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六章课后习题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1. 什么是心理学的实验方法?2.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3. 请解释受试者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概念。

4. 请解释心理学中的"控制组"和"实验组"。

5. 什么是随机分组设计?6. 请解释单盲和双盲实验的区别。

7. 请解释心理学实验中的"伪造效应"。

答案:1. 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设计,通过人们的行为或心理过程的观察和测量,以提供关于心理现象的信息和解释。

2.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包括:- 可以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可以控制变量影响,从而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 可重复性: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复制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 提供因果关系: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缺点包括:- 人类行为的人为性:实验室环境可能与现实生活不同,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 道德问题:某些实验可能需要暴露受试者或引发负面情绪,引发道德争议。

- 人类个体差异: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3. 受试者因变量是研究中被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起到被操作和检测的作用。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被认为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原因。

4. 控制组是实验设计中的一个组,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但没有接受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影响的组。

5. 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

这样做可以确保组之间的相似性,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 单盲实验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受试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处理是什么,但研究人员知道。

双盲实验是一种实验设计,研究人员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受试者所接受的处理是什么。

7. 伪造效应是指受试者在实验中表现出与自己真实感受或信念不符的行为或反应。

这可能是由于社会期望、实验者指示、动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伪造效应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

测试题二:1. 什么是非实验研究方法?2. 非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3. 请解释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区别。

《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06

《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06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
一、名词解释
1. 情绪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2. 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心情。

3.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

4. 应激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 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填空题
1. 友谊、爱情、责任感等属于情感。

2. 在突然到来的危险面前,我们能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措施化险为夷,这在平时是办不到的。

这种情绪状态是应激。

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这是受一个人的心境的影响所致。

4. 激情状态下,人往往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5. 情绪和情感的信号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三、案例讨论题
四、实践应用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 第六章 正视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习题 第六章 正视爱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第六章1.你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恋爱困扰有哪些?(1)自卑一部分大学生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二)嫉妒嫉妒之心,人皆有之。

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当看到自己的恋人与其他异性有往来时,常常觉得很不是滋味,这称为嫉妒,也叫“吃醋”。

作为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不良心理,嫉妒是恋人之间感情升华的严重障碍,并且常常会因此而闹出矛盾,甚至导致爱情的破裂。

2.作为一名大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爱情?爱情必须以友谊为基础,但友谊不一定能发展成爱情。

要了解友谊与爱情的不同,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来说明:友谊是一种亲近的关系,爱情则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由亲近发展至亲密毕竟是有一段距离的。

爱情和友谊都是永恒的话题,它们的滋味无比甘甜,值得我们用尽一生去追求和维护。

爱情是真挚的感情,一颦一笑都使我们动情,使我们矢志不移,它具有排他性和封闭性,是两个异性之间专一的、忠贞不二的感情,不容许有任何的第三者插足。

相反,友谊则超越了性的欲念,是同学、朋友之间一种平等、诚挚、相互信任的友爱之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长期的交往逐渐形成的。

3.简要论述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性困扰。

参加性教育,科学地掌握性知识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性教育活动,掌握科学的性知识,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快地适应生理成熟的过程,能够从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出现的性心理问题,控制自己性冲动,防止婚前性行为,保持自身性生理和性心理健康。

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性”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性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它包括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社会学、性伦理学、性美学等。

大学生们应当努力学习和掌握性科学知识,消除对性的神秘感,改变性无知和性愚昧状态,增强对性冲动的控制和调节力,避免性无知,消除把性仅仅看做是生物本能的片面认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A.机械记忆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第六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言语、想象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体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从而实现与他人沟通的目标的过程。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2.概念、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推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

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结论的过程,它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3.问题表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常见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上。

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

4.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状态。

逆向工作法:是指从目标状态出发,然后返回起始状态,进而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表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2.概括性、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3.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类;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明确的逻辑规则,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是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D5.B6.D7.B8.C9.B 10.A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 BE4.BCE5.CDE6. CDE7.ABCDE8.ACE9.ABDE 10.ABCE三、填空题1.常规思维2.概念3.原型说4.归纳推理5.认知性操作6.无意想象7.问题解决8.空想9.定势10.明确问题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思维及基本过程。

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务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一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倒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比较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2.简述概念形成的因素。

答:对个体而言,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条途径。

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概念。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揭露概念的本质而形成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影响(一)过去经验的影响已经了解了日常概念是个体通过日常经验获得的概念,其形成只是根据经验而不是根据逻辑法则(二)提供概念所包括事物的变式在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时,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缩小概念或扩大概念的错误(三)下定义在对事物属性进行反复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用准确的言语揭露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形成(四)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学生对概念更加亲切,掌握概念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五)概念系统概念与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并因为行成了不同的概念系统。

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哪三个部分?A.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B. 认知、情感、行为C. 自我、本我、超我D. 感觉、知觉、思维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防御机制?A. 压抑B. 投射C. 否认D. 焦虑答案:D3.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建立信任感B. 获得自主性C. 形成自我同一性D. 获得主动性答案:C二、填空题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它解释了人们在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不适感。

答案:费斯汀格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________。

答案:自我实现三、简答题6. 简述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特质和能力的知觉和评价。

它对个体的行为、情感和动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自我概念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而一个消极的自我概念则可能导致自我怀疑和心理问题。

四、论述题7. 论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的表现。

在梦中,潜意识的欲望以象征性的形式出现,通过梦的解析可以揭示个体的内在冲突和欲望。

现代心理学中,梦的解析被用于治疗过程中,帮助个体理解自己的潜意识内容,促进心理治疗的效果。

结束语:本试题及答案涵盖了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的核心知识点,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希望这些题目能够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学习进步!。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6章 感 觉)【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6章 感 觉)【圣才出品】

第6章感觉一、概念题1.感觉答:感觉(sensation)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

感觉使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

在正常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纯粹的感觉的,感觉总是与个体的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

感觉是一种最初级的经验,但是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分辨事物的个别属性,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

感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人们关于世界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感觉阈限答: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感觉阈限是感受性衡量指标,感觉器官感知范围的临界点的刺激强度。

包括感官能感知的刺激强度和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异,即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相应的感觉变化。

在感觉范围内,感官对差异的辨别能力也有一个极限,即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称差别阈限。

基本测定方法有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

阈限值的大小,表明感觉器官感受性的高低。

3.绝对阈限答: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物理刺激量。

绝对阈限越小则绝对感受性越大,其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小。

它分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在控制无关刺激而单独测量某一刺激的变化引起被试反应的情形时,能有效引起被试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为下绝对阈限;能有效引起被试反应的最高刺激强度为上绝对阈限。

而绝对阈限通常指前者。

其操作定义是,有50%的次数被试能够感觉到,另有50%的次数被试感觉不到的刺激强度,其大小会因机体内外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绝对阈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刺激值,而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

4.差别阈限答:差别阈限亦称“最小可觉差”,是指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是感受性特征指标。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心理学基础第六章 课后习题

心理学基础第六章  课后习题

第六章课后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既想逛街又怕耽误复习反映了___________冲突。

A.双避 B.双趋 C.趋避 D.多重趋避( )2、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3、“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反映的是___________。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__________。

A.情调B. 激情C. 心境D.应激()5、下列不属于人的基本情绪的是___________。

A.悲哀 B.恐惧 C.愤怒 D.自豪(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___________。

A.紧张B.心境C.激情D.应激( )7、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是___________冲突。

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8、情绪理论中的躯体反应理论是提出的。

A、詹姆士-格兰B、坎农-巴德C、沙赫特D、辛格()9、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A.快乐 B.愤怒 C.悲哀 D.恐惧()10、“吸烟成瘾,但是听到医生说会得肺癌感到害怕”,这样的心理冲突称为: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 )11、我们感到难过是因为哭泣,我们感到害怕是因为颤抖,这是提出的情绪理论。

A.詹姆士 B. 坎农C. 沙赫特D.辛格( )12、既不想吃药又不想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____________。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 D.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14、认为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的是。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五和六章)

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记忆是人脑对的和。

2、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依次是、、;认知心理学根据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和的过程。

3、根据记忆内容不同,把记忆分为记忆、记忆、记忆、记忆、记忆。

4、根据记忆时,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5、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再认与回忆,或者是再认与回忆。

遗忘分为遗忘和遗忘以及遗忘和遗忘。

6、德国心理学家最早对遗忘规律进行了研究,他发现遗忘的进程不是进行的,有____的特点。

7、心理学一般把记忆分成为三个系统,即系统、系统和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由于受到而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而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经过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二、选择题1、人脑对感知过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是()。

A 感觉记忆B 形象记忆C 记忆表象D 想象记忆2、考试中因为没有复习到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因为心理紧张而产生的遗忘是()遗忘。

A 暂时性B 一般性C 永久性D 特殊性3、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而造成的遗忘是由于()。

A 前摄抑制B 记忆痕迹衰退C 倒摄抑制D 动机压抑三、判断题1、短时记忆中信息一般只能保持5—20秒,最长也不超过一分钟。

()2、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保持性复述的效果要优于精致性复述。

()3、感觉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不可能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4、由于尝试回忆是指在尚未牢记识记材料之前就试图回忆,所以这种复习手段会造成时间的浪费。

()5、过度学习达150%时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6、遗忘经常会使人出现错误甚至失误,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它。

()7、陈述性记忆一般刚开始学习比较困难,但一旦掌握后很难遗忘。

()四、简答题1、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2、请从“持续时间”、“记忆容量”和“编码方式”上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加以比较。

3、如何正确复习以提高学习效果?第六章思维一、填空题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与______反映,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和。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定义为:A.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B. 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C. 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D. 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认知心理学B. 生物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答案:D3.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意识B. 潜意识C. 自我D. 超我答案:B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布拉罕·马斯洛B. 弗洛伊德C. 莱昂·费斯汀格D. 卡尔·罗杰斯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A. 行为表达B. 生理唤醒C. 认知评估D. 环境因素答案:D二、填空题6. 心理学的四个主要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应用心理学。

答案: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7.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答案:约翰·华生8.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

答案:心理过程9. 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受到________的影响。

答案:社会环境10.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测试和评估方法三、简答题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相关研究法等。

12. 描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是与生俱来的,追求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是道德原则的代表,对自我和本我施加道德约束。

四、论述题13.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一种不舒适或紧张的心理状态。

为了减少这种不协调,个体可能会改变其信念、态度或行为,使之一致。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既想逛街又怕耽误复习反映了___________冲突。

A.双避 B.双趋 C.趋避 D.多重趋避
( )2、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___________。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 )3、“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反映的是___________。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一种__________。

A.情调
B. 激情
C. 心境
D.应激
()5、下列不属于人的基本情绪的是___________。

A.悲哀 B.恐惧 C.愤怒 D.自豪
( )6、“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一种___________。

A.紧张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 )7、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是___________冲突。

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8、情绪理论中的躯体反应理论是提出的。

A、詹姆士-格兰
B、坎农-巴德
C、沙赫特
D、辛格
()9、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A.快乐 B.愤怒 C.悲哀 D.恐惧
()10、“吸烟成瘾,但是听到医生说会得肺癌感到害怕”,这样的心理冲突称为: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11、我们感到难过是因为哭泣,我们感到害怕是因为颤抖,这是提出的情绪理论。

A.詹姆士 B. 坎农
C. 沙赫特
D.辛格
( )12、既不想吃药又不想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____________。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 )13、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
是:。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D.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
()14、认为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的是。

A认知评价理论 B躯体反应理论 C中枢神经过程理论 D反应理论
()15、坎农—巴德认为情绪的中心在:。

A、外周神经系统
B、内脏系统
C、丘脑
D、大脑皮层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适应综合症是面临压力源时个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包括:
A. 警戒反应
B. 抵抗
C. 衰竭
D. 死亡
()2、根据情绪唤醒模型,情绪的产生受到因素的作用。

A、行为
B、生理状态
C、认知过程
D、环境事件
()3、情绪体验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

A.生理变化
B.言语
C.表情
D.情感
()4、控制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有:
A.压力思想灌输训练
B.成就动机训练
C.控制非理性训练
D.自我催眠放松
()5、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以分为:
A、基本情绪
B、复合情绪
C、原始情绪
D、习得情绪
三、填空题:
1、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重视和追求的事物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2、心理学中的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对于环境中具有威胁性的刺激,个体经过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出的反应。

3、压力应对的策略有情绪指向的应对和。

四、判断改错题:
1、人的基本情绪包括喜、怒、哀、乐四种。

2、根据情绪唤醒模型,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作用。

3、根据詹姆士—兰格的躯体反应理论,人的情绪感受发生在他的躯体反应之前。

五、简述题:
1、心理冲突的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2、简述“一般适应综合症”理论及其三个阶段。

3、简述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

4、简述应对的定义以及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

5、情绪的成分有哪些,请根据自己的某种情绪来说明。

六、论述题:
1、结合个人实际,谈谈生活压力的来源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

2、什么是非理性信念?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应对非理性信念带来的问题?试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例解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