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春燕王昊(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21世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教育之间的互动及对我国近年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发展农村教育的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康社会;农村教育;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05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704

作者简介:陈春燕(1971

的最大弊端在于投资主体重心偏低。在“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实施之前,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主要是乡镇政府,由于乡镇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农村教育发展受到了经费不足的严重影响。为了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重心偏低带来的问题,2003年农村教育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予以保障,这对于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几年的实践表明,“分级管理”的投资体制仍然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实际上意味着将城乡教育进一步分割。这种投资体制阻碍了城乡间和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迟滞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这在客观上造成农村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教育经费差距的扩大。

(二)师资结构不健全

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重偏大,中年教师比重偏小,骨干教师几乎出现断层。一些农村教师的平均年龄在20—30岁,以年轻人居多。这种教龄短、学历低、教学经验不足的农村教学队伍的构成现状,很难适应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文化基础知识学科教师与职业技术学科教师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的困难;其二,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中诸学科的教师分配不均,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教师充足,体育、音乐、美术、外语教师缺乏,造成农村中小学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十分困难。三是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收入偏低,住房条件差,就医缺乏保障,生活艰苦,一些大中专师范毕业生也不愿意到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待遇偏低的农村中小学任教,并且我国没有建立严格的教师配置制度和教师合理流动制度,这就形成了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山区教师大量短缺的不平衡状态。

(三)教育结构发展不平衡

目前,农民教育在结构上和教学模式上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不适应。农民教育中,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所占比重太小,农村经济建设急需的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使我国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尤其是初、中级技术人才奇缺。另外存在重视学历教育而忽视非学历教育的现象。大量留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由于在校期间受学制和教学大纲等因素的限制,几乎没有学过农业生产知识和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有文化无生产技术的“科盲”、“农盲”,其结果是吸收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很弱。在管理体制上,教育部门负责农业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各类的成人学历教育,农民的各类技能培训及有关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则主要是农业主管部门负责。这就使我国农民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即农村的各类技能培训)形成了两个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制无论从管理、人员、经费、培训效果还是优化教育资源等方面来看,都是欠科学合理的。

三、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改革农村教育投资体制

在加大政府对教育投资力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投入管理体制,至少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分级办学”制度,以确保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具有相同的教育机会和享有相同的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加大县级以上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以形成农村教育新的保障体制。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各地的收支状况,确定对各地的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主要保障教师工资的发放和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改革农村教育投资体系,还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投资的体制,建立规范化的教育经费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成本分担机制和非义务教育学生的成本补偿机制。提倡教育基本建设资金多元化,允许私人投资农村技术和职业教育、吸引农村以外的资金来发展农村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办学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师队伍

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提是优化教师队伍。为此,一要加强教师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抽调教师从事其他工作,杜绝占用或变相占用教职工编制。二要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坚持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凡出现教师岗位空缺,都必须进行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三要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四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可以从师范院校毕业生做起,对于那些先到农村任教一至两年的青年教师,回城后可优先晋升职务,并在工资待遇上

106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

高于同批教师;还可以规定有五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必须进行一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使城市中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也参与到农村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这样,青年教师不仅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可以在农村教学中起到传帮带的积极作用。

(三)调整农村教育结构

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应坚持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三教”统筹发展。

首先,农村教育重点在于义务教育上,完成基础教育建设,巩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在此基础上,多办夜校扫除文盲,多办职业学校扫除科盲,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其次,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对进城务工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联系农村实际情况,通过调整优化,统筹协调,统一运作,形成合力,以县为中心建立一所高职学院或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提高农村职业、成人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开展开放、有序、高质

量的农村劳动力技术教育,解决农村高技能的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三者在形式上互相交叉、内容上互相渗透、教育功能上互相补充、教育效果上互相促进。这种交叉、渗透、补充、促进关系使它们构成一个农村教育整体,打破了过去那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互不联系的单一体制,建立了“三教”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综合体制。

参考文献:

[1]杨亚敏.重新审视农村“三教”统筹的必要性[J].保山师专学报.

[2]刘峰.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2(2).

[3]王川.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反思[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

[4]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

理论与应用研究.

[5]史燕来.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陈春燕,王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7第5期

On the Problems in Rural Education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hen Chunyan,Wan Hao

(School of Marxism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Jilin,130022)

Abstract:21st.century is an important phase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in our country,which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ide.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will concern the realization of well-off society.This article,throug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rural education,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attempts to find proper countermeasure.

Key words:well-off society;rural education;fundamental edu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