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奥数教案《奥数解析用倒推法解应用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除以5,正好等于4”。如果不除以5时,此数是:
4×5=20
(2)“加上6”此数是20,如果没加上6时,该数是:
20-6=14
(3)“乘以7”此数是14,如果不乘以7时,这个数是:
14÷7=2
(4)“我的年龄数减去8”,此数是2,如果不减去8时,我的年龄数是:
2+8=10
综合列式计算:
(4×5-6)÷7+8
例1小聪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小明回答说:“用我的年龄数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分析与解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4”逐步倒着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该是多少?没加上6时应该是多少?没乘以7时是多少?没减去8时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小明的年龄数。
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例6:袋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有多少个球?
分析与解:利用逆推法从第5次操作后向前逆推。第5次操作后有3个,第4次操作后有(3—1)×2=4(个),第3次……为了简洁清楚,可以列表逆推如下:
分析与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分析数关系,可依照题意画出图1。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
(1)7+15-10=12(米),就是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一半。
(2)12×2=24(米),就是余下的电线长度。
(3)24+3=27(米),就是全长的一半。
(4)27×2=54(米),就是原来电线的长度。
综合列式计算:
[(7+15-10)×2+3]×2
解:123-4+50=169。
答: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5: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3=30(本)。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
解法一:用倒推法解
20÷2÷2=5(厘米)24-1-1=22天。
解法二:用列表倒推法解:
出生天数
幼虫身长(厘米)
24
20
23
10
22
5
答长到5厘米时要用22天。
例4: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分析:利用还原法。因为把个位上的5看成9,所以多加了4;又因为把十位上的8看成3,所以少加了50。在用还原法做题时,多加了的4应减去,多减了的50应加上。
球数/个
初始状态
(18-1)×2=34123
第1次操作
(10-1)×2=18
第2次操作
(6-1)×2=10
第3次操作
(4-1)×2=6
第4次操作
(3-1)×2=4
第5次操作
3
所以原来袋中有34个球。
例7:货场原有煤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原有煤的一半,第二次运进450吨,第三次又运出现有煤的一半又50吨,结果剩余煤的2倍是1200吨。货场原有煤多少吨?
三年级奥数解析:用倒推法解应用题
综述:有些应用题解法的思考,是从应用题所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追根究底,逐步靠拢所求,直到解决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倒推法。
故事为铺垫例题:张二痞平时好吃懒做,还一心想发财,一天,他依在一棵大槐树上正幻想着如何发财,突然来了一位白发苍的老人,看透了他的心事,笑了笑对他说:“小伙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想发财,我可以帮助。”张二痞高兴得跳起来:“真的!你帮我发了才,一定感谢你。”老人说:“我知道你身上有钱,但不多,这样吧,把你身上的钱往身后树洞里一放,我吹一口气,你的钱就会增加一倍,然后你给我32元作为报酬。”小伙子照样办了,钱果然增长了一倍,他恳求老人再来一次,钱一放,吹口气,又增加一倍,付给老人32元………经过四次之后,张二痞从树洞里取出32元,付给了老人,他变得两手空空的了。十分沮丧。老人把钱还给张二痞说:“小伙子,要发财,还得靠自己勤劳。”说完老人不见。这是怎么一回事?张二痞原来有多少钱?我们用“○”表示小伙子原来的钱数,按照上面说的,就会得到下面的图示:
分析与解这道题由于原有煤的总吨数是未知的,所以要想顺解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先看图2,然后再分析。
结合上面的线段图,用倒推法进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跃然纸上,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0-6)÷7+8
=14÷7+8
=10(岁)
验算:为了保证解题正确,可按原题的叙述顺序进行列式计算,看最后结果是否“正好等于4”。若等于4,则解题正确。
[(10-8)×7+6]÷5
=(2×7+6)÷5
=20÷5
=4
答:小明今年10岁。
例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12×2+3)×2
=27×2
=54(米)
验算:第一次用去的:54÷2+3=30(米)
第二次用去的:(54-30)÷2-10=2(米)
剩下的:54-30-2-15=7(米)
答:这捆电线原来有54米。
例3 、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4天能长到20厘米,当长到5厘米时需要用多少天?
解题关键:毛毛虫每天长一倍的意思是:第二天的身长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的身长是第二天的2倍,第四天的身长是第三天的2倍,……,从24天能长到20厘米开始,往前倒推,当长到20÷2=10厘米时,就是第23天,以此倒推。
从上图就会发现,如果顺着算是很是很难算出原来的钱数,如果我们从最后的结果,倒推回去,就很容易算出原来的钱数,如果给老人32元,最后一次从树洞里取出的钱就是32元,第4次放进去的钱就是32÷2=Biblioteka Baidu6元了,照这样倒推回去,就得到下面的图示:
这样倒着推算的结果是张二痞原来只有30元。
有些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向所求的问题顺着推算得到答案是很困难的,如果从应用题所叙述的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倒着向前一步一步分析推算,直到解决问题,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这种利用已知条件,按照题目叙述的过程向相反的方向倒着推理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叫做“倒推法”。
4×5=20
(2)“加上6”此数是20,如果没加上6时,该数是:
20-6=14
(3)“乘以7”此数是14,如果不乘以7时,这个数是:
14÷7=2
(4)“我的年龄数减去8”,此数是2,如果不减去8时,我的年龄数是:
2+8=10
综合列式计算:
(4×5-6)÷7+8
例1小聪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小明回答说:“用我的年龄数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分析与解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4”逐步倒着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该是多少?没加上6时应该是多少?没乘以7时是多少?没减去8时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小明的年龄数。
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例6:袋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有多少个球?
分析与解:利用逆推法从第5次操作后向前逆推。第5次操作后有3个,第4次操作后有(3—1)×2=4(个),第3次……为了简洁清楚,可以列表逆推如下:
分析与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分析数关系,可依照题意画出图1。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
(1)7+15-10=12(米),就是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一半。
(2)12×2=24(米),就是余下的电线长度。
(3)24+3=27(米),就是全长的一半。
(4)27×2=54(米),就是原来电线的长度。
综合列式计算:
[(7+15-10)×2+3]×2
解:123-4+50=169。
答: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5: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3=30(本)。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
解法一:用倒推法解
20÷2÷2=5(厘米)24-1-1=22天。
解法二:用列表倒推法解:
出生天数
幼虫身长(厘米)
24
20
23
10
22
5
答长到5厘米时要用22天。
例4: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分析:利用还原法。因为把个位上的5看成9,所以多加了4;又因为把十位上的8看成3,所以少加了50。在用还原法做题时,多加了的4应减去,多减了的50应加上。
球数/个
初始状态
(18-1)×2=34123
第1次操作
(10-1)×2=18
第2次操作
(6-1)×2=10
第3次操作
(4-1)×2=6
第4次操作
(3-1)×2=4
第5次操作
3
所以原来袋中有34个球。
例7:货场原有煤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原有煤的一半,第二次运进450吨,第三次又运出现有煤的一半又50吨,结果剩余煤的2倍是1200吨。货场原有煤多少吨?
三年级奥数解析:用倒推法解应用题
综述:有些应用题解法的思考,是从应用题所叙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追根究底,逐步靠拢所求,直到解决问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倒推法。
故事为铺垫例题:张二痞平时好吃懒做,还一心想发财,一天,他依在一棵大槐树上正幻想着如何发财,突然来了一位白发苍的老人,看透了他的心事,笑了笑对他说:“小伙子,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想发财,我可以帮助。”张二痞高兴得跳起来:“真的!你帮我发了才,一定感谢你。”老人说:“我知道你身上有钱,但不多,这样吧,把你身上的钱往身后树洞里一放,我吹一口气,你的钱就会增加一倍,然后你给我32元作为报酬。”小伙子照样办了,钱果然增长了一倍,他恳求老人再来一次,钱一放,吹口气,又增加一倍,付给老人32元………经过四次之后,张二痞从树洞里取出32元,付给了老人,他变得两手空空的了。十分沮丧。老人把钱还给张二痞说:“小伙子,要发财,还得靠自己勤劳。”说完老人不见。这是怎么一回事?张二痞原来有多少钱?我们用“○”表示小伙子原来的钱数,按照上面说的,就会得到下面的图示:
分析与解这道题由于原有煤的总吨数是未知的,所以要想顺解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先看图2,然后再分析。
结合上面的线段图,用倒推法进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跃然纸上,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0-6)÷7+8
=14÷7+8
=10(岁)
验算:为了保证解题正确,可按原题的叙述顺序进行列式计算,看最后结果是否“正好等于4”。若等于4,则解题正确。
[(10-8)×7+6]÷5
=(2×7+6)÷5
=20÷5
=4
答:小明今年10岁。
例2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12×2+3)×2
=27×2
=54(米)
验算:第一次用去的:54÷2+3=30(米)
第二次用去的:(54-30)÷2-10=2(米)
剩下的:54-30-2-15=7(米)
答:这捆电线原来有54米。
例3 、一条毛毛虫从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24天能长到20厘米,当长到5厘米时需要用多少天?
解题关键:毛毛虫每天长一倍的意思是:第二天的身长是第一天的2倍,第三天的身长是第二天的2倍,第四天的身长是第三天的2倍,……,从24天能长到20厘米开始,往前倒推,当长到20÷2=10厘米时,就是第23天,以此倒推。
从上图就会发现,如果顺着算是很是很难算出原来的钱数,如果我们从最后的结果,倒推回去,就很容易算出原来的钱数,如果给老人32元,最后一次从树洞里取出的钱就是32元,第4次放进去的钱就是32÷2=Biblioteka Baidu6元了,照这样倒推回去,就得到下面的图示:
这样倒着推算的结果是张二痞原来只有30元。
有些问题,从已知条件出发,向所求的问题顺着推算得到答案是很困难的,如果从应用题所叙述的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倒着向前一步一步分析推算,直到解决问题,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这种利用已知条件,按照题目叙述的过程向相反的方向倒着推理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通常叫做“倒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