春帷不揭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明确:在等待。
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2、学生齐读。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
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惊喜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
“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
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失望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
为什么呢?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
情至深处,“肠断白蘋洲”啊。
八、总结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明确: (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
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附:整体板书设计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寂寞的城街道向晚封闭、沉闷春帷不揭落寞、孤单窗扉紧掩(蹄声)(过客)等待惊喜失望(美丽)(错误)2教学目标: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
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
《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二、总体把握1、诗歌内容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明确:见《教师用书》2、诗歌特色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
(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
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
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4)比喻新奇鲜活。
等等。
三、具体赏析1、“错误”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