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燕大出版社发展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办好燕大出版社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张帆
一、办好燕大出版社是秦皇岛全市的大事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出版社作为行政特许的垄断性文化资源,配置在哪里其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作用是很大的。基于此,我在自己受托主编的《秦皇岛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写有这样一段话:“——办好燕山大学出版社。以燕山大学为主体,筹办燕山大学出版社,并整合全市各高校、科研院所等智力资源,举全市之力培育好、利用好这一文化发展的平台,发挥其聚集文化资源、辐射文化影响的功能,使其成为秦皇岛乃至整个冀东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自己受托主编的《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提出要依托燕大出版社等市内出版单位,建立出版印包物流产业链条。
二、燕大出版社的定位
有两个方面:
一是业务定位。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出版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社科[2008]6号)已经给出了定位:“要做好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需要的各类教材和教学用书的出版工作,在出版物数量、出版物质量、出版物结构和出版物载体等各方面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要
出版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重大问题的学术著作,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研究的繁荣和发展。要以出版高质量的教材和学术著作,推进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高高等学校学术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功能的实现。”
教材和学术著作是国家规定的高校出版社的业务领域。我想在学术著作方面是可以广泛拓展的。如果是教材是基本阵地的话,学术著作就是可以攻取的高地,可以作出很多文章的,也是为出版社创品牌的天地。在出版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出版社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和定位,那就是以自己高质量的产品为自己定位。此点,可以学习借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经验。
二是组织定位。按出版社有限公司来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校社不分、事企不分。出版社在学校的领导下是毋庸置疑的,汇聚全校的资源完成出版社的初创进程也是必要的,但要通过出资人、资产授权经营、委托代理机制等规范程序来实施控制及资源配置。要让出版社按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以市场主体的形式自主参与市场竞争。
三、对办好燕大出版社的几点建议
一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急功近利,不贪大求洋,不东施效颦,积极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办社特色。努力践行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优秀学术、服务高等教育的宗旨。
二是确立一个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既要有数量的,如品种、码洋、库存率、回款率、重印率、再版率等经济指标,又要有入选全国通用教材、国家图书奖、韬奋出版奖、五个一工程奖等社会评价指标。
三是走出一条精品立社的发展路线。以出教材精品和学术精品为第一原则,在激烈竞争的出版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学术品牌和企业形象。要摒弃不顾条件大而全的思路,求强而不求大,发挥和依托燕大已有的学科优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培育知名品牌,拓展思路并积极延伸产品服务。
四是立足原创出版,培育核心竞争力。引进版权是必要的,但要想有核心竞争力,原创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立足燕大的优势学科,广泛吸引社会上优秀的智力资源、作者资源,搞好选题策划,自主开发原创性作品,出版独一无二的图书和标志性的图书。
五是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专业团队。坚持人才立社,着力培养和锻炼一批能独立策划开发产品的编辑队伍、出版队伍和发行队伍。在人员队伍的配置上应坚持少而精,随事业发展而发展,与事业的发展绩效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实行优者胜出、业绩为王的激励机制,从社长、总编到普通编辑全员聘任,实行任期经营目标责任制、绩效薪酬制、选题负责制等一系列的制度,让整个团队有活力、有冲劲。此点要学习借鉴泰山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经验。
六是牢记出版人的社会使命。把社会责任放在取舍标准的第一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高品位赢得大市场。
七是常怀危机意识。批办一个出版社很不易,但要办好一个出版社更难。在全国目前有540家出版社、其中大学出版社已有98家的情况下,在网络出版、数字出版、电子出版方兴未艾,新的出版载体和媒体层出不穷的大趋势中,燕大出版社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常怀危机意识。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开始建立经营不善的出版单位市场退出机制。
八是,紧跟时代步伐,同步发展数字出版(按国家政策同步获得资质),介入电纸书、手机报、移动互联网等内容业务。当名牌出版物确立时,开发系列文具、玩具、动漫等衍生品,获取延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