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
一、教案基本信息《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 分析并解读《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教学重点:1. 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
2. 分析《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
3.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错误》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解读。
2. 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及其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学生朗读《错误》这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文本分析:解读《错误》这首诗的意境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板书设计:根据诗歌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错误》这首诗的理解程度。
3. 板书设计:评估学生对板书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和板书设计。
五、教学资源1. 郑愁予的生平介绍资料。
2. 《错误》这首诗的文本。
3. 现代诗歌鉴赏相关资料。
4. 板书设计模板。
六、教学过程6.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现代诗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7. 作品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同学,互相欣赏和评价。
8. 诗歌朗诵: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9.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郑愁予作品风格和《错误》诗歌的理解。
10.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11.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观察学生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错误》。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2. 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将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准备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如古典诗词鉴赏方法、诗词鉴赏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错误》,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江南”、“错误”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作者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方法讲解:(1)讲解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诗歌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
(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等。
(2)推荐相关诗人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诗歌鉴赏评价:通过学生对《错误》的解读和自己的创作,评价学生对诗歌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人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3. 诗人的情感表达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2. 诗歌中的隐喻与象征3. 诗歌的审美鉴赏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教学:以《错误》为例,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 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关联。
2. 诗歌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诗歌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审美价值。
4. 诗歌创作实践: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因未提供具体要求,暂不予编写。
如需后续部分,请提供具体要求,以便我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教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古风画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简要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2.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读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诗,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诗歌《错误》,完成填空题:(1)诗歌的韵律是____,节奏是____。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
郑愁予《错误》教案及板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爱情与人生哲理,提升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主题和表现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理解和分析。
2. 诗歌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提问:谁知道郑愁予?他的诗歌风格特点是什么?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请学生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3.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提问: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提问:诗中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三、错误分析(15分钟)1. 请学生分享自己认为的诗歌中的错误。
2.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这些错误,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错误?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诗中?提问:从文学角度来看,这些错误是如何为诗歌增色的?四、诗歌改写(10分钟)1. 请学生尝试对诗歌进行改写,改正自己认为的错误。
2. 学生分享改写后的诗歌,讨论改写的效果。
提问:同学们改写后的诗歌是什么样子?它们与原诗相比有哪些变化?提问:这些改写是否更符合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为什么?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和情感。
2.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3. 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郑愁予《错误》教案(通用10篇)
郑愁予《错误》教案郑愁予《错误》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郑愁予错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郑愁予《错误》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二、教学重点1.把握思妇词这一题材;2.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粉笔五、教学设想:通过诵读、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把握思妇词这一传统题材,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最后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在郑愁予的笔下被刻画的入木三分,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都是那么美丽,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中的意象美。
(板书课题)(二)作者介绍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解读和探究1、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美丽的故事情节(2)学生自由讨论,根据诗中的语句判断“我”“你”的身份(5分钟)(自由朗读—讨论——自由发言——要点归结——齐读)要点归结:“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句为证。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了解作者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爱情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分析。
3. 作者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情感把握。
2. 诗歌中的古典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郑愁予的《错误》全文、注释、译文、作者介绍等。
2. 学生用书:诗歌选集或教材中包含《错误》的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错误》。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创意写作(1)布置写作任务:以《错误》为灵感,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完成写作任务,下节课分享。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错误》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意写作作品,关注其表达技巧和文学素养。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错误》。
(2)理解《错误》的诗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错误,学会珍惜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错误》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含蓄的意境和深层情感的理解。
(2)如何运用古典诗歌进行创作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错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欣赏。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错误》,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诗人表达的思想。
5. 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歌,运用所学意象和修辞手法。
(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错误》。
2. 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读后感,包括对诗歌意境、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根据《错误》的创作灵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古典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创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古典诗歌的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郑愁予《错误》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并欣赏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从诗词的、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达美。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诗词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3. 郑愁予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词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郑愁予的《错误》全文。
3. 与诗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诗词朗诵音频,营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诗文学习(1)学生自读《错误》,理解诗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诗文,分析意象、修辞手法等。
(3)学生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文鉴赏(1)学生分析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从、注释、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学生进行诗词鉴赏能力的训练,学会批判性思维。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诗文背诵和鉴赏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
(3)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郑愁予的其他诗作进行学习。
(2)小组讨论,分析诗文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2.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错误》与其他古典诗词的异同。
(2)学生从意象、情感、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主题:通过分析郑愁予的诗《错误》,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错误》这首诗的主题、意象和表达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错误》的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师资料准备:郑愁予的生平介绍。
《错误》的诗意解读和评论文章。
与《错误》相关的文学、历史背景资料。
2.2 学生材料准备:《错误》诗文本。
笔记本和文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3.2 诗歌朗读与初步理解:让学生朗读《错误》这首诗,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诗意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主题和表达技巧。
分组讨论,分享各组的分析和解读。
3.4 诗歌鉴赏与批判:引导学生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和评价《错误》。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进行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思考中的参与程度。
4.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错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4.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阅读:推荐与《错误》相关的诗歌和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欣赏。
5.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以培养文学创作能力。
5.3 课堂分享:安排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创作心得,促进交流和互动。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诗歌朗读: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集体朗读《错误》。
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6.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分析《错误》中的意象和主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意象或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准备分享。
6.3 诗歌解析:邀请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篇一:《错误》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教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同1、2点。
教法:边读边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
先看两首词:1、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唐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作者简介:温庭筠,唐代人。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陽光。
②脉脉:相视含情的样子。
后多用以寄情思。
③白蘋洲:长满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两句,记一个怀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着那面临江水的楼,切盼重逢。
可千帆过尽,不见归舟,眼前已是脉脉斜晖、悠悠绿水,江天极目,情何能已。
故末句,提出肠断之意,余味隽永。
倚楼望归舟,极尽惆怅之情。
“过尽”两句,寓情于景。
此处一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见一斑,因而人称“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其中有几句“想佳人妆楼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 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④ 苒苒物华休。
⑤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妆楼顒望,⑧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⑨ 争知我,⑩ 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⑾【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进士,原名三变。
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一精力作词。
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擅长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是当时一大词家,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千古传颂。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等,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
郑愁予《错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错误》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无奈,引导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把握。
2. 诗人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作者简介、相关背景等。
2. 学生预习《错误》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江南”“错误”“嫁娶”等。
(2)解读诗人情感,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无奈。
5. 诗词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欣赏诗句的韵律美,体会诗词的音乐性。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珍惜感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8.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2)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诗意解读。
9. 板书设计错误作者:郑愁予\/错误\/嫁娶\/在江南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将与《错误》主题相近的其他诗文进行对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分析不同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2. 创作拓展:鼓励学生以《错误》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七、评价反馈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给予相应的评价。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引导学生理解《错误》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通过朗读和翻译,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3 教学步骤1.3.1 展示郑愁予的图片和简介,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1.3.2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1.3.3 翻译诗歌,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背景。
1.3.4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第二章:诗歌主题探讨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错误》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如爱情、命运等。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主题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2.3 教学步骤2.3.1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3.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3.3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和讨论。
2.3.4 总结学生观点,强调诗歌主题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理解。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介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创作背景,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错误》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引导学生理解创作背景对诗歌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步骤3.3.1 向学生介绍郑愁予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时期。
3.3.2 分析创作背景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影响。
3.3.3 引导学生思考创作背景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3.3.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创作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朗读与演绎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演绎来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4.2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演绎,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
郑愁予错误的教案
郑愁予《错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郑愁予的《错误》。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体会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错误》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3)了解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对诗人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展示《错误》的诗歌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理解诗歌的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选取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如“错误”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讨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联系现实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错误》。
2. 写一篇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
2024年语文教案-郑愁予《错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错误》。
(2)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2. 诗歌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记忆力。
3. 诗歌内容分析: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以图片或音乐等方式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记忆力。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思想,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3. 创作和表演:评估学生的创作和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提供郑愁予的诗歌《错误》的原文。
2. 相关资料:提供关于郑愁予和诗歌《错误》的相关资料,如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读和背诵材料:提供相关的朗读和背诵材料,如录音或视频。
4. 创作和表演材料:提供相关的创作和表演材料,如纸张、画笔、音乐等。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郑愁予的《错误》,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分析《错误》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历史、文化、爱情的独特见解。
3. 学习《错误》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错误》的诗意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中的意象、韵律和修辞手法。
(3)感受古典诗词的美学特征。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文化、爱情的内涵解读。
(2)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基本背景、意象、韵律等。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进行对比学习。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典诗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错误》及相关古典诗词,搜集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错误》,了解诗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思考“错误”在诗中的含义。
2. 讲解诗的基本内容(1)解读诗的,分析“错误”的内涵。
(2)讲解诗的意象、韵律、修辞手法等。
3. 分析诗的主题思想(1)探讨诗中的历史、文化、爱情因素。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历史、文化、爱情的独特见解。
4. 对比学习(1)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其他古典诗词,进行对比学习。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1)背诵《错误》。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和鉴赏方法。
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合作讨论的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赏析文章等。
错误郑愁予公开课教案
错误郑愁予公开课教案【篇一:郑愁予错误教案】《错误》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一、导入:1李清照《一剪梅》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
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吗?(记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
“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
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
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
有关郑愁予错误教学教案
有关郑愁予错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二、教学内容1. 郑愁予的生平简介2. 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分析3. 纠正错误的方法与步骤4. 欣赏郑愁予的正确诗歌作品5. 课堂练习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分析法: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
3. 引导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
4. 实践法:课堂练习与讨论。
四、教学步骤1. 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存在。
3. 讲解纠正错误的方法与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纠正错误。
4. 欣赏郑愁予的正确诗歌作品,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5. 进行课堂练习与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并掌握纠正错误的方法与步骤。
3. 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感受其魅力。
4. 学生在课堂练习与讨论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分析并纠正其诗歌中的错误。
2. 教学难点:掌握纠正错误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有关郑愁予的生平介绍和诗歌作品。
2. 参考资料:有关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或文章。
3.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作品和教学内容。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郑愁予的诗歌作品和评论。
2. 图书馆资源:有关古典诗词鉴赏的书籍。
3.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方便学生复习。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第1-2课时: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第3-4课时:分析郑愁予诗歌中的错误。
2023年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精选3篇)
2023年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精选3篇)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1一. 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指导思想是钱梦龙老师提出来的:“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运用这个思想,我尝试建构教师“启发式提问——学生想象、联想——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教学步骤。
最后进行知识的控固和加深。
在这节课中,我们凭借诗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诗词,运用一定的教法,学法,以达到学生品味意境的目的。
同时利用探讨,研究,点拨,让学生自主发言等,达到真正的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涵义。
二.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错误》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错误》是郑愁予的名作,这首诗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全诗共九行三节。
第一节的两句诗写“我”骑马在江南赶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还在这里苦等的“佳人”。
“莲花的开落”这一意象在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暗示“我”与她分别的时间之长,一是说她的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第二节的五行诗全写“我”对她的想象:时节虽是阳春,但由于“我”仍未归来,所以她丝毫也未感觉到柳絮飘飞的春意。
她的心寂寞犹如小城的傍晚,惆怅犹如紧掩的窗扉。
这几行诗不禁让我们想起宋代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由此也可见出郑诗的古典韵味。
第三节写“我”从想象中回到现实,我从她的身边路过,她也许能隐约听到这“达达的马蹄声”但“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美丽的错误”是全诗最让人激赏的字眼,与她越来越近确实是美丽的,但不能相见无疑是一个错误,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真可谓妙笔生花。
全诗情意缠绵,格调凄婉,含蓄蕴籍,韵味悠长。
学习《错误》一诗重点要领悟诗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这一诗眼的意思;同时要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愁予及其作品《错误》的背景信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分析《错误》的题材背景和诗歌主题。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郑愁予的生平。
采用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郑愁予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其有一定了解。
1.4.2 介绍《错误》的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1.4.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1.4.4 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错误》的诗歌结构和形式。
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美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错误》的诗歌形式,包括韵律、节奏和意象。
2.3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意象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2.4.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4.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形式特点。
2.4.3 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错误》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错误》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情感。
3.4 教学步骤:3.4.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4.2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喜悦、悲伤、思念等。
3.4.3 邀请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创作启示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汲取创作灵感。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错误》中的创意元素和表现手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法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创作灵感。
郑愁予错误教案模板
郑愁予《错误》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郑愁予的诗《错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错误》一诗的结构、意象、语言等特点,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并将其与自身经验联系起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错误》一诗,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语言等特点,解释诗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态度等方面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等环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意识。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诗歌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写作等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郑愁予的诗集或相关选集。
2. 参考资料:关于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现代诗歌的相关理论著作。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郑愁予的其他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诗歌分析结果。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以《错误》为灵感,主题不限,长度不限。
在课堂上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作业布置2. 选取一位现代诗人,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郑愁予的《错误》教案姓名:史佳鹭学号:1271410048原文: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对中国现代诗歌、郑愁予做一些了解,了解闺怨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会抓住诗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象征意义,体会所传达的情感。
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诗的情思和意味。
3、情感目标:把握诗中女子在苦苦等待归人、却只迎来了一个过客这个过程中,她的情感变化。
4、价值观:启发学生不仅以从诗中女子的角度理解诗歌,还能以过客的视角来思考、更加深刻的把握诗歌情感。
5、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重点: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诗句描绘的意境,以及运用各种修辞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1、何为错误?又为何美丽?2、解析诗歌结构。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中国现代诗歌、作者还有写作背景的一些知识;必要解释诗歌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意境和意象的区别;诗歌结构。
2、启发式谈话法:用于诗歌内容的讲解,主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想象联想、用心体会诗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意境画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必要时用图片、音乐或者影视来启发学生,陶冶情操。
3、讨论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鼓动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主要用于几个意象和修辞的理解上。
五、教学过程:1、课前简介:①中国现代诗歌介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主要诗人与作品有: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②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
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
1955年服役。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
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③闺怨诗歌:”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具体来说就是丈夫常年出征在外,留守在家中的妻子那种寂寞难耐的思念之情。
④讲述意象、意境,和两者的区别。
2、诗歌导入:①一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湿漉漉的青灰石街,檀木飘香的房屋,一位女子双肘托腮伏在窗阶上,朝向街道远处,神情悲伤??②她在想什么?在等人么?等谁?这个人去哪里了?等待会有结果么?如果回来了呢?如果不回来呢???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③播放教学录音,伴有轻柔伤感的音乐。
④让学生自己诵读诗歌,教学录音仍然播放。
3、分析诗歌:①提示学生思考始终描述的故事是放生在什么季节、是清晨还是黄昏,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②在诵读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首诗歌内容或者情感上的大体理解。
4、逐节讲解诗歌:、“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
“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
“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又和后句照应,莲花本开在夏天,而此时是春天。
“莲花”这个意象象征着什么?又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开篇这两句为诗歌渲染出怎样的氛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解析:无东风、无柳絮的春天的小城怎能不寂寞。
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
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
城是寂寞的。
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错误一、教材分析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及其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导入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暮色已近,但翠绿的河岸与空灵的山水却未曾褪去半分的美丽。
“吱呀”一声,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推开木窗,眼神急切而伤感,她在期盼着谁?又是谁的马蹄声惊扰了她寂寞的心?简介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
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
1955年服役。
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
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
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讲授新课1、范读课文2、逐节讲解并评价《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
“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
“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
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
《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以及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解析:这一小节,作者采用了过客的视角来展现思妇的忧伤之情。
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
城是寂寞的。
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的春天的小城怎不寂寞。
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
景语,情语也。
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
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帷不揭”对“窗扉”的烘托。
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讨论:本诗题为“错误”,为何这是一个错误?明确:女子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问:诗中的过客与女子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明确: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游子的出现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使她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期待失望迁移: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出现过。
我们来分析并指出温庭筠《梦江南》中的“美丽的错误”。
明确: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写“美丽的错误”的。
在这首词中,我们同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女子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错误》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一、导入:1李清照《一剪梅》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
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
“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
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
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
那么请问大家“思妇词”中的思妇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呢?——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
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
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
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